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明代命運的北京保衛戰 | 知史現場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初,蒙古瓦剌大軍在土木堡(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擊敗明朝北伐大軍,御駕親征的明英宗被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明軍主力潰散之際,瓦剌首領也先,挾持著明朝皇帝,集結大軍準備直取北京。就在此時,一位書生挺身而出,奇蹟般打敗了蒙古大軍。
于謙(1398-1457年),進士出身,本來只是兵部左侍郎,負責兵部的管理事宜。土木堡之變後,監國郕王朱祁鈺召集群臣商議攻防之策。當時有不少人鼓吹南遷,于謙厲聲呵斥,指一旦南遷就大勢不保了。郕王一聽,明白北京不可失,於是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籌劃京師防禦。當時,明軍主力幾近覆滅,剩下的殘兵不足十萬。于謙立刻集合各地尚可調用的軍隊,火速前往支援備戰。于謙明白必須穩定人心,方有機會贏得戰事。於是決定先擁護郕王為帝,向也先表示挾持皇帝威迫明朝不會得逞。
十月初一,瓦剌仍軍分三路大舉進攻明朝京師。短短數日就攻破數個關口,直逼北京。而為了保持戰鬥士氣,于謙向全軍下達了連坐法,凡臨陣逃脫者皆斬,迫使軍隊全力迎戰。十月十一日,瓦剌軍抵達北京城下,並且以被俘的英宗脅迫明軍投降。但于謙沒有理會,反而設下埋伏,引誘瓦剌軍進攻北京城的德勝門。瓦剌軍出動萬餘騎軍進攻,殊不知一進入伏擊圈就被神機營以火炮、火銃血洗;瓦剌軍大敗,就連也先之弟孛羅也中炮身亡。之後數次戰鬥,于謙統率各路明軍奮勇抗擊,屢次大破瓦剌軍。終於在十一月,瓦剌軍傷亡慘重,退出關外。
#知史 #知史現場
#中國歷史 #中國文化 #古代 #古代戰爭
#明代 #土木堡之變 #北京保衛戰 #于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明英宗被俘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0834文華殿上/群臣打倒三太監
All Fighting the Three Eunuchs in Wen Hua Palace
明英宗被俘/弟弟代宗繼位
群臣批判王振奸黨/三個同派系宦官/聲嘶力變
氣得群臣不顧斯文/打倒一個/接二連三
驚得代宗奪門而出/所幸於前攔住聖駕/要求聖上頒址
群臣做得可是愛國的行為
接著/眾人商議
終於有于謙領導/明代中期的北京保衛戰役
明英宗被俘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明英宗被俘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石室聖心大教堂Sacred Heart Cathedral坐落於中國廣州市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以及中國其中一間最具特色的大教堂。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58年,兩廣地區的教務由澳門教區獨立出來,交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接管,成立粵桂監牧區,該會法籍會士明稽章(Bishop Philippe François Zéphirin Guillemin)獲教廷委任為首任宗座監牧。明稽章本人早於1848年10月來粵傳教,當時他已有要在廣州建立一間大教堂的設想。鹹豐一年(1851年)在當時的兩廣部堂旁邊購置房產,並建立了一間小教堂。鹹豐三年(1853年)開始與廣東地方當局談判建造教堂的有關事宜,但當時的談判並不順利。其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新城內靠近珠江的兩廣總督部堂被摧毀,當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戰後明稽章依據清廷所簽的《北京條約》中第六款「傳教士可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天主教堂」的規定,要求廣東地方當局歸還以前被充公的教堂屋宇,用作新教堂的用地。最終在當時駐紮廣州的法國海軍總兵Coupvent des Bois的軍事支持下,逼使兩廣總督勞崇光於1861年1月25日簽訂合約,將兩廣總督行署基址,永租給巴黎外方傳教會興建天主堂,面積為42畝6分6釐,每畝租金為1500文錢,1863年3月又再增租地17畝6分9厘。自此以教堂為中心,在北至大新路,南至賣麻街,東至白米巷,西至玉子巷的廣闊區域,逐步建立起孤兒院、育嬰院、聖心書院、明德女子中學、日新小學、聖方濟各小修院和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等等附屬設施,形成教徒群集區和華南的天主教傳教中心。教堂的地基部分在1861年6月28日耶穌聖心節當日開工,在奠基儀式上,當時的法國駐廣州領事李天嘉男爵(Baron Gilbert de Trenqualye)和明稽章主教分別致辭。取自耶路撒冷的一塊石頭和取自羅馬的一千克泥土被放置於兩塊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而興起於西方之羅馬之意,兩塊奠基石上分別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的字樣。石室教堂是全球數座全石構的哥德式教堂之一,建築面積為2924平方米,東西寬32.85米,南北長77.17米,中殿屋頂高28.2米,塔尖到地面高度為52.76米,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哥德式風格教堂,也是中國最大的石構建築。教堂的主要建築師是來自法國南錫的Léon Vautrin。石室教堂的正立面是仿照巴黎第七區的聖克羅蒂德教堂而建,而中殿和半圓形後殿的內部則是參照法國的圖勒大教堂,整座教堂而言是屬於19世紀興盛於歐洲的歌德復興式風格。由於教堂全部使用花崗石建成,而廣州並不出產花崗石,教堂用盡了當時從香港九龍的牛頭角及茶果嶺開採出來的大麻石。這些石用帆船運至廣州,再用人工打鑿,吊裝,粘合。建造過程經歷重重艱難,最初由兩位元法國建築工程師指揮,由於與本地工人語言不通,加上中國人從來沒有建造哥德式教堂的經驗,工程開展數年,僅壘起幾尺高的石塊,兩位法國建築師因水土不服,在開工兩年後提前回國,後來得一位到工地探望同鄉的廣東揭陽縣坪上鎮尖田村南門(一說為揭陽縣河婆鎮)建築工人(石匠)蔡孝留下擔任總管工,前後歷時25年,終在1888年完成。單單是開採用石,就已用了8年。石室聖心教堂正面是一對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西側石塔裝置時鐘。教堂內有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合掌式的花窗欞分佈在正面大門上和四周牆壁。教堂的門窗均以紅、黃、藍、綠等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又使室內光線終年保持著柔和,形成慈祥、肅穆的宗教氣氛。在高處俯瞰整座教堂,會發現其像一個平放的拉丁十字架。教堂門外的石階梯原來是七級,後來由於多年積土和地面的抬高,現在實際上只看到五級階梯。

明英宗被俘 在 知史- 土木堡之變也先為何沒殺掉明英宗? 的推薦與評價
當時明朝的君主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太監王振的慫恿之下,決定御駕親征,揚大明國威。但是因為準備不當, ... 第二種說法是,明英宗名雖然被俘, ... <看更多>
明英宗被俘 在 [問卦] 明英宗被俘時的待遇比徽欽二帝好一點?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