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帶出門好看的TOSHIBA V10 2TB外接硬碟當1TB賣!
https://www.coolpc.com.tw/tw/shop/mstorage/toshiba-canvio-advance-v10-2tb-green/
該買一個怎麼樣的外接硬碟呢?
當然是容量要夠大,傳輸速度要快,資料保全要好,最好還要長的又美!畢竟現在動輒就是幾G幾十G的資料在傳,傳太慢讓妹子等就有些落漆了!來來來,原價屋這裡有個又大又快又美又安全的外接硬碟,就是TOSHIBA CANVIO ADVANCE V10 2.5″外接硬碟啦!USB 3.2 Gen1 5Gbps速度,採用比較通用的USB-A介面,它採用纖維紋理的外觀是一大特色,時尚優雅好看又能兼具防震保護。另外它還特別附上了專屬的TOSHIBA Storage Security Software安全軟體和獨家TOSHIBA Storage Backup備份軟體,能對檔案加密又自動備份,對於經常性移動的資料來說保全更可靠安全...#原價屋促銷 #TOSHIBA #外接硬碟 #備份 #加密 #coolp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買筆電到底可以從哪方面下手? 輕便好攜帶、續航力強、連接埠齊全、散熱好、遊戲性能強悍等等都是你可以注意的面向 快跟宇恩還有電獺大叔一起來挑選適合自己的筆電吧! 以下為快速整理: 07:00 Tseng Kobe Ivan 你得獎與蔡同行紀念版毛巾了,快來認領 12:28 電獺大叔:現在挑筆電,...
「硬碟速度比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原價屋coolp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分享] SSD HDD比較&SSD壽命選購&硬碟使用習慣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SATA傳統機械硬碟實際的正常速度是多少?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你以為越貴的SSD用起來就一定比較快嗎?我們來實測看看吧!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老手不用看!!固態硬碟(SSD)與傳統硬碟(HDD)開機速度比較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實測:雲端硬碟速度比較(Google、OneDriv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SSD VS HDD WIN10 Boot 硬碟開機速度比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SSD 固態硬碟vs. HDD 傳統硬碟開機速度對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博太電腦的帖子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硬碟速度比較 在 博太電腦的帖子 - Facebook 的評價
硬碟速度比較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2] 細說分鏡 Vol.1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60
🖍真正勾起共鳴的絕不是表面,而是隱含在照片中,那些不為人知抉擇的密秘
🖍那才是照片的靈魂、故事與含意
🖍了解過後,才足以激起我們心中的感動的共鳴
前面說了很多「照片、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特別是「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也許會有人認為,那不就是「創作動機」嗎? 其實不是,我認為創作動機,是整個我們自己生命中的一個「火花」,有點像是「靈機一動」「天外飛來一筆」的感覺,又或著是抱著特定的觀點拍下的作品,說說這觀點與照片的關係如何一同呈現,所以我認為「創作動機」跟「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是不同的觀念。 這一篇,我們來談談這點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
「旅行攝影」與「攝影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攝影觀念,也同是完全不同區旅行方式,他們都是一種旅行,但整個目的完全不同。
🔹旅行攝影,我的定義是「在旅行中所見、所拍」,這一次旅程看到什麼,在你的眼裡覺得有趣而拍下這些照片,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但攤在你的旅程時間軸上,照片的順序也就是旅途的痕跡。
攝影旅行則是「為了攝影所規畫的旅行」,為了照片目的,而規畫的旅行,包含出發、經過、抵達、等待,路途不見得順,但就為了那張照片最好的時候,所規畫的行程。🔹
「為了等待從傍晚進入深夜」,在一景點足足待了近 2 個小時,哪裡也去不了,因為我曾看過他人的作品,那景點、那景觀傍晚日落的照片真是迷人,算好差不多時間前往該處,然後一等就等上好段時間,就為了拍攝那 2 個小時光線與色溫的變化。
但就旅行的角度就不見得如此,旅行規畫上,通常是以「效率」「方便」為主,數個點都要一一的 「Check」,達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下,安排好路線、交通、用餐、住宿很重要,儘管不是每個人都是抱著這樣子的方式旅行,也有些人是「隨意」,到了再說,反正都要去那幾個地方,不如就看心情、看天氣做決定,而這一路拍攝的照片,自然也就是旅行的記錄。
「因為旅行而攝影,與為了攝影才旅行」,這二種心情我都有過,帶給我二種截然不同的攝影與旅行的心得體驗,前篇文章說到「唯有真的站在不同立場」,我們才有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情。
🟥何時的念頭
何時產生這念頭? 那就要談談幾年前我自己辦過一場「旅行攝影」分享會的故事講起。
那天分享會後結束,在回程路上,心裡在想今天的分享會的心得,像是哪張投影片覺得不錯,哪個點可以做的更好,每一次的分享會我都會這麼簡單的自己檢討一下自己表現好不好,同時旁邊一位人,曾與我一同自助旅行的朋友問我一些事情,他問我說他即將自己前往義大利,在找尋交通票券資訊上,網路的資料很亂,每個人說的都不大一樣,問我該怎麼辦?
