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台手工製作的木質音響,功能性超級強大!
👉特色+價格>>>https://bit.ly/3CSK615
#搖滾迷必收 #感覺音質很讚 #生活情報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萬的網紅NiceChord (好和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
「搖滾音樂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VOGUE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NiceChord (好和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鍾明軒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V.K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情報] 什麼是搖滾呢? - 精華區SweetyAnts 的評價
- 關於搖滾音樂特色 在 搖滾Rock 的由來... - 台灣爵士音樂協會Taiwan Jazz Music ... 的評價
搖滾音樂特色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祖秋慶來囉!邀請大家在海島相見 🎉
在馬祖的秋節有三大祭典活動,分別是 #鐵板燒塔節(9/25)、 #牛角做出幼(10/3), #媽祖昇天祭(10/14-16)。
明天率先登場的就是鐵板燒塔節。
燒塔節是由福州傳來馬祖的中秋禮俗。據傳是從元朝末年留下來的傳統,當時為了驅除蒙古人,約定在中秋時以燒塔為信來起義。如今演變成一個象徵把過去不吉祥的事物燒去,帶有除舊佈新的傳統習俗。
馬祖早年因為物資缺乏,棺材板、茅廁板之類的器具不能當柴火燒。當這些東西廢棄不用時,就選在中秋燒塔時燒毀,表示惜福、尊敬,並有除舊送厄之意。
如今轉化成有「#除穢卡」,讓民眾可寫下欲去除之的不順遂事物,並投入除穢桶來燃燒,並祈願未來一年能平安順利。明天下午1時起,在舊仁愛市場服務台跟金板境天后宮都有提供喔。
明天除了有燒塔儀式之外,還有擺塔高手挑戰賽、扭白丸體驗,以及我去年也有參與的創意踩街競演,傍晚後更有馬祖特色的美食園遊會,與燒塔音樂晚會-青春搖滾派對。
今年更特別的是,配合國際藝術節推出了馬祖環境劇場《 #海島來相見》,邀約台灣優秀表演藝術家,和馬祖在地的藝文團隊,將從9月25日至11月21日接續在南竿、北竿、東莒進行音樂舞蹈的演出。
馬祖的秋天,依然很熱鬧。在疫情趨緩的此刻,歡迎台灣的朋友,可以來到馬祖,體驗地方特色活動,參與專屬馬祖的秋節盛事!
📰馬祖秋慶 鐵板燒塔節明仁愛村登場 熱鬧不間斷(馬祖日報,09.24)
https://reurl.cc/Gbb9nD
🔎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鐵板燒塔節(https://reurl.cc/vgglvN)
🔎 國家文化記憶庫 Taiwan Cultural Memory Bank
馬祖人成年禮——牛角做出幼(https://reurl.cc/V55rzR)
🔎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媽祖昇天祭(https://reurl.cc/kLLRMb)
圖卡來源:文化馬祖
搖滾音樂特色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又三郎 ◎N-Buna
水溜りに足を突っ込んで
我一腳踏進水漥裡
貴方は大きなあくびをする
而你打了一個大大的呵欠
酷い嵐を呼んで欲しいんだ
好想召喚出一場狂暴的暴風雨
この空も吹き飛ばすほどの
能夠把這整片天空都吹走的那種程度
風を待っていたんだ
我等風吹來等了好久
何もない生活は
什麼理想都沒有的生活
きっと退屈過ぎるから
肯定乏味得不行,所以
風を待っていたんだ
我等風等了好久
風を待っていたんだ
等風等了好久
吹けば青嵐
初夏的薰風既然已經吹起
言葉も飛ばしてしまえ
也把議論紛紛全部都吹走吧
誰も何も言えぬほど
誰也無法多說些什麼
僕らを呑み込んでゆけ
將我們都吞噬後前行吧
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
Doddodo dodoodo
