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險祖國善意清單整理:
-恆大事件
中信銀、上海商銀 > 總金額五億,填牙縫沒事兒。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 有可能直接踩到恆大、華融、佳兆業等雷,占比不等。
"還是覺得是硬抓的下跌理由,恆大跌一年了、可能違約也不是新聞,直到台美股近期修正才拿出來講"
-停電事件
PCB 廠算是震央,金像電、瀚宇博德、定穎、健鼎、敬鵬、臻鼎、台虹、台郡以及 CCL 聯茂、台光電﹑台燿;ABF 如欣興、景碩、南電。
網通部分受影響如中磊、啟碁、智易;線材廠貿聯、工具機亞德客、連接器嘉澤、優群;以及其他如宏致、華宏、天宇、新麗、州巧、建通、永信、京鼎、柏承、百辰等族繁不及備載。
電供光寶科、台達電、國巨表示沒有收到通知,另外像晶圓代工、EMS/OEM 就消息來源表示影響有限。有個說法是關係好的、比較大尾的,可以喬一下,像日月光就多撐一天、而有些至今還運轉著。
"雖然說號稱停到 9/30,但能耗未達標的省分如江蘇、廣東、福建等,還是隨時要小心被處理;此外飛天的動力煤、天然氣價格也是核心原因。"
影響程度高低還是參閱公司發布之重訊為主
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05sr01_1
瀚 亞 到 期 債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武士出來幫基金業者洗地
#某人最愛戰費用都不看績效
1 台新印度:2020總費用率10.31%。
2020績效:台新印度(台幣)+16.16% VS MSCI印度(台幣)+8.64%
這檔基金往年的費用率大概是3%上下,為什麼2020年會飆高,我研判是因為基金規模縮減太快,使得固定的費用占整體比率增加,導致總費用率飆升。但是,靠邀他贏基準指數7.5%ㄟ,有沒有看績效啊?如果假設費用飆高真的是因為規模快速縮減,導致固定的基本費用占比過高,那麼如果規模如果沒有縮減,績效不就更好。但是這檔基金目前只剩下1億多台幣,投資人需留意規模問題。
2&3 瀚亞投信發行的2檔保本基金,某人一開始狂酸一年費用超過6%,年年費用都超過6%怎麼保本。結果後來發現自己講錯,才改口說不是每年6%,我快被笑死。因為保本型基金是一種架構比較複雜的商品,所有的費用必須要期初全部算好,到期就會保本,因此所有的費用於第一天收取後,投資人持有到期自然是至少保本,有機會外加額外的收益,並非只有單純保本。然後某人改口之後又開始酸,美國公債就保本啦,美國公債一年也才1%,費用就收1%怎麼保本。這些酸言酸語就顯示了本職學能的不足。我就舉個例子給大家聽,儲蓄險到期的收益率明顯比美國公債高,為什麼?因為犧牲流動性,來換取收益率,講完了。
4 統一中小:2020總費用率5.11%。
2020績效:統一中小+23.63% VS 小型300指數+14.06% VS 富邦中小50 +32.47% (如果比的指數不洽當,歡迎留言分享更好的基準指數)
2020-2021/05/31:統一中小+67.24% VS 小型300指數+28.64% VS 富邦中小50 +106.60% (如果比的指數不洽當,歡迎留言分享更好的基準指數)
5 瀚亞菁華:2020總費用率5.10%。
2020績效:瀚亞菁華+31.36% VS 加權股價指數+27.03% VS 元大50 +31.08% (如果比的指數不洽當,歡迎留言分享更好的基準指數)
2020-2021/05/31:瀚亞菁華+55.85% VS 加權股價指數+47.45% VS 元大50 +50.27% (如果比的指數不洽當,歡迎留言分享更好的基準指數)
以上這些被鞭屍的基金,績效真的比較差嗎?看沒似乎沒有像某人講的那樣喔!
結論:原來這一篇是富邦中小50ETF的葉佩雯(大誤)!
我一直強調的是,功夫沒有高下之分,而人有高下之分。有人喜歡被動投資ETF,有人喜歡主動投資的共同基金。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有選擇的問題。我從來沒有反ETF,我只追求績效與市場的看法。本文做一些細部的分析,提供給投資人不同角度與構面的看法,當然我的粉絲數只有人家1/5,講話沒有太多分量。但每天追蹤一個只會買美國公債ETF的人,投資能賺多少錢?我真的不知道!
瀚 亞 到 期 債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基金的內扣總開銷是對基金未來績效最有力的預測因子。
本文整理2020全年,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基金所收取的內扣總開銷。我們專注內扣費用超高的基金族群。因為高費用,有帶來較差績效的傾向。(註)
沿用去年的分類方法,我將這些基金收費依其收費多寡,分成”聖母峰等級”、”玉山等級”、”101等級”。
首先是收費高昂可比擬聖母峰高度的基金。這些基金年內扣總開銷高達5%以上。可見下表:
台新印度基金以單年10.31%的內扣總開銷,拔得頭籌,成為2020全年台灣投信費用最高的基金。
台新印度基金10.31%的內扣總開銷,除了2%的經理費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在於有一項高達5.38%的”其它費用”。再加上其他項目,形成超過10%的費用成本。
操作一支基金可以操作到需要10%以上的費用,到底是為了費用收入而成立基金,還是為了幫投資人獲取收益而成立基金呢?
瀚亞2026收益優化傘型基金之美元保本與南非幣保本基金,都有6%以上的全年內扣總開銷。
根據基金公司資料,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都”只有”1%
為何會出現6%以上的超高內扣費用呢?
理由在於,投信投顧公會網站的資料顯示這兩支基金的經理費根本不是1%,而分別是6.52%跟6.46%。
一年收取6%經理費的理由在於,該基金公司要在基金成立的期初,就將這兩支基金預計的存續期間,也就是六年,每年1%的經理費,總共6%一次收齊。
目前美國五年期公債殖利率是0.79%。六年期間,花費每年1%的成本,要如何保本?
可說是個”有趣”的問題。
統一中小基金跟瀚亞菁華基金分別收取5.11%跟5.10%的內扣總開銷。問題都出在本來就已經太貴的經理費(1.6%),加上頻繁交易形成的過高交易成本。
聖母峰之後,接下來是收費等級與玉山同高的基金,也就是每年內扣總開銷4%到5%之間的基金。
付出太高的費用會有嚴重的報酬減損效果,你以為你在投資股市,其實高費用會確定你拿不到高風險資產的對應報酬。
而這還是高風險資產有好成果的時候。有人可以跟你保證高風險資產一定賺錢,獲利一定比較高嗎?
(假如有人提出這種保證的話,你可以確定的是,他大概不太了解”風險”是什麼意思)
儘管我已經連續幾年將這些高費用基金列表並寫成文章,但可以看到2020高收費基金數量有增無減。各家業者可說是毫不忌諱自家基金榜上有名。
為什麼?
因為不在意投資成本,以為費用沒關係的台灣投資人,還是佔了絕大多數。
不要天真的以為基金業者會”主動”改善高內扣費用問題。在費用方面,他們是全然的被動。因為那就是他們的獲利,他們的收入。投資人假如沒有覺醒,沒有提出要求,他們是不會改進的。
選擇低費用投資工具,不僅可以保護你自身的資產,也等於大聲的對業者的高收費行徑說"No"。
完整表格與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1/05/2020_0193912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