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R深夜經典/談出領導力】
領導人如果懂得和員工進行真誠的對話,而不是只單純發號施令,有助於提升營運彈性、員工參與,並促進策略緊密協調。該如何執行?請先找出組織對話的4項元素:親近感、互動性、包容性、意向性。
✍ 許多主管與經理人,常常忍不住會把手中握有的每項媒介,都當成自己的傳聲筒。
#企業溝通 #領導力 #組織文化
—
❚ 每日接收,加入LINE好友:https://hbrtw.cc/LINE
❚ 文章速讀,追蹤IG:https://hbrtw.cc/Instagram
組織扁平化相反 在 女性煮義 Feminist C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際反恐同日】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刪除。
引自內文:
「總之,把結婚與妥協、反婚與激進畫等號,既扁平化了同志群體,又簡化了矛盾複雜、不斷進行中的運動,還浪漫化了推翻婚姻之後的烏托邦。
孫文麟曾說,自己既想要結婚,又說反感婚姻制度。我問他二者矛盾嗎?他說,不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矛盾,支持同婚和支持不婚有矛盾嗎?在關於同婚或是婚姻的討論中,常有各種兩方對立的論調。
在學習女性主義前,婚姻對我來說是幸福人生的必然選項;在學習女性主義後,對單身一輩子的極大可能感到坦然;在遇到 Fc先生後,仍希望能不婚就不婚。
前幾天老姊突然問我怎麼可能不想跟 Fc先生結婚,她說:「你都已經跟他過去了欸!」,我:「你問我這種問題?你第一天認識我嗎?!」姊:「就真的為了你那什麼女性主義的東西?」
其實我也不知道,不想婚是不是為了我那什麼女性主義的東西,不過我和 Fc先生討論過,認為這是一個團結的問題,即使我們可以是既得利益者,不平等的制度我們還是不要支持。在紐西蘭伴侶制度和婚姻幾乎享有同等的保障,所以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當然會選擇成為法律上的伴侶,而非婚姻上的夫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言歸正傳,這篇文章真的很棒,用「中國同性婚姻第一案」討論同婚內的各種論戰,並在矛盾中理出一個平衡點。
引自內文:
「因此,同性婚姻作為同志運動的目標之一,長期以來都是兩頭不討好:保守主義者認為它動搖了「傳統」婚姻中夫妻的定義;而相對激進的酷兒或一些女權主義者,則認為爭取同性婚姻是在向已然腐壞的婚姻制度屈服,喪失了同性戀本可以有的「毀家廢婚」的革命性。」
「籠統地批判「同性戀者追求婚姻,是向現有異性戀婚家制度屈服」的人,似乎忘記了一件事:從來不會有人苛求異性戀群體中的每個人,都要一致選擇扛起打破婚家制度的重任。這些批評家們也忘記了,同性戀在中國連「屈服」於同性婚姻的選擇都還沒有,而「屈服」於異性婚姻又會被指責為騙婚,可謂是「雙重捆綁」。
更重要的是,婚姻帶給普通人的,向來不是單一的感受。不管是從電視劇、綜藝節目還是網絡情感問答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婚戀面前不分直彎的人性——既渴望親密,又害怕受傷,既渴望停泊,又嚮往漂泊。就算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也不妨換位感受,汝之砒霜可能是彼之蜜糖。作為學者,當我們試圖操起艱澀理論批判同志「不夠革命」時,或許可以反問,自己腦中糾結的、身邊親友經歷的,那些對愛情和婚姻的矛盾感受,都去哪兒了?」
「如此不斷質問或許顯得優柔寡斷,難以站定立場,但恰恰是婚姻的複雜性和同志的多樣性,使得「站定」這個隱喻變得可疑——為什麼一定要在同性婚姻和超越婚姻之間做非此即彼的選擇?同志可不可以說,我們既「正常」,又「流氓」;我們既要婚姻,又不要現在這種問題重重的婚姻?」
「或許我們可以把改良(同性婚姻)和革命(超越婚姻)看成並駕齊驅,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或許正是在某種並行的選擇下,多元複雜的同志,可以變成有共同朝向的公共力量。事實上,西方國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同志社群開始大範圍討論同性婚姻以來,兩種路線就一直不相上下。雖然今天,婚姻平權看上去成為了主流,但我們並不能說酷兒的反婚思想已經偃旗息鼓。相反,三十多年來,不管是理論上還是政治實踐上,兩條路線都在競逐中得到了充實和發展。」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02-opinion-banye-lgbt/
組織扁平化相反 在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新。Google】
我們曾在禮拜三分享過Google CEO Larry Page保持組織扁平化,不斷保持營收與創新能力的故事。這篇文章節錄至《Google 模式》該書,並有更詳盡的策略介紹。
Google稱之為「7的法則」,和一般公司經理人「最多」可以有7名直屬部下的作法正好相反,經理人「至少」要有7名直屬部下,例如羅森柏格在領導Google 產品團隊時,通常有15 至20 名直屬部下;這個法則迫使實際的組織更扁平化,管理監督更少,員工的自由度更高。經理人有這麼多直屬部下(多數經理人的直屬部下遠多於7名),根本沒時間事必躬親的管理雞毛蒜皮的事。
#創新 #Google
#組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