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高雄住宿,住五星級飯店不一定是最好
的選擇,但是樂逸旅居LAINN真的推薦你來住。
更是時尚玩家來去住一晚有介紹過,很多韓國人也喜歡來這邊住,全館房間只有18間,所以要入住請盡早預定
http://ivy31025.pixnet.net/blog/post/47308221
樂逸旅居LAINN
電話 : 07-2369818
傳真 : 07-2369718
地址 : 高雄市新興區七賢一路513號
#樂逸旅居LAINN #高雄市
#早餐 #停車場 #七賢一路 #下午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萬的網紅Super Taste(Travel Show),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 ▶https://goo.gl/aUBhqD 本集完整版內容:https://youtu.be/FX_Cuv1wCqo 名稱:樂逸旅居高雄七賢館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七賢一路513號 電話:07 236 9818 ★訂閱《食尚玩家》➔http://bit.ly/2aH38...
樂逸旅居電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01 >
「嘿,阿佳!」看到許久不見的朋友,小熊興奮地跟他打招呼:「暑假有沒有到哪兒旅行啊?」
阿佳笑著回答:「我跟朋友去大陸玩了一個月啦,到了好幾個地方,蠻好玩的!」
「哇!一個月!」小熊驚訝地搖搖頭:「難怪我都找不到你,父母不會很擔心嗎?」
「會啊!但難得有假期,還是想多出去走走見識見識。不過,我有每天打電話給父母報平安啦。」
「現代通訊就是方便,要是放在古代就不行了,所以有句老話:父母在,不遠遊……」
--------------------------------------------------------------------------------------
「父母在,不遠遊」,關乎儒家所說的「孝道」。其理為:父母在,遊子遠遊,父母無人照顧、侍奉,是為不孝;其次,遊子遠遊,旅途艱險,必然令父母擔憂。給父母加添擔憂,也是不孝。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時至今日,「父母在,不遠遊」的約束力,已退化為「常回家看看」的訴求。
古人不提倡旅遊當然不僅僅只有這一個理由。在農業社會,一切以農為本。以農為本就需要百姓依附於土地,男耕女織。除此以外的行為,皆可謂不務正業。不務正業的典型代表有兩位:一位是戰國時成天在外遊說六國合縱抗秦的蘇秦,一位是劉邦。蘇秦曾出遊幾年,一事無成,困頓而歸,被他的家人譏笑鄙視。而年輕時的劉邦,呼朋喚友,遊手好閒,乾脆被斥為「亡賴」。
在謝貴安、謝盛的《中國旅遊史》一書裡,我看到這樣一個表述:「由於傳統的農業社會排斥旅遊,因此旅遊概念中有中性的詞彙,但很少有褒義的名稱。」在作者列舉的詞彙中,果然,要麼是中性,要麼是貶義。被貶的諸如:遊燕——指遊玩宴樂,盤遊——遊樂而流連忘返,淫遊——沉湎於超出倫理規範的旅遊,還有遊冶、遊蕩、遊手、浪遊等等。
《李師師外傳》記載了一個故事,說宋徽宗有一天假扮成商人趙某來見京城名妓,李師師卻不理不睬。後來老鴇聽說趙某其實是皇帝,嚇得面無顏色。李師師鎮定自若道:不用擔心。事情皆因皇上逸遊而起,而逸遊,皇上諱莫如深,自然不敢聲張。原來,逸遊係指不拘常理、超越禮度的旅遊,也是貶義詞。而這個貶義詞,出自三千年前的周公,可見中國人的旅遊觀之悠久。
以農為本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文明特質,而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特質——宗法制,還為古人旅行添加了另一個消極因素——悲情。
眾所周知,宗法制注重同族聚居、血親關係,反對離鄉輕家,由此形成了濃厚的人倫親情和鄉土觀念:離鄉背井是一種悲情,葉落歸根是人生的終極歸宿。在這樣的文化觀念裡,無論是外出行旅,還是旅居他鄉,都是一種不得已之舉。或者說,必須有正當理由。比如統治者為安撫天下、考察民情的巡遊,官員赴外就職的宦遊,文人為廣交名士、以利科舉仕途的漫遊、壯遊。即便是如今天我們的只為休閒、觀光的旅遊,儒家也把它提高到必須以山水來「比德」、修身養性的高度。
出門在外,失去了家的溫馨和家人的慰藉,卻加添了旅途的艱險和艱辛,古人眼裡的旅行,怎一個愁字了得?所以古人的旅行,大多數就是一個悲行:愁旅、孤旅、羈旅。而描寫旅行的古詩詞,充溢著對鄉愁、旅愁、別離的抒發:比如唐朝詩人賈島有「故園千里數行淚,鄰杵一聲終夜愁」(《上谷旅夜》),杜甫是「系舟身萬里,伏枕淚雙垂」(《九日五首》),而南朝文學家沈約的標題乾脆就是《悲哉行》。
在中國古代史中,魏晉南北朝似乎是一個特例。那時,政局動盪,皇權飄搖,玄學風行,文人士大夫狂達逍遙,恣意縱情於山水間,盡顯風流。據《中國旅遊史》介紹,那時貴族恣遊的花樣繁多,「有談遊、評遊、詠遊、嘯遊、優遊、縱遊、壯遊」。其中,最絕的是嘯遊。
