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剛結束的梯次為奇美專班,也是新思惟 #首次到南部開課。學員全是服務於醫療界的專業人士,無論年輕伙伴或資深朋友,都能在課堂中一起高效學習,用一天的時間,熟悉統合分析文章,並畫出精美的統計圖表!
⠀
本次課程的匿名問卷統計,所有學員給籌備團隊的滿意度,全部分數皆高於 4.82 分,最高達 4.92 分,非常感謝大家給予支持與肯定。若您對本課程有興趣,歡迎參考最新梯次。
⠀
感謝大家課後的匿名手寫回饋,內容非常精彩,包括對課程的評價以及學會使用軟體時的心情,顯示不管是研究初心者或是資深研究者,都能在工作坊中有豐富的收穫,很榮幸新思惟的課程能給您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啟發!
⠀
🗣️「體驗良好,在短時間掌握 meta-analysis 重點,搭配實作課程,希望能利用上課所學發表 paper!」
🗣️「可以了解整個寫作的框架、流程及方法,收穫良多!」
🗣️「謝謝新思惟把生硬的統合分析,變成可入手的方向。」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開放報名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免收案、免 IRB,突破資源缺乏困境的機會!
⠀
寫 meta-analysis 最大的好處,就是 #不需要IRB,還 #免收案,非常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研究者!
⠀
講師們都曾是研究新手,一路不停摸索、試錯,在研究路上靠自己成長。如今,我們整合了講師經驗,歸納出最高效益的系統性做法,將 meta-analysis 的論文一一拆解,從規劃、架構、專有名詞,到圖表優化,搭配互動實作,最終實際在自己的電腦上跑出可以投稿的 Figures 與 Tables,希望讓你實際體驗,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管中閔評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蔡校長的理念總是能給我新的動機,其中之一是要「知道遊戲規則,做到比別人預期更好的準備」。
目前的我不在醫學中心,想要維持火力十足,就是要常常閱讀文獻、看 paper。
沒有同儕的督促下很容易怠惰,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自己比,做幾件超越自己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靠自己、利用資料庫文獻,再寫個論文出來,最適合我的文體大概非統合分析(meta-analysis)莫屬了。
儘管手邊已經準備了一些資料、過去也學了這麼多的文獻評讀(critical apraisal),當發現統合分析又是另外一個統計的世界,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開始的瞬間,就足以讓人想打道回府。
第一次上到曾秉濤、張凱閔醫師的課,除了含金量高之外,不藏私、還會分享最需要知道的經驗。
曾醫師一直讓我想到以前國中時期影響我深遠的一位英文老師,還有渾身散發的權威感 XD,是以前剛進醫院當 clerk 的時候遇到會開心上課、充實回家的那種老師。
【以發表 SCI 為學習目的,一天學會統合分析的技能!】
⠀⠀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
✓ 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
✓ 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
✓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
⠀⠀
🚩 無經費、無資源者的起步首選
⠀⠀
最新梯次|7 / 3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瞭解課程|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統合分析工作坊》,就是根據「統計不同」與「資源較少」,所提出的 solution。用新思惟一貫的高品質課程規劃,與高效率教學方法,加上廣獲好評的互動實作,以往的三大研究課程,已經帶出非常多學術起飛的校友。
⠀⠀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 2021 年 4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96 篇發表,其中 11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
⠀⠀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
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學員評價】
真希望在醫學生或實習醫師時期就有機會上新思惟。
上完課,馬上就可以開始寫統合分析!
跟著講師的經驗走,這條路,最短、最快!
經驗豐富的講者,才能把複雜概念簡單化!
我要發表|7 / 31(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管中閔評價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 Taïwan〕OK好,爪耙真的是妳?😉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國民黨情治單位的詳實紀錄出賣了妳.
