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涼秋日來爬虎仔山!地方共創堆疊蜿蜒山海藍
屢屢錯過的 #山海工作營,煮婦終於在今年有機會平日來走一遭,這裏經過5年多的地方共創和設計新血團隊投入,只要沿著 #中山一路113巷 往Keelung地標山頭徒步前進,就能像尋寶一般,欣賞著每年工作營所打造的不同空間。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基隆就有一座像公館寶藏巖般的山城藝術小徑,從2016年開始透過社區營造團隊進駐現地創作,歷經在地需求訪談,利用蜿蜒山路間的閒置空間,打造這些住宅居民也喜愛的場域,由 老宅/磚瓦/水藍系帆布/綠意 交疊,串連整座山巷迷宮的生活美學。
有別於過往活動期的熱鬧,週間早晨走在其中,其實更能感受之中的『生活感』。
每十分鐘就有機車從那陡到不行的斜坡嚕下(超佩服),三五阿嬤戴著口罩在平台閒話家常,沿路還有愜意坐在斜坡木凳休息的阿伯,雙腳晃呀晃地享受涼風。
一路走來,蜿蜒小巷有劇場平台,有一定要進去看看的 #山海小博物館,鐵線蕨、山蘇、台灣佛甲草等彩繪大面積地蔓延在老屋牆面,搭配著屋簷磚牆鑽出的綠植生命力,這兒另一側則有展示連年工作營的創作進程,與一連串在地社區的點滴故事。
原本我們以為走上山頭會很吃力,實際走來因為沿途都有小平台、小椅凳,走走逛逛就望見盡頭的太平國小,中間還經過了蘭屋蘭姐柑仔店。
想想若山城間能在平台處多些地面遊戲,感覺也更能增加孩子邊爬邊玩的動機,讓這裡不只文藝,也多點孩子的遊戲笑聲。
爬上盡頭經過正在空間活化工程的太平國小,則可彎上Keelung地標觀景台,眺望基隆港灣海景。
回程我強烈建議挑戰走走189巷下坡,欣賞這些山城住宅的綠手指功力,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是綠植高手,九重葛、扶桑花、雞蛋花一盆連一盆。
海的水藍,山的盎綠,希望虎仔山(還是罾仔寮山)的山海美學再生,可以一年又一年的和在地參與者共同延續。
Information
山海工作營-基隆市設計翻轉,地方創生。
地點:基隆市中山一路113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一時許的荔枝角道,繁忙得很。車子也好,行人也好,都絡繹於途,遊竄於大街小巷之間。步履匆匆之間,有數雙腿駐足於一間小店門前。頭頂上的紅色小簷篷,殘畫着「金鳳大餐廳」數個黑字,默默為簷下的老人遮擋着陽光。店前的鐵閘緩緩上捲,一整塊落地玻璃被老套的白紗窗簾覆蓋着,右側玻璃門亦掩了一層薄紗,透出了點點昏燈...
「磚牆鑽頭」的推薦目錄: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基隆煮婦的日常走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請問] 鑽牆壁鑽不下去?(浴室磁磚水泥牆) - 看板ask 的評價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水泥鑽頭或一般鑽頭鑽磁磚牆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磚牆鑽頭 在 Tile Concept - 經常有客人問,磁磚鑽孔係咪會好易出現爆裂 ... 的評價
磚牆鑽頭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嗨,各位,好久不見了。也是時候跟大家交代一下我的去向。
自從辭退了醫管局的工作,離開了急症室的崗位,卸下了公院醫生的光環,我彷彿就失去了某種寫作的動力。最近重看自己以往的文章,才發現那些最感人、深刻、震撼的段落,其實全來自於醫院工作的真切體驗,就像採集血鑽一樣,每字每句都是用血汗與淚水換來的。
往日的經歷無疑塑造了現在的我,但內心實在承受不起這種無止境的榨取與勞累,故後來我決定轉換到另一個更適合自己的職位,尋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或許是生活變得過於安逸舒適,又或許是開發了其他範疇的興趣,反正我就是提不起勁去寫,甚至婉拒了出版社的好意。
直至個多月前我終於離開香港,結束了長期以來的異地戀,搬到英國與男友展開新生活,打算先享受一個沒有期限的悠長假期,誰知寫作念頭才剛浮現,內心卻被別的煩惱纏繞著:這樣子不去找工作、不去努力賺錢,我是在逃避麼?
