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第一幕,參加婚禮的NJ回家拿東西,但到家之後,卻忘記到底要拿什麼(過了幾分鐘後觀眾才會知道他是要回去拿名片),他就像是一個平凡的中年男人,到了這個年紀開始有點忘東忘西,但是,眼前的瑣碎易忘,過去的記憶總忘不了。
⠀⠀⠀⠀⠀
不論是NJ,還是念真。
⠀⠀⠀⠀⠀
吳念真說,他一開始本來想推掉這個楊德昌交付給他的重大任務:這部電影的男主角。雖然這個角色「南峻」的英文縮寫「NJ」,根本也是他的筆名「念真」英文縮寫(楊德昌編構故事時擅用英文思考),楊德昌從構思角色開始就是以他為藍本,但他不想擔票房失利這個風險,後來才知,這是楊德昌看他的細微觀察,「累」。
⠀⠀⠀⠀⠀
當時他拍完第二部長片《太平。天國》票房跟評價都失利(沒有第一部長片拍過世父親的《多桑》好),吳念真轉向拍攝廣告跟主持節目,特別是後來影響三立電視台一連串的「台灣行腳類節目」的台灣地理雜誌系列(像在台灣的故事、台灣尚青)的濫觴,也可能還是現在台灣人對他草根印象最深刻的節目:TVBS台的《臺灣念真情》。
⠀⠀⠀⠀⠀
吳念真說,在弄《臺灣念真情》的那陣子很忙,雖然不拍電影也不寫劇本了(但開啟了名稱源自小林正樹導演的戰爭巨作《人間の條件》的舞台劇系列),但這個講述台灣人民各種點滴故事的節目,還是耗費他很多心力。
⠀⠀⠀⠀⠀
不管是他跟小野一起在中影策劃楊德昌的第一次電影經驗的《光陰的故事》,還是楊德昌第一部電影長片《海灘的一天》的編劇,做為跟楊德昌合作過無數次的朋友,如今看來已是楊德昌電影世界的完美句點,也許,會選擇他擔任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可能也是一種宿命式的註定──因為這也是個談論NJ已經錯過的初戀故事。
⠀⠀⠀⠀⠀
1986年,在楊德昌開拍最後得了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恐怖份子》,與他齊名的另一位台灣電影新浪潮導演侯孝賢,也在拍攝「念真」的初戀故事:《戀戀風塵》。
⠀⠀⠀⠀⠀
可能對吳念真有些認知的人也許會知道,他的本名吳文欽,之所以會有這個筆名「念真」(思念阿貞),是當年妹妹幫他寄稿到出版社時取的,後來他自己想改掉,出版社就告訴他「你就把你的姓『吳』加上去,就是不思念了啦」,「吳念真」這個名字隨後也變成他的招牌。後來,在侯孝賢的訪談書《煮海時光》裡,他說,會拍這部電影,也有點像是在幫他解這個過去,解這個念念不忘的記憶。
⠀⠀⠀⠀⠀
侯孝賢拍他的初戀故事成了《戀戀風塵》,過了十四年,楊德昌把一部份的自己,再加上一部份的「NJ」的初戀故事,就成了《一一》。
⠀⠀⠀⠀⠀
⠀⠀⠀⠀⠀
NJ在飯店巧遇了已經三十年沒見的初戀情人,她用台語(這也是楊德昌給的細節:NJ面對妻子都是說國語,只有面對她時才說台語)在短短幾分鐘就露出女人的三種神奇面貌:顧作鎮定,激動難耐,瞬間收起情緒,NJ外表雖然沒有任何一絲動搖,但他之後的神情都有些若有所思,他的內心不停地翻動著。
⠀⠀⠀⠀⠀
後來,他有個機會,終於可以讓他跟初戀情人在日本說清楚講明白(為什麼設定去日本,照楊德昌特別加上去的意義是「日本是他們年輕時代的舊台北」),讓他回到過去,安靜地告訴她已經冷卻的情感真相,「他為什麼離開」,「為什麼要斷了這段感情」,初戀情人跟他說「我們可以重新開始」,NJ沒回答。
⠀⠀⠀⠀⠀
即使,NJ在最後一瞬間告訴她:「我從來沒愛過另外一個人」,這個情感最沉重也是她最想知道的答案,但這也他考慮了很久很久的答案,即使他們現在的狀態是最好的、最幸福的,但他知道,他已經沒有選擇了。
