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事知多D】口服補液鹽 = 藥用電解質補充飲料?
大家可能聽過、飲過電解質補充飲料。
對,這些電解質補充飲料一般會標榜自己是一種運動飲品,主要用來補充排汗所流失的水分、電解質補充體液。
在用藥上,其實同樣有一種電解質補充飲料,稱為口服補液鹽(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
口服補液鹽主要用來補充腹瀉所流失的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電解質失衡、酸鹼值失衡。
常見的成分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水分
不用問,水分當然是用來補充體內所流失的水分,避免脫水。
二、電解質
跟水分一樣,電解質同樣是用來補充體內所流失的電解質,避免電解質失衡、酸鹼值失衡。
至於常用的電解質主要是鈉(Sodium)、鉀(Potassium)、氯(Chloride)、檸檬酸鹽(Citrate)。
背後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因為水跟著鈉走,鈉在水在,鈉亡水亡,鈉多水多,鈉少水少,這就是說,大量水分流失同時可能會導致大量鈉質流失,所以便需要補充鈉質。
第二,大量水分流失往往會銳減血液的容量,便可能會刺激腎上腺皮質(Adrenal Cortex)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促進鉀質(Potassium)的排泄,加劇鉀質的流失,從而可能會增加出現低血鉀症(Hypokalemia)的機會,誘發心律不正,所以便需要補充鉀質。
第三,腹瀉可能會導致大量重碳酸鹽(Bicarbonate, HCO3-)流失,便可能會降低血液的酸鹼值,偏向酸性,從而可能會誘發代謝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1],所以便需要檸檬酸鹽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三、葡萄糖
葡萄糖一般主要有以下兩種功能:
第一,葡萄糖能夠提供熱量,幫助身體恢復體力,減少腹瀉所帶來的影響。
第二,葡萄糖還能夠促進鈉質在腸道的吸收,連帶增加水分的吸收,幫助身體補充水分、鈉質,減少腹瀉所帶來的脫水、電解質失衡。
值得一提,不論是電解質還是葡萄糖,兩者的濃度還是不宜過大,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腸道裡的滲透壓,從而可能會在腸道裡形成一種高滲性(Hypertonic)的狀態而導致滲透性腹瀉(Osmotic Diarrhea),補水不成反脫水,變相惡化腹瀉,加劇脫水。
既然口服補液鹽是一種藥用電解質補充飲料,既有鹽,又有糖,營養自然豐富,要是存放太久,便可能會增加細菌滋生的機會。
所以常見的劑型主要是沖劑(Sachet),目的在「即沖即服」。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主要如下:
一、使用清水沖調,避免使用其他飲料,例如果汁、汽水,因為裡面的糖分、鹽分可能會增加口服補液鹽溶液的滲透壓,導致滲透性腹瀉,補水不成反脫水,變相惡化腹瀉,加劇脫水。
二、使用蒸餾水、白開水沖調,避免使用自來水,減少出現細菌感染的機會,避免進一步惡化腹瀉。
三、根據說明書的指示加水沖調,避免「加鹽」、「加糖」,同時避免「DIY」,避免改變口服補液鹽溶液的濃度、滲透壓,從而可能會削弱補充水分、電解質的功效。
四、除非另有特別指示,否則一般建議調配後,要是室溫,不宜存放超過一小時;要是冷藏,不宜存放超過二十四小時。
不過基本上,除非情況嚴重,否則成年人往往未必真的需要飲用口服補液鹽溶液補充水分、電解質。
不過相較成人而言,嬰兒、兒童體內的水分比例較重,所以較容易會出現脫水的現象。至於長者則較容易會耐不住水分、電解質流失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口服補液鹽主要適用於紓緩嬰兒、兒童、長者因為腹瀉而導致的輕度至中度脫水。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Jeffrey A. Kraut and Ira Kurtz. Treatment of acute non-anion gap metabolic acidosis. Clin Kidney J. 2015;8(1):93–99.
