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指出,所有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來自於人際關係。
我們幾乎擺脫不了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不論我們再如何地邊緣化自己,日常生活中總會有其他人必須共同參與;一般人大多數的煩惱,都是因為沒有做好所謂的「課題分離」。
「課題」指的是每個人得要自己承擔的責任,這邊的責任涵蓋範圍很廣,有形的無形的;實體的抽象的;過去的現在的,所有一切都能夠稱之為「課題」。
我是獨力扶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孩子們的生父對於養育孩子的費用不聞不問,使我除了得要教育孩子之外,還要背負沈重的經濟壓力。教養孩子與經濟壓力,以及因為生活困難衍生出來的狀況與情緒等等,這些就是屬於我的課題。
由於分開整整五年,兒子們剛被我接回來時身心狀況都很嚴重,最初兩個孩子不論在校園或是家中,都會不斷地製造麻煩造成我的困擾;我也因為經常得跑學校了解情形而無法再繼續做穩定收入的教練工作,轉成工作時間彈性但收入極為不穩的部落客。
若是我辱罵兒子們不知道感恩惜福、不懂我賺錢有多辛苦,將經濟壓力帶來的情緒發洩在他們兩個身上,那就是我沒有做到課題分離。
即便我的負面情緒是來自於養育兒子所帶來經濟壓力,那也是我得自己去克服的問題;我可以對兒子們說明自己賺錢很辛苦,若是他們願意幫忙的話,只要在家中與學校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去工作就夠了。
我不能夠認為因為我養他們兩個很辛苦,所以他們兩個必須當個乖小孩。同時也不能期待講完之後,他們就不會在製造任何的問題出來;我必須接受即便我好好地向他們說明自己的難處,他們也不一定會理解或是做出任何改變。
因為當一個乖孩子並不是為了滿足任何人,而是孩子發自內心地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好的,那才是有意義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他人無權干涉或試圖改變另一個人。即便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也必須做好課題分離。
在兩個孩子們尚未接回身邊之前,我所接觸到的任何一個人皆不需要去負責他們的人生;他人要如何去過他們的人生,或是他們的人生過的順利與否,那都與我無關。然而,在親子的問題上,就不是那麼容易能夠做到課題分離,或者說在課題分離上應該如何拿捏才恰當?
因此,面對孩子們的脫序行為,我不能夠像對待他人一樣視而不見,在法律上或者道德上我對他們都有應盡的義務,我有責任將他們教育成一個能夠自立的個體。
然而,正如同「個體」二字所要表達的,兩個孩子就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體悟,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與習慣,我不能夠抱著解數學題目一樣的心態認為套入公式後就會呈現出一個固定的答案。
對孩子而言,過度的課題分離會使他們沮喪,若任何事都放任孩子自由發展,當他們遭遇到挫折時很可能會開始認為自己無能,甚至會對整個世界產生不信任感;認為身邊的人都是敵人,不會有人在他需要時伸出援手來幫助他們。
當孩子越來越確信這樣的念頭是正確的,他們就會開始放棄努力,甚至出現反社會的行為。
因此課題分離絕對不是要父母親完全不要去管孩子的一切行為,而是要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有能力改變的;哪些事情是只有孩子自己才能做出改變的。如果用打罵或者情緒勒索、讚美或利誘等方式,就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行為。
在孩子年紀尚小,這樣的方式或許能有短期的成效,但卻會在他們的價值觀種下扭曲的種子,當他們長大後就容易複製這樣的模式去對待身邊的人,例如恐怖情人。
孩子們的脫序行為都是一種渴望被愛的表現,正是因為表現平凡無法引起關注,因此才會需要用特別的方式來達成目的;如果父母因為脫序行為而處罰孩子,或是上述任何試圖控制孩子的方式,就正中孩子的下懷,也會讓他們對這樣的方式產生依賴,不斷重複脫序的行為。
面對脫序的孩子,父母能做的就是盡量不去放大孩子造成的「結果」,而是陪他共同去面對因為他的脫序所造成的問題。
舉個例子,用餐時間父母邊吃飯邊聊著日常瑣事,一旁的孩子不斷將碗中的湯舀出來,經勸導後仍舊故我。父母能做的是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個行為,而非斥責他:「你看桌子地板都被你弄髒了!」