⠀⠀⠀⠀⠀
經歷了人生重大選擇,NJ回到台灣,告訴暫時離開他、不曾愛過,但對她有責任的太太,說:
⠀⠀⠀⠀⠀
「妳不在的時候,我有個機會去過了一段年輕時候的日子,本來以為,我再活一次的話,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結果還是差不多,沒什麼不同,只是突然間覺得,再活一次的話,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真的沒那個必要。」
⠀⠀⠀⠀⠀
NJ如念真,在職場上疲累,為了堅持自己的原則(雖然日本人大田一直說他是個「good man」),錯過了很多事物,也錯過了很多感情,但楊德昌跟NJ都知道,人生已經走到了這一途,這樣的選擇,可能是早就已經決定好的。
⠀⠀⠀⠀⠀
現在要做的其實不是後悔,也不是放棄,而是要把握在那個選擇過後,留到現在還存在著的事物、留在自己心裡的情感。
⠀⠀⠀⠀⠀
背負著這些,努力地繼續活下去。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羅比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紀念十四年前的今天離開我們的楊德昌 台灣最好的導演之一,用一分鐘的時間認識他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楊德昌 #EdwardYang #shorts #台灣電影導演 楊德昌(Edward Yang,1947年1...
「海灘的一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好雷] 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 看板movie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海灘的一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海灘的一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海灘的一天 在 12.12發售資訊更新=== 《海灘的一天》完全生產限量精裝版 的評價
海灘的一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網友吳英雄拍攝分享27年前的今天(1994年4月9日)的《聯合報》第36版,右下方可以看到當時熱映中(3月26日在臺上映)的香港電影《九品芝麻官》的廣告,上頭寫著「票房再爆!口碑大呼過癮!周星馳再獲觀眾肯定!」,而廣告中列出的戲院裡,還有誰仍在營業呢?
片體鱗傷,看啥名堂?
「銀色獵物」 中沒有銀色, 「惡意的缺席」中沒有缺席,電影片名關係票房賣座與否,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 「片名」跟電影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
█王立青
好萊塢性感艷星莎朗史東,前陣子主演一部激情懸疑電影「銀色獵物」,知道此片原名「Sliver」者,看到中文片名居然譯成「銀色獵物」,難免莞爾一笑。顯然該片翻譯人員看走了眼,將SIiver(細片、切片)看作Silver(銀色)。真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是惡意?是騙局?
