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男人叫美國,或者甘迺迪】
昨晚我們放了頗血腥的短片《剃鬚記》。
應該滿多人跟小編剛開始看的時候一樣,對這部除了血腥以外好像也沒什麼故事性的短片打個大問號。
現在我們來揭曉答案,一起看看榮哲老師的這篇微影評吧。
-
那個男人叫美國,或者甘迺迪 / 許榮哲
1999年,我開始接觸戲劇、電影,某次在金穗獎的影展裡,看到了這部讓我困惑不已的短片〈剃鬚記〉 (The Big Shave)。
〈剃鬚記〉誕生於1967年,導演是後來名聞天下的好萊塢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當年,馬丁‧史柯西斯還是個大學生,但幾年後,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影史留名的電影。
1976年《計程車司機》(坎城金棕櫚獎)。
1980年《蠻牛》(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1985年《三更半夜》(坎城最佳導演)。
1990年《四海好傢伙》(威尼斯最佳導演銀獅獎)
2006年《神鬼無間》(金球獎、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2013年《華爾街之狼》(奧斯卡多項提名)。
〈剃鬚記〉影片內容極其簡單:一個人,一個場景,而且只有一個動作──不斷刮鬍子。
刮鬍子的男人,鬍子都刮完了,還不停止。
刮出傷口,流血了,依然不停止。
最後,整張臉都是鮮血了,依然繼續刮鬍子,直到把自己的脖子都刮斷了。
當時,看完影片,我的第一直覺是「太血腥了,我不敢看第二次」。
待回過神,第二直覺是「這是什麼鬼」?
完全無法理解。
後來經影評人講解,我才知道這是一部描寫越戰的短片。
刮鬍子=越戰?
用簡單一句話講完,就是越戰打到最後,連美國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打了。就像臉上已經沒有鬍子的男人,還一直刮、一直刮,刮到自己滿頭滿臉鮮血,甚至割斷自己的脖子,倒了下來。
這麼一講,理智上我可以理解了,但是……
刮鬍子Vs.越戰,彼此之間的關聯也太遙遠了吧!
遠到像是……從自家窗邊抬頭看冥王星,雖然冥王星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但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以至於我們根本看不到它。
更重要的是……冥王星最後還被除名了,因為科學家認為它不是行星。
當年,馬丁‧史柯西斯〈剃鬚記〉在我年輕的創作心靈裡,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
每次創作時,我心底就會有個聲音跳出來:太近了、太近了,拉遠一點、再遠一點。
不行、不行、不行,這個距離太遠了,沒人看得懂。
可是……你看馬丁‧史柯西斯〈剃鬚記〉,人家還不是遠到難以想像,但依然是經典。
經典就是要遠一點?
再遠一點,還是拉回來一些,我搖擺不定,近退失據。
後來,年紀漸長,看得多了、寫得多了,開始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小說不只是小說本身。
電影不只是電影本身。
藝術不只是藝術本身。
時代就是它沒有寫出來的背景。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越戰的人,我們是看不到〈剃鬚記〉裡刮鬍子男人周圍的砲火,以及地獄的哀嚎聲。
不懂?
很正常。
現在讓我們回到1960年代,把〈剃鬚記〉裡沒有寫出來的時代背景,慢慢拼貼回去。
1967年〈剃鬚記〉的時代背景,就是越戰,它發生於1961-1975年。
中國抗日戰爭,八年就長到讓人快瘋了,然而越戰卻打了十五年,將近兩倍,長到足以讓人瘋了,又瘋。
明明是南越和北越的事,美國卻硬要介入,最後死傷慘重:美軍5.8萬人死亡, 30.4萬人受傷,2000多人失蹤。
但但但……還有更慘的,被美軍打死的北越(含越共)足足是美國的二十倍──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國難道不能中途縮手嗎?
