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 新秀得獎者音樂會》下午場🎹
從采潔大班、樹薇小一那年,因為一起去浜松比賽而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接下來決定搭檔(被我騙去)參加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泰聲樂府雙鋼琴大賽、成為了年紀最小的雙鋼琴參賽者,一起接受訪問和受邀參加得獎者音樂會、榮獲古典星光盃雙鋼琴組第一名、也連續兩年在小游老師年度音樂會合奏開場雙鋼琴及四手聯彈…這些豐富的音樂經驗造就了兩個寶貝的革命情感,連英文名字也很有默契的都取了Emily~雖然不同年級也不同校,但在學校的作文功課「我最好的朋友」,兩個人竟然不約而同寫了對方!真的被她們的友情深深打動❤️這次榮幸一起被選為卓越新秀超開心,又讓樹薇和采潔留下了更多和彼此的珍貴回憶~老師超喜歡妳們真心又契合的音樂性,喜歡妳們開心的一起玩音樂🎵
感謝主辦單位提供了如此高規格有質感的音樂會,不管是從彩排時間規劃、場控、攝影、專業錄影收音、小小訪問、海報及節目冊…處處都很正式,讓這些學琴的孩子有像真正音樂家演出般的美好體驗,真的非常用心👍🏻看到這些拍得超美的專業照片真的好感動啊!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2的網紅闊樂集BroadBan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此影片為三級警戒前拍攝」 Bruno Mars膾炙人口的R&B歌曲《That's What I Like》,以全人聲的重新詮釋,再融合極具台灣傳統特色的MV取景,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闊樂集全新力作! 什麼?你說炫富的歌詞配上菜市場的MV場景很突兀嗎?Nah, THAT is what we like...
聲樂英文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場會議】
6個男孩,有大有小,大的可能是12歲左右,小的說不定才6、7歲,正圍成一圈聚在一起,看來煞有其事的認真模樣,是否讓你也忍不住好奇他們到底在商量什麼事?
左邊個子最高,戴黑帽穿黑衣的〝大哥〞身上背著書包,手裡不曉得拿著什麼東西,吸引了其他人注意。唯一正臉面對我們的男孩,臉上紅噗噗的,身披藍色工作服(smock),嘴裡咬著棉線,面色〝凝重〞望向大哥。藍袍男孩對面,完全背對我們的〝小弟〞,雙手放在背後,注意一下,他也穿著黑色工作服。
這類工作服具備減少服裝耗損的重要功能,畢竟在那個年代,製作或購買衣服都不如現在方便,勤儉持家的媽媽們常會讓孩子套上工作服,保護衣料、延長使用壽命。舊時某些歐洲國家的學校甚至會將工作服當成校服的一種,例如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藍色工作服就是法國男孩上學常見的穿著,一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才逐漸式微。
要是仔細看的話,會發現藍袍男孩一旁僅捱著另一位男孩,他也穿著藍色工作服,最右邊那位男孩的黑色工作服連袖子都掉了。然後,左右各看到側臉的兩位,眼神也都盯著大哥手裡的不知名物體。
因為工作服這個線索,我們大概可以判斷這群男孩應該只是小學生,所以才會穿著工作服上學。
--------------
從男孩們破舊的衣鞋、一旁頗為殘敗的木板柵欄、柵欄上已經毀損的海報,以及隨意畫上幾筆的塗鴉,都可以知道這應該是19世紀末巴黎藍領階級的生活區域。
然而幸虧因為曾經兩度任職法國總理的政治家茹費理(Jules François Camille Ferry,1832-1893)提倡,使得國會於1881至1882年通過「費里法」(Lois Jules Ferry),實行強制性免費義務教育,讓15歲以下男、女童皆可入學接受教育,因此也才讓這群男孩有機會穿著工作服上學去。
透過基礎教育,或許這群勞工的孩子還會有翻身的可能。
--------------
這整個畫面很有戲的畫作,其實名稱也很好玩:《一場會議》(A Meeting,1884)。
明明是乳臭味乾小P孩,卻正經八百聚成一攏,該不會正在討論等著被大人揍的某個偉大計畫?然後柵欄邊還有個女孩剛剛經過,她又聽見了什麼?要往哪裡去?
如此可愛又似曾相識的情節,是不是會勾起你的好奇、童心或是回憶?
