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一隻新玩具,順便來講一下雙筒望遠鏡的購買重點。
我晚上到頂樓運動時,木星跟土星都跟我微笑,可是我又不想搬我那支50公斤重天文望遠鏡上去觀看。
我有一隻10X42的LEICA雙筒望遠鏡,看木星跟月亮還好,土星完全不夠力!
依照我以前的經驗,20倍以上才可以看出土星環。
天文用的雙筒望遠鏡第一的要求是口徑,越大就可以看見越多星星!
倍率如果超過10倍以上,手持的時候可就會感覺到晃動,20倍就一定要架在三腳架之上才可以看得清楚。
ED APO就是消色差,上網查就知道了,特點就是貴。
再來就是防水,好一點的會密封而且在裡面充氮氣,不僅防水還防內部發霉。
最後我重視的是視野角度,20倍在雙筒是是高倍率了,但是視野小的話看見的範圍就比較小,看月亮會不過癮。
這一把雙筒望遠鏡的規格是20X80,20指的是20倍,80則是口徑為80mm。
使用ED APO鏡片會比較高級,然後視野3.3度也算不錯,再來就是防水充氮氣!
從德國原廠直接購買,搭飛機過來花了2.9萬,已經在飛機上了!
其實對一般人言,外出旅遊你用不到20倍,也用不到80mm口徑(大、重、貴),ED APO、防水充氮氣…也通通不用,可以省很多銀子喔!
一般人只要8X30(8倍、口徑3公分),幾千塊錢就可以買到,體積小重量輕,就很方便了!
年輕時我沒錢,到山上看星星就是帶8X30,當時只要幾百塊錢,一樣看得很過癮
氮氣 望遠鏡 在 李介介的介入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空拍圖高解析度下載
🛰【福衛五號準備好了!】🎊
還記得去年8月25日深夜,眾多科學家和媒體記者在太空中心通宵達旦,目送遠在美國的福衛五號發射升空。一下子六個月過去了,這段期間科學家忙著調整衛星姿態、修復影像,福衛五號終於通過檢查,達到各項標準,可以準備上工了!💪
衛星不是發射上去馬上就能開工,為了運作得更長久,必須先精準調整衛星的飛行軌道和姿態才行,為此衛星身上配備了30幾公斤的氮氣,作為調整姿態的燃料。
調整姿態並不簡單,團隊花了兩三個禮拜,耗掉8公斤的燃料,把衛星的軌道傾角調整了0.1度(98.28° → 98.38°)。沒寫錯,是0.1度,但這0.1度超重要!
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在早上10點至11點之間雲蔽率最低,要是衛星可以固定在這時段來訪台灣,雲量較少且陽光充足,環境條件較有利,可以拍出高品質的影像~
調整傾角後,至少在未來五年,衛星都能準時在這時段飛越台灣,否則衛星飛越台灣的時間會越來越早。
至於先前讓大家一度捏把冷汗的影像光斑問題,專案小組調查後認為是調校衛星焦距的「準直儀」本身校正不夠精確,才導致影像失焦。
「準直儀」是一台比福衛五號衛星還大的儀器,會發出平行光源,用以調校望遠鏡、衛星的焦距,但台灣第一次自製衛星,使用準直儀的經驗不足,校正時稍有不精確,發出的光線不夠平行,就影響了衛星焦距。
為此團隊用了兩種方法把影像校正回來,一是提升部分零件的溫度,但這只能將光斑縮減幾個像素,主力是靠影像處理軟體,用數學計算方式,把變成光斑的地方回溯成光點,影像品質也達到彩色4米、黑白2米的目標。
往後福衛五的影像處理都必須額外多出這道「回溯修正」的程序,但只會多花一小時,並不影響商業時效。一般商業時效是24小時,若發生緊急事件,福衛五團隊甚至可在接收後6小時內提供影像。
福衛五號已準備好,預計九月正式營運!
‼1070225更新:非常感謝羅葉詩人的家屬,願意成就文學和科學的美好相遇。一起向太空中心的福五團隊和所有協助過太空研究的科學家致敬!
收藏版像素為4093x5787,最大可輸出為A3尺寸,圖片與文字僅供科普推廣之用,不得用於販售及商業行為。
高畫質收藏版傳送門:https://goo.gl/LeNhQM
🔎圖:福五拍攝的台灣影像/ 國家太空中心 NSPO提供。
氮氣 望遠鏡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福衛五號準備好了!】🎊
還記得去年8月25日深夜
眾多科學家和媒體記者在太空中心通宵達旦
目送遠在美國的福衛五號發射升空。
一下子六個月過去了
這段期間科學家忙著調整衛星姿態、修復影像
福衛五號終於通過檢查
達到各項標準
可以準備上工了!💪
🛰福衛五號:福衛遙測任務的啟動者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2O5.htm
🛰航向太空 · 看見臺灣:福衛五號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guX.htm
🛰【福衛五號準備好了!】🎊
還記得去年8月25日深夜,眾多科學家和媒體記者在太空中心通宵達旦,目送遠在美國的福衛五號發射升空。一下子六個月過去了,這段期間科學家忙著調整衛星姿態、修復影像,福衛五號終於通過檢查,達到各項標準,可以準備上工了!💪
衛星不是發射上去馬上就能開工,為了運作得更長久,必須先精準調整衛星的飛行軌道和姿態才行,為此衛星身上配備了30幾公斤的氮氣,作為調整姿態的燃料。
調整姿態並不簡單,團隊花了兩三個禮拜,耗掉8公斤的燃料,把衛星的軌道傾角調整了0.1度(98.28° → 98.38°)。沒寫錯,是0.1度,但這0.1度超重要!
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在早上10點至11點之間雲蔽率最低,要是衛星可以固定在這時段來訪台灣,雲量較少且陽光充足,環境條件較有利,可以拍出高品質的影像~
調整傾角後,至少在未來五年,衛星都能準時在這時段飛越台灣,否則衛星飛越台灣的時間會越來越早。
至於先前讓大家一度捏把冷汗的影像光斑問題,專案小組調查後認為是調校衛星焦距的「準直儀」本身校正不夠精確,才導致影像失焦。
「準直儀」是一台比福衛五號衛星還大的儀器,會發出平行光源,用以調校望遠鏡、衛星的焦距,但台灣第一次自製衛星,使用準直儀的經驗不足,校正時稍有不精確,發出的光線不夠平行,就影響了衛星焦距。
為此團隊用了兩種方法把影像校正回來,一是提升部分零件的溫度,但這只能將光斑縮減幾個像素,主力是靠影像處理軟體,用數學計算方式,把變成光斑的地方回溯成光點,影像品質也達到彩色4米、黑白2米的目標。
往後福衛五的影像處理都必須額外多出這道「回溯修正」的程序,但只會多花一小時,並不影響商業時效。一般商業時效是24小時,若發生緊急事件,福衛五團隊甚至可在接收後6小時內提供影像。
福衛五號已準備好,預計九月正式營運!
‼1070225更新:非常感謝羅葉詩人的家屬,願意成就文學和科學的美好相遇。一起向太空中心的福五團隊和所有協助過太空研究的科學家致敬!
收藏版像素為4093x5787,最大可輸出為A3尺寸,圖片與文字僅供科普推廣之用,不得用於販售及商業行為。
高畫質收藏版傳送門:https://goo.gl/LeNhQM
🔎圖:福五拍攝的台灣影像/ 國家太空中心 NSPO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