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獨立的狼究竟如何演變成我們身邊最忠實的好朋友】
如果你曾經照顧過狗與狼,從牠們出生一星期後就不分晝夜、以奶瓶餵養並訓練牠們,你會清楚看出兩者的不同。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維羅尼說:「你可以在桌上放一塊肉,然後告訴飼養的狗『不可以』,狗會乖乖聽話不吃;但狼可不理你,牠們會一邊盯著你,一邊把肉叼走。」每次她都懷疑,狼是怎麼馴化為狗?
#馴化 #狼 #狗 #生物 《科學人》粉絲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看到討論區的網友還在討論人對狗感情問題。我也再作一點補充。如果基因上講,我們是會對一些相似自己的東西有鏡像思維。像自己的東西,受到痛苦或者折磨,先天上就有同理心。當然人是很重要的,如果對方是一個人,絕大部分人都有同理心,也有一些人會沒有同理心的,那可能是連橫殺手,或者有潛質成為連橫殺手的人。而更加...
狗馴化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想談一下『寵物電影造成的一窩蜂飼養情況』。
這對整個社會環境或個人家庭都是很大的損耗,對那些被拿來當作貨物買賣、贈送的"生命"尤其殘忍。
我找出了我五年前寫在部落格上的文章,再稍加修改貼上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我---是---分---隔---線------
有寵物是件幸福的事。許多的醫學、科學研究報告也顯示養寵物能幫助我們放鬆心情、減低壓力、延長壽命、減低精神疾病的發生(當然也就減低慢性腸胃疾病的發生),所以寵物對我們來說,有極大的好處。
而狗更是我們忠實的伴侶之一,早在西元前一萬年,西南亞、中國、北美洲的人就已經將狗馴化為家畜,來做為食用、守衛的功用,更驚人的是在當時的北美洲他們居然是把狼,馴化成狗…(關於這方面的資訊,可以去參見由賈德‧戴蒙(王道環、廖月娟翻譯)所寫的《槍砲、病菌與鋼鐵》,裡面的第九章,P.180的列表,及整章的敘述(1998年由台北時報出版社出版)。)
所以養狗、愛狗的行為占全世界寵物的前兩名(另一名我想是養貓吧,但我手中沒有數據,所以不做判定),但養貓、養狗(或任何的寵物)可不是弄來家裡,給吃、給喝、給睡就好。這就像是你生了一個孩子,也不是給食物、給睡覺就好。
從動機來說的話,我不得不提一下之前的「可魯熱潮」與「哈士奇熱潮」。
《再見了,可魯》是2004年發行的日本片,裡面的可魯是隻超級可愛的拉不拉多,劇情的表現上牠相當的乖也忠心,但最後還是死了,這部片成功的將拉不拉多的名聲打遍了全亞洲地區 ,這引起了大家一窩蜂的飼養風潮,讓當時的拉不拉多犬價格飆升到2萬甚至4.5萬(我真的有朋友去買這個價錢。
只是拉不拉多本來就有不少人養,在歐美也早就是極為流行的犬種,在1996年上映的《ID4星際終結者》裡面,主角的狗也是拉不拉多。)
這個風潮也帶給了這個犬種毀滅性的災難,首先是販賣拉不拉多的繁殖場開始大量的讓他們交配,大量的交配讓母狗身體受到極大的摧殘(想想看每天被關在籠子裡面,重複著「被公狗硬上→懷孕→生產→再被硬上」的殘忍戲碼),長久下來牠們在各方面的營養都極度不良,牙齒因為脫鈣而脫落、四肢也因為長時間關著而磨損、運動不足導致骨質疏鬆(駝背,甚至四肢萎縮);等到不能再生時就直接被集體棄養在荒郊野外自生自滅。
這種大型犬本來就會容易有髖關節的毛病發生(這是會遺傳的),而這樣大量繁殖也會造成嚴重的「近親相交」,使得出來的小狗很多都有髖關節毛病、免疫系統的毛病(常常過敏、得癌症、感冒等等)。
因此我養兩條狗都是混種狗,他們一隻混拉不拉多(包子)、一隻混黃金獵犬(罐頭),大抵上都是一半血統的。這樣的狗有混種優勢,所以牠們聰明、也幾乎不生病。而且這兩隻都是我去抱養的,不是買的。有人丢總是要有人撿,但牠們兩個都是上天給我的禮物,而不是負擔。
接下來是大家一窩蜂的買回家玩,但這種拉不拉多的食量極大、運動量也大(因此出去玩又稱為“拉都拉不動犬”)、拉屎量更大(也被稱為“拉都拉很多犬”),所以不好照料、醫療、食物都很貴,(加上經濟不景氣)所以風潮一退就大家一窩蜂的棄養。而台灣人棄養狗的方式跟古代羅馬人、義大利人處理居家糞便的方法很像,就是若無其事的丢到街上……,似乎這樣做就解決他的問題,但那造成更多社會、環境問題。
他們馬上從天堂掉到地獄,過著再接頭流浪的生活,如果牠是小貓小狗,被丟到路邊還能夠靠一點點的食物撐下去,但牠們可是28~35公斤之間的巨犬,加上性情溫和、沒有自衛能力,出去流浪只有等死的份。