那陣子剛巧有位舊朋友跟我談起,在短暫的人生裡,我們清醒的時間幾乎全都花在上課、上班之上,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陪伴親人愛人的時間卻少之又少。然後我便想通了一點點,如今既然暫時掙脫了工作的羈絆,為什麼不放下無謂的罪疚感,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呢?
一呼一吸,每口都是自由清新的空氣,只是跑步的時候略嫌氣溫有點冷,要重新適應、調整呼吸的節奏;一草一木,到處可見綠油油的樹木與草地,草地上滿佈雛菊與蒲公英,野生的花卉順勢蔓延到我的畫紙上;一街一巷,沿路的磚牆小屋排列得井然有序,每家每戶的前院景緻各具特色,騎上單車就能輕鬆地用雙腳探索附近社區。
閒時打理一下後花園,在陽光灑落的下午坐出去看看書,抬頭是一片廣闊的蔚藍晴空──這是我從前未敢想像過的生活,如此簡單自在的生活。但在享受鳥語花香的同時,亦要接受其他昆蟲的存在,現實是當你想專注閱讀時,蜜蜂就會飛近耳邊嗡嗡作響,世事總不會十全十美。
一切都總有取捨吧。離開公立醫院,我可能放棄了某些學習機會與寫作題材,相對地卻賺回了更多時間與健康。移民則是一場更徹底的等價交換,離開香港,換取了自由與生活,代價就是先要放低不捨的情緒,克服離鄉別井的掙扎,再重新適應另一種語言、文化與環境。
「世界這麼大,而找到真正喜歡、可以落腳的地方,又實在是難。」就像宮崎駿的《魔女宅急便》描繪那樣,人在異鄉當然會跌跌碰碰,但我們必須學會在挫折中堅強,在孤獨中成長,相信最終也能像魔女琪琪一樣尋回失去的魔法,找到自身的火花與價值。
在我還未正式開始找新工作之前,也希望能在這個悠長假期中重拾寫作的動力,為這段時光留下一點文字記錄。在泛濫的移民資訊以外,我更想分享我在這邊吸收、學習到的知識,與大家一起重溫歷史、探索地理、賞析文學,從日常生活中見微知著,深入認識英國文化。只對醫學文章有興趣的讀者,抱歉此舉可能會令你失望,甚至取消關注,但畢竟這是我的專頁、我的人生,也只能跟你說句再會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好好的走下去。香港人,共勉之。
磚牆鑽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思考外包的陷阱》x2本
資訊量越來越爆炸,我們不得不仰賴專家和科技幫我們篩選資訊、指引我們方向。但是專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終目標,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手裡有鐵錘,世界上什麼東西看起來就像釘子」的盲點。如何跳脫思考外包的陷阱,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
部落格原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趨勢觀察家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Vikram Mansharamani),他擅長整合跨領域的思維,解析世界的局勢和脈絡,幫助許多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及高度動態的政經環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時也是一個「通才」的提倡者,致力於推廣跨領域、自主思考的觀念。
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面對太多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在資訊超載的情況下,我們轉身尋求「專家」和「科技」,希望他們幫忙找出最佳選項。結果,我們把許多思考外包出去,依賴過頭、以至於盲從,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該負起思考責任的那個人。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提醒我們:「讓專家和科技隨侍在側,而非讓他們主導大權。」
這本書充滿許多精彩案例,會激發我們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專業和科技當成輔助,認識到真正掌握全局、該負起全責的主人,終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場作者專訪,邀請他暢談「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帶我們在不確定的局勢中找到方向,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這個 YouTube 連結觀看整段25分鐘的談話。
.
