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中國作家孫犁談長篇小說創作的一些觀點。
他以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為例,提出寫長篇小說時,整體結構布局的重要性,相當精彩。
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從經典名著看長篇小說的結構 / 孫犁
一
創作長篇小說,感到最困難的,是結構問題。
結構一詞,雖通用於建築,但小說的結構,並非紙上的藍圖。佈局,也不是死板的棋式。它是行進中的東西,是鬥爭中的產物。小說的結構是上層建築,它的基礎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人物的典型性格。在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矛盾、鬥爭、演進中,出現小說的結構。因此,長篇小說的結構並非出現於作者的憑空幻想之中,而是現實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經過作者思考後,所採取的表現現實生活的組織手段。建築工程,可先有藍圖,然後再去備料。作品則不然,要根據作者所具有的生活積累,才能有效地設計。而且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作品完成後,結構狀態才告終止。俗話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生活之於創作是多多益善。生活積累綽綽有餘,而不是捉襟見肘,才能出現理想的小說結構。創作,是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不能白手起家,更不能一本萬利。
二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在中國長篇小說中最為著稱。我們現在就這四種小說的結構方面,進行初步的粗淺探討,作為寫作長篇小說的學習準備。前三種長篇小說,都是在前人的創作(或口頭、或文字)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的。
《三國演義》根據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陳志在中國史書中,除史、漢外,最稱得體。而裴註之詳盡豐富,保存了很多古書資料,生動而具體,雋辭逸事,隨手可得,在史註中最有價值。這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此外,它還利用了以前的話本和戲曲方面有關三國的資料。這些資料裡的英雄人物,已經過無數次演唱說講,典型性格初步具備。《水滸傳》根據它以前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水滸故事,這些故事,經過口頭講演,日見完整。《西遊記》是根據一些高僧西域旅行的記載、佛教故事和以此為內容的粗具規模的小說。
四種長篇小說都是宏偉的著作,經過長時間廣泛的流傳,差不多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是中國人民傳統的精神食糧。它們是深入人心的書,不只在思想意識方面,有的並在實際生活上,給予人民以不可估量的影響。
單從結構上可以看出,這四種小說都不是平凡之作,都是大手筆的產物,有獨特的見解和藝術修養,有豐富的知識和組織能力。都是苦心經營,各有時代、藝術特色。小說的結構,也可以叫做佈局。它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即總綱、分目和結局。古人創作小說,是很重視結構的。結構的形成是以主題思想為指導的。
《三國演義》以史實為根據,在寫作中,它確定以蜀漢為正統,但並不削弱對魏、吳的刻畫,它以桃園結義開始,經過對各個重要人物的敘述描繪,突出三國之間的主要矛盾鬥爭。三國時人才眾多、群英崛起,謀士如雲,政治文化多有可采,至如華佗之醫、管輅之卜,也很生動有趣,它不遺漏一個重要人物,不遺漏一件重大事件,精心組織、波瀾起伏。最後得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乎歷史規律的推論,作為全部小說的結局。
《水滸傳》前幾十回,實際上是各個梁山人物的小傳,它接連寫了晁蓋、吳用、阮氏兄弟、楊志、宋江、林沖、武松、石秀、盧俊義的出身、遭遇,生活和性格。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中篇或短篇。因為當時的水滸故事,是以人為單位的。施耐庵統籌全書,他以誤放妖魔作為楔子,以智取生辰綱展開故事,突出一個「逼」字,以這些人物齊集梁山為一結局。這樣的結構,在藝術上說是完整的。
《西遊記》的結構比較單純,它接連寫那八十一難,難難不同,有趣的故事層出不窮,充滿幻想和幽默,具備藝術特色。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為結局。
以上只是就其總綱和結局來談,其中的佈局穿插,輕重、取捨,各個作家的匠心運轉之處,只有進一步研究才可以窺探它的結構藝術的奧秘。
三
藝術的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多麼偉大的藝術成就,也是在前人的勞作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即使像如此輝煌的藝術精品——《紅樓夢》也不能例外。在結構上,《紅樓夢》是平地起樓臺,並非再創作,但如果沒有歷史上前幾種長篇小說,特別是《金瓶梅》一書的出現,《紅樓夢》是很難產生的。按照《紅樓夢》開端所寫,一會兒叫「風月寶鑒」;一會兒叫「金陵十二釵」,又叫「情僧錄」,又叫「石頭記」。可以斷言,這部小說,是長期經營,屢經易稿,在故事結構上,是發生過多次重大變化的。我甚至猜想,雖然《紅樓夢》是曹雪芹的一人創作,但他身邊一定有一兩個,甚至三四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具備高超的藝術見解,每章每段地和他討論,出點子、提意見,改善補充。因為我實在驚嘆,像《紅樓夢》這樣宏偉的藝術結構,實非一個人的才力所能達到。