可以,但很難、很難、很難。
理由很多,我說不清,但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當年,美國介入越戰最深的總統叫甘迺迪,他在1961年的「總統就職典禮」上說了這麼一段話:
(1961年正好是越戰開打)
「我們將付出所有代價、擔負所有責任、面對所有艱難、支持所有朋友,對抗所有敵人,來確保自由的生存與成功……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
多麼意氣風發啊!以甘迺迪為代表的美國在想什麼?他想越共算什麼,我美國不只師出有名,而且有把握一下子就把你打爆。美國確實有資格這麼想,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沒有嘗過任何敗績。
然而兩年之後,1963年,甘迺迪遭到暗殺身亡,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而越戰仍在持續著,長到彷彿一輩子都打不完。
美國打死了一百萬個敵人,但依然無法取勝,整個美國都被拉進去了,那是地獄流沙啊,人民活在恐懼裡,再掉下一吋就是滅頂邊緣了,反戰的聲浪越來越大,大到比戰地的砲火聲還要巨大。
看完這段越戰史之後,你就會開始聽見〈剃鬚記〉裡砲火的聲音,以及來自地獄的哀嚎。許多越戰老兵這樣形容越戰:如果有一個地方最接近地獄,無疑的,那個地方叫越南。
現在你明白了吧,刮鬍子的男人,他的名字叫美國。
但我比較喜歡叫他甘迺迪,意氣風發的開始刮鬍子,最後橫死街頭作結。
對我們而言,越戰是冥王星,但對身在那個年代的美國人而言,那是月球,看似很遠,遠在千里之外,然而卻每天都看得見──看見自己一點一滴被地獄流沙吞噬的恐怖險影。
──完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琪斐大放送 】世界警察管很大!為何美國熱衷介入他國事務? 川普在文化上的立場,我絶大部分都很反對,但在外交上,我卻不得不說,的確偶有佳作。他與北韓金正恩從先前的互放狠話,核戰邊緣,但如今兩人的相親相愛,到處放閃。雖然肉麻,在北韓限核上,的確打破了幾十年來的僵局,南北韓統一露出一線曙光。 但...
美國介入越戰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那個男人叫美國,或者甘迺迪】
昨晚我們放了頗血腥的短片《剃鬚記》。
應該滿多人跟小編剛開始看的時候一樣,對這部除了血腥以外好像也沒什麼故事性的短片打個大問號。
現在我們來揭曉答案,一起看看榮哲老師的這篇微影評吧。
-
那個男人叫美國,或者甘迺迪 / 許榮哲
1999年,我開始接觸戲劇、電影,某次在金穗獎的影展裡,看到了這部讓我困惑不已的短片〈剃鬚記〉 (The Big Shave)。
〈剃鬚記〉誕生於1967年,導演是後來名聞天下的好萊塢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當年,馬丁‧史柯西斯還是個大學生,但幾年後,他拍出了一部又一部影史留名的電影。
1976年《計程車司機》(坎城金棕櫚獎)。
1980年《蠻牛》(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
1985年《三更半夜》(坎城最佳導演)。
1990年《四海好傢伙》(威尼斯最佳導演銀獅獎)
2006年《神鬼無間》(金球獎、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2013年《華爾街之狼》(奧斯卡多項提名)。
〈剃鬚記〉影片內容極其簡單:一個人,一個場景,而且只有一個動作──不斷刮鬍子。
刮鬍子的男人,鬍子都刮完了,還不停止。
刮出傷口,流血了,依然不停止。
最後,整張臉都是鮮血了,依然繼續刮鬍子,直到把自己的脖子都刮斷了。
當時,看完影片,我的第一直覺是「太血腥了,我不敢看第二次」。
待回過神,第二直覺是「這是什麼鬼」?
完全無法理解。
後來經影評人講解,我才知道這是一部描寫越戰的短片。
刮鬍子=越戰?
用簡單一句話講完,就是越戰打到最後,連美國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打了。就像臉上已經沒有鬍子的男人,還一直刮、一直刮,刮到自己滿頭滿臉鮮血,甚至割斷自己的脖子,倒了下來。
這麼一講,理智上我可以理解了,但是……
刮鬍子Vs.越戰,彼此之間的關聯也太遙遠了吧!
遠到像是……從自家窗邊抬頭看冥王星,雖然冥王星是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但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以至於我們根本看不到它。
更重要的是……冥王星最後還被除名了,因為科學家認為它不是行星。
當年,馬丁‧史柯西斯〈剃鬚記〉在我年輕的創作心靈裡,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陰影。
每次創作時,我心底就會有個聲音跳出來:太近了、太近了,拉遠一點、再遠一點。
不行、不行、不行,這個距離太遠了,沒人看得懂。
可是……你看馬丁‧史柯西斯〈剃鬚記〉,人家還不是遠到難以想像,但依然是經典。
經典就是要遠一點?
再遠一點,還是拉回來一些,我搖擺不定,近退失據。
後來,年紀漸長,看得多了、寫得多了,開始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小說不只是小說本身。
電影不只是電影本身。
藝術不只是藝術本身。
時代就是它沒有寫出來的背景。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越戰的人,我們是看不到〈剃鬚記〉裡刮鬍子男人周圍的砲火,以及地獄的哀嚎聲。
不懂?
很正常。
現在讓我們回到1960年代,把〈剃鬚記〉裡沒有寫出來的時代背景,慢慢拼貼回去。
1967年〈剃鬚記〉的時代背景,就是越戰,它發生於1961-1975年。
中國抗日戰爭,八年就長到讓人快瘋了,然而越戰卻打了十五年,將近兩倍,長到足以讓人瘋了,又瘋。
明明是南越和北越的事,美國卻硬要介入,最後死傷慘重:美軍5.8萬人死亡, 30.4萬人受傷,2000多人失蹤。
但但但……還有更慘的,被美軍打死的北越(含越共)足足是美國的二十倍──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國難道不能中途縮手嗎?
