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班週來抽書]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2
#正向教養書系第一本著作
#最完整最暢銷的作品 #補班週來抽
#從幼兒園到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都適用的好書
你知道嗎?當你的愛太多,對孩子是有害的!
在我的親職講座中,常提到,#溺愛的父母並沒有比嚴厲的父母吃香
當你幫孩子安排許多你人生中缺乏的活動,你將失去認識他的機會
如果你問父母,
世界上最讓你感到溫馨有愛,生活有目標有動力的事情是關於什麼,答案也許是「孩子」;
但是,會讓你挫折到無地自容,感到被針對、對方就是貪得無厭、天生找碴的,也是「孩子」。
這本書將告訴你,當我們愛孩子之餘,過剩的愛如何將我們也逼向極端。
當我們覺得「身為好父母,應該就要...」已經陷入偏執。
#教養沒有正解
書中羅列出:#沒發現小孩已獨立過度保護的家長 教養盲點;
透過自我覺察的方式,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偏好,了解壓力來源和身心痛苦的點,打造舒心平靜的家庭氣氛,透過對生活偏好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地雷,並知道自己能量不足的點,在家人相處時溝通教養模式,並了解自己在教養的優勢和能量低點,進而和家人達成隊友補位的互動。
【正向教養最核心的觀念】
・教養孩子的三種方式
・七個重要的認知與人生技能
・四個步驟,贏得孩子的合作
・父母如何運用阿德勒提出的八個基本觀念,培養出正向教養的技巧・修正錯誤的三個方法
【#先瞭解你自己,才能影響孩子】
・四種常見的生活型態偏好,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對教養或教學的影響
・如何瞭解出生順序,以便瞭解孩子的世界
・如何利用出生順序的訊息來鼓勵孩子
・出生順序對婚姻、對教學風格的影響
【正向教養中的有效溝通法】
・有愛、有效的啟發式提問法
・和孩子建立非語言的溝通訊號
・讓你的行為和言語,同樣都是溫和且堅定的
【父母不能不知、讓家裡井井有條的方法】
・如何透過日常慣例表,讓孩子不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床
・如何避免早上起床後趕著上班上學的混亂時間
・如何避免用餐時(不管在家還是在外)一團混亂
【當孩子彼此衝突的時候】
・先安撫造成傷害的孩子,再邀請他一起安撫受傷的孩子
・父母不再介入孩子之間的爭吵:如何給予孩子相同的待遇
・孩子之間有哪些衝突,是父母(或老師)必須介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書活動規則,請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在粉專(非僅僅貼文)按讚。
2.在本文下方留言「我願意在生活中多創造陪伴式傾聽」或「教養的禮物是跟隨你的心,認識你自己」或「信任內在的智慧抵達關係的彼方」+成功標註3位好友
3.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
就有機會獲得此書,本次將抽出兩位幸運讀者喔!
留言時間9/9(四)23:00-9/11(六)17:00~~
9/12(日)將公告幸運得主兩名喔!#遠流出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如留言一):
Search
正向教養書系第一本著作 在 Re: [寶寶] 32本教養書清單-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我認同正向教養,根本的原因是不認同體罰教育。
母親是小學老師,在我小學時她打學生很兇,但到她退休前幾年我們閒聊時,她說她不打
小孩了,因為打小孩沒用,小孩哄哄就好了。
如果要用較為學術的用語,就是獎勵進步但不懲罰錯誤。
另一個原因是戴更基在康熙來了某一集所說的:「體罰是無能為力的表現。」
他講的是對待動物的方式,而對人也是。
不體罰,對我來說是把小孩當成獨立個體,與以尊重與對待的方式。
但,我對孩子還是有一定的教養義務,我也希望她在未來很好,不體罰是選擇,但要怎麼
作又是個難題。
正向教養,其出發點是對於個體的尊重,所以,我希望能以這種方式對待孩子。
於是,看到這份書單,一本本借回家看。
照順序到現在(有些還在排預約),讀了《父母的語言》、《孩子的第二天性》、《如何養
出一個成年人》、《教養方程式》、《大腦解鎖》。
我想以podcast《超直白心理學》第七集的結論為這幾本書作結,也是我看完這幾本書的
結論:「教養的書在心理學都缺乏科學證據。」
《父母的語言》是一本好書,在講大腦發展的前期語言能力是重要的,所以需要多跟孩子
互動激發語言的突觸,以作為接下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這個話題有很多可以發展的,但從結論來看就是在孩子清醒時不管他能不能聽懂,盡可能
跟他講話互動,如果可以雙語就更好了。英語不行,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任君挑選。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就很少看電視了。我也很想看電視呀。
