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所有恭喜我的朋友我收到了我只是一直沒時間回
#阿母啊除了結婚紅毯我要走金鐘紅毯了
一直忙到小孩都睡了,終於喘口氣,從床上爬起來寫下這些文字。
前幾天小妞想要擦指甲油,我買了兒童也可以用的光療機,如她所願把十根手指塗上五顏六色,她也幫我十根手指都做了奶茶色的光療。然後我才驚覺,我不知道怎麼卸除。
趁他們開學不在家,今天下午我找到誠品指甲油專櫃,請教怎麼把光療去除。
專櫃小姐用我的手指示範,就在我的手指包著藥水、兩隻手動彈不得的時候,接到未來媽媽監製Sonia的電話,我慌亂空出一根手指頭,按下手機,欣喜的聲音傳來:「姐!入圍了啦!最佳編劇入圍了啦……」
「我…我入圍了嗎?」整個腦袋鬧哄哄,瞬間當機。
「對啦!對啦!入圍編劇裡只有妳是一個人,妳超酷的!!!妳人在哪裡啦?」
我…我在指甲油專櫃,很害羞講不出口。
雖然我也不知道得知入圍的場景應該要在哪裡會比較符合金鐘獎的氣質。
接著,我就在指甲油專櫃,哭了起來…(實在太奇幻的場景,專櫃小姐也好高興,她說我走紅毯她要免費幫我做指甲)
謝謝 #未來媽媽
謝謝 #淑娟姊 #林知秦Sonia #湯宗霖antoni Antoni Tang #黃江豐豐哥 #吳建新 AFuWu導演 #何佳真 #曾齡萱
謝謝金鐘評審雖然不知道是誰但是好謝謝你們,我給你燉一鍋我的招牌肉骨茶湯好嗎?
謝謝 文化部的輔導金支持
謝謝所有為未來媽媽付出過心力的工作伙伴。
同時,恭喜我親愛的郭沁學姊
最率真、最美麗的
#劉品言EstherLIU 入圍最佳女配角
一個下午恭喜的電話、簡訊一直來。
活在社交邊緣的角落生物我,受寵若驚,哭了一遍又一遍。
老媽興奮說她好想騎著腳踏車揮著旗子昭告天下,旋即又問我:「啊那個是什麼獎?」
「金、鐘、獎啦! 黃金的金啦、時鐘的鐘啦!」
寫了二十年,第一次入圍金鐘獎,好像應該是生命中很特別的一天,但是依然是很家常的一天。
整個傍晚如常忙碌不堪,是一個媽媽,一邊掉淚一邊切菜、煮飯、燉湯。
迎接小孩放學、洗澡、洗碗、擦桌、弄吃藥、看聯絡簿、哄睡覺……
深夜靜靜看著 #第56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 入圍名單
上面有我崇拜的偶像溫怡惠、還有我尊敬的學長楊雅喆、找我寫第一檔八點檔的導演鄧安寧。
我真的與有榮焉。
想要謝謝好多人….好多好多……家人、閨蜜、姊妹…..