前情提要請參閱〈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https://reurl.cc/YWxpR4)。
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閔琳重申:「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嚴正呼籲促轉會,#直接公布加害者名單 和全體受害者。唯有公布真相、全面清查(Vettings)、徹底除垢(Lustration)才能促進社會和解,推進台灣的民主深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一個謊,用一百個謊也難圓.
.狡辯說謊想掩飾?欲蓋彌彰,漏洞百出!.
聽說 #林奕華大立委 昨天接受媒體訪問試圖反駁自己不是當年威權時代的「爪耙」,結果本來想自清倒是變成了自爆,還說說自己「被促轉會鬥爭」,看到這裡我就笑歪了。
一、#促轉會釋出的資料,#完全匿名、#完全去識別化。
促轉會完全沒說是林奕華,指認說是林奕華的人是我。
興許是林奕華大立委未料竟被我這火眼金星的後輩認出,急了,連忙自己跳出來主動說「促轉會影射的是他」、促轉會「把他過去學生時代的資料給公開了」。
喔~所以妳承認那真的是妳的資料囉?
OK 好。感謝承認是爪耙。
(這種自己承認「山西布政司的那五千兩就在他房裡」蠢笨搞笑電影劇情,說真的我只有在周星馳的電影裡看到過。真的笑死。)
本來林奕華大立委對於爪耙身份「坦承不諱」也就罷了,但她接受媒體訪問說遛嘴自爆之餘,還不善罷甘休洋洋灑灑寫了篇臉書自爆更多。
耶~那我也只好一一駁斥回應囉。
............................................................
一、如何推知爪耙就是林奕華?
1980年代、野百合世代;全台灣,大學根本沒有幾間,有政治系的更沒幾間,至於同時還有創建「學生會」組織的大學,更是兩三隻小貓屈指可數。至於台大學生會長,至今也沒有幾個人。
1980年代。政治系。女。大四。
光是從「年代」、「政治系」、「女」、「大四」這四個線索資訊,就直接排除了台大以外的其他學校和其他人。
編號A2,#除了林奕華,#沒有別人。
............................................................
二、林奕華受訪表示「確實跟(威權獨裁)政府見過面」、「以前都民進黨當學生會長,我當選就是滲透嗎?」以及自爆她「是第一位有國民黨籍身份當選的台大學生會會長」!
我是不太能理解威權時代選擇跟殺人獨裁政府站在一起、不起身對抗暴政、不追求自由民主,樂當黨國爪耙樣板學生有什麼好驕傲。
但有承認跟獨裁政府見面和學生時代就加入國民黨就好。
有點基本常識都知道,八〇年代依然是國民黨一黨獨大、威權獨裁、戒嚴時期;國民黨之外,只有「黨外」。1987解嚴,1988年台大學生投票三讀通過《學生憲章》「台大代聯會」正式改制為「台大學生會」,當時的被打壓的民進黨也才創黨兩年。1990全台校園風起雲湧眾聲喧嘩捲起「野百合學運」,就是為了向獨裁的國民黨爭取民主、自由和人權;要求廢除萬年國會、臨時條款刑法100條並訴求「黨政軍退出校園」等等。
說實在的,當時參與運動的學生們沒人具有民進黨籍,也跟當時草創時期是隻嬰兒小弱雞的民進黨沒太大關係。
林奕華自己承認就是 #覺民學會 背景、#學生時代就具有國民黨身份 也罷,說謊鬼扯「都民進黨的在當選」根本於史實不合、也不合邏輯。
照林奕華這種講法,#可能黃國昌也民進黨(我又笑了),#賴中強也民進黨,#大家通通民進黨!後面還有一個張姓新黨,大概也是民進黨假扮的吧?笑死。
說人腦補,不如承認自己腦有黑洞。政治系的,歷史比讀昆蟲系的還差,實在說不過去。
............................................................
三、林奕華臉書寫道「促轉會的資料也顯示,學生會長每月支領津貼為N/A」⋯⋯想把「沒領到錢」偷渡成「沒有被吸收」,這邏輯真的太差。
#再度承認自己在學期間為國民黨做事,
#只是沒有領到錢?
