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小孩和青少年爭取💪💪💪
波波司長您好 🤗 ~
我交波啦 🤣 ⚽️🏀⚾️🏐🏈🏉🎱🏓🎾 。
司長常常與基層同樂我們十分感恩, 上年很多基層學生受惠於向「有需要學生」一次過發放$2000津貼,支援學習需要。但據了解政府上年的財政盈餘大幅減少,估計政府不會「大派糖」,所以我對2019至20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意見, 就扶助青年人、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扶助基層希望向司長爭取。
雖然本年政府的財政盈餘大減,我希望預算案可以善用資源,做到「精準扶貧」,急民所急,應做則做。以及把一些好的措施恆常化,舉個例子,第一是關顧基層兒童的多元發展,發放2,000元津貼,支援學習需要,建議政府可考慮把這措拖恆常化,讓有經濟需要的學童可以修讀更多元的課外活動。
因為我留意到政府報告中提到,兒童貧窮率上升0.3百分點,達到17.5%,貧窮人口增至17.7萬。 要真正紓緩兒童貧窮問題,一味派錢並非治本之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否則貧者只會愈貧,富者愈富。出身於基層,筆者自然十分明白,基層小孩的家庭平日節衣縮食,就算收到福利也未必可以有多餘金錢參與課外活動或補習,與中產家庭學童擁有的學習條件愈拉愈遠,難言機會平等。基層學童向上流動愈益困難,結果必然是加劇跨代貧窮。
我深明政府樂意扶助基層兒童,但只是未能克服龐大的行政成本。故希望政府可以考慮我的「課外活動學券」建議,讓合資格的NGO或機構可以登記,直接為基層小孩提供服務,節省行政開支。用餐亦如是,在學校為基層學童提供營養餐,直接到位 。
第二是關顧青少年,倡學債資助補貼,減輕青年沉重壓力。現時不少青少年也依靠「學生資助計劃」 或「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以完成學業,但他們畢業後往往也面對沉重學債,政府派糖他們未必可以受惠,怨氣甚重。建議政府可以在盈餘豐盛時規劃為這些户口注入補貼資助,減輕青年沉重壓力,讓他們可以首次分享成果。
香港貧富懸殊嚴重,社會抱怨日增,政府宜多通過服務改善民生,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問題,通過福利服務增強市民對社會和政府認同,通過政策服務減少問題發生,通過服務發現問題倡導政策的完善,通過創新解決更多問題和發展。我明白扶貧不能單靠政府,必須要合社會各方之力對症下藥 ,才能有效紓緩問題。但 "扶貧德政必贏民心" ,希望波波司長接波 ⚽️⚽️⚽️在制訂預算案多為基層設想,敬祝波波司長及所有政府同事新年快樂💗💗💗。
精準扶貧例子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我在《AM730》的最新文章。由過去四五年來每次寫派錢文章都給中產讀者圍剿,去到今天幾乎整個《AM730》的專欄都是支持派錢說法,這可真謂此一時彼一時。蕭若元毋庸置疑是派錢之父,但《AM730》年來容許我(及經濟3.0和周顯、渾水,沒有其他人了)多番忤逆中產讀者刊登多篇支持派錢評論,也實在是傳媒中的「派錢先鋒」,在此實在要感謝編輯的包容。
蕭若元和徐家健都曾提及「阿拉斯加州永久基金」,我也不約而同引述了這個例子,證明當一個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收入來源時(阿拉斯加是石油、香港則是物業相關收入),全區市民就等若股東一般,分享紅利自是利所當然。
//不過這次爭取派錢的運動即使再一次失敗,但仍是有所得著的。首先是次「派錢」論爭至少讓不少政黨人士與時事評論員已明白到兩點:過往所謂「惠及中產=惠及社會大多數人」這個概念,已隨著M型社會的出現而破產,真能盡享退稅與退差餉優惠的,只是全港收入最高不足10%人口而已;而左翼大力鼓吹的「精準扶貧」,亦被發現甄別與派發過程行政費高昂之餘,反而出現了大量被遺忘的中下層──據新民黨推算,在是次財政預算案完全沒有受惠的人口竟接近200萬。
還有,所謂「交稅愈多貢獻愈大」的過時觀念也應該更正了:作為香港財政收入來源,薪俸稅在過去幾年不過佔10至12%左右而已;真正的財源重點,其實是在利得稅、印花稅與賣地收入上面。假若我們接受這些錢不應大量退回給「貢獻最大」的大企業、大商家和地產霸權,而認為這些收入都是我們承受高租金、高物價生活以下的代價,為何就不能以派錢方式作為一種「分紅」呢?
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在1976年,就成立「阿拉斯加州永久基金」,將該州份從石油獲得的豐厚收入,部分分予當地居民。直至現在,每位阿拉斯加居民仍然能因應石油收入每年「分紅」900至2,000美元。我們香港長年實行高地價政策,不就等如阿拉斯加有石油產業這種得天獨厚的財源、造成我們年年盈餘嗎?將賣地收入作為「紅利」平均分給每位股東,亦即香港所有已成年永久性居民又有何不何呢?
香港目前擁有高達兩萬億自由儲備、足夠香港政府明天開始不收分毫仍能維持正常運作四年;而我們目前爭論得面紅耳赤的派錢,卻只不過是每年的財政盈餘。社會大眾若要政府作出更多長遠投放和承諾,其實只要從儲備撥出就可以了,用每年盈餘派錢、根本動搖不了香港的財政根基。
執筆之時,政府對派錢的立場仍是堅定反對,但這種忤逆民意的做法,在土地房屋醫療爆煲問題未有解決之下,只會對管治威信持續打擊,林鄭將難免成弱勢政府。在此壓力下,下年派錢機會將高唱入雲。而無論如何,我想在未來一年,無論是政府還是政黨,都應好好反思過去7年極力反對派錢,究竟對社會大眾得益、還是帶來了更大傷害。//
精準扶貧例子 在 一度有8億以上的貧困人口,回顧中國的減貧脫貧之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 精準扶貧 紀事|曾經的“貧困大國”,一度有8億以上的貧困人口,回顧中國的減貧脫貧之路,有哪些歷史、經驗及對世界的影響?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