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珠兒姐與Dana主廚的優雅餐宴
字如其人,菜如其人,以《紅燜廚娘》、《種地書》等著作聞名的飲食作家蔡珠兒,將做菜形容為「labor of love」。她的家宴出名,手筆精良,端上桌的菜色絕對是絞盡腦汁榨乾體力的勞動成果,只為了她想真心款待的朋友。所以她接受《聯合報》訪問時說,「沒辦法請不熟的人吃,因此不能做餐館。」
總自謙為業餘廚師的珠兒姐,今年稍稍往專業廚房跨出一步。
應其好友游育甄(Dana)主廚之邀,上週五(11/27)起一連三晚,珠兒姐在「涼州游嚴行」客座,與Dana主廚四手聯烹。還是很私房啊!四十八席座位,在消息公開前已被搶訂一空,就連珠兒姐的先生、汪浩大哥都吃不到!我訂到二客,雙手合十,太幸福啦!
Dana主廚結束「風流小館」營業後,去年在大稻埕創辦私廚「涼州游嚴行」。她說,她與珠兒姐個性很像,二人都追求完美,時常自我糾結,她有時對著一道菜喃喃自語該怎麼調整,這回與珠兒姐一起下廚,不再一個人碎碎念,而能互相給意見!珠兒姐則謙稱,自己在家做菜不若專業廚師有組織,Dana主廚教導她備料與出菜的工作方法,為她加油打氣。
整份菜單和諧得像是同一個人開出來似的。
糟滷的溫雅酒香,火腿、臘腸的鮮鹹提點,為菜色穿針引線。縱貫菜單主軸的,是珠兒姐豐富的人生閱歷,英國、香港、台灣的生活經驗,來自上海人先生的文化影響,以及二人雲遊四海的腳步,都讓珠兒姐做菜信手捻來,品味卓越。Dana主廚雖然謙稱從旁搭配,卻也開出別樹一格的菜單,她有堅強的法式根底,也熱愛中式家常菜,結合二者的成果十分美妙。
優雅,則是整場餐宴的關鍵字。
#請客就是要拿出最好的東西
「我請客就是要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珠兒姐說到做到,她用從上海帶回來的三十年老花雕,做上海菜經典的糟滷,豬肚、蝦、萵筍都浸潤得馨香秀逸,鮮鹹微微,啟動味蕾。從冰箱裡翻出來的伊比利火腿,已陳放六年,切碎與當令的翼豆炒香,滋味新奇,珠兒姐另援引「火腿豆瓣酥」的概念,在Dana主廚製作的現炸米餅上頭塗抹三年金華火腿爆香過的皇帝豆泥,再堆上翼豆,造就清脆、酥脆、鹹香的多層風味。
Dana則展現麵點功夫,一道番茄金沙蛋撻,塔皮酥鬆,蛋液調和鹹蛋黃,嚐來更香口,番茄醬汁則模擬番茄炒蛋的自然酸甜;小籠包透薄多汁,內餡是鴨肝與雞湯凍,刨上二片黑松露,散發當令蕈香。與Dana主廚一起經營涼州游鹽行的設計師嚴慶昭,則擔綱麵包主廚,她做的米麵包,揉合了香腸與肝腸,彈軟質地顯現甘鹹,還真有點像臘味飯。
珠兒姐曾在香港長居十九年,煲湯、發乾貨是她的日常,台菜則是五年前搬回台灣後才較常動手。她秀出一道海魚捲,是向阿燦師學習的成果,海鱸魚片包裹自己打的紅條魚魚漿與剝皮辣椒、筍絲、油蔥,淋上雞汁和香菜蔥油。好雅好雅!一改台菜原本偏向的直爽性格,這海魚捲秀逸芳美,有點江浙菜的調調,油蔥的香氣沒有暴衝,剝皮辣椒的鮮味隱隱約約,香菜蔥油溫柔飄蕩,和雞汁、鮮魚調和得完美,每一口細嫩都是平衡。
呼應海魚捲,Dana主廚端出一道酒糟鮑魚,新鮮鮑魚先用糟滷滷過,出菜前炒香,搭佐法國雞油菌炒臘腸,調入雞湯的米湯作為醬汁,上桌時輕飄的陳香,則來自花雕酒泡泡。這是一道精彩的中西合璧,花雕酒有如法國黃酒(vin jaune),和雞油菌激盪出秋冬的溫暖醇厚,鮑魚熟度精準,愈嚼愈鮮,湖南臘腸的甘甜有如星芒,閃閃爍爍。
