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伴侶的家庭作業來寫
--辨別自己的角色與責任,定位清楚,守住底線。--
我們可以選擇相愛的對象,而對方的家庭,則是決定互許終身後要面對和經營的環境。婚後會和不同背景和個性的人成為姻親,婆媳姑嫂的互動,都考驗著人際智慧。
婚姻是兩個世界的結合,適應不同家庭文化、找到應對方法都不容易。很多不和睦的故事,其實核心關鍵都是因為當事人(尤其是媳婦)與公婆或姻親相處時,抱持著錯誤的認知與期待。姻親本不是真正的親子或手足,所以不該不切實際的幻想,對方家庭會如同自己父母或家人一般疼愛或包容,當然也不需要戰戰兢兢或過分付出以換取肯定。
經營姻親關係,就如我們平常待人處事一樣。認清自己的角色與責任,盡可盡之力,不為了誰過於勉強,才能避免在相處中因為失望而導致關係失衡。我們真誠對待姻親、孝順公婆,並謹守該有的禮節。但萬一遇到無法承受忍耐的情況,即使對方是公婆是親戚,也要以智慧依循本心,學會劃出界線,守住底線。
這世上沒有什麼是該一個人概括承受的,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而自由是自己去爭取和創造的。
相對地,姻親關係中的尊重也需要靠自己去贏得,一個值得別人學習、景仰或喜愛的人自然容易得到禮遇。不論身為公婆、姑嫂、媳婦或是妯娌,檢討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就不難理解能或不能贏得他人尊重的理由。
「合則來,不合則相敬如賓」是我經營姻親關係的原則,相處愉快或有所學習的姻親,我熱情也用心對待,而無法認同的對象我則僅止於禮。如此,即便在無法改變的姻親關係中,讓人賞心悅目的人事物就會遠多過不舒服的互動,心情自然輕鬆也愉快,姻親關係也更健康與美妙。
我是女人,因此我會反思什麼樣的媳婦才是好媳婦?許多臺灣家庭裡一旦公婆生病,家人對媳婦的傳統期望就會出現,許多人們眼中傳統的好媳婦,理所當然地要代替先生孝順公婆,親力親為照顧公婆三餐、就醫、生活作息等。
我常想,如果不是甘願受、歡喜做,沒有發自內心的情願,其實不用勉強。並不是因為這些事困難、或現代的媳婦不該做,而是這屬於孝順父母的責任歸屬。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作業,照顧公婆嚴格說來,是屬於另一半與其手足們的功課,不是媳婦的工作。孝順父母除了是子女的責任,更是子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意,當父母年邁或生病,當然該是其子女盡孝道、貼身照料。身為媳婦的女人們,即便出嫁後,也該繼續孝順自己的父母。
當先生照料其父母,或者他的原生家庭需要幫助時,媳婦要能以同理心溫暖支持,多所體諒。舉例來說,我曾有個朋友在公婆病重時,其先生為了祈求奇蹟,什麼事都嘗試,一會兒去宮廟處理冤親債主,一會兒買十幾萬的水晶祈福,在這種生死交關或無助心痛的時刻,媳婦該試著感同身受,體諒另一半的茫然失措,靜靜陪伴也給予安定的力量。
任何關係都一樣,只承諾自己能負擔也願意付出的,
不做不必要的讓步,不美其名為愛犧牲而造成未來的怨懟。
當人際關係的定位清楚,就不會因為過於理想化的期待而失落挫折,說與不說的分際、做與不做的界線自然清晰明朗。
.
本文摘自
《#人生有所謂_決斷無所畏》
電通集團CEO唐心慧分享如何做好決定,告別糾結人生!(附「練出決斷力」引導式筆記)
.
作者:唐心慧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各位朋友可以從作者的文字中,看見作者的果斷與自信。大方向抓穩了,就不再三心二意,做到自己能做的,不委曲求全,他人的評論與功課還給對方。
其實道理不難,但能像作者這樣做到的不多。非常推薦各位看這本書,作者的個性不多見,有溫情但不濫情,冷靜而不冷酷。
祝願您,能放下對人際關係的理想化期待,那是挫折的重要根源之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
真誠舉例 在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乘客!人類圖計程車的最新發車時刻表、購票連結出爐啦!
