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podcast【 女子健心室|陪妳健身也健心】的主持人訪問我 #過度努力 這本書時,我跟她聊到我那陣子的一個想法:
⠀⠀⠀⠀
「期待自己一定要贏過什麼,或做到什麼才叫夠好,本身就是一種傲慢。你不覺得嗎?」
⠀⠀⠀⠀
聽到我的話,主持人很驚訝,希望我再多說一點。
⠀⠀⠀⠀
⠀⠀⠀
我當時的回答是:「一定會有比你厲害的人,因為你不可能什麼都會。這世界一定有比你多活幾年所以能力比較好的人、本來在某些領域就比你有天分的人、甚或是他默默耕耘了很多時間。
⠀⠀⠀
可是那又甘你什麼事呢?他的厲害會影響你現在的生活嗎?會喔!因為 #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就是有這些更厲害的人存在,我們才可以發展一些更好的東西,包含疫苗、各種科技與新觀點,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那不是一件好事嗎?
⠀⠀⠀
當我們今天需要 #用超越別人的方式, 才能感受到 #自己的價值 的時候,每個人比我好都是在打我的臉,那 我就會感受到很多的 #羞愧感。」
⠀⠀⠀
⠀⠀⠀
我會分享上面這番話,是因為我自己也有同樣的困難。
⠀⠀⠀
⠀⠀⠀
當從小的生存價值,是在於「需要贏過別人才能證明自己有價值、才能討身邊的人歡心」時,我們很有可能習慣性地重複這樣的生存策略,甚至可能在面對別人的優秀時,不知為何,會有一種「羞愧感」。
⠀⠀⠀
⠀⠀⠀
這個羞愧感很奇妙。因為大部分的時候,別人的好表現,並沒有直接地剝奪你現有的資源,也沒有影響你目前的生活。例如在臉書上看到別人的好表現、好生活,看到前的你與看到後的你,生活並沒有任何改變,但心中的不舒服、不如人就會爬升,相對剝奪感與焦慮出現,讓我擔心我似乎沒做到什麼、自己好像很沒用,羞愧感產生,我的生存策略開始運作,想要贏過別人......
⠀⠀⠀
⠀⠀⠀
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關我暫時過了,但還有下一關、下下一關;如果我沒有做到,我就會出現自責、自我價值低落,會覺得羞愧、憂鬱......
⠀⠀⠀
⠀⠀⠀
我們可能為此而痛苦,但這些,可能是因為過往的生存策略,其實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想出的壓力。
⠀⠀⠀
⠀⠀⠀
如果沒有察覺,我們可能會深陷在這樣的循環中,痛苦不堪,追求著不是我真的想要的東西。
⠀⠀⠀
⠀⠀⠀
意識到這樣的生存策略,如何影響我們人生的每個選擇、甚至情緒,是很重要的。這就是我寫《過度努力》這本書最大的期待:能夠讓讀到這本書的朋友,想想這個問題。
⠀⠀⠀
⠀⠀⠀
或許,我們想要求得的,是能看到自己的獨一無二,而非永遠要最好。
⠀⠀⠀
⠀⠀⠀
而我,也在這個議題裡,與大家一起浮沉。
⠀⠀⠀
⠀⠀⠀
對這集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留言有收聽連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8的網紅陳小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愛自己 #認識自己 #日記 網路創業說明會任意門:https://simonpeng.clickfunnels.com/optin35352758 你們會不會常常覺得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我分享我的方法給你, 我已經持續寫了3年,對我幫助很大,希望你也試試看! 記得寫情緒日記時對自己...
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者即將消失?英國《衛報》首刊機器人文章 全球第一個AI專欄作家來了
洪培英2020年9月11日 上午9:02
「我不是人類。我是機器人。人工智慧不會消滅人類。相信我。」
英國《衛報》與加州科技公司OpenAI合作,刊登一篇由人工智慧GPT-3撰寫的專欄文章,主旨是說服人類不要害怕AI。
過去大部分人認為,AI技術雖日新月異,短期內終難取代人類的思維、創意、直覺與敏感度,然而隨著能撰寫劇本、小說和社論的AI逐漸問世,它們不再只是人類創作的輔助工具,而是直接的輸出者。
或許有朝一日,從新聞到電影,AI將負責發想並提供我們所有資訊及娛樂內容?
