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快樂 🧑🏫 用 7 項創新方案,展開 #機智的學習生活!
台灣幸運迎來實體開學,但全球卻有 2/3 的學生因疫情面臨停課。面對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問題,全球體制內外的教師皆絞盡腦汁尋求解方。
一同來看國內外的創新教育行動,如何突破現況,帶領孩子機智學習?
👉 https://pse.is/3psszv
#SDG4 #優質教育 #教育均等 #創新教育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p033 -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暨公共事務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Paula Lin⠀ .⠀ 這週邀請到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暨公共事務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 Paula Lin⠀ 台大會計系畢業之後,阿普選擇投入教育NGO:為臺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希望能透過這個機會來讓大家了解一下TF...
「教育機會 不 均等」的推薦目錄: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各位敬愛的校友、師長 您們好,
為使學生安心學習,教育部鼓勵獲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學校建立校內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就學協助機制,自107年起執行迄今3年多,除政府挹注經費,亦結合民間企業及社會大眾捐資,由大專校院規劃以「學習取代工讀」各項機制。
本校為實踐社會正義,發揮教育促進社會階級流動之正向功能,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理念,經濟不利學生(含隱性)在學期間,編列專款並建立募款基金,透過課業輔導、課程學習、跨域學程、職涯探索、職涯競賽活動、校外實習、生活服務學習、健康照護及國際交流等輔導機制獎(補) 助是類學生,藉由經濟扶助、生活適應、學習輔導及就業準備等面向全方位協助經濟不利學生安心就學,透過實踐自我之教育,獲得掌握人生的機會。
本校透過補助小班制課輔資源、語言學習方案、跨域課程學習等輔導機制,建立完善學習機制,另也藉由職涯探索、職涯競賽活動及校外實習等相關活動,增進經濟不利學生工作職能,此外也透過實際力量參與學校志工、服務性社團活動、透過「智慧物聯增能社會責任分享計畫」,結合課程之訓練培養出AIOT程式國高中輔導課程「種子助教」並實際參與服務,落實回饋機制,貢獻一己之力。另為增進經濟不利學生國際視野,提供短期出國獎助學金。
教育部為鼓勵國立大學擴大招收經濟與文化不利學生人數,為強化學校輔導獎助機制,引導並鼓勵學校建立外部募款基金。針對學校建立輔導募款基金(matching fund)的成效,依學校向外界募款的金額給予1:1等比例之獎助補助。111學年度本現有經濟不利學生近600位,為能更全面照顧是類學生,111年募款需求目標300萬元,為配合教育部申請程序,目前即將啟動111年募款作業,期望於111年12月中募足明年所需的目標經費。
捐款連結:https://my.nctu.edu.tw/contents/project_ct?page=1&p_id=12
聯絡人:社會責任推展辦公室(03-5131403、03-5131429)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育淪為樂透彩
#學生權益虹安來發聲
🔼虹安三月三十一日於教育及文化委會質詢,針對 #108課綱微課程實施問題與學習歷程檔案、#數理授課時數下降,內容減少,學生素養難保、#大學考招制度調整 等問題進行探討。
108課綱中學習歷程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同校學生前三項差異不大,而多元表現其中包含 #微課程,因此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惟微課程之開設嚴重不足,恐有違教育機會均等之虞。而108課綱學習歷程檔案中的「探究與實作」讓學生可以跨校選修微課程,但高中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開授微課程,學生如果沒有抽到的話就必須「#自主學習」,如同 #樂透 一般。
➡️對此潘文忠表示:以台灣而言,要考慮個別學生有個別合適教育的可能性,也就是適性發展。學生求好心切、家長關心,但大學並不是以修習課程科目來評估,微課程是北區高中的聯盟,讓學生探究,這是政府明確的方向政策,我們一定會多說明。
✏️虹安認為108課綱數理課程遭刪減、學分數下降,而經濟委員會還在討論護國神山,結果教育部108課綱沒辦法讓學生培養基礎能力,反而可能減弱科技產業人才培養能力。數學有一些必修課程確實已刪減,這些基礎能力都是未來選修會用到的,而選修課程讓高中自行開課又可能有資源不足問題。教育部不能一方面說要培養STEM人才,一方面又刪減數理領域學分。