依據促轉會紀錄,這位跟黨國情治單位人馬接觸打小報告的政治系女學生會長,光是有紀錄的就有25次。
林大立委此時表面撇清,內心應該很想回頭問國民黨中央,為啥當時當學生這麼認真為黨打工卻沒支津、沒領到錢吧!
............................................................
四、林奕華受訪表示「她也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第一批前往中國與大學學生會交流的台大學生」。
呃呃噢噢,#抹紅自己來舔共 是為「當代國民黨顯學」這我是略懂略懂。但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全中國該被鎮壓的學生都被鎮壓殺光了,林大立委見的是那一種對岸學生、什麼學生會?
難不成林奕華是要表達自己跟鎮壓六四的共產黨關係很好?
另外,把自己作為的「#加害者」向獨裁政府報告25次的 #告密行爲 類比為美國AIT #訪談黨外民間自由人士;把真真實實受到國民黨屠殺迫害監視送去坐牢的「#真實受害者」#黑名單 講成是「#被害妄想」這不是偷換概念而已,這根本是顛倒是非、無恥至極、人神共憤。比扯鈴還扯。
............................................................
五、林奕華臉書寫道「情治單位想佈建的是學生會」接著顧左右而言他,鬼扯台大學生會乃由學生直選和有學代大會民主監督的運作制度⋯⋯這兩者有何關係?這到底什麼邏輯、什麼論述?
國民黨情治單位想佈建掌控的是整個校園,不是學生會那幾隻小貓!
只能說,多數有腦的台大學生都不會被情治單位吸收,只有腦洞的人會白白幫獨裁黨打工還沒領到薪水。我本身是台大三十多年來學生自治史上同時擔任過學生會長及學代會議長之人,當年同時還參與系學會、玩美術社、椰風搖滾社等;學生組織如何運作我最清楚。
再怎麼議會民主、監督運作,
也無法監督到有人要私下告密吧?
............................................................
六、林奕華表示「促轉會的資料載明學生會長的類別為『運用關係』,就表示情治單位根本不認識學生會會長,是透過關係才搭上線」以及「促轉會資料中的評價表現欄位是情治單位寫的,又不是學生會長自填」?
直球對決很OK,誰被打爆不知道。
前面五個腦缺薄弱論點被打爆還能大書特書我也是服了,最後那兩點我就集中一起寫吧。
(一)情治系統擔心爪耙線人身份暴露,於是動用關係間接打探消息傳遞消息,這只有腦洞的人看不穿。(二)上級主管單位要為你工作表現打考績,評量難道叫你自己填?這年頭連「教學意見調查表」、「顧客滿意度調查表」都是學生幫老師填、顧客消費者幫店家填,你說要自己填好棒好開心這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當然,全世界各國的轉型正義工作裡頭,
都是很歡迎鼓勵 #加害者自白,主動道歉。
不過腦洞的人,真的是不講話都能惹惱正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民黨不倒 #台灣不會好
我個人沒啥見獵心喜,只不過是對爬梳歷史有興趣恰好又有參與過,為人比較有正義感罷了。
中國國民黨人士最愛講開口閉口「中國五千年歷史」如何云云,此時的林奕華卻「害怕想起來」,閉口不談過去,大聲嚷著要大家關注2021。
OK好,那我也只好大聲說,航太產業是蔡英文2019參選總統提出的政見,2020蔡英文當選後,有政府會做事,今年2021蘇貞昌行政院長領導的科技部提出《#太空發展法》草案。啊,法案也不是妳提的,身為立法委員認真審查法案是天經地義最基本的工作內容和義務,不解林奕華有什麼好說嘴?
至於堂堂正正道道地地的自由民主台灣人我,隨心所欲跨越濁水溪、阿公店溪、典寶溪、荖濃溪,穿過一整條基隆河淡水河來問你都只是剛好。擔任高雄市議員的工作,前陣子嚴格監督陳其邁,不只放話要高雄的青年住宅別搞得像月租4萬4%仔 #柯文哲,重點還要求加速把韓總惡搞兩年失落的高雄光榮感找回來。
高閔琳會不敢監督高雄市長???