我就曾在公園散步時遇到一個老婦人,他說他的拉不拉多可以送我(還願意貼我5000塊飼料錢,拜託,那只夠牠吃兩個月),因為那是他兒子當時很喜歡去買來的,後來上班、交女朋友後,就沒有空管狗,所以都丢給她養,對一個老人家來說,照顧一隻拉不拉多是件苦差事,我當下就覺得她的兒子是個王八蛋,但想到《世說新語》中描寫陳元方說過:「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一句,我又不好意思對她直說……
而在2006年上映的《冰狗任務》與《極地長征》則是害慘了哈士奇,眾所皆知,哈士奇是一種漂亮、看起來冷傲又帶有貴氣的狗種,但我懷疑這些因為看了電影而一窩蜂去買哈士奇來養的人可能眼睛有問題(咳,原本就是哈士奇的愛好者,則不在此句的範圍中。) ,難道你們沒有看到這兩部片的場景都是在極地嗎?? 這表示這種狗適合在這種地方居住,也表示台灣這麼熱、悶、濕的地方會讓這種狗感到很難熬與痛苦。
這種狗原名叫做「西伯利亞雪橇犬」(Siberian Husky),而Husky本身也是“愛斯基摩犬”的含意,牠是原產於西伯利亞東部的工作犬,這三句話有讓你們看出甚麼嗎?
就是牠生長的環境最好很冷、最好會下雪的那種冷,才能讓它的原生毛皮發揮作用,這很明顯吧??
你們只是因為看了電影就去把牠買回家裡玩賞,那怎麼不在看了成龍的《寶貝計畫》後去生幾個孩子玩一玩咧? 想當然耳,風潮一過,這種能夠養到27公斤的中大型犬種,也開始在堆高價錢、大量購買後被大量棄養。由於牠們的毛皮很厚,所以在悶熱的台灣特別容易染上皮膚病,一但被棄養長的一身癩痢也是意料中事,病發起來尤其可怕(使牠兇狠的臉看起來更可怕)。
這種事件爆發的熱潮相當的多,而台灣人總是愛把事情搞得很「泡沫化」來害人害己(想想葡式蛋塔、網咖、泡沫紅茶店吧~),近年來《忠犬小八》、《心動奇蹟》這種片也引起不少熱潮,我很擔心柴犬會成為下一個受難的狗種,我衷心的希望不要再發生了。
但我在此必須要稱讚一下《馬利與我》這部片,牠之所以沒有引起熱潮,可能是因為之前拉不拉多熱已經炒過了,但是片中告訴我們這種狗的優點、缺點(破壞性、調皮),而且最後再怎麼可愛也會死(也凸顯了老狗的照料問題),所以他讓大家對這個狗種有更多認識,也平衡了報導。這種有教育意義的片應該被鼓勵。
(當然…..我很喜歡珍妮佛安妮絲頓、歐文威爾森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如果覺得有道理,請分享出去吧。希望大家能用領養代替購買。(從包子、罐頭的照片中可以知道,好好選一下,領養的狗也可以超可愛)
附註 : 照片中的哈士奇不是我的狗,是從網路上轉載下來的圖片,如有侵權請告訴我。
狗馴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看到討論區的網友還在討論人對狗感情問題。我也再作一點補充。如果基因上講,我們是會對一些相似自己的東西有鏡像思維。像自己的東西,受到痛苦或者折磨,先天上就有同理心。當然人是很重要的,如果對方是一個人,絕大部分人都有同理心,也有一些人會沒有同理心的,那可能是連橫殺手,或者有潛質成為連橫殺手的人。而更加像你的人,如子女兄弟,就更有同理心。這是一種機制。
狗是一種哺乳動物,這和人其實也很像。但當然不及黑猩猩那麼相似,如果純粹用這種機制反射的話,我們見到黑猩猩受到殘害,那感受強過見到一隻狗受殘害。但見到狗受殘害,其同理心會大過你見到雞受害。其實這程度應該和見到豬受害差不多。
狗馴化那麼多年,我們是不是基因上已對狗產生一個天然的反應。我不覺得是的,所以在古代吃狗還是相當普遍。但是我們又有第二套機制,那是reciprocal 機制,是相等機制,即是甚麼人對你好,你自然便會對他或和他相似的東西產生同理心。有一個人對你很好,他很慘的時候,自然覺得應該要對他好一點,這是天性的一部分。你媽媽對你很好,有一個像你媽媽的人受到虐待,自然心裏覺得痛苦。
狗又是怎樣?其實物種並沒有狗種,狗是和狼同種,但是狗是經馴化的東西。為何叫馴化?由原始時代,狗跟著人,人吃剩的東西給它吃,那狗便跟著人,當有其他動物或外人來到,狗便會吠,所以人覺得狗有用。於是便開始養狗。而這年期大量養狗不是很長時間,我想萬多年。為何萬多年會對狗的性情作出重大變化?這不是基因改變的問題,而是因為配種的問題,因為人專選一些馴的狗,然後才會養,那些野性難馴的狗便不去養。所以愈來便愈馴。這種配種方法,即逆向遺傳方法,其實如于飛所講的銀狐,是幾代便產生變化,所以狗天性上有兩種天性。第一種是狗原本是社交性動物,社交動物給人養大,覺得人是和狗同種,認為人是狗的老大,於是忠心服從老大。狗是很忠心,是會為了狗群可以隨時去死,牠們和獅子打架,是可以奮不顧身。為了族群是願意去死。狗的忠心是先天的,而牠覺得人是做老大,因為自少和人玩大的,不覺得人是另一物種。這是狗的天性。第二,我們逆向遺傳是選一些很嬌的狗,很黏人的狗。當你養到這些狗,而狗對你依賴的時候,而你見到人殘害牠的時候,自然會有很大的反應。其實原因就是這樣。
