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釀電影的邀稿,讓我有機會搶先觀賞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台灣組」的入圍作品,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其中八部作品。短片的水準相當整齊,內容觸及不同世代的愛情觀、外籍勞工與台灣雇主間的關係、貧富差距、階級和霸凌等社會問題。
.
其中幾部短片的「視角」很令人驚喜,例如《大吉》討論死刑議題,卻沒有從死刑犯、家屬或律師等角度切入,而是關注執行槍決的法警心理狀態、《入世》透過一場葬禮,討論「親、疏、遠、近」的家庭關係、《吳郭魚》表面講的是父女間化不開的心結,影片最後一幕卻讓我們看見小人物被大環境所驅逐的卑微與無奈。
.
此外,今年短片有不少單親家庭的故事,而且多以「父親與女兒或父親與兒子」作為主角,母親在短片中近乎神隱。這是因為中年女性演員較難找到?或者相較於母親,編導們更想要挖掘性格較為悶騷且不愛展露情感的父親心事?由於父親需求量大增,近年幾位擁有鮮明父親形象的演員們皆有參與短片演出,包括蔡明修、游安順(至少出現在三部短片中)、陳以文,以及今年不幸過世的吳朋奉先生。
.
剛剛揭曉的金馬獎入圍名單中,提名最佳短片類的《主管再見》(同時獲得金穗獎優等獎、整體演出獎,以及北影的最佳新人獎)、《幽魂之境》(今年北影的最佳短片獎)、最佳動畫短片的《山川壯麗》和《多雲時情》,都可以在雄影看到;另外,得到金穗獎優等獎肯定的《以啟山林》、入圍北影最佳短片獎的《第一鮪》、上週剛頒發的金鐘獎,游安順以《大吉》拿下迷你劇集/電視電影類男主角等,也都是雄影的入圍作品喔!
.
#除了上述幾部作品今年雄影還有很多入圍作品很讓人驚喜與驚豔大家別錯過了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死刑犯能簽署器官捐贈嗎!?為何台灣有許多人等不到心臟移植?你不知道的器官捐贈背後的驚人內幕大公開!#心臟移植#器官捐贈#心臟手術#新聞挖挖哇#鄭弘儀#葉克膜 【感動完整版】►https://youtu.be/daV7osRAAWY ⭐23歲憾遺愛人間!母親含淚決定逼哭上萬網友 ► ►https://...
「死刑犯家屬」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教育]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反映加害者家屬多元- 看板LAW 的評價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EDP's post 的評價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我兒子是死刑犯死囚至親悲歌《台灣大代誌》20200830 的評價
- 關於死刑犯家屬 在 [教育]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反映加害者家屬多元- law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死刑犯家屬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會外賽社會公義電影獎於稍早公布今年度的得獎名單,由李家驊執導的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和林亞佑執導的《主管再見》獲得首獎。
.
本屆入選作品包括《殘值》、《灼人秘密》、《波羅蜜》、《返校》、《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回家的理由》、《阿紫》、《主管再見》、《第一鮪》、《幽魂之境》、《家庭式》、《六道輪迴之可憐達人秀》。
.
該獎項由台北市文化局補助,全國自主勞工聯盟等公益團體所舉辦,是由民間自發的會外賽,今年是第十屆辦理。評審團成員包括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教授魏玓、導演李惠仁、導演黃惠偵、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黃俊儒、導演樓一安。評審團主席則由魏玓出任。
.
以下引述 社會公義影展 提供之評選考量與討論細節:
.
.
今年的評審標準如下,一、主題符合社會公義性質,凸顯重要但邊緣或弱勢的的議題,企圖引起社會的關注與良性的對話。二、挑戰具有難度的拍攝主題和形式,並提出新的思考角度或觀點。三、能夠引起觀眾的觀影興趣,與觀眾對話和溝通,並促成反思。四、作品本身在製作與拍攝技術方面的完整度與成熟度,並能與主題相呼應。
.
經過兩輪激烈辯論與投票,評審團選出獲獎作品《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是以三個死刑犯作為主角,從家屬、律師等人的敘說為線索,捕捉死刑犯做為人的樣貌,以及死刑犯家屬背負的傷痛。
.