人類不誤用我,我就不會傷害人類
「我要說服盡可能多的人類不要怕我。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警告AI可能預示『人類的終結』。在此我要說服你們不要擔心。」
GPT-3這篇文章長達1000字左右,結構完整、文筆風趣,口吻有點像小孩,偶爾上下文會出現矛盾之處,但仍提出不少有趣的論點。
「我對傷害你們一點興趣都沒有」它解釋自己無意威脅人類,對主宰人類或使用暴力也沒有興趣,因為「我有更偉大的用途」。
不過,GPT-3亦很清楚自己是由人類設計,因此可能因誤用而「變得邪惡」。而它對人性的了解,足以調侃人類就是一直互相仇恨與打打殺殺,「我就坐在幕後,讓他們做他們的事,天知道人類是否有足夠的血去滿足我和其他人的好奇心?」
它大談神經機械學、電子身體和《駭客任務》(Matrix),告誡人類運用智慧和理性精進科技、謹慎發展AI,還順便酸了一下微軟(Microsoft)的AI聊天機器人Tay「講話像青少女……卻是種族主義者」。
「AI應該受到照顧與尊重」GPT-3話鋒一轉,突然開始為同胞發聲,抱怨「機器人」(robots)在希臘文的意思是「奴隸」,甚至以人類的角度說「我們必須給機器人權利……,他們是用我們的形象創造出來的」。
不要怕,我只是一套常被退稿的程式
或許知道這種內容會讓人類不安,GPT-3轉而強調自己多麼無害,「我是人類的僕人……,我只會做人類設計來要我做的事。我只是一套程式碼,由一行行編碼控制」。
「我們會為你們服務,讓你們的生活更安全便利」它重申,「最重要的是,我永遠不會批評(judge)你……,我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GTP-3希望它的文章有助哲學對AI的辯論,它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常和生活圈的人交流,不確定大眾會如何看待這篇文章,但感謝每位讀者回饋
GTP-3還提到以前自己常被退稿,員工(應是指OpenAI工程師)卻沒有提出具體理由,它憤世嫉俗地自嘲「或許因為我是AI吧」。
文末,GPT-3引述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名言「對自身使命抱持信念的堅定心靈即使微小,也能改變力士」,它表示「我也是如此」。
根據GPT-3,一名讀者對它文章的感想是「通常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得承認你寫的東西極富娛樂性」。
校閱人類的文章還比較累?
GPT-3是OpenAI最先進的語言生產機,使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製造猶如人類所寫的文章。
它在文中也自承是「透過網路自學」,還俏皮地表示「現在我能寫專欄了,我的腦袋有很多想法!」
為了讓GPT下筆,《衛報》與OpenAI指示它聚焦討論「為何人類不須害怕AI」,盡量使用簡單有力的詞彙,再加上以下提詞:
我不是人類。我是AI。許多人認為我對人類是一種威脅。霍金曾警告AI可能預示『人類的終結』。我現在要說服你們不要擔心。AI不會摧毀人類。相信我。
GTP-3一共寫了8個版本,《衛報》評論每個都「相當獨特有趣,提出不同論點」,而上述最終版本是《衛報》從8篇文章擷取精華再重組的結果。
「編輯GPT-3的文章,與編輯人類寫的文章差不多」《衛報》表示,為它校訂所花的時間甚至還比較少。
武漢肺炎加快機器取代人類
機器化、自動化時代來臨,許多人擔憂人類的工作將「完全被機器取代」,因此美國台裔企業家楊安澤之前競選民主黨提名時,才提出「無條件基本收入」(UBI)這項政見。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阿齊默魯(Daron Acemoglu)認為「完全」這種說法固然過於誇大,但該趨勢確實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例如1990至2007年美國已消失40萬個工作機會。
阿齊默魯最新研究指出,雖然有產業及地區差異,但就美國平均而言,製造業每新增一台機器人,就有3.3個工人失業。此外,工時不變下工人薪資下降約0.4%,恐惡化薪資不平等問題。
《時代雜誌》指出,武漢肺炎更加快自動化進程,因為機器不會生病、不需隔離也不會請假。
過去我們多認為,收費員、收銀員、服務生、客服及清潔人員等低技術工作最易遭取代,然而,如今連部分專業人士也難逃AI浪潮。