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是集體創作或是開會產生的小說。
以下就談談《紅樓夢》的結構。《紅樓夢》第一回有言:「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就字面看,這都和結構問題有關。作者為了使這部小說不落俗套,在結構上,苦思冥想、慘澹經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這部小說在綱領提起時就不同凡響,完全是獨創。在進入正文之前,作者把綱放得很長很長。第一回,從甄士隱寫起,然後提到了賈雨村,但主要的是點明小說要宣揚的思想,即「好了」思想。第二回,寫賈夫人仙逝揚州,是為了小說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林黛玉即將出場。然而又不叫她即刻露面,卻寫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使讀者得知本書所寫家族和環境的概況,使主角出場時有典型環境的依據,讀者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按照習慣,總綱應該放在第一回,作者卻點了一下又放下,接著環境敘述之後,就使一些主要人物上場。這便是第三回,林黛玉初到賈府,賈府的一些頭面人物紛紛登場與林姑娘相見,實際是使他們與讀者相見。這一回,進一步詳寫賈府的勢派。
兩個主要人物見面了,如是俗手,一定就迫不及待地去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一見鍾情、情意纏綿、糾纏不已。作者卻寫了出乎意外的寶玉摔玉,黛玉傷心這樣的事件,突出兩個主角的性格特點,反而使兩人生疏起來。接著就去寫別人家的事,即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直到第五回,作者才正式「曲演紅樓夢」,別開生面地表明本書十二個主要人物的一生命運。《紅樓夢》一曲,以「開闢鴻蒙」四字開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傾注一擲,有天崩地裂的感染力量。是長江大河的奔騰,高山瀑布的狂瀉。讀者一下子陷入作者所宣揚的哲學思想境界裡去。這支曲子,隨著故事的展開,一直在讀者耳邊響著,一直伴奏到第八十回。
這真是千古絕調,第一聲春雷振聾發聵,在任何藝術作品中也沒有遇到過。
四
寫小說應該是因人設事(情節),反過來,又可以見景生情(新的情節),這樣循環往復,就成佈局、就成結構。
《紅樓夢》寫了一些大排場,比如秦可卿之死,這是為了表現王熙鳳的才幹而設;寫了元春歸省,則借此機會表現很多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這些大排場,我們也可以叫它中心事件。《紅樓夢》裡這些大事件都不孤立,前因後果都很清楚,而且潛伏很長,波及很遠。比如元春歸省,這不只是繁華場面,它牽動著全書的佈局。最明顯的是歸省修造了大觀園,使姐妹們都住進去,作為故事的中心場地。它又包括著許多小情節,比如:歸省買來了小戲子,這就是芳官等人的出處,歸省要用尼姑,這就是妙玉的出處。而這些人在書中,並非十分次要的人物。在這裡,大的情節又起綱的作用,它牽動著很多小的情節。
曹雪芹在處理大情節時,總是像觀覽大江大河一樣,先找它的發源,細察它的匯流,看好它的來龍去脈。比如第三十三回「不肖種種大承笞撻」,先是用「把他耳上帶的墜子一撥」這樣一個小動作,極其生動地寫寶玉和金釧之調情。然後,出乎意外的王夫人一巴掌,已經使事件嚴重,但作者暫把這個危機放下,接著寫「畫薔」,寫「撕扇子」,寫「麒麟」,寫「訴肺腑」,這就是寫賈寶玉自己仍在隨波逐流地浮在愛情的無邊孽海之上;而林、薛、史、花等人,卻以他為中原之鹿,正在進行殊死的情場大角逐。直到寶玉迷離恍惚、六神無主,才寫「老爺叫他」,接著又是忠順王府來要人,又是賈環告狀,這才是「不肖種種」,步步緊逼、氣上加氣,使得「大承笞撻」有聲有色。打過了,接著又是賈母訓子,林黛玉抹眼淚,這樣情節相連,還容易揣想。而因此引起寶黛交諷,甚至薛蟠耍無賴,玉釧調羹這一系列的小情節,都寫得這樣合情合理、自然生動,就非曹雪芹不辦了。
他寫一個中心事件,總是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一大石,不只附近的水面動盪,搖動荷花,驚動遊魚,也使過往的小艇顛簸,潛藏的水鳥驚起,浪環相逐,一直波及四岸;投石的地方已經平息,而它的四周仍動盪拍擊不已。
這就叫做精心結構。
五
書沒有寫完,作者就「淚盡而逝」,只留下八十回,並有人說都是草稿。這就給研究它的結構造成極大的缺陷和困難。
按總綱推斷,上半部寫的是「極風月繁華之盛」,即那個「好」字;下半部當然要寫到那個「了」字,即散了的筵席,倒樹的猢猻,乾淨了的茫茫大地。但這種變化,應該是漸進的,絕不會是突變。這樣《紅樓夢》究竟要寫到多少回,就成了永久不能回答的疑難。俞平伯說,可能要寫一百一十回左右,因為五十四回是個轉折。這也是推斷之詞,究竟要寫多少回,即使曹雪芹,當時也很難預先估得那麼死。據魯迅說,八十回也不過剛剛露出些悲音來。
高鶚續書,一開頭的回目,「占旺相四美釣遊魚,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就給人不倫不類的感覺。高的續文對原著來說,是天上地下。但我們也應該退一步想:曹雪芹死後,企圖續貂者,不下百種,皆成狗尾。不管怎樣,高鶚還是忠於曹氏的原來計畫,極力追蹤原來旨意,求其吻合。雖然寫得死板僵硬,大致還是按照悲劇的路子走下來了,最後重露一些起色,這也並不完全違背曹氏的「好了」思想,因為事物仍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這樣四十回續書,使愛讀完整故事的人,能得到比較圓滿的享受,這就是高鶚的功績。如果他也給你來個大團圓,豈不更糟。高鶚雖然「閑且憊矣」,然而他是一個熱中的人,並不是過來的人。他和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思想見解距離很大,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所以他的書能夠長期附在驥尾上。