評審團認為,死刑與廢死的議題和爭議在台灣的重要性無庸贅言,但我們需要更多促進對話和反思的材料。本片勇於挑戰這個敏感議題,以及高難度的取材和拍攝手法,透過三個死刑犯個案,將相關問題回歸到「人」的複雜本質與當代處境。
.
全片用平和又充滿感情的敘事,引導觀眾貼近死刑犯與其家屬的具體生活面貌,讓人體會到,其實每個人都有犯錯的可能,但有人幸運地能夠站起來,有人卻不幸地一直掉下去。是一部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和討論的作品。
.
另一部獲獎的《主管再見》以因不同原因進入少年觀護所,進而成為室友的三名少年在少觀所內的生活為主軸,探討少觀所中,收容少年的處境。
.
評審團認為,少年犯與監獄(少年觀護所)的主題是一個重要且被忽略的議題,本片透過三個少年犯在觀護所中的相處與遭遇,讓觀眾看到在監獄艱困與扭曲的環境中,其實少年犯們也就是我們身邊的尋常少年:敏感、愛玩,想變成大人,卻還總是懦弱幼稚。
.
以劇情短片的型式和規格,本片的編劇、表演、影像、節奏全都出奇地精準,不僅用一種非常有溫度與厚度的手法引出嚴肅重要的議題,同時避免了對於人物的刻板化的描述,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
本屆評選中,短片作品表現突出,除獲獎的《主管再見》外,《第一鮪》也獲得多位評審好評。評審團認為,《第一鮪》以船長謊稱抓到今年的「第一鮪」為故事核心,相當具有戲劇張力。
.
在短片有限的篇幅,一針見血的突顯了漁船上的高壓、高風險,以及外籍漁工的生存議題,也帶出對於「黑鮪魚觀光季」這類大型觀光活動的反思。另外,《幽魂之境》改編自緬甸童兵史實,影像處理純熟、精彩;《家庭式》則是導演自導自演的作品,演員表演相當有說服力,寫實地呈現出家庭失能孩子的生活質地。
.
紀錄片與劇情片亦火侯純熟,均為過去一年以社會公共議題為創作題材的優秀作品。《殘值》以詐領保險金事件為題材探討人性與價值,演員表演自然,劇情鋪成帶給觀眾蠻大的思考空間;《波羅蜜》以近年劇情片較少見的移工議題為題材,整體影像運用技巧成熟,能帶給觀眾不錯的觀影經驗。
.
《阿紫》紀錄越南嫁到台灣農村的外籍配偶阿紫,清楚描繪了外籍配偶在台灣的處境。另外,《返校》在過去一年獲得很大的關注,對於未經歷過威權時代的世代來說,適時的提醒了大家,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回家的理由》以「日月明功案」被害少年的姊姊為被紀錄者,貼近且深刻的捕捉被紀錄者與身為「加害者」的母親的關係轉變。
.
.
媒體報導:
台北電影節明頒獎 會外賽「社會公義電影獎」公布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86529
報導影片
https://m.youtube.com/watch?v=ClTOSw3AeUc
公視新聞網 PNN
.
.
(圖上為《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圖下為《主管再見》。)
死刑犯家屬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昨天晚上結束了,本來想讓子彈飛一會兒再來談,但這部劇被炒起來之後,看著各種貼文下的各種留言,讓我覺得某些留言只剩下"言論自由"這一項可以尊重了。(畢竟一個什麼都能扯上政黨攻擊的網路留言民情,實在有點病態)
掃墓回家的我雖然已經累翻在沙發上,卻又神差鬼使的醒來把最後兩集跟完,然後一路看幕後花絮到十二點。
#看完後也是覺得有始有終啦。
--------------------
在看完前四五集時,我就能感受到這個編劇(呂蒔媛)的野心。
有一陣子我比較有空看日劇,倒不是因為我瘋狂的熱愛那些日星,而是我覺得在競爭相對大的日本,編劇的功力實在很強大。
一般台灣比較常見的日劇就長度來說大概就是三大類,篇幅很長的晨間劇、大製作大牌雲集的大河劇,還有主題性較強的連續劇。
晨間劇通常篇幅很長,幾十集是不在話下;大河劇都在40~50集之間;最後比較常見的連續劇則是10集左右就演完了。
我總認為寫劇本就是寫作的延長。寫得多不厲害,厲害的是可以在一個固定篇幅內把故事說完說好,且完整交代所有人的始末,還要同時兼具對白的深度。