🔹「這很正常呀」,我說,因為寫這些旅行分享的人,他們自己也很可能第一次去,在旅行過程知道要介紹交通票券資訊給人參考,由於他們是第一次,遇上什麼、就拍下什麼、記下什麼,有時照片沒拍到,忘了細節而交代不清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有時年代久遠,交通資訊需要更新…,種種因素下你看的網路資料都有可能不完全正確,但可以當作背景知識,隨機應變,除非是特定地點,不然大多數的原則都是通用的。🔹
其實我也是呀,我也寫了不少相關的旅行介紹的文章,也寫過一些旅行交通、票券的使用方式,經常都是「第一次」到某個國家,解決交通問題,除了參考別人的資訊外,自己也會特定的「拍下」特定的照片,像是「車站、車票、置物櫃」等等,再配合文字來搭配解說,因為有此經驗,回答起朋友的問題就顯得自然。
爾後在捷運站門口彼此告別後,我一個人往回家路上思考今天分享會的問題,以及剛剛與朋友互動的過程,突然才覺得「啊,不對」,今天的主題根本就與心中說的內容完全相反,今天的分享會是屬於「旅行攝影」 - 分享旅行中的照片,但我最想說的,其實是「攝影旅行」,是為了要分享「照片故事」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而由於今天的主題是「旅行攝影」,自然投影片的內容順序,是以「旅行的順序、痕跡」做安排。
也正因為心裡很想說的是「攝影旅行」,也難怪為何某幾張投影片,我覺得應該順序調換,或是「併在同一頁說」會比較洽當一點,但一這麼做,就覺得講起來不大有順序,時間順序就會彼此交錯,讓觀眾覺得…,怎麼一會說今天拍的照片,一會說後天、一會說昨天照片的感覺。
過去自己辦了數場,以「旅行攝影」為主的分享會,每次說完心裡感受都隨著現場觀眾互動不同,感想也不同,但覺得始終…,離我心裡想分享的「故事」有一些落差,卻無從說起,直到這一天晚上,我才找到心中那塊最想說的天地。
🔹「我最想說的,是為了攝影作品,所追求的旅途,無論甜蜜與否,那才是一張照片我挑選出來最單純的念頭,正因為是為了追求那張照片的結果,所有的準備規畫都是以「它 – 照片」為出發點思考;但如果是旅途中所看到、見到所拍下的照片,好像我只是過客,順手一拍,除此之外 – 沒了,這種照片並不是好不好看問題,而是缺乏一點…,我心裡最在意的事情,在分享過程總有點不是那麼踏實的感覺」🔹
🟥抉擇與密秘
「我也想聽聽,別人的分享一張照片背後的抉擇與密秘」,除了拍照技巧外,同時也希望聽出這些拍照技巧,是如何抉擇出來的? 是唯一的答案嗎? 還是在許多答案中,選擇最適合當下的?
就像記者訪問發明燈泡的愛迪生,「你是如何知道要用那東西來做出燈泡的?」,愛迪生回答說「我不知道什麼可以達到,我只是找到 99 種失敗的方法,最後一個才成功」,雖然真實歷史故事並非那麼簡單,但這過程也與我們追尋一張照片過程,有一些雷同可以參考的點。
任何一張照片,拍攝方式、技巧與手法,說明出來原理很簡單,比如用什麼相機搭配多少鏡頭焦段,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組合、是否使用濾鏡等其它工具輔助,天氣是如何預測,又什麼時間點下拍攝,這些都是我們最後知道的「結果」,這些資訊若能在攝影分享會一一的提及,非常實用。
但如果真的對一張照片更「細細的切入多問二句」,就知道結果背後都有一些故事,礙於分享會的主題、時間有限下,那些故事通常都會被忽略掉,而這才是我最想聽到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也去了相同的地點,採用了相同的拍攝方式,假設天氣狀況也相同,我也不見得拍出相同的作品,經常如此,人人都有類似的經驗,此時不免會覺得「他人總是留一手絕活」,確實有些人是如此,但有些並不是這樣。
🔹就好比聽人說…,看一個成功的人,不要只聽他成功的故事,要看看他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如何失敗、失敗的過程是什麼,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失敗可以盡可能的迴避。
攝影也是一樣,光是聽著他人如何拍出成功作品,不代表你就能複製他人的成功,他一但在過程中遇上挫折與失敗,那我想人人都很有可能遇上相同的情況,那麼單單聽如何拍出這張照片「成功的要素」,是無法滿足我的好奇心,而背後不知失敗多少次、等待多久,準備多少才能達到,就算同一點蹲上好幾回,每一次的天時與地利也都不同,最成功的照片不見得是「天時與地利」最好的搭配,可是在那一次如何配合天與地,做出照片不同的抉擇,那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讓聽眾共鳴
「共鳴」是很難的,我談了 100 張照片,能讓底下的聽眾、學生產生共鳴的照片,若有 10-20 張有共鳴的話,我覺得對我來說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往往是我不斷編排講義參考的點。
要解釋一個抽像的概念,並且透過具體的圖、文、口語表達,讓底下的讓聽眾有「共鳴」那才是最棒的照片例子,而這樣子的照片是有的,但要一試再試,才知道同一張照片,在數場課程中是否經得起「共鳴的考驗」,也就是在課堂中,這個例子能吸引學生目光,數次都能達到那層效果,我才確定這組照片能讓他人達到心中的共鳴,這樣子的照片,我會用一個簡單的名詞稱乎他 - 「哇照片」。
🟥「哇照片」
「哇照片」不好找,真的,為了讓講義更加精采,我經常在改裡頭的例子,無論是在過去的照片裡翻找,或是重新拍新的,都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反而越改越糟糕,再將之前的例子放回來也是常有的事情,但經過幾年的經驗下來,我漸漸覺得…,這個「哇照片」其實存在我電腦硬碟裡許久,而且還不少,只要我放慢速度,放鬆心情,好好的欣賞一些照片,想想當時這麼拍的理由,再看看這張照片能否在課堂上傳達得清楚。
🔹但如何確定課堂上我能否傳達清楚呢? 我會用單純一點的標準,這一張照片已是好段時間前拍的,在看這張照片,是否能讓「脫離拍照當下的我」,重回現場、感受它,如果可以訴說更多「照片故事以外的事情」,讓我自己回想更多這張照片以外值的事情,包含當時的天氣、心情、身體狀況、遇到的大小事等等,如果可以讓我自己,在看自己的照片回想起這些事情,通常成為我心中的「哇照片」機率就高多了,最後挑選出來在課堂上分享,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有的自以為不錯的 “哇照片”,反而產生反效果,下次這例子拿掉就好)🔹