記憶所及,這已不是台灣片商翻譯電影片名頭一回鬧笑話了。十二年前保羅紐曼、莎莉菲爾德主演的「惡意的缺席」,片名譯得之離譜,與「銀色獵物」有異曲同工之「謬」。
「惡意的缺席」原名「Absence of Malice」,是句法律用語,意指「惡意不足」或「缺乏惡意」。片商不知打那兒請來的高手,電影內容也沒看,便來個原名直譯;等我電影看完,才知道「惡意」不曾缺席,也無法缺席。譯者一時疏懶譯錯,才真是「惡意不足」的失誤了。
往前追溯,一九七四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由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連手主演的「The Sting」,中文片名「刺激」,也犯了直譯的錯誤。
那年看完「刺激」,滿腹狐疑,這樣的劇情與刺激何干?回家翻辭典才發現,Sting除了作「刺」、「螫」、「刺激」解釋之外,尚有「詐騙」的俚俗用法。這才恍然大悟,片名不是「刺激」,該是「騙局」才對。
準此要領,一九九二年由詹姆斯伍德領銜主演的「Midnight Sting」可譯為「午夜騙局」,若沿用舊模式來個「午夜刺激」就糟了。不過該片正式的中文片名是「英雄本詐」,也很貼切傳神。
●天馬行空,莫名其妙
中譯片名,除了直譯之外,往往考量到國情、文化背景的差異,而需採取意譯。譬如「The Long Gray Line」,若直譯成「長灰色的行列」,誰懂?原來,其中的「灰色」是指西點軍校學生制服的顏色,因而這部電影依其內容意義,給它取個「西點軍魂」的中國名字,誰曰不宜?? 問題是在台灣意譯,照樣也會產生風馬牛不相及的天方夜譚式笑話。像當年名導演亞瑟潘的力作「Bonnie and Clyde」,是敘述美國經濟大蕭條年代,一對著名鴛鴦大盜的故事。對美國民眾而言,邦妮與克萊可謂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只是到了台灣若直譯其名,則真是不知所云。這部警匪片起先在台灣遭到禁演的命運,影評人談及此片,冠名為「雌雄大盜」,至為允當。後來此片開禁,片商捨現成的好片名不用,竟然異想天開,來個「我倆沒有明天」。真是教人不想罵也難。
一九六七年,法國名導演梅爾維爾拍了一部由亞蘭德倫主演的警匪片「Le Samourai」,是日本話「武士」的羅馬拼音字。電影公映之前,片商耍了個噱頭,廣告刊登劇情大綱(電影本事),公開徵求中文片名。
結果中選的竟然是玄之又玄的「午後七點零七分」,搞得觀眾一頭霧水,莫名所以。誠可謂「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
●群魔亂舞,終極滿街
直譯、意譯固然鬧過不少笑話,「援例引用」也是趣事連篇,歡笑一籮筐。
所謂援例引用,就是某部電影票房告捷,引來片商像蒼蠅叮肉般蜂擁而至,給新片取個類似的片名,一方面圖個吉利,二方面也盼望沾光,大發利市。
一九八二年,席維斯史特龍演的「第一滴血」,轟動世界,瘋狂天賣座。台灣有片商突發奇想,打算給新片取名為「女人的第一滴血」;這則消息是我某天邊吃早餐邊閱報看到的,害我當場噴飯!
阿諾史瓦辛格自從「魔鬼終結者」竄紅之後,凡是由他主演的電影幾乎都掛上「魔鬼」二字:「魔鬼司令」、「魔鬼殺陣」、「魔鬼阿諾」、「魔鬼紅星」、「魔鬼孩子王」、「魔鬼總動員」、「最後魔鬼英雄」,一時之間但見群魔亂舞,鬼影幢幢。
其中不沾魔鬼二字的「終極戰士」,據說原本也打算和魔鬼攀上關係的,卻被別部電影搶先登記註冊,只好更名。阿諾雖在台灣率先使用「終極」二字,後來卻成了布魯斯威利的正字商標。
布魯斯威利於螢幕「雙面嬌娃」揚名立萬後,以「終極警探」勇闖大銀幕,發紅泛紫,自此與「終極」結下不解之緣。後來有「終極神鷹」、「終極尖兵」等作品,票房卻是欲振乏力,害得威利悶悶不樂,額頭上的毛髮更形稀疏了。
當此之際,凱文柯斯納居然乘虛而入,盜用「終極」二字冠於「保鑣」之上,賣了個滿堂彩。此舉雖可稱為「篡位」而不過分,但其實布魯斯威利不也是從阿諾那兒篡奪而得「終極」?
「終極」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誰厲害就給誰用,有何不可??
