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當代人類社會裡面往往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或是家庭的所需,還在滿足國家、公司、雇主的需要。當個人勞動力的異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運作的基礎,人類又面對了什麼樣的挑戰?
這篇來自BBC上的文章,介紹了新書《工作致死》,也帶我們重新反思當代的職場運作。
-\-\-\-\-\-\-\-\-\-\-\-\-\-\-\-\-\-\-\-\-\-\-\-\-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傑弗瑞·菲佛(Jeffrey Pfeffer)在最近的一部新作《工作致死》(Dying for a Paycheck) 中稱,人們正在因為工作而送命。
在這本於去年出版的著作中,菲佛認為現代人工作生活的許多方面 ,例如超時工作、工作與家庭衝突以及經濟不安全感正在悄悄摧毀人們的身心健康。
在書中,菲佛舉了日本員工由於長時間連續工作導致過勞死的例子。
的確,日本上班族過勞死的新聞近年來時有耳聞,而且大部分過勞死的人正直青壯年,讓人惋惜。
但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呢?菲佛認為,在1950年代或是1960年代,企業僱主們可能還會兼顧員工、客戶和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
然而,現在是一切都確保股東的利益。
在一些行業,員工超時工作已經是家常便飯。中國IT行業有996文化(早晨9點工作到晚上9點,一個星期工作6天)。西方的一些機構也不相上下,特別是在銀行業。
許多時候,員工長時間工作,回家也只不過暫時休息一下衝個淋浴後又返回到單位,繼續上班。
由於金融圈人士常年處在超負荷工作、精神高度緊張狀態,造成健康長期透支、身體被掏空。於是酗酒、藥品上癮(包括毒品)都成為解壓的方式。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異化勞動例子 在 台灣的未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機器人與智慧化工業生產普及後的世界:新畢德邁雅時代降臨
我們都看到了這些趨勢:人類的工作正在由機器人取代;目前教育體系提供的所有訓練,幾乎都會在短期內自動化。
科技進步,帶來全球化的終結
一台機器人的生產力就能抵上一整排低薪勞工,再加上製造地可以更加接近消費地,也將使得目前的全球供應鍊體系面臨崩解。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危及大量白領階級的飯碗。也因為製造業大舉撤離亞洲原本的幾個製造業中心,也讓航運業者開始嚐到業務大幅萎縮的苦果(有兩家甚至已經宣告破產),而這恐怕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照目前的情況下去,特別是自動化製造繼續快速發展之下,另外還會造成一個目前沒有人看到的問題,也就是保護主義抬頭。
世界各地的高牆正繼續升高,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於政治嬗替。幾乎每個國家都面對棘手的移民與階級不平等問題,而科技本身也造成孤立主義的興起。更進一步說,事實上是科技促成了孤立主義。
科技本身並不帶來保護主義,但科技使保護主義成為可能
自動化的工廠和機器人並不是保護主義的直接起因,但卻使得保護主義變得可能。在上個世紀,我們透過代工和各種委外服務取用世界上的廉價勞力,並且擴大了經濟規模。
舉例來說,台灣廠商在中國和越南大量投資設廠,然後把產品賣到美國和歐洲市場,而這一切都來自於降低成本的策略,以及對廉價勞動力的搾取。
當某些國家力推「工業4.0」之後,製造成本還會進一步下降。當人類所需的食物和貨品大部分都由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製造之後,勞力成本的高低就不是重點了。不發展這些科技的國家,其製造成本就會上揚;舉實際例子來說,如果德國決定快速發展自動化工廠,法國人即使上街捍衛他們的工作權,也將徒勞無功。
智慧製造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將翻轉現有的經濟體系,甚至世界局勢。
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說,某些國家在某些領域中比其他國家更具優勢,所以製造業應該轉移到更具優勢的國家從事生產;然而當自動化工廠在全世界各地普遍設立後,擁有這種競爭優勢的就再也不是國家,而會是具備自動化製造技術的廠商。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關切機器人的競爭優勢,而非關切國家的競爭優勢。假如在美國利用智慧工廠能生產出數量更多、品質和價格更具競爭力的紡織品,就完全沒有必要在孟加拉生產紡織品。我們對機器的依賴日益加深之時,對人力的需求就會隨之下降。
上述的情形勢將造成更多障壁為之興起。當「第一世界」的強權國家重新取回製造上的優勢地位,其他的國家勢必被拋在腦後。
法國工人的抗議對象將不再是來自中國的競爭者,反倒應該抗議自己國家裡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美國人一直擔心非法入境的墨西哥人跑來搶工作,但是到頭來,美國工人的工作還是會逐漸被機器人搶走,所以川普想要建立的邊境障壁,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而當機器人和各種新技術讓個別化、差異化小量生產變得可行後,規模經濟就變得愈來愈不重要。
當貨物不再需要飄洋過海之後,愈來愈多船公司就會面臨財務危機。世界各國都將揚棄海外代工,集中火力發展本國製造業的實力。大家都會把發展重點轉移到人和機器的互動關係,國際貿易的重要性將日益下降。能自我學習的機器人已經出現,而且還會不斷改善;智慧工廠也能夠輕易設立在任何地方。
新「畢德邁雅時代」