🟥站在台上,心在台下
任何主題的演講、分享,台上的講者應該不時的留意聽眾的情緒,是否對你的內容理解、投入,而不該自顧自的一股腦的說完每一張投影片,趕在時間內講完它,有些是「為了講完而講完」,有些則是「講不完就算了,跳過」,看看一位講者是否是熟練,從整個分享過程,除了時間的掌握,聽眾情緒拿捏得當宜,整場聽下來掌聲如雷,意猶未盡,那就是一場完美的分享。
這個不容易,真的,但也不難,同一個主題講上數十次,任何人也都能練習到一定的程度,而這一切的開始就從「講稿、投影片」的設計心態開始,熟練的講者,在一開始投影片準備心態,就不是以「張數」來思考,而是如同書寫一篇文章,簡單的「起承轉合」結構,帶著聽眾慢慢進入你的世界的前提下,規畫每一場分享,這點確實不容易,即使再熟練的講者,面對全新的主題,頭幾次也不見得都能做到這點。
🔹我覺得最好的「講者」,應該具備一種能力「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那種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境界,要如何讓自己分享內容,能一次比一次好,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不為了時間、投影片張數而趕工、拖戲,而是與觀眾一同享受這個過程,畢竟人是站在台上,無法用第三人稱看待自己的表現,但講者的「心眼」可以時時看看自己,觀察聽眾,內容是已經固定了,但盡可能改變節奏,搭配音調調整、肢體動作、不時插穿其它故事、笑話,來讓整場分享更加成功,才能記下此次的失敗,下次做的更好。🔹
我想抱著「人站在台上,心留在台下」的心態,努力的改進分享的過程,每次一都比前一次更好,讓 100 張照片分享,能張張讓人感動,心中產生「共嗚」。
🟥攝影旅行、共嗚與「哇照片」
讓我找到最多「哇照片」,在數萬張照片堆裡,往往是在「為了攝影而去旅行」的照片裡得到最多的可能,因為一張「哇照片」通常挑選標準,都是對一張照片非常深切的感觸,我才會挑選出來。
🔹「一張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這句話是對創作者自己才成立,對於底下的聽者,我則是將照片背後的千言萬語,精挑細選整理出來,如此一來才能讓聽眾,了解一張照片「如何拍攝」「背後故事」,以及「如何達成與失敗」,使得一張照片,無論是對拍攝者,或是其他聽者,更有其生命、靈魂與含意,讓大家產生共鳴,在這空間裡不斷的繚繞講者的語話,以及聽眾的笑聲、掌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硬碟速度比較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年的9月,不免俗的
是GoPro一年一度的新機發佈
雖然2020-2021,全世界彷彿被按下了的靜止鍵
旅行這二個字,好像從生活中整個被去除殆盡
像我,因為沒有出國,也因此沒了旅遊的素材
也就沒什麼生活的剪片動力,只剩工作上的使用
雖然這一年來,還是有去學校教課
雖然這一年來,我的GoPro還是陪著我四處亂走
工作上還是很稱職的扮演著可以信賴的角色
GoPro也並沒有被疫情打倒
今年依舊繼續維持習俗,一年一新機
而這次Hero 10 black的發佈
又會來帶來什麼樣不同的看點呢
上次hero 9 balck發佈時我寫的文章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790640968349666&id=182549342492168
GoPro Hero10 black
這次延續了Hero9的外觀跟造型
因為Hero9是全新設計的機身
所以Hero10就沒再做了更動
就機身前面跟側面的logo顏色變更成了藍色
雖然外型都一樣,但這次內部軟硬體的更新
也是讓人有耳目一新的全新感覺
但其實,也要真的有每一代都有用過
才會去發現每一代的進去與不同啦
電池是跟Hero9一樣共用的
但機身有稍微輕了少少的5克
就很細微的減輕瘦身啦(真的很細微)
官方酷炫的新機影片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這邊就不拍這些評測跟測試的影片了
這次還是用文字的方式
來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對Hero10的想法啦
這次新機的進步到底有什麼不同
有興趣就看看吧
-------------------------正文開始------------------------
去年Hero9發表時,飛躍式的進步
讓我對Hero9的使用感受真的很不錯
A New Era of GoPro
GoPro 新時代
這次的口號都喊出新時代了
但去年的改變已經提升到一個境界
到底還能有什麼進步??
⭐全新一代的GP2處理器⭐
終於終於終於啊
終於把用了萬年的GP1處理器更新了
從Hero6開始就使用的GP1處理器
每次都被罵到臭頭,是到底還要用多久
換成GP2後,應該也可以少一點被臭罵了吧(應該)
而換了GP2差在哪裡?
不外乎就是處理影像儲存的速度變快了
操作介面上也有更順滑的操控感受
然後還有前螢幕開5.3K預覽的時候
終於不會有變成格放的超悲慘畫面
雖然我沒有很在意,但就是會有人酸這一點
然後其他像是
畫面更細緻,顏色更真實
高光低光的處理上更為提升
這些官方話,就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畢竟機器是死的,使用的人是活的
就是有人能拿Hero4拍出嚇死的畫面
就是有人拿Hero9拍出來的畫面讓你滿頭問號
但性能就是會不斷的提升,就是為了讓一般人
也能更不花腦筋更不用去想要怎麼設置
就能隨手拿起GoPro就拍出好看的畫面
但我還是要說一句
對你手上的3C器材還是要有一定的了解跟認知
你也比較能發揮你手上這台GoPro更好的性能
#GoPro終於升級了GP2你的腦袋也有跟著升級嗎
⭐全新設計的鏡頭蓋⭐
這鏡頭蓋我該怎麼去說呢?