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
Doddodo dodoodo
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
Doddodo dodoodo
風を呼ぶって本当なんだね
「你真的能夠召喚風耶!」
目を丸くした僕がそう聞いたから
我這樣地向你詢問時睜圓了雙眼
ぶっきらぼうに貴方は言った
於是你粗聲粗氣的說
「何もかも思いのままだぜ」
「當然一切盡在我掌握之中啦!」
風を待っていたんだ
我等待著風來等了許久
型に合った社会は
因為符合模樣的社會
随分窮屈すぎるから
真的是十分太過於擁擠狹隘了啊
それじゃもっと酷い雨を
那麼請再下更巨大的暴雨吧
この気分も飛ばす風を
給我能把這樣的心情也吹走的風吧
吹けば青嵐
初夏的薰風既然已經吹起
何もかも捨ててしまえ
把所有盡可能地捨棄吧
今に僕らこのままじゃ
再維持現在的我們的話
誰かも忘れてしまう
最後連自己是誰也會遺忘的
青い胡桃も吹き飛ばせ
把青綠的胡桃也吹走吧
酸っぱいかりんも吹き飛ばせ
把酸澀的木瓜也吹走吧
もっと大きく 酷く大きく
再巨大的 嚴酷的、巨大的
この街を壊す風を
颳起一陣毀壞掉這座城市的風吧
吹けよ青嵐
吹吧初夏的薰風
何もかも捨ててしまえ
把所有盡可能地捨棄吧
悲しみも夢も全て
悲傷也好夢想也好,全部
飛ばしてゆけ 又三郎
吹走並前行 又三郎
行けば永い道
行走在這條永無止境的道路時
言葉が貴方の風だ
話語即是你的風
誰も何も言えぬほど
誰也無法多說些什麼
僕らを呑み込んでゆけ
將我們都吞噬後前行吧
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
Doddodo dodoodo
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
Doddodo dodoodo
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
Doddodo dodoodo
◎作者介紹
ヨルシカ於2017年組成,是由作曲家n-buna與歌手suis組成的日本搖滾樂團,因為「不希望為音樂帶來先入為主的偏見」,所以兩人的官方消息除上述外別無其他,至今仍未公布兩人的樣貌等相關資料。「ヨルシカ」(夜しか)這個名字取自於第一張迷你專輯《夏草使人厭煩》中最後一首歌《雲和幽靈》的歌詞:「只有夜晚才能入眠」(夜しかもう眠れずに)。n-buna自己認為「確切地來說ヨルシカ和一般的樂隊不太一樣」,在樂隊性質的基礎上,可以說「ヨルシカ」本身就是一件作品。作為VOCALOID創作者的n-buna創建這個樂隊的期望之一,是為了表現有別於機器音源的人類聲音的特色。
◎小編琦萱賞析
《又三郎》是日本搖滾樂團ヨルシカ的單曲,最早於2021年6月7日由日本環球音樂公司發行公布於各大平台上。由歌詞中引用宮澤賢治童話《風之又三郎》中,主角哼的歌謠:「青い胡桃も吹き飛ばせ(把青綠的胡桃也吹走吧)∕酸っぱいかりんも吹き飛ばせ(把酸澀的木瓜也吹走吧)」以及「どっどど どどうど」可見,ヨルシカ打算以風之意象為題材,打造一首輕快且帶有力量的歌曲。
歌曲描述身處在一個處處皆是桎梏的社會,空虛地生活著的煩悶壓抑,渴望一陣狂風能摧毀這種現狀。是故,筆者在翻譯歌詞時,特別注意將壓抑的世界呈現,以及對改變的渴求之展現。像是「風を待っていたんだ(我等待著風來等了許久)∕型に合った社会は(因為符合模樣的社會)∕随分窮屈すぎるから(真的是十分太過於擁擠狹隘了啊)」著重在現代社會給人們的約束框架令人窒息,以及「もっと大きく 酷く大きく(再巨大的 嚴酷的、巨大的)∕この街を壊す風を(颳起一陣毀壞掉這座城市的風吧)」則是以任性稚氣的口吻渴望改變這一切。
再來細數整首歌曲中,風擔任的角色。一開始的「酷い嵐を呼んで欲しいんだ(好想召喚出一場狂暴的暴風雨)∕この空も吹き飛ばすほどの(能夠把這整片天空都吹走的那種程度)」的暴風雨即出現風的元素,將整片天空吹走的暴風雨,為風在歌曲中擔任「改變」角色埋下伏筆,隨後出現多次等待風的橋段,可以感受到等待改變的焦慮,與身處環境的窒息感。進入第一次副歌後,「吹けば青嵐(初夏的薰風既然已經吹起)∕言葉も飛ばしてしまえ(也把議論紛紛全部都吹走吧)∕誰も何も言えぬほど(誰也無法多說些什麼)∕僕らを呑み込んでゆけ(將我們都吞噬後前行吧)」,此時的風變成吹走輿論的角色,想要做自己的心情逐漸嶄露頭角。