自動化製造的時代,將會終結全球化。就像在拿破崙戰爭後的「畢德邁雅時代」(Biedermeier Age)。
根據維基百科,「在拿破崙戰爭落幕後,政治壓迫逐漸增強,迫使人民專注於家庭和非政治事務。由於此時期對出版物訂有嚴格的審查制度,畢德麥雅作家主要選取非政治題材,例如歷史文學、鄉村生活等。受限於政府之下,人們僅能在家中和密友談論政治。這種氛圍直到1848年革命才見轉變」。
如歐洲人從各地戰場撤回到自己家中一般,公司也會把重點挪回自家、合作研究單位、關係密切的合作對象,以及與他們使用相同語言,擁有共同價值觀的自己人身上。不再有人想要委外,像現在一樣去面對、克服不同文化和法律系統的巨大鴻溝。大家都會漸漸開始效法日本人長期以來踽踽獨行的做法,認為他們才是對的。
政客也將因為巨大的利益,群起鼓吹孤立主義,以搧動社會恐懼心理與批判中國來爭取選票;在海外從事生產的廠商將被指為叛國者與壓榨者,所以這些廠商將有動力返國投資機器人生產。現下的選民將會更加喜愛在國內以機器生產的商品,而非在海外以人工生產的商品。
當然,這樣的轉變可能需要數十年才會落實。世界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商台積電,不會在一夕之間被設立在內華達或德國北部的機器人工廠取而代之;但像是食物、塑膠製品到家具等等商品,改由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則是指日可待的。
機器人本身的成本下降速度,將超乎你我的想像;領先世界的機器人製造商Fanuc現在正在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而且從中累積大量的經驗。機器人正在互相學習彼此,而且比人類更精於此道。
世界貿易組織在過去就是失敗之作,本來就不受歡迎的各種貿易協定也將大規模失效。對飽受歐盟傷害的英國來說,只要擁抱機器人,即使脫歐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各國會將貿易協定棄如敝屣,甚至也沒必要重新談判。
上次畢德邁雅時代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不止息的戰爭,以及世界政經秩序的大崩壞;身處新畢德邁雅時代的開端,我們應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異化勞動例子 在 每天簡單學社工- 【異化】(Alienation) 異化是由社會學大師 ... 的推薦與評價
這裡的異化主要意思是指勞工與工作間的關係, 隨著生產工具的自動化, 工作對於勞工本身已經沒有意義可言, 勞工工作並非以自由意識所決定, ... ... <看更多>
異化勞動例子 在 房地產是異化勞動 為什這麼多人就不明白?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這一點,我們已在第二卷第十二章第215、216頁,用1857年倫敦一個大建築投機家愛德華‧卡普斯向銀行法委員會所提出的證詞,作為例子加以說明了。[206]他在那裡說(第5435 ... ... <看更多>
異化勞動例子 在 [閒聊] 《倫理課堂》22話勞動(挺值得思考的- 精華區ck54th122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底下推文有人談到「異化」,來獻醜一下。
簡單而言,馬克思的異化意指:「在工業社會中,使人失去創造性的過程。」
抽象一點的說法:「個人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疏離』的一種過程。」
馬克思先生認為,人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具有「創造」的潛質。
人類在創造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是推動個人持續創造與建立人性尊嚴的重要基礎。
有出社會工作過的人想必都有過「這工作沒有意義」的想法。
工作只是為了糊口,
與「創作」、「興趣」等等理念無關,
日復一日無止盡的機械化勞動。
時間久了,身心會進入「疏離」的狀態。
自己與自己的工作內容、過程、同事與自我感覺不再有「連結感」,
工作本身對自己也無任何意義存在。
異化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我以前曾經在包裝廠打工過,以自己為例去解釋四個層次。
(包裝廠可以說是最符合機械化生產的場所之一)
一、勞動者與「產品」之間的疏離:
工作內容就是把製造廠送來的零件組裝並且包裝、運上車。
工作內容與我個人的興趣理念無關,我會來打工只是想賺錢。
我就像個機器不斷重複一樣的行為,所以大概做個三天我就感覺到無聊且煩躁。
二、與「勞動過程」之間的疏離:
和上方類似,勞動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創造,而且產物也不屬於我。
在工作過程中就如同機器般重複著各種對自己毫無意義的過程。
三、與「同事」之間的疏離:
工業化社會當中,SOP可以說是保證大量獲利且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
所以勞動者在工作時遵守的這套規範將限制勞動者的創造力,
而當每個人工作時都是如此,會發現整個工作場合只是不同的「機器」共處一室罷了。
這也意味著切斷「人性」的連結,勞動者之間只剩下漠然、機械的合作關係。
四、與「自身價值」的疏離:
在這種高度「去人性化」的環境下長期勞動,會使勞動者逐漸喪失「自我感受」的能力。
漸漸地不再有個人想法,成為資本主義獲利的工具。
所以才會有人建議,除了工作外要有個人興趣。
興趣是用來解放你被工作箝制的心靈,讓你能夠找回「自我認同」的良藥。
--
一如初醒的點滴細雨
思緒望穿雲靄等待天晴
踩在從天而降的氤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94.1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99381693.A.4C3.html