謝謝所有在創作路上給我加油打氣的人。
要謝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
#謝謝金鐘獎
#金鐘紅毯要穿什麼啊
#結婚第十年走金鐘紅毯
#比結婚典禮還緊張
楊雅喆結婚 在 貝爾達日韓范特西 - BearDa fantas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直都很想寫 #天橋上的魔術師
除了此劇有跟韓國團隊合作、讓台劇視覺更升級之外
最重要的是我們一直以來對於戲劇的多元期待
魔術師給了答案
我們喜歡韓劇
是因為它再也不只用戀愛和家世清寒、生病或男女主角失憶組成
我們讚嘆這個領域的進步與社會重要性
這件事情要達成並不容易
但隨著韓劇出現 #請回答1988 #沒關係是愛情啊 #沒關係是精神病 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經典之作
讓大家收看娛樂作品也能想起需要去關心某些事情
突然間,偶像劇/戲劇有了舉足輕重地位
天橋上的魔術師也是如此
很多人可能在開播前以為主軸是 #懷舊
沒想到卻是 #一個時代的傷痛
我們可能沒有歷經過當時的高壓
但看著看著還是很容易留下眼淚
儘管那個年代我根本不認識也無法“懷”什麼舊
但卻可以用文化作品來喚起一些意識
原來,我們的自由與理所當然
建立在那麼多血腥與荒謬之上
我把天橋上的魔術師當做是“台版的請回答1988”
因為 #請回答系列 雖然有1997和1994
可是1988之所以成就最大經典
是因為它的視角包含不只是小情小愛、家庭對待、友情建立
最重要的是把時代的眼淚都真實復原傳達
有 #漢城奧運 的舉國期待與奧運吉祥物隨處出現
有 #民主學生運動 的抗爭經過與被鎮壓的真實壓迫感在內
奧運開幕當年,總統盧泰愚還被迫(?)宣布民主宣示致詞
成了韓國史上重要的一段歷史
因為1987年,國內正在爭取改憲,這段致詞意義甚大
有 #圍棋天才崔澤 來呈現當年的瘋棋熱潮
有 #半地下房屋 的清貧女主角家來呈現生活特殊條件
更有 #同姓不得結婚 #香港娛樂圈盛行 等當年的一切
重點不是模仿的很像,重點是,它提醒了韓國人“你們有這段過去”
記憶是有力量的。可是它能導航,卻也能迷惑自我
有時候記憶會欺騙我們自己,讓我們以為一直都過得很幸福
回首聽閱天橋上的魔術師
原來我們不記得自己在哪裏過
甚為慚愧與汗顏之間
期許自己甚至下一個世代也能更透徹的了解用血汗走過的
路 與 天堂
#孫淑媚 #楊雅喆
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
楊雅喆結婚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親愛的房客 Dear Tenant |
(整篇爆雷和劇透)
這部電影的好看程度已經反映在票房與口碑上,然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給還在猶豫、考慮的朋友,一個去感受台灣電影和其他亞洲國家電影不同的機會。
尤其台灣已經可以討論「同志」組成「家庭」,及在社會中更廣泛的層面及深入的層次。
但對於「同志電影」有疑慮,擔心自己會莫名產生排斥的朋友也別擔心,與其說這是一部同志電影,更該將其定義為一部描述「人性中愛與恨、寂寞與原諒的電影。」
同志只佔電影中的三個角色,其他的角色都是異性戀,希望透過這樣描述可以舒緩這些朋友的緊張。李安導演在宣傳《斷背山》時也曾喊話:「帶你(妳)的異性戀朋友、男朋友、老公來看,他們會更懂得愛。」(大意)
李安和鄭有傑導演都是有結婚生子的異性戀男性,但兩人為何能把有同志符號的電影拍這麼好?
這樣的問題李安也曾經被問過:「身為直男怎麼拍出《斷背山》?」
李安的回答很詩意:「做藝術的有一些天份,能利用假借形容的方式,達到真情跟寫真的境界,讓大家能體會。」
鄭有傑導演自己同時是演員,且在《繁花盛開》飾演過扮裝皇后的角色,要「演」這樣的角色,演員得做的角色功課就是先「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當“她”以這樣的身份出現在大庭廣眾下,這種赤裸地身份暴露的方式,就能理解社會刻板印象中所謂的“異類”或“不正常”。