一道「石斛響螺老母雞雞湯」展現珠兒姐的煲湯手筆。石斛、響螺、智利鮑、干貝、黃耆、南北杏、豬肉、老母雞,各種增鮮提香的角色,咕嘟咕嘟煲進奶黃的湯色中,舀一口,清朗含鮮,尾韻回甜。廣東人可以就喝湯,珠兒姐則濾除湯料後,佐以菜心與松本茸,多點口感,也更雅緻。未免菇味太重且影響湯色,松本茸必須另外汆燙。
繼續一唱一和,接在醇美的雞湯之後,是Dana主廚自製的豆漿凍,用以襯托的主角,是當令的白松露。白松露太香了!品質優異的菇蕈芬芳,往常作法是搭配滑嫩的炒蛋,或者調味簡單的義大利麵,Dana主廚則展現與眾不同的思考,以豆漿溫和的調性為始,鋪墊雞汁煨過的冬粉,其中埋藏切碎的蜜汁火腿丁、湖南臘腸丁,全部材料一起入口,絕妙速配!豆漿、雞汁都適合襯托白松露,豆香與清鮮疊起溫潤層次,蜜汁火腿丁、湖南臘腸丁透出鮮鹹甘甜,賦予調味。這又是精彩的中西合璧。
#旅行回憶來提味
乾貨在珠兒姐的家宴中不可或缺,這一回,她拿出去年從北海道帶回來的刺參,六排刺緊密排列,貨色高檔。處理可費工,需花三至七天冷水泡發,以蔥薑水煮過去腥,再分別以雞高湯、豬高湯煨入味,才能料理。刺參原隻上桌,珠兒姐在海參中空的身體裡鑲過各種東西,連鹹魚肉餅都試過,餐會上則回歸經典,鑲進蟹腳與魚漿,青豆作為配色,荸薺增添清脆,以清鮮的滋味凸顯刺參的口感。刺參好Q!脆與韌交替的質地,說明了好品質與好功夫,蘸上Dana做的松葉蟹蟹膏醬汁,鮮活有味,簡單佐以當令的豆苗與百合,清甜適口。
Dana主廚端上一道鳳梨蝦球。原本她用炸的,一般的作法,卻怎麼也不滿意其平庸,珠兒姐建議改以炭烤,一切都活了。餐會這天,她大手筆升級為法國藍龍蝦,厚實的肉身炭烤得外熟內帶生,入口活跳跳;蝦身上一層番茄鳳梨凝露,用以模擬美乃滋,鳳梨本人也在,炭烤過的小丁與櫻花蝦末、香菜末拌作夥,鮮鹹加乘果甜,十分美妙!再一層風味,則來自六種柑橘醬汁,茂谷柑、佛利蒙、柚子、金桔等等,有如明亮的顏料,渲染出繽紛的酸甜。
最後的主食是米飯,珠兒姐做的錫蘭咖哩雞,我差點喊出再來一碗。這是她與汪浩大哥去斯里蘭卡旅行的回憶,他們愛上當地的咖哩,早吃晚吃,配飯配粉,回到台灣,珠兒姐調配出印象中的咖哩配方,重點是芫荽粉要多,其他還有小茴香等等香料,也有新鮮的香草,香蘭葉、香茅、咖哩葉等等,咖哩葉還是珠兒姐自己種的呢。
與台灣人習慣的日式咖哩不同,錫蘭咖哩吃的是清清爽爽,不增稠,湯水卻蘊含繁複繚繞的辛香,一聞就沉醉。也因為質地清爽,這咖哩必須配質地疏鬆的basmati香米,不可以是短梗的越光米,不可以黏,才能造就整體的爽朗輕盈。太香了,我幾乎像是喝湯一樣把咖哩汁舀盡,每一粒米刮盡,直到此刻,胃口都興致勃勃。
#揭開家宴的神秘面紗
Dana出一道茉莉冰沙清清口,花香與茶澀凸顯了草莓、牛奶凍與蜂蜜泡泡的甜美;珠兒姐則獻上暖愛玉,阿里山愛玉出餐前現洗,做成冬天的甜湯,東山煙燻龍眼乾、白河蓮子、銀耳、蜂蜜,交織出舒心的甜潤。粉撲撲的壽桃,則出自Dana之手,麵皮發得蓬鬆有麵香,裡頭是芋泥,參考法式作法添了奶油,嚐來淡雅不膩。