※ 編輯: YaLingYin (36.239.94.151 臺灣), 09/06/2020 17:24:15
> -------------------------------------------------------------------------- <
作者: alex912888 (alex912888) 看板: C_Chat
標題: Re: [閒聊] 《倫理課堂》22話 勞動(挺值得思考的
時間: Sun Sep 6 21:07:57 2020
※ 引述《YaLingYin (水歌泠音)》之銘言:
: 看到底下推文有人談到「異化」,來獻醜一下。
: 簡單而言,馬克思的異化意指:「在工業社會中,使人失去創造性的過程。」
: 抽象一點的說法:「個人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疏離』的一種過程。」
: 馬克思先生認為,人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具有「創造」的潛質。
: 人類在創造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是推動個人持續創造與建立人性尊嚴的重要基礎。
: 有出社會工作過的人想必都有過「這工作沒有意義」的想法。
: 工作只是為了糊口,
: 與「創作」、「興趣」等等理念無關,
: 日復一日無止盡的機械化勞動。
: 時間久了,身心會進入「疏離」的狀態。
: 自己與自己的工作內容、過程、同事與自我感覺不再有「連結感」,
: 工作本身對自己也無任何意義存在。
雖然大致上沒什麼說錯,但以下四種異化的概念,與馬克思所說的還是有點不足之處,我就稍微做點補充。
: 異化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 我以前曾經在包裝廠打工過,以自己為例去解釋四個層次。
: (包裝廠可以說是最符合機械化生產的場所之一)
: 一、勞動者與「產品」之間的疏離:
: 工作內容就是把製造廠送來的零件組裝並且包裝、運上車。
: 工作內容與我個人的興趣理念無關,我會來打工只是想賺錢。
: 我就像個機器不斷重複一樣的行為,所以大概做個三天我就感覺到無聊且煩躁。
勞動產品的異化,更強調產品不是由勞動者所有,而是資本家所擁有。
以前農耕勞作的成果,是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拿去跟別人做交易;但進了工廠,所生產的產品是老闆的,無法自己決定產品的去留,甚至自己可能也買不起。
另外,勞動也會被分割,每個人可能只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比方手機的各種零件),與最終產品(手機)之間的連結也會產生疏離。
: 二、與「勞動過程」之間的疏離:
: 和上方類似,勞動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創造,而且產物也不屬於我。
: 在工作過程中就如同機器般重複著各種對自己毫無意義的過程。
勞動過程的異化,也強調了資本家的控制。
因為工作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而是被規定好。尤其像你舉例的工廠生產線,被去技術化做著重複的行為,沒有什麼自己能決定怎麼做的空間,更會產生疏離。
相對的,如果工作中比較有自己能做決定的空間(比方設計規劃),就比較不會對於勞動過程產生疏離。
: 三、與「同事」之間的疏離:
: 工業化社會當中,SOP可以說是保證大量獲利且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
: 所以勞動者在工作時遵守的這套規範將限制勞動者的創造力,
: 而當每個人工作時都是如此,會發現整個工作場合只是不同的「機器」共處一室罷了。
: 這也意味著切斷「人性」的連結,勞動者之間只剩下漠然、機械的合作關係。
這邊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異化」,其實是總結另外三種異化都發生了,人跟自己都產生異化了,那跟其他人之間也會產生異化。
另外,在這邊其實比較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
因為在資本主義之中,勞動力會被化約當成一種商品(勞動力市場),被資本家所購買。為了爭取工作機會,使人們會去比較競爭。
而資本家為了獲取更大的生產量或方便管理,也會讓工人在工作中去競爭,比效率、業績或比誰比較得老闆芳心等。競爭成功可能升官加薪,失敗的可能會被開除;也因此,職場內的勾心鬥角都時有所聞。
: 四、與「自身價值」的疏離:
: 在這種高度「去人性化」的環境下長期勞動,會使勞動者逐漸喪失「自我感受」的能力。
: 漸漸地不再有個人想法,成為資本主義獲利的工具。
: 所以才會有人建議,除了工作外要有個人興趣。
: 興趣是用來解放你被工作箝制的心靈,讓你能夠找回「自我認同」的良藥。
這邊馬克思用了一個比較抽象的詞彙叫「類本質」(Gattungswesen),就如同上一篇前面說的:
「馬克思先生認為,人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具有『創造』的潛質。人類在創造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是推動個人持續創造與建立人性尊嚴的重要基礎。」
馬克思很強調人類的價值,有著透過勞動去創造、去改變生活,並且透過社會關係累積歷史、自我實現等能力;不同於動物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而行動。
但在資本家控制了產品、勞動過程下,人無法從工作中創造或獲得滿足感;工作只是為了生存所需,失去了過去勞動可能帶來的價值,變得與人類本質那具有創造力的樣貌越來越遠。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08.2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599397679.A.66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