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我們總是不停奔波於解決一個個措手不及的難題中,
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醒悟到,大部分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部分,當作用以滋養自己的雨露,等你的階段再高一點了,你遇上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了,那你的雨露就更加有營養了。
取自《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
我常搞不清楚,現在考試制度的變革。跟家長們討論,常常講完了又忘了,忘了又請教,請教完又忘了……
最近我記起來了,明年一月,高中考大學的考試叫做「學測」。這一段時間,好幾位家長跟我提到:孩子這個年紀,怎麼可能知道未來一生的方向啊?
我實在也不認為,大部分時間拿來考試唸書的孩子,根本連自己都不一定好好探索,怎麼可能知道瞬息萬變的將來,自己想走或能走哪一條路啊?
所以我找了相關的文章,想給家長參考。這篇文章很長,看完要有些耐心。
以我個人來說,想到人生經驗貧乏的孩子,「興趣」與「能力」也就是僅僅能抓住的兩根浮木了。能力的部分,只能相當狹窄地限縮到考試成績,又或者相關比賽的名次;興趣的部分,則更是模糊,常常還是要參酌成績去考量,因為大部分孩子的興趣可能都還沒機會開發。
即便我曾經在學生輔導中心,進行過生涯輔導。但我很清楚,光是孩子的人生經驗貧乏,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就沒什麼材料,是要煮什麼菜?
更何況,未來AI時代,根本難以掌握。不是說,AI與機器人,會大幅改變人類工作的樣貌嗎?
好吧,講了幾段文字,好像等於沒講什麼。還是看文章吧,作者的想法或許可以幫一點忙。
祝福各位朋友,從工作中貼近現實,知道從理想的雲端落下常有失望,而這失望很正常!
*********************************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文/ 達達令】
1
大學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接著要填志願分發學校了,我的表妹身為今年大學考試大軍的一員,第一時間發訊息給我說,姊你幫幫我,我的腦子一片混亂!
於是我趕緊回覆說,你別慌,慢慢來,填志願的時間還有幾天,還是可以分析一下選個好學校的。
我開始習慣性的問表妹,你有什麼屬意的科系嗎?
她回答,我都不知道這些科系是什麼意思。
我說那你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嗎?
表妹說,我從來沒想過,加上讀書太忙,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將來的選擇。
這一刻我把時光倒回到我考大學的那一年,那個夏天,我拿著自己的成績去找老師,告訴他我想去外地,我想讀新聞相關科系,於是老師就幫我挑了學校,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搞定了。
所以我很疑惑,為什麼現在我的表妹就不能像我那樣果斷一些?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夠在十八歲這個年紀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更何況是這麼大一件事情。
我事後回想起自己這個有些草率的決定時也會有些後怕,萬一自己當年搞砸了,那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雖然如今的我已經開始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說好的大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命運,不好的大學也並不意味著你這一輩子就完了,我身邊太多奇葩冷門科系畢業的同事後來做了設計師、工程師或者是產品經理,我能舉出一大堆的例子。
但是這一刻不行,這一刻她沒有時間接受太多世界觀式的大道理,她時刻想著該挑哪個學校哪個科系能夠在這四年將她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沒有辦法用長遠的眼光邏輯去跟她溝通。
我試著用靠近她這個年齡的思考方式,去為她解讀填志願這件事情。
在我的經驗裡,填志願的選擇次序應該是城市、學校、志願,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感受而已。
因為表妹想去外地讀書,我們家鄉只是個小地方,所以挑選學校最好是一些發達城市,否則就沒有離開家鄉長見識的必要了,當然如果想要去一些有特色的邊緣地區感受一下也是可以的,比如說南方的孩子可以去到北方或者中部地區的城市,但是從大方向上說,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還是最好的選擇。
身為小鎮上長大的孩子,去到一個嶄新的城市,如果這個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建設不錯,那就意味著形成的城市人文氣息也會夠特別,這樣的城市格局也意味著有更多磨練自己跟成長的機會。
其次是選擇學校,城市選定了,那就看看這裡有多少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因為表妹是社會組,我建議她選擇偏社會組優勢的學校,這樣學校也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資源跟視野。
最後一個就是選科系了,我耐心的引導表妹,我說既然你不知道每個科系代表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我就縮小範圍說,現在社會組的熱門方向有經濟學、工商管理、語言學,普通一類的有文學類,這些大類細分下來就延伸到很多具體的科系。
我問表妹,你以後畢業出來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是喜歡跟資訊打交道,還是對語言感興趣,或者就是想做廣告或者市場行銷一類的?