反正就是水滴更不容易沾黏在鏡頭上就是了
防潑水性導水性真的完全就是另一個層級
但是啊,我本身就是個不怎麼把GoPro下水的人
所以,對我來說,好像重要性就沒這麼強烈
但這也是我使用習慣的問題
應該對有玩水玩家是非常友好的
#我就不玩水啊 #我就不喜歡機器摸到水
⭐hyper smooth4.0⭐
這一直都是GoPro獨家獨門的防抖技術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講這功能了
之前3.0就已經非常非常非常穩了
而4.0就...............,嗯,穩。
這已經就是一個穩到沒朋友啊
其實我對於防抖技術不斷提升
心中最大的感受就是
當你要拿給一個攝影小白,拜託他幫你拍的時候
這時候超級防抖就能馬上展現出他的驚人效果
隨便一個路人甲,也能幫你拍出可用的畫面
縱使他不會忍者步貓咪步迷蹤步
也還是能拍出穩到沒朋友的影像
但前提是這路人甲有按下快門錄影(笑)
#超級防抖是貼心路人 #穩還要更穩到底要多穩
⭐拍攝規格再次全面提升⭐
5.3K 60fps
4K 120fps
2.7K 240fps
1080p我就不說了
看到上面的規格
你相信這是一台2萬以內的運動相機
所能拍出來的超變態的高規格錄影畫面嗎?
雖然這就是嗜血的3C市場
你一定要不斷提升這些規格
才不管你老師的到底用不用得到
反正沒有看起來是業界頂規,就是會被酸
而5.3K的使用,或許有些人會有需求啦
我研究了一下這最高規格的5.3K最實用的地方
應該就是能擷取出1960萬畫素的相片(4:3)
錄影截圖下的畫面能更加清晰
相信對來不及切換成拍照模式時
用錄影螢幕去擷取,也不會讓畫質變差
算是另一種不錯的使用方法
你硬碟不夠大,電腦不夠強大的話
真的不要拍太久,不然讀檔的時候你會想哭
#想看什麼毛都沒問題 #檔案肥到你會怕
⭐拍照功能再提升⭐
這次拍照畫素來到了2300萬
其實Hero9就已經是很不錯的2000萬了
但換了全新的GP2處理器後
整體又再往上提升了一個等級
但大家都是用手機看,其實也很難分辨
反正就是能讓SUPER PHOTO拍出的照片
更容易讓大家願意不後製直接直出就是了
#其實GoPro拍照最大的敵人是手機啦
⭐地平線功能再提升⭐
這是超強防抖裡面的一個功能
但這很值得拿出來說明一下就是了
所謂的地平線功能,就是修正你歪歪的手
會直接用軟體修正你稍微歪斜的畫面
如果你是個有強迫一定要水平的人
這功能就非常非常的友善
這次從原本的27度修正向上提升到45度修正
45度是一個非常誇張的角度耶
反正就是能讓你拍的很平就對了
#想歪都沒辦法歪了 #GoPro工程師肯定有強迫症
⭐拍攝預覽增加了EXIF視窗⭐
前幾代都沒有的全新小資訊按鈕
Hero10在預覽你拍攝畫面的時候
右上角會多出一個 "i"可以按
有在拍照的人,應該知道
這是information的意思
就是能讓你看到你拍攝畫面的所有資訊
反正怎麼設置的各種個人調整
有人問你你這畫面怎麼拍的
就能從這裡去給別人看你的調整資訊
算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卻是大大的貼心
#知道別人怎麼設置但你的場景跟別人不同啊
其他的功能,Hero9有的Hero10都有
這我就不再多講了,我就講比較明顯的改變
其他像是1080p直播,這還有限定平台
多了可以用線材傳輸到手機,但你要再買一條線
螢幕的fps變高了,操作起來有更流暢更舒適了一點
但也就剛拿到的時候會有感覺,2天後就無感了
----------------------分隔線--------------------------
A New Era of GoPro
GoPro 新時代
的確是GoPro又跨越進入了另一個新時代
畫質的躍進,絕對還是目前運動相機的領頭羊
而GoPro一直也是很多人值得信賴的器材
最為人詬病熱當機這件事,在新機上已經很少發生
至少我自己也已經好久沒遇到
我還是要再次強調
機器就只是一台機器而已
能幫你記錄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這才是GoPro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滿腔的創作熱血
也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在爬山跳水攀岩衝浪
也不是每個人都在乎是不是換了GP2處理器
真的不是每個人都是這麼極限的3C狂熱者
其實一般人要的,就只是台順手的機器
其實一般人要的,就只是台穩定的機器
其實一般人要的,就只是台簡單好使的機器
你的生活就是屬於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印記
對你來說,那就是無人可以取代的回憶
如何把回憶用更簡單的方式記錄下來
如何把回憶用更輕鬆的方式記錄下來
如何把回憶用更細膩的方式記錄下來
或許GoPro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我覺得GoPro最大的敵人還是手機啦
現在的手機真的非常非常的強大
而且有些手機的廣角也是非常之廣
而且隨拍隨用隨傳,真的方便很多
如何能跟現在的手機做出區別跟區分
我想這才是所有廠商該去苦惱的
這次的GoPro新機發佈文
我終於也很用心的寫完了
字數也是非常非常的多到靠北
如果你有看完,真的是非常厲害(跪)
全新的GoPro Hero 10 Black
台灣官方售價為17000台幣
還是二萬塊以內有找的價格
而能更高品質紀錄著屬於你無價的生活
如果正好有換機購機的打算
Hero10 你可以考慮考慮看看唷
有什麼想問的
就留言吧,我會盡我知道的回答你啦
GoPro不只是GoPro
Be a Hero , We are X
硬碟速度比較 在 Aotter Girls: Girl's Tech Tal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想買筆電到底可以從哪方面下手?