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主線與支線劇情,並且在交叉敘述中讓觀眾了解每個角色的性格,遇到的困難,內心的掙扎,以及他如何克服(或沉淪)。
這是我佩服日劇製作單位的地方,他們很擅長把故事做出良好的控制,不管是職人劇、偵探劇、情愛劇,或是單元劇都能盡量在十集內把故事說完;但也不是每部在台播放的都讓我感到滿意的。(還是有那種很喜歡裡面的明星,但看兩集就放棄的)
而台灣在幾個擺盪後,也慢慢開始朝這個方面努力了。
看了幾十年電視,看過以前小時候的五十幾集(《京城四少》、《碧海情天》,《庭院深深》大約四十集),也看過集數不等的花系列;只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也就是賈靜雯的《飛龍在天》)台灣電視劇開始從一次一集一小時,轉變成一個半、兩個小時;然後又從一到五播放,變成天天來。
從此之後,一開始了本土劇的大時代。那動輒兩百集的演法,粗製濫造的內容跟莫名其妙的劇情(當年韓瑜離開鄉土劇嗆的那句"劇情又髒又變態",可以做一個扼要的註腳),要是命不夠長還看不完;但還好《飛龍在天》時我已經不看連續劇了(我最後一次看完電視上的劇,好像是張晨光、張玉嬿的《乞丐郎君千金女》,講薛仁貴的故事)。
中間這段期間,我除了中國戲劇崛起時的幾部歷史大劇外,本土什麼連續劇幾乎都沒看;再來就接上了幾部日劇(並回頭翻了那些非常有歷史地位的日劇神片,例如《東京愛情故事》,我好像沒跟大家聊過這套劇,想聊嗎?)
------------------------
直到近年,我開始留意公視的戲劇,挑著看了幾部後,也開始覺得不枝不蔓也是我寧願花一些時間好好看看公視製作的影集的一個主要原因。
因為我認為戲劇的長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內容是否足以能撐起這個長度。以前的片長,還能看得大家欲罷不能的主因就是內容夠好,而內容空浮的片,你連90分鐘的電影長度都撐不下去。
而說回《我們與惡的距離》,我會認為這是一個以十集的篇幅來說在開始與收官的部分都做得挺不錯的戲劇;而編劇厲害的地方在於她在劇中同時包含許多議題,而也在最後把每一個角色都基本交代完了。(雖然不能說每個都很完滿,但人世間也都是如此,沒有永遠美滿的全面向)
如果要略數這套劇牽涉的話題,就我留心(也覺得夠篇幅的)至少就有:
1、死刑犯的人權議題
2、死刑犯家屬受到的歧視與霸凌問題
3、(所有)犯罪者的家屬也需要心理重建並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權利
4、受害者家屬面臨的後續困難(傷痛撫平、復健與後續就業學業等協助)
5、無差別犯罪跟反社會心理的認識與認知是否充足
6、新聞媒體的自制與內容
7、社群軟體使用者在發言上的尺度與過當(也是另一種霸凌)
8、把工作帶回家所引發的家庭問題與人際關係障礙
9、我們對人權律師(尤其是為各種刑案嫌疑人的那種)的理解跟誤解
10、人權、公訴律師面臨的壓力、障礙、不被體諒與困難。
11、我們對精神障礙者的理解不足與充足的誤解
12、社會動盪與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人心不安,而導致不婚不生的人 (頂客族) 增加
13、社工面臨的困境(資源少、時間少、人少,但是案件多)
14、台灣人對媒體、資訊、網路正義的一窩蜂
15、媒體對媒體權力的濫用,群眾對言論權利的濫用
這幾個題目,對我來說都是一則貼文(大概就是三四千字的那種),但鑒於《血觀音》影評讓大家看得很累,我也寫很累的,所以以後看看有沒有機會慢慢講述了。
--------------------------------
但另一件可以統合式講述的是,這套劇的編劇不只是同時把很多議題一起講述,更是能夠讓裡面的對白深度化,然後能打破正邪對錯的界線。
要同時把不同議題冶於一爐,很難。那必須知道的多、想到的多,能完整表述的更多,才有機會辦到。
而要同時在讓對白深度化,更難。因為那要有深刻的體會,然後還有撰寫格言的能力,才能把一句符合當下劇情、情緒的話語,化為簡短卻很鏗鏘有力的台詞。(在電影裡我首推王家衛;在戲劇上,當年的《一把青》也是箇中的佼佼者。)
但難上加難的是,打破正邪與對錯的藩籬。----未完待續
.