而近代社會再加一些因素。第一,因為人養子女太貴,太怕那責任,於是養狗代替。而且養子女,長大之後是會離開,像燕子那樣,終於會飛走。但狗是不會的,就像一個永遠不長大的小孩,永遠一世都跟著你,所以現代人對狗的感情,比古代人強很多。整個原理大致是這樣。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狗馴化 在 科學人 的推薦與評價
一項研究支持了後者的觀點,科學家發現,狗的馴化過程中,天擇在與澱粉 ... 我的狗狗的耳朵長得像兩隻狗狗~.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yrs. ... <看更多>
狗馴化 在 人類為何不騎斑馬?那些曾經嘗試馴化的動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斑馬# 馴化 #老虎#狼#狗#動物歡迎來到瑞森老哥的趣味世界! 訂閱瑞森老哥, 讓科學不再冷冰冰! 通俗的講解帶你進入知識的大門, 讓你成為人群中最閃耀 ... ... <看更多>
狗馴化 在 [新聞] 狗的最初馴化地區為西伯利亞與東北亞- 看板Ancient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網址: https://phys.org/news/2021-01-people-americas-dogs.html
同步翻譯於fb粉絲專頁"沙發上的考古學" https://reurl.cc/pmx4b8
--------------------------------------------------------------------------
由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考古學家Angela Perri博士所主持的國際研究
團隊日前透過考古與基因資料,分析出狗的馴化時間、地點可能為距今23,000年的西伯
利亞與東北亞,且在馴化之後才逐漸向歐亞大陸和美洲擴散;最早(大約在15,000年前)
從東北亞移入美洲的人類則攜帶的是已馴化的犬隻。該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
刊(PNAS)。
研究團隊中來自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的基因學家
Laurent Frantz表示,過去我們頂多清楚知道狗的馴化並不發生於美洲,此次古代犬隻
的基因標記分析使我們了解到狗在人類遷徙入美洲前便已於西伯利亞某地馴化。牛津大
學Greger Larson教授表示,過去學界認為狗的馴化地點擴及整個歐亞大陸,屬多源馴化,
但這次結合了古代人類與犬隻的考古與基因證據的研究將狗的馴化地點指向西伯利亞與
東北亞。
Perri博士表示,上述結論解決了我們探討狗的起源與人狗關係的許多問題,但在狗的馴
化時間與地點這兩個學界長期探討的問題之外,這項研究也探討常被忽略的狗為何與如
何被馴化問題。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約距今23,000至19,000年前)
之際的白令基亞(Beringia。今日加拿大與俄羅斯之間的由陸地與海冰形成的陸橋)與
大部分的西伯利亞地區處於極度嚴寒、乾燥且未結冰狀態,如此嚴酷的氣候條件與獵物
的相同可能使得人類與狼有了更為密切的接觸機會。狼可能受到人類所捕獲獵物的吸引
而來到營地而增加了人、狼之間的互動機會,並最終導致狼馴化為狗;這些伴隨著人類
進入美洲的狗在人類社會裡扮演著重要角色。
南方衛理會(Southern Mothodist University)考古學家David Meltzer表示,我們知
道最初進入美洲的人群已帶有良好的狩獵技巧,並具備相關的地質知識,懂得找尋石材
與其他狩獵所需,以面對新環境的挑戰;他們所攜帶的犬隻便如同他們所攜帶的石器一
般,屬於文化的一部份。
狗在人類社會裡扮演多元的角色,並與全球人類的文化史息息相關,未來的考古與基因
研究勢必能揭示人、犬的相互關係如何能導致其在全球的成功擴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5.248.16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ncient/M.1611730277.A.A50.html
※ Ceramic:轉錄至看板 historia 01/27 14: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