輕便好攜帶、續航力強、連接埠齊全、散熱好、遊戲性能強悍等等都是你可以注意的面向
快跟宇恩還有電獺大叔一起來挑選適合自己的筆電吧!
以下為快速整理:
07:00 Tseng Kobe Ivan 你得獎與蔡同行紀念版毛巾了,快來認領
12:28 電獺大叔:現在挑筆電,最基本的是不要低於8G ram的機種了
14:30 一般學生機種選擇:Asus Vivobook S14 一般售價$25,900上下
17:35 選購重點:選8代CPU就對了
18:18 PASSMARK CPU跑分整理,Core i5-8520U就接近上一代主流效能王i7-7700HQ了
20:50 選購重點:選SSD就對了!
21:36 常見硬碟速度比較
25:02 SSD顆粒選擇:SLC 好過 MLC 好過 TLC=QLC,QLC技術主要是影響大容量SSD誕生
28:15 Acer Aspire 5 從$21,900起,連接阜齊全的學生機,要注意Ram要加滿
30:25 Lenovo S320/S330 14吋 從$21,900起,大叔推薦C/P值高
33:47 出社會商務選擇:Asus Vivobook S14/S15 新款,撞色設計、ErgoLift轉軸、MX150獨顯
37:37 華為Huawei Matebook X,四邊窄邊框、比A4小、螢幕表現好,可裝多系統
39:35 宇恩害羞
39:44 VAIO S11/S13,展示S11咖啡色實機
43:59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堅固、輕薄、高效能,大叔推薦,螢幕換成最好的質感高
45:28 HP Spectre 13 超級漂亮、效能好、輕薄有Thunderbolt3可以外接顯卡
48:00 設計系選擇:Apple MacBook 15吋,一定要選8代CPU的版本
51:12 Lenovo ThinkPad P51,工程型顯卡,適合AutoCad與3D建圖用,缺點是目前是七代CPU,但還是夠用的
53:15 Lenovo ThinkPad P1,即將上市的進化版,輕薄跟高效能、高擴充性,可跟Macbook Pro 15媲美
54:50 MSI PS42 輕薄、高效能、螢幕好可攤平180度展開
56:30 大叔私心推Lenovo YOGA 720
57:26 GIGABYTE AREO 15,高效能、輕薄、螢幕表現好,全速運行時風扇聲音略大,高階機種中的CP值超高
1:00:18 GIGABYTE Sabre 15,高效能親民款電競筆電
1:01:09 喜傑獅 QX-350 RX 超高模組化機構、CP值高、效能好,維修服務好,但機體設計與材質較不如大廠細緻
1:03:41 Dell平價電競系列,組裝扎實、價格平實、散熱好,$32,900起,除了較重之外是不錯的選擇
1:05:23 MSI GS65,新模組外觀低調精緻,輕薄高效散熱好,缺點是沒有SD卡槽
1:08:07 Razer Blade 15,什麼都好,好螢幕、好組裝、好鍵盤、好外觀、好效能,但就是最近有偷料新聞
1:10:38 電獺大叔買Surface的心得
1:15:38 全球最小60W變壓器、PD充電,Innergie 60C,大叔推薦的好神器
1:17:15 非業配神器2,MOOR的Type-c hub,可以接電腦、可用在Samsung Dex、任天堂Switch外接螢幕,不過要插上45w足瓦以上的PD充電
PS.
LG Gram推嗎?預算足夠的話,的確推薦,請看我們的評測:https://agirls.aotter.net/post/53107 ,但有點可惜台灣沒有配置TB3的版本上市
ROG系列推嗎?如果喜歡外觀設計及Asus品牌,是可以選擇的。我們這次挑選的會是以學生族群、新鮮人為主的選擇,ROG的遺珠之憾是STRIX與HERO2系列。預算足夠的化可選擇西風之神,但體重較重,可追蹤我們之前的評測:https://agirls.aotter.net/post/53693
Zenbook Pro 15可參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PTPc0IhQ,效能很極致,但機身質感相較同級機有進步空間,鋁殼會沾指紋,但TouchPad十分方便,尤其是可當第二螢幕!
