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夜店消亡記】
文:Ann Wong
電影「一鏡柏林(Victoria)」令觀眾一見難忘的,不只是那貨真價實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還有男女主角在柏林夜店的偶遇、狂歡、相戀,並於樓梯上忘我的顛倒之吻。導演把兩幕夜店戲,拍得迷離而浪漫,喧鬧卻空虛。可惜在現實當中,充滿魅力的柏林夜生活,正面臨消亡危機。
在柏林 Neukölln 區,即使在星期一這樣的工作天,夜店 Griessmuehle 早於晚上 7 時半便有人龍在外。他們參加的派對其實從前一天便已開始,主題卻名為「是否結束?(Is this the end?)」—— 因為 Griessmuehle 會於 2 月 3 日結束營業。按照奧地利裔業主們的意願,夜店所在的建築物將被改建為辦公室。
遊說組織「夜店委員會(The Club Commission)」估計,多達 24 間在柏林市內的夜店或會面臨倒閉。他們指出,當中不少像是 KitKat —— 一間位於柏林 Mitte 區的入門級戀物癖巢穴 —— 這樣的夜店,就好比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同為這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久以來士紳化(gentrification)的壓力,抵制柏林夜店業的發展,「Clubsterben(夜店瀕死)」的說法在已非新事。不過,Griessmuehle 的存亡威脅觸動了部分人的神經,Twitter 上的 #saveourspaces(守護我們的空間)標籤更令狂歡者與政客連繫起來。在常年拮据的柏林,為吸引遊客和投資而對此行業約 1.7 億歐元的官方資助,如今已成必要。
英國伯明翰大學音樂系講師 Luis-Manuel Garcia 認為,柏林的士紳化雖來得遲,但現時已有種「速度感」。柏林政府對私人租戶的連串保護政策,並未惠及商戶。商舖業主可能會突然抬高租金,或以半年租約令夜店東主懸著一顆心。面對這種困境,柏林議員 Georg Kössler 坦言:「老實說,我們沒那麼多法寶。」
「夜店委員會」成員 Lutz Leichsenring 認為,聯邦建築法應將夜店重鑄為「文化機構」,為夜店提供與劇院和畫廊相同的福利。不過,網上音樂雜誌 Resident Advisor 的駐柏林編輯 Will Lynch 則指,「很難說夜店受到真正的威脅」。就像倫敦等城市經歷急劇下降後,柏林的營業額似乎較像是在流動 —— 從 2010 年起,約 90 間夜店關門,但有 77 間新店開張。
一些名店雖已消失,另一些亦已過時,但像被喻為「柏林最棒電子混音夜店」的 Berghain,依然夜夜笙歌,並因為擁有建築物的業權,未來得以保證。就連 Griessemuehle,也有可能在別處找到新的落腳點。消亡的威脅縱使仍在,但「夜店瀕死」這個傳言,似乎還是有點言過其實。
圖片來源:Carsten Koall/Getty Images
詳細全文:
http://bit.ly/2OlKu1u
延伸專題:
【死於歌舞伎町的女客】
https://goo.gl/EKfsqg
【草食日本:風俗業也捱不住?】
https://goo.gl/BiYnHA
【希臘賣淫悲歌:妓女窮,恩客更窮】
https://goo.gl/wNTVtj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bit.ly/2XdWXqz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