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初阿嘉在一場華山講座中,
有機會分享鮮乳坊對於 #地方創生 的願景。
2019年是台灣喊出的地方創生元年,
但這個詞在日本竟然已經用了20多年⋯
還記得我們的好朋友茶籽堂,曾經這樣說過:
「農業」的英文字是「Agriculture」
Agri是土地的意思,culture是文化的意思,
所以說,「農業」指的就是屬於這片土地的文化,
和地方創生在意的「土地、產業、人文」不謀而合!
台灣的四大酪農區,都有各自興起的歷史淵源,
像是豐樂牧場的所在地---彰化福興鄉,
因為鄰近海邊,土地鹽化嚴重,
貧脊的地質導致當地的農作物產量低落,
居民的生活也相當貧困。
但這樣的風土對於農業只有壞處嗎?
靠海邊的海風強勁,土地也便宜,
反而非常適合畜牧養殖!
因此政府在民國63成立酪農專業區以後,
讓乳牛產業蓬勃發展,
涼爽的海風與相對其他農業縣市更高的緯度,
如今,已經成為在地重要的產業,生養眾多家庭!
地方創生,
不是生出一個和地方文化無關的拍照景點蹭打卡熱度,
應該是建立在對於在地土地、產業、人文了解後,
從教育、從政策試圖 #在對的地方留下適合的產業。
這次邀請阿嘉演講的是 臺灣藍鵲茶 Taiwan BlueMagpie Tea
#流域收復 策略,關注生態與農學共存之里山生態,
在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產出不施農藥化肥、
友善方式栽培的茶品,
同時也致力於環境教育工作,
讓消費者認識茶葉產地及土地價值。
如果你對他們努力的事情有興趣,
9月底以前去華山中1C講堂,參觀他們的展覽和演講。
一個地方的興起和凋零,
取決於人們對它的認識和在意程度,
台灣這麼大,所以有這麼繽紛的「地方」產業、人文,
值得你更深入的體驗、了解、關注,
台灣這麼小,你現在就關起電腦、訂一張去鄉下的票,
多一點接觸,就會發現「地方」離你並不遙遠。
by #牧場特派員Q編
流域收復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唐河西名將張議潮:唐帝國在西域最後的輝煌(四)|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吐蕃就是今天中國藏族的祖先,是中國西南青藏高原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吐蕃起源於中國西部古羌人部族。有必要說明一點,就是這裡所說的古羌人部族並不是今天的羌族,而是對古中國西部多個游牧民族的通稱。吐蕃的先人古羌人長期游牧於青藏高原,在很長歷史時期內,大多以鬆散的部落形式生活。
到隋朝建國時,在青藏高原存在著幾個如寶鬢的小國。到6世紀時,活躍在今西藏山南地區澤當、窮結一帶的雅隆部落逐步強大,由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奴隸制政權。經過其兩代領袖達布聶賽、囊日論贊父子的不斷擴張,勢力逐漸擴展到拉薩河流域。7世紀初,囊日論讚之子松贊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蘇毘、羊同諸部,自稱「贊普」(即藏語首領)的意思,統一整個西藏高原。將都城遷至邏些(注:即今西藏拉薩)。亙古不變的青藏高原第一次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國家政權。從此,在大唐帝國的西南方,崛起了一個嶄新的、強悍好戰的鄰國——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從建國起,就多次對大唐帝國發動過攻擊。其開國君主松贊干布對唐朝維持了相對溫和的態度,還迎娶了文成公主入藏,開創了藏、漢民族團結的先河。但即便是在松贊干布這一唐、蕃關係最好的時期,雙方也曾經在青海湖畔爆發過大規模激戰,結果以吐蕃的慘敗告終。松贊干布之後,唐朝與吐蕃的關係即有聯姻,也不乏大規模戰爭。屬於典型的時好時壞,但總體看來,雙方幾乎是戰亂不絕,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和平。
吐蕃對唐朝西部疆土尤其是西域地區的安西四鎮和河西走廊垂涎三尺,不斷入侵。期間雙方互有勝負,損失都很慘重。吐蕃不光親自動手,還不斷煽動、唆使唐朝周邊國家如南方雲南地區的南召政權進攻唐朝。唐朝中、前期安史之亂之前,直接或間接損失在與吐蕃及其爪牙的戰爭中的軍隊人數不少於50萬!但是,吐蕃崛起的時候,正好趕上大唐帝國同樣的崛起階段。正處於鼎盛巔峰的大唐帝國無論是經濟、人口還是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地位都是吐蕃王朝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安史之亂之前,儘管也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但大唐帝國令人生畏的武裝力量將吐蕃王朝牢牢的壓制在崑崙山以南、雲南、四川以西的西藏地區。