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專訪】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遠端健康管理商機炙手可熱,云醫智能董事長林宏志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健康管理器,在家就能測血氧。今年業績已是去年的五倍,營收估達4千萬元,年底可望損益兩平。
▌人物頻道:https://bit.ly/2WbRdSg
#職場達人 #云醫智能 #林宏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醫養心茶飲--抗衰老防失智 從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WHO官方資料顯示,全世界現在有4750萬名失智症患者,每年正以770萬人次的速度增加,意即每四秒就有一人罹病,而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的比例為8.09%,而且每增加5歲,即有盛行率倍增的趨勢。 造成失智的原因,大致分為因為退化性及...
益康血氧機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療物聯網IoMT #健康照護 #生命體徵監測VSM #類比前端AFE #穿戴裝置 #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PG #心電圖ECG
【健康隨身「戴」著走】
過去十年見證了手機、可穿戴式裝置和數位健康領域的大幅進步,尤其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雲端計算、人工智慧 (AI)、物聯網 (IoT) 和 5G 等技術的新突破,數位醫療健康得到了迅速擴張和採用。一些生命體徵監測 (VSM) 功能已內建於手機、手錶和其他智慧穿戴裝置中,因此獲得了更廣泛人群的使用。
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日益提高引發了對小型但高精度設備的需求,這些設備應能測量各種生命體徵和健康指標,例如體溫、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 (SpO2)、血壓和身體成分。COVID-19 大流行更是導致對用於醫院和家庭多參數生命體徵 (包括體溫、SpO2 和心率) 監測設備的需求激增。對小型且方便的健康追蹤設備 (最好是智慧可穿戴式裝置) 的需求已達到新高。
在這種小型設備上增加多種檢測功能存在著挑戰,因為其需要更小的外形尺寸、更低的功耗以及性能大幅改善的多參數功能。但是,現在可以透過單一類比前端 (AFE) 解決方案來因應這些挑戰。這種新型 AFE 可以用於多參數生命體徵監測中心,支援同步測量。其具有低雜訊、高訊號雜訊比 (SNR)、小尺寸和低功耗等特性,可以大幅改善醫療設備,尤其是可穿戴式技術。
延伸閱讀:
《更簡易的多參數生命體徵監測》
http://www.compotechasia.com/a/tech_application/2021/0712/48491.html
#亞德諾ADI #ADPD4100 #ADPD4101
益康血氧機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護理師!我爸爸前幾天不是還能跟我聊天說笑,怎麼現在語無倫次,還被綁起來了,怎麼辦!是不是病情加重了』您心中一定常有這些疑問,這種情形就叫做是『加護病房症候群』[1]。
《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 , ICU症候群)比你想得更常見、更危險》:新冠肺炎不止要關注患者身體狀況,身心情緒也要留意,台北慈濟醫院就驚傳染疫者全裸跑出病房,但自己卻渾然不知,對這種患者本身無意識但舉止脫序的行徑,醫學稱之「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且在臨床上並不算罕見。
■加護病房症候群發生率不低
據台北慈濟醫院新聞稿表示,近日有一名出現呼吸喘促、咳嗽帶痰的患者到急診篩檢,當時發現他血氧量偏低,且肺部X光片顯示已有浸潤情形,隔天安排入住加護病房插管治療,接著再轉往專責病房。期間,病患卻出現脫光衣物、奔出病房的狀況,且事後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過這件事。