如果已經是夠大的兒童,可以先嘗試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若孩子無法說出具體的原因,或僅表示「因為很好玩」,那多半只是單純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此時可以溫和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並且引導他善後自己造成的問題,擦桌子地板等等。
但不是到這裡就結束了,善後完之後還要再跟孩子說明為什麼他得自己整理,讓孩子了解課題分離的重要性;詢問孩子如果不能把湯舀出來桌上的話,當無聊的時候他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父母可以從孩子的回答中去教導他哪些可行,哪些不恰當。
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沒辦法像成年人那樣透過自我約束的能力來改變自己,因此脫序的情形可能會一再發生,身為父母的責任就是要不厭其煩地,重複溫和且堅定的教養方式,直到孩子領悟什麼叫做「原則」,並且建立成他固定的生活型態。
更多相關內容👉🏻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入社申請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控制變因題目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CDC研究:
#口罩令在20天內減緩確診和死亡
#開放餐廳讓確診和死亡增加
美國多州與府官員正因為疫情逐漸回穩而面臨學校復學、企業復工的壓力,拜登總統持續呼籲,現在還不是鬆懈的時刻,尤其是口罩令。美國CDC正好在此時機公布了一份研究,顯示戴口罩和餐廳開放對疫情的影響。
1.CDC分析去年3月至12月疫情數據,研究口罩令/開放餐廳的時機與每個郡(county)每天的新冠確診/死亡人數變化的關係。觀察時間是執行前60天還有後100天每20天的變化。
2.結果發現,執行口罩令在20天內就可以減緩確診和死亡。20天可以減少0.5%的新增個案,到100天則可減少1.8%。20天可以減少0.7%的新增死亡,到100天則可減少1.9%。
3.開放餐廳內用後,41~60天的確診增加0.9%,到100天則可增加1.1%。死亡則在61~80天增加2.2%,到100天則可增加3.0%。
4.結論顯示,實施口罩令與確診和死亡的下降有顯著關係;無論室內或戶外,餐廳放寬防疫也與其後41至80天的確診和死亡成長率相關。
5.作者表示此研究的限制有三:此研究雖在模型中有試著去控制開放酒吧,待在家中禁令,禁止群聚等變因,但還有其他的變因沒有控制:包括社交距離的建議,其他設施開放與否,各州特別的規定等等。此外,此研究中並沒有去量測口罩令還有政策的執行度。第三,此研究沒有去分析餐廳是開放室內或是室外用餐,有無保持通風,有無確保社交距離還有入場人數等等。
04b碎碎念:
今天Clubhouse上遇到一位應該是在美國的朋友非常認真的和我質疑封城和戴口罩對防疫的效果。他還說,把戴口罩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危險的,應該要有更多證據(他好像不是用危險,我忘記用什麼詞了)
我就說,美國都50萬人因為新冠去世了,疫情都一年了現在還在爭論懷疑戴口罩是沒用的,那才是真正危險的事情。
該說是幸運吧?我身處台灣,這一年我選擇題目來收集醫學證據釐清各種新冠的消息,但台灣這裡幾乎完全沒有人懷疑過口罩的效用,因此抱歉呀,我還真的沒有去研究戴口罩有沒有做過大型臨床試驗,有沒有科學證據....不過這種古老的已經被視為金科玉律的觀念多半都沒有經過目前實證醫學標準的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這是真的。
我只覺得,戴得住口罩的許多亞洲國家疫情都遠沒有歐美嚴重。這有很多干擾因子沒錯,不過你可以選擇不戴口罩,我真的沒辦法擋你。
歐美的文化下,真的有滿多人就是戴不住口罩,戴個口罩好像要他的命似的。唉。
連戴口罩都可以質疑成這樣了,那打疫苗當然是更可以質疑了....暈呀。
控制變因題目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枯燥的主題,只有枯燥的講者」,聽起來很狂,但事實就是如此。
為什麼我們會對這句話產生懷疑呢?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用科學方法去驗證過。當我們聽到枯燥的說書,枯燥的專題報告,我們會認為「這個題目本來就很難,不能怪他。」
但當我們聽到優秀的簡報跟演講時,會認為「這個主題真有趣,誰來講應該都不會差。」
發現問題了嗎?是的,就是「沒有對照組」。
所以,這堂課,我們將控制一切變因,同一個場地、同一個主題、同一個講者(蔡依橙),實際用一個模擬情況,示範給你看。原來聽起來很容易搞砸的題目,可以真的搞砸,也可以講到讓現場全體聽眾都有啟發。
只有用這樣「實驗組 / 對照組」的比較,你才能仔細的去思考,是哪些細節構成了優秀簡報?是哪些規劃讓演講成功?又是怎樣的準備,讓呈現截然不同?