這個問題,
還是請林奕華回頭問問同黨同志 #韓國瑜 吧!
他比較有經驗。
#懂台積電算什麼
#時代先端都在搞虛擬貨幣
#國民黨還好意思說要征服宇宙?
#請先把愛情摩天輪蓋好
管中閔評價 在 [新聞] 影/震撼彈!台大校長管中閔2023年1月卸 的推薦與評價
1.媒體來源:聯合報2.記者署名:2021-10-23 12:19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3.完整新聞標題:影/震撼彈!台大校長管中閔2023年1月卸任不續任 ... ... <看更多>
管中閔評價 在 震撼彈!台大校長管中閔2023年卸任不續任理由曝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大學校長 管中閔 今天在校務會議中宣布將不連任校長,他說,自己在意外的情況下當選,按學校規定,若不續任需要在任期屆滿前14個月於校務會議中報告 ... ... <看更多>
管中閔評價 在 [校園] 為什麼管中閔案那麼難討論- 看板NTU 的推薦與評價
來源:https://goo.gl/tZ7NsE
發布自:NTU台大交流板
內文:
【大學政治實習一】
複雜公眾議題的侷限與不可能 - 為什麼管中閔案那麼難討論
給忙碌人的快速結論:關於整個臺大校長爭議事件,其實那些覺青很可能是對的,但如果
你恰好和他們持不同立場,或者不像他們一樣能發表邏輯縝密的論述,甚至,你就是不那
麼關心,覺得一直吵這個有點煩,你也不需要覺得自己有錯,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般大眾
容易討論的議題。
校長遴選從一月到現在已經三個月,事件爆發以來爭議只有越來越大,參戰的勢力越來越
複雜,人們所持的立場也越多、越分歧,見不到任何收攏的跡象。何以對管中閔案的討論
難有進展,除了所謂藍綠惡鬥這種無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案情實在太複雜,複雜到一
般人無法掌握全貌,以至於做不出有意義的討論。
而為什麼管案如此複雜難解,我認為原因有四:
校長遴選程序本身充滿不公開的資訊
過程中有太多案外案,連當事人都是看報紙才知道
針對概念的討論太像討論事實,導致雞同鴨講
事件層級不斷拉高,每個人在不同層次可能有相左的立場
這裡是以我的主觀經驗做例子,大家就當參考吧。
理論上,人們產生立場的流程大致是「蒐集相關資訊,援引某些標準,參考類似案例,形
成價值判斷」這樣的流程。每個人基於各自的經驗和喜好產生不同的結論實屬合理。但比
起意識形態,有件事的影響其實大得多,那就是「資訊量」。做不出正確判斷的原因不是
被洗腦,而是缺乏所需的材料,而且並不知道也不覺得自己缺乏某些材料。
這裡有一個不錯的例子,管中閔案的遠因 ── 楊泮池校長不續任案。當楊泮池前校長涉
入學術倫理風波,他選擇在校務會議上宣布,雖然自己並沒有做錯,但以不續任的方式,
減少輿論對台大的傷害。當時因為我是學代會議長,和學生會長呂姿燕、研協會長吳昀慶
都被校務會議指派為處理該案的特別委員會委員,也就這麼跟著看了各種內部調查資料,
才認識到說,喔,原來楊泮池做的其實不是這樣。但當時包括工會和部分研協成員抨擊得
非常嚴厲,路人看了難免會覺得,哇原來我們的校長是學術流氓,還到處偷 credit,但
事實很可能並非如此。
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對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來說,看完討論板的風向文之後,有可能獨自思
考後得出楊泮池不是壞人的結論嗎?至少我覺得本來的自己是辦不到啦。事實上是,每個
星期三晚上開兩小時的會,每次都有幾十頁的紙本資料,來看倫理委員的調查結果,看教
育部的複查結果,甚至看論文裡的圖表、字句對照,看統計資料寫他提供某種神秘細胞給
幾百個研究計畫,但有掛作者的只二十幾個,又是用了怎樣的標準,最後才得出可以向大
會報告的結論,這個人真的很妥。
可問題是,如果我不是議長,沒有被指派當什麼委員,這一切與我何干?為什麼要花時間
看那些三小報告?