《三國演義》寫的是三國紛爭、天下雲擾,歷史上少有的動亂時代;《水滸傳》寫的是五湖四海,各種職業身分的人;《西遊記》寫的是西天佛地,近於海外奇談。它們的佈局方面幅員廣闊,可以馳騁,都有方便之處。而《紅樓夢》所寫的只是甯榮二府,實際上是一個家庭,雖也寫到一些親戚,如林如海、王子騰,都很簡略。寫薛家較詳,實際上等於住在一起,分院別居。寫到一些外界景況,如宮廷寺廟,襲人家和晴雯家,也都是小枝小節。它寫的是一個家庭內部的矛盾鬥爭,寫的是一個家庭的盛衰興敗史。這一家庭從何處興起,又從何處敗亡?這就和在那麼一片不大的地方,修建一個大觀園一樣,在結構上,極費經營,極費周折。在十七回,賈寶玉談大觀園的設計修建時,發表的一段議論,可以作為曹雪芹對藝術處理,小說結構的總見解。即:任何藝術都要基於「天然」,「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不能「人力穿鑿,扭捏而成」。因為,「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我們知道:小說的結構來自故事情節,而故事情節來自人物的思想行動,這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符合生活的發展規律,才能形成的。
我們無妨再作一些註解:曹雪芹所說的天然,就是現實生活裡所有的、所存在的,不是由作者無中生有、胡編亂講的。胡編亂講,便是「穿鑿扭捏」。生活裡一點兒影子也沒有的東西,你硬要把它說成是現實,大加編排,那是說謊,是欺騙讀者,是造謠惑眾。
六
寫長篇小說開頭容易,就像走前幾步棋一樣,頭頭是道,中間佈局已經不易,最後結尾最難。《三國演義》最後以晉朝統一中國作結束,當然很完滿,這是借助于歷史,作者的苦心還很難見到。《西遊記》以取經回來,師徒都成正果結束,這也是故事的必然,事前可以容易安排的。《水滸傳》,以七十回而論,蓼兒窪一夢,已近玄虛,只是等於把更長的《水滸傳》,比較適當地剪裁一下,並非在結尾處做了多大功夫。《紅樓夢》的結尾,因為雪芹已埋地下,世上更無能人,小說影響,雖然如此之深遠,它的結尾,只能無可奈何,將永久沒有下場了。
寫作長篇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中間枝蔓太多,前後銜接不緊,寫到後來像漫步田野,沒有歸宿;或作重點結束,則很多人物下落不明;或強作高潮,許多小流難以收攏;或因生活不足,越寫越給人以空洞散漫之感;或才思虛弱,結尾已成強弩之末,力不從心。甚至結尾平淡,無從回味;或見識卑下,流於庸俗。
至於中間佈局,並無成法。參照各家,略如繪畫。當濃淡相間,疏密有致。一張一弛,哀樂調劑。人事景物,適當穿插。不故作強音,不虛張聲勢。不作海外奇談,不架空中閣樓。故事發展以自然為準則,人物形成,以現實為根據。放眼遠大,而不忽視細節之精密;注意大者,而不對小者掉以輕心。腳踏在地上,穩步前進、步步為營,寫幾章就回頭看看,然後找准方位、繼上征途,寫完之後再加調整。如此做去,或可稍有補救于萬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施耐庵,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他的生平,缺乏史料可以考證,有此一說是他生於元末明初。曾經在三十六歲考中進士,任職錢塘縣尹卻不得志,兩年後憤然辭官,來到蘇州辦學授徒。《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便是他的門徒,他們一起著手撰寫《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
晁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代用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所謂毒藥,也就是有毒的藥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藥,有可能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毒藥也隨之由動植物發展到化工毒藥,砷、汞、銻、鉛、鉈等有毒元素登上歷史舞台。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毒藥,從能殺死神農氏的「斷腸草」說起
最古老的毒藥,應該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在原始社會,人們往往分不清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能吃,哪種動物的口水有毒,哪種動物的口水無毒,這需要實踐來證明。於是,在中國古老的故事中,就有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神農氏就是炎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其中的炎就是炎帝。我們這位先祖,是一位農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經驗來自於實踐,哪種植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需要他親自嘗一嘗來驗證。傳說中的炎帝曾經嘗了很多種植物,哪種有毒哪種無毒分得門清。有了炎帝的告誡,人們才敢放心地食用這一種,而遠離那一種。炎帝難道不怕毒死嗎?其實炎帝也是人,傳說他發現了一種植物,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一旦遇到有毒的植物,他就用這種解毒草解毒,所以才會次次化險為夷。但有一次,炎帝吃了一種植物,發現這種植物有毒,但沒有等到他食用解毒的植物,毒性就發作了。炎帝死於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這種植物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種有記載的劇毒植物。
