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我們也從一個有趣的問題開始:假如給你10個億,讓你隨便花,你花完它需要多長時間呢?
很多人都吐槽北京的房價高,2021年北京三環的房價平均在7-8萬元1平米,我們按好地段往貴了算10萬元1平米,買一個200平米的房子,也才花掉2000萬。再買上幾台跑車,按法拉利SF90的2021最新款價格來算,大約550萬一台,就算你買上7台,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換著開,也就花掉不到4000萬。房子和車子加在一起,到現在連1個億都還沒花掉呢。總之,按照常理來看,10個億怎麼也得花上很長時間。
但現實中卻不是這樣,10個億有時很不經花。比如在美國,有一個現象叫做「NBA的詛咒」,講的是很多拿著巨額薪水的NBA球員,在退役之後短短幾年之內就會破產。其中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2010年從NBA退役的著名球星艾倫·艾弗森。
艾弗森的職業生涯風光無比,當年力壓科比成為1996年的NBA選秀狀元,11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後來甚至進入了NBA名人堂,是NBA千禧年一代數得著的大球星。算上工資和各種代言費,在職業生涯期間,艾弗森大約掙了2.5億美元左右。但他2010年剛退役,到了2012年和他妻子打離婚官司的時候,他在妻子面前把身上的口袋全翻了出來,說「我現在連買一個漢堡的錢都沒有了」,他妻子聽到這句話傷心又無奈,隨後遞給了他61美元。
艾弗森並不是個例,根據美國著名體育雜誌《體育畫報》統計,60%的NBA球員會在退役5年之內以破產告終,有的人破產後去快餐店或超市打工,有的人甚至淪落到以偷盜為生。
NBA球員的收入有多高?
要知道,即使是我們印象中普遍高收入的西方體育界,NBA球員的收入也可以說是高得離譜了。2018年,NBA球員的平均工資是每年777萬美元,就算歐洲俱樂部的足球球員,或者頂級的網球、高爾夫球員,整體水平也簡直沒法比。至於那些人們說得上名字的大牌明星,比如庫里、杜蘭特、哈登、詹姆斯等等,當下的行情都是年薪3000萬美元以上。其中庫里排在第一,在2021-2022賽季的年薪達到4570萬美元,而到了2023-2024賽季,庫里和另一位球星利拉德的年薪都將突破5000萬美元。
這還只是他們的工資收入,球星還有一部分巨額收入來自代言費。比如被稱為詹皇的詹姆斯,一年光從耐克這一個品牌就能拿到3200萬美元的代言費,總額估計超過5000萬美元。
對於美國人來講,5000萬是什麼概念?如果你在加州做軟件工程師,工資是加州工程師的中位數,那麼一年大概能掙10萬美元。這樣算來你需要工作5個世紀,不吃不喝不上稅,才能攢夠5000萬,也就是說,在哥倫布登陸美洲時,你就要開始辛勤工作了。
這些球星在當運動員時無比風光,而且從來沒有聽說誰出財務問題。但他們一旦離開球隊,就像變成了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孩子。2006年,四次入選全明星陣容的球員貝克(Vin Baker)從NBA退役,職業生涯期間他從NBA掙到了1個多億,按一般人的標準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了。然而2015年媒體報道他已經在星巴克打工了。貝克其實還算好的,至少他破產之後幡然醒悟,戒掉了自己的壞習慣,開始自食其力。
而姚明在火箭隊時的隊友和好搭檔弗朗西斯,當年收入比姚明更多,光工資收入就超過1個億。結果破產後因為偷竊罪而入獄(後來被保釋,改做社區服務)。那麼弗朗西斯偷了多少錢呢?大約7000美元。想當年姚明剛進入NBA時,還是依靠弗朗西斯站住了腳。而今天兩人的境遇判若雲泥,讓人不禁唏噓不已。我們在之前的信里介紹過90年代的NBA籃板王羅德曼,他在球場上彷彿一尊神,結果一退役,不久也破產了。
比奢侈消費更花錢的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前NBA球員們收入如此之高,卻會如此迅速地破產?具體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如果我們觀察這些球員的經歷,就能發現四個共性。
