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這禮拜,先是加拿大國會在22號,通過一項指稱中國在新疆對待維吾爾族手段已構成種族滅絕的譴責案。緊接著25號,荷蘭國會也通過宣告「中國正發生對於境內少數族群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的動議。
根據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殘害人群罪公約》,一個政權只要對境內的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有下列行為之一者,即為種族滅絕:
(a)殺害該團體的成員
(b)致使該團體的成員在身體上或精神上遭受嚴重傷害
(c)故意使該團體處於某種生活狀況下,以毀滅其全部或局部生命
(d)強制施行辦法,意圖防止該團體內的生育
(e)強迫轉移該團體的兒童至另一團體
儘管中國在新疆建立集中營、強迫以藥物使維吾爾族女性絕育等惡行已經屢經媒體披露,但目前為止一切仍然在進行。
同樣在這個禮拜,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家 Fareed Zakaria 在他的Podcast節目中訪問《經濟學人》主編 Zanny Minton Beddoes ,Beddoes便在節目中表示她認為拜登政府不應該延續龐佩奧的政策,指稱中國在新疆的作為是「種族滅絕」。
她認為,因為種族滅絕有嚴謹定義(顯然她認為現在還不符上述條件),加上美中仍需要合作,如果美國政府和一個被指控犯下種族滅絕罪行的政府依然保持良好外交互動、攜手對抗全球暖化等,這會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中國在新疆確實「侵害人權」,但如果美國政府指控中國「種族滅絕」,反而會減少拜登政府的戰略彈性。
*
摘錄這些沒有想批判誰,只是想和大家分享,國際是現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議題優先順序。怎麼讓自己的實力變強才是永遠的第一要務,有時候可能你家都要被絕子絕孫了,在別人眼中不過是名詞使用正確與否的問題罷了。
(照片取自路透社)
經濟學彈性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缺乏安全堡壘的孩子,看待世界時的心情就類似如此:整個世界令人緊張又焦慮,每個人似乎都不懷好意、難以信任。他們看待這世界的人,總是難以放心的全然信任,感覺似乎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當一個人內在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在每段關係中就顯得相當謹慎又擔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傷害,於是變得抗拒嘗試、抗拒和別人互動、抗拒與人有深入的交流……不斷透過封閉來保護自己,反而逐漸將世界愈推愈遠。
摘錄自《#心理韌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我們在贈書直播中談到記者白心儀勇闖世界各地,她可以說是個在心理上很有韌性的代表。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7435074625978
這次要介紹的書,其實是延續之前的焦慮主題而來。而後天讓一個人容易焦慮的重要因素,就是依附品質。依附品質,又是心理韌性的關鍵構成。
我先用這篇文,把陳心理師的心理韌性架構有個簡要的鋪陳。這可以同時拿來理解自己,以及使用在親子教養領域。
祝願您,能看見過度保護自己,反而可能把愛隔絕在外!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心理韌性的基石
【文/ 陳品皓】
對這世界上的任何生物來說,陽光、空氣、水是三個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對人類這種社群動物來說,人際關係也是生命中必要的條件。我們生活在關係當中,受到關係的滋養、撫育,同時也受到關係的傷害,關係對我們的影響實在太過巨大,以致於生命中的任何事件,幾乎都跟關係有緊密的關聯。
因此我想跟讀者談在家庭之中,人際關係與心理韌性的影響,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培養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並且建立孩子自己的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與心理韌性
多數人談到人際關係,都認為它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會影響到他以後的學習甚至職涯發展。至於人際關係還有什麼重要的面向,很少人會想到,原來它跟心理韌性也有密切的關聯。
國內外已有非常多的研究一致指出,不管是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人際關係的品質與好壞,往往是決定心理韌性強度的重要關鍵之一,但人際關係往往也是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部分。因為我們常常以為,心理韌性應該是孩子本身的特質,忘記它也受很多外在條件的影響。