其實神農氏炎帝只是一個嘗毒的代表人物,不知有多少古人通過親自實踐,有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讓人們知道了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無毒;哪種動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所謂的動物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其實也是先人們通過實踐證明瞭的。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後人們對逐漸認清了這個世界,避免了許多由於無知造成的傷亡。辨認動植物有毒、無毒,其實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一次勝利。
謀殺,毒藥是有最有效的利器
人類發明了毒藥,就不免利用毒藥謀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謀殺有的因為政治目的,有的因為姦情,有的因為謀財害命。水滸傳中,人們所熟悉的潘金蓮謀殺親夫武大郎,就是使用的毒藥。該種毒藥名叫砒霜,砒霜在武俠小說中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名字,叫做鶴頂紅,其實仙鶴頭頂上的那一點紅就像公雞頭上的雞冠子,是沒有毒的,真實的鶴頂紅又名紅信石,這是一種天然的化學物質,提煉出來的東西就是砒霜。之所以起鶴頂紅這個名字,叫著好聽,顏色是紅色的而已。
與武大郎同樣命運的,還有一位清朝皇帝光緒帝,他也是被砒霜毒死的,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砒霜並不像電視上說得見血封喉,吃一點立即斃命,而是要經過二十四小時的煎熬。當然,也有少數人屬於過敏死得快的。
另一種慣常使用的毒藥,叫鴆酒。想當年北宋時期,遼國的蕭太后為了得到情人韓德讓,派人用鴆酒謀殺了韓德讓的妻子李氏。鴆是一種似鷹的鳥類,它的羽毛上有劇毒,據說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喝了立即就死。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今人是造不出鴆酒來的,今人造出的鴆酒,並沒有使用鴆鳥的羽毛,而是使用白芨、白蘞、麻黃甚至砒霜等藥物摻進酒中,靠酒的催化作用加速死亡。
鴆酒也並不能立即致人死命的,水滸傳中,奸臣們害宋江和李逵,就是在皇帝賜的御酒中下了鴆毒。電視劇中的宋江與李逵並沒有立即死亡,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這時候遇到名醫,比如安道全在現場,或許還有搶救的希望。
戰爭,毒藥也曾派上用場
毒藥,也往往用於戰爭,比如在敵人的井中投毒,派間諜用毒藥進行暗殺,在武器中抹上毒藥增加威力,等等。尤其是在箭上抹上毒藥,射中敵人後,可大大增加敵人死亡的概率。《東觀漢記·耿恭傳》中說:「恭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神箭,其中創者必有異。』」,漢末三國時期,關羽幾度中箭,其中一次就中了毒箭,才有了《三國演義》中華佗刮骨療毒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梁山第二代頭領托塔天王晁蓋,也是被毒箭射中死亡的。因為射中了眼睛,神醫安道全又不在現場,所以來不及搶救。古代的毒箭,一般是四種藥毒,礦物毒藥、植物毒藥、動物毒藥以及細菌毒藥。但古代的萃取技術並不高明,所以礦物毒箭並不普遍。而動物毒箭更不好大量使用,比如用蛇毒,那得蒐集多少條蛇啊,所以也只是少量使用。植物毒藥呢,古代有一種樹叫毒箭木,也叫剪刀樹,其汁甚毒,浸之有見血封喉之效。不過,此樹並不普遍。現在成為國家的瀕危保護植物了。相反,細菌毒藥相對來說,倒易推廣。宋末之時,成吉思汗的部隊就大量推廣箭頭在牛胃裡浸一下,因為牛胃裡有大量細菌。另外,還有的部隊使用糞便侵箭頭,這樣可使箭頭沾染上大量細菌。射中後容易造成敵人創口感染。這可能是最早的細菌戰吧。
古時候長時期是冷兵器作戰,在冷兵器上也有浸毒的。比如在匕首上,在刀具上,在暗器上,這樣一旦打中敵人,可以造成更大的傷害。武俠小說中常常有這樣的描寫,普通的刀傷、槍傷並不太可怕,但如果是煨了毒的武器,就很難治療了,必須有解藥才可。
賜死,毒藥成為死刑之一
由於毒藥可致人死亡,所以用毒藥將人毒死,也成為死刑之一。將人毒死,其實是死刑中最輕的死法,至少落了個全屍。
最有名的毒死對象,當屬南唐後主李煜,他被宋軍俘虜後,被軟禁三年,有一天悲從心來,做詩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詩寫得是好,不過也引起了宋太宗的極大疑慮,判他服毒而死。李煜服的什麼毒?該毒名叫牽機藥,其實是一味中藥,名叫馬錢子。這味中藥如果療病來說,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如果殺人來說,可致人全身痙攣,頭與足相接而死,狀如牽機。李後主就痛苦地死於此毒。
相比牽機毒藥,古代皇宮使用更多的,是鴆酒。用鴆酒一杯毒死,是皇恩浩蕩,最輕的死刑,一般用於格外開恩的有功之臣或皇帝之前比較寵幸的臣子。比方說大貪官和坤,乾隆皇帝給他留了最後一道聖旨,就是留全屍。南明時期有個大臣名叫黃大振,喝鴆酒不死,而不死的原因,是他將鴆酒稀釋了,盼望著皇帝酒下留人,最後被沒有被毒死,被傳旨太監絞死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毒藥
晁蓋 在 Zass17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滸傳是章回小說, 故事拉長了各個角色難免發展出自己的個性而不照作者的原先設定走, 或者說創作者也不見得有這麼大的野心, 可能就是靈感走到哪裡就怎麼發展, 導致故事開始階段的要角, 到後來可能變成襯托的配角, 甚至淪為湊人數的龍套.
梁山泊最後是以108名好漢聞名後世, 然在草創期, 這個集團的四位頭領是王倫, 杜遷, 宋萬及朱貴四位, 王倫這個階段性頭頭的存在價值在突顯後來登場的角色, 心胸狹窄的他先是排擠林沖, 之後又堅定推託不讓晁蓋一夥入草, 最後這個嫉才的王倫在晁蓋奪權的過程中被殺掉, 不要說上位天罡星三十六星, 連下位地煞星七十二星都沒有他老兄的分.
