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三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下)
我看「蘭亭序」,好幾次在舊曆三月三日前後到紹興城外的蘭亭,想像一千數百年前那個「永和九年」的歲月。戰亂剛過,驚魂甫定,倖存的逃亡者在南方度過一個一個春天。終於覺得春天這樣美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家國覆滅,慘絕人寰的喪亂,頻有哀禍,悲催切割,痛貫心肝。「蘭亭序」的「仰觀宇宙之大」背後,其實要對讀流到日本的「喪亂帖」「頻有哀禍帖」,王字的灑脫俊逸裡才聽得到歷史的哭聲。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戰亂後在屍橫遍野的廢墟找到侄子顏季明頭顱時的「震悼心顏」。沒有歷史的大難,其實讀不懂這文稿的塗塗改改背後是多少血淚濺迸。
「行書第一」「行書第二」說的都是歷史文件(documenta) — 斤斤計較於「書法」,摹蘭亭惟妙惟肖,臨趙孟頫幾可亂真,沒有自我,沒有時代,恰恰好離真正的書法十萬八千里吧。
是的,沒有自我、沒有時代,就沒有真正書法!
書法是時代的見證—-「蘭亭」見證了東晉,「祭侄文」見證了大唐,行書第三,蘇軾「寒食帖」見證了北宋,見證了冤獄裡文人的品格氣度。
二十幾歲在故宮隨莊嚴老師看「寒食帖」—「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剛從牢獄放出來,流落黃州,春天清明前後,想到是寒時節了,雨下不停,大江浩蕩,「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這是詩稿,一面構思,一面寫,有錯字,有塗改,字大字小,錯錯落落,因爲是原稿,即時的情緒都在其中,像音樂,有抑揚,有頓挫,因此才是美學,如果工整再謄寫一次,就不是「行書第三」,行書,是當下的心事痕跡,比文字更真實,憤怒可以閱讀,憂傷可以閱讀,愛與恨,都可以閱讀,這才是「書法」。
三大行書看了,還不懂書法,也就隨他去吧,沒有必要浪費唇舌,沒有胸懷肺腑,書法豈在唇舌間搬弄是非。
生命裡或許有喪亂流離,生命裡或許有時代的哭聲,生命裡或許有侮辱嘲笑,有冤屈壓抑,有不可知的驚慌失措,那麼,拿起毛筆來,在紙上看線條墨痕流走,你會知道什麼是「點」,什麼是「捺」,什麼是「頓」,什麼是「挫」,淚痕卻比墨痕多,書法美學看到的不是文字,是歷史文件的血淚斑斑。
我還有淚
可以祭奠
美與歲月
我還有淚
一點一滴
要還給江山
我只寫自己的心事,當然,可以記憶的,可以遺忘的,都不只這些。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reurl.cc/lV7Rqq
祭侄文稿內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只因小小的一夢,就天真地以為有了你我的繁華⋯⋯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二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中)
不知道今天拿毛筆寫書法的基礎教育是否還存在?
我的童年,學童啟蒙幾乎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毛筆書法訓練。基礎書法訓練又都奠基在結構規矩的唐代楷書上,大概離不開歐陽詢「九成宮」,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等名帖。
四五歲兒童,拿著柔軟的毛筆,在描紅紙上習字,規矩緊嚴,一筆一劃,橫平豎直,不能有一點隨便。我真實的回憶裡,當時父親嚴格的唐楷書法訓練,孩子大都不瞭解意義何在。
寫書法變成非做不可的功課,常常知道父親要檢查了,才匆匆忙忙,抓起筆來亂寫一通,專挑「人」「一」「上」「大」這些筆劃簡單的字寫,只為了交卷敷衍。
父親當然看得出我們在應付,因此常常坐在身後,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筆,在描紅紙上填寫,那也是記憶裡跟父親很親近的時刻,感覺到腦後父親的呼吸,手掌溫暖有力。
中學以後,國文課也還是有書法,連作文也要用毛筆寫。那時愛上文學,對寫作有興趣,但是毛筆書寫,總覺得手的障礙重重,阻擋著文思的流動,也還是不能瞭解為什麼「作文」一定要用毛筆。「作文」到底是訓練文學,還是訓練寫字?