表妹回答,我喜歡偏廣告傳媒類的,語言方面也可以接受。
我說,這樣範圍就縮小很多了不是嗎?你就按照這個邏輯一點點縮小範圍,然後選出一個滿意的學校,再挑選幾個候補的學校就好。
表妹聽了我的話,於是花了一天去參照招生資料做了一個分析表。
下午表妹的爸媽也跟著打電話過來了,電話裡叮囑我一定要幫忙,然後希望能夠挑一個對表妹以後找工作有幫助的科系,這樣他們就可以放鬆一些了。
我一一安慰兩個大人,回答說我盡量幫表妹梳理想法,但是我給的只是建議,最後的決定還是要靠她自己去把握。
沒想到說完這一句,大人就急了,「這怎麼可以聽她的呢?她還是個孩子啊!這麼重要的事情她沒有那個能力判斷啊!小令你是我們家見識最多的大學生,你要是不幫這個忙那她以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了呀!」
在幾輪溫柔禮貌的安慰也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我終於強硬的回覆了兩個大人,你們不能這麼狹隘的想,我會盡量幫忙,但是孩子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做主,更何況我當年根本沒有一個人指導我填志願這件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妹算是幸運的。
這一番下來,表妹的爸媽終於安靜下來,我知道他們焦急擔心的心情,這種天下父母心的感受我是一一體會過的,於是我說就讓我跟表妹直接溝通吧,最後有選擇了再讓你們最後拍板一下。
***
2
第二天,表妹跟我說,我差不多把幾個學校都挑好了,可是感覺每一個學校都差不多,而且我不知道萬一沒選對以後會不會後悔?
到了這個地步了,我覺得應該是給她價值觀上一些疏導的階段了。
我告訴表妹說,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自己選擇的學校和科系去評定這個選擇對不對,更不能用這個選擇來去證明其他的選擇會不會更好,因為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科系同一個班級裡,每個人的成長道路軌跡都是不一樣的,在大方向的選擇大致正確以後,剩下的就是你的內在驅動力的作用了。
表妹問,什麼叫內在驅動力?
我回答,通俗的來說,很多人的邏輯是:因為我選的學校不好,所以我沒有得到好的條件讓我好好讀書,導致我的大學迷茫無所事事,最後走進社會的時候,像個沒有辦法適應的未斷奶孩子。
而有內在驅動力的邏輯是:我希望將來自己往哪個方向工作發展,所以在大學讀書時應該準備一些能力跟技能,其中有些我可以在學校科系現有的條件裡歷練跟進步,而其他那些我目前沒有的條件,就要想辦法去開拓了。
我告訴表妹,這是兩條順著往前或者倒推回來規劃的不同思維,我當年沒有這麼清晰的邏輯,只是心裡大概有一個方向,而且恰好很幸運的沒有走錯,如今你要明白這個邏輯的重要性,並且願意付諸執行,這樣最後你無論填了什麼樣的志願,都不會再有那種「感覺怎麼選都不對」的慌亂感了。
表妹貌似聽進去了,於是接下來半天都沒有打擾我。
結果晚上的時候,表妹又拋來一連串問題:我害怕自己念這個科系了以後,發現自己不感興趣,我隔壁家鄰居那個姐姐說念小語種科系,以後容易就業,可是我還想試一下填報航運相關科系,這樣將來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多好!但是我也想像你那樣學新聞專業出來當記者,但是我又害怕自己的文采不夠好……
聽完這一段,這一刻我開始明白,我根本沒有資格建議我的表妹什麼,她問的這些問題,就跟很多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問我的問題一樣:什麼樣的工作好玩還不辛苦?