碳酸鉀加水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eaching #na
高血鈉
血鈉濃度是一個比值(不是絕對值)。低血鈉是最常見的電解質異常,高血鈉卻是少見的,因為口渴喝水會讓血鈉恢復正常,除非口渴的機制是異常的。
高血鈉的危險因子是老人、意識障礙、急重症、中樞神經疾病等。社區發生的病人大部分是老人(± 感染),醫院內發生的病人則沒有年齡限制。高血鈉(高血漿滲透壓)會促進 ADH 分泌,也會降低細胞内液量(尤其是腦細胞),但是腦細胞在 1–2 天之後會代償,減輕細胞皺縮的程度。
鹽過量會高血量、水腫,血鈉可能低、正常、高;水過量不會水腫,只會低血鈉。鹽缺乏會低血量,血鈉可能低、正常、高;水缺乏會輕微低血量,也會高血鈉。只要比值下降就會低血鈉,只要比值上升就會高血鈉。
血量的調控決定身體總鈉量,後者決定 ECF 量(血漿量與細胞間質水量)。滲透壓的調控決定血鈉濃度,後者決定 ICF 量(低血鈉時 ICF 增加,高血鈉時 ICF 減少)。無論是低血鈉或高血鈉,體液(身體總鈉量)都可以是正常、減少或增加的,但是身體總水量(TBW)卻ㄧ定是異常(減少或增加)的,亦即水代謝異常是血鈉濃度異常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
TBW 的 2/3 是細胞內液(ICF),1/3 是細胞外液(ECF)。血鈉濃度是ㄧ個比值,大約等於身體可交換(亦即骨骼除外)的總鈉、鉀量除以 TBW。高血鈉有三種,第一種是體液減少(最常見):水流失大於鈉流失,身體總鈉量降低、TBW 降低。第二是體液正常:只有水流失,身體總鈉量不變、TBW 下降。第三是體液增加(水腫):水過量小於鈉過量,身體總鈉量上升、TBW 上升。
要注意的是所謂的體液是指「細胞外液量」,它是決定於身體總鈉量。如果只有水流失,那麼高血鈉造成的高血漿滲透壓會造成細胞皺縮、提高細胞外液量,因此「體液量(血量)」就變成正常了。這種情形就跟 SIADH 是「正常體液量」是一樣的:低血漿滲透壓會造成細胞膨脹,降低細胞外液量,因此「體液量」就變成正常了。
治療高血鈉首先要矯正原因:腹瀉/嘔吐或鼻胃管引流、皮膚流失水分、呼吸急促、furosemide、滲透利尿(糖尿、mannitol、尿素、高蛋白食物)、尿崩症、原發性高醛固酮症、鹽過多、重碳酸鈉過多。接著用低張鹽水或葡萄糖水補充水缺乏的量。
高血鈉:缺水量 = [(PNa/140) - 1) x TBW
低血鈉:缺鈉量 = (130 - PNa) x TBW
TBW:0.6(男性、小孩子)、0.5(女性)、0.5(歐吉桑)、0.45(歐巴桑)
Δ[Na]=[Na+K]infusate−[Na]Serum/(TBW + 1)
然後估計血鈉的改變量:((靜脈注射液的 Na + K)- 血鈉))/(TBW + 1)。如果是糖尿病人,那麼必須要在葡萄糖水裡加上胰島素;如果是心衰竭或嚴重腎臟病,那麼必須要加上 furosemide(極少數的病人需要洗腎)。
臨床指引建議治療高血鈉時,必須要先在 2 小時內快速將血鈉降低 4–6 mEq/L,然後血鈉下降速度要小於每天 8–12 mEq/L,才能預防腦水腫(除非高血鈉 < 1 天,此時腦細胞尚未代償)。