●一窩蜂,不見新意
國片片名當然也少不了模仿抄襲、東施效顰之舉。
古龍原著、倪匡編劇、楚原導演,這個鐵三角組合拍的新派武俠推理片「流星.蝴蝶.劍」賣座,一時之間,但見三段式片名如雨後春筍,四處皆是。像「天涯.明月.刀」、「劍.花.煙雨江南」、「俠士.鏢客.殺手」、「千刀.萬里.追」⋯⋯族繁不及備載。
後來鐵三角又推出片名頗見新意的「三少爺的劍」,也引來一部「二小姐的刀」追隨其後,忠心耿耿。
以往國片命名,甚少使用到「的」這個字。直到「台灣新電影」浪潮掀起,眾家新銳導演不約而同地,酷愛用「的」字夾於片名之中,蔚為一股風潮。
試看這些片名: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帶劍的小孩、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冬冬的假期、小爸爸的天空、最想念的季節、我們的天空、老莫的第二個春天、霧裡的笛聲。
以上所列,全是台灣新電影運動意氣風發時期的重要代表作。仔細一瞧,還真別具一格,饒富妙趣。
如果我有錢,當上片商老闆,一定要搞個一網打盡的全方位片名,比方說「終極魔鬼奇兵的第一滴血」,如何?夠狠夠絕吧!
【1994-04-09/聯合報/36版/繽紛】
海灘的一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還在爭論《少年的你》(2019)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的爭議,許多人說該議題只有現在才存在。殊不知最近翻閱舊文,發現原來早在1983年就有類似爭議。物換星移,香港一樣「被代表」,只不過是被台灣代表。出聲批評的則是現在以導演、監製身分知名、當時年僅25歲的影評人陳國富。
.
以下全文刊出當時陳國富的評論,文章來自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編著的《電影、電影人、電影刊物》(收錄於書中P69–72),已獲授權轉載。文中討論的不是奧斯卡,而是當時尚具影響力,以國家、地區為代表來競賽的亞太影展。雖然案例不同,不過與現在的爭議相同之處在於:「選擇香港代表作品的權利為何落在XX頭上」。除了討論代表權爭議,還談到當時尚處萌芽階段的台灣新電影態勢,甚為可觀。
.
.
〈臺灣有,香港沒有〉
作者:陳國富
.
代表一個地區參加影展競賽的作品,即使不是當地最好,通常也是最具代表性或最富競爭能力的。若從這一個角度看來,對於今年代表香港參加亞太影展的五部影片,我的看法是:簡直莫名其妙。這其中的問題又可分成兩部分。第一個問題是,選擇香港代表作品的權利為何落在「邵氏」一家頭上?原因不明,但是後果很嚴重。
.
最要命的是,亞太影展的「香港電影」實際上並不能代表香港電影。譬如說,在香港和邵氏搶生意的嘉禾和新藝城公司便都沒有影片參賽(邵氏大概覺得連裝模作樣都不必了)。如果說,五部中邵氏佔了三部讓人替「香港隊」的實力捏一把冷汗的話,其他兩個配額《我的媽媽》佔去其一,笑話邊未免鬧得太大了。《我的媽媽》名義上是香港公司出品,實際上卻是一部「台灣式」的文藝片(柯俊雄導演,柯俊雄、甄珍主演)。水準夠不上參加亞太影展競賽,香港「代表性」的問題就更甭提了。
.
其次的疑問是,邵氏為什麼捨《男與女》(已獲金馬獎多項提名),而取另外三部較差的影片代表邵氏。《表錯七日情》並不是很壞的電影,但其中的笑料大多來自退化、虐待性的樂趣卻令人不安。《三闖少林》是規格化的「片廠功夫片」,《暗渠》賣弄的折還是無謂的暴力和扭曲的影像;兩片可說毫無票房之外的企圖。邵氏也許覺得選什麼片參加是他們「自家子」的事,但是這種現象不僅是對影展的輕蔑,恐怕也會引起香港電影圈,輿論界的不滿。
.
至於臺灣開出來的片單,即使閒話難免,「合法性」大約是不成問題了。不管好壞,《海灘的一天》、《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看海的日子》、《大輪迴》等五部片子確實代表臺灣這一年來電影的成績。無論從整體文化或電影史的角度來看,《海灘的一天》和《兒子的大玩偶》都是關鍵性的作品; 《小畢的故事》、《看海的日子》這有階段性的意義。尤其以本來並不這麼成功的《看海的日子》,因為(有意無意)加入了「重塑電影風氣」的行列,而得以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
.