我想去互聯網公司可是沒有經驗怎麼辦?還有就是我挑了這一家公司萬一我不感興趣又離職了會不會影響太大?
我開始審視自己,我此刻內心的思考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是不是要繼續做一個用文字養活自己的人?是否要去接受眼前的幾個機會去跟別人合作一些案子?如果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長期下來會不會就無法再適應職場了?然後萬一我以後沒有辦法過得更好怎麼辦?
於是我開始明白,每一個人的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身邊人都會給你各種建議,但是有一點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眼睛也是盲目的。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就跟小馬過河一樣,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想到這一點我突然很慌亂,特別是這幾天看見蔡康永在《奇葩說》錄製的時候對於自己出櫃的事情失控痛哭,在這段影片裡,他說「演藝圈的人出櫃前都會先來問我」,他坦承了自己的矛盾:處於理性考慮,通常會攔住他們;但是站在孤單的立場,又很希望有很多人陪伴自己。
這段影片下有很多人評論,觀點碰撞極其熱鬧甚至慘烈,然後我看到一個觀點讓我很觸動,大意就是我們都不是局中人,我們沒有辦法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而也正是因為艱難,很多同類才願意相信蔡康永並且願意聽從他的建議,因為身為一個過來人他有資格給出一點經驗,但是回到現實本身,又有多少宣布出櫃後的人能成為蔡康永呢?
於是我安慰自己,我把該說的都說了,表妹的事情我已經盡力了,我不能拿她父母的期待來綁架我讓自己為難。
夜裡,表妹說家裡親戚鄰居都過來詢問填報大學的事情,家裡一片熱鬧,親人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所以她本來差不多規劃清楚的想法瞬間又被打亂了。
這一次我沒有再給表妹任何建議,我跟她說了一段話:當你做小的決定時,應當依靠你的大腦,把利弊羅列出來,分析並作出正確的決定;當你做大的決定,比如尋找理想時,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因為這麼重要的決定必須以你心靈深處的最大需要為依據。
表妹說,那我就聽從自己心底的聲音吧,雖然我也不知道如何聽從,但是我願意試一試。
到這一刻我終於放鬆下來,我不再糾結該給什麼樣的建議才適合她,也不再糾結萬一我指導她以後結果是不好的怎麼辦?因為我已經開始接受,我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只需要對我自己負責,至於表妹領悟的怎樣,她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軌跡以及更後來的日子會怎樣,這真的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感同身受是一個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難題都是具體而單一的,就像德國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說的:一個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大概必須有過類似的處境,受過類似的痛苦,或者有過類似的覺醒體驗,而這卻是非常罕見的。
我就當個路人吧,點到為止的建議足矣,謹言更是重要,任憑他們熱鬧,我只需看著就好。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128
.
12/19(四)19:00【贈書直播】賴芳玉╳洪仲清《待用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16694781787674/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科 系 最多的大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我們總是不停奔波於解決一個個措手不及的難題中,
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醒悟到,大部分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部分,當作用以滋養自己的雨露,等你的階段再高一點了,你遇上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了,那你的雨露就更加有營養了。
取自《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
我常搞不清楚,現在考試制度的變革。跟家長們討論,常常講完了又忘了,忘了又請教,請教完又忘了……
最近我記起來了,明年一月,高中考大學的考試叫做「學測」。這一段時間,好幾位家長跟我提到:孩子這個年紀,怎麼可能知道未來一生的方向啊?
我實在也不認為,大部分時間拿來考試唸書的孩子,根本連自己都不一定好好探索,怎麼可能知道瞬息萬變的將來,自己想走或能走哪一條路啊?