第一,大多數NBA球員都養成了奢侈炫富的消費習慣。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因為很多NBA球員小時候都是苦出身,一旦有了錢,就克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慾望。
比如凱爾特人隊的著名球星安托萬·沃克曾經是他那個年代薪酬最高的球員之一。1999 年,沃克與凱爾特人隊簽了一份6年7000多萬美元的合同,當時的凱爾特人隊的總經理祝賀他講,「你這一輩子財富自由了」。
結果退役之後,沃克不僅自己揮霍無度,還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供養起身邊幾十個親朋好友。可能中國的項羽很理解他這種心態,就像項羽說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然而沃克開支太大,又不善理財,結果很快就破產了,還欠下一千多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但你可能也想到了,就像這封信開頭說的,如果只是生活習慣奢侈,再大手大腳也花不了那麼多的錢,或者說也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之內就揮霍一空。NBA退役球員迅速破產,其實還有兩個更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第二點共性,絕大部分NBA球員破產,幾乎都有同一個原因,就是投資不善,被割了韭菜。
我們都知道不能坐吃山空,人守著一筆錢只出不進很容易焦慮,手裡有了一大筆錢,很多人都會想通過投資帶來可持續的回報。這個道理絕大多數NBA退役球員都是懂的,但是,恰恰是這種想通過錢掙錢的想法反而加速了他們的破產。
他們會投資怎樣的項目呢?大部分人會投資一些傳統商業,比如連鎖快餐店;而在加州特別是在硅谷,一些球員還會投資一些高科技公司。實際上,不論是傳統商業還是高科技公司,都是他們不懂的領域。
投資快餐店可能還好一點,運氣好的能夠掙到一些錢,比如已故的科比。但絕大部分人其實並不懂得經營,快餐店的生意看起來簡單,其實對經驗水平的要求很高。NBA球員雖然很多都是大學畢業,但他們算是一種「體育特長生」,在學校里主要是為學校打比賽,很多人都不怎麼上課,也沒學到什麼真本事,對商業管理其實一竅不通。而那些去找他們投資的人,顯然是看上了他們有錢而又不懂,因此投資之前對這些球員講得是天花亂墜,等球員們把錢投下去,就發現這些生意花起錢來就像無底洞,窟窿越來越大。
有一些在硅谷的NBA球員因為喜歡看一些高科技項目,和我還有些交集。我和朋友們投資時根本看不上的很多區塊鏈項目,很多NBA球員都投了,我估計損失恐怕要在90%以上。當然也有運氣好的,比如大鯊魚奧尼爾當年跟著別人不小心投資了谷歌,到谷歌上市時獲得了300多倍的回報,這是非常罕見的。
有些NBA球員比較理性,知道自己不善於理財,把錢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情況會不會好一些呢?
其實也是看情況而定。因為有的華爾街基金經理割的就是這些體育文藝明星的韭菜。大名鼎鼎的皮蓬,當年是公牛王朝的二號人物,名氣僅次於喬丹。在當年的那一批NBA球員中,皮蓬以文雅、理性著稱。退役後,他自知投資能力有限,專門選了一家金融機構幫他打點財產。結果這家金融機構把他當韭菜割,多年之內皮蓬不僅沒有得到投資回報,還把本錢都賠光了,為了還債不得不從銀行借了140萬美元。最後,皮蓬將那位投資經理送上法庭,最終法庭以欺詐罪判了對方3年徒刑,但皮蓬的錢只拿回200萬美元左右。
皮蓬這種遭遇在NBA退役球員中也相當普遍。前面講的那位「衣錦還鄉」的沃克,就是在投資人的建議下,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一下子買了140處房產。看似是很穩妥的投資,其實是當了接盤俠。很快金融危機到來,房價暴跌,而他購房時用的錢有一部分是貸款,結果血本無歸。
在NBA的退役球員中,真正投資做得比較好的是喬丹,因為他只做自己熟悉的生意。
比缺乏投資知識更可怕的是什麼?
