No.2183〈屬下雙手一攤說「我盡力了」,主管該怎麼辦?〉
我常常碰到企業的主管,
跟我抱怨帶領部屬的困難,
碰到年輕世代雙手一攤說「我盡力了,不然能怎麼辦?」
許多主管常常氣得半死。
主管千萬不要生氣,
當部屬這樣說的時候,
其實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背景:
1、認為「我已經講了,剩下應該是對方的責任,你幹嘛怪我?」
2、覺得「對方不要,難道我要求他嗎?我不想拜託別人」,拉不下這個臉去請別人協助。
3、覺得「不知道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但是不想也不敢問,擔心被看輕。
與其氣得半死,
不如了解這些原因並且轉守為攻。
除了分析這些背景,
老師特別花了些時間寫出解決方法,
這篇內容相當實用,
請大家務必點選連結進去看看。
〈商周李河泉老師跨世代學院〉
【當下屬雙手一攤說「盡力了」,主管該怎麼引導他「把事情做好」】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nagement/blog/3007171
今天星期二
與其只責怪代溝
不如願意深入探索
各位河粉早安
PS. 李河泉老師的內容都歡迎分享
#商周專欄的文章也歡迎按讚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真正的關心,是察覺對方的改變,和肯定對方的努力。 Caring is about noticing one's change, and acknowledging one's effort to improve. 吃吃的愛 (Didi's Dreams), 2017 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是蔡...
肯定對方的努力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傾聽怎麼那麼難?
跟朋友們練習傾聽,實際操作,才知道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是「引導」而非傾聽。問句的本身,早已預設我們埋好的答案,就等著對方上鉤,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把對方拉到我們選定的方向。
所以我說傾聽要進入「無我」的狀態,放下小我的期待,試著全然以對方為主體,這基本上就足以讓一半以上的地球人跌倒,大概一輩子都難做到!
最經典的,就是過年過節,長輩跟晚輩的互動。長輩常會問晚輩一些問題,作為話題,不管是個人隱私、政治立場、工作薪水…,有時候是什麼問題尷尬,就挑什麼問題來問。
表面上常以「關懷」作為包裝,但其實我們也明白,滿足個人的窺探慾也是重點之一,之後可以拿去再跟別人八卦八卦。還有一個常見的互動,就是開始「說教」,講好聽一點是「分享」,讓自己暢所欲言,講道理講得連自己都感動(這是某位長輩曾用過的字眼),想得到晚輩的肯定與附和,刷一點存在感跟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很多晚輩也和善,或者想讓大家都好過,藉機給長輩一些鼓勵,讓長輩開心,場面也圓融。
很多時候,人家問問題,沒有真的要聽,更多主要是想表達自己!這一點如果沒有覺悟,社交互動有時會卡住。
我長年觀察家長跟孩子的互動,通常大人容易打斷孩子,沒耐心等待,想趕快按照自己的意願解決問題。然後,大人又急著確認孩子有沒有好好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孩子有語言能力之後,如果表達的意見跟大人不同,也容易被壓抑。
很多大人問我:為什麼他們的話,孩子都聽不進去?
這問題不難,倒過來說就會知道:因為孩子的話,大人也聽不進去!
很多人想要找人來傾聽自己,希望自己被了解,希望能有人一解自己心中的挫折空虛。那種被傾聽的感覺,實在太好了,這一點我很清楚!
就這一點來說,不少朋友抱著這樣的期待,期待隊友、期待孩子、期待朋友,因此落空,直接或間接地自己讓自己增添苦痛。甚至有時候,連傾聽自己說不定都不願意,只會叫自己「別想太多」,常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自己要消化負面情緒是比較費勁,卻又希望自己的心聲找得到人來傾聽。
傾聽的難,是要理解對方的邏輯,這是一種新的學習。
這種學習不容易,首先就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動機,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孩子。能放下自我以他人為主體,要鼓勵他人說,要幫對方整理思緒,肯定對方的努力,很多疑惑要跟著對方一起澄清,即使價值觀跟自己不同,也都能保持開放……
光是這種人格特質,就不多見。還有內在的能量,常要有一定程度的飽滿,因為對方的負面情緒可能會一直來,意味著傾聽者懂得照顧自己,內在未解的困境至少先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處理。
理解上述這些說法,我們不難明白:有人看似主動關心人,事實上是自己藉機想被關心!