.
.
.
====
#一部劇能同時探討許多問題根本健達出奇蛋
#台灣社會的問題其實真的很多
#台灣戲劇的品質也正在提升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死刑犯家屬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死刑犯能簽署器官捐贈嗎!?為何台灣有許多人等不到心臟移植?你不知道的器官捐贈背後的驚人內幕大公開!#心臟移植#器官捐贈#心臟手術#新聞挖挖哇#鄭弘儀#葉克膜
【感動完整版】►https://youtu.be/daV7osRAAWY
⭐23歲憾遺愛人間!母親含淚決定逼哭上萬網友
► ►https://youtu.be/QluVHxNdEDk
⭐港星離婚後「面目全非」!無性婚姻沒有愛憤休夫?
► ►https://youtu.be/eS0sjQkvcFw
⭐丈夫隱瞞外遇生女!妻子十五年後得知真相氣哭了!
► ►https://youtu.be/28MIJUtY6vA
⭐天才學霸談離婚!人生勝利組婚姻全破碎?
► ►https://youtu.be/e6Wt3X0LkpM
⭐二次續命換心臟!他奇蹟撿回一命感悟世人
► ►https://youtu.be/3l0GjyFyCfw
⭐全家人罹癌吐遺言,她節目淚崩交代身後事
► ►https://youtu.be/IVaBJHWVYgM
⭐母親狠逼拋棄繼承?狄志偉心碎說出長子委屈
► ►https://youtu.be/63k-oVBcUsM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危機四伏!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死刑犯家屬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死刑犯能器官捐贈嗎!?為何台灣有許多人等不到心臟移植?
你不知道的器官捐贈背後的驚人內幕!
#心臟移植#器官捐贈#換心臟#新聞挖挖哇#鄭弘儀#葉克膜
【感動完整版】►https://youtu.be/daV7osRAAWY
⭐23歲憾遺愛人間!母親含淚決定逼哭上萬網友
► ►https://youtu.be/QluVHxNdEDk
⭐不願幫母親送終?遺憾真實故事讓世人落淚
► ►https://youtu.be/jsL7FxIPsVI
⭐重新定義媽寶尪?黃宥嘉點名柯文哲陳佩琪
► ►https://youtu.be/7GCe2jIgNXE
⭐二次續命換心臟!他奇蹟撿回一命感悟世人
► ►https://youtu.be/3l0GjyFyCfw
⭐全家人罹癌吐遺言,她節目淚崩交代身後事
► ►https://youtu.be/IVaBJHWVYgM
⭐母親狠逼拋棄繼承?狄志偉心碎說出長子委屈
► ►https://youtu.be/63k-oVBcUsM
⭐上次行房是半年前!女星心死大爆婚姻內幕
► ►https://youtu.be/YZnVv9GGpFI
⭐名醫落下男兒淚!哽咽說出台灣醫護人員困境
►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心理師淚灑攝影棚!要女兒放棄繼承?功成名就錯了嗎?
► ►https://youtu.be/wEoSrZMPPhU
⭐台灣疫情壓不住!本土感染擴散危機四伏!
► ►https://youtu.be/FrGZFjeTNA8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死刑犯家屬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防疫破口在這裡!黃宥嘉說出疫情最大危機!► ►https://youtu.be/y_mm36xS8JA
⭐名醫落下男兒淚!哽咽說出台灣醫護人員困境►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重新定義媽寶尪?黃宥嘉點名柯文哲陳佩琪
► ►https://youtu.be/7GCe2jIgNXE
⭐不願幫母親送終?遺憾真實故事讓世人落淚
► ►https://youtu.be/jsL7FxIPsVI
⭐疫情延燒!抗疫名醫不捨學弟病逝落淚!
►►https://youtu.be/CJuPG6h5zTk
⭐台灣隱形富豪真面目!上流戰爭背後的秘密?