所以我找了相關的文章,想給家長參考。這篇文章很長,看完要有些耐心。
以我個人來說,想到人生經驗貧乏的孩子,「興趣」與「能力」也就是僅僅能抓住的兩根浮木了。能力的部分,只能相當狹窄地限縮到考試成績,又或者相關比賽的名次;興趣的部分,則更是模糊,常常還是要參酌成績去考量,因為大部分孩子的興趣可能都還沒機會開發。
即便我曾經在學生輔導中心,進行過生涯輔導。但我很清楚,光是孩子的人生經驗貧乏,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就沒什麼材料,是要煮什麼菜?
更何況,未來AI時代,根本難以掌握。不是說,AI與機器人,會大幅改變人類工作的樣貌嗎?
好吧,講了幾段文字,好像等於沒講什麼。還是看文章吧,作者的想法或許可以幫一點忙。
祝福各位朋友,從工作中貼近現實,知道從理想的雲端落下常有失望,而這失望很正常!
*********************************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文/ 達達令】
1
大學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接著要填志願分發學校了,我的表妹身為今年大學考試大軍的一員,第一時間發訊息給我說,姊你幫幫我,我的腦子一片混亂!
於是我趕緊回覆說,你別慌,慢慢來,填志願的時間還有幾天,還是可以分析一下選個好學校的。
我開始習慣性的問表妹,你有什麼屬意的科系嗎?
她回答,我都不知道這些科系是什麼意思。
我說那你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嗎?
表妹說,我從來沒想過,加上讀書太忙,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將來的選擇。
這一刻我把時光倒回到我考大學的那一年,那個夏天,我拿著自己的成績去找老師,告訴他我想去外地,我想讀新聞相關科系,於是老師就幫我挑了學校,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搞定了。
所以我很疑惑,為什麼現在我的表妹就不能像我那樣果斷一些?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夠在十八歲這個年紀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更何況是這麼大一件事情。
我事後回想起自己這個有些草率的決定時也會有些後怕,萬一自己當年搞砸了,那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雖然如今的我已經開始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說好的大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命運,不好的大學也並不意味著你這一輩子就完了,我身邊太多奇葩冷門科系畢業的同事後來做了設計師、工程師或者是產品經理,我能舉出一大堆的例子。
但是這一刻不行,這一刻她沒有時間接受太多世界觀式的大道理,她時刻想著該挑哪個學校哪個科系能夠在這四年將她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沒有辦法用長遠的眼光邏輯去跟她溝通。
我試著用靠近她這個年齡的思考方式,去為她解讀填志願這件事情。
在我的經驗裡,填志願的選擇次序應該是城市、學校、志願,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感受而已。
因為表妹想去外地讀書,我們家鄉只是個小地方,所以挑選學校最好是一些發達城市,否則就沒有離開家鄉長見識的必要了,當然如果想要去一些有特色的邊緣地區感受一下也是可以的,比如說南方的孩子可以去到北方或者中部地區的城市,但是從大方向上說,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還是最好的選擇。
身為小鎮上長大的孩子,去到一個嶄新的城市,如果這個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建設不錯,那就意味著形成的城市人文氣息也會夠特別,這樣的城市格局也意味著有更多磨練自己跟成長的機會。
其次是選擇學校,城市選定了,那就看看這裡有多少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因為表妹是社會組,我建議她選擇偏社會組優勢的學校,這樣學校也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資源跟視野。
最後一個就是選科系了,我耐心的引導表妹,我說既然你不知道每個科系代表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我就縮小範圍說,現在社會組的熱門方向有經濟學、工商管理、語言學,普通一類的有文學類,這些大類細分下來就延伸到很多具體的科系。
我問表妹,你以後畢業出來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是喜歡跟資訊打交道,還是對語言感興趣,或者就是想做廣告或者市場行銷一類的?