直到第二次副歌,「吹けば青嵐(初夏的薰風既然已經吹起)∕何もかも捨ててしまえ(把所有盡可能地捨棄吧)∕今に僕らこのままじゃ(再維持現在的我們的話)∕誰かも忘れてしまう(最後連自己是誰也會遺忘的)」,風成為幫助改變自我的角色,展現出脫離拘束做自己的意味,直到最後一次副歌,脫離一切框架的奔放感更加強烈。
風之子吹散社會沉重的枷鎖,隨著歌曲的漸進愈能感受到風起的漸「勁」,愈能感受到改變、尋求自我的決心,其醞釀逐漸強烈,《又三郎》不僅是一首講述追求改變的歌曲,也表現出日本社會壓抑的氛圍,仰賴童話與赤子之心喚醒最真切自己的冀望。
最後,若有同樣覺得被社會的期許壓得喘不過氣,或是被迫過著半推半就生活的讀者,想給予你這一段歌詞的力量:「行けば永い道(行走在這條永無止境的道路時)∕言葉が貴方の風だ(話語即是你的風)∕誰も何も言えぬほど(誰也無法多說些什麼)∕僕らを呑み込んでゆけ(將我們都吞噬後前行吧)」心中之聲音即為改變的風,便任憑它吹起吧。
-
美編:林泱
搖滾音樂特色 在 NiceChord (好和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卡普斯汀:《鋼琴五重奏,作品 89》,第四樂章:不太快的快板
Nikolai Kapustin: Piano Quintet, Op. 89, IV: Allegro non troppo
2021 年 1 月 6 日 @ 國家音樂廳,台北,台灣 🇹🇼
小提琴 I:林一忻 https://www.facebook.com/artrichquartet
小提琴 II:張庭碩
中提琴:曾怡嘉 - https://facebook.com/violistIChiaTseng/
大提琴:李建樺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rRCHN36oWXcMRfJjeiHCw
鋼琴:官大為 - https://wiwi.video
---
尼克萊.卡普斯汀(Nikolai Kapustin, 1937-2020),是一位烏克蘭鋼琴家、作曲家。卡普斯汀的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融合了傳統古典鋼琴藝術與現代的流行、搖滾、即興爵士音樂,可以說是獨樹一格,而因為卡普斯汀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鋼琴家(而且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所以他絕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為鋼琴所作、或至少編制中是包含鋼琴的。
出生在蘇聯共產黨統治時代下的卡普斯汀,要接觸到西方的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那些東西被視為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是被共產黨禁止的,所有關於爵士音樂的資訊,都是以非常低調的方式被傳播和分享。
一直到 1953 年,蘇聯前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逝世,蘇聯政治上對爵士音樂的排斥,才稍稍的緩和了一些,也是在這一年,16歲的卡普斯汀在朋友家中第一次聽到了爵士音樂,並決定開始學習這個藝術。
不過雖然在政治上爵士音樂慢慢被接受,卡普斯汀就讀的音樂院裡面的教授可沒有這麼開放,於是卡普斯汀在學生時期一直都是過著「白天大方彈古典、晚上偷偷練爵士」的音樂生活。
雖然卡普斯汀很喜歡爵士音樂,但他並不想要成為爵士鋼琴家。比起靈光乍現的即興演奏,他還是更喜歡像傳統作曲家那樣子,慢慢花時間精雕細琢寫出每一首曲子。所以他幫自己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出路,那就是利用古典音樂的曲式跟作曲方法,結合爵士音樂的和聲跟織度,寫作「有如爵士音樂即興風格,但是不需即興演奏的音樂」。
卡普斯汀音樂的獨特魅力,就是既能讓(通常不擅即興演奏的)古典音樂家待在他們的舒適圈,但又同時能夠享受爵士音樂特有的複雜和聲及節奏能量,因此說卡普斯汀是當今能讓古典音樂家們接觸爵士風格的最重要橋樑應該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很遺憾地,在 2020 年 7 月,卡普斯汀在莫斯科因病過世了,享年 82 歲。卡普斯汀一生一共留下了 161 部作品,今晚演出的《鋼琴五重奏》,是他在 1998 年完成的作品第 89 號,希望你會喜歡這首將傳統鋼琴五重奏結合爵士搖滾(jazz rock)風格的作品!