對此,「台北慈濟醫院急重症管理中心」吳燿光主任指出,患者經身心科醫師確診後,為加護病房症候群,而事實上有這類型相似症狀的病人,在專責病房裡就有好幾個。也就是說在臨床上並不算特殊情況,但也會增加原本就繁忙的醫護,所需要付出的心力。
■太多不確定性,患者易恐慌
新冠肺炎不僅會造成肺部急性的病變及身體損傷,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疫情期間,染疫者一旦確診後,多需要在短時間內立刻進行隔離。
根據「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的說法,隔離就是與外界斷連的狀態,無法與人面對面溝通、資訊取得也不容易,患者面臨的未必只有病情的不確定性,還包括生活習慣、人際連結的劇變。
此外,有些患者需要住進陌生的環境,如症狀較重的患者會被安排住進加護病房,但無法自由活動、封閉的空間,以及時間感的淡忘,都加深了病患的無助感,也是「加護病房症候群」發生的原因之一。
當患者的身心壓力無法承受或藥物的作用下,就有可能引起「譫妄」和「記憶斷片」等問題。陳益乾主任表示,「譫妄症」會促使大腦功能急速失調,因而有混亂、無意識的反應,且導致患者的病況不穩定。
■「加護病房症候群」也會有死亡風險,協助認知重建、關心是額外解方:有研究指出,加護病房患者發生「譫妄」的機率約22.4%至81.7%,而有接上呼吸器的患者更高達8成,多數為年紀65歲以上的年長者。譫妄症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會延長病患治療的時間,甚至是死亡的風險[2]。
■「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ICU症候群」是什麼?醫:身心健康的人也會發生;急性精神混亂又稱為ICU症候群,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明,由於住進加護病房通常已是嚴重疾病,如肺炎、腦部外科術後等,因為單調且封閉的環境,加上可能服用止痛藥物、心理壓力、術後感染、大量失血、電解質失衡等,都會造成心理及行為異常。
這類急性譫妄症狀,患者會對人、事、時、地、物產生混亂,或是意識不清、出現幻覺、幻聽、妄想、定向感偏差等,楊聰財醫師指出,若患者年紀大於65歲,本身有慢性疾病、服用多種藥物或是身心狀況不穩者、失智者,出現的機率更大。有時候常會表示看到不存在的人、胡言亂語,讓家屬反而誤會是否迴光返照。
楊聰財醫師同時也表示,身心健康者一旦長時間被迫待在單調的環境且無法下床,也可能會出現ICU症候群[3]。
■『ICU(加護病房)症候群』會有什麼症狀呢
1.焦慮:焦慮反應若處理不當,會轉變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2.憂鬱:反應降低、拒食、不合作、拔除治療器械等,甚至想自殺。
3.否定作用:拒絕治療或要求自動出院及十分依賴像小孩一般,甚至出現攻擊性
行為及不合作的舉動。
4.瞻妄症:這是一種特別在晚上會更加的嚴重的症狀,可能有不安、易怒、睡眠
障礙、躁動、語無倫次、視幻覺等的症狀[1]。
■疾病好轉後多半可緩解,三點避免ICU症候群
ICU症候群通常都是短暫現象,疾病好轉後轉往普通病房多半可以緩解,若情緒躁動無法安撫時,醫師也會視情形給予精神安定藥物。楊聰財醫師指出,若要避免ICU症候群,可以做到三點:
▪ 首先:就是穩定患者病況並改善。
▪ 第二:是布置簡單安全的環境,允許的話可以放些音樂。
▪ 第三:是在患者身邊放置一些熟悉的事物、人物照片,以降低不安全感[3]。
■家屬您該如何幫助病人避免『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1.建議您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病人過去面對壓力、焦慮的能力、藥物使用等資料,提供照護參考。
2.探視時多仔細傾聽病人的困擾疑問,協助協助安撫病人情緒。
3.多與病人討論他所感興趣的話題,並可攜帶病人熟悉的物品,如:照片、喜愛的音樂、書本、報章雜誌等。
4.您可以與護理人員討論,在不影響治療活動下,提供彈性的會客時間,因為家屬的陪伴可降低加護病房症候群的發生。
5.在環境周圍提供看得見的大型鐘、月曆,可以協助病人維持對時間的定向能力,並定時清楚的告知正確的人、時、地。
6.充足的睡眠,夜間睡眠時可為病人戴上耳罩或眼罩,以減少外在的刺激[1]。
■醫療單位該如何避免「加護病房症候群」呢?