那麼,評論這件事的其他人,以及過去評論別件事的我自己,相較之下是不是根本就只是
憑感覺亂講話呢?我覺得顯然是的。但這樣做有錯嗎?沒有啊,他們也沒有惡意扭曲,只
是也想關心社會大事,只是以所獲得的資訊做判斷,只是不幸地做出錯誤的結論,這不過
就是複雜公眾議題必然的困境而已。
楊泮池案如此,管中閔案亦然,甚至更糟。楊案至少當事人是想要主動公開資訊來說服大
眾,管案的遴選委員會卻是極盡所能的阻撓資訊外流,甚至連唯一的學生委員林彥廷,也
基於不知道是什麼的考量,表演各種花式迴避,無限擴大解釋保密義務,對關鍵爭議一概
三緘其口。在這麼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那些學生公知名嘴們如何掌握事件的全貌?怎麼
會覺得自己可以釐清案情進行並深入且有意義的討論?也太不保守了吧。
另一個讓複雜的公共討論成為不可能的,是參與者間對討論標的的認知不一致。其中一種
叫做雞同鴨講,另一種叫做「絕對正確的廢話」。雞同鴨講的原因比較好理解,就只是因
為案子太亂了,支線一直冒出來,當我們還在討論手稿算不算抄襲的問題,怎麼下一秒就
變成赴中兼職。在公眾平台上,當你試圖聚焦一個點去討論,卻有人跳出來開新戰場,結
果就是本來的議題得不到充分討論,看戲的群眾也不懂劇情演到哪了。
檯面上的人,正因為了解到案情不可能被群眾釐清,更明白風向比真相重要的道理,為了
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就要講一些絕對不會錯的話,既要打擊對手,又不能露出破綻。最
明顯的例子大概是上報 quote 法律系童昱文的發言「管中閔若違法屬實,臺大應依法處
置」,又或者公民駭客林子期在 NTU 社團發的 pol.is,雖然是意在促進討論的工具,卻
反而顯露公眾討論的困窘之處,以下舉幾個實例:「教育部長有爭議不表示校長遴選爭議
因此減少」「校長候選人有外國教師身分並無不妥,但必須合乎法律要求」「在沒確定犯
法前就把人撤下台是執法過當與政治迫害」
不論是挺或反,當這些句子出現在眼前,人們便快速決定贊成或反對,就像 pol.is 的投
票選項一樣。但明顯的盲點是,有些話在邏輯上是絕對正確的,但它僅僅只是將假設性的
前提和對應的處置並陳,實際上根本沒有對事實認定做表態,所以絕對不會被反對,卻絕
對是廢話。「若違法,該處置」和「人被殺,就會死」的資訊量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沒
有。這種發言不會推進討論,卻能卑劣地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將蘊含「這件事是值得懷疑
的」的想法傳遞給大眾。試想,若媒體記者堵訪潘姓學代,開口便問:「你有沒有故意演
戲自掐?是不是想要陷害挺管方的人?」,記者想藉由問這個問題傳達給觀眾的想法是什
麼?