硬碟速度比較 在 SATA傳統機械硬碟實際的正常速度是多少?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傳統機械SATA硬碟,雖然分SATA1.2.3,但是實際的測試速度,卻和理論值差很多,讓人懷疑,是不是SATA線有問題? 還是HDD拿到機王了? ... <看更多>
硬碟速度比較 在 你以為越貴的SSD用起來就一定比較快嗎?我們來實測看看吧! 的推薦與評價
你以為越貴的SSD用起來就一定 比較 快嗎?我們來實測看看吧!| 小羊菌電腦教室| HDD VS SSD. 小羊菌. 小羊菌. 85.9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硬碟速度比較 在 [分享] SSD HDD比較&SSD壽命選購&硬碟使用習慣 的推薦與評價
版權所有請勿轉貼 轉貼請附上來源與作者 並於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版權所有請勿轉貼 轉貼請附上來源與作者 並於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版權所有請勿轉貼 轉貼請附上來源與作者 並於推文或站內信告知
謝謝配合~
有幾張圖片 可以參考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48108358.A.EAD.html
主要是想講 為什麼SSD容量要選大 使用上不要超過6成 保護HDD的使用習慣
本文除了希望更多人看懂之外 小弟對許多專有名詞也不甚熟悉 盡量以通俗的方式說明
文中如有謬誤或是誤導之處還請不吝指教 我也可以學到東西或更正觀念
本文
隨著SSD從原本貴桑桑的SLC轉至消費級MLC的產品大量出現
到現在準備邁入TLC世代(個人覺得 消費者 市場 是半推半就進行世代交替的)
價格理論上會越來越便宜 速度隨著新的標準 比如PCI NVMe等等會越來越快 註
註:關於SLC MLC TLC 還有QLC有興趣的可以自行google 簡單說明一下 可以略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A%E6%85%8B%E7%A1%AC%E7%A2%9F
意義分別是指Single-Level Cell(單元) Multiple- Triple- Quadruple-
指的是同一個單元能夠儲存的位元數 其他詳見wikipedia
速度部分SLC:MLC:TLC~=4:2:1
壽命部分SLC:MLC:TLC~=6:3:2
成本則因為同樣的資料量(比如3單位) SLC需要最多單元儲存 所以成本最高 TLC反之
我認為 SSD已經慢慢成為標準配備 負擔的起的狀況下 好一點的使用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目錄
一、SSD與HDD比較
二、SSD壽命選購
三、硬碟使用習慣
SSD與HDD比較
在講SSD選購與壽命前 先簡單比較一下SSD相較於HDD的優缺點
優點
1.順暢
由於HDD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或數片磁碟(註1)儲存資料(1&0)
然後一片(一層)磁碟對應一支讀寫頭
長時間使用下來 先不論硬碟的耗損(註2)
磁碟上會累積大量的"碎片" 讀寫頭就必須去搜尋同一個檔案的碎片
就有"搜尋時間"(註3)
而SSD是NAND flash 直接透過電流改變1&0狀態並儲存 就不會有所謂碎片的問題
速度就會快上HDD許多 尤其是在小檔案的讀寫 也就是4K速度 是HDD的至少50倍起跳
筆電用的2.5吋 5400/7200轉更能直接體現差異(約500倍上下)
註
1.磁碟直徑約為2.5或3.5吋 會因轉速不同略有增減 也有1.8吋的HDD
速度 噪音 耗電也有所不同 比如3.5吋供電需12V 2.5吋只有5V等等
其他詳見 #13Kpg3H1 https://goo.gl/QzyfpL 或至 Storage_Zone取經
2.硬碟的耗損包括讀寫頭 轉軸 電路板 耗損的程度也會影響速度
3.碎片的產生是由於檔案大小不一造成的
比如我一開始有三個檔案分別是2 3 4個單位○○●●●◎◎◎◎
如果中間三單位的檔案移除了 又寫入一個五單位的檔案
他並不會直接寫在後方 而是拆成 3 2 寫入:○○●●●◎◎◎◎●●
這就是碎片 當然 大部分的檔案不會只有幾個單位大小 所以碎片就會不斷累積)
**很多廠商喜歡強調連續讀寫速度 其實沒甚麼意義 除非你一天到晚在做大檔案讀寫
順暢(比如開機速度 程式開啟的速度)的原因是由於SSD在小檔讀寫壓倒性的速度
2.防震 無噪音 不震動 發熱量低
由於SSD本身沒有機械結構 所以不像HDD容易因運轉時晃動或撞擊而損壞
(上述提到的讀寫頭與磁碟表面不到一根頭髮的距離 硬碟裡面也是無塵的)
由於沒有機械結構 自然沒有噪音 也不會有些微的震動 發熱量也較低
3.省電
省電算是半個優點 這是一個迷思 實際上 在全速的情況下SSD也是跟HDD一樣耗電的
但是在待機的時候電量可能只有HDD的1/100(還有支援Devsleep的可以到幾乎不耗電)
4.安全性
SSD的資料刪除基本上就找不回來了 不像HDD還有救回的可能
**這部分有興趣可以到 Storage_Zone / "救資料天價原因" 最近有系列文
5.壽命長 對環境要求較低(*HDD有些企業級產品也很優秀 但是總體而言SSD更好一些)
HDD的工作溫度及儲存溫度都比SSD的RANG小 更不用談入塵 防震這些HDD先天的問題
實際上 HDD只要通電 壽命就會耗損 不通電長時間也會影響壽命