《親愛的房客》演員的戲都達水準之上,但鄭有傑導演本身絕對做足角色與劇本的功課,這個騙不了觀眾的。(可能監製楊雅喆導演本身是Gay菜也有幫助,他常出現在同志運動場了支持人權,透過體驗換成經驗。)
囉唆了一堆,我再講幾句就進入電影討論。關於這部電影多好看,或是在講什麼已經有非常多相關文章,所以,我想討論一些不一樣的。
這些不一樣不太算是腦補,而是緊扣電影劇情來發展,當然,這沒有什麼正確答案,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從官方釋出的未剪進電影內的片段開始,莫子儀(飾林健一)的廚藝原先並不符合老人家的胃口,到電影開始他像個好媳婦一樣燒了一桌年夜飯,而將健一是鋼琴老師的身份放入劇情,這樣的文化資本“大多”是中產階級才能有資源栽培出這樣的小孩。
姚淳耀(飾王立維)是的兼兩份工作才能養家與幫弟弟是元介(飾王立綱)還債的勞動階級。大家試想把世俗印象中好人家的女兒嫁到勞動階級、離婚單親、又有小孩的家庭中,還得賺錢養家。
今天把健一換成女性角色,婆婆陳淑芳(飾周秀玉)應該開心到要鋪紅地毯了吧⋯⋯(當然人家會離婚,是因為莫子儀隨便去幫人家跟老婆出櫃真夭壽。)
所以當林健一回檢察官訊問說:「今天如果我是女生,妳還會這樣問我嗎?」莫子儀演技好的地方就在於「悶著演」,即便是洩慾的戲也只讓觀眾感覺到他好苦,連高潮時都好悲傷。
如果大家在二刷時,可以仔細看檢察官的表情——雖然我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但我也是女人,你講的我能體會。
這也是我說鄭有傑導演導戲的細膩之處,他只用一幕就就讓女性溫柔、智慧、同理的人格特質表現出來,而不是為了強調同志角色,就讓同框的女性角色扁平化,變成只是點綴的工具性而非增加戲劇(畫面)張力。
婆婆要白潤音(飾王悠宇)好好讀書,像是元介一樣讀建中、台大一樣,但卻被小孩吐槽:「可是他在外面欠很多錢」,結果婆婆還是袒護自己的小兒子。
這回扣到是元介回來吃年夜飯,小孩子不是那麼喜歡他的原因之一,也跟他一開口跟媽媽說基隆有新建案,就被洗臉別肖想這間祖厝。
即便這樣,婆婆對小兒子還是疼愛,但同時腦袋很清楚不能把房子過戶給他,一定會敗光光。像這樣理性又感性的女性佔多數,她們比誰都知道自己生的孩子是什麼德性。
關於是元介的角色有一些說法他是「深櫃」,罵莫子儀「不正常」只是因為他對莫子儀闖入他家可能會讓他身份曝光感到恐懼。
雖然電影中沒有這個角色的其他線索,但媽媽在吃年夜飯時都沒問他:「交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要結婚啊?」是元介的角色恨林健一不單只是表面上房子、姪子被奪走,同時,他還能在自己的阿母面前“當”男同志等三重的斷然否定,阿母愛外人比愛你還多是很沈重的打擊。
換句話說,電影也讓我們去思考「家人」的意涵是不是跟「血緣」有這麼絕對的關係?反同方有一個說法是「沒有血緣的你(妳)不會愛!」現在社會大眾可以回:「敢按呢!!!!!!」
高山症的意外對我而言沒有那麼意外,姚淳耀的角色因為長期過勞工作,且在工作環境與家庭生活中又得掩飾自己的同志身份,「矇混通關」就是一種情緒勞動。
體力與精神上長期的負荷,久了人一定會出狀況,高山症只是致命的結果,但卻不是原因。
愛人死在自己的懷裡,莫子儀的角色扛起了養家的壓力,抽掉男同志的標籤,他就是一位努力養家照顧長輩和小孩的單親家庭好爸爸。
同樣地,他在職場上都隱藏自己的同志身份, 不然下場就是家長把他當怪物,不讓小孩靠近他,這樣的行為暗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同志就會對小孩怎樣,當然,孤立他的原因同時交纏著他是謀殺嫌疑犯的可能。
鄭有傑導演功課做得深的地方在很多地方都能看見,同樣討論「一夜情」、「約炮」、「交友軟體」、「迷幻藥物」他不會拍成刻板印象或通通化約成一種象徵意義,人跟社會都是複雜的集合體,任何社會現象都不會只有單一解釋及一種可能。
就好比當新聞播報上述標籤,媒體不會特別強調「異性戀約炮、異性戀嗑藥、異性戀愛用的交友軟體」,因為優勢階級不需要特別強調,這種觀念已經內化到日常意識中。