我對拿毛筆寫自己的字的疑惑存在很久。一直到讀研究所,在故宮上課,有機會看到歷代的名帖,看到王羲之,看到顏真卿,看到蘇軾,忽然懂了,他們正是手中拿著毛筆書寫自己的句子啊⋯⋯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各種版本,但都是唐以後的摹本,都不是真-⋯⋯跡,無論如何被乾隆吹噓,很難找回原作者在當時即興書寫的狀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看「神龍本」看「定武蘭亭拓本」,都還必須想像作者的心境如何轉化成文字,轉化成線條點捺頓挫。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但不是真跡,當然失「真」。但是看到排第二名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立刻就懂了。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戰場找到侄子顏季明頭顱書寫的悼文。顏氏家族在安史之亂中一次被殺了三十幾人,顏季明是家族中傑出的青年,被敵人拿來要脅顏杲卿投降,杲卿拒絕,顏季明被斬首。戰爭的慘烈,子侄的死亡,血淚斑斑,「祭侄文」是拿著毛筆書寫自己心如刀割的痛,筆觸頓挫,一次一次塗改,這樣的「天下行書第二」是驚人的歷史檔,如果「大唐中興頌」是官版正經八百的紀念碑,「祭侄文」才是顏字私密的痛貫心肝的即時心事吧!
我想拿起父親希望我握著的毛筆,寫自己的心事,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寫生活裡的「天朗氣清」,或有一天如果真的來臨我要如何書寫我看到的「孤城圍逼,父陷子死」?
「可以記憶的
和可以遺忘的
都不只這些
除了真誠的愛
可以寫成詩句
其他,也不想再說」
雖然是毛筆,我只想寫自己時代的句子。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LGY8
祭侄文稿內容 在 蔣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二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中)
不知道今天拿毛筆寫書法的基礎教育是否還存在?
我的童年,學童啟蒙幾乎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毛筆書法訓練。基礎書法訓練又都奠基在結構規矩的唐代楷書上,大概離不開歐陽詢「九成宮」,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等名帖。
四五歲兒童,拿著柔軟的毛筆,在描紅紙上習字,規矩緊嚴,一筆一劃,橫平豎直,不能有一點隨便。我真實的回憶裡,當時父親嚴格的唐楷書法訓練,孩子大都不瞭解意義何在。
寫書法變成非做不可的功課,常常知道父親要檢查了,才匆匆忙忙,抓起筆來亂寫一通,專挑「人」「一」「上」「大」這些筆劃簡單的字寫,只為了交卷敷衍。
父親當然看得出我們在應付,因此常常坐在身後,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筆,在描紅紙上填寫,那也是記憶裡跟父親很親近的時刻,感覺到腦後父親的呼吸,手掌溫暖有力。
中學以後,國文課也還是有書法,連作文也要用毛筆寫。那時愛上文學,對寫作有興趣,但是毛筆書寫,總覺得手的障礙重重,阻擋著文思的流動,也還是不能瞭解為什麼「作文」一定要用毛筆。「作文」到底是訓練文學,還是訓練寫字?
我對拿毛筆寫自己的字的疑惑存在很久。一直到讀研究所,在故宮上課,有機會看到歷代的名帖,看到王羲之,看到顏真卿,看到蘇軾,忽然懂了,他們正是手中拿著毛筆書寫自己的句子啊⋯⋯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各種版本,但都是唐以後的摹本,都不是真-⋯⋯跡,無論如何被乾隆吹噓,很難找回原作者在當時即興書寫的狀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我看「神龍本」看「定武蘭亭拓本」,都還必須想像作者的心境如何轉化成文字,轉化成線條點捺頓挫。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但不是真跡,當然失「真」。但是看到排第二名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立刻就懂了。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戰場找到侄子顏季明頭顱書寫的悼文。顏氏家族在安史之亂中一次被殺了三十幾人,顏季明是家族中傑出的青年,被敵人拿來要脅顏杲卿投降,杲卿拒絕,顏季明被斬首。戰爭的慘烈,子侄的死亡,血淚斑斑,「祭侄文」是拿著毛筆書寫自己心如刀割的痛,筆觸頓挫,一次一次塗改,這樣的「天下行書第二」是驚人的歷史檔,如果「大唐中興頌」是官版正經八百的紀念碑,「祭侄文」才是顏字私密的痛貫心肝的即時心事吧!
我想拿起父親希望我握著的毛筆,寫自己的心事,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寫生活裡的「天朗氣清」,或有一天如果真的來臨我要如何書寫我看到的「孤城圍逼,父陷子死」?
「可以記憶的
和可以遺忘的
都不只這些
除了真誠的愛
可以寫成詩句
其他,也不想再說」
雖然是毛筆,我只想寫自己時代的句子。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LGY8
祭侄文稿內容 在 顏真卿《祭侄文稿》:盛世崩塌,滿紙血淚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文/蘇耷水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卻少有人提到。最近藏於台北故宮的《祭侄文稿》真跡赴日本展出, ... ... <看更多>
祭侄文稿內容 在 聽我說文物—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唐代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傷痛在安史之亂中力戰殉城的侄兒顏季明,寫下了千古著名的〈 祭侄文稿 〉,悲痛的情緒,躍然紙上。現在,就讓故宮策展人方令光告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