SSD只要"不寫入" 對壽命的影響是很小的
缺點
1.貴
這大概是消費者最直接感受 也最不能接受的 同價位SSD/HDD容量比大約是128G/1T
雖然後面會講到 大容量SSD的壽命更長 但是如果有大容量儲存需求
還是建議可以選配一顆HDD(後面也會講到怎麼樣避免HDD不防震的問題)
**雙碟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由HDD來分攤SSD的寫入量
2.資料不能復原
如同優點的4 如果有重要資料因為不正常斷電或是誤刪 救回的機率不高
但是如同關鍵字 救資料天價原因 如果有壞軌等比較麻煩不能自己處理的
大概也不用想了 大概3W起跳 所以說 重要資料還是多備份的好
會掛就是會掛 吃人品 吃使用習慣
SSD壽命選購
簡單的說明過SSD HDD的工作原理 優缺點之後 來講講怎麼挑選SSD
內容比較多是個人看法 還請鞭小力一點m<(_ _)>m
這邊不個別討論SLC MLC TLC壽命 因為可以類推 另外TLC不代表比較差
比如現在最進步的SSD 三星的850/950 EVO系列 使用V-NAND(3D垂直flash技術)就是TLC
內文 (這是跟別人聊天的內容 稍作修改就貼上來了 可能比較口語一點)
首先 SSD最小的儲存單位叫做blocks 每個blocks有一定的寫入次數
同一批顆粒可以差到1個數量級左右都算正常 這就是各家生產顆粒的能力
還有所謂好的顆粒不是只有速度快而是在高壓力(大量頻繁連續的謝入)使用下
速度的維持&壽命的衰退 便宜的顆粒跟貴的顆粒主要差別就是差在這邊
寫入次數 速度 耐久(玻璃程度)
一般來說能夠自己生產顆粒的廠商都不簡單 更厲害的是能夠供給顆粒給別人的
目前比較大的就是 美光 TOSHIBA 海力士 恩... 還有一個 三星
SSD另外一個重要的元件 叫做主控 負責SSD的讀取寫入 主要工作就是"分配寫入次數"
盡量不要讓某部分顆粒被頻繁的寫入 這部分除了主要的Sandforce和Marvell陣營之外
也有不少是用台製主控或是自行製造的晶片也是有 反正我選Marvell XD
詳細比較可以估狗SF和MV的差別 這邊主要說明為什麼要選大容量
以下用醜醜的圖說明
以統計學來說 完全隨機的寫入應該會是呈現常態分佈
一顆新的SSD大概是這樣
長時間下來會有點像這樣
好的主控的任務就是盡量減少極端的次數 比如都沒有寫入過 或是寫入很多次
(統計學上來說 就是讓標準差不要太大(鐘形曲線變瘦))
(下圖取自維基百科 菊線的標準差最小 資料最集中
以SSD來說就是寫入次數越一致
峰值部分表示平均值 可以理解為SSD的平均寫入次數)
那曲線整體會隨著時間右移 (平均寫入次數會越來越多)
如果假設一定次數後會死亡(進入唯讀狀態甚至無法讀取)
紅色面積就是壞掉的blocks數
剩下可以用的blocks比例 可以換算成健康度
曲線右移的模式告訴我們 健康度衰減的方式並不是線性的
比如說從100%到90%時間是10個單位
90%到80%可能只要5個單位的時間
過了平均值(鐘形的峰值)後會大幅降低健康度
大概就差不多可以準備換了 因為資料會有危險
如同前面說過 資料沒辦法救
一般大概80%就會準備要換了(或是改成備用遊戲碟等等)這樣
這是先天壽命部分
那要怎麼做才能延長SSD壽命呢 除了盡量選擇大容量讓block的基數增加
再來就是SSD使用不要過6成 可以選配HDD分攤寫入量等等 留到使用習慣去講
硬碟使用習慣 (先從HDD開始講 因為SSD不一定每個人都要)
HDD
如同前面講的HDD的機械結構是由磁碟讀寫頭等組成
承軸有壽命 所以只要他有轉就會減損 **HDD長時間不通電也有資料遺失的風險喔
讀寫頭只要有工作 甚至放出收回的動作就會影響壽命(這個等一下特別講)
所以硬碟只要通電就會耗損
使用習慣部分
首先硬碟裡面是無塵 讀寫頭跟磁盤表面只有不到一根頭髮的距離
所以運轉時如果有垂直方向的加速度(比如搖晃 旋轉 震動等) 就有可能會刮到
一刮就是一整片壞軌 就GG惹
所以記得移動前先讓硬碟斷電(睡眠關機等)並減速(20秒~1分鐘)
當硬碟斷電的時候讀寫頭會收回
這時候移動就沒有關係 但是還是不能摔他(SSD可以摔 <3 阿 還是不要比較好啦)
當然我們還是希望硬碟完全靜止 斷電之後大約20秒~1分鐘讓減速
如果不減速 讀寫頭已經收回了 但是如果有側向加速度(比如橫向轉一下 轉軸平行地面)
承軸可能會有單側的磨損等 機率不大就是
那因為整個來說是機械結構 所以讀寫頭收回這件事情也會影響壽命
比如 WD有一個系列叫綠標 為了省電每8秒沒有使用硬碟 讀寫頭就會收回
進出次數超過1000次(具體數字有點忘了)就有資料遺失的風險
所以那個系列都會建議把這個省電功能關掉這樣
這是HDD傳統機械式硬碟部分
OK 所以保護的方法就是 移動前 關機或睡眠 休眠也可以 只是我覺得滿雞肋的
假設純SSD 開機可能還更快 HDD從休眠中喚醒又太慢
休眠跟睡眠的不同就是 睡眠是把記憶體的工作狀態存在記憶體 只供電給RAM儲存工作狀態
(就是對整個記憶體做一個screenshot) 喚醒很快(就是全部硬體 裝置通電後 從RAM釋出)
休眠則是在硬碟上開一塊記憶體大小的空間 做一樣的事情
不一樣的是 因為是"儲存"不是暫存 所以可以斷電
喚醒就是把這些東西從硬碟重新寫入記憶體 就會比較花時間 SSD普及之後我覺得關機就好
另外休眠會有一個檔案跟記憶體一樣大 其實滿占空間的 一般SSD我會把休眠關掉釋放空間
但是在WIN8 WIN10 有利用這個休眠檔 讓開關機加快 以SSD來說 沒有休眠檔大約20秒
有休眠檔約7秒 差距我認為是不大
HDD、睡眠、休眠大概就是這樣
另外很常聽到的一個名詞 磁碟重組