本次釋出的課程包括: ( 11、12月還會有新課程喔不要錯過)
1. 新竹平日讀書會 - 察覺與恐懼
2. 線上假日讀書會 - 察覺與恐懼
3. 平日線上一階工作坊 - 分三週共六堂
4. 假日線上一階全日班 - 分兩個全天
這次的課程宣傳讓乘客們來告訴你:
A:「我喜歡Repeat的教課方式,把書本的知識講解更清楚的方式讓我明白。尤其是整個架構建立起來淺顯易懂,甚至有做筆記的地方,十分貼心啊!直接看書也沒有Repeat講解來得清楚,謝謝你建立了麻瓜的鷹架👏」
B:「做為一個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心情都很難捉摸的人,還是很努力在認識自己,可是總也沒有辦法檢驗,那些特質真的是自我嗎?還是只是為了誰的期待、大眾的期待而成為的我。也曾因為無法做自己而感到傷心難過甚至憤怒。直到我認識人類圖,開始在人類圖的知識之海摸索、探險。而Repeat始終是我的一盞明燈(?),在自學的過程中,都是透過Repeat風趣的分享、真實的文字感動了我。和其他認識自己的方法不同,當學到知識的時候,可以透過實驗跟觀察,來驗證。 被大家說很好相處的我,其實很難跟自己相處,直到到上完Repeat的一階才有所改善,當然一階不是甚麼仙丹之類的,喝下去就成仙,而是活出自己的設計。先接受自己的樣貌,再去覺察自己的各種不自在來自何處,並且謹記金句「乾你屁事,乾我屁事」,尊重他人的樣子,更是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愛自己的樣子,好好和自己相處。 推薦Repeat的一階課程,他會不斷增進對人類圖知識的了解,風趣幽默,和他不斷累積的學員例子來幫助我們聽懂並體會,因為真正體會到的東西,永遠比死記硬背更長久,誠摯推薦。」
C:「1.講義製作用心(不是單指內容而已,包括畫面) 2.內容整合,有系統邏輯(我可以服用的那種,我真的聽過很想砸螢幕的課,在講什麼鬼東西,能免費複習N遍我都不會浪費我的時間,好吧可能也是我沒有跑權威就去上課的關係) 3.Repeat對自己有要求,會進化 4.當然是可以一直複習課程,很佛 5.Repeat的人類圖觀點讓我感覺她有在要求自己客觀,即便不想客觀也會直接提醒大家現在正在說的不客觀」
D:「計程車司機的課就只有兩個字:推爆! 如果要多寫的一點的話,大概就是深入淺出、鉅細靡遺、架構清晰、並且不厭其煩。 要再多寫一點點的話... 網路上有很多紛雜又似是而非的知識,但上Repeat的課程就好像報團上了一台遊覽車,一上車就會拿到一份今天依序會去哪裏的行程表,整個架構清清楚楚;再來,隨著車緩緩前行,路上的每個風景他都會告訴你,你知道成因、知道他們彼此的影響、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而且這一切都會貫穿在一起,在一天的行程之後仍然意猶未盡。 你會知道每個風景都不一樣但都很美、也會知道如何與落石或暴雨共處;隨著認識自己的設計,會慢慢看見自己的獨特。 如果想要得到正確且有架構的知識來幫助自己在人類圖上的經驗與體驗,快上車吧。」
