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一切問題源於「全球化」?》提到「流動性陷阱」一詞,有不少讀者希望我能解釋一下。
所謂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指當利率水平降至相當低的水平時,具體點講,當美債和現金都是零息,同時對經濟前景不樂觀,人們寧願持有現金(美元),最後令傳統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失去了刺激經濟的作用。而我上一篇文章最後亦提到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如央行強行入市買企業債、ETF、股票等證券,可能會是美聯儲的最後王牌,但王牌一出,將會令全球資產市場進一步扭曲,帶來的資源分配和長遠社會問題不堪想像。
我2016年5月時曾寫了一篇名為《傳統經濟理論過時》的文章,當中以費沙效應 (Fisher Effect) 所推論出來的貨幣理論解釋了流動性陷阱的概念,同時推論了貨幣政策的盡頭是貧富懸殊等社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今天,感覺像是在繼續走同樣的路......
--------------------------------------------------------
傳統經濟理論過時 美聯儲不排除實施負利率 (寫於2016.5.16)
聯儲局主席耶倫急轉軚,表示不會完全排除實施負利率的可能性,向趨勢低頭。筆者之前的幾篇文章曾多次強調,以目前全球宏觀經濟條件來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反其道而行去加息,更遑論進入加息周期。負利率已是一個趨勢、一種手段,其他部份目前利率水平較高的國家,如澳洲、中國未來趨勢只會進一步減息。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帶頭量化寬鬆,大開印鈔機、降息救經濟﹔歐洲緊隨其後實施量寬,部份歐洲國家更帶頭減息至負利率﹔日本央行自安倍上台,實行安倍經濟學,同樣實施量寬,瘋狂印鈔,最近也減息至負利率。金融海嘯後,各國已習慣動不動就開動印鈔機,久不久就降息,貨幣政策成了國與國之間的一種搏奕。負利率或極低息環境將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奇怪的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各國已多次實施量化寬鬆,銀紙不停印,按傳統經濟學理論,應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Hyperinflation),然後各國應該要加息以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加息最後又會引致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最後經濟衰退 (Recession),這視之為經濟周期 (Economic Cycle)。這樣的經濟運作模式多年來未曾改變。然而,現時大家所能看見多次量化寬鬆後的情況是「經濟增長率低,失業率偏高,沒有明顯通貨膨脹,利率處極低水平」。原因為何?
根據經濟學中,著名的*費沙效應 (Fisher Effect) 所推論出來的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QTM)︰
MV = PQ
M - 貨幣供應 ;
V - 貨幣流通速度 ;
P - 物價水平 ;
Q - 各類商品的交易總量 (可視為實質GDP "Real GDP")。
傳統經濟學認為V和Q的變化不大,可視為constant,因此當實施量化寬鬆,銀紙不停印,M (money supply)會上升,在V和Q不變的情況下,P必然會上升,因此大家都很怕hyperinflation的來臨,亦做定了加息對抗通脹的心理準備,認為不久將來進入加息周期是必然的事。然而,事隔多年後的今時今日,我們所見到的情況並非如此,錢印了許多,而hyperinflation並沒有到來。
原因是V和Q並非永恆不變,以目前世界宏觀經濟情況為例,產能過盛情況嚴重,令Q處高水平未能有效消化,因此過往幾年Q是一直在上升軌中,而並非不變。海嘯後,全球信貸收縮,V (貨幣流通速度) 相比以前大幅下降。根據MV = PQ的公式,V的下降實際上抵消了M的上升,加上Q上升,因此P (普遍物價,並不代表資產價格) 很難會上升。在低通脹,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大家所期待的加息周期將遙遙無期。