為什麼NBA球員如此容易被「割韭菜」呢?這就要說到他們的第三點共性。他們投資失敗,其實並不是因為缺乏投資知識,而是並沒有成為成熟的社會人。
如果要說缺乏投資知識,其實大部分人都缺乏。但普通人知道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要有一些敬畏,比如股市;而且,普通人掙錢不易,投資時也會格外謹慎。一般的美國人投資,大多會採用定投共同基金結合一些債券投資的方式,到了退休時都會有不錯的回報。
而NBA球員雖然很多人也上過大學,其實大部分人從中學開始就不怎麼學文化課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時,當過校籃球隊一些隊員的助教,深知他們訓練比賽壓力很大,經常需要請假外出比賽,平時也沒有時間做作業,因此對他們總是網開一面。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這些球員雖然課程都能通過,實際上自己並沒有學到什麼。
此外,雖然很多球員看上去交遊廣泛,好像很有社會經驗,其實直到退役之前,他們接觸到的人都很單一,自己也比較單純。在球隊時有教練和經理管著,沒有心思去胡亂花錢、胡亂投資,不會出什麼問題。退役之後,一夜之間沒有了約束,社會經驗又不足,加上「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很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惦記上。
第四個共性則是很多球員生活習慣很糟糕,退役後沾染上毒癮和賭癮,這也是破產的一大原因。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展開講了。
小結
也許這封信的內容會有些顛覆認知,就是一些富人變窮比普通人變窮還要更快。雖然NBA退役球員的情況可能是特殊的,但他們暴露的問題其實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這些問題,我有三個建議:
1. 不能失去對金錢的敬畏,失去了對金錢的敬畏,離失去金錢本身也就不遠了。千萬不要因為一兩次好運氣就認定自己是投資天才。
2. 通常,錢來得越快,去得也就越快。因為一個暴富的人,他駕馭錢的能力和往往和他擁有的錢不成比例,結果更容易成為心懷惡意之人的目標。人應當讓自己駕馭錢的能力和掙到的錢相匹配。
3. 人要成為社會的人,如果長期只在某一個方面發展,不諳世事,生活終究會給你相應的打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六感的真實事件 更多影片: 每個人都有第六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lsjdcWIgk&t=5s 每個人都有念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ARrYnmkpw 用念力改變骰子:https://www.you...
約翰 哈 爾 巴克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柯里夫頓紀事1:時間會證明一切】
騙術高明的魔術師––傑佛瑞‧亞契
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曾說小說家都是高明的騙子,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既能寫暢銷小說,又能成為上流政客的傑佛瑞‧亞契,肯定比自認天生有著騙子基因的勒卡雷來得騙術高明甚多。
名列全球最暢銷小說家之列的傑佛瑞‧亞契並不是十年磨一劍,終於功成名就的典型作家。畢業於牛津大學的他,曾是政治金童,一九六九年,年僅二十九歲即成為英國當時最年輕的國會議員,政治前途一片看好。但一九七四年捲入一場金融醜聞,不僅讓他瀕臨破產,且被迫辭去國會議員職務。
然而這個悲慘的意外,卻成為亞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為了償還債務,免於破產,亞契埋首寫了一部小說《一分不多,一分不少》(No Penny More, No Penny Less),初時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失意政客走投無路之下的異想天開,投稿十四家出版社都遭拒,最後在獨具慧眼的文學經紀人黛博拉‧歐文(Deborah Owen)推動之下,先在美國出版,再回英國出版,一舉登上暢銷排行榜,並陸續改編為廣播劇與電視影集,奠定亞契暢銷作家的地位。