E:「Repeat可以說是帶領我正式進入人類圖世界的第一人,上了他的一階課程後,也參加了他開辦的恐懼讀書會,每一次上課他都非常用心準備教材,內容都是有所依據,並經過他再三濃縮出來的精華,課後有問題也都有問必答,在學習路上很是很棒的引路人! Repeat不斷傳達學習人類圖不是貼標籤或硬背書上的文字,而是要去察覺人類圖帶給我們生活中的改變,在上完一階過了一年後再次回來複訓,對我來說並不是知識的遺忘,而是透過複訓去感受自己這一年來的感變 因為就算是同樣的理論基礎,在和每一個不同的人交流後都會有新的發現,我想人類圖是無論學多久都會有全新的感受的知識 非常推薦任何對人類圖有興趣的人來上Repeat的課,相信他能帶你的不只是知識上的養分,更是實踐人類圖過程中的好夥伴!快搭上這位人類圖司機的專車吧!」
F:「當初要上LYD前有參加過幾次Repeat的讀書會,當時就有一些上過一階的同學推薦他的課程,也在之後讓情緒跑了3個多月後決定報名參加。 課程期間資訊滿滿,但更讓我感到喜歡的是Repeat 的mindset,那是一種「準備好了、分享、緣份、正確的知識」所組成的mindset,因此在上課期間除了充實到不行的資訊量外,也有讓人信任的感覺。 課程中也會帶入生活的案例以及借喻的幽默表達來讓大家更好理解,甚至最後一個段落講解速度太快,怕大家沒有理解清楚,還做了一小段的課程影片,讓大家能確實吸收。 若有想參加LYD的朋友,建議可以先聽聽repeat的podcast與clubhouse,如果聽了喜歡,那麼非常推薦你參加,相信你一定會收穫滿滿!」
G:「這段期間的複訓也因為先前上過實體課和課程中的筆記,複訓過程也變得好吸收且輕鬆,不會有補習班的急迫感(但一群人超認真的狀態其實也有點享受) 時間上又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可以QA,若是自己有興趣的問題便能跟著深入瞭解,但若是自己沒興趣的問題就當聽朋友們在閒聊(這點好像是優點也是缺點?哈哈) 似乎也是因為比較不急促的關係,不太容易有疑問的我,有時也會有一些小疑惑會突然想到而提出 若要評估自己吸收多少,那這段期間Repeat的教學與大家的QA都能跟上,能聽懂、能理解、能反應過來,這便是這次複訓到最大收穫了,接下來就是活用人類圖,若是還沒能活用起來,那我會在參加複訓課程的XDDD」
H:「再次複訓依然可以聽到新意、新的舉例,深深感受到Repeat對自己的要求,務求精益求精,期望帶給學員正確、紮實的觀念。一個認真的老師,絕對會帶著學員看到不同的風景。真誠推薦!」
I:「Repeat的一階課程真的是教導我們能夠如何開始從生活體驗裡面來練習人類圖,上課內容除了有最基礎的觀念之外,還有各式各樣體驗的例子,讓我從看不懂教科書的內容到可以感受到原來自己的設計或別人的設計是那麼有趣,進而開始做各式各樣的人類圖實驗。
複訓讓我覺得好像是把原本累積的概念,第二次刺激之後(或者是看更多人的圖之後)可以進一步的去思考到更多的問題本質是什麼,藉由在課堂上跟老師的討論,讓我更加了解自己或是身邊人的制約點或是難處,而可以更放下很多自己內心的執著。
老實說Clubhouse上人類圖的房間越開越多,但目前只有計程車房會讓我有耐心聽下去,這也是當初決定要報名一階課程的關鍵,對一門學問再有興趣,沒有找到對的帶領人對我來說相當容易半途而廢🤣所以上一階課程找Repeat就對了!!!