可以,但很難、很難、很難。
理由很多,我說不清,但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當年,美國介入越戰最深的總統叫甘迺迪,他在1961年的「總統就職典禮」上說了這麼一段話:
(1961年正好是越戰開打)
「我們將付出所有代價、擔負所有責任、面對所有艱難、支持所有朋友,對抗所有敵人,來確保自由的生存與成功……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
多麼意氣風發啊!以甘迺迪為代表的美國在想什麼?他想越共算什麼,我美國不只師出有名,而且有把握一下子就把你打爆。美國確實有資格這麼想,因為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沒有嘗過任何敗績。
然而兩年之後,1963年,甘迺迪遭到暗殺身亡,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而越戰仍在持續著,長到彷彿一輩子都打不完。
美國打死了一百萬個敵人,但依然無法取勝,整個美國都被拉進去了,那是地獄流沙啊,人民活在恐懼裡,再掉下一吋就是滅頂邊緣了,反戰的聲浪越來越大,大到比戰地的砲火聲還要巨大。
看完這段越戰史之後,你就會開始聽見〈剃鬚記〉裡砲火的聲音,以及來自地獄的哀嚎。許多越戰老兵這樣形容越戰:如果有一個地方最接近地獄,無疑的,那個地方叫越南。
現在你明白了吧,刮鬍子的男人,他的名字叫美國。
但我比較喜歡叫他甘迺迪,意氣風發的開始刮鬍子,最後橫死街頭作結。
對我們而言,越戰是冥王星,但對身在那個年代的美國人而言,那是月球,看似很遠,遠在千里之外,然而卻每天都看得見──看見自己一點一滴被地獄流沙吞噬的恐怖險影。
──完
美國介入越戰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琪斐大放送 】世界警察管很大!為何美國熱衷介入他國事務?
川普在文化上的立場,我絶大部分都很反對,但在外交上,我卻不得不說,的確偶有佳作。他與北韓金正恩從先前的互放狠話,核戰邊緣,但如今兩人的相親相愛,到處放閃。雖然肉麻,在北韓限核上,的確打破了幾十年來的僵局,南北韓統一露出一線曙光。
但在他的對台政策上,我卻有很多懷疑。我最大的憂慮,是川普會輕易將台灣當籌碼交換出去。在寫過九個總統的Bob Woodward 新書Fear出版之後,在與紐時的訪問時,他提到一段川普與他的幕僚們的對話。
這個對話發生在12月九日的國家安全會議,川普說我就是不懂,我們為什麼要花錢,比如說台灣好了,保護台灣?(在一片沈默之後)終於國防部長馬蒂斯說,我們是為了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聽到這段話,美國媒體的重點是,你看看這什麼總統?連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都要人提醒!
我聽到的重點是:在川普的想法,如果無利可圖,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台灣?
所以我要問:保護台灣對美國的”利“在那裡?
我不知我為什麼會感到驚訝,因為不只是川普,美國的對外政策,一向是以美國利益優先,川普只是完全不加掩飾而己。所以我覺得是時候來回顧一下,當美國介入其他國家時,通常是為什麼,結果又是什麼。
我們的美國實習生Julia花了好幾個小時,把美國建國以來介入過其他國家的情況,做了一個整理,結果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六十多國。
goo.gl/rB8dVp
由於介入的方式多是以戰爭的形式,有些戰事死亡人數很高,最慘烈的越戰高達350萬人,韓戰100萬,兩千年代的伊拉克戰爭五十萬,連被部分美國人視為”good war”的波士尼亞戰爭,都死了十萬人。
我忍不住要想,總有被美國介入過,最後結果是好的吧?我找了就這個議題寫過十本書,曾被紐約時報派駐中美洲,柏林,土耳其的資深記者,現在在布朗大學做研究的Stephen Kinzer,來解答我這個疑問。
答案在節目裡。
本集我與這位特派前輩的對話,是事先預錄的,我本來測試了一大堆,要做視訊,但前輩這個..不會打開他電腦上的攝影鏡頭,東試西試,試不成,我自己又不是什麼科技高手,試了十多分鐘後我就算了,電話訪問吧。大家看不到他的英姿,但無損他的睿智。
✏ 來填問卷: https://goo.gl/forms/OxWZlgIM2OuzBFTs1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
或是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
---- 回顧過往集數 ----
🐽EP1《貿易戰、UBER、台灣女孩科索沃數位外交》:https://goo.gl/NkMk1i