表妹回答,我喜歡偏廣告傳媒類的,語言方面也可以接受。
我說,這樣範圍就縮小很多了不是嗎?你就按照這個邏輯一點點縮小範圍,然後選出一個滿意的學校,再挑選幾個候補的學校就好。
表妹聽了我的話,於是花了一天去參照招生資料做了一個分析表。
下午表妹的爸媽也跟著打電話過來了,電話裡叮囑我一定要幫忙,然後希望能夠挑一個對表妹以後找工作有幫助的科系,這樣他們就可以放鬆一些了。
我一一安慰兩個大人,回答說我盡量幫表妹梳理想法,但是我給的只是建議,最後的決定還是要靠她自己去把握。
沒想到說完這一句,大人就急了,「這怎麼可以聽她的呢?她還是個孩子啊!這麼重要的事情她沒有那個能力判斷啊!小令你是我們家見識最多的大學生,你要是不幫這個忙那她以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了呀!」
在幾輪溫柔禮貌的安慰也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我終於強硬的回覆了兩個大人,你們不能這麼狹隘的想,我會盡量幫忙,但是孩子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做主,更何況我當年根本沒有一個人指導我填志願這件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妹算是幸運的。
這一番下來,表妹的爸媽終於安靜下來,我知道他們焦急擔心的心情,這種天下父母心的感受我是一一體會過的,於是我說就讓我跟表妹直接溝通吧,最後有選擇了再讓你們最後拍板一下。
***
2
第二天,表妹跟我說,我差不多把幾個學校都挑好了,可是感覺每一個學校都差不多,而且我不知道萬一沒選對以後會不會後悔?
到了這個地步了,我覺得應該是給她價值觀上一些疏導的階段了。
我告訴表妹說,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自己選擇的學校和科系去評定這個選擇對不對,更不能用這個選擇來去證明其他的選擇會不會更好,因為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科系同一個班級裡,每個人的成長道路軌跡都是不一樣的,在大方向的選擇大致正確以後,剩下的就是你的內在驅動力的作用了。
表妹問,什麼叫內在驅動力?
我回答,通俗的來說,很多人的邏輯是:因為我選的學校不好,所以我沒有得到好的條件讓我好好讀書,導致我的大學迷茫無所事事,最後走進社會的時候,像個沒有辦法適應的未斷奶孩子。
而有內在驅動力的邏輯是:我希望將來自己往哪個方向工作發展,所以在大學讀書時應該準備一些能力跟技能,其中有些我可以在學校科系現有的條件裡歷練跟進步,而其他那些我目前沒有的條件,就要想辦法去開拓了。
我告訴表妹,這是兩條順著往前或者倒推回來規劃的不同思維,我當年沒有這麼清晰的邏輯,只是心裡大概有一個方向,而且恰好很幸運的沒有走錯,如今你要明白這個邏輯的重要性,並且願意付諸執行,這樣最後你無論填了什麼樣的志願,都不會再有那種「感覺怎麼選都不對」的慌亂感了。
表妹貌似聽進去了,於是接下來半天都沒有打擾我。
結果晚上的時候,表妹又拋來一連串問題:我害怕自己念這個科系了以後,發現自己不感興趣,我隔壁家鄰居那個姐姐說念小語種科系,以後容易就業,可是我還想試一下填報航運相關科系,這樣將來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多好!但是我也想像你那樣學新聞專業出來當記者,但是我又害怕自己的文采不夠好……
聽完這一段,這一刻我開始明白,我根本沒有資格建議我的表妹什麼,她問的這些問題,就跟很多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問我的問題一樣:什麼樣的工作好玩還不辛苦?
我想去互聯網公司可是沒有經驗怎麼辦?還有就是我挑了這一家公司萬一我不感興趣又離職了會不會影響太大?
我開始審視自己,我此刻內心的思考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是不是要繼續做一個用文字養活自己的人?是否要去接受眼前的幾個機會去跟別人合作一些案子?如果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長期下來會不會就無法再適應職場了?然後萬一我以後沒有辦法過得更好怎麼辦?
