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需要廣設靶場?
4月初為文《台灣應該廣設靶場》,論述了兩點:1)以台灣的地理條件,國家安全上,民防比軍防更關鍵;2)民防備戰是一種「明碼標價」的舉動,明確標出敵意方將會付出的最高代價,以及明確標示善意方介入的最低代價。
不同意「廣設靶場」的意見大多可歸為兩類:1)現代戰爭是高科技武器的戰爭,不是手槍/步槍的戰爭,民間逞勇沒用;2)廣設靶場,槍枝流入黑道怎麼辦?不是自己添亂嗎?
看來台灣社會對「戰爭」的理解和意識還沒到位。利用此文,容許我拿起手術刀,直接切向要害。
沒人喜歡戰爭,但若被迫一戰,就要事前知道輸贏的關鍵。台灣若戰火燒身,一定是被迫的;在被迫的情況下,什麼叫贏?什麼叫輸?
台灣只要不被土地佔領,就叫做贏。全台土地被佔領了,才叫做輸。
敵方要的是台灣這個島;即使摧毀了島上的一切,若佔領不了這個島,敵方就算輸了。
因此,駭止敵方啟動戰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讓敵方知道,無論是用封鎖戰、電磁戰、飛彈戰、登陸戰、或任何形式的摧毀戰,它都無法佔領全台的土地。
當敵方百分之百的清楚認知到這點,它的計算公式裡才會認真考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攻擊了台灣而又無法全面佔領,等同瞬間拉拔了台灣的國際聲勢,到時要求台灣獨立的恐怕不是台灣自己,而是國際社會。
只要台灣社會現在就表現出「絕對不被你佔領」的意志力,就是止戰、避戰的最有效武器,比軍機、軍艦、潛艇、飛彈還有效。
除了正規部隊、後備部隊,台灣的利器還有平民的在地、在鄉的抵抗意志。依鄉里劃分,廣設靶場,讓全台養成30萬的不懼戰者,就是敵方無法佔領台灣土地的最有效、最即時的方式。直白的講,這比招募30萬正規士兵還要有效,因為一旦成為正規軍,就只能聽從統一號令、服從上級。其對佔領企圖的駭阻力,遠遠比不上一群散落各地本鄉本土、自發組織的不懼戰者。
只要得到國防部的同意及相關單位的支持,台灣民間絕對有能力在半年之內,在主要城鎮以經營自足的模式,至少創建30個真實的靶場(而非遊戲場)。可採證照方式進行,如效法世界潛水界規範,以初級、中級、高級、教練級、特殊級劃分SOP。如此,退役的特戰人員、實戰兵種、績優刑警等等國家花費了巨額培養的人才,就有了做靶場教練、管理人員的第二春職業生涯,不必去屈就與專業無關的業種。
假以時日,在每十萬人口一個靶場的比例下,台灣應設兩百個商業經營的靶場,全面培養台灣的尚武精神以及武德。設備方面,可由氣槍(AirSoft) 晉級到合法可購的模擬鎮暴槍,再進至由軍警負責管理的實槍。
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沒聽說過這個地球上有哪個其他兵家必爭之地的國家之人民是如此怕槍的。新加坡男人不當兵不能上大學,後備役一直到中年。以色列男女皆服役。瑞士中立,但瑞士人乃山民出身,人人會用槍,多數家庭有槍。台灣不能再桃花源了。
這可以是一件一蹴可及、完全不增加政府負擔的國安項目,經營盈虧,完全由各地民間自理。會有足夠的「市場」嗎?認為沒有市場者,只能說是未接民間、尤其是年輕世代的地氣。
最後半開玩笑的說,在證照制度下,民間經營靶場者一定賺錢,只要遵循一個商業原則就可以了:女生半價!
(本文原刊於 2021-09-28 聯合報)
(更多有關台灣國安分析,請參考《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一書(八旗出版社8月)
更多相關議題,請造訪《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楊岳橋Alvin Ye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作為(薪酬待遇最優厚的)紀律部隊,警隊當然要跟紀律行事,所謂「紀律」並非只有「絕對服從上級命令」,否則《警察通例》就只是一紙空文。 今天談談警方在進入處所搜查、截查身份證 / 搜身時所有的權力,以及市民在期間應有的權利。 《警察通例》 第20章20-14「委任證」:bit.ly/3271Lka 第...
