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嬰兒黃疸 專題 - 陳欣永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Amy的女兒剛出生3天皮膚開始變黃,驗血檢查後說是輕微的生理性黃疸,暫時不需入院照燈。 (一) 為什麽初生嬰兒會有黃疸呢?除生理性黃疸外,還有什麽類型?如何分辨? 0:27 ...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蕾可 Reiko's Deligh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寶寶] 滿月黃疸未退-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寶寶的黃疸在多久後消失才算正常?3個月都沒消失算正常的嗎?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寶寶] 黃疸多久會退| BabyMother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嬰兒輕微黃疸怎麼退?醫師:多喝奶補充水份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新生兒黃疸照光多久的推薦與評價,媽媽經、PTT - 疑難雜症 ...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新生兒黃疸照光多久的推薦與評價,媽媽經、PTT - 疑難雜症 ...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新文章:當哺乳遇上黃疸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嬰兒黃疸不退、新生兒黃疸處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嬰兒黃疸不退、新生兒黃疸處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觀察寶寶】黃疸是什麼?4分鐘一次搞懂不再擔心! - YouTube 的評價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母乳和順利哺乳的祕密嗎?
#毛心潔哺乳全攻略:觀念篇+實作篇
產前掌握媽媽寶寶身體變化,產後快速掌握哺乳技巧
台灣國際泌乳顧問教母—毛心潔醫師讓你快速掌握哺乳技巧,協助妳和家人安心度過哺乳期
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第二胎了,妳還想要上毛醫師的哺乳課呢?
記得第一胎的時候,意外吃全餐,產後擠奶的「宮縮痛」,每天都在掉淚,當時也因為擔心沒奶,壓力大心情差,即便醫院一直提倡母乳好,但產後痛+宮縮痛就是心情常心情感到很沮喪。
入住月子中心後,因擠奶器使用不當,奶頭常水腫破皮,後續又因為脹奶、石頭奶常引發發燒外出看診,外出吹風感冒後就須跟寶寶隔離~常常懷罪惡感,更影響奶量和親餵!直到找到泌乳師,才慢慢補救更正擠奶餵奶的方式,再漸漸調適心情,找到一些方法,真是一波三折,我衷心希望如果在餵奶時能更順利,也許能縮短沮喪的時間,成為掌握方法且更自信的母親!
.
毛醫師在第一堂和最後一堂說到「餵母乳,是全家人的事!」回想從月中回到家裡跟家人一起照顧寶寶,基於我們的上一代是「推行全民配方奶年代」,在不理解母奶對寶寶影響的情況下,要一起照顧寶寶,身兼新手媽媽外,更需要許多理性溝通和傳遞訊息,感到心累。
.
我常在想,我已經是這樣一個理性做功課勤且善溝通的媽媽,第一胎產前曾經上催眠生產、產前課程,當時就覺得如果我能預期產後的這些狀況,有更具體的幫家人做好準備,也許對新手媽媽的家庭來說,會更加順利。當時,早就知道毛心潔醫師的大名,非常心動想上這門哺乳課,現在在線上就能上到,真是興奮。這一次的我,不但在產前上完課程,更具足信心的待產並跟家人一起做功課,非常珍惜能夠在線上,就能上到國際泌乳教母的課程,減少溝通的阻礙,很想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搶先從一些母乳的之是做開頭,先從一點課程的筆記分享起吧~
.