家宴走出家門,食客有口福。餐廳與家宴,是性質相反的二種用餐場合,自古以來家宴的私房菜佔據高貴地位,諸如太史菜、譚家菜、厲家菜,都因為主人的見識與品味而卓然成家,卻也因為獨家而難以流通。珠兒姐的自我挑戰,其實稍稍揭開了家宴在這個時空的神秘面紗,謝謝她的慷慨與溫柔,把她的私房手藝分享給更多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8萬的網紅Miao Aduo 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苗大姐做贵州十八怪之一,米饭一看就好吃,帅哥美女也是一大怪 大家好,我是苗阿朵? 吃都吃得没滋没味,怎能活得有滋有味~ 阿朵为你分享农村生活,乡村美食做法,吃的就是原生态美食! 喜欢我的话就赶紧订阅吧!▶【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bKHtlQhrSQ...
湖南辣椒炒蛋 在 遍嚐台北美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店名:飯Bar
電話:02-2799-5199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360巷2號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中菜,台北有餐廳,改良傳統老菜湖南蛋,讓口感類似美式炒蛋,香辣下飯,還有看來像薯條的金沙筊白筍,容器也大量使用鑄鐵鍋,讓中菜年輕化。
整排彩色電話,工業風設計,還能射飛鏢,這可不是美式餐廳,賣的是新潮中菜。裝在鑄鐵鍋裡的不是美式炒蛋,而是創新版湖南蛋,綿密雞蛋火辣鹹香,青龍辣椒香味十足。
雞蛋一碰到熱鍋,師傅手不能停,讓雞蛋化為軟嫩蛋絲。湖南蛋最講求火侯,大火熱油,炒香青、紅辣椒,雞蛋油裡來、火裡去,熊熊烈火燒出鍋氣。
行政主廚李宥賢:「傳統(湖南蛋)就是以煎啊,一塊一塊的方式去做呈現,而我們是想讓蛋和辛香料作結合。」
明明是中餐怎麼有薯條,大口咬下,鹹香鹹蛋裡其實是清甜茭白筍,還有溫醇充滿膠質的雞湯,怎麼有辣辣的後勁,原來裡頭加了泡椒,小火慢慢煨,讓熬了6小時的高湯更濃郁。
行政主廚李宥賢:「用泡椒去帶它,一點點雞的甜味出來。」
說好的是甜點,怎麼上了蘑菇,打開來,甜蜜芝麻會爆漿,創新中菜,來自2個7年級的大男生。
外場經理曾紹謙:「朋友都說吃中餐好像跟爺爺奶奶吃飯,我不要,這麼多的年輕人都沒辦法接受,希望未來我們能開一家很不一樣的中式料理。」
朋友的一句話,激發兩人的鬥志,大玩創意,讓中菜變潮了。(民視新聞林嘉玫、胡希哲台北報導)
湖南辣椒炒蛋 在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炒飯
中廣流行網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今天進行中華廚藝學院掌門人曾秀保保師傅的空中教學時間,除了傳授炒飯技巧,並開放聽眾朋友Call in問答。
保師傅與保師娘(就是我王瑞瑤)日前在youtube上傳了五支炒飯的影片,王瑞瑤想梗扮醜,保師傅親自示範,一如過去從基本法出發,從最基本的蛋炒飯開始,延伸擴大成:
西巴拉-台式香腸炒飯、
約會吧-青椒肉絲炒飯、
清冰箱-臘辣湖南炒飯,
好省錢-鼎XX上海式外省炒飯,
想要學會炒飯技巧,一口氣知道其中變化,甚至蛋怎麼炒才會出現金銀?臘肉該如何蒸?肉絲怎麼抓碼才會嫩?等等炒飯基本法,請用關鍵字搜尋保師傅,或大廚在我家的炒飯影片。
⋯聽眾鄭小姐問:炒飯該用隔夜冰飯還是現煮熱飯?火是大火還是小火?