為了讓你更清晰心理韌性的輪廓,在這邊請容我稍稍介紹兩個簡單的概念:資產(asset)及資源(resource),這兩個詞在經濟學上有很嚴謹的學術定義,不過我只是借來做簡單的說明,還請別太嚴苛看待。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把資產看做是一個人擁有的內在能量;資源是一個人擁有的外在能量。這種劃分方式很粗糙,不過有助於我們理解心理韌性的概念。如果用公司來比喻,資產就是這家公司用來生產產品的設備、人力、制度等,而資源就是公司在外面跟別人競爭時所擁有的優勢,像是現金、人脈、合作廠商等,因此公司的資產如果運作得好,就能幫公司賺進更多資源,然後進一步汰舊換新,買來更好的設備、招募更優秀的人才,賺進更多的資源。
現在,我們對資產跟資源有了概念之後,就可以套用在心理韌性了。本書前面幾章介紹的概念,不論是自尊、自我覺察、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納、成長心態等,就像是孩子的內部資產,這些資產愈豐碩,就愈有跟其他人競爭的優勢;而人際關係比較像是一種外部資源,能帶來更多有助於孩子發展的機會。
不過想要有助益的人際資源,孩子的資產也很重要,因為有了好資產,就有機會得到好資源;同樣,優勢的資源也會進一步使資產升級。當然,有些東西既可以是資產,也可以是資源,不過我們就不用嚴格的去區分,最重要的是,我們因此知道心理韌性有內在條件,也會受到外在影響,而內在資產與外在資源彼此又會形成循環。
所以,不管是資產或資源,兩者對心理韌性都有很重要的影響(請見下頁圖示)。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際關係很重要。你可能會好奇,人際關係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韌性呢?這可以從兩大面向來談。
……
人際關係資源的兩大面向
當我們講到人際關係資源時,其實有兩個理解的角度,分別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這兩大面向構成了孩子心理韌性的核心。
■ 安全堡壘:早期家庭中的人際關係
為什麼安全堡壘對孩子是重要的?如果缺乏安全堡壘又會怎樣?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不知道你有沒有逛過鬼屋?園遊會或遊樂園有時候會有鬼屋設施,只要花一點點錢,就可以好好體會嚇破膽的感覺。
一進到漆黑的鬼屋裡,伸手不見五指,身處在詭譎的氣氛中,任何地方彷彿隨時會冒出嚇死人不償命的鬼。在逛鬼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心中不斷疑神疑鬼,感覺任何一點動靜,都會出現恐怖的東西,這就是多數人的鬼屋經驗。
當你覺得屋裡都是恐怖的東西時,就隨時處在一種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狀態,每個東西看起來都很恐怖又嚇人。而一個缺乏安全堡壘的孩子,看待世界時的心情就類似如此:整個世界令人緊張又焦慮,每個人似乎都不懷好意、難以信任。他們看待這世界的人,總是難以放心的全然信任,感覺似乎在提防著什麼似的。
我們不難想像,當一個人內在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在每段關係中就顯得相當謹慎又擔心,深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傷害,於是變得抗拒嘗試、抗拒和別人互動、抗拒與人有深入的交流……不斷透過封閉來保護自己,反而逐漸將世界愈推愈遠。
■ 社會需求:孩子環境中的人際關係
家中的氣氛、教養的風格,以及與家人互動的品質,塑造了孩子的價值觀、情緒核心與行為表現。當孩子開始慢慢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也隨之而來。
孩子出現了社會需求,開始跟不同的人來往、學習跟不同的人溝通、見識自己不懂的世界,並且透過跟各式各樣的人互動、相處來認識世界,並且覺察自己。因此,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學校或安親班就是一個人際修練場。
在修練人際關係的過程中,孩子將會逐步嶄露他的特質、價值觀、情緒與需求,並且透過與同學、朋友的互動往來,滿足被接納、融入好關係的渴望。這些經驗都是孩子日後累積人際關係資源的重要元素。
■ 人際關係,質比量更重要
在人際關係中,很多孩子會陷入「量」跟「質」的迷思,我們大人也會有類似的迷思,像是在乎孩子會不會交朋友,是不是很受歡迎,朋友多不多這種「量」的問題。但事實上我們看孩子的人際關係,只要先掌握到「質」的關鍵就好,也就是孩子有沒有辦法維持一段好品質的人際關係、在每一個階段有沒有辦法與朋友維持長期的關係、有沒有辦法信任別人、獲得別人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礎上深入交往,這些都是「質」的指標,至於朋友多不多、受不受歡迎,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心理韌性》
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的感的孩子
https://cplink.co/OoDZUw3B
親子天下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ingtw
陳品皓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經濟學彈性定義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不推動台美建交】
最近台灣有兩個人上了「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NPR是許多美國人開車時會聽的廣播頻道,收聽率超過20%):一個是戰貓蕭美琴大使,談的是台灣處理疫情的成功經驗;另一位是吳釗燮部長(JW),而他講的內容似乎引起了不少討論(https://pse.is/v5ffl),包括:
.