那剩下的杜遷, 宋萬及朱貴這三尊創黨元老呢? 被當成前朝遺毒啦, 作用是留下來當攏絡人心的樣板, 證明新政權是不記前嫌, 寬大為懷的, 不過遠離權力核心是一定的, 那時梁山泊的勢力排名順序是: 晁蓋, 吳用, 公孫勝, 林沖, 劉唐,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以及敬陪末座的三人組, 是的, 杜遷, 宋萬加上朱貴這三個難兄難弟.
之後山寨的勢力擴張, 廣納百川的梁山泊歷經了多次的重組與勢力鬥爭, 這個墊底三人組就在集團中浮浮沉沉, 有時施耐庵老兄想到就替他們安排一些無關痛癢的工作, 當有特別提起的時候, 杜遷及宋萬已經是征方臘的過程中陣亡了, 而且不若晁蓋那種驚天動地的悲壯下台, 兩個人的死因都是死於亂軍之中馬踏身亡, 差別僅在宋萬是征戰初期, 而杜遷是在最後一批戰死, 花了些篇幅做區隔, 這算是施耐庵送上這兩人墳上的一炷清香.
最後一位梁山泊創黨時期的老兄弟朱貴則在征方臘之後病逝, 並沒有特別的著墨, 然而施耐庵可能是寫到後來對這幾個沒有功勞, 也有苦勞的角色有了些憐憫(在小說中第十一回就已登場), 最後在欽定的108好漢排名中替他們做了些平反, 畢竟後來人多, 總有機會找更無足輕重的傢伙來墊底吧, 因此唯一不是戰死沙場的朱貴最終還管了16人(排名92), 杜遷則奮力爬上朱貴前面, 足足領先了9個順位坐上了第83當家的位置, 而當年王倫身邊的左右手宋萬, 則以一位之差, 含淚壓過好兄弟老戰友杜遷, 作為梁山泊排名82位的重量級(?)人物, 堪稱是創寨元老中晚景最風光的一位.
唉, 看看人家宋萬當年的定裝照, 同是人模人樣, 而他老兄雲裡金剛的稱號也一樣很威啊.
晁蓋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施耐庵,中國四大奇書之一《水滸傳》的作者!關於他的生平,缺乏史料可以考證,有此一說是他生於元末明初。曾經在三十六歲考中進士,任職錢塘縣尹卻不得志,兩年後憤然辭官,來到蘇州辦學授徒。《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便是他的門徒,他們一起著手撰寫《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等人為主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為寇、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
書中人物神氣活現,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著作!施耐庵死後,羅貫中將小說整理,卻因為內容講述民變,無人敢印,直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由後人付印成書。
《水滸傳》講述的故事,個個精彩、個個家喻戶曉,包含晁蓋、宋江、魯智深、武松、林沖、楊雄、潘金蓮、西門慶、武大郎等等!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晁蓋 在 晁蓋 的推薦與評價
晁蓋 已經註冊了Facebook。加入Facebook 來聯絡晁蓋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
晁蓋 在 [閒聊] 黑暗中的一箭--是誰射殺了晁蓋--晁蓋之死七大疑點 的推薦與評價
黑暗中的一箭──是誰射殺了晁天王﹖──晁蓋之死的七大疑點
作者﹕邵長春
如果問一個《水滸》迷﹐是誰射殺了樑山泊大頭領晁蓋。恐怕會被認為提問者智
商有點問題。因為但凡對《水滸》稍有點了解的讀者﹐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曾
頭市的教師爺史文恭﹐書上寫的明明白白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筆者通過對《水滸》文本的仔細研讀﹐發現事情真相遠沒有
這麼簡單﹐殺死晁天王的另有其人﹐史文恭不過做了可憐的替死鬼﹐種種跡象都表明﹐
殺害晁改的幕後黑手正是晁蓋的“好兄弟”、樑山伯的繼任老大﹐江湖人稱及時雨、
呼保義的宋江宋公明﹗
太過匪夷所思了﹐那就聽筆者細細道來。
1、疑點一﹕《水滸》作者從未說是史殺的晁
盡管幾百年來﹐讀者們都認定是史文恭用毒箭射殺的晁蓋﹐但筆者細讀《水滸》
全文﹐卻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就是作者在書中並無一處明確寫描寫是史文恭射
殺的晁蓋。我們看看《水滸》原文是如何描寫晁蓋中箭經過的﹕“行不到五裡多路﹐
黑影處不見了兩個僧人﹐前軍不敢行動。看四邊路雜難行﹐又不見有人家。軍士卻慌
起來﹐報與晁蓋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隻見四下裡金鼓齊鳴﹐
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