◎保師傅答:炒飯最好用冷飯,煮好翻鬆,吹乾表面水氣的冷飯。
熱飯太濕易黏鍋,冰飯太硬易失水,炒飯時間愈短,米粒含水飽滿就愈好吃,所以熱飯要翻鬆吹乾,冰飯要打微波或重蒸熱,同樣翻鬆吹乾,做好炒飯的準備工作。
至於炒飯該用什麼火?一開始熱鍋加油是大火,炒蛋才不黏鍋,下飯和調味轉中小火,慢慢壓炒不必急,最後開大火翻拌,讓米飯吸油並炒出鑊氣,三階段大→中小→大配合火力。
⋯聽眾張小姐問:炒飯該用什麼米好?泰國米太鬆,蓬萊米或在來米如何?
◎保師傅答:泰國米其實不錯,但最好購買比較好的,皇室專用的絲苗米,有一股清香,至於在來米有一股怪味不適合,蓬萊米最適合,越光米也很好,但關鍵在洗米煮飯的水量要調整,米1:水0.9,炒飯最好吃。
⋯聽眾簡小姐問:坊間流傳餐廳用鹼塊燙青菜,是否真有其事?還有如何判別雞肉加了嫩精?
◎保師傅答:炒青菜也有基本法,同樣已經上傳到youtube,查詢關鍵字大廚在我家即可明暸。
針對燙菜加鹼,我在剛入行時,老師傅的確這樣教,讓青菜翠綠定色,但用量有規定,一只一尺三的大炒鍋,八分滿的水,只加兩顆花生米大小的鹼塊,與坊間流傳小小一鍋水丟入一大塊鹼的誤導示範截然不同,而且客人也沒那麼笨,如果用濃鹼水燙菜,舌頭又澀又刮,絕對嘗得出來。
燙菜加鹼用於厚身不易熟又容易變色的芥菜心等蔬菜,但可以有別的方法,比加鹼更好,而且還愈放愈脆,這招也是毛豆、蠶豆的基本法,便是在沸水中加鹽巴與大量的砂糖,砂糖可中和怪味亦能定色,不妨一試。
另外,雞肉本身就很嫩,不必用嫩精,牛肉就常見,抓過嫩精的牛肉,纖維被破壞,嚼起來很嫩,口感肥肥的,但沒有肉味。
⋯聽眾黃小姐問:簡易的臘味飯怎麼做?
◎保師娘代答:過年前在節目中教做,現在已經重po,請找前文。
⋯聽眾紀先生問:滷肉的肉,先炸過還是燙過哪一種好?香料除了八角、五香粉還能放什麼?
◎保師傅答:肉燙過就不香,滷肉的量較大可用炸的,量少就用煎的,讓豬肉表面變縮。香料只用八角就好,但辛香料蔥薑蒜不可少,同樣先炸或煎香再使用。
另外,八角的用量不必太多,因為滷肉吃的是多方面的肉香,有人下八角不知節制,導致滷肉只有一個呆呆甜的風味,正是八角放太多,最佳比例是兩公斤的豬肉放一粒八角,所以家庭滷肉若為兩斤600克,八角摘三角便足矣!
⋯鐵粉馬老太太問:菜包裡的高麗菜,要怎麼樣變好吃?
◎保師傅答:高麗菜切丁後,可依下擇一處理:
一,醃鹽巴,略擠水變柔軟,鹽巴為高麗菜總重的1%;
二,燙一下,熱水燙幾秒,不能太熟即瀝起;
三,炒一下,熱鍋素油拌炒,炒微軟即起。
⋯聽眾洪小姐問:基隆廟口知名的五號米糕怎麼做?
◎保師傅答:米糕的做法我知道,但廟口這家我沒吃過,做法謹供參考。
長糯米泡水三至四小時,瀝出乾蒸20至25分鐘至熟透。
取滷肉飯的滷汁,先爆香蝦米、香菇、紅蔥頭,再倒入滷肉汁拌炒,放入蒸好的糯米飯拌勻,盛起入鍋回蒸讓味道滲透,吃時再淋上滷肉燥即可。
⋯聽眾廖小姐問:山藥一削皮就黑,如何才不黑?新鮮干貝怎麼炒才不會老?