(寫心得需要情緒有到🤣不想隨便寫所以拖了一下,哈哈!)」
--------------------------
以上是乘客對還沒上車的你喊話,以下是乘客們跟司機的告白:
--------------------------
「謝謝司機,現在不想下車XD」
「我喜歡Repeat資訊正確強迫症的態度,用許多資料的佐證來去輔助課程內容,並非空口說白話的全靠感覺走,唯一支持Repeat的任何人類圖課程與活動 <3」
「又瘦又白」
「愛Repeat 學長讚讚讚!!!!!!」
「能由妳領進門認識人類圖這門知識,很幸運,謝謝。」
「謝謝宇宙讓我上了Repeat的一階課,沒有司機引路就沒有現在的一切!你的努力我們都有看見的,感謝Repeat!」
「非常感謝Repeat的用心,再次複訓真的收穫滿滿!是該說Repeat我愛你!不過還好是打字,用講的我應該說不出口,哈哈 」
「只是到反映者的部份我都有種飄走的狀態,或許是因為我周遭只有一個反映者朋友的關係吧(我朋友好可憐,哈哈) 總之非常感謝Repeat~~」
「你放很鬆的時候真的很好笑,我特別喜歡你自己在哪邊murmur把內心話講出來真的很可愛,哈哈哈😆放很鬆很棒!真的不是在笑你🤣🤣」
---
聽完乘客們的分享,司機先去旁邊擦眼淚Q_Q
你想要上車了嗎?來一趟人類圖之旅吧,讓我在人生旅程讓載你一程:)
報名連結在留言一樓:
#圖片來源Svetlana_Yefremova
真誠舉例 在 創意創新行銷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世代學苑】社群活動 #高績效團隊領導力開課啦🙋♂️🙋♀️
在這個高速變化、充滿不確定的年代,企業及領導者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挑戰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挑戰才是關鍵!💪
N世代學苑重磅邀請 #先行智庫特約講師陳政廷老師 為雲集中小企業二代的 #新創青年會,分享團隊領導的關鍵思維要領,以及如何建立團隊共識與彼此間的信任度🤝。
上週三(8/25)舉行了這系列課程的第一堂課,兩大主軸為「團隊領導的意義」及「團隊領導建立信任」,
課程以解釋及舉例團體與團隊的差別做開場,並利用數位工具和學員們互動,後切入組織成功的關鍵要素、領導團隊時會遇到的障礙及化解方式…等問題,也傳授相關技巧給學員✍️
💎💎💎以下為當日課程小金句,聰明的你,學起來!💎💎💎
☝ 團隊是由一小群人組成有著共同目標並共同為實踐目標成而努力,否則只能稱為團體。
✌️ 組織成功的兩個要素:「聰明」和「健康」,聰明是針對事健康是針對人。
👌「你的員工在進到你的公司成為你的員工之前,首先是個人」主管需時刻記得對待下屬的方式是甚麼。
除此之外,優化團隊關係應從了解價值觀開始,講師也提供了建立團隊信任的三大技巧,讓企業學員們學以致用!
🎯 個人歷史演練
🎯 理解團隊成員
🎯 真誠面對錯誤
--------
關於N世代學苑👉https://bit.ly/3meTo2J
#中小企業接班傳承數位成長計畫
#團隊 #領導 #主管
#課程大補帖
真誠舉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影響。對文化歷史很有興趣的父親,節儉卻不吝於為家中添購書目,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就是伴她成長的漢聲繪本。在幼稚園任教的母親,讓她幼時開始接觸摺紙、3D手作紙模型,啟發在立體類創作的興趣。除了父母親,身為老么的翁千筑有兩位優秀的姊姊,她微笑說家有三姊妹,十分熱鬧也發生許多趣事,從小擅於畫畫的二姊可說是繪畫的啟蒙者,說到大學考取台藝大雕塑系,翁千筑笑說進入台藝大是一圓與姐姐同校的夢想!