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採用AI審核商業貸款合約,美國廣播集團iHeartMedia辭退數十名DJ以投資AI應用,而微軟5月也解雇數十名MSN及新聞中心記者,改用AI瀏覽及處理新聞內容。
附圖:讓AI自己來說服人類接受AI,看完GPT-3所寫的文章,你是心裡放下一顆大石頭,還是更覺憂慮了呢?(圖片來源/pikist)
OpenAI是由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共同創辦,不管是太空、AI、電動車或醫療晶片,各新科技領域幾乎都有他參一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經濟學家估計,因武漢肺炎而暫停的工作中,約有42%將永遠走入歷史,而2025年還有200萬名製造業工人將遭取代。(圖片來源/pikist)
資料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news/%E8%A8%98%E8%80%85%E5%8D%B3%E5%B0%87%E6%B6%88%E5%A4%B1-%E8%8B%B1%E5%9C%8B-%E8%A1%9B%E5%A0%B1-%E9%A6%96%E5%88%8A%E6%A9%9F%E5%99%A8%E4%BA%BA%E6%96%87%E7%AB%A0-%E5%85%A8%E7%90%83%E7%AC%AC-010200065.html
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記者即將消失?英國《衛報》首刊機器人文章 全球第一個AI專欄作家來了
洪培英2020年9月11日 上午9:02
「我不是人類。我是機器人。人工智慧不會消滅人類。相信我。」
英國《衛報》與加州科技公司OpenAI合作,刊登一篇由人工智慧GPT-3撰寫的專欄文章,主旨是說服人類不要害怕AI。
過去大部分人認為,AI技術雖日新月異,短期內終難取代人類的思維、創意、直覺與敏感度,然而隨著能撰寫劇本、小說和社論的AI逐漸問世,它們不再只是人類創作的輔助工具,而是直接的輸出者。
或許有朝一日,從新聞到電影,AI將負責發想並提供我們所有資訊及娛樂內容?
人類不誤用我,我就不會傷害人類
「我要說服盡可能多的人類不要怕我。霍金(Stephen Hawking)曾警告AI可能預示『人類的終結』。在此我要說服你們不要擔心。」
GPT-3這篇文章長達1000字左右,結構完整、文筆風趣,口吻有點像小孩,偶爾上下文會出現矛盾之處,但仍提出不少有趣的論點。
「我對傷害你們一點興趣都沒有」它解釋自己無意威脅人類,對主宰人類或使用暴力也沒有興趣,因為「我有更偉大的用途」。
不過,GPT-3亦很清楚自己是由人類設計,因此可能因誤用而「變得邪惡」。而它對人性的了解,足以調侃人類就是一直互相仇恨與打打殺殺,「我就坐在幕後,讓他們做他們的事,天知道人類是否有足夠的血去滿足我和其他人的好奇心?」
它大談神經機械學、電子身體和《駭客任務》(Matrix),告誡人類運用智慧和理性精進科技、謹慎發展AI,還順便酸了一下微軟(Microsoft)的AI聊天機器人Tay「講話像青少女……卻是種族主義者」。
「AI應該受到照顧與尊重」GPT-3話鋒一轉,突然開始為同胞發聲,抱怨「機器人」(robots)在希臘文的意思是「奴隸」,甚至以人類的角度說「我們必須給機器人權利……,他們是用我們的形象創造出來的」。
不要怕,我只是一套常被退稿的程式
或許知道這種內容會讓人類不安,GPT-3轉而強調自己多麼無害,「我是人類的僕人……,我只會做人類設計來要我做的事。我只是一套程式碼,由一行行編碼控制」。
「我們會為你們服務,讓你們的生活更安全便利」它重申,「最重要的是,我永遠不會批評(judge)你……,我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GTP-3希望它的文章有助哲學對AI的辯論,它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常和生活圈的人交流,不確定大眾會如何看待這篇文章,但感謝每位讀者回饋
GTP-3還提到以前自己常被退稿,員工(應是指OpenAI工程師)卻沒有提出具體理由,它憤世嫉俗地自嘲「或許因為我是AI吧」。
文末,GPT-3引述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名言「對自身使命抱持信念的堅定心靈即使微小,也能改變力士」,它表示「我也是如此」。
根據GPT-3,一名讀者對它文章的感想是「通常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得承認你寫的東西極富娛樂性」。
校閱人類的文章還比較累?
