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下雨的聲音 /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前言: 今天要描述的主角,他的家人是我臉書朋友,也可能是此粉絲專頁的讀者, 本文描述的內容是根據我對主角生前的記憶,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與事實有出入,本人絕無惡意,也請家屬海涵。可以直接私訊我,讓我做修正,或是撤除。)
每天早上我都會開車載我孩子上學, 在車上我會讓孩子點歌, 聽他們喜歡聽的歌曲, 邊開車邊聊聊對這首歌的感覺, 也算是一種親子同樂。
有一天, 我的女兒(國小三年級) 點了「聽見下雨的聲音」。
「爸爸! 這首歌好好聽喔! 我們老師最愛聽, 班上同學很多人都在聽喔!」
「喔!這樣啊!爸爸也很喜歡這首歌呢!」
正如同曾經有人說過:「 所有的故事, 都有一首主題歌」。我會喜歡這首歌,除了旋律好聽之外,它更喚起過去一段特殊的回憶。
故事開始
我記得那是一個週五的傍晚, 他是我當天門診最後一個病人。 當時我在長庚還算資淺,同時段開診的都是大牌的主治醫師。 顯然他是臨時掛號掛不到號, 而我是唯一沒有滿號能夠掛進來的。
他是一個身材非常瘦高的男子, 理著小平頭,穿著T卹、 短褲,大約50多歲。 講話非常文雅有禮貌。 我可以感覺到他生病已經忍耐一段時間了, 從他的身形、言語,任何人都可以感到他非常的不舒服。
經過幾次的追蹤檢查, 確認了他的病因, 這個疾病必須住院開刀才能治療。 護理師告訴他住院的流程。 到目前為止,他就像我看過的大部分病人一樣, 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幾個禮拜後,也就是他要手術的那一天早上, 我帶著住院醫師查房, 巡視當天要手術的病人。 那一天手術特別多, 他被安排到下午時段。 我們進入病房的時候, 他正坐在床上戴著耳機聽音樂, 好笑的是雖然戴著耳機,耳機線卻忘了插入手機 (或是沒有插好), 病房都是他手機音樂聲音。
「 先生, 聽音樂要小聲一點喔, 否則會干擾到其他病人」 住院醫師提醒他。
「 哇... 真對不起! 」, 他慌慌張張把音樂關掉。
「 醫師抱歉, 今天要開刀有點緊張, 聽聽音樂緩和一下心情」, 這位先生不好意思說道。
走出病房, 我問住院醫師, 這首歌是什麼啊? 還挺好聽的勒!
「 啊! 老師你不知道嗎? "聽見下雨的聲音啊"! 好樂迪、錢櫃,K歌必點」
呵呵, 我當然不知道啊。從我當醫生以來好久沒有去KTV唱歌了, 簡直就是流行絕緣體啊。
當天的手術相當的順利, 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下班前, 我到病房一一巡視手術完的病人, 當我巡查到他的病房的時候, 我簡直驚呆了!
他的孩子這麼多!
印像中應該有五六個吧,男的英俊、女的美麗,年紀最大的姐姐估計30歲出頭, 最小的弟弟很年輕可能還是中學生,每一個都挺拔高挑,都是模特兒級的身材。
孩子們圍繞在爸爸的病床旁邊,陪伴著爸爸。 病人的太太滿面愁容,很擔心先生的病情。 她拉著我問了很多問題。 雖然焦慮,但他太太非常有禮貌, 而且談吐舉止相當的溫雅端莊。 第一次跟病人的家人見面, 我感覺到這個可能不是一般普通的家庭。
走出病房之後, 住院醫師壓低聲量跟我說,「 誒...老師.. 裡面有一個人是 XXX 耶。」
「 那是誰?」 我滿臉狐疑。
「 是很有名的歌手啊! 人漂亮! 歌又好聽!」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昨天聽到的這首「 聽見下雨的聲音」 正是他女兒所唱。 頓時我心裡一陣感動。 通常一個即將開刀的病人, 情緒必定惶恐不安, 此時如果聽到自己女兒美妙的歌聲,一定是無比的慰藉, 心情必定緩和許多。
後來我上網搜尋了一下這位「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不查不知道, 查了嚇一跳!