這沒什麼不對,但假設今天媒體要處理「同志」新聞時,通常就會強調「同志標籤」,這就是人為操縱要將同志與負面連結在一起;試想,如果今天同志造橋鋪路,媒體下標還在強調性向,是不是超詭異。
性向到底跟新聞事件本身有什麼關係?人就是人,大家都一樣,不用特別強調性向 。
回到婆婆身上,因為我阿嬤也因糖尿病過世。
在我讀小學時,她當時不要截肢在醫院裡嚎啕大哭,一樣的台詞為什麼她這麼命苦,一個人照顧小孩長大,老了還要洗腰子、截肢、洗腰子、截肢這樣循環。
當時還沒有全民健保,後來醫生只鋸掉她壞死的幾根腳指頭,就接回我家住。我媽嫁進來時,我阿嬤對我阿母非常苛刻,尤其第一胎生女兒時更是講了不好聽的話。
但當她躺在我們家為了照顧她隔了小隔間裡,哭著跟來探望她的婆婆們說她以前對我阿母真的太壞,沒想到現在卻是我阿母在照顧她。阿嬤在臨走前我阿母說早就原諒她了,要她不用再感到愧疚,但是每次過年媽媽提到年輕時阿嬤怎麼欺負她的,還是會眼眶泛紅。
所以拜託那些娶妻的直男朋友們,好好處理婆媳問題,不要讓女人為難女人。
我阿嬤躺在小隔間時,她身上常常混著體味(不方便每天洗澡)、尿騷味(她會尿在床底下的臉盆內),有時候她會呼我名字要我扶她起床,我扶著阿嬤的後腦勺讓她順勢坐起。
離開後,我認不住去聞了手掌,我覺得那是一個人接近死亡的味道。
電影中,婆婆躺在病床上聽著賣藥的廣播邊吃餅乾,但看到旁邊的截肢的床友就吞不下去了。我阿嬤也會偷偷泡泡麵吃,但不曉得是沒胃口還是罪惡感,最後她會叫我來幫忙吃掉,但眼前的麵不曉得泡多久,早已經吸乾湯汁泡爛了,我也不敢吃都偷偷倒掉。
如果婆婆真的截肢,莫子儀的角色得獨自負擔手術費、住院費用及之後的照護費用。不要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就算是親生的子女都未必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大家可以回想一些社會事件,或是發生在自己、親戚身上的故事。
導演鄭有傑也讓觀眾知道小朋友比我們以為的承受更多,當他拿著聯絡簿跟導師的對話,以及同學說:「那個才不是你爸爸」。
電影想討論社會結構中對於「父親」、「爸爸」角色的認知,並非大家都一樣,但當事者卻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這些不一樣。
別說小朋友的詞彙少或表達能力還不成熟,大家可以試著用幾句話來跟別人解釋電影角色的關係,就會明白少數、不一樣的人(族群)面臨的社會壓力,以及語言及知識上的不正義。
譬如,當「GAY」、「同志」還沒被發明出來與指涉它的意思時,同志該怎麼自我介紹?可以簡單一句話就讓大家知道「我到底在講什麼?(而且還是不附帶歧視及污名的意涵)」
最後,電影選擇「基隆港」與「合歡山」這兩種時間感截然不同的場景很有意思,港口給人繁忙有秩序的時間感,而山嶽中卻能有打破時間感的無時間感。所以當林健一與王立維逃離日常(港口),到兩人最能放下束縛回歸自我時,就是到山裡去。
健一帶著小朋友想逃離世俗的紛擾,且回答孩子在港口的問題:「你到底是誰?」回到山裡就是健一的回答,也是自我介紹。
《親愛的房客》用心處理人之間情感的細膩之處,從導演與剪接師用日常聲響的說故事方法,堆疊各種情緒後然後靜默,這樣的拍攝手法能帶著「看電影」的觀眾連接回到「現實」,也就是為何後勁如此強烈,猶如一杯長島冰茶。
而我自己最喜歡這部電影哪個部分?我會說導演處理「帳篷」的手法,拍出人的情緒變化有一定的難度,但能把沒有生命的物體拍出情感,那絕對下了一番苦心(當時應該想破頭了吧)。
帳篷在一開始就出現,讓觀眾以為那只是擺飾或小朋友遊戲的地方(先忘記你看過預告或影評),後來劇情發展,帳篷卻成了串起兩人與小孩親密關係最重要的「物」。
導演讓觀眾看到的是「房契」繼承問題,其實更明顯的隱喻在那不起眼的帳篷。對於健一而言,他的家並非那間房子而是那頂帳篷,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是元介的角色只是在嘲笑我們這些俗人,念茲在茲的就是那間物質上的房子,而非精神上的家。
不過,我是俗人有人要過戶房子給我,我還是會很愛你啦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