--------------
出身俄羅斯貴族的女畫家-瑪麗・巴什基爾采夫(Marie Bashkirtseff,1860-1884)在1884年畫下了《一場會議》。
在那個美術學院拒絕女子入學的保守年代,貴族後裔的身分和環境,使得瑪麗有機會追逐夢想,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養從她精通法文、俄文、英文和義大利文便可知。只是早年瑪麗原本立志要當聲樂家,卻不幸因為被醫生誤診的烏龍事件,導致從此失聲,再也無法高歌,於是她便將目標轉向繪畫創作。
瑪麗來到巴黎之後,1877年進入私立的朱利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接受繪畫訓練。朱利安學院為當時有志投身藝術志業的女性,或者尚無法進入美術學院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殿堂。拋去貴族千金的嬌養和架子,為了畫畫,瑪麗每天都長時間待在學院裡拼命練習,就為了增進技藝,而她的努力也有所收穫,陸續創作出得到官方沙龍認可的精彩作品。
--------------
《一場會議》完成之後,便獲准進入巴黎沙龍展,同時獲得大眾和媒體一致好評。瑪麗運用精細的色彩、出色的描繪以及精準微妙的表情捕捉,表現出她周遭的巴黎生活和街頭百態,那是19世紀末的布爾喬亞階層試圖以超然眼光所觀察的庶民樣貌。
穩穩扣住時下最流行的當代生活主題,《一場會議》既能展現瑪麗的技法能耐,也創造了欣賞的趣味,難怪得到愛戴。同時,也能觀察到官方沙龍嚴格的古典標準已經逐漸鬆動,畢竟以往此類風俗畫地位並不如宗教、神話或是歷史主題啊~
對一位年僅24歲的女畫家來說,獲得如此肯定應該很開心吧?可惜不然。
好評歸好評,由於並未獲頒獎章,使得瑪麗感到非常忿忿不平。她在日記中寫下自己失望和憤怒的心情,例如覺得自己的才華被羞辱,還有啊,更氣人的是,明明表現很差的作品卻拿了獎…等等的。氣成這樣只差沒丟筆翻桌了吧。
--------------
瑪麗小姐為什麼如此氣憤?
原因當然包含(自己覺得)能力沒有受到應有的賞識,另外可能也是因為知道自己即將不久於人世。此時的瑪麗重病纏身,已經明顯感受到生命一點一滴流逝,然而藝術志業仍未酬,還有太多事情想要完成卻再也無能為力,一旦離世,很可能就此被遺忘…此刻的她,該有多麼無力、無助又折磨?
逐步面對死亡的恐懼,讓這個24歲的女孩對《一場會議》在巴黎沙龍的表現感到極度挫折,始終無法釋懷。
沙龍展後5個月,瑪麗因為當時還是不治之症的肺結核,永遠告別這個世界。
--------------
紅顏薄命總讓人唏噓,何況是位才華洋溢的可愛女子。瑪麗逝後,留下了作畫7年來的成果,包含230件作品,主要為油畫和素描。另外還有從青春期開始以法文書寫的日記,記敘了她的情感、生活與藝術創作等生活大小事,包含她的自戀情結。
在整理和刪除一些不利於家族名譽的內容之後,像是瑪莉詳細描述讓她感到自豪的身體部位:手臂、胸型等當時被禁止在公共場所展示的部分,悲痛欲絕的瑪麗母親於1887年為女兒出版了日記《瑪麗・巴什基爾采夫:年輕藝術家的日記 1880-1884》(Marie Bashkirtseff:The Journal of a Young Artist 1860–1884)。這是法國史上第二本付印的女性日記,出自一位早慧傑出的藝術家之手,當然會引起廣大注意。
瑪麗的日記1890年被翻譯成英文出版後,更迅速引起轟動,尤其在英國大受歡迎,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一本暢銷書。然而這些肯定若是在她生前便來到多好啊…
--------------
終其一生,這位來自烏克蘭的年輕女畫家都用盡全力,試圖突破傳統性別的枷鎖,為了興趣和志向而拚搏;儘管拖著被結核桿菌侵襲的孱弱身軀,依舊鬥志高昂,持續創作。
要是她再晚出生幾十年,等到卡介苗問世之後躲過這場白色瘟疫,相信她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絕對不只有《一場會議》和其他遺作。
最後,你覺得這群P孩的〝會議內容〞究竟是什麼?