🎉課程內容舉隅:
毛醫師在課程中提到:「母乳中的乳糖比例,是所有哺乳類動物裡面最高的,產後的腦部發育需要非常多的乳糖。我們人類新生兒的腦部,在嬰兒出生的產後~兩歲將非常快速發展,從300g~1000多克,快速成長高達三倍,所以0-2歲的寶寶,乳糖的比例非常重要。
「
在配方奶中,常是仿母奶製造,但母奶和牛奶最大的差異在於鐵質,配方奶中的鐵質寶寶只能吸收10%,對母奶的吸收率則是50%,所以配方奶常會拉高鐵質的比例,但怎麼排除就不得而知。母奶中還有生長因子、抗感染因子、抗體這些都是人工添加物無法取代,家人了解這些訊息,就更能承受和理解母奶小孩雖然不吃奶嘴、不喝奶瓶不好由其他人安撫,但這些背後有更重要的部分需要被照顧到。
「
另外,新生兒眼力不好,母乳中有充分的維生素A,可以提供寶寶快速的視力發展。還有產後擠初乳,可以幫助媽媽子宮收縮,還有餵給寶寶重要的營養,這些黏黏稠稠的黃色初乳,像濃稠的口水,非常重要,它裡面有非常多的抗體、白血球和生長因子,是要促進寶寶,面對初來乍到的新世界,增強免疫力還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為了抗氧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輕瀉作用,幫助順利把胎便排出來。大胎便與新生兒黃疸有關,黃疸就是和紅血球代謝裡的膽紅素偏高,太高會有併發症,臨床上會監控膽紅素的素質,就是靠大便。
「
如果寶寶有吃到足夠的初乳,就會加強排出他的胎便和膽紅素。初乳很少但非常重要,與其給寶寶很重要的營養,所以總而言之,母奶從一開始就是為人類新生兒設計的,也是寶寶強效多功能預防針。
「
課程中也有許多實用的知識,包括產後多久可以開始擠奶,催產素和泌乳激素的原理和效用,以及提供父母親了解對母奶、追奶、衝奶量的許多父母會遇到的迷思,提供正確的觀念,還有正確哺乳的方式。
」
當然,精彩詳盡的內容可以參閱下列目錄,依照你的需求做參考。推薦給備孕家庭、懷孕中母親、正在親餵的妳、對於餵奶在各家說法中迷失的妳、還有須和家人溝通餵母奶的妳,都很合適上這門課。
🎉
📌課程大綱:
產前觀念篇
1-1 認識獨一無二的母奶
1-2 寶寶喝奶也喝「愛」:母奶對媽媽寶寶的四大好處
1-3 破解奶量焦慮,讓奶水與如口水般自然分泌
1-4 認識寶寶本能,讀懂寶寶進食暗號
1-5 重要的產前準備:找到哺乳好夥伴
產後實作篇
2-1 掌握正確哺乳4姿勢奶頭不痛,輕鬆餵奶
2-2 手擠奶一次就上手 (正確姿勢示範、常見錯誤)
2-3 吸奶器使用時機、方式,如何挑選?電動 VS.手動?
2-4 母奶媽媽該怎麼吃?打破追奶、退奶飲食迷思
2-5 母嬰分離、職場媽媽哺乳零失敗預備法
2-6 奶量太多、太少怎麼辦?
2-7 「母奶痛」的N種解方 (石頭奶 / 乳腺阻塞/ 小白點)
2-8 親餵的愛恨情仇:罷奶、咬奶、離乳
2-9 母奶媽媽必知眉角一次KO所有疑問
2-10給父母的話
📌共15堂課程(詳情可參閱購課連結)
.
📌#購課連結:https://elearning.parenting.com.tw/courses/46
.
🎉🎉🎉親子天下線上學校 提供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粉絲專屬購課優惠折價券 限時折價:100元喔。
【兌換方式】在銷售頁按「#立即購買」→按「#使用折價券」→輸入折價券代碼「HCY100」(109/03/31以前有效)
🎉
#毛心潔醫師
#哺乳課
#親子天下線上課程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蕾可 Reiko's Delight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好友們晚安👋 今天蕾可媽來推薦超適合小朋友們擦的一款護膚產品喔!
(文末提供贈獎互動小活動~👶🏻)
「敏弱肌膚好用產品-施巴全效柔護面霜」
#敏感肌膚寶寶適用產品
#施巴嬰兒全效柔護面霜
繼上兩回蕾可媽推薦施巴品牌泡泡浴露與嬰兒保濕防曬乳後,在幾個星期之前,再度收到了施巴小編的邀請。
「蕾可,現在是秋冬季節,請問妳有用過我們針對呵護寶寶肌膚的嬰兒全效柔護面霜嗎?」
「是這個嗎?」用手機拍放在了浴室的全效柔護面霜照片傳了過去。
「喔!原來妳已經在使用這個產品了。」
施巴的產品對於家有肌敏兒的父母來說,是很理想的選擇!