🐽EP2《翁山蘇姬、穿裙子的男孩、科索沃獨立十年》:https://goo.gl/opg9FH
🐽EP3《大法官提名人性侵、杜絕假新聞、AI演算法涉歧視》:https://goo.gl/qibZyM

美國介入越戰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1004 EP4 完整版
// 本集內容——
✭【 琪斐大放送 】世界警察管很大!為何美國熱衷介入他國事務?(1:05)
✭【 動眼看熱鬧 】坐捷運腿開開是男權侵略?俄女潑漂白水抗議男性開腿 (12:56)
✭【 世界都在看 】因國名被排擠27年,馬其頓心裡苦悶啊!(18:54)
川普在文化上的立場,我絶大部分都很反對,但在外交上,我卻不得不說,的確偶有佳作。他與北韓金正恩從先前的互放狠話,核戰邊緣,但如今兩人的相親相愛,到處放閃。雖然肉麻,在北韓限核上,的確打破了幾十年來的僵局,南北韓統一露出一線曙光。
但在他的對台政策上,我卻有很多懷疑。我最大的憂慮,是川普會輕易將台灣當籌碼交換出去。在寫過九個總統的Bob Woodward 新書Fear出版之後,在與紐時的訪問時,他提到一段川普與他的幕僚們的對話。
這個對話發生在12月九日的國家安全會議,川普說我就是不懂,我們為什麼要花錢,比如說台灣好了,保護台灣?(在一片沈默之後)終於國防部長馬蒂斯說,我們是為了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聽到這段話,美國媒體的重點是,你看看這什麼總統?連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都要人提醒!
我聽到的重點是:在川普的想法,如果無利可圖,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台灣?
所以我要問:保護台灣對美國的”利“在那裡?
我不知我為什麼會感到驚訝,因為不只是川普,美國的對外政策,一向是以美國利益優先,川普只是完全不加掩飾而己。所以我覺得是時候來回顧一下,當美國介入其他國家時,通常是為什麼,結果又是什麼。
我們的美國實習生Julia花了好幾個小時,把美國建國以來介入過其他國家的情況,做了一個整理,結果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六十多國。
goo.gl/rB8dVp
由於介入的方式多是以戰爭的形式,有些戰事死亡人數很高,最慘烈的越戰高達350萬人,韓戰100萬,兩千年代的伊拉克戰爭五十萬,連被部分美國人視為”good war”的波士尼亞戰爭,都死了十萬人。
我忍不住要想,總有被美國介入過,最後結果是好的吧?我找了就這個議題寫過十本書,曾被紐約時報派駐中美洲,柏林,土耳其的資深記者,現在在布朗大學做研究的Stephen Kinzer,來解答我這個疑問。
答案在節目裡。
本集我與這位特派前輩的對話,是事先預錄的,我本來測試了一大堆,要做視訊,但前輩這個..不會打開他電腦上的攝影鏡頭,東試西試,試不成,我自己又不是什麼科技高手,試了十多分鐘後我就算了,電話訪問吧。大家看不到他的英姿,但無損他的睿智。
本周動眼神經選的是在俄羅斯一位女大學生,看到地鐵上有把腿打得很開的男生,就給他潑掃漂白水。連我都覺得,這女士也太悍了一點。
張嘉玲選的是馬其頓正名公投,繼科索汱之後,嘉玲又選了巴爾幹半島的議題,我們乾脆把嘉玲派去巴爾幹半島做特派吧。
✏ 來填問卷: https://goo.gl/forms/OxWZlgIM2OuzBFTs1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寰宇新聞台
或是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
---- 回顧過往集數 ----
🐽EP1《貿易戰、UBER、台灣女孩科索沃數位外交》:https://goo.gl/NkMk1i
🐽EP2《翁山蘇姬、穿裙子的男孩、科索沃獨立十年》:https://goo.gl/opg9FH
🐽EP3《大法官提名人性侵、杜絕假新聞、AI演算法涉歧視》:https://goo.gl/qibZyM

美國介入越戰 在 國立臺東高中106學年度第2學期期末考科目:戰爭與危機的啟示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介入越戰 ,在於擔心越南一旦赤化,東南亞甚至遠東都可能相繼淪陷,引發「骨牌效應」,造成「圍堵政策」防線被突破。 ( ) 6.西元1996年3月8至15日,中共在東海、 ... ... <看更多>
美國介入越戰 在 談天談地談歷史- 《郵報:密戰》的小小心得今天去看了湯姆漢 ... 的推薦與評價
整部片子,基本上否定了自杜魯門總統以來,到尼克森時代為止美國介入越戰的一切正當性。我們也可以明白無誤的看到,過去在美國人心目中高貴神聖的歷屆總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