除穩定病人病理狀況,我們可從改善加護病房的環境著手,例如:
1. 依晝夜調整室內燈光。
2. 適當地安排訪客與探病時間。
3. 探病時應克制悲傷及不安等負面情緒。
4. 保持安靜,避免噪音。
5. 設置屏風或布簾,讓患者保有隱私的安全感。
6. 儘量固定醫護人員,減少患者的適應問題。
7. 在病況允許下儘量讓患者自由活動。
「加護病房症候群」是因為病人之生理及心理壓力所導致的疾病,所以常常只是短暫現象,許多患者在轉往普通病房之後便能緩解。但我們對「加護病房症候群」應該適當的認知,適時地給予家人或朋友陪伴及鼓勵,如此才能避免病人患上加護病房症候群[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門診中心 )「認識加護病房症候群」:http://www.cych.org.tw/ndsec/health_education/V021%E8%AA%8D%E8%AD%98%E5%8A%A0%E8%AD%B7%E7%97%85%E6%88%BF%E7%97%87%E5%80%99%E7%BE%A4.pdf
[2]( 早安健康 )「新冠確診者裸身奔出病房!ICU症候群比你想得更常見、更危險」:https://www.edh.tw/article/27440
[3]( NOWnews 今日新聞 )「ICU症候群是什麼? 醫:身心健康的人也會發生」:https://www.nownews.com/news/5287798
[4]( 國軍高雄總醫院 )「談加護病房症候群」:https://802.mnd.gov.tw/ListP0003102.ShowItemListState.do?StateEvent=InitEvent&QueryRecord.ArticleId=2015-11-03%2013:41:13
➤➤照片
∎Hospitals struggle to address terrifying and long-lasting‘ICU delirium’:https://www.statnews.com/2016/10/14/icu-delirium-hospitals/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加護病房症候群 #ICU Syndrome #ICU症候群 #譫妄症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益康血氧機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醫養心茶飲--抗衰老防失智
從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WHO官方資料顯示,全世界現在有4750萬名失智症患者,每年正以770萬人次的速度增加,意即每四秒就有一人罹病,而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的比例為8.09%,而且每增加5歲,即有盛行率倍增的趨勢。
造成失智的原因,大致分為因為退化性及血管性兩種,退化性的如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多因為腦中風或是腦部血液供應不良所造成,是第二常見原因,而失智和退化最大不同是,退化可能只是暫時忘記,事後可能會再想起來,而失智會完全忘記再也想不起來。
中醫說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保有良好的精氣神則是抗衰老的重要法則,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三者息息相關,如何維持良好的精氣神?第一,維持身體足夠的帶氧量:可藉由每週至少三次固定的運動,運動是身體最好的補氣方法,提昇細胞帶氧量,可降低細胞病變的機會。第二,使供氧及供血的道路順暢:也就是說要維持血管的通暢度,水管順暢,供應的水才能源源不足的灌溉我們的腦細胞,維持通暢度也就是要降低泥沙淤積,意即改善高血脂的狀況,才能維持血氧供應充足。
預防失智有幾項生活習慣平日就要養成:
一、參考專家建議的地中海式飲食:臨床上我自己也常鼓勵患者多考慮地中海式飲食的方式,地中海式飲食可以降低身體發炎,有助於我們的心血管、也可以降低癌症的機率。
二、維持運動的習慣:每週至少三次跑步或快走30分鐘。
三、減少糖分攝取:糖分是造成身體發炎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是三高的殺手,同時也要避免攝取過多精緻食物。
四、有三高體質者,要注意血醣、血壓、血脂的控制,尤其有三高家族遺傳者,更要在年輕的時候就提早預防,並避免抽煙。
五、給大腦出作業:轉動的螺絲不易生鏽,多保持與人接觸、並多給大腦思考的機會,聽音樂、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六、控制體重:我們提過肥胖會導致細胞持續發炎,這會使細胞老化的快,導致失智提早的到來。
活力健腦茶
藥材:西洋參3錢、遠志2錢、薑黃3錢、炙甘草1錢
煮法:將上述藥材與1500c.c.的水先一起煮滾後轉小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補氣、抗氧化、促進血循
藥材功效:
1.西洋參:補氣生津,研究發現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
2.遠志:遠志具有化痰開竅作用,痰濁指的是像血瘀、痰濕等生理狀況,遠志可協助去除這些痰濕,同時在典籍裡有記載具有通竅的作用。
3,薑黃:活血化瘀,協助血脂代謝,維持血管通暢。
4.甘草:益氣補中。
相關文章:
女中醫:精氣神是人體三寶,1杯補氣健腦茶不失智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33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益康血氧機 在 請益建康手錶/環 - 3C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紀錄走路、跑步、運動: 紀錄走路步數、跑步距離、運動時長 血氧、血壓、疲勞、壓力這些有加分如果有什麼監測一整天情緒狀態的功能那一定非常非常加 ... ... <看更多>
益康血氧機 在 益康便利GO(益康儀器) - 各位下午好 近期接到好多電話關於血 ...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下午好✨ 近期接到好多電話關於血氧機大品牌血氧機都有做一些小折扣活動有興趣者都可以參考我們以下販售血氧機唷 想了解價格的朋友們~請下面留言小編會私訊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