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我們據此段文字唯一可以判定的是射殺晁蓋的是一支黑暗中的伏兵﹐而這支伏兵
來自哪裡﹐不僅在雙方交戰前是個迷﹐交戰中不清楚﹐事後也不做任何交待。這是非
常值得玩味的。熟悉中國古典演藝、棍棒類小說的讀者應該比較清楚﹐該類小說慣於
直白描寫雙方的交戰﹐即使為了營造懸念﹐在戰鬥過後﹐至少也該有“雙方各自收兵
”之類的話。
唯獨晁蓋這次中冷箭﹐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筆者幼時也算通讀過古典演藝小說﹐
印象中被箭射死的好漢也不在少數﹐比如說《說岳全傳》裡的楊再興、《楊家將》中
的楊七郎、《三國演義》裡的老黃忠﹐同樣是被箭射殺﹐他們是如何被射死的﹐誰下
的黑手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水滸》中這位樑山的帶頭大哥、靈魂人物﹐卻死得如
此不明不白﹐作者居然都不做交待﹐這不能不令人生疑。
2、疑點二﹕史文恭從沒承認是他殺的晁蓋
把晁蓋之死和史文恭聯系在一起的﹐隻是箭上的名字。“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
字”﹐箭上有名字﹐難道據此就可以判斷射箭的就一定是史文恭嗎﹖恐怕連慣於胡亂
斷案的南京法官也不敢這麼判吧﹗更主要的是﹐作為最大嫌疑人﹐老史同志可是到死
都沒承認過這案子是他犯的。
我們暫且假設射殺晁蓋的那支毒箭就是史文恭射的﹐那麼不妨分析一下史文恭的
動機﹐在箭上抹毒藥顯然是不太光彩的行為﹐而他史文恭偏偏要在這支毒箭上刻上自
己的名字﹐那也隻能說是為了炫耀了。
但令人費解的是﹐射殺了樑山老大﹐這該是多麼大的功勞﹐我們卻在書中看不到
一處史文恭夸耀功績的地方﹐他和樑山好漢在兩軍陣前廝殺時﹐也沒見他提﹐回到曾
頭市也沒見他提﹐好像就從來沒有過這事一樣﹐直到後來他被盧俊義生擒活捉﹐“剖
腹剜心﹐享祭晁蓋”﹐他也連提都沒提過這事﹐實在蹊蹺──既然是如此低調的人﹐
咋能幹出毒箭上刻名字的蠢事。
此外﹐《水滸》一書也從來沒描寫過史文恭箭法多麼高超。其實﹐能在黑暗中一
箭正中晁蓋面門的﹐必然是箭法超一流的高手﹐縱觀《水滸》全書﹐一人而已。此人
又恰恰是宋江的心腹、最後甚至不惜為他主動殉死的花榮。怎不令人生疑﹖
其實有關晁蓋中箭被殺一事﹐史文恭曾寫過一封書信給宋江解釋過﹐“向日天王
率眾到來﹐理合就當歸附。奈何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奪馬之罪﹐雖百口何辭!”
讀者一般認為這是外交辭令﹐史文恭慫了。但筆者卻認為也不排除史文恭說的就是事
實﹐曾頭市也誤以為是己方的人在亂陣中射殺的晁蓋﹐但究竟是誰也搞不清楚。
3、疑點三﹕晁蓋從沒說過是史文恭害的我
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受害人晁天王的態度﹐晁蓋中毒箭後並非立刻身亡﹐而是一
直堅持到樑山立了遺囑才撒手西歸﹐中間至少有幾天時間﹐作為一代梟雄﹐他手下的
弟兄肯定不會讓他死不瞑目﹐連仇家是誰都不知道﹐定然會將箭上刻有史文恭名字一
事告知他。但晁蓋對此又是什麼態度呢﹖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
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樑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顯然晁蓋在是誰射殺自己這個
問題上是持非常慎重態度的﹐並沒有認定就是史文恭幹的。
晁蓋的這份遺囑無疑對宋江是最不利的﹐因此也有的版本﹐“賢弟保重”四個字換
成了“賢弟莫怪”。因為假設是史文恭幹的﹐以宋江的三腳貓功夫﹐親手捉住史文恭的
幾率幾乎為零。晁蓋的遺囑擺明了就是不讓宋江接班﹐其實要想報仇﹐完全可以讓老宋
名正言順即位﹐然後立即替自己報仇。幹嘛還要費二遍事﹐惹宋江不高興呢﹖晁蓋的遺
囑究竟暗藏什麼玄機呢﹖是不是晁蓋臨死時已對宋江起了疑心呢﹖
事實上﹐正是因為晁蓋這份詭異的遺囑﹐才導致宋江遲遲不願攻打曾頭市﹐若不是
後來曾家暈了頭﹐又搶了樑山的馬匹﹐恐怕這輩子都宋江都不打算我老天王報仇了。因
此大才子金聖嘆先生讀到此處不禁批到“藥箭之怨﹐累月不修﹔奪馬之辱﹐時刻不待”
對宋江進行了辛酸的諷刺。
其實《水滸》自曾頭市晁蓋中箭﹐到收復盧俊義、到二打曾頭市、到打賭爭老大﹐
直到樑山泊排座次﹐這十幾回的故事都是圍繞晁蓋遺囑關於繼承權這個核心問題展開的。
而這﹐也正是《水滸》全書最核心、最精彩的內容。
順便一提的是﹐金聖嘆恐怕也是最早提出“宋江實弒晁蓋”的人﹐不過他持的觀點
是宋江明知晁蓋去曾頭市是去送死﹐而故意借曾家的手除去晁﹐坐而不救﹐即使晁蓋不
死在曾頭市﹐宋江也會用其他方法除去晁蓋。筆者的觀點則是宋江暗遣心腹花榮下山﹐
射殺晁蓋後嫁禍給曾頭市。
4、疑點四﹕宋江篡改遺言栽贓史文恭