假設一個病人體重 70 kg,TBW 42 L,ECF 14 L,ICF 28 L。PNa 120 meq/L,Posm 240 mOsm/kg(為了方便,忽略血漿只有 93% 是水。也假設 ECF 全部的 osmole 都是 NaCl,忽略 glucose 和 BUN。BUN 是一個無效的 osmole,並不會影響 PNa)。
由於細胞內外是等張的,身體總 osmole 10080 mmol(240 x 42,ICF 主要的 osmole 是 K、電解質、有機物質等)。1 g 的鹽有 34 mmol(17 mEq 的鈉)。在靜脈點滴 4 L 的生理鹽水(308 mOsm/L,Na 及 Cl 都是 154 mEq/L)之後,Posm 變成 246((10080 + 308 x 4)/46)mOsm/kg,PNa 123 meq/L,看起來就好像 Na 是分布於 TBW 一樣,雖然 Na 的 95% 是分布於 ECF。
「史努比醫生」的話
https://medium.com/…/%E5%8F%B2%E5%8A%AA%E6%AF%94%E9%86%AB%E…
碳酸鉀加水 在 蔡季芳(阿芳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與化工業者相聊之後 , 才發現 當真實的民生需求遇上了實際的食品法規, 有時真的很難說得通, 因為不想讓這一些 貼近民生概念的商家困擾, 所以阿芳把玩粽4及6的影片給撤掉了, 貼上這一篇是阿芳在三年前所寫的文章, 但因應法規 我把下面的部分稍做了修改 希望大可以和大家 一起分享 , 也能認識 這些古老的 生活 智慧。
※ 照片中的這顆看起來不透明卻美味無比的鹼粽,是阿芳用烧炙的貝殼鹼液製作的。
生活的智慧~(2)
這幾年食安話題,幾乎有看到影子就開槍的程度,一聽到鹼,大家就因它的化學印象,不分青红皂白,立刻打入萬丈深淵。其實”鹼“的運用,在生活中,在食品加工中是很正常的。古时候至阿嬷年代,是没有瓦斯炉的,要起灶烧柴,烧了柴,就有源源不绝的柴灰,鏟出来,在陶缸中加水浸泡,静置幾日後,就會变得沈淨,那個水,就是天然鹼液,。在鄉村,稻米收成稻殼烧成灰,也能泡出鹼液。龍眼木,荔枝殼都行,甚至我在研究时,發現越南人用榴槤殼來燒,再泡鹼液。拿來泡米变鹼米,拿來添在老麵中,去老酵味,調整麵糰酸鹼質,弱鹼性的發麵,蒸出的馒頭又白又大,吃了不酸胃!,那怕麵粉添水作麵,都兑點鹼,麵條不酸化,口感也更好。在舌尖上的中國,有一集提到蘭州有名的馬子祿牛肉拉麵,在揉麵時添加了蓬草灰水,實質就是在麵中兑鹼。
鹼其實就是比小蘇打鹼性更高的蘇打~碳酸鈉,碳酸鉀,或是氫氧化鈉。因為是強鹼性,所以不经稀釋,誤食可是會烧灼食道,所以買到的鹼,通常画上了警示的骷髏頭,加上屢屢不断的誤食新聞,就讓更多人以為它萬惡不赦。
一般家庭現在不太可能自己做鹼液,只能用買的,對它就更不了解了!前两年,我請穀盛的許總幫我拿稻穀灰泡鹼液,今年也換他玩上了。其實,只要認識它,在雜貨店都可以買到。( 只是在2016之後於現行的食安食品法規食品添加物, 未經申請許可 字號, 不可以分裝做銷售, 因此要買到有合格字號的添加物 就變非常的困難了,但年節時。有民生的需求,卻讓大家四處碰壁,或是偷偷摸摸,說不清楚也講不明白)
原始我們可以買到的鹼 有鹼油,鹼粉。稀釋加熱後分解成二氧碳。所以只要在使用時小心,還要小心存放,避免誤食,適量稀釋使用。 在過完節之後 一定要謹慎的收藏,或者是直接利用 來稀釋後清理家裡面的廚房 , 快快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