搖滾音樂特色 在 鍾明軒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鍾明軒首張個人專輯《LADIES & GENTLEMEN》
數位收聽 🎧: : https://ZMX.lnk.to/LadiesandGentlemenAY
實體購買📀 :https://zmx.lnk.to/AlbumPurchaseFA
葛大為/陳珊妮/武雄/鄭宜農/蔡旻佑/米奇林/黃宣/黃少雍/佳旺
最IN曲風聯手打造
鍾明軒集訓一年 將屬於自己的故事化成歌曲
鍾明軒個人首張專輯,絕對大聲說出真心話
由各界強大音樂人聯手,多面向的鍾明軒面面俱到
為新世代發聲
集訓一年成就一張真正的專輯
「要就要玩真的,至少要是自己喜歡的音樂。」
於是從今年初開始,為了駕馭Disco 饒舌EDM舞曲到抒情R&B等各種曲風,明軒自行展開一整年的秘密歌唱集訓,每一首歌都練到嫻熟,反覆在家練唱試錄,經由製作人不斷挑惕修正才終於完成,靠的全都是嚴格的自我要求。
今年春天首支單曲「當我說真話的時候我感到自由」,是台灣第一支運用deepfake技術製作的音樂錄影帶,讓2020年的鍾明軒,擁抱了2012年的自己,上線短短數日就突破百萬點擊,動人的畫面與歌聲鼓舞了許多人。而這句來自明軒語錄的歌名,更觸動了亞洲不同國家的人們湧入留言,讓製作團隊更確信明軒的影響力,決心做一張音樂與意識都值得被留下的專輯。
“LADIES & GENTLEMEN“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他總有自己的想法,繼由明軒語錄發想出「當我說真話的時候我感到自由」單曲之後,經常以精緻妝容著裙裝出現的他,接下來要挑戰的是這個社會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
“LADIES & GENTLEMEN“一語雙關,是明軒跨越網路影片的框框,登上表演者舞台的宣示,也帶領大眾探討非男即女的社會性別。
特別邀請葛大為填詞,希望藉由他精巧的文字,讓更多人認真思考性別刻板印象,讓更多人認識“I am They”這重要的年度關鍵字。更由米奇林和黃宣聯手打造融合饒舌的時尚Disco復古曲風。
為了拍攝“LADIES & GENTLEMEN“這支MV,更由歡歡與小南兩位舞蹈老師,分別指導男生和女生的舞蹈動作,這個前所未有的影像嘗試—不僅僅藉由文字,而是直接用舞蹈的形式身體演繹,明軒不同性別特質的表演令人驚艷。全片出動Bolt高速機械手臂拍攝,當天明軒更以驚人的舞蹈實力與過人的毅力,連續跳了十幾個小時,敬業精神令現場所有工作人員深深被感動。
鍾明軒在“LADIES & GENTLEMEN“這支MV當中,一人分飾 鍾明軒 / 男舞者 / 女舞者三個不同的角色,希望以舞蹈的形式身體實踐,讓觀看的人從視覺的衝擊中意識到,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可能性。除了要記熟三個角色的舞步,鍾明軒更要揣摩男女舞者不同的肢體特色,以及細微的臉部表情。
為了要讓三個不同的鍾明軒,同時出現在畫面中共舞,全片更出動Bolt高速機械手臂拍攝。沒有其他舞者能夠協助拍攝,鍾明軒從踏入片場,從早到晚不間斷的重覆跳完三個角色。一開始大家都非常擔心他的體力和能力能否達成,沒想到無論從拍攝前與Bolt高速機械手臂進行測試走位,到拍攝當天半夜演繹女舞者的最後一段舞,即便因為長時間拍攝,不斷纏上層層的繃帶的腳已摩破,鍾明軒直到最後一個鏡頭,都能以優雅神情與完美妝容,驚人的能力與意志力全力配合完成。
這支MV更邀請到今年金鐘獎與台北電影獎雙料得主施筱柔,打造雌雄莫辨的三種明軒造型。清秀黑髮的女生配上貓眼妝,換上特別訂製的短洋裝和銀色長靴,舉手投足都是女人味,然而融合了華麗搖滾與英倫復古,明軒極為少見的男裝造型才登場,更是讓現場每位女性工作人員直呼戀愛了。
#鍾明軒
#首張個人專輯
#LadiesandGentlemen
_
■ Ladies & Gentlemen
詞:葛大為 / 曲:黃宣、施森銘、米奇林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你可以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合理的 衝突的
全部都是我
我是 男生的 女生的
混搭的傑作
看看你午餐 吃多少
塞不塞得下 那件S號
裙子太短 誘惑誰
Oh my lady, 你太胖也太瘦
雙腿 要併攏
習慣男人 愛嫌又愛看
大熱天 濕漉漉的你
記得內衣要簡單
公眾場合 可別聊
和誰和誰睡過
你的慾望 只有一種叫 從一而終
美麗是罪過
也是最低要求
你滿足了世界只為一個認同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你可以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合理的 衝突的
全部都是我
我是 男生的 女生的
混搭的傑作
你一定很愛 打籃球
活潑外向 沒事就 炫耀女朋友
稱兄道弟 只是不會手牽手
喜歡說黃色笑話 永不穿粉紅
Be manly and cool
這個社會 沒准你哭
聲音要低沉 又宏亮
勤保養 但別上妝 那太娘娘腔
黏睫毛畫眼線 豈止女人的特權
練肌肉救世界 不是男人的原罪
今天當先生或小姐
用最稱職的美
I am They.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你可以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合理的 衝突的