此後,傑佛瑞‧亞契創作不輟,作品本本暢銷,包括《該隱與亞伯》(Kane and Abel)、《誰是首相》(First Among Equals)都是一出版即登上排行榜、銷量以百萬計的暢銷小說,不獨在英國,也先後在美國、加拿大改編為電視影集,甚至連在印度都極為暢銷。
因寫作而免於破產危機、累積可觀財富的亞契並未放棄政治野心,一九八○年代中期重返政壇,擔任英國保守黨副主席,並準備參選倫敦市長,卻因緋聞纏身而棄選。一九九二年成為上議院議員,受封貴族,人生至此原已名利雙收,了無遺憾,未料在二○○一年卻因為提供偽證妨礙司法公正而入獄兩年,人生再次墜入黑暗深淵。
但是向來以大仲馬為偶像的傑佛瑞‧亞契,並沒有被悲慘的際遇擊倒,反而效法《基督山恩仇記》,以自己坐牢的真實經歷為基礎,寫出三部曲的《獄中日記》(Prison Diaries),以及小說《生而為囚》(Prisoner of Birth),大受好評,被《華盛頓郵報》推崇其說故事能力「堪比大仲馬」。
傑佛瑞‧亞契從政壇轉戰文壇,迄今出版了超過三十本書,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行銷近百國,總銷量超過兩億五千萬冊,不僅在英國出版界,甚至在全球出版界都是難以複製的奇蹟。亞契的作品多半以政界商場風雲、豪門恩怨為背景,劇情通俗,但情節鋪陳格外具有張力,行文敘事簡單輕快,易懂易讀,讓人一讀上勾,欲罷不能。特別是亞契個人特殊的生活經歷,提供了小說背景的真實元素,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渾然不覺只是在閱讀一個與自己真實生活相去甚遠的故事。
傑佛瑞‧亞契的多產,常讓人以為他的寫作得來全不費功夫。但他其實是個自律甚嚴的作家。在寫作期間,他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六點開始寫作,寫兩個鐘頭,休息兩個鐘頭,一天工作八小時。他甚至嚴格規定自己寫完一本小說初稿的時間是五十天,四百個小時,然後再經歷十四次修改,長達一千個鐘頭的潤飾,才能交出完稿。對傑佛瑞‧亞契而言,寫作沒有捷徑,是一份必須認真以待的正式工作,或許這也是他能在文壇長久屹立不搖的最重要原因。
對於亞契的作品,並不是所有的評價都是正面的。有部份文學評論家認為他的小說太過戲劇化與通俗,欠缺嚴肅文學所需要的深度。亞契自己對於這個評價,卻有頗具趣味的回應。他說小說家(novelist)與說故事的人(storyteller)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寫作者,暢銷作家一定是出色的說故事者,而小說家卻未必是好的說故事人。他進一步以推理小說家克莉斯蒂為例,說克莉斯蒂的小說從不以辭藻華美、心靈刻劃著稱,但在過世多年之後,依舊穩坐推理天后寶座,比起許多戴上諾貝爾桂冠卻罕為大眾所知的小說家,她顯然是個更為成功的說故事人。若以這個說法來對照亞契通俗卻大受歡迎的作品,不難印證他的確是個頂級的說故事人。
傑佛瑞‧亞契在二○一一年推出野心宏大的七部曲《哈利‧柯里夫頓紀事》,首部曲《Only Time Will Tell》出版隔日即登上暢銷排行榜。這部小說一般認為具有亞契的個人色彩,敘述出身布里斯托碼頭工人家庭的哈利,一路力爭上游,終於躋身上流社會的故事。一如亞契過往的作品,哈利‧柯里夫頓的故事有豪門家族秘辛、商場爾虞我詐、政壇風起雲湧,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社會急遽變遷,讓整個故事高潮迭起,讀者一翻開肯定就放不下。
儘管這七部曲同樣招來許多嚴肅文學家的批評,但就如同自認討厭亞契作品的知名作家安東尼‧霍洛維茲(Anthony Horowitz)所說的一段插曲,他在自己新書講座前的空檔,坐在星巴克翻開《Only Time Will Tell》,就被哈利的身世之謎整個吸引住了,看得欲罷不能,拼命想知道他後來到底怎麼了,差點忘了自己的新書座談就要開始。
他的作品通俗也罷,老套也罷,但不能否認的,擅長說故事藝術的傑佛瑞‧亞契就是有讓人一翻開書就踏進幻影世界的無窮魅力。誰能說他不是擁有最高明騙術的魔術師呢?
約翰 哈 爾 巴克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柯里夫頓紀事1:時間會證明一切】
騙術高明的魔術師––傑佛瑞‧亞契
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曾說小說家都是高明的騙子,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既能寫暢銷小說,又能成為上流政客的傑佛瑞‧亞契,肯定比自認天生有著騙子基因的勒卡雷來得騙術高明甚多。
名列全球最暢銷小說家之列的傑佛瑞‧亞契並不是十年磨一劍,終於功成名就的典型作家。畢業於牛津大學的他,曾是政治金童,一九六九年,年僅二十九歲即成為英國當時最年輕的國會議員,政治前途一片看好。但一九七四年捲入一場金融醜聞,不僅讓他瀕臨破產,且被迫辭去國會議員職務。