#一家人都是過敏體質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
#三寶都有異位性皮膚炎
人云:「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
我家兩寶是:「老哥嚐百草,老弟撿到寶」。
我們夫妻都是過敏體質,吃麵爸只要換季或是免疫力較差時,皮膚就開始泛紅脱屑。
乾敏肌膚的蕾可媽,鐵定是包包裡頭備著滋潤型乳液不離身!大多偏乾性肌膚的人,肌膚鎖水屏障較薄弱,碰上冬天或室內開冷氣太乾燥就會「這裡抓抓,那裡癢癢」。
然而不免俗青蛙哥哥出生後,就先出現了新生兒常見的「脂漏性皮膚炎」(受母體中荷爾蒙及本身肌膚代謝功能影響)俗稱「因賽」。
當時身為新手媽媽的我非常驚嚇⋯身上黃疸還沒有退掉,臉上身上都是紅疹,頭頂臉頰結出黃黃厚油垢,整個看起來就是面目全非,怵目驚心。
記得遍尋各種方式,拿茶油幫哥哥按摩頭皮,擦藥膏,泡中藥材熬製的洗澡水都有,老實說土方煉鋼不見得每個寶寶都適用,而且哥哥忍不住會隔著小手套想抓臉,看了內心真的很難過😫
外婆來幫忙照顧哥哥時,叮嚀我們洗澡完的乳液,要選滋潤又不能油膩的!
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肌膚需要保水與滋潤(加強肌膚保護力)但相對的要好吸收哦!因為油膩悶住肌膚,會讓皮膚炎更嚴重。
沒想到後來啾吉出生沒多久,出現與哥哥一樣的情況:兩人皆為出生數週至三個月左右發出脂漏性皮膚炎,漸漸痊癒後到了六個月左右,又轉為異位性皮膚炎。(過敏體質小孩除了鼻子容易過敏、氣喘、身體也容易出現異位皮膚炎。)
👶🏻 * 嬰兒的肌膚護理:做好保濕修護,讓皮膚上的油脂逐漸自然代謝,加強皮膚保護力,情況就會隨月齡增加逐漸穩定。
現在我們全家的沐浴用品,乾脆都換成使用施巴泡泡浴露~洗小孩能洗頭兼洗澡一瓶兩用🛁 成分採用不流淚配方!質地這麼溫和,大人也好用!
#蕾可媽的親身使用心得文
使用兩年的好感產品「施巴嬰兒全效柔護面霜」
1️⃣ 質地保濕好吸收。
今年四月全家去大阪看小姑豬妹,日本天氣乾燥,兩個小孩保養帶一瓶全效柔護面霜+施巴嬰兒護唇膏。爸爸的臉乾燥狂脫皮後來還起紅疹,看不下去拿寶寶的保養給他用,兩天後就好了⋯(後來只要全家出遊,爸爸很懶就用小孩保養,因為夠滋潤~可以當急救保濕霜。)
2️⃣ 真空包裝不變質
因為是德國醫生開發的品牌,施巴在品質穩定上,有著很貼心的真空設計,用到最後也不需要倒立瓶身敲敲打打,為了跟殘留的乳液搏鬥,擠到按不出來就是沒有了。
🈳真空包裝的優點
蕾可媽大學時,為了要把壓頭瓶內乳液用乾淨!
異想天開加水後搖勻,以為可以把「ㄉㄧㄠˊ底」的乳液用光,隔天要用的時候,就發現乳液結塊,油水分離了⋯(超雷的錯誤方式,請不要學!)
用手指挖或倒水進去,只要打開接觸到內容物都是很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變質的!寶寶的產品千萬不要這樣使用喔。
3️⃣產品成分簡單有效
延續施巴的品牌理念,就是PH5.5 !對肌膚最親和的酸鹼值。
產品是德國原裝進口,不是授權委託製造。(像蕾可媽就會擔心品牌與生產地不一樣啊!如果在意製程的媽媽們,產品製造控管這點就可以很放心囉!)
#植物精華Vitasqualane
#玻尿酸
#維他命B5
*🧴簡單的成分,也推薦給身邊許多異敏寶寶的家長使用了,連大人用效果都很好喔!(尤其另一半很懶的話,只好幫寶寶護膚完,順便連爸爸也抓來塗抹。)
🧸 除了沐浴後保養~這些時候也都好好用:
1️⃣ 寶寶臉乾燥出現蘋果臉
2️⃣ 寶寶感冒擤鼻涕一直用衛生紙擦拭而泛紅,可以擠出紅豆大小塗抹在鼻週與人中部位~
3️⃣ 寶寶常流口水唇周容易有口水疹
4️⃣ 寶寶換尿布,鼠蹊與屁股紅紅的~都很好用😊
5️⃣ 大人冬天騎機車,臉頰吹到冷風很乾燥~外出乾燥國家~體積小好攜帶,隨時隨地可使用!