【為什麼我想看這本書?】
.
去年度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談論「通才」的精采好書《跨能致勝》,裏頭對於跨領域的案例分析讓我拍案叫絕。後來接著讀《專業之死》這本書討論「專家」和「公民」的互信為何崩壞、該如何重建,讓我認識到專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會之所以能持續繁榮的基石。
然而,身為「公民」的我該對於「專業」抱持什麼樣的態度?該如何過濾資訊、如何獲取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脈絡?便成了我很感興趣的課題。後來輾轉接觸到討論「自主思考」的這本書,裡面不但提到「通才」,還討論了「專家」,更涉及許多「科技、醫療、商業」議題,這引發了我十足的好奇心,這本書能跟前面兩本書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
【我的閱讀筆記和想法】
.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書,裡面的觀點帶給我思考上的衝擊。大意是說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給所謂的「專家、科技和系統」,結果我們越是仰賴這些東西,視野就會越狹隘,太過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導航結果開車掉進水裡)。
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譬喻:「我們培養數個世代的人去研究樹皮,他們許多人對樹皮的起伏、心態、顏色、條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樹皮僅僅是樹木的最外層,又更少人意識到樹木僅僅是森林的一部分。」書中舉書許多專業鑽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帶來「見樹不見林」的反效果。
如何讓專家和科技輔助我們?方法就是「往後退一步,提出問題,綜合整理」。重點在於保持質疑心和好奇心,專家和科技給的資訊可以用來參考,但是終究要記得自己想達成的「整體目標」,以整體脈絡來看事情的責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
【見樹要見林,談健康】
.
書中以健康當作例子,表示許多人會因為專家的「過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許多人會認為「飲食」對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導透過飲食感改善健康的專家,就會跳出來提供各種的飲食建議,要我們「不吃」和「吃」特並食物。種種跡象顯示,某些飲食建議反而讓人們變得營養更不均衡,某些標榜的產品反而造成另一種副作用。
然而飲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於希臘文「diata」,這個字指的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方式,而不只是狹隘的飲食。這個字意味著「透過一種涵蓋生理、心理層面的完整生活方式達到健康的狀態」。作者因此反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把關注的焦點在食物上,因此忽略了真正的關鍵?不要那麼聚焦、放寬視野是否對我們有幫助呢?」
書中引述學者們研究世界上「長壽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結論是:「健康不取決於特定食物、特定活動,甚至不取決於環境,而是取決於所有這些因素。」飲食只是拼出全貌的一片拼圖,而過度聚焦會使我們忽略其他許多片拼圖。事實證明,健康沒有單一良藥。
.
【見樹要見林,談投資】
.
書中有個段落讓我特別有感觸,是關於投資的事情。不同於傳統「選股」和「擇時」的投資策略,用「被動型指數型 ETF」一次買一籃子股票和不擇時進出的好處,越來越為投資人所知(我是用這個方式投資)。許多財經專家和金融機構開始搭上熱潮,開始爭相推崇各式各樣的指數型 ETF。
接著市場上開始大量推出各領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產業,金融業者都會有對應的 ETF 賣給你。例如最近火紅的虛擬貨幣,更出現了好幾十檔虛擬貨幣 ETF 等著核准上架,每家金融業者都來想分一杯羹。讓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數據引述,出自於被動型指數基金之父約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轉率達 864%,市值百大個股的周轉率則是 117%。如果說現今的 ETF 投資是股票市場的投機方式,完全不為過。」
周轉率越高(買進賣出)等於越多的手續費,越多的手續費等於越低的報酬。弔詭的現象發生了,整體而言,頻繁買賣「ETF」的投資人,最後竟然得到低於買賣「個股」投資人的報酬。
許多投資人只「見樹」:用 ETF 買一籮筐股票,看似分散風險又有許多選擇可以挑,專家也樂得介紹你更多不同標的,取得話題熱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過來,投資人忘了「見林」:似乎忘了投資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場報酬、盡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續費、並且長期持有。
.
