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很開心與英國 Art Fund 合作,一同推廣倫敦地區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將用照片帶大家造訪三個博物館。
首先是位在東倫敦的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作為全歐洲最大的表演中心,明年就即將滿四十歲了,這裡不只有展覽,還有電影、演奏會和舞台劇的表演功能,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藝術展演空間。周邊的巴比肯區高樓林立,因為在二戰期間被轟炸地較嚴重,因此建築更具有現代感,其中以粗獷主義(Brutalism)為最大特色(巴比肯中心便是粗獷主義的代表作),讓人感受到多元可能性的活力氣氛。
拜訪 Barbican Centre 時我看了二個展覽,分別是法國現代藝術大師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的作品展,與瑞士攝影師 Claudia Andujar 拍攝巴西原住民亞諾馬米人(Yanomami)紀實攝影展,他們都用作品反映社會,一個是戰後的法國巴黎,一個則是二十一世紀的叢林悲歌。有別於倫敦其他藝文空間較多著重古典,在這裡能看見新潮、衝突、大膽和趣味,逛累了還能到頂層的溫室花園走走,在繁忙的倫敦市裡,有一個能在花花草草中自在俯瞰街區的位置。
在英國的朋友,申請 Student Art Pass 造訪全英國合作的博物館,就能以半價優惠購票,這個夏日,一起重返博物館!
Honoured and excited to be the ambassador of @StudentArtPass @ArtFund!
The first museum of our journey is Barbican Centre, the amazing multi-arts centre located in East London. Diverse exhibitions, performances and films can be found here, it is like a magic box that will never bore you.
I visited two exhibitions this time. The works of Jean Dubuffet shows how this artist captures the moments of everyday life and his tremendous impacts on postwar France. While Claudia Andujar's photographs of Yanomami, the indigenous people living in the Amazon Forest, make us seek the outer worlds and discover what's inside ourselves.
Also, follow my path to the conservatory, where you can enjoy the sunshine and feel the breath of the city!
Always bring your @studentartpass to get a 50% off. It’s now available for £5! Let’s go #MuseumTripping !
Ralph #WeAreArtful
IG: www.instagram.com/pengshaoy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
杜布菲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文分享】
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藝術生涯的起點如同典型成功的法國現代藝術家:出身富裕,違逆家人的期望走上創作之路—這也是莫內與馬諦斯藝術生涯最初的軌跡。然而,杜布菲與前述兩位後來的發展相當不同,他嘗試各種實驗,並且向內探索思想的境界。
杜布菲 在 Ne.Sens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ong For The Mute|21.1 NAÏVE
澳大利亞設計師品牌 Song For The Mute 2021年春夏系列“ 21.1NAÏVE”,靈感自二十世紀的法國現代藝術大師杜布菲(Jean Dubuffet)與英國藝術家 Alfred Wallis,透過胸針、徽章、詮釋一系列原始而自發的作品,為 Song For The Mute 新一季添上東、西方不同的人文藝術色彩。
Song For The Mute 春夏21 NAÏVE 系列已率先登陸實體店面,歡迎前來參購。
杜布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也包涵在創作時,對金屬材料造形構成的重要因素。
金工創作者—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他將創作時律動的肢體與心意合而為一,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出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達成身心合一的融合境界,也提升工藝創作的精神層次。總是全心地投入創作,廖偉淇在謙虛中學習並體驗,就像是一位虔心修習的僧侶,在藝術的世界之中修練,探究真善美的境界。
浸心在萬物與自然之間
週末的休閒時光,廖偉淇經常與家人出遊,往返臺北文山區附近的山林中,他特別喜愛在散步時,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鬆的愉快感受,他試著去感受那空氣裡,因各種花草植物、土壤、山石,伴隨著風所帶來的豐富生機。每當靜心在自然之中,由山林間所帶來的各種感官經驗,不僅使廖偉淇的心境產生變化,對於萬物的空間讓他更覺親近,不禁忘卻時間的步伐。如此的存在感受,就像專注投入創作時的心境,專注體察週遭環境帶來的感官體驗,成為廖偉淇閱讀大自然詩歌的線索,閱讀這些詩歌的感動,也體現於他的想像力當中,成為日後作品造形的基礎。
這些藉由大自然空間誕生的感官詩歌,將廖偉淇的想像加以轉化,再運用鍛敲工藝來敲塑作品,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裡,虔心來表達他得之於大自然的感受。經過金工敲塑創作的完成及自述,廖偉淇也希望從作品的造形來映照觀者,去反映人們內在的美感精神。
萬物之於廖偉淇—是生命共同體,對一草、一花、一木及一切的眾生,都生起同理心,需以真心對待,對於萬物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內在的慈悲之門就悄悄的開啟了。我們也從此可見,他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來領受空間中更親近萬物的存在。
談到創作中使用的鍛敲造形技法,廖偉淇必需不斷反覆將金屬材料運用高溫來退火,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特性,接著再操作許多的鎚塑工具,反覆敲鎚材料來塑形,使敲鎚受力之處延展,變長變薄或收縮變厚緊密,其中反覆的鍛造工藝過程,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技術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協調肌肉的肢體運動經驗。
從原生藝術到禪藝美學
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Jean Philippe Arthur Dubuffet)拋開了傳統的美學標準,他認為繪畫、雕塑及工藝等創作,皆來自創作者對於事物的強烈感受,過程完全始於創作者自己內在的動力,盡可能地不模仿,依賴古典、傳統藝術,及減少受流行與文化的訓練與薰陶。多顯現自我的心靈的創作特徵與自發性、神秘性及非商業性,形式上並非於描寫外在世界的敘述性,而多是著重於創作者的內心一面。因此尚•杜布菲提倡出著名的藝術運動Art Brut「原生藝術」。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提出「禪」是一種神秘主義,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超越者,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理性。無論藝術家作品所選擇媒材、形式與表現,這都是創作者一種觀念的延伸,脫離神秘主義的曖昧差異之後,東西方文化對於禪的藝術詮釋,仍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創作的精神關照。
當下即是的禪藝
的內心態度決定其對應之關係,常受到爭議的是禪思維過於抽象,如同以「空」來解釋虛實之間的對應關係,無法以科學的依據衡量而辯證定論。
「即使一切皆空,但也不等於虛無。」廖偉淇表示:這是其所形成的觀念真實存於人們腦海之中,創作者藉由生活行動、創作過程、作品的產出呈現等等.....任何形式所呈現的都是禪思語彙所傳達「當下即是」的美學精神與體驗。對於他來說,這種「空」本身並非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情況,而是代表另一種精神層次的參悟本質。
廖偉淇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藝術學士畢
個展紀錄:
2016 「拙納自在」廖偉淇工藝創作個展,新北市板橋,致理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5 「恩喆洁金工木印」廖偉淇金工個展,臺北市,亞典藝術空間
杜布菲 在 認識藝術家| 尚‧杜布菲(Jean... - Focus Art Magazine 的推薦與評價
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於1901年生於法國的哈佛爾(Le Havre),是反美學的現代藝術大師。 ... 普林鍾(Hans Prinzhorn)寫的有關精神病患創作藝術的書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