也有一種類似的心態是,硬要找人來讓自己「幫忙」,強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好意」。自以為是善意,常讓對方很有壓力。這時候根本就難有傾聽,因為心不誠、意不正,講難聽一點,自己的意志勝過對方的意願。
「長輩的好意要接受,不要讓長輩不高興!」這種心態,真的是「好意」?
對我來說,沒有一定要做到傾聽,因為傾聽很少出現在生活中。但我們可以意知到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能多一點點耐心聽,就算了不起。沒有把對方罵一頓,胡亂給對方建議,就可以肯定自己。
重點在覺察,覺察自己其實沒有真的要聽,覺察自己只是想藉著聽,要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內在的想法。或者覺察到我們藉著聽對方說話,是想要滿足自己什麼?
我沒有要責怪什麼的意思,不想聽孩子講話的父母,幾千年來是常態啊。但我們可以注意,我們想訴苦的時候,也不用把孩子當成心靈垃圾桶,只求自己快意。
覺察自己、理解自己,因此心靜,這時傾聽會更容易。衷心祝福您!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肯定對方的努力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傾聽怎麼那麼難?
跟朋友們練習傾聽,實際操作,才知道不容易。很多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是「引導」而非傾聽。問句的本身,早已預設我們埋好的答案,就等著對方上鉤,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把對方拉到我們選定的方向。
所以我說傾聽要進入「無我」的狀態,放下小我的期待,試著全然以對方為主體,這基本上就足以讓一半以上的地球人跌倒,大概一輩子都難做到!
最經典的,就是過年過節,長輩跟晚輩的互動。長輩常會問晚輩一些問題,作為話題,不管是個人隱私、政治立場、工作薪水…,有時候是什麼問題尷尬,就挑什麼問題來問。
表面上常以「關懷」作為包裝,但其實我們也明白,滿足個人的窺探慾也是重點之一,之後可以拿去再跟別人八卦八卦。還有一個常見的互動,就是開始「說教」,講好聽一點是「分享」,讓自己暢所欲言,講道理講得連自己都感動(這是某位長輩曾用過的字眼),想得到晚輩的肯定與附和,刷一點存在感跟提升自己的價值感。很多晚輩也和善,或者想讓大家都好過,藉機給長輩一些鼓勵,讓長輩開心,場面也圓融。
很多時候,人家問問題,沒有真的要聽,更多主要是想表達自己!這一點如果沒有覺悟,社交互動有時會卡住。
我長年觀察家長跟孩子的互動,通常大人容易打斷孩子,沒耐心等待,想趕快按照自己的意願解決問題。然後,大人又急著確認孩子有沒有好好把自己的話聽進去。孩子有語言能力之後,如果表達的意見跟大人不同,也容易被壓抑。
很多大人問我:為什麼他們的話,孩子都聽不進去?
這問題不難,倒過來說就會知道:因為孩子的話,大人也聽不進去!
很多人想要找人來傾聽自己,希望自己被了解,希望能有人一解自己心中的挫折空虛。那種被傾聽的感覺,實在太好了,這一點我很清楚!
就這一點來說,不少朋友抱著這樣的期待,期待隊友、期待孩子、期待朋友,因此落空,直接或間接地自己讓自己增添苦痛。甚至有時候,連傾聽自己說不定都不願意,只會叫自己「別想太多」,常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自己要消化負面情緒是比較費勁,卻又希望自己的心聲找得到人來傾聽。
傾聽的難,是要理解對方的邏輯,這是一種新的學習。
這種學習不容易,首先就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動機,即使是面對自己的孩子。能放下自我以他人為主體,要鼓勵他人說,要幫對方整理思緒,肯定對方的努力,很多疑惑要跟著對方一起澄清,即使價值觀跟自己不同,也都能保持開放……
光是這種人格特質,就不多見。還有內在的能量,常要有一定程度的飽滿,因為對方的負面情緒可能會一直來,意味著傾聽者懂得照顧自己,內在未解的困境至少先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處理。
理解上述這些說法,我們不難明白:有人看似主動關心人,事實上是自己藉機想被關心!