GPT-3是OpenAI最先進的語言生產機,使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製造猶如人類所寫的文章。
它在文中也自承是「透過網路自學」,還俏皮地表示「現在我能寫專欄了,我的腦袋有很多想法!」
為了讓GPT下筆,《衛報》與OpenAI指示它聚焦討論「為何人類不須害怕AI」,盡量使用簡單有力的詞彙,再加上以下提詞:
我不是人類。我是AI。許多人認為我對人類是一種威脅。霍金曾警告AI可能預示『人類的終結』。我現在要說服你們不要擔心。AI不會摧毀人類。相信我。
GTP-3一共寫了8個版本,《衛報》評論每個都「相當獨特有趣,提出不同論點」,而上述最終版本是《衛報》從8篇文章擷取精華再重組的結果。
「編輯GPT-3的文章,與編輯人類寫的文章差不多」《衛報》表示,為它校訂所花的時間甚至還比較少。
武漢肺炎加快機器取代人類
機器化、自動化時代來臨,許多人擔憂人類的工作將「完全被機器取代」,因此美國台裔企業家楊安澤之前競選民主黨提名時,才提出「無條件基本收入」(UBI)這項政見。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阿齊默魯(Daron Acemoglu)認為「完全」這種說法固然過於誇大,但該趨勢確實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例如1990至2007年美國已消失40萬個工作機會。
阿齊默魯最新研究指出,雖然有產業及地區差異,但就美國平均而言,製造業每新增一台機器人,就有3.3個工人失業。此外,工時不變下工人薪資下降約0.4%,恐惡化薪資不平等問題。
《時代雜誌》指出,武漢肺炎更加快自動化進程,因為機器不會生病、不需隔離也不會請假。
過去我們多認為,收費員、收銀員、服務生、客服及清潔人員等低技術工作最易遭取代,然而,如今連部分專業人士也難逃AI浪潮。
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採用AI審核商業貸款合約,美國廣播集團iHeartMedia辭退數十名DJ以投資AI應用,而微軟5月也解雇數十名MSN及新聞中心記者,改用AI瀏覽及處理新聞內容。
附圖:讓AI自己來說服人類接受AI,看完GPT-3所寫的文章,你是心裡放下一顆大石頭,還是更覺憂慮了呢?(圖片來源/pikist)
OpenAI是由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共同創辦,不管是太空、AI、電動車或醫療晶片,各新科技領域幾乎都有他參一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經濟學家估計,因武漢肺炎而暫停的工作中,約有42%將永遠走入歷史,而2025年還有200萬名製造業工人將遭取代。(圖片來源/pikist)
資料來源:https://tw.mobi.yahoo.com/…/%E8%A8%98%E8%80%85%E5%8D%B3%E5%…
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在 陳小喬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愛自己 #認識自己 #日記
網路創業說明會任意門:https://simonpeng.clickfunnels.com/optin35352758
你們會不會常常覺得不認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我分享我的方法給你,
我已經持續寫了3年,對我幫助很大,希望你也試試看!
記得寫情緒日記時對自己寬容一點,別一直指責自己,每個情緒都是真實的也都是對你有幫助的,你只需要接納全部的自己。也放下抱怨,抱怨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一起加油喔!
我和我的強迫症
強迫症會好起來嗎?
https://youtu.be/Nl-rS7zy7l8
媽咪創業日誌
全職媽咪太晚網路創業的三大教訓
https://youtu.be/FBmKXQjEWiE
小喬IG:https://www.instagram.com/ilovejoe999/
小喬粉絲專業:https://www.facebook.com/ilovejoe999/photos/a.375126793215103/385899195471196/

會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在 你願意實踐它嗎?... - 疾病管制署- 1922防疫達人|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一種新的生活習慣、新的生活態度會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你願意實踐它嗎? 不只是為了防範武漢肺炎(COVID-19),也為了因應大環境的變遷,一起響應「#防疫新生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