網路時代,資訊傳遞快速,同樣的概念,不只簡報與演講可以用,連上台報告、經營粉絲頁、直播、錄製影片,都是適用的。這種「短時間內把一件事情講清楚」的能力,非常重要,是專業發展上的重要能力。
歡迎一起來看看,並拆解優秀簡報的要件。
👁🗨 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 課後學員回饋
陳醫師的上課內容除了示範拆解簡報的技巧、如何建立引人入勝的簡報外,更說明了創造自我風格簡報的方式及好處,在經驗累積同時,默默建立個人品牌、口碑,更有可能發展超出預期的機會!
蔡校長指出,一場演講能夠成功,最重要的是事先了解聽眾組成,盡量連結聽眾、激起思考,才能真正讓聽眾將演講資訊帶回家。其中,蔡校長更毫不藏私的,分享本次工作坊的建立流程,可說是完全傾囊相授!
🌐 各行各業都需要,學會用簡報說好一個故事!
2021 / 1 / 9(六)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
https://savd2013.innovarad.tw/event
👁🗨 誰適合來
【#初學者】觀望了好多年網路上的簡報資訊,很想跟上,但時間有限,只想選一個最好的。
【#專業人士】想讓自己的專業在同儕中被肯定,不想學嘩眾取寵的手法套路。蔡依橙與陳偉挺醫師,多次在國內與國際學會演講,真正懂得如何用專業贏得尊敬。
【#很怕上到爛課程的你】生命有限,你怕上到硬體出包、流程不順,主辦單位不把活動當回事,還要你花錢去那邊等的課程。
【#只要最優秀課程的你】新思惟工作坊,協助最多校友讓自己的專業被看見,真正站上國際舞台。
🗣 六個簡報設計最常見的主題,讓您練習:
√ 標題頁:一上場就專業,還沒開口就讓人知道你有備而來。
√ 純文字頁面:同樣都是字,怎樣擺才會好看?
√ 圖片與文字:苦惱於圖片與文字怎麼擺都怪嗎?我們教你!
√ 表格與文字:表格如何優化?加上文字說明又如何擺放?
√ 數據呈現:我的數據呈現不夠漂亮,為什麼?
√ 結論結尾頁:能否餘韻繞樑,就看這張!
👁🗨 講者介紹
【#陳偉挺醫師】簡報設計風格,走極簡路線,元素不多,但不管在擺放、平衡、深度、意涵上,都非常精準,整體感極佳,非常適合忙碌的專業人士應用學習。
【#蔡依橙醫師】教學熱忱與技巧屢獲肯定,網路人稱「蔡校長」。於台中榮總服務期間,由全院實習與住院醫師票選為「教學績優主治醫師」,教學能力深獲國內外專業人士肯定。
醫療、資訊、科技、金融、法律、農業等超過 900 位專業人士,均給予高度肯定,針對時代潮流持續改款,一起來學!
近期因廠商包班需求增,少有公開班,請把握機會!
https://savd2013.innovarad.tw/event
控制變因題目 在 六上南一版自然第四單元電與磁#影響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因素 ... 的推薦與評價
等(控制變因:不變的變因)。操縱變因永遠只有一個,控制變因會有很多個。 ... 他的題目是:配置不同的水溶液時,下列哪些作法是正確的?( 將2毫升的液態物質加入20毫 ... ... <看更多>
控制變因題目 在 國一上生物1-2 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 大考必考的內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考試也很愛結合實驗實例考這裡喔,聽完老師影片趕快做做 題目 試試看! ... 21:20 控制變因 /操縱便因/應變變因26:23 小總結28:27 大考考題實際討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