然而這個悲慘的意外,卻成為亞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為了償還債務,免於破產,亞契埋首寫了一部小說《一分不多,一分不少》(No Penny More, No Penny Less),初時大家都認為這不過是失意政客走投無路之下的異想天開,投稿十四家出版社都遭拒,最後在獨具慧眼的文學經紀人黛博拉‧歐文(Deborah Owen)推動之下,先在美國出版,再回英國出版,一舉登上暢銷排行榜,並陸續改編為廣播劇與電視影集,奠定亞契暢銷作家的地位。
此後,傑佛瑞‧亞契創作不輟,作品本本暢銷,包括《該隱與亞伯》(Kane and Abel)、《誰是首相》(First Among Equals)都是一出版即登上排行榜、銷量以百萬計的暢銷小說,不獨在英國,也先後在美國、加拿大改編為電視影集,甚至連在印度都極為暢銷。
因寫作而免於破產危機、累積可觀財富的亞契並未放棄政治野心,一九八○年代中期重返政壇,擔任英國保守黨副主席,並準備參選倫敦市長,卻因緋聞纏身而棄選。一九九二年成為上議院議員,受封貴族,人生至此原已名利雙收,了無遺憾,未料在二○○一年卻因為提供偽證妨礙司法公正而入獄兩年,人生再次墜入黑暗深淵。
但是向來以大仲馬為偶像的傑佛瑞‧亞契,並沒有被悲慘的際遇擊倒,反而效法《基督山恩仇記》,以自己坐牢的真實經歷為基礎,寫出三部曲的《獄中日記》(Prison Diaries),以及小說《生而為囚》(Prisoner of Birth),大受好評,被《華盛頓郵報》推崇其說故事能力「堪比大仲馬」。
傑佛瑞‧亞契從政壇轉戰文壇,迄今出版了超過三十本書,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行銷近百國,總銷量超過兩億五千萬冊,不僅在英國出版界,甚至在全球出版界都是難以複製的奇蹟。亞契的作品多半以政界商場風雲、豪門恩怨為背景,劇情通俗,但情節鋪陳格外具有張力,行文敘事簡單輕快,易懂易讀,讓人一讀上勾,欲罷不能。特別是亞契個人特殊的生活經歷,提供了小說背景的真實元素,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渾然不覺只是在閱讀一個與自己真實生活相去甚遠的故事。
傑佛瑞‧亞契的多產,常讓人以為他的寫作得來全不費功夫。但他其實是個自律甚嚴的作家。在寫作期間,他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六點開始寫作,寫兩個鐘頭,休息兩個鐘頭,一天工作八小時。他甚至嚴格規定自己寫完一本小說初稿的時間是五十天,四百個小時,然後再經歷十四次修改,長達一千個鐘頭的潤飾,才能交出完稿。對傑佛瑞‧亞契而言,寫作沒有捷徑,是一份必須認真以待的正式工作,或許這也是他能在文壇長久屹立不搖的最重要原因。
對於亞契的作品,並不是所有的評價都是正面的。有部份文學評論家認為他的小說太過戲劇化與通俗,欠缺嚴肅文學所需要的深度。亞契自己對於這個評價,卻有頗具趣味的回應。他說小說家(novelist)與說故事的人(storyteller)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寫作者,暢銷作家一定是出色的說故事者,而小說家卻未必是好的說故事人。他進一步以推理小說家克莉斯蒂為例,說克莉斯蒂的小說從不以辭藻華美、心靈刻劃著稱,但在過世多年之後,依舊穩坐推理天后寶座,比起許多戴上諾貝爾桂冠卻罕為大眾所知的小說家,她顯然是個更為成功的說故事人。若以這個說法來對照亞契通俗卻大受歡迎的作品,不難印證他的確是個頂級的說故事人。
傑佛瑞‧亞契在二○一一年推出野心宏大的七部曲《哈利‧柯里夫頓紀事》,首部曲《Only Time Will Tell》出版隔日即登上暢銷排行榜。這部小說一般認為具有亞契的個人色彩,敘述出身布里斯托碼頭工人家庭的哈利,一路力爭上游,終於躋身上流社會的故事。一如亞契過往的作品,哈利‧柯里夫頓的故事有豪門家族秘辛、商場爾虞我詐、政壇風起雲湧,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社會急遽變遷,讓整個故事高潮迭起,讀者一翻開肯定就放不下。
儘管這七部曲同樣招來許多嚴肅文學家的批評,但就如同自認討厭亞契作品的知名作家安東尼‧霍洛維茲(Anthony Horowitz)所說的一段插曲,他在自己新書講座前的空檔,坐在星巴克翻開《Only Time Will Tell》,就被哈利的身世之謎整個吸引住了,看得欲罷不能,拼命想知道他後來到底怎麼了,差點忘了自己的新書座談就要開始。
他的作品通俗也罷,老套也罷,但不能否認的,擅長說故事藝術的傑佛瑞‧亞契就是有讓人一翻開書就踏進幻影世界的無窮魅力。誰能說他不是擁有最高明騙術的魔術師呢?