嘯遊,即邊旅遊邊長嘯,興之所至,嘯鳴不已。《世說新語‧棲逸》說,魏晉名士阮籍善長嘯,可聲聞數百步。一日遊蘇門山和一位真人比長嘯,他退至半山處,再回首,只聽真人長嘯,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
魏晉名流的怪誕遊法,實質是一種情感宣洩。據《魏氏春秋》記載,阮籍出遊,常不按路徑,率意獨駕,「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慟哭,絕不是因為無路可走,而是眼看社會已然窮途末路,家國無望。所以,看似恣意縱情,實是內心憂憤。這種旅遊,更加悲情,人何以堪?故謝安有詩曰:「淚下如流霰」。
-------------------------------------------------------------------------------
更多精彩故事|
「知史」網站: www.mychistory.com
關注微信公眾號: mychistory
追蹤 Instagram: mychistory_ig
樂逸旅居電話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書展,人來人往人潮洶湧,就算你不想走,也有無數人推着你往前走。偏偏有個老爺子,拿着一張字條,在快步流星的人群中,徐徐鑽進了書攤。
今年香港書展,筆者幫忙在出版社編了幾本有趣的小說,亦恰巧都與中國有關。一本是Franck Pavloff寫的《棕國好狗》,書名諧音,戲謔味濃;另一本則嚴肅得多,也編得異常艱辛,書名叫《無夢書》,是作者嚴亢泰老先生的自傳,記錄了他生逢文革亂世的點滴回憶。
嚴老先生乃貴族門第出身,熟讀洋文,從小學琴,父親跟周恩來交情不淺,祖父更是台灣大企業裕隆車廠的創辦人。他本人生於上海,在北京生活,文革後南下香港,屈指算來在中國活了30年。
有一位老爺子,就隻身來到書展,說是在報上看到嚴老先生出版自傳的消息,特意前來買書。這位老爺子遂跟書攤的店員男孩聊起來,原來他姓朱,就是嚴老先生在北京「第二十五中」的中學同窗,以前他們一個拉小提琴,一個彈鋼琴。筆者編輯此書,當然知道此話不假,於「第二十五中」的往事,嚴老先生於自傳中確有提及,只是着實難以想到,書中所寫及的故人,隔了50年,竟這樣淡然現身於人山人海的書展,拿起這本回憶50年前往事的書。
據這位朱翁所說,與嚴老先生已有半個世紀沒見面,此話倒非誇張,嚴老先生下半輩子都在英國生活,50年前舊友,又逢戰亂,無電話無地址,自然失聯。若非這本《無夢書》的出版,也許,他們緣分就此斷絕,這輩子也相見無期。
最湊巧的是,嚴老先生本在英國,因着自傳出版,書展期間便來港一遊,亦看看自己的書。朱翁來買書之際,嚴老先生也剛抵港,約了出版社和編輯等人晚上飯敘。店員男孩聽着兩人舊事,顯得甚為激動,也立馬充當「紅娘」,抄下朱翁聯絡電話。朱翁淡然說,如能見面,就約他飲個茶。踏破鐵鞋無覓處,聽說嚴老先生即晚便在酒店撥了個電話給他,後事如何?筆者忙於書展顧攤,並無細問,便不得而知了。但看到路過的書迷,停住腳,翻起此書,都會想起這段「書本外,書展內」的小插曲,會心一笑。
說起來,跟朱翁聊天的書店男孩,後來也愛上了這本《無夢書》,幾天下來,都把這繾綣50年的逸事掛在嘴邊,津津樂道。一本書,就這樣連結了兩個人,也連結了兩代人。
兩少年遊,老來相逢。猶記得,這兩位「第二十五中」的舊友,他們隨便一個人都活得比中共建國還要久,而那時代,北京仍叫北平。這個故事,寫在書上,卻原來比書更漫長。
《無夢書——你不知道的中國回憶》作者簡介
嚴亢泰:生於上海,曾於北京電台工作,一九七五年赴倫敦加入 BBC,任中文廣播部高級製作人及語言監督,並主持文學和哲學節目。曾在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現已退休,定居於倫敦。
本文作者簡介
紅眼:本地作家、小說作家。生於後殖民香港,旅居台灣數年。現媒體人。已出版長篇小說《廢氣團》、《沼氣團》。
樂逸旅居電話 在 Super Taste(Travel Show)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加LINE🔍店家資訊不漏接 ▶https://goo.gl/aUBhqD
本集完整版內容:https://youtu.be/FX_Cuv1wCqo
名稱:樂逸旅居高雄七賢館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七賢一路513號
電話:07 236 9818
★訂閱《食尚玩家》➔http://bit.ly/2aH381Q
每週一至週四晚間10點 TVBS歡樂台(42)首播
隔日中午 YouTube官方頻道/TVBS官網回播
●完整內容立馬看▶http://bit.ly/2gaWX4r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fX2I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