【把注意力擺回自己身上】
.
有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場地,專家和科技就像是拿著手電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們有興趣的地方、想引導你過去的地方。但是你要在這個世界上前往何處?這個答案終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該注意的是自己想達成的「目標」,而非任憑專家左一言右一語,或者任由科技演算法主導了你的資訊來源。
作者引用了詩人愛默生的一句名言:「一個人更應該學會發掘、觀看內心閃爍的微光,而不只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輝耀的蒼穹光彩。」句中的詩人和聖賢,可以換成專家和科技,而且適用於現下的脈絡。重點在於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讓預設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中心主掌大權,而忘了思考其他詮釋方式或發揮同理心。
因此,要試著退一步觀看事情的全貌,釐清真正的目標。有意識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主動去定義自己追求目標的整體脈絡是什麼,然後有效運用專家的意見,還有科技的輔助。我們必須有意識地讓專家隨侍在側,並非讓他們主導大權。要贏的是整場戰爭,而非一場場戰役。
.
【後記:自主即自由】
.
總結起來,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標是想要拼湊一面馬賽克磁磚牆,關鍵在於應用這些專家和科技幫自己挑選理想中的磁磚,但是最終負責把它們拼湊起來的人還是你自己。書中提到的許多建議非常實用,包含:有意識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務為導向、自主思考、連結多元觀點、專家為輔不為主。生活無論再忙碌,都必須保留時間和空間給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最為人稱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為想法會變成延遲;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延遲會成為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行為會成為習慣;注意你的習慣,你會習慣會成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的想法,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總是把思考外包,就等於任由別人定義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時候培養自主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種自由必須仰賴專注、意識、紀律;相反地情況是意識的缺乏、預設的模式、汲汲營營的生活。要成為自由的人,就必須學會自主思考。
.
【抽獎辦法】感謝 大寫出版 Briefing Press