1、「台灣目前不會尋求與美國建立全面外交關係。」
2、「台灣期盼美國能持續對台軍售。但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台灣防禦是台灣自己的風險與責任,台灣會努力為未來局勢做好準備。」
.
以上兩點重要發言,我們來提供一些背景脈絡供大家思考。
.
首先我們來談建交的部份。
.
由於近期有許多台美關係的良好進展,讓很多人開始討論雙方建交的可能性,但JW部長這樣子講,是不是在潑冷水呢???
.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先前已經寫過專文了,而且這個問題從觀測站成立以來已經被問過到爛啦!所以我們在這邊就把之前寫的東西再拿出來讓大家複習一下,並針對目前的狀況稍微改一下內容。
.
➤ 先前貼文請看這邊:https://pse.is/w5als
➤ 完整版在 鳴人堂 :https://pse.is/J6ZP2
.
之前我們那篇下的標題,幾乎和近日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問的問題一模一樣:
「台美關係很好,但為何不直接推動建交呢?」
.
通常問這個問題的人有兩類:有些人是出於真心不瞭解台美關係的互動,所以提問;有些人則是以「疑美」(或者是要否定台灣政府作為)的角度,在各種討論當中放大絕「講這麼多幹嘛?有種就建交啊!不建交就是假的!」來反問。
.
尤其,近兩三年來,中共連續挖角台灣的邦交國(本文將中華民國視為台灣的正式國名,因此兩者是同義詞,以下行文不再另外解釋),美國國會雖有「台北法」的提出,行政部門也有回應,但還是有很多人立刻反問:「美國自己都沒跟台灣建交,又如何幫助台灣防止斷交?」
.
先講我們的論點:我們當然都非常希望台美可以建交,那是台美關係繼續發展下去的一大里程碑,但是這並不是「現階段」的優先重點。
.
▍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
在開始討論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的中國政策和台灣政策是什麼。美國在處理美中台關係上,有所謂的「一中政策」,其係由《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三公報、雷根六項保證等核心法律和文件,以及其他行政單位不對外公開之相關文件(前陣子解密文件告訴大家,雷根總統對內還簽了一個重要的備忘錄但書:對台軍售必須要維持可以跟中共軍力發展相抗的程度,而且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當中永久有效的原則)所組成,在這些文件當中大致上說明,美國「認識到」中國對台灣的立場,但美國不會主動催促兩岸協商處理一中問題,也不會明確承諾當中共動用武力的時候,美國會如何應對,僅說會嚴正關切。
.
➤ 美國一中政策:https://pse.is/JRV5J
➤ 白宮解密文件:https://pse.is/KLCTN
.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他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但這不代表台灣失去國際地位,因為同時美國已利用《台灣關係法》規範美國和台灣的關係。其中,明文規定台灣適用一切和其他國家相同的法律義務,只是不明確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簡單來說,就是「實際上」國與國的關係,但「法律上」則是「準」國與國的關係。
.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個「一中政策」的框架,其實還沒有到達需要砍掉重練的急迫性,尤其是在更好的替代方案出現之前。華府智庫政策圈、以及不少學術專家們的觀點很類似,大多數的人基本上覺得,本來就沒必要隨便把一個使用了四十年之久的框架砍掉。而且正是因為它的實用性以及彈性(例如對台灣的待遇部份),使這個政策在執行上有很大的揮灑空間,因此不見得需要動到大框架,這就是美國所謂的「戰略模糊」。
.
▍建交的成本與風險
.
⚠️ ↓↓↓ 這邊是我們先前寫的版本,但這一年多以來,情況可能已經有所不同了,我們在後面補充
.
再說,若美國真的放棄其「一中政策」而與台灣建交,大家可能要認真思考這項舉動所帶來的後果。目前雖然美中之間有貿易戰,但目的其實是美國為了跟中國談判出一個更全面性的貿易協定,尤其是要逼迫中國做更多自由化的開放措施;然而與此同時,雙方交往程度還是非常深,不僅是官方交流,民間交流包括經濟、學術、文化等都很頻繁。以中國「流氓政權」(語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奧特加斯 Morgan Ortagus)的特性,若美國今天真的與台灣建交,中國勢必會開始採取激烈報復行動,例如隨意拘捕境內美國人、想辦法迫害境內的美國企業等等。一旦雙邊關係全面潰決,美國政府要怎麼和美國人民交代這巨大的社會、商業損失?