然而票房的結果告訴我們,所謂的「寫實電影」也可能是一種消費性商品。最近競相開拍或已完成的大量「小說電影」、「鄉土電影」顯示,「新」電影背後的製作動機不是任何思潮或自覺的電影運動,而是市場的供需法則。這條國語片的活路,無疑主要是由《光陰的故事》、《小畢的故事》等片開拓出來的。比起六〇年代的文藝片,《小畢的故事》在意識上並無任何長進,但它至少證明,「沒有暴力色情,沒有大明星、大宣傳,男女主角沒有結合」的電影,觀眾也能接受。(這當然不是什麼原創性的發現,但此地電影業者也不記得有這回事為時已久矣)。
.
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客觀背景引導了《海灘的一天》、《兒子的大玩偶》的出場。《海灘的一天》有很多缺點;然而它真正的重要性不在「藝術成就」或「個人風格」的判定,而在這部電影符式了(Signify)和以往國片不同的「觀眾」觀念。用普通話來說, 《海灘》一片濃厚的中產品味(包括對西化情調及臺北小圈子文化的描寫),複雜(或說混亂)的倒敘結構,表面上開放的結局等等,皆意味著這部作品必須訴求不同的電影消費羣,或不同的電影消費態度,也因此其賣座成敗結果將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
如果說,讓臺灣電影在貧瘠中求進步是整個電影界共同的目標的話,那《兒子的大玩偶》無疑是近幾十年來最成功的嘗試。無論爭取自由表達的尺度或商業效益上,《兒子的大玩偶》都打了一個小勝仗。就電影本身表現而言,三段中真正陳述完整的可能只有《蘋果的滋味》 ,然而其整體對「第三世界意識」的反映,卻使得《兒子的大玩偶》成為國語片新座標。據說這部作品未能提名「金馬獎最佳影片」是因為「主題意識」仍是重要的評審項目,可是《兒》片是我印象中主題最正確、意識最健康的臺灣電影。
.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
.
〔後記〕
八三年的十一月五日,為配合在臺舉辦的亞太影展,有分報紙設計了一個副刊專題,以多篇文章介紹代表每個地區來參展的影片。我負責「國片」的一部分。我的文中原有一段批評《大輪迴》的文字,被改版面編輯要求刪去。原因是:「避免對柔導演們造成過度刺激」。我已記不清該段文字詳細(就算記得清補回去恐怕也沒什麼意義)。因此特此一記。
.
.
〔編註〕
※陳國富的這篇文章當初見報時,很多熱愛電影的青年學生有點納悶:既然文章裡表明《海灘的一天》與《兒子的大玩偶》是其中最卓越最重要的,為什麼作者指陳了它們以及略遜一籌的其他影片的缺點,卻唯獨漏了(或是放過)《大輪迴》?直到本文結果出版(收入「片面之言」一書)並附加後記,大家才恍然大悟。黃建業的一篇影評也受過同樣的「干擾」。其實,《大輪迴》並不可恨,前輩導演也不可鄙,而是台灣社會的某些觀念稍嫌陳腐,莫非以為批判某片就是對這部電影導演以往的努力一筆勾銷?
.
.
(圖為《兒子的大玩偶》中的《蘋果的滋味》劇照。)
海灘的一天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紀念十四年前的今天離開我們的楊德昌
台灣最好的導演之一,用一分鐘的時間認識他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楊德昌 #EdwardYang #shorts #台灣電影導演
楊德昌(Edward Yang,1947年11月6日-2007年6月29日),生於上海,成長於台北。1974年在佛羅里達大學獲電機工程碩士,之後於南加州大學學習研究電影一年。與侯孝賢同為台灣新電影代表導演。
電影作品:
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青梅竹馬 Taipei Story
恐怖份子 Terrorizers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獨立時代 A Confucian Confusion
麻將 Mahjong
一一 Yi Yi / A One and A Two
海灘的一天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ordvpn每月只付3.96美元買兩年, 會有66%折扣優惠再送一個月全免費service給你!!!