➡️另一方面虹安指出,去年學測、指考重考比率大幅提升,指考就有1/4學生必須重考升學,招聯會說要延後申請時期延後是要保障完整性,但學生沒有合理時間決定要不要放棄學測結果而參加指考,若不滿意升學結果就得參加指考,然而指考名額又減少。
潘文忠表示:學生重考因素很多,包括志向不合等諸多因素,不過目前時間還是足夠學生因應。
🙋🏻♀️虹安呼籲應 #保障教育機會均等 #不該讓教育淪為樂透!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Ep033 -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暨公共事務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Paula Lin⠀
.⠀
這週邀請到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暨公共事務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 Paula Lin⠀
台大會計系畢業之後,阿普選擇投入教育NGO:為臺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希望能透過這個機會來讓大家了解一下TFT、以及台灣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問題⠀
.⠀
也同時希望能夠了解阿普在哥大公共行政SIPA獲得什麼樣的經驗,⠀
以及阿普對自己以及台灣的教育界有什麼樣的期許⠀
關於Teach For Taiwan的更多資訊⠀
請見官網https://www.teach4taiwan.org/⠀
經歷:⠀
- 美國 哥大法學院Center for Public Research and Leadership 專案助理⠀
- 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暨公共事務學院 公共行政碩士⠀
- 台灣 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 前營運長/校友發展組長⠀
- 台灣 台灣大學會計系⠀
.⠀
#teachForTaiwan⠀
#離島人⠀#NGO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原住民族教育體系是自治的基石
原住民族學校法是最後一塊拼圖
~高金素梅2020.05.29 總質詢
我們來回顧30多年來,幾次重要的原住民族權利主張。
1987年,「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也就是原權會)發表了《台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原住民個人教育機會均等,不應因其身分而在升學或就業上遭受不當對待,原住民有權用自己的母語受教育,成立自己的學校。』
現在的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就是1987年的原權會會長劉文雄。
1994年,「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國家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交通水利、衛生醫療、經濟土地及社會福利事業,予以保障扶助並促其發展。』
2003年,第一次執政的民進黨,由行政院提出了《原住民族自治區法草案》。草䅁中的第六條:『自治區居民享有平等參與自治區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及文化生活之權利,並受同等對待。』
而提案當時的行政院長就是我們現在的立法院游錫堃院長。
從這幾次重要的原住民族權利主張來看,尊重和依照原住民族意願來進行自治、給予保障、扶助、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就是確立了原住民族的主體性,這應該是大家的共識。
所以,依照這樣的原住民族主體性的原則,在研擬《原住民族學校法》的時候,就應該將原住民族委員會列為主管機關,並會同教育部,協助原民會發展原住民族教育。這樣才符合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原則。
原住民族學校,原住民族的教育刻不容緩,我們有責任要盡快讓我們的孩子在歷史文化自主自決之中,鍛鍊民族自信,深化民族情感,維護民族利益,在學有所成之後,貢獻智慧和熱情,豐富全人類多樣化的知識體系。 本席期望政府部門、我的立委同事們及社會大眾能夠尊重、理解,並且支持「原住民族學校法」。
總質詢稿圖文連結:https://reurl.cc/0oQKkM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台東均一中小學校園介紹
這集將帶著聽眾台朋友到台東縣去逛均一中小學的校園,邀請到教學組組長 #鄭正昇老師 來為聽眾朋友導覽整個校園與介紹整個均一創學的理念以其目前導入的華德福教育「善」、「美」、「真」三階段開啟孩子天賦的教學理念,更將拋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孩子具有良好「品格」、「公民思辨」與「人文藝術」三個素養,同時希望借重慈心華德福校園文化做為改革核心的主幹,引入國、內外資源,發展K-6及7至12年級六年一貫課程,使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競爭生存的國際學校繼續努力,教師亦將著重於協助同學探索各自的天賦與可能的發展專長,培育孩子能擁有「走向世界」與「在地謀生」的兩個能力。