全部都是我
你也是 男生的 女生的
混搭的傑作
I’ll show you
我的台步 我會走
敢嫵媚 又威風
你看不順眼 我也不會 少幾塊肉
你不必管我
上哪間廁所
能陽剛能陰柔
或許你羨慕我
Ladies and gentlemen
OH Ladies and gentlemen
OH Ladies and gentlemen
OH Ladies and gentlemen
Ladies and gentlemen
別再 裝裝裝
我從來不表演
變成他或她
你覺得 美麗的 醜陋的
動搖不了我
歡迎 好奇的 挑釁的
繼續追蹤我
_
作詞 Lyrics|葛大為
作曲 Composing|黃宣、施森銘、米奇林
製作 Production|陳珊妮
編曲 Arrangement|施森銘Gorden、米奇林MCKY
吉他 Guitar|徐研培 Eric Hsu
和聲 Harmony|范品頤 P.I.N
錄音 混音 Recording & Mixing Artist| 陳文駿AJ(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王秉皇(洋活音樂SeaSide Mastering)
_
Ladies & Gentlement MV
製作公司 Production Studio|大樂音樂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陳珊妮
導演 Director|談宗藩
副導 Assistant Director|陳彥儒
製片Producer|吳容宸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陳冠綺
現場製片助理Production Support|郝翊展、王琦凱、林秉潔
攝影師 D.O.P|曾崴榆
攝影大助 First Assistant Camera|林永森、鍾佳育
攝影助理 Assistant Camera|江睿哲、李煜宬、陳彥名
燈光設計 Light design|蘇揚庭 May Su
燈光助理 Lighting technician|陳奕勳 Ian Chen
舞台燈光硬體協力Stage Lighting Crew|梵宇娛樂設計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陳炫劭
造型 Stylist|施筱柔
造型助理 Styling Assistant|陳怡如、蔡盈穎
化妝 Make up|張小依
髮型 Hairstylist |Peter Wu @ Coloriste hairstyling
演出 Actor|鍾明軒
舞蹈設計 Choreography|Una Chang(歡歡) Sean Lo(小南)
攝影器材 Camera Equipment|和寬攝影器材
燈光器材 Light Equipment|梵宇娛樂設計
場務器材 Grio|力榮影視
片廠 Studio|鴻臣製片廠
交通 Transportation|廖桑大車隊
標準字設計 Logo design|畢展熒
剪接 Editor|陳珊妮
調光 Colorist|談宗藩
後期 Post Production|QFX、談宗藩
後期協力 Roto Artist |Irene Cha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 |陳奕仁、田修銓
_
■ 更多 鍾明軒 相關消息:
鍾明軒 官方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ZhongMingXuan/
鍾明軒 官方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big_star_ken/

搖滾音樂特色 在 V.K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是那失速墜落的星體,感受到那無形的美麗,
當我遇見上一秒的自己時,我才明白,這份美麗來自於我心中的光。」
______V.K克
❤️ 數位音樂下載►https://supernova.vk-style.com
這首歌是很豐富又很絢麗的電子搖滾(最後段)的流行樂,
只要聽到這旋律裡的特色,大概就會知道V.K來了。這也是本張專輯中被稱為最V.K克的曲子。浪漫、多情、直接而充滿希望的熱情。
每一次表演與觀眾、聽眾之間,音符流傳產生的悸動不僅是演奏家帶給台下的人們,相同的,這感受也同樣回饋到演奏家的身上與心裡。每個人都和V.K克構築出一個世界,而每一個世界構築了這偉大而廣闊的中天之思,在這裡,V.K克得到更多的靈感與思緒的感應,在出手揮灑的創作下,寫出更細膩的希望旋律。給每一個人。
《時空漣漪》以V.K克獨特且渾然天成的音符美學揮灑出畫面與故事,勾勒出具有代表性的新時代鋼琴曲。
《時空漣漪 Ripples in Spacetime》
Produced, composed & arranged by V.K
Piano: V.K
Violin I: Mao-Chen Wang王茂榛
Violin II: Hsiang-Chun Chien 簡祥峻
Viola: Tzu-Yin Chou周孜穎
Cello: Fei-Tsuei Luo 羅翡翠
Guitar: Takey
Bass: Sasha Wu吳俊佑
Bass Recording & Special Thanks: Cosine Tseng曾俞璇
ISRC: TWY231812106
OP: Tiny Giant Music LTD.