請使用以下連結: https://nordvpn.com/deepwebstreet
優惠碼: deepwebstree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發掘香港火山岩地方煮蛋-橋咀島
試在離島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煮健康餐單
在離島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煮健康餐單
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煮健康餐單
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島煮健康餐單
試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島上煮食物
試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島上煮東西吃
嘗試在香港知名火山岩石島上煮東西
試在香港火山岩島上煮健康餐單
如果照鏡, 連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是一個會做運動的人. 2017年有一段時間經常做運動甚至請私人教練: 朋友們同樣不相信我是一個會做運動的人.因為我身型好像完全沒什麼變化.
最後道出的問題是: 我的飲食.
民以食為天, 但我偏偏對自己所食的東西求其到極點!
那些計增肥多食蛋白質 , 減肥少點吃糖. wa fuck!
聽到都覺得煩!
(Show gym workout clip)
但這又能夠解釋到我為何做一陣子運動就會累. 所以我不能再這樣我要健康我要消脂
(Asking for corn flakes)
未來的48小時會做一生人從未做過的全天侯餐單飲食煮食. 每一餐都會是我親手煮的.
(Show oatmeal breakfast day one & meal plan)
我不是怕之後要挑戰上山煮東西吃... 而是我煮東西真的很難食...
(Asking for utensils phone call)
還沒跟大家講, 我煮食會帶我到香港其中一個曾有岩火石的無人島: 橋咀州.
(Show mountain footage until -Door bells, then open door. )
(Meal 2)- 9802-falling tripod transition to 9803)
(Talk history of 橋咀州)
(Show coke and lava) 看了這條影片後令我對1250度的岩漿有了幻想.
橫掂都要煮嘢食, 不如試一下用岩漿去完成這件事.
———
作為西貢附近其中一個無人島的橋咀州. 出名有很多已冷卻的火山岩. 亦有指要走到島上的另一邊才接觸到.
所以我會嘗試到橋咀 州去用火山岩 煮我嘅食物.
——
這次來橋咀州可以說是重遊舊地.
兩年前我第一次來 橋咀州是跟一群男女仔朋友一起來的. 大家還到荒島游水, 玩. 還生食海鮮.
(Clip)
今次我來也是食東西, 但就是一個人. 而是看自己能否生存到.
————-
還沒來到前打算上山走到島另一邊到岩石區. 被買船飛俾我嘅姐姐告訴那個位置是到不到的..
————
最後在岩石上的碓煮不熟我那個蛋. 我只能超超回到社會. (Last meal)
呢條片我都係想講我對飲食業嘅人士多咗一份尊敬. 雖然佢哋煮食唔係攀山涉水. 但要做足煮得熟是美味嘅食物的確係晤簡單.
希望能夠為持我呢個餐單有幾耐得幾耐. 變成一個更好, 更有規律, 更有恆心嘅人. Until next time! 暗網仔再出街, 再見. Bye bye !
海灘的一天 在 暗網仔出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C6E5s6CMT5sVBInKBbPDQ?sub_confirmation=1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異度空間恐怖AP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iyPZ3d_Fw&t=12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fqxuCHq3Y&t=3s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我講 '香港' 10,000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uDe3QUfs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24小時內學印度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EmtyVK1BQ&t=55s
香港居住問題 | 我搬到去海灘住
香港居住問題 | 我決定搬到去海灘住
我決定搬到去海灘住 | 香港居住問題
這是我現時正在居住的海灘. Ying接著ha天的到來, 我搬離之前所居住的小型房間.
太不習慣那麼小的空間去生活.
(這是什麼要搬家的早上, 搬運工人好快就會到來幫手搬走我的傢私. )
所以我選擇了另一種的生活方式.
(Show a bit of the beach)
我真心終於明白香港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會選擇在父母的家居住.
因為出來住真的花很多錢但可能也得不到sue sik的實用面積.
相返的...這個wung大而無人的空間, 一蚊都唔洗... 花費的只是自己行路的力氣.