#P孩人生也有大事
#女畫家真不容易
#紅顏薄命好唏噓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聲樂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爸爸今天去打疫苗。
他本來在三級警戒還沒開始時,還想要去花蓮台東豪華旅館渡假⋯而且我也通過了他的申請(就是幫忙付錢)😈🤣沒想到所有的旅館都關了他只好待在家。
一個多月活動範圍只限於庭院。
我弟弟跟弟媳帶他去打疫苗。今天是第一次出遠門。
宜蘭縣的服務真不錯。
之前打AZ的時候我爸爸沒去。
他自己很會做網路評估🙈,尊重他的個人意見,終於等到了他要的莫德納。
看起來很輕鬆,不過,他之前寫了一個很像告別書的自傳給我們:🙈🙈
如果大家很忙的話就看到這裡下面拜託不要看,因為有點長:而且文筆很一般🙈,說真的「人的記憶會隨時光改變」,有時候會找不到真相哈哈哈⋯⋯
🥭🥭🥭(😈後有不孝女加上的評述,反正我爸爸有點老花可能看不到。
吳教授自傳
民國二十六年(1937)六月,我出生於宜蘭市的一個貧窮家庭,父親是村里幹事,母親辛苦幫人縫製衣服貼補家用,和祖母及雙親和妹妹一家五口住在巷內一間逢雨便漏水的房子。
二戰末期房屋被炸,物資缺乏,我和小我兩歲的妹妹只得到住家附近的南舘市場賣蔬菜和火柴盒(番ㄚ火)貼補家用。(😈這個有點可疑,從沒聽我祖母說過,爸爸你是受了安徒生童話的影響吧?)
我念小學和初中時期理科較差,幸好文科成績優秀,高中以第九名考上宜蘭高中。因數學太差(😈聽說大學聯考數學只有考3分,感謝我媽把DNA平衡過來)而被分到發到甲班就讀(乙班為理組)。髙中時,當了某報特派員,採訪在地的活動新聞,並與許耀文及黃德銘等同學創辦「宜中青年」和「怒潮週刋」,此時對作文產生莫大興趣。(😈原來這是DNA呀?爸爸)
高中畢業前面臨升學問題,因家境清寒,家父堅持只能唸公費的師大。當時的首選是「國文系」「史地系」或「社教系、新聞組」,但當時最夯的是~「英語系」,學長李壬癸説服我轉而臨時改填跟他同系所⋯
放榜的那一天是颱風夜,聽廣播得知考上第一志願,竟然抱頭痛哭,因此非我專長和興趣。(😈考上第一志願還這麼搖擺也只有你了🥭)
果然第一堂課就嚐到苦頭,教授們全程用英語授課,來自鄉下的學生那能和同班超過一半畢業自北一女、建中的同儕相比,後來因「僑生」和「特殊加分」學生相繼進來而分成兩班,再加上沒有學習數學的壓力,期中及期末考倒也相當輕鬆。
畢業後到蘭陽女子高級中學任教七年,也跟陳朝鏘老師合開宜蘭市的第一家補習班。經由女子國小的康秀娥老師及學生陳淑貞的介紹,認識了她的堂姊陳淑美而展開追婚⋯。(😈其實沒有追很久,就是看了幾場電影)
長女淡如和長子育光陸續出生後,趕上了出國留學的熱潮。通過托福考試後,申請到美國兩間大學。最後決定唸邁阿密大學,原因是條件好,氣候佳,海灘美女多。(😈這一句才是實話)後來又獲奬學金赴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硏究,同樣是海灘美女多(😈真的沒有看過你這麼爽的留學生)回國後經教育部留學生委員會推薦至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前身為台北商專)任教英文作文與翻譯,也在南陽街明明、台大等補習班授課。手頭較寬裕後.決定在台北市區購屋。
因料到長女及么兒會就讀北一女及建中(😈你說得好輕鬆,其實你忙到大概只知道我們念幾年級)便毫不猶豫的買下介於兩校中間、南昌街的四、五F公寓,隨後他們也如其所願的考上了台大法律系和電機系。
填志願時與女兒有點爭執,因當時白色恐怖司法淪為打壓工具,預知她又會上第一志願,建議她填外文系,隨後也認可了她的選擇。
(😈這一段就是我考上第一志願我爸爸要跟我斷絕關係的那一段哈哈哈,爸爸你真了不起,小孩考上第一志願被斷絕關係的,全台灣就是你最敢!)