簡單講就是把HDD上的碎片整理成連續的空間 減少搜尋時間 減少讀寫頭工作量
有人會問 那在重組的過程不是也是在耗損讀寫頭壽命嗎
沒錯 但是他是有系統的(用演算法)在耗損 比起大量碎片累積漫無目的的耗損來得好多了
而且可以減少產生碎片的機會
(比如上面如果我在移除3單位檔案後先重組 5單位寫入時就不會有碎片 等等)
所以可以定期重組磁碟 這樣是好的 推薦可以使用Smart defrag
SSD
SSD個人建議最好不要使用超過6成 最多8成
那為什麼要6成呢 假設你使用了6成 對主控來說 他就有4成的空間可以做運用
更容易讓寫入次數平均 也減少主控的工作量
假設你只剩下2成blocks可以用 首先 必定會有2成(不一定固定是哪2成)被頻繁的寫入
可以想成一個班級有10個人 老師要調度人手做事 固定有8個人很忙 2個人很閒
這2個人就會優先被派去做新的事 工作量假設固定都是8個人
那就會有另外2個人空出來 老師就會叫這2個人去接替8個人裡面某2個人的工作
大家比較不會累死這樣
所以
老師(主控)很忙 學生也都很忙(只有2個人很閒)
那假設有1個學生累死了(blocks死亡) 剩下9個人處境就很淒慘啦
在曲線圖裡面 死亡的blocks會被移出系統 就會加速曲線往右邊移動 壽命就會快速變短
還有就是當我能夠使用的blocks不夠多的時候
SSD就會做垃圾回收(GC garbage collection) 也會造成幾秒鐘的卡頓等等
目前我的經驗是5~6成的時候 使用時幾乎不會卡頓 不小心超過6成甚至接近8成
就會有很明顯的卡頓 大概卡5~10秒
(我的SSD是SP300 64G 987次/14272小時 寫入4.13TB/讀取14.52TB 健康度99%)
原理大概是這樣
基本上我自己的經驗是 重灌 乾淨的系統連同一套office 2010加上更新包 大約20G不到
主要是我會把使用者這個資料夾做轉移 這差滿多的 這個一樣後面講XD
所以SSD我是覺得沒有特別用途128G應該夠用
當然 大一點的單位容量價格會比較低 壽命較長 速度較快
如果預算上沒有問題我建議直上256級別以上的
如果有大容量需求(比如照片 遊戲 迷片(?)) 我還是建議雙碟 因為光碟機真的不常用到
會有疑慮的點 HDD不耐震阿 我覺得使用上注意就可以了 移動的時候水平移動 小心輕放等
雙碟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 可以分擔SSD的寫入 如同我寫的 SSD的壽命只看寫入次數
講一下雙碟HDD主要能夠分攤的寫入量來源 ─ 使用者資料夾(所以建議可以轉移到HDD上)
所有你透過網路能夠"看到"的東西 不管是上網看影片 網頁 文字 圖片
只要你看得到的 就是已經下載到你的電腦了
這些資料會存在哪裡呢 會在"使用者/你的使用者名稱/APPDATA(一個隱藏目錄)"下對應的
資料夾(比如chrome有它的資料夾 firefox有它的資料夾)
這些都是無形的寫入 再來 你的桌面 下載 這些也是一樣
純SSD的壞處就是你沒有其他硬碟可以分散寫入量 就得考慮SD卡之類的 平常就要多注意
比較好的做法就是掛個RAMDISK(把記憶體當硬碟使用)
比如我今天只是下載個paper看過就好 就可以這樣子(RAM斷電後資料就消失)
RAM壽命非常的長 不要去超頻或是不正常斷電基本上不會壞 速度來說 RAM每秒4000MB以上
純SSD的好處 不多說 爽 耐震省電 壞處就是壽命稍微短一點點
另外 所有硬體都是一樣 不希望他們被突然斷電 SSD來說 資料會有遺失的風險 HDD也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114.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448108358.A.EAD.html
至於SSD選購部分 目前以128G來說
便宜的方案我推X300(X110如果還有當然最好) 雖然是TLC 但是5年保
256級別穩定推MX200 16nm MLC Marvell主控 3年保 也可以考慮X110/X300 便宜5年保
ARC 100 240G 則是有好爸爸保固還有OP空間可以延長壽命 19nm MLC 5年保 沒有災情
主要是想針對為什麼容量要大 對速度的影響 使用上的建議這樣
這其實就跟我說的問題一樣 某一部分的blocks被頻繁高壓力的寫入下 容易導致整顆報銷
一般情況下的使用是感覺不到差異的 但是做大檔案讀寫的時候就會很明顯有掉速問題
還有其背後的壽命問題 所以我覺得 還是可以搭配HDD來輔助或是直接選擇MLC
當然 隨著技術進步 MLC斷貨 慢慢會只剩下TLC可以選擇 那其實也不用太擔心
除了還有貨趕快搶的X110 X300的價格真的不如ARC 100
雖然後者也快沒有了 主要考慮到 雖然多1~200 但是是5年保這樣
做轉移使用者(詳細可以私信不敢亂教 有機會再寫一篇:P)
主要就是一些基本設定有做 使用者不轉移都沒關係 我的寫入/讀取大概1:3
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轉移掉了 就想我說的 有一些隱性的寫入 一般人大約1:1~1:2之間
HDD不耐震 假設同樣都在筆電裡 我帶來帶去 使用環境可能也比較多粉塵
SSD寫入量控制好 10~20年(256G級別)可能都不是問題
HDD光本身零件耗損 7.8年大概是極限
不過大概也差不多了(誤) 如果突然變很慢自己要注意
※ 編輯: leo840908 (140.116.114.91), 11/23/2015 00:57: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