於是我開始明白,每一個人的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身邊人都會給你各種建議,但是有一點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眼睛也是盲目的。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就跟小馬過河一樣,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想到這一點我突然很慌亂,特別是這幾天看見蔡康永在《奇葩說》錄製的時候對於自己出櫃的事情失控痛哭,在這段影片裡,他說「演藝圈的人出櫃前都會先來問我」,他坦承了自己的矛盾:處於理性考慮,通常會攔住他們;但是站在孤單的立場,又很希望有很多人陪伴自己。
這段影片下有很多人評論,觀點碰撞極其熱鬧甚至慘烈,然後我看到一個觀點讓我很觸動,大意就是我們都不是局中人,我們沒有辦法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而也正是因為艱難,很多同類才願意相信蔡康永並且願意聽從他的建議,因為身為一個過來人他有資格給出一點經驗,但是回到現實本身,又有多少宣布出櫃後的人能成為蔡康永呢?
於是我安慰自己,我把該說的都說了,表妹的事情我已經盡力了,我不能拿她父母的期待來綁架我讓自己為難。
夜裡,表妹說家裡親戚鄰居都過來詢問填報大學的事情,家裡一片熱鬧,親人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所以她本來差不多規劃清楚的想法瞬間又被打亂了。
這一次我沒有再給表妹任何建議,我跟她說了一段話:當你做小的決定時,應當依靠你的大腦,把利弊羅列出來,分析並作出正確的決定;當你做大的決定,比如尋找理想時,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因為這麼重要的決定必須以你心靈深處的最大需要為依據。
表妹說,那我就聽從自己心底的聲音吧,雖然我也不知道如何聽從,但是我願意試一試。
到這一刻我終於放鬆下來,我不再糾結該給什麼樣的建議才適合她,也不再糾結萬一我指導她以後結果是不好的怎麼辦?因為我已經開始接受,我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只需要對我自己負責,至於表妹領悟的怎樣,她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軌跡以及更後來的日子會怎樣,這真的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感同身受是一個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難題都是具體而單一的,就像德國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說的:一個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大概必須有過類似的處境,受過類似的痛苦,或者有過類似的覺醒體驗,而這卻是非常罕見的。
我就當個路人吧,點到為止的建議足矣,謹言更是重要,任憑他們熱鬧,我只需看著就好。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128
.
12/19(四)19:00【贈書直播】賴芳玉╳洪仲清《待用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16694781787674/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科 系 最多的大學 在 山山來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新生書院的開學典禮,歡迎所有新生同學加入臺大,也預祝所有同學開學快樂!
[ 開學典禮歡迎詞 ]
各位剛踏入台大的新生、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台大學生會長,凃峻清。
很高興今天可以在這裡與各位相遇,今天是九月一日,台灣沒有人罷課。如果今天這是香港大學的開學典禮,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出席。不只是因為罷課——全港罷課的日期是9月2日,不是今天——更是因為,可能會有人在昨晚的街頭被警察的子彈射中、被來路不明的白衣人士攻擊,甚至是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法的狀況下被拘捕。所以,很高興我們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和平的在這裡自由的談話,自由的思考民主社會的過去與未來。