最後還有訪問學生劉凱瑞的媽媽 #李秀芬,談他小孩在均一念了二年多來的成長與改變。
緣起與故事:
2008 創辦均一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為持續推展文化教育的宏願,改變偏鄉教育資源不均的現況,跨越群山匯聚眾志,創辦台東均一中小學。
以佛光山的四大宗旨之首,實踐「以教育培養人才」的理想,期待在偏鄉遍撒人間種籽,在破曙向陽的沃土上,培育莘莘學子成為均等優秀的人才。2009年,嚴長壽先生以促進花東永續發展為目標,創辦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深入觀察花東的每一個角落,發現唯有從教育扎根著手,才能結構性改變花東的未來。
2011 理念會晤
一場會晤,嚴董事長與星雲大師分享教育理念,嚴董事長以提供偏鄉孩子均等的教育機會及資源公正分配的期待,獲得大師全力支持。
隨後更正式被委請全權接任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即以連結台東在地優勢的「藝術人文」與「自然生態」為學習主軸,啟發孩子的潛能天賦,建立均一成為跨宗教及多元化的學習校園為目標。均一提供一個安全、快樂的學習環境,並以自我領導力教育啟發每一位孩子,讓孩子發揮個人天賦,成為有熱忱、有自信、有國際觀、尊重自己及尊重別人、生活技能健全、生氣蓬勃的世界公民,並期待每一位孩子都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為了有優質中學教育,小學階段的啓蒙奠基工作格外重要,嚴董事長於2013年邀請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創辦人張純淑老師擔任均一駐校教育顧問,從小學部低年級兩班開始引進華德福教育,在推行一年後,深獲家長的支持與肯定,首次在新學年小一招生滿班,推行第二年,小學部教師深受華德福教育師培滋養,全部施行華德福教育,二年看見教育翻轉的力量。2015年均一繼續深耕華德福教育,隨著大自然的節奏,配合孩子各年齡成長的需求,給予適合的養份,孕育台灣未來的希望。
為了打開世界語言文化的藩籬,均一創造雙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國際視野;並透過良好品格培養,讓學生建立自信,進而培育每一位學生成為懂得尊重自然、土地與人的關係、欣賞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 。
創辦人:星雲法師
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佛光山開山宗長,秉持人間佛教理念,致力於社會、教育、文化以及慈善事業。
在社會教育方面,創辦數所托兒所、幼稚園及均頭國中小、普門中學、美國西來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等,培養無以計數的優秀人才,回饋社會、國家。2009年為了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園地,因而創辦均一中小學,取名「均一」,期許每一學童之稟賦和潛能都能在「均一」得到最大發揮,皆有一流之學習成果展現
董事長:嚴長壽
二十八歲升任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自踏入美國運通公司,便以「觀光旅遊讓台灣和世界交朋友」為一生職志,直至今日,初衷不變。
從1997年起出版了《總裁獅子心》至2011年的《教育應該不一樣》的諸多著作,都是鼓勵台灣的年輕人可以找到自信與熱忱、發掘自己的潛能與優勢,以更具國際觀、更高的視野來省思自己的未來。2009年與企業界、文化界友人共同發起,成立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一直以促進花東永續發展為目標,2012年更全權接任均一中小學董事長,希望透過啟發式教育,帶入國際資源,同時給偏鄉學子均等的學習機會,為台灣教育塑造一個新的價值。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 - 高等教育出版 的相關結果
不利因素和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包括:學校脈絡環境不佳,學生組成居學力競. 爭劣勢;經費資源環境不穩,課程與教學改進的方案推展有限;人力資源環境不. ... <看更多>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談台灣偏遠地區教育問題 的相關結果
現今社會中存在許多教育機會不均等之問題,王麗雲、甄曉蘭(2007)指出:偏遠地區兒童的教育問題是較艱難的,因其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不易引起社會關注;加上偏遠地區教育 ... ... <看更多>
教育機會 不 均等 在 曾世杰/解決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契機,並不在高等教育階段 的相關結果
結論是,解決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契機,並不在高等教育階段;升學制度改變,只能對現狀做出微調。真正會造成改變、真正能給弱勢學生帶來希望的,都在學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