約翰 哈 爾 巴克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第六感的真實事件
更多影片:
每個人都有第六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lsjdcWIgk&t=5s
每個人都有念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gARrYnmkpw
用念力改變骰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ZCYKMFN7c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有聽過第六感吧~其實第六感真實名稱為超感官知覺,英文簡稱為ESP,所謂的五官就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觸覺,但這些人可以通過五官以外的感應去預知未來會發生的事,或者是用感官以外的管道去接收訊息。其實到現在為止,超感應的定義還很模糊,我可以大概講幾個給你們聽,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奇異世界的影片,歡迎你訂閱HenHenTV。
超感應的大概可以分成幾種,我大概列其中幾種,例如說是:預知能力,通靈,心靈感應,讀心術,可以感應物品殘留的影像等等。我們有常聽過在天災發生前,動物已經可以預知這些天災的發生,雖然沒有什麼科學的實例去100%證實它是存在的,但是以下我說的全部案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1. 預知未來與預知夢
你有沒有發過預知夢?然後那件事情不偏不差的發生了,真的準確得有點恐怖。在1979年,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David Booth,他在1979年5月26號空難事件的前十天,連續夢到相同的夢,他夢見一架飛機起火,然後墜入滿是建築物的區域。由於夢境實在是太過清晰和真實,讓他極度不安,他就在5月22號打電話給聯邦飛行局,也打給在夢境看到的美國航空,但是沒有人理會他,或叫他去看心理醫生。David沒有懷疑過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在他堅持下,聯邦航空局也根據David在夢境所描述的情景,去推斷最有可能性的航班和機場,不過他們不可能因為David的預知而去停掉所以的航班。
在5月26號,同樣的夢最後一次發生,美國航空191班機在芝加哥機場起飛,其中一架引擎脫離,而使得飛機向左旋轉,好像一團大火般,墜毀在機場附近的建築物區域,機上273人全部罹難。David在電視機前說不出話,他知道這些事件會發生,但是卻無法阻止事件的發生。在事故發生後,民航局負責人證實事件的很多細節和David的夢境所形容的幾乎是一模一樣,而David經過這件事後,雖然不清楚他為何可以預知這件事情的發生,但是他很清楚,嘗試去改變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只會是徒勞無功。
2. 透視/感應能力
我們曾經看過連續劇警方在尋找失踪少女毫無頭緒之下,請來一些靈媒去感應那個失踪少女究竟在哪裡,然而在靈媒的指點下真的找到她,這些橋段不是假的。一名叫克罗其尔德·纳基琳夫人常協助警方去尋找失踪的人,她的右手猶如感應器,可以讓她‘看到’失踪人的位置,有一次有一名聾啞少年失踪,警方在她的指點下,找到被岩石壓着的聾啞少年。大家有沒有看過這種牌?這個叫ZENER的牌在1930年發明,在冷戰時期,由於傳聞俄羅斯開始著手訓練超能力的士兵,美國方面也開始研究究竟超感應是否是真實的?心理學家和科學家就常ZENER牌來測試一下人們的ESP,那我們也來玩一下吧?裡面的卡片一共有五種,分別是圓圈,四方格,星星,河流,還有十字架。大家來猜猜看我下一張卡會是什麼吧?我給大家猜十張,倒數5,4,3,2,1. 大家猜中多少個呢?留言告訴我啊
3. 意念力
所謂的意念力,就是不需通過自己的手或身體的部位,可以憑空拿起或是彎曲物件,大家有看過彎曲湯匙的訓練吧?在Matrix電影裡面的對白說道:Do not try and bend the spoon. That's impossible. Instead, only realize the truth... THERE IS NO SPOON. Then you will see that it not the spoon that bends, it is yourself. 這句對白讓人耐人尋味,現實中有人可以做到嗎?有!這是真實個案來的,在英國巴克貝大學物理教授約翰,漢斯丁頓對一名15歲名叫朱莉。諾爾芝進行了運用意念力的實驗,他把細銅棒封在玻璃管內,朱莉只需要摸一下玻璃管就可以彎曲它,或者是把金屬鉤鏈接上電力儀器上面,只要她一運用念力,儀器上的針就會跳個不停。同樣在丹麥哈根大學也有做個類似的實驗,17歲的列納夫斯也進行了嚴格的ESP測試,她用手摸一摸螺絲釘就可將其彎曲45度,或是可以把封在玻璃瓶裡面的釘子彎曲。
看念力測試請看下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