► ►https://youtu.be/hzTnjVllRQQ
⭐王崇禮揪出真相!三個奇蹟聖茭媽祖顯靈
► ►https://youtu.be/a07wSi8m8HI
⭐大炳亡魂有感應!名嘴嚇破膽全場發毛► ►https://youtu.be/_LAAqQqx_lQ
⭐起家厝絕不能賣?命理師說出背後玄機?► ►https://youtu.be/Ry_mGTLUz4U
⭐藏了50年心結!國師唐綺陽揭傷痛哽咽淚崩► ►https://youtu.be/BO5UtcJp6n0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1:06 報告檢查紅字,為何不當一回事?
04:40 停車場忽然昏厥,生死一瞬間?
05:40 血管鈣化數值暗藏什麼健康密碼?
11:05 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當下是什麼感覺?
14:28 生死瞬間,醫師如何與死神搶命!
18:52 接受器官移植,如何才能排在前面?
21:22 死刑犯不能器捐的原因是?
22:17 器官捐贈原來有這些的考量?
22:32 心臟移植手術!複雜的大工程!
31:04 換心後還得接受多少挑戰?
34:38 換心手術最燒腦的是這個步驟?
38:49 換心後,半夜為何大哭?
42:17 移植器官協調師的工作有多細緻?
43:03 媽媽為何願意捐出兒子的器官?
47:08 腦死判定為何要兩次?器官捐贈過程多嚴謹?
49:33 媽媽捐出兒子器官,朋友說殘忍?
51:18 協調師如何跟家屬溝通器官捐贈?
56:12 捐贈大體像睡著了?媽媽為了什麼事不捨?
59:06 媽媽把對兒子的思念寫在哪裡?
1:01:40 捐贈器官家屬最想知道的事?
1:01:42 器官受贈者的卡片上面寫了什麼?
#新聞挖挖哇#心肌梗塞#器官捐贈#無私的愛#新聞挖挖哇2021#鄭弘儀

死刑犯家屬 在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EDP'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廢死一百問】廢除死刑要怎麼給被害人家屬交代、怎麼還他們公道?放加害者出來對被害人家屬而言是不是一種傷害?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如果廢除了死刑,那對被害者家屬來 ... ... <看更多>
死刑犯家屬 在 我兒子是死刑犯死囚至親悲歌《台灣大代誌》20200830 的推薦與評價

?紀錄片《我的兒子是 死刑犯 》,裡頭敘述的是三個死囚的故事。 死刑犯 A先生,目前還在獄中服刑,他的父母, ... 家屬 來說,這個人罪大惡... ... <看更多>
死刑犯家屬 在 [教育]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反映加害者家屬多元- 看板LAW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關注議題 反映加害者家屬多元觀點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31insight001/ 文|祁玲
你對死刑的看法是支持、反對或不知所措?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從加害者家屬的
視角切入,反映台灣社會對此議題的態度,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獎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由於題材敏感,導演李家驊在田調、拍攝期間屢遭挫折,籌資亦四處碰壁。雖有公部門補
助和相關單位小額贊助,最後他仍自掏腰包才完成。幸運的是,昔日盟友、佳映娛樂總經
理劉嘉明力挺,影片即將上映,兩人皆期盼此議題能獲得更多關注。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有3個案例,分別是仍在服刑的A、已於去年初在台北看守所自縊的
陳昱安,以及在台北捷運車廂隨機殺人、於4年前遭槍決的鄭捷。之所以選擇他們,是因
為3人的父母對死刑的態度各不相同。
李家驊說:「個案A的爸媽拚命想營救他;弒父的陳昱安,家人是受害者也是加害人家屬
,所以他媽媽希望這件事情盡快結束;鄭捷的父母則不知所措。這些家屬的心態反映了台
灣社會對死刑的3種態度,因此想透過影片傳達給觀眾。」