分析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水滸》作者沒說是史文恭幹的﹐被告人史文恭無有口
供招認﹐被害人晁蓋也沒說是老史殺的我﹐最後這罪名咋就落在史文恭頭上了呢﹖而
且無論樑山伯大小好漢﹐還是後世讀者﹐還都眾口一詞譴責史文恭。誰又有這麼大的
能量呢﹖
於是筆者在《水滸》一書中仔細搜索是誰最早提出史文恭是兇手的。真是不看不
知道﹐一看嚇一跳。《水滸》全書第一個提出兇手是史文恭這一指控的正是宋江宋公
明。就在晁蓋留下遺言去世後﹐宋江裝模作樣不再理事﹐後經眾人勸解才再次主事。
且看他是如何向眾家頭領轉述晁蓋遺言的﹕“宋江道﹕‘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
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樑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今骨肉未寒﹐豈可忘了?又不
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
細心的讀者恐怕已經發現問題了﹐宋江明顯篡改了老天王的遺言。在晁蓋的遺囑
裡﹐殺他的兇手還是個謎﹐輪到宋江轉述時﹐史文恭已赫然被定罪了。而且宋江還特
別強調“此話眾頭領皆知”﹐他宋江的心思﹐倒真的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作為晁蓋樑山大業繼承人的宋江﹐無疑是晁蓋死亡事件的最大受益人﹐自然也是
本案嫌疑人﹐當時的他在千裡之外的樑山﹐並不在案發現場﹐卻一口咬定兇手是另一
個嫌疑人史文恭。憑借手中的權力和威信﹐把本來的一樁懸案變成了誰都翻不了的鐵
案﹐手段不可謂不毒﹐真真讓人脊背升起一股寒意。
樑山伯眾家兄弟並不都如李逵一樣是粗人﹐也許和晁蓋想法差不多的還大有人在
。但繼任老大已經咬定就是史文恭幹的﹐哪個人還會不知趣跳出來提異見﹐說這事還
指不定是誰幹的呢﹖面對大權在握的宋江﹐誰有這個膽子質疑﹖至此﹐史文恭射殺晁
蓋就成了翻不了的鐵案﹐而曾頭市的悲劇也已然注定。
5、疑點五﹕鬼神之事蹊蹺多
避免說筆者隻找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証據﹐我們不妨再分析兩條對史文恭不利的証
據﹐一是晁蓋托夢給宋江﹐說“如今背上之事發了﹐隻除江南地靈星可免無事。”第
二天宋江背上就生了疽﹐後來得安道全救治好了。有讀者認為這是晁蓋與宋江手足情
深的最佳佐証。
問題是水滸畢竟不是神怪小說﹐而農民起義借助鬼神迷信來壯大聲勢一套從陳勝
吳廣那時代起就有了光榮傳統﹐宋江不也常打著九天玄女的旗號做虎皮嘛。
此外﹐筆者認為晁蓋托夢一事恰恰說明了宋江心裡有鬼﹐首先晁蓋夢中的話就很
值得玩味﹐“如今背上之事發了”﹐宋江把他解釋成晁蓋托夢為他治病指明了正確方
向。但這句話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宋江背地裡下手除去晁蓋之事要暴露了﹐宋江因此
才第二天就驚懼成疾﹐背上生瘡。反正夢是你宋江做的﹐啥內容也隻有你自己知道。
更令人生疑的是﹐當初晁蓋中箭也未立即死亡﹐作為宋江心腹的張順咋沒想起神
醫安道全來﹐現在宋江一病﹐張順的記憶力就瞬間恢復了﹐這裡面的貓膩有多少誰有
知曉﹖
還有一處就更明顯了﹐說是晁蓋顯聖﹐鬼魂困住史文恭﹐這才讓盧俊義得了便宜﹐
捉了史文恭。我們雖不敢肯定就是宋江放出的煙霧﹐但這樣的傳說畢竟給人留下這樣
的印象﹕擒住史文恭也不是你盧俊義一個人的功勞嘛﹐您也好意思按晁天王遺言坐老
大的位置﹖不過這點宋江倒是多慮了﹐經歷了生生死死的盧俊義早已學聰明
了﹕老大的位置不是誰都能坐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晁蓋之死的最根本原因是因為一百零八顆魔星裡面本來就沒
有他的名字嘛﹗當然如果可愛的讀者您持這種意見﹐那才真算是墮入宋江的圈套中了﹐
他後來搞得那套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要進行樑山上的整風運動﹐“去晁蓋化”。
6、疑點六﹕宋江為什麼要除去晁蓋
說到這裡﹐很多讀者會問﹐晁蓋和宋江不是鐵哥們嗎﹖晁蓋不是一直還喊著嚷著
要把老大位置讓給宋江嗎﹖他們倆矛盾真的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嗎﹖
當然﹐要想說清這個問題﹐恐怕要另起爐灶了。筆者隻能簡單理一下脈絡。晁蓋
當初要把老大的交椅讓給宋江也許是真心實意﹐但是宋江若真接了他也就不是他宋公
明了﹐他必須要顧忌江湖的規矩、自己的名聲和其他老頭領的感受﹐更何況他那時心
思還不完全落在樑山上。
但自從江州劫法場上了樑山後﹐宋江就開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
次問題上就刷了個手腕﹐“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樑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