事實上,在金融海嘯後,世界宏觀經濟出現了一個新經濟常態,傳統的經濟思維模式已不合時宜。現時全球信貸系統出現了一個結構性的問題,銀行有錢但不願貸款,特別是貸款予中小企做生意﹔想借款的中小企又借款無門。平錢周街都是,銀行出現水浸,因為印出來的新錢全部留存於銀行體系,量寬印錢只能增加貨幣基礎,而不是M2,只有M2增加才是真正可以令貨幣供應上升,沒有銀行體系的乘數效應 (Multipier Effect),貨幣供應實際上沒有大幅增加。
以目前情況來看,市場是處於流動性陷阱 (Liquidity Trap),V處極低水平。流動性陷阱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設處境,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 (即像目前情況),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或是銀行不願貸出資金以致資金鎖死在銀行體系。發生流動性陷阱時,再寬松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沒錯銀行體系十分充裕,但未能有效推動經濟,主因是資金沒能有效投入實體經濟。銀行只願貸款予有磚頭抵押的按揭貸款 (Mortgage Loan),Mortgage Borrower借得貸款用來買樓自住或投資,間接又推高樓價;銀行又十分願意低息貸款予私人銀行客戶 (Private Bank Clients),僅1厘多資金成本借予客戶投資 (投資股票或債劵),間接又推高資產價格。以上兩種銀行很願意貸款的客戶,利率低至1%多。對於中小企貸款,越來越嚴謹,P+ 的利率想借也借不到,根本就是銀行不想做,但對有磚頭抵押借investment loan又十分願意做,借8成予你投資,又推高資產價格。新增的資金並沒有有效投入實體經濟,反而去了投資,結果是資產價格被推高。在市場普遍物價沒有大升而資產價格卻持續上升的大環境下,有錢的人會越有錢,貧窮的人會越貧窮,中產階層繼續窮忙,無產階層被市場懲罰。
其實以上的MV=PQ公式,可以同樣套用股票或住宅市場,結果也是一樣。以香港住宅市場為例,M=住宅市場內的資金;V=住宅市場內的資金周轉率;P=樓價;Q=預期住宅供應。根據傳統分析,M上升所以P上升,但以目前來說卻不一定對。自政府推出一系列辣招後,市場交投跌了很多,即V大幅下跌,表面上抵銷了流入市場的資金增長,預期樓市會因而冷卻。這是政府的算盤,而普遍市民當時都是這樣想,故樓價在辣招推出後曾短暫出現調整。
然而,香港住宅市場的關鍵其實在於Q。首先,一系列辣招的推出雖令V大幅下跌,但V的下跌同時鎖死了二手市場供應,Q 因此也下跌。在房屋本身已潛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辣招再鎖死二手供應,Q下跌的幅度比V更大。當市場預期Q未來的增長比住宅需求的增長落後,M會上升得更快,繼而令樓價屢創新高。任何政府政策,包括推出各種稅收、收緊按揭成數等所謂的需求管理,表面上限制M的增加或令V下跌,但實際上都會使Q下跌,令市場乾升。
綜上所述,在新經濟常態下,傳統的經濟理論已經不合時宜,但理論框架仍然有用,只是分析時需要將新經濟常態下的所種因素加入考慮再加以分析調整,否則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大家必須接受,新經濟模式下,極低利率或負利率將會是趨勢、是新常態,繼續複製以往成功模式經營傳統實業、投資住宅已經沒有優勢,而經營非傳產業、大數據平台投資、資本運作、錢搵錢的投資才擁有明顯的優勢。各位要在新時代來臨前想清自己的發展路向,同時為自己的多種被動收入來源作好準備。
*費沙效應 (Fisher Effect)︰一個國家的名義利率反映了該國預期的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實質利率(或可理解為實際回報率),也就是說造成各國名義利率不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通貨膨脹率的預期不同。在投資者可進行自由的國際投資的情況下,各地的預期實質利率趨於相等。如果出現了不相等的情況,投資者為追求較高的投資收益就會進行套利活動,而套利的結果又使各地的實質利率趨於一致。
Starman
2016.5.16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_16.html
流動性陷阱 解決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彭博觀點】苦解老齡化難題 日本的人口試驗能成功嗎?