在這種局面下,吐蕃王朝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但安史之亂給了吐蕃夢寐以求的機會。叛亂爆發後,為對付叛軍。唐王朝將西方原本用來對抗外敵的邊境駐軍係數皆調往內地,造成造邊防空虛。而且面臨嚴重內亂的唐王朝根本無暇也無力顧及西方領土。吐蕃立即以重兵趁機大舉進攻安西地區。面對強敵,當地唐朝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給吐蕃王朝造成嚴重損失。但終究寡不敵眾,安西四鎮、隴右以及溝通中原和西域的戰略咽喉河西走廊最終被吐蕃王朝佔領。從此,河西走廊的唐朝遺民遭受了吐蕃殘暴統治。此時,在唐朝官方對河西地區有了一個新的稱呼:「甘、涼十一州」。「甘、涼十一州」問題成為牽動整個帝國心靈的隱痛。
吐蕃侵佔唐朝西部領土後,對當地唐朝遺民進行了極端殘暴的統制。苛捐雜稅和繁重的勞役自不必說,燒殺劫掠已經是很平常的行為。吐蕃大到貴族將領,小到士兵,動輒對當地民眾刀槍相向。而且,吐蕃是典型的奴隸制。搶掠人口為奴隸對於吐蕃來說是家常便飯。於是,整家甚至是整村的河西地區唐朝遺民經常被吐蕃軍隊集體抓去,變為奴隸。搶掠過程中,反抗的輕壯年男子一律被集體屠殺。女性中,年輕漂亮的多數被吐蕃軍官霸佔姦污。剩下的有的成為軍妓,大部分則和兒童一起被販賣到吐蕃國內各地甚至被販賣到中亞和印度。那些沒有被搶掠的,則有可能隨時淪為農奴。農奴比奴隸的地位稍高些,但一樣飽受蹂躪。當地吐蕃駐軍對唐朝遺民經常沒有任何理由的就地毒打甚至殺死。
在吐蕃殘暴統治下,自西漢起本來十分發達的河西地區經濟、文化遭受毀滅性摧殘,迅從封建制經濟速淪落到極端落後原始的奴隸制。當地唐朝遺民在吐蕃統治者殘酷壓榨下民不聊生。而此時經過安史之亂的致命打擊,唐朝已經無力驅逐入侵者收復河西。因此,從河西被佔領第一天起,河西人民自發的不斷發起反抗吐蕃佔領的起義。起義沉重打擊了吐蕃統治,但也遭到血腥鎮壓。但當地的反抗從未中斷過。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改變河西命運的人登上歷史舞台。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被後世讚譽為「西域雄獅」的晚唐名將——張議潮!
公元799年,張議潮出生於河西淪喪後的沙州(注:即今敦煌)。張氏世代是沙州豪門首富,其實就是當地實力派豪強。但顯赫的家族地位並沒有為張氏家族帶來平安。有後世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吐蕃政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為維護統治要去聯合、籠絡當地漢族豪強大戶,更沒有打算讓他們參與政治。因此當地大地主同樣要忍受吐蕃貴族的欺詐和蹂躪。
張議潮自幼對吐蕃的殘暴統治耳濡目染,對大唐故國心馳神往,立志要驅逐侵略者,回歸祖國。為實現志向,他自幼就刻苦學習兵法和武藝。以自己的家產為軍資,秘密招募、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反抗吐蕃起義被鎮壓後的流亡者。蓄積力量,伺機而動。他的機會終於來到了。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上層統治集團發生大規模內亂。曾經令唐朝和河西軍民聞之色變的一代西域梟雄,吐蕃贊普朗達磨被佛教徒在皇宮裡刺殺(注:此人反對佛教,信奉「苯教」。上台後殘酷鎮壓佛教徒)。朗達磨無子,掌握實權的吐蕃大相企圖立其三歲的侄子乞離胡為新贊普,企圖扶植一個傀儡。這遭到其他貴族以及王室成員的激烈反對。各方互不妥協,最終導致爆發全國性的大規模內戰。
期間,貴族尚恐熱攻佔都城邏些和大部分地區,自稱宰相。在與其他貴族混戰中,尚恐熱劫掠河西地區州郡,大肆燒殺搶掠。他本人甚至兇殘到將嬰兒煮熟食用。如此滅絕人性的行為激起了河西人民激烈反抗,也進一步加劇了吐蕃內亂,削弱了吐蕃實力。公元847年5月至848年12間月,尚恐熱對唐朝發動的幾次大規模入侵都被唐朝官軍擊潰。唐軍陸續收復原州、威州和扶州。吐蕃在河西地區的勢力受到嚴重打擊。張議潮等待已久的實際終於來了!
(六之四,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流域收復意思 在 台灣藍鵲茶 - 華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的推薦與評價
品牌故事. 臺灣藍鵲茶,致力以「流域收復」策略,透過友善農業推動坪林為「無農藥流域」的社會 ... ... <看更多>
流域收復意思 在 臺灣藍鵲茶Taiwan BlueMagpie Te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要讓大家知道有機/友善茶園的週邊有非常多的動物、甲蟲,透過保育可以變成親子的教育場域,支持流域收復! ... 好糗在周俊吉旁大聲問比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 #流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