1、抽出「2本」《思考外包的陷阱》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想學習自主思考嗎?為什麼?例如:「我想學習自主思考,才能把專業的知識活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4/9(五)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4/10(六)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磚牆鑽頭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十一時許的荔枝角道,繁忙得很。車子也好,行人也好,都絡繹於途,遊竄於大街小巷之間。步履匆匆之間,有數雙腿駐足於一間小店門前。頭頂上的紅色小簷篷,殘畫着「金鳳大餐廳」數個黑字,默默為簷下的老人遮擋着陽光。店前的鐵閘緩緩上捲,一整塊落地玻璃被老套的白紗窗簾覆蓋着,右側玻璃門亦掩了一層薄紗,透出了點點昏燈。門前數人見狀,急忙鑽入店內,自顧自的坐於紅啡色的皮卡座位上,見未有員工上場,就徑自走到水吧前倒杯水,又回到自己位置靜侯,分明是老顧客。說老,又何止是人,還有這家小店,一九六九年開辦至今,屹立五十載,店主都已經是蒼蒼老人,八十有幾。老店兒啊,早就交予兩名女兒打理。時代轉幾轉,店子裏的桌椅﹑磚牆﹑擺設,一切恍如初,但最難得不變的,是那份炊煙裏的情懷。
有一種文化
小店算是方寸之地,左右兩排卡位之間,放了圓枱三數張。粉肉色的牆身在燈光映照下,都呈了暗黃色。分針指正了下方,剛好是十一點半,員工紛紛從後廚房步出,替席上客人落單。尚未到正午,已經人人點了一份扒餐,餐牌上亦沒有太多選擇,也對,反正來到這裏,大家都屬意鋸扒,而且是大件夾抵食的港式牛扒。此時,一名戴着眼鏡的短髮女生,手托着三份扒餐,逐盤送到客人面前。右方的老伯伯自動執起餐紙打開,擋在身子前,主動跟女生表示要黑椒汁,只見,她把銀壺裏的醬汁倒到燒紅的鐵板上,「喳」一聲,香氣四溢,白煙裊裊上升,還有點嗆鼻。見老伯高興地大口吃肉,女生趕忙為其他客人做着相同事情。不說不知,她其實是小店的兩位太子女之一,妹妹Noble 。
見招呼了大部分客人,隨即步回廚房。她當然不是廚子,但也事事親力親為,落單﹑出餐﹑收銀,甚至於廚房打雜。她一點不介意,因為她從來沒有看高了自己身份,倒是把小店當作自己家裏一樣,她笑言:「當你落手落腳去做,你會更明白客人同同事,佢哋嘅角度,需要啲乜,甚至辛苦嘅地方,會更了解呢度。」不是嘴裏說說,講起牛扒,她也真是頭頭是道。首先,港式牛扒的肉類都不是上等貨,貨品都來自紐西蘭﹑澳洲﹑加拿大或巴西,來貨後都要先檢查肉質,起碼要屬中品。接着拍鬆肉質,然後醃製。跟新鮮牛肉不同,新鮮肉愈早吃愈好,醃製過的扒類要隔夜才好吃,醃製中的肉扒都要雪藏,放一個晚上,隔天才可以煮用。繼而,煎扒的成數很重要,如客人要吃五成熟,就不能過熟。這類扒餐最重要的,就是鐵板。
鐵板要先燒紅,一來為食物保溫,二來為了香氣四溢。薯菜放底,扒放上方,表面會鋪放大量蒜茸,因為蒜味會令牛味更突出,跟牛肉很配。醬汁有黑椒汁及燒汁,每天新鮮熬煮,用鐵板上菜,淋上醬汁時會更香。此時,兩份扒餐已經完成,正當Noble執起食物之際,一名同樣戴着黑框眼鏡,直髮及肩的女生步進廚房,快手地拿走了兩盤鐵板,送到客人跟前。她同樣是小店的太子女,姊姊Mary。一旁的老侍應見有餐送到。即為其淋上汁醬,Mary則在一旁解釋:「我哋想做到色香味俱全,首先你見到外表,然後淋汁有香味,跟住先食,咁就係最正宗嘅港式扒餐。」說是賣花讚花香,她們也是老資格,因為此港式鋸扒文化,小店的老店主「阿叔」,可算是始祖。說着,她的目光就落在牆上掛着的舊照。
有一種廉價
照片已有點泛黃,但阿叔與蔡瀾的靦腆笑容,仍舊清晰可見。旁邊數個紅字更為顯眼「金鳳亞叔牛扒大王」。這位牛扒大王的宗旨是,做一般人吃得起的港式牛,這說起來,又是一個老故事。
一九四八年,十二歲的阿叔來港投靠姊姊,因為沒有能力賺錢,姊夫嫌他白食白住,藉機打了他一記耳光,結果他便離家出走。後來,他在酒店做學徒,努力學懂了英語,更拜了一個鬼佬廚師為師。喜獲賞識,他有機會去了外國深造廚藝,後來回流香港,就於太子開辦了這家小店。只是,最初阿叔賣的,並不是港式牛扒,而是酒店高級貨,一塊牛扒相等於平民半個月的薪水。這個地段賣高級牛扒,生意當然不會見好,更淪落到房租也付不起,被迫於鋪頭留宿。最後,連薪水也沒法付了,兄弟倒也不錯,願意分文不收地工作,但阿叔始終過意不去,惟有請夥計離場。於是,小店只剩下他與兩個夥計,由廚房﹑樓面﹑打掃﹑洗碗都要自己下手做。