日本人口正在萎縮。日本目前約有1.27億人,但到2050年,預計人口將降至1.02億左右——之後還將繼續下降:
這將產生各種問題。人口萎縮與老齡化的並存(不斷減少的就業人口要支撐越發龐大的退休人口),意味著每個人的生活水準都將下降。人口的老化往往還會導致生產力下降。此外,人口的萎縮還意味著國內市場收縮,從而削弱了企業對該國進行投資的意願。自然利率也可能因此下降,迫使日本央行永久保持量化寬鬆,以防止該國落入流動性陷阱。日本的國力和全球地位肯定也會受到削弱。
因此,穩定日本人口勢在必行。穩定人口有兩種方式:移民和提高生育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期間,日本引進的移民大幅增加。
不過,這些措施雖然有助於減緩人口下降帶來的衝擊,但卻無法解決問題,理由如下:第一,要防止人口減少,必須引進大量移民——日本還不習慣像美國或加拿大那樣作移民國家,若有數千萬新移民湧入,可能會引發危險的政治抵制;第二,日本薪水較低,且存在語言壁壘,這就意味著日本極難吸引高技能人才永久定居,有太多移民都屬於低技能外來勞工。
因此,對日本來說,提高生育率將大有助益。事實上,生育率已從2005年的低位,即每名婦女生育1.26個孩子,升至2015年的1.46,但仍遠低於維持人口長期穩定所需的2.1。
壞訊息是,生育率很難靠政府的政策來提高。幾乎所有富裕國家的生育率都低於更替水平。在提高生育率方面最成功的國家可能是法國,該國的做法是促進工作生活平衡並提供豐厚的保育補貼。日本目前也在尋求效仿法國,計劃提供更便宜的保育服務,並力促企業給員工更多時間照顧家庭。
這些都是好辦法,但可能並不足以穩定人口。好在日本抱有很強的政策創新心態。如今,許多富裕國家都轉向封閉,要麼在懷舊中遁入平民主義,要麼本能地退回保守主義,而日本卻嘗試了非常規貨幣政策、增加移民、公司治理新戰略和其他大膽的舉措。因此,「日出之國」可能是嘗試提高生育率新招的完美之地——這些招數如果能夠成功,便可供處境相同的其他所有發達國家借鑑。
一種思路是提倡城郊生活。日本有超過94%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近年來這一比例更是有增無減。儘管住房面積在增加,但城市的公寓和一戶建仍然顯小,無法容納較大的家庭。這也許是郊區生育率較高的原因之一。日本有著出色的鐵路網路和靈活的區劃法,非常適宜密集居住,但現在或許應該重新審視一味以城市為重的思路了。降低公路通行費和汽油價格將使以汽車為中心的郊區生活在日本變得更加可行。
日本還可以利用其龐大的老齡人口以及青少年來提供價格低廉、便利的保育服務。許多身體健康的日本退休老人或許樂意把自家改造成小型保育中心,為日常生活注入一些活力和生機。青少年也可以取得資格,替人照看孩子(這在日本還十分罕見)。
第三種思路是鼓勵年輕人在共同住宅居住,以促進參與社會活動和尋找婚姻伴侶。在日本,大多數人仍然希望先結婚再生孩子,但城市生活的失範和孤立可能使他們無法找到配偶。如電視真人秀《排屋生活》(Terrace House)所示,共同生活在日本年輕人中的人氣略有上升。但政府的鼓勵可以加快這種趨勢。
最後一種策略是利用流行文化。這方面的有力證據是,描繪小家庭生活的巴西肥皂劇在該國產生了降低生育率的效果。日本政府或許可以勸說電視、漫畫和其他媒體的製作人描繪典型現代日本社會背景下的大家庭生活,以推廣高生育模式。
這些主意都頗具投機性。但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也該嘗試些大膽和非常規的東西了。日本有著高效的政府,近來也樂於接納打破常規的思路,充當富裕國家穩定人口策略的試驗場再合適不過。(撰文:Noah Smith)
#日本出生率 #日本引進移民
流動性陷阱 解決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其實台灣目前的經濟確實適合降息,只是對台灣的實體經濟幫助相當有限,短期內仍然得倚靠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好轉才行。」
台灣央行再度降息半碼(0.125%),對於美國升息,台灣利率卻脫勾走自己的路,連續2季降息,台幣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降到1.625%、2%、3.875%,央行總裁彭淮南提出4大降息理由,表示台灣仍有降息空間。
第一、美國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5%及2.7%;但台灣僅1%及2%,經濟成長率遠低於美國;第二、美國在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相近,但台灣實際產出減潛在產出為負值,顯示為產出缺口還再擴大;第三、在物價方面,美國今年前11個月CPI為0.1%,台灣前11個月為-0.35%,若看核心CPI,美國仍有1.8%,台灣只有0.79%;第四、從實質利率來看,美國實質利率已經達-0.1%,但台灣的實質利率仍有0.321%,遠高於許多國家。
近期全球經濟表現不如預期,除美國經濟穩健成長外,歐元區及日本景氣復甦緩慢,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成長明顯放緩,國際預測機構持續下修本年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雖預期略高於本年,惟美國啟動升息政策,與其他主要國家續採量化寬鬆立場分歧,恐加劇金融市場波動,加上國際油價可能持續走低、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及存在景氣循環與結構性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全球景氣仍具下行風險。
以下為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上問答
問:再次降息對促進經濟成長是有效果的嗎?
彭淮南:降息能增加國內有效需求,要有一段的時間才會反映,但無論如何,降(息)總比不降好。
問:上次降息後很快又降,是否代表上次的效果不夠好?為什麼不一次多降一點?
彭淮南:貨幣政策是必須緩慢的處理,不能夠太猛。
問:若美國升息、台灣降息,是否加速外資從台灣流出?
彭淮南:外資本來就跑來跑去;且外資連2天買超,今天買超比昨天還多,事實已證明不會出現(外資加速流出)。
問:歐日貨幣政策是否也會是央行降息的原因?