所以囉,用假設性的問題做暗示,反方可以不親口說管中閔違法,挺方也不用講教育部政
治迫害,彼此都不給對手可反駁的機會,自然沒有交集,只是兩邊在比拚帶風向而已。而
對這件事沒那麼關心的普通人,在能夠好好爬梳議題脈絡之前,早就被這些亂七八糟的覺
青催眠體給吸到其中一方,也就消滅了多數人本來能夠中立討論的空間。
最後,讓市井小民對理解管案的可能性徹底崩潰的,就是那錯綜複雜的推理,到底怎麼變
成看起來非常自相矛盾的立場流派。也就是那些「反對管中閔,但支持大學自治」或「力
挺管中閔,也支持教育部介入」的超高級複雜學術覺醒論述。
要把所有的立場分支和內外部勢力介紹完可能會寫成一本小說,這裡就不輕易挑戰了,僅
以我個人觀察至今的一些看法舉例,保證很主觀,希望大家不嫌棄。
整個故事的開始呢,我最初其實是很看好管中閔的,理由很簡單,當時學生會不知怎地辦
了一個叫校長給問嗎的活動,問了校長候選人們一坨尖銳尖銳的問題,逼他們對學生事務
表態,還煞有其事的辦了個假投票。當時所有候選人當中,管中閔明顯是回答得最好的,
對各項議題明確表態支持,論述也最周全,一看就是最不敷衍的候選人。不過當時覺青的
主流聲音是更挺陳弱水一點,只因為好想看臺大出文學院校長,雖然陳弱水也不差啦,但
我實在不太能接受這種理由,所以私心更想管中閔當選一點。
後來遴選完開始爆出各種所謂弊案之後,就出現有政治介入校園的疑慮聲音。不過我還滿
相信這不是政治介入校園的啦,因為這根本就是校內教授的派系鬥爭,是輸的一方不甘心
,去拉外面的政治勢力進來當打手,對方只好也找相反的政治力來抗衡,換言之,主動方
其實是臺大這群好鬥的學術泰斗們,政治人物才是被利用的一方。至於何以乾淨純潔的校
園卻有骯髒的學閥呢?唉呀,這就不好說清了。
但是如今,管中閔上任與否對學生來說也不太重要了。我並不因為他的國民黨色彩而反對
他實質上略勝陳弱水的事實,但也沒什麼理由非支持他當校長不可。然而,事態發展至此
,政治力介入未必為真,倒是釣出了很多假裝捍衛大學自治,實際上戕害大學自治多年的
真正的壞人,差不多就是那些出來痛批教育部的校長/前校長們,那些都是欺負學生、勾
結小圈圈把持校務的壞東西,他們挺管中閔其實是在維護自己的學閥地位。
所以總的來說呢,你如果在遴選期間問我,我會說管中閔還不錯。但對教育部各種打臺大
的處置反而沒什麼感覺,頂多算是手段和長相不好看吧,倒是校務會議的很多教授感覺真
的滿愛校的,頗能營造出大家庭的團結溫馨感。不過如果是最近再問我的話,我會說犧牲
掉管中閔和一時的校園安寧,若能順勢把真正的髒東西給清出去,讓所謂的大學自治更健
全,似乎也不是件壞事,大概是這樣啦。
------
以上是一些來自前學生自治幹部,現在退休看戲的我的一點小心得。會寫這篇是看到孔令
傑老師的文章,說希望學生多關心時事。我以前也會覺得身邊政治冷感的同儕很廢,但現
在不禁會想,如果你只是稍微關心,茶餘飯後評論個兩句,基本上都是被誤導的或沒有意
義的,可是要實質貢獻論點又得先花費大量時間,還是留給有興趣的人就好了。限制這種
複雜議題被公眾好好討論的,其實並不是想像力和多元觀點,而是理解力和時間,不過這
也是沒辦法的事呀。
=====================================================
我的摘要:
挺管 = 邏輯不夠縝密 = 理解力不夠 = 把持校務的壞東西
--
不可被遺忘的反管鐵漢,慘遭無情鎖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95.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M.1526114008.A.CB5.html
※ 編輯: gn01914712 (118.160.95.19), 05/12/2018 16:35:27
應觀眾要求,幫你上色
※ 編輯: gn01914712 (118.160.95.19), 05/12/2018 17:02: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