SP: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Branch
Pre production: V.K, 3A
Music Sheet Editors: Xmac Jin金皓哲
Recording Engineer: Isidore Hsu徐玉光
Recording Studios: Yuchen Cinema Studio 玉成戲院錄音室
Mixing Engineers: Mr.K 王俊傑
Mixing Studio: Mega Force Studio強力錄音室
Mastering Producer: V.K
Mastering Engineer: MT Sun孫仲舒
Mastering Studio: U-Tech Mastering Studio鈺德科技
MV Credits
導演 Director : V.K克
錄影 Camera Operators : 金皓哲 Xmac Jin、王品鈞 Pin-jun Wang 、張寶文 Bao-Wen Zhang
影像剪輯 Video Editor : V.K克、王品鈞 Pin-jun Wang
調色 TC : 香菇
#VK克 #VK
#光無盡墜落的美麗 #時空漣漪
#RipplesinSpacetime #EndlessFallingLights
#supernova
環球音樂日本 (ユニバーサル ミュージック ジャパン) 日本發行
小巨人音樂 (TINY GIANT MUSIC LTD.) 全世界 發行
V.K official social media
Official Website: https://www.vk-style.com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VKstyle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VKstation
Twitter: http://www.twitter.com/vkstylemusic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vkstylemusic
Weibo: http://weibo.com/vkstyle

搖滾音樂特色 在 搖滾Rock 的由來... - 台灣爵士音樂協會Taiwan Jazz Music ... 的推薦與評價
搖滾Rock 的由來搖滾音樂可以說是在市場風靡最久且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了.其實細分起來,搖滾音樂包含有 ... 另一個特色就是他喜好用許多先進的電子樂器所做出來的特效. ... <看更多>
搖滾音樂特色 在 [情報] 什麼是搖滾呢? - 精華區SweetyAnts 的推薦與評價
迷幻搖滾 Acid Rock/Psychedelic
六○年代的特殊產物,藉由使用迷幻藥、大麻而產生感
官擴張帶來對音樂的深層體驗,或是描寫吸食藥物後自
身的感受,這些範疇的音樂統稱為迷幻搖滾。除精神因
藥物關係呈現恍惚外,樂器彈奏時也多使用效果器或電
子音效,欲製造出吸食藥物後那種縹緲、天旋地轉、神
秘的情境。 雖然迷幻搖滾在七○年代以後式微,不過
它所帶來的使用藥物、樂器音色、表演時異常亢奮等影
響卻從不間斷。
藍調搖滾 Blues Rock
以藍調為基礎加入搖滾樂,便孕育出藍調搖滾,John
Mayall就是藍調搖滾尖兵,以藍調搖滾再加入重節拍、
電子配備適當運用就成為日後的重搖滾。所以John
Mayall也被譽為「藍調搖滾老前輩」、「重搖滾的孕育
者」,因為許多知名搖滾藝人都曾加入他所組的
Bluesbreaker樂團或與他合作過。其中最著名的有Eric
Clapton、Mick Fleetwood、John McVie、Mick Taylor
等等。除John Mayall之外,溯及更早Yardbirds這個團
體更是重搖滾先驅,先後加入的三位吉他手Eric Clapton
、Jeff Beck、Jimmy Page日後皆為吉他手中的佼佼者,
並且各領風騷。
然而真正重搖滾的成形,可從超級樂團Cream和The
Who算起。
民謠搖滾 Folk Rock
民謠(Folk)或民歌原本只是流傳於民間傳唱的歌謠,
可能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當時的社會現象,也可能是
某一族群的生活方式,以民謠口口相傳記載著他們的特
性。 但是自Bob Dylan以降,這種存在於鄉野的傳唱方
式漸漸有了改變,除了原有民謠的特性之外,民謠甚至
發展成為訊息歌曲,多為藝人在民謠之中闡述自身的觀
念、想法,例如反越戰訊息,在伴奏上也從簡單、民族
性的樂器進而借用搖滾樂的形式抒發己見,這種民謠與
搖滾的結合更為搖滾開闢另一種新的風貌。
華麗搖滾 Glam Rock, Glitter Rock
除了以藝人的服裝、化妝、髮型等外在吸引樂迷注意,
華麗搖滾更著重聽覺的滿足和視覺效果呈現,這才是華