年逾花甲,突然對運動產生了瘋狂的愛好,舉凡登山,桌球,馬拉松,短跑及三鐵無役不與。得到長青全省運動會的前三名後,獲准出國參加在印度舉辦的「亞運長青4百及8百公尺賽跑」的資格,隨後參加於温哥華舉行的「世界華人桌球公開賽」皆有得名。(😈這一段比較真實)
退休後對歌唱丶園藝及健走非常熱衷;但唱歌的確不怎麼樣。偏愛英文及日文歌,只是哼哼唱唱,五音不全。(😈五音不全是誠實的)
時光荏苒;轉眼八十有五,回顧過去,感慨萬千,尤其是聰慧的小兒子走了,慈祥的媽媽過世,加之心愛的太太(😈我媽在過世前最好聽過你叫她心愛的太太過⋯)因肺腺癌也在四年半前永別,令我情緒低潮,心態負面,坐困愁城~(😈咳,咳,其實宜蘭美女也很多)
所幸有取得「專業照服員證書」的洪小姐悉心的照料生活起居,並鼓勵我積極投入各種公益活動及參與終身學習課程後心態轉趨陽光正向。
女兒及兒子、媳婦也非常貼心的安排,並安排多元的自助旅行丶贈送各種營養品及美食,預訂飯店和參觀藝文表演活動等等,生活變得多彩而充實。
回首此生承蒙老天及親友的厚愛;能過得非常愜意,沒太多遺憾,面對因疫情嚴峻而三級警戒,我待在自家位居市區的百坪庭院,種花蒔草伴隨悠揚的音樂聲,樂觀的渡過每日並迎接疫情消除後的美好未來⋯⋯。
這裡結束🔚如果你真的看到這裡!我幫你鼓掌謝謝🙏有看完的請寫「吳教授好棒+1」不用分享哈哈!抽出三位送獎品及張小編保險箱之珠寶!🎁🎁和淡如的版畫袋。(😈如果不懸賞,誰會這麼善良看完?)
🌹🌹🌹張小編:恭禧以下三位朋友得獎了,請跟小編連絡哦!
Kristy Tseng、楊美綺、劉美鈴👏👏👏
聲樂英文 在 闊樂集BroadBan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此影片為三級警戒前拍攝」
Bruno Mars膾炙人口的R&B歌曲《That's What I Like》,以全人聲的重新詮釋,再融合極具台灣傳統特色的MV取景,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闊樂集全新力作!
什麼?你說炫富的歌詞配上菜市場的MV場景很突兀嗎?Nah, THAT is what we like!
Bruno Mars' popular R&B song "That's What I Like" is reinterpreted entirely using the human voice!
Incorporating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ulture, this music video is BroadBand’s newest project. What? Did we shoot it in a traditional market to contrast the lyrics which boast of wealth? Nah, THAT is what we like!