也有一種類似的心態是,硬要找人來讓自己「幫忙」,強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好意」。自以為是善意,常讓對方很有壓力。這時候根本就難有傾聽,因為心不誠、意不正,講難聽一點,自己的意志勝過對方的意願。
「長輩的好意要接受,不要讓長輩不高興!」這種心態,真的是「好意」?
對我來說,沒有一定要做到傾聽,因為傾聽很少出現在生活中。但我們可以意知到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能多一點點耐心聽,就算了不起。沒有把對方罵一頓,胡亂給對方建議,就可以肯定自己。
重點在覺察,覺察自己其實沒有真的要聽,覺察自己只是想藉著聽,要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內在的想法。或者覺察到我們藉著聽對方說話,是想要滿足自己什麼?
我沒有要責怪什麼的意思,不想聽孩子講話的父母,幾千年來是常態啊。但我們可以注意,我們想訴苦的時候,也不用把孩子當成心靈垃圾桶,只求自己快意。
覺察自己、理解自己,因此心靜,這時傾聽會更容易。衷心祝福您!
.
因為身體記得:告別憂鬱症的療癒之路_新書分享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67383366660908/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肯定對方的努力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真正的關心,是察覺對方的改變,和肯定對方的努力。
Caring is about noticing one's change, and acknowledging one's effort to improve.
吃吃的愛 (Didi's Dreams), 2017
今天想要介紹給大家的,是蔡康永第一部執導的作品《吃吃的愛》。
蔡康永和小S所主持的談話性節目『康熙來了』,相信是包括我們在內許多人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知性的蔡康永搭配上無厘頭的小S ,激盪出了無數的火花。
也因此當蔡康永說要替小S量身打造一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是非常期待的。
故事的主角娣娣是一位一心想要成為演員的女孩,但無奈卻只能接到一些無關緊要、甚至是配角或是諧星的角色。好在男朋友扣子始終相信著娣娣,支持著她繼續在夢想的路上前進。娣娣的姊姊玲玲,其實是演藝圈裡的一線女星。而地位上的差別也造成了姐妹的感情決裂。
在某次娣娣意外爆紅之後,姐妹倆終於有了共同演出電影的機會。故事的主軸就環繞在扣子和娣娣的感情、 姐妹之間的恩怨、還有娣娣不計代價追逐夢想的過程。而他們的互動也教會了我們許多事。
這一次我們特地到了位在林口威秀影城的Mappa影廳觀賞了這部電影,對於影城裡的硬體設施感到非常滿意。除了有媲美商務艙的電動座椅,可以自行調整椅背角度,且觀眾只需要加$50元就可以有吃到飽的服務,多樣化Buffet餐點、爆米花、碳酸飲料、美式咖啡供顧客自助式取餐,加上免費WIFI、插座、USB充電設備等等…相信對於喜歡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美食的人來說,是很棒的選擇;而且現在持iShow卡到Mappa觀賞電影,即可獲得飲品乙份喔!
另外我們一共有四組共八張(一組兩張)的林口威秀Mappa影廳的兌換券(不限電影)要送給大家,詳情請參考我們的Facebook喔!
FB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lessonsfrommovies/
肯定對方的努力 在 可以滿足很多人這樣的需要。 這麼做他會覺得很有愛,讚賞他 ... 的推薦與評價
Sep 7, 2020 - 了解自己愛的語言,可以令情侶之間更加明白對方的感受/對方表達愛的方法。 每個人對外都有不同的表達方法,大致上有五種愛的語言: 肯定的言詞 肯定 ... ... <看更多>
肯定對方的努力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用肯定句表達清楚1. 溝通前先學習看到對方 的推薦與評價
溝通前先學習看到對方、肯定對方,盡量去讚賞或感謝對方做得好的地方。 2. ... 有些男生會努力想找出問題的癥結,所以聽到太太抱怨時可能會說出:「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