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9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22日開始,全台12歲以上,到未滿18歲的學生族群,將陸續施打BNT疫苗。目前統計,全台大約130萬名學生表示有意願接種。其中,台北育成高中在中秋連假之前,就先把體育館布置成疫苗接種站,忠孝醫院也會派遣人力前往協助。教育局提醒學生,在疫苗施打前一天盡量保持充足睡眠。如果身體不適,會由醫師來評估,看...
「林冠群醫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小賴 Laiyit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我選擇有臨床實證的產品_林冠群醫師-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林冠群醫師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評價
- 關於林冠群醫師 在 林冠群醫師 :: 牙醫評價網 的評價
林冠群醫師 在 小賴 Laiyit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落難野孩兒與他們的守護者】藝術貨櫃屋首展預告
『野生動物好可愛啊!我真的好喜歡牠們~好想親眼看見!』
「如果,能夠聽見一隻受傷的動物心裡的話,你會願意聽嗎?」
『我會,但是我聽不見啊』
「那如果,可以聽見每天照顧動物的人,心裡的話,你會願意聽嗎?」
『我會,而且我猜,他們的心情,離動物比較近。』
去年七月在野生動物急救站駐站的音樂作品,原本今年五月要展出,因為疫情的關係,改成在世界動物日舉辦。
那天我們幾位創作人和策展的夥伴、急救站的獸醫們一起看著預備中的貨櫃屋,所有作品展示出來的樣子,隔著口罩,有好幾次我的鼻子酸酸的,很多感觸湧上來。
照片、音樂、圖畫帶我回到了野生動物急救站的那幾天,我所接觸到的動物和第一線救傷人員,我永遠無法忘記,野生動物在我面前,努力展翅高飛、渴望回到山林的那個模樣,也無法忘記一隻受傷的動物,需要多少人在背後耐心、奮鬥才能夠走到野放的那一天。
或許藝術創作和舉辦展覽,並不會立即為動物們帶來拯救,但是如果它是一種改變、影響世界的可能,我想我們這群人,至少到現在,都還這樣相信著。
只要有一首歌、一句歌詞、一個畫面住進人的心裡,就有機會,從每個人的自身做起,關懷所有的動物,並且用人類的智慧和力量,守護他們生生不息。
邀請你,來參與這一天,認識一個或許還不熟悉的議題。
來自策展人的介紹:
全國(也許是全球)首創的保育藝術貨櫃展,因疫情延期的展出,終於要在10月2日要與大家見面了!本次展覽共有31件作品,以兩座貨櫃的空間展出。
在20呎貨櫃中展出了三位插畫家—阿水、玉子、阿鏘的作品。三位風格各異但又有著共同駐站經歷的創作者,以各自的筆觸畫出急救站團隊的工作日常,觀展者在欣賞一幅幅作品的同時,就像開啟了任意門般地到了位於南投集集的野生動物急救站,跟著急救站的獸醫師與動物照養員們,去經歷從 #接到民眾送來的動物 開始,再進入到 #醫療的進行、#日常的照顧、#野放前的訓練及執行等過程。
另一座10呎的貨櫃,則播放著由獨立音樂人小賴(賴儀婷)在經歷了野生動物急救站的駐站洗禮後,將對動物以及對人滿滿的不捨與感動,轉換為五首音樂創作。包含 #斷了翅膀無法再振翅高飛的大冠鷲、#搶著孵蛋展現母性的三隻草鴞,急救站中動物與人的故事,轉換成為了一首首動人歌曲。
照養員深愛著不能讓對方(此指照顧的野生動物)依賴自己的自我控制、獸醫師面對安樂死施行與否的掙扎、#急救站團隊夜以繼日的看顧著這些落難野生動物的複雜心情…都可在這二座保育藝術音樂貨櫃中看到、聽到、感受到,等著你的認識與理解。
【落難野孩兒與牠們的守護者】
保育藝術貨櫃展展出時間:10/2(六) 10:00-16:00
展出地點:Taipei Zoo 臺北市立動物園生態公園 (捷運動物園站與貓纜站之間) �故事主角:野生動物急救站-Wildlife Rescue and Research Center
創作群:阿鏘的動物日常 玉子日記 梁阿水 #小賴laiyiting
策展單位:挺挺動物應援團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更多有關 #2021臺北動物保護月 以及10月2日的 #2021臺北世界動物日 相關活動訊息,可追蹤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粉專 臺北毛孩趣旅行
林冠群醫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市啟動新冠肺炎疫苗179所國高中校園集中接種作業 力拼全市接種覆蓋率大躍升
高雄市新冠肺炎疫苗校園集中接種作業今日登場,經統計全市國、高中179間學校,有意願接種者比例達94%,衛生局(所)媒合56家合約接種院所,將於9月23日至10月8日期間,由醫護團隊入校為全市國高中職學生完成第1劑接種。
一早我在衛生局林盟喬副局長及教育局陳珮汝副局長陪同下,前往三信家商視察學生接種情形,入校即看到川堂設置學生等待區,播放輕音樂減輕孩子的壓力,並由教官仔細說明接種注意事項,接種站設置在學校一樓貫通3間教室的室內大場地,既寬敞且舒適,並由阮綜合醫院陳鴻曜院長率領該院醫療團隊,為孩子們進行接種,陳院長本身是市府防疫團隊的專家群之一,憑藉專業與熱情,站在第一線提供服務;我依循著規劃動線,自學生排隊的等待區起,到醫師評估區、接種區至休息觀察區等,觀察流程運作是否順暢,也向師生、醫護人員致意,提醒排隊等候的學生們要注意保持適當距離,並留意接種後自身狀況,接種後多喝水,避免劇烈運動,如有產生身體不適的狀況,得立即回報師長,確保接種後的健康與安全。