彭淮南:現在比較麻煩的是,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都是分歧的,我們(央行)的考量我已經講過了,(台灣經濟成長率低於美國、產出缺口持續擴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負成長,以及實質利率相對高)。
問:再次降息,是代表央行對明年經濟非常不樂觀?
彭淮南:我們國家國際收支很好,資金充裕,僅有少部分外債,是因為外國的主權基金來買我們的公債;至於景氣是否落底回春,從今年GDP的季增年率(Saar)來看,今年第2季是最低的-4.5%,第3季為-1.2%;國內外各機構預測今年GDP成長率接近1%,明年接近2%,因此最弱是在今年第2季。
問:紫光入股台灣IC封裝測試業的看法?
彭淮南:我不是封裝測試業股東,我也不是主管機關,我不能夠隨便發言,我希望業者與主管機關能夠理性討論這個問題,在兼顧業者權益與國家安全的考量之下,做出妥善的決策。
問:什麼是「逆景氣循環政策」?
彭淮南:即是反景氣循環,景氣過熱的時候要緊縮,景氣slowdown(放緩)的時候要寬鬆,這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搭配,還有結構性的改革,包括公司治理的改革。
問:台灣經濟以外需為主,國際不確定因素多,是否擔心台灣明年將陷入流動性陷阱的情況?
彭淮南:我們利率還有很大空間,現在的貨幣政策已經可以解決流動性陷阱的問題。
問:連續2季降息,是否造成新台幣匯價進一步貶值?人民幣貶值的問題會擔心嗎?
彭淮南:經濟的預測很難,匯率更難,所以我對匯率的預測比較Humble(謙卑),不敢說哪個幣別會升、會貶;我不去預測匯率,因為第2天就翻轉了。
問:如果Fed明年升息4次以上,央行不擔心外資流出台股嗎?
彭淮南:外資為什麼買台灣股票?就是台灣股票能否給它足夠利潤;你可以去比較,台灣的股票PE Ratio(本益比)是高還是低?它是很「Cheap(便宜)」,外資投注在這裡,是看你公司的獲利能力,假如公司獲利能力好,每年發很多股息,沒有理由不來買股票,外資是很理性的,會看你未來的PE Ratio;我們的公司PE Ratio其實很低,它的收益不只在台灣,還有海外的收益,把它consolidate(結合)起來的話,PE Ratio跟中國比起來便宜得多了,所以不要擔心外資。
問: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多數人看好人民幣未來走勢,但人民幣最近貶值,且人民幣存款餘額連5個月減少,是一個矛盾現象,怎麼看未來台灣人民幣業務發展?
彭淮南:兩岸有貿易與資本交易,未來人民幣業務應該會成長;此外,今年人民幣雖然貶值,但若用歐元買人民幣是賺的、用日圓買人民幣也是賺、用新台幣去買人民幣也是小賺,只有用美元去買人民幣是虧,要把利差跟匯差放在一起看。
問:您之前說油價下跌有利經濟,但現在油價破底,還是對經濟有利嗎?
彭淮南:油價下跌可以改善貿易條件,民眾購買力可以增加,開車的人每個月可以節省不少錢;但我也不希望油價再降,會造成中東國家的麻煩,沙烏地阿拉伯每個月就少一百億美元,財政收支不平衡,現在入不敷出,開始賣國外股票,主權基金就會跑掉。
問:上一次說降息是寬鬆,這一次再降息,是加倍寬鬆嗎?
彭淮南:寬鬆。
問:目前台灣房市的狀況是?央行降息後,是否進一步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
彭淮南:我們房市現在是「softlanding(軟著陸)」;且現在信用管制已經放寬,信用管制非常鬆,豪宅授信到6成,央行會隨時檢討。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12170498-1.aspx
http://news.cnyes.com/…/2015…/20151217175030962588311.shtml…
流動性陷阱 解決 在 [王道經濟]總體經濟學-凱因斯理論(7) 流動性陷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王道經濟]總體經濟學-凱因斯理論(7) 流動性陷阱 打好基礎必上 王道老師基礎教學 ➡️#總體經濟學#經濟#economy #macroeconomics ➡️#凱因斯 ... ... <看更多>
流動性陷阱 解決 在 中央銀行- 【台灣仍陷在「中等所得陷阱」嗎?亞洲雁行理論 ... 的推薦與評價
流動性陷阱 的存在,意味著運用貨幣調整來解決經濟蕭條問題可能是無效的。這一結論動搖了古典學派的理論根基。Keynes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國經濟學家J.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