麗搖滾的精髓。其代表人物就是David Bowie。
前衛搖滾 Progressive Rock
Beatles中期以後的作品啟發無數的音樂人,他們尋求
樂器的極限,探索新的聲音,改良錄音的技巧,這星努
力做出的音樂自然不同於直率、簡潔的搖滾,而被稱為
前衛搖滾。
強調個人技巧與團員間默契和諧也是前衛搖滾的特點,
因此常有因創作理念不合而離團,又因團員組合再度歸
隊的情形。而包裝也視為創作的一部分,代表該團音樂
理念或藝術涵養。 另一特點是專輯多有中心思想並以歌
曲連貫,也就是概念專輯的盛行與前衛有相當的關聯。
前衛搖滾大多以英系團體為主,雖然美國的Kansas和Styx
樂團也曾被歸於此類,且商業成績也優於英國團,但畢
竟在前衛領域中對後續發展沒有太大的影響。
古典搖滾 Classical Rock
前衛與藝術搖滾中有許多團體都曾運用古典手法來表現
歌曲,那麼又如何區分古典搖滾?最明顯的分別可以將
它設定為整張專輯的風格較偏古典樂,而非其中一兩曲
;或是在樂團編制內就有小型管絃樂團的雛形;甚或常
與交響樂團合作灌製專輯;或者整個團體歷程中都致力
於古典與搖滾結合的實驗風格。因為這些因素才把他們
勉強由前衛與藝術搖滾中獨立出,而成為古典搖滾。
藝術搖滾 Artical Rock
藝術搖滾的定位介於前衛搖滾與流行搖滾之間,內容上
則與美術、戲劇更密切結合,甚至在包裝上也有其藝
術觀。藝術搖滾與前衛搖滾的最大不同在於歌
曲雕琢更精細,因為更商業化,所以悅耳度也
更高。
重搖滾/重金屬 Heavy Rock/Heavy Metal
重搖滾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外乎「吵雜的音樂」,它是由
電子裝置的大量使用所構成,尤其是失真、回饋、高音
量、厚重的音響設備所集結成的威力,此外爆發力大的
主唱也是重搖滾裡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主唱要能在上
述這些音響效果下仍然將歌聲突顯出來,所以主唱往往
是重搖滾團中的焦點。另一個靈魂就落在主奏吉他上,
慓悍的吉他獨奏,都能將聽者帶到最high的情緒。 重搖
滾是重金屬在成形階段的名稱,現在幾乎很少提到這個
名詞,而以Pre-Heavy Metal代替;介於一般搖滾與重金
屬之間者,則多以Hard Rock稱之。 重金屬在六○年代
末期醞釀至七○年代發揚光大,在它發展時期,較以英
國為主,且以藍調為根基。它獨特的音樂性及討論廣泛
的主題展現出重金屬不只是吵雜的音樂,藉著音樂表達
出演唱者的感情、思想、概念才是歷久不衰的原因。
硬式搖滾 Hard Rock
現在對硬式搖滾的定義已經模糊了,介於搖滾與重金屬
之間的樂風就以硬式搖滾來通稱,但在當時Hard Rock
、Heavy Rock卻還是稍有區分,雖說差別不大。
一般我們聽硬式搖滾會覺得較無旋律、吵雜,而重搖滾
則較有規律。若以地區發展來看這樣的區別會更加清楚
:美國是搖滾發源地,歷經英倫入侵、本地迷幻搖滾的
薰陶而發展出較重節奏、團體各樂器平均發展、音量擴
大的硬式搖滾;而英國團則大多以藍調為本,所以重搖
滾中多有反覆樂節,使聽起來不至於好像一路飆到底的
感覺,並且常會造就團中一兩位明星團員。
鄉村搖滾 Country Rock
鄉村西部歌曲是美國流行音樂的根,大西部開發一直到
本世紀,從西部拓荒歌曲慢慢演變到鄉村歌曲,雖然樂
器、旋律、節拍一直進化,但內容上還是不脫人民生活
點滴的敘述。搖滾樂崛起後更使鄉村音樂成為流行音樂
的一環。七○年代,鄉村搖滾在Eagles合唱團的帶領下
也風行一時。
爵士搖滾 Jazz Rock
爵士樂的精髓在於樂手的默契與即興演奏,同一首歌曲
,不同樂手、不同地點、甚至不同場次,演奏起來就不
盡相同。而搖滾樂若融合了這個特色就視爵士搖滾。搖
滾樂團中或許有成員因喜歡爵士樂而深受影響,或是搖
滾團體找來爵士樂手助陣,都有可能成為爵士搖滾。
南方搖滾 Southern Rock
因為一些樂團均來自南方各州而得名。音樂特色是鄉村
、藍調、不羈、搖滾的混合,陣中主吉他手可能2~3人
,歌曲長度較一般歌曲多1~2分鐘,因為吉他手獨奏是
重要的一段。雖然吉他份量相當吃重,卻較無個人主義
色彩,很少造就聞名的吉他手,大多注重團體表現。
龐克(叛客)Punk
龐克的興起源自於對搖滾的反動,正當搖滾樂從樸實的
五○年代發展至七○年代,派別、種類林立,技巧日漸
繁複,一股回歸原始、直接的音樂型態逐漸形成,表演
者以最簡單的樂器、和絃、快速節拍、不經修飾的聲音
直接唱出心中的想法,用字遣詞亦不加潤飾,這種狂野
的音樂即為龐克音樂。他們的理念是忠實地呈現音樂本
質,因此內容粗俗、作風狂放、音樂吵雜成為其特色。
雖在1955年以前即有搖滾,但卻以該年作為搖滾紀元之
始;同樣地,龐克記原始自Sex Pistols樂團公開表演的
1976年,實際上七○年初紐約就有龐克興起,不過一般
還是以Sex Pistols的出現正式起算,因為他們對後世影
響實在太大了。
新音樂與地下音樂 New Music & Underground