* 加強用法:在晚上睡覺前~針對乾燥部分或皮膚乾癢泛紅的部位,可以再塗一點輕輕做按摩唷!
6️⃣ 送給身邊媽咪朋友的生產賀禮🎁 我都選擇施巴禮盒,因為是任何膚質寶寶都適用的安全之選😊
最後~~🥳🥳🥳
蕾可媽與施巴要把好感產品送給您😊
(活動時間11/12 22:00- 11/19 22:00)
#寶寶護膚好伴侶
🧴謝謝施巴品牌提供「呵護寶寶旅行組」:
嬰兒全效柔護面霜10ML小條+泡泡露50ML
* 共5名
讓版上家有小寶貝的好友們體驗喔!
😊 請各位好友先公開分享蕾可媽的心得資訊,讓更多的家長們可以在選購寶寶用品時,多一個參考資料。謝謝大家🙏
🏷 1. 記得設定為「公開」這樣抽獎系統才可以讀取到您的資料,列為有效抽獎資格喲!)
2.留言「家有小寶貝選對保養好重要!」附上家中小寶貝的小名+可愛萌照~ 就能幫寶貝拿禮物囉
🎁 (中獎名單屆時將公布在這篇留言中唷!)
一起來感受德國原裝進口,醫生研發的施巴嬰兒系列吧!
網路⬇️這裡也可以買到喲!
https://lihi1.com/Cxw5d
#好產品推薦給好友們
#認真推薦希望大家喜歡
附上:看看蕾可在家幫兩寶護膚吧!😊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嬰兒黃疸 專題 - 陳欣永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背景:Amy的女兒剛出生3天皮膚開始變黃,驗血檢查後說是輕微的生理性黃疸,暫時不需入院照燈。
(一) 為什麽初生嬰兒會有黃疸呢?除生理性黃疸外,還有什麽類型?如何分辨? 0:27
(二) 家人可如何照顧患黃疸嬰兒?聽説餵哺母乳,會令黃疸退得較快。請問這説法對嗎? 2:38
(三) 嬰兒黃疸一般多久會消退?在什麽情況下,需立即求診或入院照燈?若不及時治理,是否會影響嬰兒健康和腦部發育? 3:45
(四) 曾患黃疸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上有什麽需留意? 5:23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寶寶的黃疸在多久後消失才算正常?3個月都沒消失算正常的嗎? 的推薦與評價
新生兒黃疸 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問題。一般生理性黃疸,足月兒10天就可消退,早產兒多持續一段時間,2-4周可退,都屬於正常現象。生理性黃疸癥狀輕者,膚色 ... ... <看更多>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寶寶] 黃疸多久會退| BabyMother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寶寶在第四天被告知黃疸16,抽血11,需留院照顧,隔天出院黃疸11,今天第七天了,臉還是黃黃的,我還是以母奶為主,配方奶喝過兩次,我查過資料,媽媽與寶寶血型不一樣 ... ... <看更多>
新生兒黃疸多久會退 在 [寶寶] 滿月黃疸未退-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寶寶現在1m13d,出月子中心前經皮測試黃疸指數大約11-13,目前目測黃疸還是沒退,臉
跟眼睛跟手腳比明顯很黃,滿月回診打預防針時沒有另外測指數,醫生只說注意大便顏色
,母乳寶寶退比較慢是正常。
想請問版友們,我知道全母乳會退比較慢,但指數是否還會繼續上升,因為不太會看黃疸
退的區塊到哪裡了,衛教是說黃到腹部要回診,但實在有點難判斷,請問版友們看黃疸都
是怎麼判斷是否超過腹部呢,寶寶肚子比手腳黃但又比臉白,好困擾是否要直接去診所測
試還是聽醫生觀察到2個月,若沒回診指數升高未照光會不會有問題
全母乳寶寶,5kg左右,因黃疸未退想確保進食的量足夠都是擠出瓶餵,一天6餐每餐150m
l,大便顏色、食量跟活動力皆正常
手機排版請見諒,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53.1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3633827.A.98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