服從上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根據這篇文章的觀點,日本人的領導型態,屬於「階層主義」加上「建立共識」型的綜合體。
「階層主義」指的是組織內有很牢固的上下關係,通常在這類組織中,下屬會很大程度甚至無條件服從上級的決定。如此一來,隨著組織越來越大,「層層請示」、「等候裁決」等過程,就會成為公司或政府官僚體系的日常。
同時,日本多數組織,不只有「階層主義」,還有「建立共識型」的特色。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既有嚴厲的上下關係,上頭的人卻也不能獨自決策。」就算位居組織高位的人,也要獲得更上層階級、或其他同階級的人「共識同意」,才可以下決定。
在日本,有一個詞專門形容這件事,即做決策之前需要先獲得「其他大人物」同意──這個詞叫「打根基(根回し)」。在日本商場上,可以說是非常基本的「處世之道」,也因而成為決策緩慢的元兇之一。
我們舉台灣市場的經營為例:一家大型日商到台灣發展特定業務,也指派了專案負責人。但這個業務的負責人若要進行決策,很可能不只要先向他的直屬老闆(例如海外事業部長)鉅細彌遺地報告、取得同意;他的老闆(海外部長)可能還要跟社長、專務和所有高階主管們「打根基」。換言之,等到最後高層們終於有了「共識」,願意共同推動某個決策開始執行時,台灣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早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服從上級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那個時代(李怡)
「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恒。」邱吉爾的話,是我寫《失敗者回憶錄》的主旨。
我不是以有勇氣而自豪,相反地常以沒有足夠的勇氣而自責。在前述的生活遭到強權的重擊之下,我仍然留在左派的圈子,就是在生活和事業的壓力下缺乏勇氣擺脫桎梏的軟弱表現。軟弱的另一面,就是沒有勇氣否定自己的過去,沒有勇氣深刻檢討長期形成的思想和價值觀是否有問題。否定自己是很痛苦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氣。
現在的中青年人,多不理解老一輩人為甚麼會如此執着於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何以在共產黨暴露出極權面目之後,還不離開它的權力範圍?實際上,只要想想中共為甚麼會成功?國民黨政權為甚麼會在大陸潰敗?為甚麼當時絕大部份頂尖的知識人和作家會在內戰期間支持中共,反對國民黨政權?為甚麼國民黨之外的中國大部份政黨都投共?為甚麼許多海外知識人投奔中共國,睿智如陳寅恪來了香港還會再回大陸?想想這些問題就大體明白當時的社會狀況。
相對於那時代的人,我是晚一輩了。但那時代的社會意識在我成長期中還沒有變,我仍然深受其影響。那時候多數人的親共,不是因為可以得到任何政治或經濟利益,不是為了攀附名利,而是有社會政治意識的根源。中共建政之初,許多人看到中共國的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大陸許多知識人都滿懷希望地想建設新中國;香港左派也甘願在社會邊緣為「愛國事業」打拼,甘願放棄向上流動的機會。因為懷抱着「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的理想。
中國在滿清末期,就開始從西學中引進了自由、法治、民主、科學的啟蒙思想,但啟蒙還在萌芽階段,就被外侮激起的民族主義救亡意識蓋過。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潮,是救亡壓倒了啟蒙思想的傳播。另一方面,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崛起,社會主義思潮在全世界風行一時,追求平等的社會主義不但呼應了中國古哲的大同理想,更被進步人士認為將古哲理想變成可行的現實。孫中山的國民革命,邀請了蘇聯顧問,並將三民主義變為「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予以實踐。當時的知識人,鮮有不沾染社會主義意識的,沒有哪一個知識人認為:人應該不平等,應該有貧富差異,應該容許人剝削人。以社會主義去救中國,是那時代的社會思潮。
將人人平等的烏托邦理想,變成似乎可行的現實,俄國依靠的是列寧式政黨的領導。所謂列寧式政黨,就是黨中央由少數的職業革命家,組成緊密的小組織。實行所謂「民主集中制」,意思就是中央願意傾聽黨員及大眾的意見,這就是所謂「民主」;但是統一由中央發佈各項命令,全黨無條件服從,此之謂「集中」。入黨需經嚴格審查,入黨後,下級服從上級,沒有個人意志,是鐵律。列寧式政黨另一個特徵,是崇尚暴力的強制性,以黨領軍、以黨領政以及一黨專政。
國民黨按照蘇共模式,改造成非完善的列寧式政黨,中共則完全繼承列寧式政黨組織,1923年國共合作,北伐推翻了自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最能體現法治、自由和小政府的北洋政權,然後國共兩黨開展了數十年的聯合、鬥爭。最後國民黨政權潰敗遷台,形成台海兩岸對立的局面。
救亡至上,救亡壓倒啟蒙,平等至上,平等壓倒自由,是那時代進步人士普遍的民族意識。也是中共1949年建政的社會意識根基。我在成長過程中,從現實,從書本,也不斷積累這種意識。可說已深植腦中。
服從上級 在 楊岳橋Alvin Y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作為(薪酬待遇最優厚的)紀律部隊,警隊當然要跟紀律行事,所謂「紀律」並非只有「絕對服從上級命令」,否則《警察通例》就只是一紙空文。
今天談談警方在進入處所搜查、截查身份證 / 搜身時所有的權力,以及市民在期間應有的權利。
《警察通例》
第20章20-14「委任證」:bit.ly/3271Lka
第44章44-04「搜查人身、處所」:bit.ly/2Mstyq5
《警隊條例》
第54條「截查、扣留及搜查」:bit.ly/2NLunMI

服從上級 在 服從上級,認同群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想要出人頭地的話,第一, 服從上級 ,第二,認同群眾;背道而行,自命清高,他的下場就是要飯! ... <看更多>
服從上級 在 【 警察服從上級命令執法,為何還得被「公審」?】... 的推薦與評價
警察服從上級命令執法,為何還得被「公審」?】 2019 年,香港反送中事件毫無疑問地激發了台灣人民關注人權的意識。其中,在警察執法的問題上,「支持警察依法執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