追闊樂集的IG ⏩ https://bit.ly/2SurLGl
追闊樂集的FB ⏩ https://bit.ly/3w572qs
///\\\///\\\///\\\///\\\///\\\
導演 / Director:黃宇謙
拍攝 / Cameraman:Yawi Yungay(亞崴尤奈)
攝影助理 / Camera Assistant:Jigoku(阿麒)
剪輯 / Video Editor:黃宇謙
錄音 / Recording:孫諾 @聲諾音樂SoundNold
混音製作 / Audio Editor:孫諾 @聲諾音樂SoundNold
演藝經紀 / Agency:歐普思音樂藝術OPUS MUSIC ARTS
///\\\///\\\///\\\///\\\///\\\
男高音(主唱)/ Tenor (lead vocals):賴浩軒
女高音 / Soprano:崔璀璨
男高音 / Tenor:張維麟
男低音 / Bass:黃宇謙
人聲打擊 / Vocal Percussionist:鄧愷威
///\\\///\\\///\\\///\\\///\\\
詞、曲 / Lyrics and Song:Bruno Mars、Philip Lawrence、Christopher Brody Brown、James Fauntleroy、Johnathan Yip、Ray Romulus、Jeremy Reeves、Ray McCullough II
饒舌歌詞 / Rap Lyrics:張維麟
阿卡貝拉編曲 / Arrangement:Cameron Golinsky
#火星人布魯諾 #BrunoMars #ThatsWhatILike
聲樂英文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tta在香港土生土長,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時為合唱團一員,自此踏上歌唱生涯。她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英文系學士學位後,先後在香港和美國修畢聲樂、歌劇碩士及聲樂表演博士課程,在歐美有不少演出經驗,更曾經美國捱足七年苦等演唱機會,最終因市場僵化,返回香港。既是歌唱家,同時又時瑜伽老師,閒時愛玩空中絲帶舞,貪新鮮的她有忽發奇想,試試邊玩空中絲帶舞邊唱歌劇,自創空中歌劇表演,令她成為全球三位空中女高音之一。
雖然履歷驚人,不過疫情令到百業蕭條,藝術表演行業可以說是首當其衝,Etta過去幾年一直不斷有工開,但來到今年,工作機會都跟疫情一樣反反覆覆。例如由意大利文化協會,原定在10月舉行的歌劇Rita,就因為當中的表演者涉及第三波的管弦樂群組而一再改期,表演方式更由現場改為於港台轉播。疫情沒完沒了,連瑜伽和空中絲帶舞等教學副業,也因為疫情而被迫停止,幸好還有私人上門的課堂維持收入。Etta表示不是她選擇唱歌,而是唱歌還擇了她,她整個性格猶如為女高音度身訂做:「人生最開心的,是做到令自己最開心的事。」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女高音 #絲帶舞 #花腔 #歌劇 #博士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聲樂英文 在 吳海文 Kevin 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Vlog 6 | 真音、假音、混聲到底要怎麼理解?
https://youtu.be/d7VPpWUIxHw
▶︎ Vlog 7 | 唱歌到底是不是真的要跟講話一樣?
https://youtu.be/I5TT3sRXIss
▶︎ 我跟檸檬卷的歌唱課
https://youtu.be/TW3QDspVfpA
▶︎ 我跟好檸檬的Podcast
https://youtu.be/MqTC_SvlJvo
▶︎ 最新單曲【好好難過】
https://youtu.be/HypOE4Inqw4
▶︎ 英文單曲【Hurt Me All The Way】
https://youtu.be/lLd0oCAtyKo
PS:嘎老師有在影片留言區回復我影片的內容哦,大家記得滑下去看一下。然後下面這個鏈接是我對她回復的回復:https://www.facebook.com/KevinWuOfficial/posts/3307876315927595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evinWuOfficia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evinWuOfficial
Timecodes
0:00 Intro
00:27 聲區連接
03:05 聲帶受傷的原因
07:27 Adele的混聲
08:49 流行音樂不是用真假音來衡量應不應該的
11:18 聲樂老師也長繭
#吳海文 #Adele #歌唱迷思
聲樂英文 在 教了多年古典聲樂,英文以外比較熟悉德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教了多年古典聲樂,英文以外比較熟悉德文,見到由亙古到現在的香港學生都用盡方法去嘗試讀類似的發音,我就想起其實大家可能只要動動手指,千萬歌唱上的有用資訊送到 ... ... <看更多>
聲樂英文 在 [問題] 聲樂家都可以熟練掌握三種語言以上嗎? - 看板cl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本魯又要來發廢問了!!
====================
大家都知道主修聲樂的必修德語、義大利語
因為德義歌劇跟德國藝術歌曲流行的緣故
再加上英文是國際語言。甚至因為卡門實在太夯的緣故,法語可能也算必選修之一XD
所以聲樂家除非只唱母語歌曲(應該很難),
理論上非以上四種母語的聲樂家應該要能很熟練地掌握以上二到四種語言(至少德義)
但............真的有可能嗎?
藝術歌曲和部分歌劇根本是文學改編的,如果只從翻譯了解意義,
然後只會外語發音來唱,應該很難唱出情感。
但聲樂家除了練聲樂,難道還要努力學語言文學嗎?真是太辛苦了。
相較之下歐美人士就幸運多了,就算都不是母語。同樣印歐語系學其他歐語相對入門簡單
p.s. 大學時期在德國文化中心學德文是有碰到音樂系主修聲樂一起學德文...
--
zoi = ζοι = life
agapo = αγαπο = lov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135.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97280403.A.A7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