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賴化石能源】美氣候變遷政策大轉彎,台不能繼續旁觀(02/07/2021 蘋果日報)
徐光蓉/媽盟氣候行動倡議發起人
元月20日拜登(Joe Biden)正式就任美國總統,立刻簽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協議》,廢止爭議已久的基石輸油管計畫的許可,並禁止北極國家保護區原油開採。6天後再頒行政命令——處理氣候危機的國內與國際策略,向全球展現解決氣候變遷危機的決心。美國氣候變遷議題的大幅轉向,意謂著台灣不能在此議題繼續做旁觀者。
拜登的氣候變遷目標:2035年前全美發電零碳排放,2050年美國淨零碳排放。不僅與持氣候變遷懷疑論的川普南轅北轍,更遠超過歐巴馬提出,2025年前比2005年減少26至28%的減量目標。
此外,拜登任命前國務卿凱瑞(J. Kerry)為新設的總統氣候特使與國安會成員;計畫於今年地球日(4月22日)召開氣候高峰會,邀請主要排放國,透過同儕激盪提升參與國的減量目標;盡速發展新的自願減量承諾(NDC)與氣候財務計畫,以符合《巴黎協議》規範;要求所有部會將氣候變遷列入政策發展時的重要考量。並一再強調氣候變遷是美國內政、外交、國家安全與國際貿易的重點。
如同武漢肺炎疫情,美國也是氣候變遷的重災戶;去年美國破天荒的發生22起損失超過10億美元的天災,總損失接近1兆美元。美國大氣海洋總署統計顯示,1980年至今,美國天災損失幾乎每10年增加1倍,40年共計損失1.88兆美元。聯合國災害風險中心報告,2000年至2019年,全球劇烈天災次數比前20年增加75%,40多億人受災,123萬人喪生,造成約3兆美元財物損失;如果不盡速遏止增溫,氣候變遷持續加速,未來地球可能不適人居。
由於意識到氣候變遷威脅不認國界,唯有一起努力才可能化解危機,2015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在這樣氛維下,無異議通過《巴黎協議》:控制增溫遠比2度低,並追求增溫不超過1.5度;人為排放盡早達最高峰,於本世紀中起,人為排放與自然吸收相當;締約國自提NDC,每5年為期調整等。
只是5年過去,全球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仍上升,各國提交的NDC在2030年總排放仍比「增溫不超過1.5度」的路徑多290至320億噸,約合目前全球年排放量的一半。2019年全球增溫已達攝氏1.25度,10年內就可能超過「增溫不超過1.5度」的目標。稍可安慰的是,近期宣布零碳排的歐盟、日本、南韓、中國與美國,佔全球總排放6成,排放大國的積極目標給氣候變遷危機帶來一絲希望。
台灣在1998年為因應國際氣候變遷協商召開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往後除了2008年至2009年因全球金融風暴經濟萎縮導致排放降低外,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持續增加,2018年已經較1990年多143%;環保署公布的台灣NDC以2005年做基準(排放量比1990年高136%),設定目標於2050年比基準減半(比1990年多18%)。台灣NDC和巴黎協議的零碳排放路徑差距非常大,總能源消耗持續緩緩上升,加上再生能源發展動力不足等因素,導致台灣在國際氣候變遷表現指標評比(CCPI)一直停在後段班。
選一個高排放年做基準,經濟活動又一如往昔,台灣氣候變遷政策像是為存在而存在。早年想法很簡單:台灣不是締約國,最大貿易夥伴美國不會同意大幅減量,台灣社經體制可以繼續依賴化石能源。
這心態在政府想爭取加入《UNFCCC》時陷入兩難:真要跨出去跟上國際腳步,或仍故步自封維持現狀?今天,美國政府表明在氣候變遷議題的態度,拜登團隊選前提到未來將以美國經貿實力做槓桿,期盼他國參與氣候變遷議題,並懲罰欺騙造假的國家。台灣沒有多少選擇空間。
在氣候變遷議題領先的國家,元首必須展現強烈的政治決心,國家機器才會被激勵啟動,氣候變遷才可能在政策制定時被認真納入考量。台灣雖然人口排名全球第53名,但能源使用、人均CO₂排放與用電量均在全球前10、20名;台灣必須先要求總能源與電用量不再增;制定符合控制增溫不超過1.5度路徑的2025年或2030年目標;認知台灣地狹人稠、水資源缺乏,無法容納大規模二氧化碳吸收或封存,實際降低排放才是根本;減量政策還應顧及弱勢族群,糧食安全與生物多樣性的維護。
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台灣是極少數不必封城、可以正常生活的國家。主要應歸功全民從2003年SARS疫情的慘痛教訓,學習到該如何群策群力防禦外來的衝擊。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問題,期盼台灣可以類似嚴肅認真的態度主動面對,今天一分的努力可以減輕未來十分的負擔。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207/AHWRUM2A35HCRNNFVVTQWCVHRQ
♡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內容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六將是關係全球減碳、國際氣候政治最重要巴黎協定通過五周年,蔡英文總統日前表示,希望英國能支持台灣參加明年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 #COP26)。我們提醒民進黨政府在爭取外國支持之前,台灣應該先深化我們自身的減碳承諾,完善氣候治理的架構,並於會中提出三點訴求:
1⃣呼籲蔡英文總統公開承諾2050淨零碳排,並開始研擬相關政策路徑。
2⃣要求環保署盡速針對民間團體與立委共同起草的《#氣候變遷法》草案提出對案。
3⃣盡速加開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與行動方案的公聽會。
今天綠盟發言內容如下:
蔡英文總統日前表示,希望英國能支持台灣參加明年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屆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26)。環團相當認同且支持台灣積極參與國際性的氣候組織與會議,但關鍵在於台灣可以拿出何種氣候承諾與實際減碳作為,讓國際看到我們的減碳決心。我們呼籲蔡英文總統應正式宣布,研擬2050碳中和的可行性與策略。
目前宣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已佔全球GDP的75%,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都已經將2050碳中和設為正式政策目標,日、韓更提出成立氣候變遷基金協助企業從事減碳技術研發,中國也宣示將於2060年達成碳中和,但台灣的長期減量目標缺仍停留在2050年減量50%,各部門減量行動方案也仍未脫因循苟且的思維,最近的氣候績效指數評鑑,台灣的表現也不盡理想,其中我們未來十年的減量承諾,也就是2035年的NDC,顯然是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氣候外交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台灣想以這樣的氣候承諾與績效參加COP26,簡直是「#沒練習就想出國比賽」。
政府願意公開宣示積極的氣候承諾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可以對市場釋放明確的訊息,讓產業能夠提前為轉型做準備。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承認,面臨日韓等主要經貿競爭對手紛紛加入淨零競逐,台灣也必須要努力往這個方向去做。我們發現,某些部會可能確實較有這方面的意識,但某些部會可能仍然不覺得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與自己有關,總統如果願意做出正式承諾,能夠讓各部會意識到減碳責任、更積極地制定政策,例如產業轉型、住商節能、低碳運輸轉型等。
我們呼籲蔡英文總統,如果真的希望台灣參加締約國大會,便應該公開宣示台灣將致力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並指示相關部會研擬碳中和情境下的減碳路徑與策略,我們也呼籲國會應通過民間環團與立委共同草擬的氣候變遷法,完善我們的氣候治理架構,以此作為氣候外交的敲門磚。
完整新聞稿詳見:https://pse.is/3ab7zd
共同參與團體: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
環境正義基金會 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
地球公民基金會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內容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氣候變遷表現指標)
文:台大大氣系退休教授 / 媽盟氣候行動倡議發起人徐光蓉
CCPI 2021略述:
2005年起,每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焥國大會時公佈評估結果。
今年COP26因武漢肺炎疫情延至2021年舉辦,因為最早(2005)發表時接近2005, 從此延續每年加一,因此今年評估是「CCPI 2021報告」。
從2018 CCPI 開始,評估計四項指標:a. 溫室效應氣體排放(40%); b. 再生能源發展(20%); c. 能源使用(20%)以及d. 氣候政策 (20%)。
80%評估根據國際機構(IEA, FAO等)報告;前三項指標又各自依據(1)現況; (2)趨勢; (3)現況與增溫<2度相比; 以及(4)國家2030目標與增溫<2度相比。
前項根據是已經發生的數據,只是國際資料收集會晚一至兩年,所以此報告數據是一至兩年前的表現。
20%是各國的能源氣候相關(最近)政策,尚未顯現在數據中,涵蓋(1)國內氣候政策與(2)國際氣候政策: 主要由各國學者專家與民間團體代表提供。
此報告共計列入57國家與歐盟,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占全球>90%。
今年 (2020/12/7 歐洲時間下午2點)所公布的CCPI 2021 報告的內容顯示:
圖片一:全球結果圖。
前三名照往例從缺,最後一名第61,57是倒數第五; 比去年第59名(倒數第三名)略佳,後面跟著加拿大, 伊朗, 沙烏地與美國; 和過去多年相似,一直停在表現最差的那群中。
圖片二:台灣各細項的排名圖。
請注意: 61是最後一名,台灣再生能源雖然曝光率高,實質推動過慢!
台灣過去歷年的名次:
54 (2009), 55 (2010), 52 (2011), 49 (2012), 52 (2013), 52 (2014), 54 (2015), 52 (2016), 52 (2017), 54 (2018), 56 (2019), 59 (2020), 57 (2021) 台灣從2009開始參與。
圖片三:近四年台灣與日韓CCPI排名之比較。
Note: 台灣對氣候變遷一直採取觀望態度,過去日韓與台灣相似,在國際壓力與承受不少氣候變遷影響,日韓政府陸續宣布2050年齡碳排放目標,是否真心誠意? 要看提出的2030(或更近)目標為何才確認。
台灣在2015年底巴黎協議即將舉行時,宣布2030與2050年減碳目標,分別是比基準年2005年減少20%與50%,至今沒有修改的更嚴格跡象。
不分藍或綠,台灣政府熱衷於推動正式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但是沒有考慮: 台灣是否能配合巴黎協議腳步? 但台灣即使不是UNFCCC締約國,產品含碳量會不會成為台灣出口的障礙? 應該認真學習先進國家在減碳與提升再生能源比率的努力。氣候問題日益緊急,不能再繼續延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