終於有一晚,他於床上輾轉反側之時,想到了太子區,鬼佬遊客甚少,只有老街坊,但街坊又如何吃得起貴價牛扒?因為當時香港人很少吃西餐牛扒,大多在酒店或有錢人才吃得到,他就想到一個主意,將價錢定得低,改用中下貨,好讓大家幾塊錢就嘗丁扒餐,更加送西湯﹑麵包及飲品,實行把外國牛扒變成港式牛扒,平民不用去酒店,不懂點餐又不知道是甚麼,成為了現時人人吃得起的港式牛扒文化。結果如他所料,小店天天爆場,至今不變。阿叔為自己的牛扒及餐廳而自豪,舊時的熟客都知道,他曾把整條牛扒抬出來演講,跟客人講解牛的部位,如何烹調及食用。只是,後來年紀大了,也就慢慢退了下來,畢竟時代不同了,現時在網上已經沒有甚麼看不到了,老人家也要交棒予新一代。
有一種承傳
回過神來,午市稍過。姊妹二人終於有時間坐下來吃午飯。她們不約而同地吃着豬扒,因為這承載着她們的童年回憶。從小到大,二人都習慣了回來店裏幫忙,別以為她們牛扒任食,其實二人的母親都不准她們吃牛肉,故只能吃豬扒,吃飽了,還要幫忙工作。Mary身為大女,做的功夫較多,落單﹑水吧﹑收銀都不成問題;至於當時人仔細細的Noble,因為覺得爸爸很早開工又很晚收工,為見爸爸一面,甫放學就跑到店裏跟着爸爸,經常在店裏行來行去,猶如半個家。她笑着憶述:「到我大啲啦,就企喺門口派籌,有啲客人扮見我唔到,直接推門入嚟,然後我就好可愛咁追住佢哋,你幾多位啊?」因為這緣故,她跟客人也特別投契,不時都有客人認得她是太子女,問她阿叔的近況,她通常會回答爸爸身體很好,接着熟客又會問:「為甚麼他不來店裏走走?」她就直言,阿叔已經八十多歲了,作為女兒不願他辛苦,有些客人跟他不熟,會吩咐他工作。自己辛苦倒好,爸爸是時候享福了。
也許是自小培養,她們對這些工作,都不會嫌骯髒及辛苦,Mary更加享受與同事相處的時光,畢竟很多同事都工作多年,看着她長大。她記起,自己二零零五年正式回來接手,當時爸爸還未退休,姊妹二人剛來工作時,元老及長輩全都在此,她們也沒甚壓力,相處融洽。只是,工作難免辛苦。然而,金鳳養大二人,她們覺得責無旁貸,因為阿叔年紀大了,看見爸爸花了那麼多心機及時間,整個人生都為了鋪頭,為了家人而奮鬥,實在不忍小店就此結業。二人眼神流露出堅定,表示要將港式牛扒文化傳承下去,將爸爸一直以來的宗旨延續,Mary站起來道:「大件夾抵食!最緊要捨得畀客人食,只要夠出糧同開支,其他都冇所謂啦!自已開心,過得自己過得客人。」小店下一年就是五十周年,香港做到五十年的餐廳的確不多。Noble附和着:「細個好多呢類扒房,慢慢發覺愈嚟愈少,然後發覺自己仲做緊,唔錯喎。」
她們的心願就是,將港式牛扒一直保存,希望有一天成為百年老店。
願炊煙,緊緊守護着這一份情懷。
金鳳大餐廳
地址:太子荔枝角道102號金鳳樓地下
電話:2393 6054
營業時間:11:30am-11:30pm
詳情: http://bit.ly/2LnvBct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謝本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磚牆鑽頭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偏好hidden bar,忙碌過後置身其中就是覺得分外relax。尖沙咀新開的Time Park,位置方便,入口卻隱秘,須沿紅磚牆慢步鑽進地庫。入口窄,地庫空間卻十足,擺位寬鬆,容六十多人。甫進,如置身英倫地鐵,牆上是手繪英式地鐵月台的巨型塗鴉。離開地鐵酒吧區穿過磚牆和拱門,如墮森林幻境,樹根、藤枝、火爐……直如歐式大宅,坐真皮梳化把酒言歡,舒適cozy。
食物飲品亦配合裝潢意念,蟹肉燒賣正是外國車站常見小食,但就注入新演繹方法,將原本腍身熱食改為脆皮凍食,以春卷皮炸香裹以蟹肉餡料,面頭再加入魚子金箔,睇得又食得。煙燻飲品Gold Smoke也以舊式火車煙囱為靈感,在冰球和冧酒中,可自行用膠試管唧入適量橙酒,客人倒入試管瓶的蘋果汁時,更會散發幽幽蘋果木煙霧和煙燻香氣,自調出專屬果酒,一流!