三信家商林岑校長告訴我,該校同意接種學生人數達1,791人,接種率將近九成,我鼓勵學校可以再努力提升學生接種,今日無法完成接種的孩子,後續可安排就近的合約院所完成補接種,大幅提升校園疫苗覆蓋率,讓孩子就學更為安心。
為讓殘餘的疫苗能夠充分使用,陳其邁市長昨宣布校園殘劑使用原則,以同學為優先,校園內若有滿18歲以上教職員工、志工、課後社團及學習扶助老師接種第1劑者,為第一優先順序;協助校園集中接種,滿18歲以上工作人員,接種第1劑者,排列順序二,符合資格者依順序向學校登記。
全球仍受COVID-19疫情陰霾籠罩,雖然國內疫情稍有緩解,但傳染力極強的Dleta變異株仍蠢蠢欲動,接種疫苗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利器,感謝辛苦的醫護人員,是你們的汗水與付出,換來全民接種涵蓋率的逐步提升,築起堅實的防護網,截至9月22日,高雄累計接種計有1,531,908劑、人口涵蓋率為49.09%、劑次人口比為55.56%,這是得來不易的成果,然而距離我們的目標,尚有一段距離,我們會加快步伐,持續與世紀病毒作戰,也仰賴市民朋友的合作,共同齊心防疫。
#防疫4招: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
#未於校園接種者,請洽衛生單位補接種
#BNT接種2劑,間隔至少28天
#與流感疫苗及其他疫苗間隔至少7天
@雄健康-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林冠群醫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22日開始,全台12歲以上,到未滿18歲的學生族群,將陸續施打BNT疫苗。目前統計,全台大約130萬名學生表示有意願接種。其中,台北育成高中在中秋連假之前,就先把體育館布置成疫苗接種站,忠孝醫院也會派遣人力前往協助。教育局提醒學生,在疫苗施打前一天盡量保持充足睡眠。如果身體不適,會由醫師來評估,看是否要暫緩接種。另外,要記得攜帶健保卡到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78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林冠群醫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因應Delta變異株疫情,美國將針對65歲以上長者追加第3劑疫苗。台灣明年也採購2千萬劑莫德納作為第3劑,但國內目前還在衝刺第1劑疫苗涵蓋率。醫師呼籲民眾盡快在冬天來臨前,完整接種2劑疫苗來提升保護力。就算前2劑打其他廠牌疫苗,明年第3劑還是能打莫德納,就像流感疫苗每年要重新接種一樣。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67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林冠群醫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北幼兒園Delta群聚感染事件,已累計33人染疫,不過並無重症個案。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主要原因是即時讓輕症患者,使用單株抗體。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單株抗體主要還是預防為主,必須在新冠病毒未進入細胞前使用才會有效。另外,雖然昨天本土0案例,但他說危機尚未解除,還是存在非常低度感染風險,建議仍需維持二級警戒。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39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林冠群醫師 在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好消息!本院特聘胸腔內科主任級醫師進駐為鄉親服務~ 林冠群醫師周一至周五在嘉義醫院都有看診唷~ 歡迎民眾預約掛號~ ... ... <看更多>
林冠群醫師 在 林冠群醫師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林冠群醫師,博林診所,胸腔內科臨床治療,先進精密的儀器,胸腔睡眠減重診所,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享有充裕的看診時間,快速的治療流程以及溫馨舒適的環境,捍衛病友免於疾病 ... ... <看更多>
林冠群醫師 在 我選擇有臨床實證的產品_林冠群醫師-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褐藻多醣體-褐藻醣膠能調節免疫、輔助癌症治療,但要選擇有人體臨床實證的產品,才有保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