.
➤ 美稱中國流氓政權:https://pse.is/LEDJD
.
即使美國現在的行政部門主要由「強硬派」掌權,認定和中共是「競爭關係」為主,且認為必須用強硬手段逼迫他們改革,但實際上,仍有許多智庫和政策界的菁英們不太喜歡太過強硬的手段,而認為應該用各種外交手段來讓中共融入世界體系。既然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那當然也得考量國內各方意見。現在的美國逐漸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中國開始具有野心地向外擴張,也漸漸影響到自由秩序,但人們對於該怎麼處理這樣的擴張野心還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
⚠️ ↓↓↓ 這邊是我們針對現在的情勢所做的補充
.
這篇當中提到的絕大多數論點,放到今天仍然都適用。唯一有需要更新的部份是在美國的「建交的成本與風險」這段,在這一年多以來,狀況有一點點的不同。
.
先前提到,美國仍然在辯論說到底該不該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政策,但這一年多以來行政部門已經不斷地採用強硬政策來制裁中國。而最近在美國政策界與智庫圈興起一陣討論「戰略模糊」的盛況,其中,許多人最擔心的事情是:如果美國和台灣建交,或者把戰略模糊改成「戰略清晰」,有可能會讓中國「豁出去」,而直接造成武力衝突。另一方面,戰略模糊其實也是要約束台灣的領導者,不要走到與美方所希望的路徑太遠之處(例:推動法理台獨)。這是目前美國政治菁英在考慮的重點。對大多數人來說,建交並不是優先的選項,討論到的聲量也非常小。
.
▍台灣外交政策的考量
.
回到外交承認和邦交國這件事。事實上,外交絕對不是只有要維繫邦交國的數量,也不是只有「官方」之間的交流而已。檢視外交活動的依據應該看我們跟他國政府互動的「層級」(level)和「本質」(nature)。大家可以想想看,雖然美國和中國、俄羅斯也有建交,但這就代表兩國之間的關係很好嗎?美國和中國現在打貿易戰的交流「層級」超高,但這種交流的「本質」卻是有競爭、有敵意的。再者,台灣雖然邦交國數目只有15個,卻有超過110個免簽國家,可以直接持護照入境而不需簽證;中國雖有將近180個邦交國,卻只有11個免簽國。所以,台灣的主權在國際上並不是靠邦交國數目來決定的。
.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台美關係的最主要考量可以兩大面向切入。
.
第一,在外交關係方面,現階段有待突破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例如:兩國之間的事務能不能做到由官方直接接觸、官方人物能不能直接公開見面、軍售能不能透過正常國家管道、外交人員的待遇是否等同於他國的外交人員、簽訂貿易協定……等等。要推動這麼多的議題,當然要想辦法用美國的行政部門、國會、智庫政策圈最能夠接受的切入方式。我們認為,現在台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爭取國家待遇的「正常化」,而我們也的確看到許多事情都在朝正常國家的軌道移動,像是這兩年以來的許多筆的軍售案,已經漸漸成為美國國防部「外國軍事銷售」計劃(Foreign Military Sales, FMS)的常態夥伴;雙方行政部門官員可以公開會面、拍照打卡,甚至和他國官員公開同台,這些都是正常化的表徵。
.
第二個面向則是國格問題,我們在下一節詳述。
.
▍懸而未解的國格問題:台灣或中華民國?
.
台美建交除了並非現階段首要任務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最重大的問題有待解決:中華民國/台灣,在國際法上的性質是什麼?
.
美國當年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時候(1978),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宣稱代表全中國,因此當時美國是將中國的「政府承認」轉移到中共身上,即由中共政府來代表中國的意思。在當時,台灣的人們是被視為中國人,而且多數自認是中國人(畢竟不自認為中國人的話就會被警總抓走了),因此,在1972年《上海公報》裡面,美國的立場是:「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
特別注意,美國說是「認識」到(國會的研究報告還特別標示/ren si/),不是「承認」(recognize),而且上面說的是中國人立場,多年之後這個主詞變得很有趣。
.