Time Park
地址:尖沙咀棉登徑13-15號棉登大廈地庫
電話:3590 827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3pm-3am
詳情: http://bit.ly/2QUWyKx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磚牆鑽頭 在 水泥鑽頭或一般鑽頭鑽磁磚牆問題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要滴愛歪裝浴鏡 條件: 慢速鑽沒有預算買磁磚專用鑽頭 水泥鑽頭或一般鑽頭請問 1.可以這樣玩嗎?磁磚會裂嗎? 2.有無成功小密技或成功案例可分享嗎? ... <看更多>
磚牆鑽頭 在 Tile Concept - 經常有客人問,磁磚鑽孔係咪會好易出現爆裂 ... 的推薦與評價
雲石鑽嘴都備有很多不同大小的鑽頭(見圖)。 一般鑽磁磚牆先用「雲石鑽嘴」一邊噴水一邊鑽牆,降溫為了保持鑽嘴鋒利耐用。在磁磚上鑽入牆約10mm ( 記得避開水喉和 ... ... <看更多>
磚牆鑽頭 在 [請問] 鑽牆壁鑽不下去?(浴室磁磚水泥牆) - 看板ask 的推薦與評價
手上有一台BOSHE的電鑽,同時也參考過網路的一些使用鑽頭種類等,
在實際鑽的時候則是遇到了再鑽水泥牆的時候鑽頭會無法固定、被牆壁卡住的狀況!
牆壁狀態
鑽頭
不知道問題點出在哪裡、以及接下來有沒有什麼建議?
PS:目的是要多鑽一個孔擺毛巾架
謝謝各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61.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M.1526443433.A.6BC.html
我有點放的那種鑽法、鑽頭目前看起來是卡住的~
PS: 這台電鑽應該是小型的,只有一個手持的地方。
所以我的另一隻手有握住電鑽的身體來穩定一下,但結果還是卡住!
這個根本還沒鑽到什麼啊XD
目前輕輕的催下去就很容易卡住不能鑽,鑽頭前面有塊小板子應該是鑽水泥牆的沒錯吧?
目前鑽孔的狀態如附圖~
鑽頭有衝擊功能,然後我有先用一般的小鑽了一下,接下來才用衝擊的用力鑽!
(變成圖片那樣)
另外請問一下貼膠帶是怎麼樣的貼法呢? 上網查的時候沒注意到這個輔助方法~
謝謝! 目前我的牆壁(圖片)應該沒有鑽裂?且已經有個孔了是否還要在上膠帶?
(先後順序)
========
更新一下,孔鑽好了! 但是洞太大了^^" 要旋轉螺絲進去時會讓壁虎空轉
看了一下上面有幾個數值 8mm 5/16"
有震動的^^
目前手邊有一種壁虎是上面完整、下面分開的,看來是那種塞進去撐滿洞口的那種~
有TRY了一下,這東西塞進去後"螺絲可以鎖緊"、不過被鎖的那個"掛勾卻依然會晃動"
(沒有鎖死),這樣看起來是洞鑿的不夠深嗎??
※ 編輯: supermars (36.228.111.20), 05/16/2018 20:24: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