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政策討論 #聚焦修法倡議
#共同面對少子化問題
美國中情局(CIA)近日公布2021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預測生育率倒數5名皆在亞洲,台灣更是墊底。消息一出,引發國內網路輿論討論。對於一個長期關心少子化的人來說,一方面樂見少子化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焦點,但是仍憂心這樣的風潮閉眼一過,再度受到遺忘。
更擔憂錯誤甚至荒謬的訊息,讓少子化議題淪為政治口水。各說各話,最後仍舊一事無成。
事實上,少子化確實是綜合型的因素。刻意歸咎在單一原因,恐怕都有另外的政策或是自我感受的考量。
但是,在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如果只單單丟出問題,卻沒有思考解方,就只是清談。少子化的原因複雜,不應該成為公部門、企業,甚至你我忽視少子化問題的推託藉口。更不是政府找不出方法改善的理由。
反而,我們更應該思考因為少子化的原因很多,所以不應該用單一手段或是政策就期望可以解決少子化問題。過去,我們經常聚焦在托育資源、這次網路的爭論更回到房價或是低薪。其實說穿了,台灣整體「友善生育」的政策都有待改進。
薪資過低、房價過高、工時過長,當然影響婚育意願。
是否有平價、優質、近便性托育資源,當然影響生育意願。
性別友善缺乏、職場懷孕歧視問題,當然也影響生育意願。
我在第九屆立委期間,從產假延長,以及配套的產假薪資公共化談起,進而關注公共托育、非營利幼兒園、準公共化服務、特色公園等政策,推動勞基法、性別工作平等法、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修法…,就是希望透過多元的方式可以從各種方式創造更完整的友善生育政策。
現在雖然不在立法單位,但我仍持續關注相關議題,更期待在立法、行政單位的政治工作者,不分藍綠,一起關注少子化議題,多點政策想法,多點友善修法,少點不必要的口水,讓少子化不是只有單一性別,或是單一世代的責任。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