新音樂的出現是跟隨龐克而來,也是對流行音樂與日趨
制式的搖滾的反動。既是受龐克啟發而發展的音樂,形
式不定,像工業之聲、新迷幻、新浪漫都是當時的派別
之一。這類樂團或許商業成績不見特別出色,但音樂原
創性十足,吸引著唾棄時下流行樂的聽眾,也漸漸影響
整個主流市場的生態。 地下音樂相對於主流音樂。它並
非八○年代特有產物,但八○年代的一些地下樂團歷經
多年的努力,進入九○年代後也逐漸晉身主流音樂,
R.E.M.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般會將新音樂看成來自英國,而地下音樂指的是美國
主流市場以外的音樂,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音樂結構、
技巧的翻新,為音樂拓展更寬廣的領域。
流行搖滾 Pop Rock
流行搖滾並無一定模式,而是泛指大眾所喜愛的搖滾,
當然這些都須經過嚴格商業銷售的考驗。
油漬搖滾 Grunge
將Grunge翻譯成油漬搖滾的確相當傳神,不僅服裝如此
,樂手看起來就好像是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剛從修車
廠出來。演唱此類歌曲的團體多半來自西雅圖。它原為
另類音樂的一支,充滿粗糙、隨性,有著龐克的精神,
直到Nirvana和珍珠果醬樂團受到青少年的膜拜,油漬搖
滾才真正登上主流之門。
英式搖滾 Brit-Rock
Brit Rock即British Rock的簡稱,一般都以英國曼徹斯特
為發源地,而其中較著名的團體莫過於Oasis和Blur。在
形式上,英式搖滾和六○年代的利物浦之聲相差不多,
不同的不過是另一批年輕人以較先進的設備所做出的音
樂,它反映的也當然是現代社會和Y世代的思想。
我想, 搖滾應該就是一群朋友, 提著友情與義氣, 共同做著喜歡的事吧.
搖滾ㄉ定義:
大致說來,自從 1950 年代白人歌手開始模仿黑人腔調嘶吼、害羞的 Elvis 推門走進錄音
室時,搖滾就常同所謂的反叛、顛覆被劃分在同一個區塊,但很多人(甚至包括搖滾樂迷
)並沒有意識到,當時所謂的惡質同今日相較根本不算什麼,而現今大家刻板印象裡搖滾
樂手的誇張破壞行徑,其實是從 The Who 樂團暴力的表演方式起始、而被媒體及流行工業
發揚光大的。許許多多的樂手跟著如此生活、表演,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種方式惹人注目
、容易學習。但如同不是每個吸迷幻藥的闊少都能搞出 Pink Floyd、不是每條毒蟲都能搞
出 Nirvana 一樣,不是每個進行誇張動作的、自認為是 The Who 樂團徒子徒孫的傢伙,
都能搞出像 The Who 一樣的優秀搖滾樂團──但,很可惜的是,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穿
著怪異、搗爛房間、酗酒嗑藥、胡搞濫交的惡形惡狀,才是搖滾樂手的典型模樣。
「School of Rock」簡單而清楚地定義了「搖滾」──「搖滾」的重點在於反抗掌控權力
的「老大哥」,而不是嗑藥追妞、不是光看外表的形塑偶像、不是追求名次利益的比賽及
表演,也不是某種所謂的「cool guy」才能參與的創作型態。
於是電影熱鬧地展開。除了動作表情一大堆的 Jack Black,還有一群也許是從哪個音樂班
裡頭找出來的好樣兒小朋友。一首接著一首的搖滾經典穿插出現,某種簡單的快樂,就在
畫面之間流洩出來;剎那間,那種過去由「玩音樂」而產生的單純滿足感受,再度在胸腔
裡頭充塞得滿滿的。
「Almost Famous」拍出了搖滾樂手擺盪在現實/創作、站在反對立場發聲/利用聲名獲得
權力這些問題之間的平凡人觀點,「Six-string Samurai」用一種另類的方式表現了搖滾
之中淺薄與深沉同為一體的獨特,而「School of Rock」則追究到更為根柢的起點──關
於搖滾為何,應當如何看待搖滾,以及想完成一場表演,除了樂手之外到底還要多少其他
助力。搖滾樂美好的成份在這部片子裡被理所當然地訴說;而那些本末不分的刻板印象,
就把它們丟到一邊去吧。
前陣子看了 1968 年的 Woodstock 紀錄片,其中有些訪問 Woodstock 小鎮居民的片段。
對照於現今搖滾樂手及瘋狂樂迷的囂張作為,Woodstock 的人們對於那年在當地高唱愛、
音樂與和平的嬉皮們印象都極好,聲稱他們溫和有禮(唯一不大高興的是一名認為音樂會
場有毒品的警員)。也許在現今的社會,Woodstock 的神話不大可能再次實現,不過,就
如「School of Rock」片中 Jack Black 在聽到小朋友們決定的團名「School of Rock」
時說「我們將教導世界何謂搖滾」一樣,也許關於搖滾的單純美好,咱們還是能在某些時
候、在某種情形下跨時空領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12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