▶求學與踏入創作◀
木雕創作削、切這樣(減)的過程,對翁千筑來說如同挖鑿內心深處,在創作時釋放自己情感,這也是為何翁千筑如此喜愛木頭的原因。她從小性格就很鮮明:我喜歡整理東西、收納整齊,也善於保存物品,應該是有點整理癖吧!在她的創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疾不徐的步調,與有些內斂拘謹的氣質。在台藝大求學期間,只要創作上遇到技法上的瓶頸,翁千筑便會默默投注更多時間來克服問題,也因此經常在早上五、六點遇到來工作室看學生作品的老師。翁千筑認為老師們願意在課後私人時間來關心學生創作很令人感動,也感受到系上師生間緊密的關係。木雕創作的啟蒙恩師為賴永興老師,另外一位楊北辰老師則是思想上的啟蒙老師,畢業展時楊老師一句話:妳的作品有一種氣質。成為翁千筑持續創作的原因。大學畢業後為顧及生計歷經了五、六種工作,其中有台北故事館的導覽員與咖啡廳店員等,也因為擔任導覽員這份工作,有了機會訓練面對大眾的膽量與口條。
▶以人為創作◀
從很小開始翁千筑便對(人的表情)產生興趣,尤其著迷中性獨特的氣質,作品中的人物多半來自翁千筑的想像,再參考自己的樣貌刻劃而成,藉由記住生活中片斷的畫面或感受,表現記憶中的情緒。
人物木雕創作者中,翁千筑很欣賞日本的舟越桂和義大利Bruno Walpoth,他們的作品都有著平淡的表情,卻極具情感穿透力,能深深打動她。兩位木雕家的作品呈現也是她想追求的美與目標。Bruno Walpoth曾說他對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是最滿意,因此對於作品總是不太自信。翁千筑覺得自己的作品總是不滿意、覺得可以更好,一件作品的形成要經過思考與多次的修改與調整,因此她期許能將沒有自信的部分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讓創作達到更高的境界。
▶溫柔與憂愁◀
此次展出主題(靜止的溫柔與憂愁)象徵著正面與負面情緒,兩者存於她的性格當中,也在作品中交雜並存著(憂愁)來自於她的性格特質,經歷親人的病逝,以及生活不穩定所帶來的焦慮、憂愁與壓抑的狀態…,在翁千筑看似平靜的表情下,內在部份卻是情感濃烈、亟欲宣洩,卻又難以釋放。她將這些情緒置入作品當中。除了憂愁,(溫柔)也是她本質的一部份,那淡淡的溫柔是什麼樣呢?翁千筑舉例攝影師Jenny Lewis在母親與新生兒的系列作品中,母親溫柔而淺淺的微笑,就像是她欲表達的溫柔氛圍。
▶將生命經驗融入作品中◀
翁千筑所刻劃的人物以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出在生命中各種困頓、焦慮抑或欣喜的心理狀態,希望作品能呈現某種情緒與氛圍,緩慢滲透而出,引領觀者進入我想表達的靜與美。相似的沉靜感,藉人物臉部些微的表情差異和肢體動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
藉由下面介紹本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希望能讓讀者與觀者更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與氛圍,(夕陽下等待)刻劃年輕女子拉長著頸與思索的表情,似乎獨坐久候多時,源自於翁千筑看見至親坐在椅上、思念已逝老伴,那看向窗外、望其歸來的樣貌,將等待思念對方的氛圍轉換為不同形體的木雕呈現出來。(入懷)刻劃兩位相似的人們輕擁彼此,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默契不言而喻、樣貌有許多契合之處,這件作品在表達遇到氣味相投、聊得來的知己時,感到輕柔放鬆的甜蜜、欣喜之感。(融不進的圈)則是翁千筑以自己的樣貌作刻劃,前傾的姿態像是想要接近,卻微駝著背、避開視線交集。人物的表情與姿態象徵創作者逃避於人群,卻想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矛盾感,消失的嘴巴代表其不善言語,在團體中常感覺到格格不入的邊緣感,孤獨而壓抑的心理狀態。
電影導演李安曾說:我是個脆弱的人,但我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脆弱,才有動人的作品。對翁千筑來說,創作像是揭露自己內在的過程,當中有些矛盾、猶豫與膽怯,對她來每件創作都像是一種自我挑戰與突破。
翁千筑 – 以木雕將記憶中的情緒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刻劃出來,靜靜傳達那憂愁與溫柔並濟的氛圍。
翁千筑簡歷:
2012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
2014~至今 /進駐於435藝術家工作室, 435藝文特區, 新北
獲獎經歷:
2016 / 第34屆桃源美展雕塑類 入選,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桃園
2014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入選,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3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佳作,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1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師生美展 木雕類 優選獎, 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真誠舉例 在 真誠國際不動產- Real Estat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評估區域以台北市為例,出租平台以591為例,房仲業者以專營租賃仲介業者為例。 ▸ 使用經驗僅供參考,物件亦會根據不同區域、仲介屬性、產品類型、房間數等條件而有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