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教養,從相信自己開始──只有你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與孩子溝通未來志願,總是以鬧翻收場?
尊重孩子想走與你預期不同的路,同時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找到熱情之前,一定有混亂、繞遠路的時期,重點是孩子「有在做事」。
孩子的作業,後來都變成家長之間的較勁?
練習把手放開,讓孩子引路。幫孩子做太多,孩子長大反而會害怕自己做決定。
訓練獨立,也是在培養耐挫力,寧可孩子趁早體驗失敗、也趁早把膽子練大。
孩子不會處理情緒、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怎麼辦?
把親子關係變成合作關係,讓孩子參與更多決定,在家就在學習合力解決問題。
鬧情緒、黏手機、難改壞習慣,都不能只有改孩子,爸媽一起改變才有效。
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事物都不關心,也不太願意分享、表達感謝?
成績很重要,但同理心才真正能幫助孩子在求學與工作上成功。
在最自戀卻也最不快樂的時代,教孩子從付出中找到意義與成就感。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做足萬全準備,
父母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觀,
無論遇到什麼挑戰,孩子都能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
取自《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
各位朋友,晚安:
身教最難,所以不少家長著重在「說教」。因為說教對家長比較輕鬆,要求孩子改變就可以。
可惜,說教的效果不好!
其實,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是第一次當父母,想要為自己的作為合理化。可是,也就停在這邊了,只有合理化,只剩合理化。
因為自覺很難,一個沒甚麼自覺的人,本來就不好說要調整甚麼。這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只是孩子便有苦頭吃了。
覺察是有深度的,我到今天還一直感覺,覺察似乎沒有底部。
作者提到她之前有一個習慣,是「生病時不洗澡」,後來被女兒挑戰之後,才開始改變。而這個習慣,從作者的爸爸就開始,但不知不覺地執行了好多年之後,才在孩子的眼中看到這個慣性的荒謬。
「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
在直播的時候,我特別提到了這一句。這不只是一種謙虛的表現,這樣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也重視自己的成長。
一個願意面對自己困難的人,進步是飛快的!如此,父母對自己能更有信心,也能帶動孩子的自信。
祝願您,善用孩子為鏡,找到未來成長的方向!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52620218474544/
……………………………………………………………..
我不是完美榜樣怎麼辦? 沒關係,沒有人是
【文/ 艾絲特•沃西基】
每個人都有缺點。你可能已經辨認出需要改變的行為了。也許你容易被小事惹惱, 常常發不必要的脾氣。與其感到愧疚或挫敗,不如這樣想:其實你也是孩子最好的模範。因為「改變的過程」是影響極大的一課,孩子在完美的父母身上學不到(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從一再重複壞習慣的父母親身上也學不到。我們的運氣很好,擁有這個黃金機會,可以拿自己當範例,教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這很不容易,改變恐怕不會一夕成功,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但假以時間和耐心,凡事都有可能。孩子看到你努力嘗試平息怒火,會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抱持行為可以改變的觀念,然後讓孩子看見你正在為改變努力,並且尋求他們的協助,就能向孩子證明改變真的是可行的。
坊間有各種理論和方法,但父母尋求改變大致上有三個原則:
#有發現,而且願意改變。
尋求任何改變,第一步都是自我覺察。我們必須先檢討問題出在哪裡,才有辦法解決問題。靜下來,仔細分析出問題的行為。你為什麼會做這件事? 是不是多半出自於無意識? 是不是承襲自父母? 還是因為碰到教養這件事,你心中感到焦慮或不安? 不論原因為何,盡量從中學習。認出長期以來僵化的習慣,然後放手別再懊惱。寬恕自己。你會省去很多時間和痛苦。
我還記得當初向自己承認養育女兒犯過的錯(我犯了很多錯)有多困難。我並非一直是心目中理想的母親。我不只一次大發雷霆,用錯誤方式處罰女兒。我也曾經徹底失去耐心。但每個人都難免如此。我後來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代代相承的。一旦察覺想改變的行為,我就發誓要改。我相信自己。我從承認錯誤、尋求孩子的原諒做起(就像那次偷看珍妮的日記)。我們身為父母也得不斷學習,只要還活著一天,誰都不曾停止學習。只要下定決心,我們就能改變。我們永遠能變得更好。想想你的孩子對你來說多重要,他們值得你努力。
#認清目標,與孩子分享目標。
一次只改變一件事就好。建議可以先從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行為做起。可能是每天早上兒子穿衣服準備上學時,需要多點耐心。可能是你必須開始運動,讓女兒看見養成健康習慣的效果。或者你希望修補與自己母親的關係,藉此教導孩子原諒。不論目標是什麼,決定以後就與孩子分享。你可以說:「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這麼做會讓你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以及你真的在乎,也會引起孩子的重視。
孩子藉此機會可以看見,爸媽也是人,有希望與夢想,也有失敗和不完美。大多數孩子都會希望幫助父母。安妮的女兒蘇菲才七歲,但總會提出很好的見解。她會說:「媽咪,你可以放心把多點事情交給我跟朋友自己做。」或是「小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你只要讓他們去做就好了。」向孩子解釋,每個人都會努力想做得更好,爸媽也一樣。也向孩子說明,你為什麼想改變。你想讓孩子看到什麼,你想給予孩子哪些啟發? 為什麼這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從這個目標做起? 為什麼決定現在開始?
#尋找解決之道時,保有彈性。
你已經下定決心改變,但這次又控制不住對兒子發火了。你工作忙,下班晚了,沒能遵守承諾跟女兒去慢跑。與母親的關係比你預期中更棘手。沒關係,改變行為和很多事一樣,很可能不會第一次就成功。這並不代表就要放棄目標。成年人想改變行為和寫作很像。我們得先寫出第一份草稿,大概知道想說些什麼以後,再一遍一遍修改,找到通順的句子,揪出邏輯謬誤。不要期待一出手就完美,你會感覺思緒清晰得多。堅守目標,但做法保有彈性。起初的策略可能行不通。為什麼行不通? 受到哪些原因阻礙? 可以如何修正、繼續前進? 有沒有沒想到的新辦法? 孩子能協助你分析問題嗎? 孩子能不能參與這個過程? 也許上學前一晚,你可以請兒子先決定明天想穿的衣服,或是當他耽誤了幾分鐘時,請他提醒你深呼吸。別怕徵求孩子的協助與支持。這麼做反而能讓孩子知道,改變需要多大的決心。也別忘了把自己的進步記錄下來,之後才能回顧你實現了多大的改變。文字紀錄有助於保持動力和決心,書寫也能激發創意,為計畫提供更多聰明的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博客來獨家版):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
https://lihi1.com/pjatE/fb0801
天下讀者俱樂部
🌿艾絲特•沃西基接受《親子天下》獨家專訪紀要就濃縮在這篇
>> https://lihi1.com/jAfcp/fb0801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