12年前,李家驊參與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3》拍攝,影片涉及爭議的蘇建和案,原本支
持死刑的李家驊信念開始動搖。當時導演蔡崇隆給他的書單中,有一本作家張娟芬撰寫的
《殺戮的艱難》,成為他拍攝《我》片的動機。
「這本書讓我確認對死刑的看法:它其實不是可靠的制度。」李家驊認為,《殺戮的艱難
》是台灣人都應該要看的重要教材,礙於島民閱讀風氣不盛,於是想拍攝這本書的影像版
,實際執行後才發現困難重重。除了影像與文字是全然不同的載體,敏感的題材更讓他從
田調到拍攝都吃足苦頭。
受訪會引發家庭不和,或在公部門上班有所顧忌,常讓李家驊拍不下去。
李家驊表示,最大的困難有二。首先,絕大多數接觸過死刑犯的人,都不願公開談論。他
前後接觸4、50個人,即使非常樂意在私底下表達想法,但絕對不能在鏡頭前受訪,「有
一半以上的人拒絕我。」
理由很多:有些人只要一受訪就會引發家庭不和; 有人因在公部門上班而有所忌,凡此
種種常讓李家驊慨嘆拍不下去。
所以片中很多段落都由律師講述,因為他們同時會接觸家屬和當事人,加上表述能力相對
較好,了解案情的來龍去脈,「我不是故意挑律師,而是在揀選素材過程裡,你只能找對
敘事最有利的。」
取得相關單位拍攝許可也是一大困難,公部門諸多限制讓他耗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李家驊
說:「為了拍刑場畫面,法務部幫不少忙,但過程中仍有重重阻礙。至於進看守所拍攝也
溝通很久,大概半年多、一年吧,結果要進去拍之前主管換人,等於一切要從頭來過。」
最後透過管道達到目的,但對他的身心都是一大考驗。
由於工作太辛苦,李家驊沒有固定的工作班底,成員流動率頗高,不僅製片、執行製片常
換人,攝影師也都由朋友或前輩輪班,整個團隊連同剪接師,前後有十來個人參與。因預
算有限,大家都只領出班費。
《我》片拍攝成本約新台幣250萬元,其中100萬元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還有一個
不願曝光、倡議廢死的單位捐助20萬元。除此之外,李家驊再也找不到資金,最後只好自
掏腰包。
他坦言:「試過很多管道,原本大家都說要給錢,可是因各種原因作罷。我也去國外提案
,可惜都沒成。有些礙於國家政策,有的電視台說觀眾不喜歡,或因政策限制不能播,這
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很挫折。」
李家驊考慮過以群眾募資的方式籌錢,但跟幾個非政府組織討論後,認為群募都訴求同溫
層的人,偏偏關心這個題材的人不會有錢,所以就放棄了。
《我》片發行商、佳映娛樂總經理劉嘉明對上述過程全然不知。李家驊解釋,儘管也想尋
求劉嘉明協助,但雙方幾年前合作紀錄片《夢想續航》,「一直超支,浪費劉嘉明太多錢
,所以才打消念頭,怕他又賠錢。」
後來,李家驊額外獲得國藝會50萬元的發行補助,有了減輕負擔的定心丸,他才敢開口請
求劉嘉明支援發行工作。所幸戲院業者反映熱烈,已經排定近期於全台14家戲院上映。
劉嘉明坦言,死刑議題很冷僻,不可能像紀錄片《看見台灣》掀起熱潮。
經劉嘉明評估,發行費用約需新台幣100萬元。由於國藝會已補助一半,佳映娛樂打算再
投入50萬元。若《我》片票房收入可達100萬元,就不會賠了。
劉嘉明坦言,死刑議題很冷僻,不可能像紀錄片《看見台灣》那樣全台掀起熱潮。身為發
行商,他的目標是讓更多人看見《我》片,「不是我們不想賺錢,而是這種情況下,只要
發行端量入為出,相對而言比較沒問題。」
根據劉嘉明的經驗,議題性電影只要找對觀眾和通路,收入就能細水長流。他舉例:「一
般人不會注意到教育公播市場,可是對發行商而言,這是最穩定的一塊。除非國家解散,
不然每年教育部還是會編列預算,讓各級學校購買優質的教材。」
以《夢想續航》為例,差不多五年可以回本,因為它在某塊市場具備長期的價值和收入,
發行商必須要能精準掌握。否則,像《我》片或《夢想續航》這類型的影片,若單單從傳
統發行的角度來看,都不具備可回本的條件。
能否回本,決定導演拍攝下一部作品的續航力。因此劉嘉明語重心長說:「我希望每位導
演都要對預算有責任感,這非常非常重要,否則這麼多人花心力拍了一部片,卻只有one
shot(一次機會),那就可惜了。」
https://youtu.be/yM6xqZam7V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AW/M.1597484041.A.E85.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