很多人說,台灣要撐香港,但其實更多時候,我覺得是香港在撐台灣。今日的香港不只可能是明日台灣,更是昨日台灣——如今台大可以算是台灣最自由開放的校園,但在過去,這所學校裡也曾有警察進入校園逮捕學生,留學國外的年輕學者,回國不久陳屍校園,至今真相未明;學生發行刊物會被審稿、學生組織不是由學生直接選出、而宿舍還有宵禁,甚至是,像我現在這樣說話,稍後下台就是被逮捕的時候,因為四處都是黨國的眼線和告密者。現在的香港人,正在用肉身告訴台灣,獨裁的中國不可信任;而過去,也有許多前輩,承擔生命的危險,甚至犧牲的可能,為今日的台大、今日的台灣打開了民主自由的空間。
記得這一切,是為了記得,我們都身處在歷史裡,我們也都身處在社會裡。歷史告訴我們的是:校園中、乃至於台灣社會目前所擁有的自由與民主體制,是脆弱的、是在抵抗強權壓迫之下開展出來的、是需要爭取與捍衛的;而從社會的角度的思考則是,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身處在一個更大的群體與社會結構裡。有人積極抵抗,成果回饋到整個社會;而也有些人,就只是幸運的享受了更多的資源。就像是在座應該有許多人都和我一樣,來自都會地區、明星高中、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小不愁吃穿,有機會補習,有時間從事課外休閒,這些給了我們努力的理由,再加上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資源,我們在升學體制的競賽裡沒有被淘汰,而是坐在這裡,取代了那些被淘汰的人。
升學不是一場真正公平的競賽,台大也不是真的在所謂「第一學府」的光環下就完美無缺。校園內,勞動條件惡化、學術倫理問題頻傳,甚至是校長遴選發生諸多爭議;而在校園外,台大校地侵佔原住民傳統領域、校務基金投資高污染產業。說出這些,不是想指責各位,而是要談「我們的責任」:得到了社會的資源之後,我們能否成為積極行動的那個人;台大是台灣資源最多的大學,能否負起社會責任,積極面對並解決諸多問題的存在。
未來一年,台大學生會會積極在學生的權益與生活上推動改變。台大學生面臨許多困境,小至日常生活的個人困擾,再到校內決策的權力結構,讓學生所面對的問題難以改善,乃至對社會議題的無力感以及對國家處境感到緊張。來自學生的學生會,應該集結起學生分散的意見與行動能量,串連起同學們集體的無力和追求改變的力量。如果願意一起為更好的校園生活努力,加入台大學生會,是一個你值得考慮的選項。不論是藝文、活動或是為學生發聲、改變學生不公平的處境,我們一起倡議與實踐,更自由、平等、友善的校園與日常。
我想邀請大家,一起為我們所相信的價值與期望的事物努力。過去一個月,學生會已經開始處理校園裡的問題,爭取同學的福利,在這裡我也邀請大家拿出手機,打開Line的「加入好友」功能,用搜尋的方式輸入「@ntusa」,將台大學生會的line帳號加入好友,無論是註冊費繳費通知、選課資訊,又或者於校園內發生任何緊急事件,學生會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確的資訊提供給所有臺大學生。除此之外,學生會的臉書粉絲專頁與Instagram帳號,也都非常歡迎同學加入與追蹤,不論是學生活動、學生權益,社會議題,我們都會向同學分享。
最後,我鼓勵大家,在大學的這幾年,要努力的追尋夢想,學習知識,積極行動。當我們有了目標,我們更能堅定地向前邁進,聽起來不難,但有許多人四年都在為了自己未來何去何從煩惱,因此找到與知道自己想前往的方向,比任何經驗分享都對人生有所幫助。朝向夢想與目標邁進同時,我們需要堅實的知識基礎,唯有思想與知識,能夠成為我們行動的後盾,而這裡所指的知識,具有多元的形式,不要獨尊書本上的知識,有更多知識是實作中學到的,或者在互動中養成的,乃至於身體的知識。最後,有了知識與方向,更需要積極的行動,才能往希望的方向前行。我們也要記得,我們不只是學生,不只是台大某個科系的學生,更是屬於這個時代,台灣的青年,世界的人。台灣社會有許多發生中的不公平,全世界有太多的苦難,香港的命運,就正和台灣互相聯繫。五十年前,約翰藍儂寫下,「讓我們一同想像,沒有天堂、沒有地獄,只有頭頂一片藍天的世界」,或許我們都在作夢,那麼我也想邀請大家跟我一起作夢,為更好的校園、更好的社會、甚至更好的世界,共同努力。
祝大家開學愉快,我們在校園中、街頭上,乃至社會的其他角落相見,謝謝大家!
🔗學生會招募面試暨說明會報名表,歡迎所有台大生填寫 https://forms.gle/Qtzx5i2KYVkMLj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