搬家的原因: 大約一個月前, 有兩位外籍後生仔搬到我家的pong邊. 原本大家都有king有講. 但之後我收到業主的message說要我夜晚11點前要洗澡. 因為我yuk sut的水管正正在gak ley房的床邊. 而因為他們要早起身, 我太夜chung leong會cho seng他們. 這種感覺是太fong mauw了. 根本關我什麼事呢? 為什麼責任會在我身上呢?
海灘的一天 在 海灘的一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海灘的一天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天體營海灘的校外教學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海灘的一天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海灘的一天 在 海灘的一天-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海灘的一天 在-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提供天體營海灘的校外教學在露天、蝦皮優惠價格,找海灘的一天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海灘的一天 在 [好雷] 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 看板movie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楊德昌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上映於1983年,那年我國小畢業。光陰荏苒
,直至今年我才進台南真善美戲院朝聖修復版。說巧不巧,當年,我居然在這家
戲院的前身—延平戲院看過陳坤厚執導的《小畢的故事》,大概是因為《小畢
》跟眷村出生的我有共同之處,因此容易產生共鳴,這部以台北都會中產階級家
庭/女性成長為背景的《海灘的一天》,真的要長大很久以後才懂得其中的奧
義。
張艾嘉飾演的佳莉,在雨夜離家北上,與男友公證,獨守空閨的日常就像老家
屋簷下被關在籠中的鳴禽,生活早變成一潭死水。當畫面響起兒時父親在老家客
廳中播放的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三樂章,似乎喚起自己對新婚生活的想望。
當她與密友徹夜長談彼此這些年的經歷,正如張艾嘉於1985年發行的《忙與
盲》專輯裡《不變的是》的歌詞:
「不變的是你笑的眼睛有喜悅的線條
不變的是你吹亂的髮像在想念我
不變的是你沈默嘴角有千言萬語
不變的是你的陪伴
那種孤單時可依靠的溫暖
而如今在不變的承諾中
有了輕輕柔柔的變動
而如今在不變的承諾中
變了的心外表不變的愛情
於是不變的是我的傷心
於是不變的是我永遠假裝不知情」
張艾嘉從愛國電影《梅花》中的小學教師,《台上台下》與張小燕泥漿摔角、《
飲食男女》的彩蛋、演而優則導的《心動》、《念念》,到與阿部寬合作的《
夕霧花園》,她不但是演藝圈的千面女郎,也是令人敬佩的資深影人。
佳森(左鳴翔 飾)出場的第一個畫面是穿著繡有醫學院字樣的黑色系隊球衣進
行橄欖球比賽,讓我想起1982年上映,同樣以橄欖球運動為主題的體育電影《
人肉戰車》。球員離開球場,遠方映入眼簾的大樓好像是台灣大學的洞洞館,這
點還請高能指點。
除了最後病榻上詩篇般歌頌生命的遺言(抑或),這個角色跟楊導後來作品中經
常出現的浮世男女很不一樣,無論是外型或是談吐都很吸睛。當年,因為相信父
親,不為自己的夢想爭辯,默默吞下聯姻的安排,繼承父親的衣缽,直到父親辭
世,他為佳莉解惑。在佳森身上,你可以看到傳統台灣家庭對男性角色的期許和
壓抑,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
本片描述了人們對於婚姻、感情的態度和家庭生活,這也是後來楊氏作品裡的主
要命題之一。透過演員的眼神、對話,哪怕是一副胡亂擺放的眼鏡,紙門外的
偷窺,很多劇情盡在不言中。
相較於佳莉的生命歷程,或者說是覺醒,林家的起落反而更讓我感興趣,就像林
語堂小說《京華煙雲》、愛倫坡短篇《厄舍府的沒落》,一個家族的興衰有時候
始終敵不過時代巨輪,被無情地碾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11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94627184.A.E99.html
※ 編輯: tuhsiaofu (114.27.29.200 臺灣), 01/19/2021 14:17: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