其他的,都是「我認為」、「看起來是這樣」。
插播另一本書,非常酷,《兒童床邊的經濟學家》,以學術的觀點檢視目前較為主流的教
養方式所引用的論文品質,她認為大部份都不足為據。
同為憤宅(憤怒的宅宅),超愛這種充滿酸文的作品。本文基本上也會是這樣的基調,不過
就書論書,還是希望基本持平。
但也回到《超直白心理學》第一集的說法,一個論點是否能夠成為科學,就是在看它有沒
有再現性,也就是以同樣的方式作實驗會不會成功。有個研究重覆實驗了一百個有名的研
究,發現有再現性的只有三十幾個。
這些教養書,大部份都談不上有科學根據。
就連腦科學家所寫的《孩子的第二天性》,這本書看了兩次,第一次翻完想的事情是我到
底看了什麼,一定有什麼是我沒看到的。所以看了第二次。嗯,講腦科學的部份,跟談如
何教導對待孩子的方式,可以說是完全分開的。
“孩子的腦袋是可以藉由塑造影響一生的,所以應該藉由怎麼樣的教養方式去影響孩子讓
孩子得到相對應的重要能力。”
第一句可因有科學根據判斷為真,後半句且不論所謂的”重要能力”是否真的為重要能力
,這些教養方式未必能夠真的影響到孩子幫孩子建立相對應的突觸。
之所以說”未必”,是雖然並不否認這樣的可能性,但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說明這些方法
是有效的。
《大腦解鎖》,講的是「只要你相信你可以你就不會給自己設限,就會作得到,大腦會因
為相信而發展出相對應的突觸。」
嗯,作者是數學系教授,如果你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這本書中的某些部份或許你可以參
考。我同意不要給自己設限,或許我也知道腦科學上的原因是因為突觸的產生,但只要我
相信自己會打網球並且跟費德勒作同樣的訓練就可以跟他一樣強?別鬧了。這本書要講的
事情就是那麼荒謬。
其實不只,這本書也認為一些天生的狀態可以藉由相信大法得到改善。在書中是相當前面
的例子。看到這裡,我就確定這本書崩壞了。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是史丹佛大學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看到一堆學生的家長作為
實體背後靈感到不可思議而寫出的作品,討論的是過度教養;《教養方程式》是一位經濟
學教授與記者合作訪問一些他們所定義的成功者所作關於他們所受教育的訪談,整理統合
而成。這本書相當好讀。但要作為嚴謹的作品實在有太多問題。
很多東西我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只能說沒有那麼理所當然。
論點是否能夠成為科學,可能的侷限性很多,也包括著本身可能不那麼適合作為實驗的素
材。
如同我相信所有在意教養的父母就有聽過依附理論,這個理論在教養上的建議就是嬰兒時
期要多抱多跟他們說話建立親密感。但它所依據的實驗無法再現,而其實也不當然可以導
向其在教養上的建議。
很多東西未必是錯的,但真正的理由跟原因是什麼,其實沒有人知道。
所以討論如何的教養才是正確的,到後來其實是信念問題,不是科學問題。
我的目的不是在反駁 suction,是想要回饋這些作品在本質上的問題。
我的結論是,每個人當然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教養方式,也可以認同書上的寫法,但沒有哪
種教養方式是可以理所當然的導向這些作品所希望達成的成果的。
教養,最終是怎麼面對自己的問題。
至目前得到的所有資訊,我認為以下幾件事是有科學根據並且應該被執行的(雖然很多實
際上很困難我也作的並不好):
1.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多跟他說話、互動,有多種語言最好。
2.不要讓孩子看營幕(這點跟前點是相輔相成的)。
3.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4.孩子的睡眠最重要。
至於應該給孩子的刺激,則是需隨著大腦的發展給予的刺激並排除不好的刺激。
這是腦科學的領域,至目前我所閱讀的作品所顯示的,
除了嬰兒時期應給予大量的互動讓孩子能夠有效掌握語言之外,
還沒有看到其他階段應該給予的東西是什麼。也希望能得到各版友的推薦。
--
我正百無聊賴,你正美麗。
(妳是朵待沽的玫瑰,而我是怕痛的行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160.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45326749.A.F31.html
瞭解您的意思,如同您的書單有一些阿德勒(或更精確的說法是《被討厭的勇氣》),
我也從這本書得到許多啟發。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的結論會是「教養,最終是怎麼面對自己的問題。」
也謝謝您的回應。
因為我寶寶才五個月,所以父母吵架對她來說是不當壓力的增加。
這是我應該敘述的前提,至於再大一些後,我也同意您的觀點,
只是我自己處理吵架的方式也不是很好,我還在學習。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