◎保師傅答:日本山藥比台灣山藥慢黑,可試試日本山藥,或是用熱水燙一下即可阻黑。
新鮮干貝購買等級較好個頭較大的日本或加拿大進口干貝,別買小個頭形似腰子的藥水干貝。干貝橫剖一開二,先用熱水泡15秒成六分熟,然後起油鍋炒配料加調味,最後才下干貝一翻一兜即起,此法炒干貝永遠不會老。
⋯聽眾涂先生問:魷魚羹的乾魷魚要怎麼發泡?一種是包漿,一種是發脹,還有羹湯如何調?
◎保師傅答:包漿的魷魚在鹽中水浸泡一晚,先劃花刀再切細條,吸乾水份與魚漿、花枝漿、太白粉和調味料拌一拌,魚漿加花枝漿的份量是魷魚的一半即可。
另一種發泡魷魚在節目中來不及講,現在補給你,鹼是水的0.6~0.8%,魷魚浸泡六小時至一晚,再走水去鹼令其發漲。
魷魚羹的羮湯不必太複雜,配料有金針菇和撕成細條的筍干即可,沸水熬雞或豬骨,加柴魚片,以老抽調色,烹大師,鹽巴,味精,砂糖調味,放入魷魚羹,勾芡淋麻油。
必要提味有:沙茶醬,生辣椒醬,九層塔,烏醋等。
湖南辣椒炒蛋 在 Miao Aduo cuisin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苗大姐做贵州十八怪之一,米饭一看就好吃,帅哥美女也是一大怪
大家好,我是苗阿朵?
吃都吃得没滋没味,怎能活得有滋有味~
阿朵为你分享农村生活,乡村美食做法,吃的就是原生态美食!
喜欢我的话就赶紧订阅吧!▶【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bKHtlQhrSQTijwtqz_QVQ?sub_confirmation=1】
还有阿朵近期开通了-FB账号,欢迎大家订阅哦~▶【https://www.facebook.com/%E8%8B%97%E9%98%BF%E6%9C%B5%E7%BE%8E%E9%A3%9F-110276027539132】
#苗阿朵美食#蛋炒饭#家常饭

湖南辣椒炒蛋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寧夏夜市鳳飛飛潤餅 傳統老口味 60年吃不膩
台北寧夏夜市有一攤老字號潤餅,
已經賣了一甲子,前總統馬英九,
非常愛吃他們的口味,
已故的國寶級歌手鳳飛飛,
更是他們的頭號粉絲。
☞烤肉刈包 巴掌大味美多汁 吸引內科上班族聞香排隊
台北有一家創意的刈包店,
所有的餡料都是現點現烤,
香噴噴的烤肉刈包,
吸引了上班族聞香來排隊。
☞等待六十年的家鄉味 饊子入口就飆淚
饊子是一種北方的點心,
製作過程非常的費工夫,
從拉麵到下鍋去油炸,
至少得花上6個小時,
台北一位七十歲的劉奶奶,
她做饊子做了將近20年,
好多客人吃到家鄉味,
甚至激動到當場落淚。
☞狠餃色 佛跳牆水餃 北方口味 引進台灣
當佛跳牆遇上了水餃,
會激盪出什麼樣的滋味?
另外還能夠將番茄炒蛋,
還有辣椒等包進水餃裡,
不用加沾醬就能夠吃到,
水餃的箇中鮮味。
☞回味左營眷村味 蘿蔔絲餅紅 仔細挑菜頭
高雄左營眷村有家賣蘿蔔絲餅店,
這是眷村客家媽媽跟外省朋友學,
然後她再把手藝教給兒子,
結果一賣20年,
成了左營眷村特色美食。
☞麥穗金色波浪 台中大雅春日序曲
台中市大雅是台灣小麥主要產地,
由於國內消費市場,
大多仰賴進口小麥,
為了推廣國產小麥。
居民就利用了小麥,
製作各種產品。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