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
很明顯﹐這時論資排輩﹐他帶來的兄弟們隻能排在後面﹐而采用新的排座次方法﹐
宋江一方就明顯佔據人數上的優勢。
此後樑山歷次戰鬥中﹐宋江不斷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為由﹐架空晁蓋﹐
即使晁蓋再怎麼神經大條﹐也不可能毫無察覺。對宋江也開始有所提防。
樑山上很多人已明顯察覺到在未來爭奪老大的鬥爭中﹐晁蓋肯定玩不過宋江﹐因
此像吳用這類的就見風使舵﹐改換門庭﹐在後來攻打曾頭市一役中﹐作為軍師的吳用
居然沒有隨軍﹐也許早已嗅出了什麼味道﹔另一個聰明人是公孫勝﹐這個慣於裝神弄
鬼的老江湖﹐既不願背叛晁蓋﹐又對宋江有所顧忌﹐所以最早腳底抹油﹐開溜了事。
舉個例子﹐楊雄石秀殺人後要投樑山﹐兩人討論時隻提宋江的名字﹐所以後來他
們投樑山時﹐晁蓋借時遷偷雞敗壞樑山名聲﹐要殺二人﹐宋江為之求情。讀至此處﹐
筆者疑心時遷一事恐怕隻是借口﹐晁蓋或許已從二人言談中察覺出對自己的輕視﹐此
事也許是晁蓋堅持親自攻打曾頭市的一個近因。
在攻打曾頭市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林沖怕有詐﹐勸晁蓋不要親自前往﹐自己替他
去﹐晁蓋卻回答說﹕“我不自去﹐誰肯向前?你可留一半軍馬在外接應。”樑山的江湖
大佬淪落到不親自上陣都沒人願意幹活的地步﹐也夠悲哀的了。而晁蓋中箭後﹐林沖
等人商議撤兵﹐呼延灼卻堅持必須等宋江的將令來﹐可見晁宋二人的權力之爭已到了
何等地步。
7、疑點七﹕宋江為什麼可以逃脫嫌疑
正如筆者上述所論﹐所謂史文恭射殺晁蓋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冤假錯案﹐最起碼也
是証據不足﹐疑罪從無﹔而另一個嫌疑人宋江盡管有著非常大的嫌疑﹐卻可以逃脫制
裁﹐更絕的是﹐從《水滸》問世以來的數百年間﹐讀《水滸》的人無數﹐《水滸》題
材的影視劇拍了一部又一部﹐卻幾乎沒人懷疑過他宋江﹐是何道理﹖筆者認為可以歸
結到以下幾個原因﹕
一、《水滸》一書的作者在描寫晁蓋被殺一事上采取了春秋筆法﹐不直接寫弒殺晁蓋
的是宋江﹐而是故布疑陣﹐留下了大量線索﹐需要讀者像讀推理小說一樣去斟酌﹐思
考推敲﹔而絕大多數讀者其實還都是把《水滸》當成類似武俠小說一樣的休閒讀物來
讀﹐對細節處不會太重視。其實《水滸》一書的精彩全在細節處﹐金聖嘆先生說﹐“
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二、《水滸》一書標榜忠義﹐多數讀者即使比較討厭宋江其人﹐也多是因為他一門心
思想要招安﹐宋江弒殺晁蓋﹐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因為此條一旦成立﹐那麼對《水
滸》全書恐怕都要做顛覆性解讀﹐樑山所奉行的手足情深、殺富濟貧等等都成了欺人
的幌子﹐其實對於樑山上到底是不是“殺富濟貧”﹐也早有人進行過解讀。讀過《水
滸》﹐方知人心沒有最黑﹐隻有更黑。
三、多數讀者都忽略了宋江行事的狠辣。宋江可以說是《水滸》一書塑造最成功的形
象﹐這個總是哭哭啼啼的人給人感覺很懦弱﹐但做起事來卻真是狠得邪乎﹐且不說他
對付黃文炳這類仇人的手段﹐隻說他為了逼好朋友朱仝入伙﹐不惜指使李逵砍殺幼童
﹐足見其心腸歹毒。為了奪位﹐宰了前任老大﹐又何足掛齒。
四、說宋江是殺害晁蓋的幕後主兇﹐就必然要牽扯到另一條好漢──小李廣花榮。筆
者覺得這也是數百年來宋江沒被揪出來鞭屍的一個重要原因。讀者即使疑心宋江幹得
出殺害晁蓋的事情﹐也不願意相信花榮這樣的好漢會為宋江幹這種“臟活”。
花榮在《水滸》中有著極高的人氣﹐首先名字和外號起得帥﹐一聽就是玉樹臨風﹐
又有“轅門射戟”般的絕技。這種人怎麼會不招人喜歡的﹐筆者當年讀到他一箭為呂
方郭勝解圍處﹐也大呼過癮。
但問題是名字好、手段高、長的帥就一定是善類嗎﹖要知道﹐《水滸》一書中﹐
花榮是宋江第一心腹﹐與宋江相識最早﹐關系最莫逆﹐最後甚至不惜為宋江殉葬。而
為宋江幹臟活在曾頭市之前也並非沒有先例。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宋江的一手策劃下﹐花榮等人假扮秦明殺人放火﹐間接害死了
秦明妻小﹐事後宋江居然還恬不知恥地對秦明說﹐“總管息怒﹐既然沒了夫人﹐不妨﹐
小人自當與總管做媒。”將花榮的妹妹許給了秦明。連“設計殺人全家後又妻之以妹”
這樣齷蹉卑鄙狠毒的事都幹得出來的宋江、花榮﹐殺死一個擋路的前任樑山老大﹐就
良心而言實在沒什麼負擔。
天王晁蓋倘若底下有知﹐恐怕一定悔不當初放著好好的保正不做﹐去劫什麼生辰
綱﹐樑山老大位置真的那麼好做嗎﹖上有汪倫、下有宋江﹐中間有你晁蓋﹐哪個不是
橫死﹖看來“江湖真兇險﹐入行要謹慎”呦﹗(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60.112.2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