那現在呢?台灣經過1990年代的民主轉型以及修憲,明確定義了我們的治權僅及於自由地區(台澎金馬),而且自從國家統一委員會在1992年發出聲明後,就再也沒有官方組織提出正式聲明說我們代表整個中國(雖然馬英九總統時期常在各種場合用口頭講,後來就會成為總統府新聞稿內容)。然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這個中華民國的性質顯然跟當年1979年斷交時那個強調漢賊不兩立、爭取正統中國的中華民國很不一樣了(想想看,現在世界上還有哪一個主要國家,有可能會承認中華民國代表正統中國?就連我們的邦交國很多也直接稱呼我們為台灣,而非中國)。
.
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還沒有對自己的「國格」做一個正式的釐清。如果現在美國與「我國」建交,那要用什麼名義?會不會影響(中國)政府承認的性質?這樣會變成兩個中國嗎?又或者是一中一台?不要說釐清了,連相關的討論都還很少,但這會是建交時必須面對的國際法上重要問題。
.
要知道的是,美國與我國斷交以來,就幾乎很少在官方文件裡提到中華民國,反而是不斷提到「台灣」,《台灣關係法》就是如此。近來官方文書更出現不少直接把台灣稱做國家的情形,例如國防部的印太戰略報告、移民局關於台灣人歸化的規定等等,在這些實踐當中,台灣似乎已經直接和中華民國畫上等號。
.
➤ 美移民局台灣人規劃規定:https://pse.is/LTV3W
.
話說回來,事實上在1960年代末期,美國就已經提出「雙重代表權」的建議,認為可以讓兩個中國同時存在聯合國,但當時被蔣介石基於漢賊不兩立的理由拒絕了,直到1971年才改變態度「不反對」這個提案,但一切都太遲了(當年在聯合國表決輸掉,保不住會籍,因此自行宣布退出)。如果當時他早一點接受雙重代表權的話,現在或許就不會有台灣的問題了,主流思想大概會變成所謂的「華獨」或「華統」吧!
.
說也奇怪,當年中共不讓我們當中國,強迫我們讓出中國的代表權;現在,當我們漸漸地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的時候,中國卻又不准我們說自己不是中國!撇開中國因素不談,台灣人自己總得對自己的國格有一個明確選擇吧!用模糊的策略可沒辦法模糊到永遠。
.
▍未來展望
.
我們並不是不期待和美國建交,大部份的人當然都非常期待。但有些人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用「有種就建交啊」的態度,對於促進台美建交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聽起來反倒是單純為質疑美國而質疑的成份居多。我們認為,台美關係繼續地「正常化」,最終目的就是會走向建交這個最好的結果。然而在此之前,我們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還是要再強調一遍,正常化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我們必須要確保這個過程是持續的。現在的世界局勢是中國和美國開始走向競爭大於合作的關係,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狀況。有很多人認為我們不要捲入強權之爭、最好維持等距,甚至有人主張「回歸兩岸關係」,這些說法根本沒搞清楚國際關係的本質,台灣哪有本錢和實力在兩大強權之間維持等距?台灣的地理戰略位置和整個歷史發展,注定會在中美之爭的最前線。事實上也是如此,中國的對美政策和美國的對中政策,台灣問題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點之一。對兩大強權來說,台灣的地位都很重要,台灣哪來的可能性置於中美之爭之外?
.
況且,1950年代以來我們就一直是在美國這一邊、靠美國的經濟援助、軍事援助及市場開放而達到經濟發展,與另一邊明白說要使用武力侵略我們的中共政權呈現明顯對比。我們知道各國外交政策都是以自我利益為最大考量,美國也不可能全為台灣著想,但是,從整個歷史發展和中國與美國兩個政權的本質來看,台灣要靠哪邊近一點,這個難道還需要考慮嗎?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變成國際上許多相同理念國家的可靠夥伴,而不是去質疑美國,更不是去不斷鼓吹轉向中國!
.
在下一篇文章我們會跟大家分析近來美國政策界對於戰略模糊的論辯。如果我們能夠更清楚美國政策圈的人們現在在想什麼、吵什麼,我們會看得更清楚,建交並不是目前美國政界的主流想法,我們要推動的最重要的事情其實是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及要在美國推動的新政經戰略網絡當中佔到一個好位置。請待下回分解。
.
(註:續集已經出了喔!https://pse.is/v49xl)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