看似低調平凡的他, 竟然是地方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地人又敬又怕的「社會人士」, 也正因為喬過一些「社會事」,因此進去「深造」過。他的事跡在網路新聞都可以看到。
第二天查房我再見到他的時候, 有點緊張,「 哎呀, 真不好意思, 我不知道大哥您這麼有名!」
他很靦腆的笑一下, 「 沒有啦! 就做做生意、交交朋友, 幫忙自己兄弟。新聞寫得都誇張啦!」
但沒多久他又拉著我的手,很嚴肅的跟我說: 「侯醫師請您務必幫忙! 因為我身份特殊, 希望低調, 讓我好好養病就好。」
大哥是對的,大哥的話要聽。
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聊了起來, 而且很投緣。 他跟我想像中的社會人士完全不一樣。 他很幽默很健談,每次查訪查我都心情很好。 我在長庚工作步調非常忙碌, 可是每次查房到他的時候內心都會有點期待,把握有限的時間跟他「鬼混」一下。
這些年來,我治療的病人不乏政治人物、大老闆,很多都是什麼總裁什麼董的, 每個人似乎都很會交朋友,然後又說他跟「王家」有多熟, 「三小姐」是他認的乾姐姐、台塑企業的哪一個老臣是他打球的朋友..... 諸如此類的話,這些年真的是聽多了。
我的這位「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非常不一樣,他不會像其他人總是要攀親帶故、依附關係。 他很喜歡聊體育, 尤其是籃球,對台灣的宗教民俗也相當的熱衷。
但跟他聊最多的還是「爸爸經」, 當時我老大才1歲半, 老二剛出生, 他總是跟我閒聊當爸爸的心得。 他會跟我分享他家庭的照片, 跟他子女的互動。每次聊到他的孩子的時候, 都可以感受到他眼神流露出的自信與驕傲。
「侯醫師你知道嗎, 我這一生最大的成就, 就是我這群孩子, 他們都很棒!都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我們男人在社會打拼, 為家庭犧牲奉獻,很辛苦、很危險, 但是只要想到我孩子們這麼乖, 這麼懂事, 一切都值得了」
我非常確定他是一個好父親、 好先生、 好老闆。 但老實說,他可能不是一個好病人。 出院之後, 我幫他預約的回診他常常沒有來,幫他安排的檢查有些他會忘了去做, 印像中,他常常是不舒服, 受不了,才會再跑來門診找我。
而且,總是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 沒辦法, 最近事情太多, 真的是抽不出時間。」 他總是這樣解釋。
「 最近忙著邀請朋友參加我女兒的演唱會, 侯醫師要不要來啊? 我請公司的人幫你安排一下。」 這時候又可以看到眼神充滿父親的自信與驕傲。
不過,說真的, 我對他病情的擔心, 遠遠勝過於對他女兒演唱會的好奇。
之後我辦了離職,到美國去進修, 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他。 學成歸國之後,回長庚看門診, 老病人們陸續回籠。 我常常在星期五下午門診結束的時候會想到他, 心中納悶,他怎麼沒有再回來了? 有時候有念頭想主動打電話找他, 可是他低調到連名片都沒有給我。
等到下次聽到他的名字, 是2017年從新聞上得知他過世的消息。 當時我感到震驚、 有些難過。依據新聞報導,他是因為另一個疾病而過世,與泌尿系統疾病似乎無關。
一直到今天當我聽到這首歌,「 聽見下雨的聲音」, 我都會想起那位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想到他的小平頭、靦腆的笑容、高瘦的身材、想到我們聊的爸爸經。
這一天我在家裡,一邊聽著歌, 微笑著望著我的三個小孩。
「爸爸你怎麼一直看我們, 然後又不說話?」
「 嘿... 沒事」,我恍過神。
「 孩子們, 你們知道嗎? 你們都很棒! 你們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 都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健康科技最前線
#深夜老司機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
拜把兄弟意思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那篇小學一年級被要求字要寫得非常整齊,還有老師不准小孩跑步,即使在走廊之外(大人們看清楚)的地方也不行的讀者來信和我的註解貼文,引起不少回響,有支持,也有反對的,還有不少一樣受苦受難的小學生父母來貼照片。
我剛開始有讀大家的回應,後來回應實在太多了,我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還有,有的回應,讓我非常不耐煩,只想說:"請先讀清楚文句,再來罵人可以嗎?"(我寫得很清楚:字要寫得別人看的懂,不要有錯別字比較重要,所以,那兩個留言什麼"大""太""ㄣ""ㄅ"亂寫的,請先學會讀文。太重視字體,卻文字有讀沒有懂,真是無奈!)(我文章有特別說老師規定不能跑,有他的難處,因為怕學生受傷,家長會來鬧....所以是兩難,都寫了,並沒有責怪老師之意,是有看沒有到嗎?!);
還有"請寫出有邏輯一點的理由好嗎?"(學習如何講道理,比訓練把字體寫得像印刷體重要百倍。)
這些不客氣的話,造成當初寫信給我的母親非常難過,還寫信向我道歉:"對不起,李醫師害你被攻擊了...."
這些非常不客氣的話,也讓我極度不耐煩,差點動怒。(我為什麼要花三小時的時間來回這些啊!)
就像我經常勸導家長的:"當你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非常憤怒到快忍不住要爆粗口時,請深吸一口氣,離開現場,等冷靜下來了,再回來。"
我也是一樣。我暫時離開一下,避免爆粗口又爆血管。年紀有了,還是要自己小心。
這是當初我完全沒有料到的結果。
不過,我也讀到很好的建議與提醒。有人說老師劃紅字,只是善意的提醒,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提醒最正確的寫法是要這樣寫。我覺得這真的是許多家長要調整的心態!不要看到老師寫了紅字,就玻璃心碎了一地。那只是教導,並非指責。我們孩子小,一下子沒辦法寫這麼好,但是至少知道最標準是這樣寫。就這樣而已。
我到過許多地方演講,包括學校。總有上百間了吧!
其中,只有兩次有老師站起來質疑"把字體寫得整整齊齊"的重要性。
一位說:"如果蔡總統字很難看,簽名出去能見人嗎?
我的回答:"第一,非常少人能當上總統:第二,一旦當上總統,自然有人會來教你如何把名字簽得能見人一點。那時再來練一下都來得及,不必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苦命練起來放。"(到時候,總統又沒當到,不是很衰嗎!)
另一位說:"雖然考試都是電腦閱卷了,但是也有作文,需要手寫。字寫得難看,分數拿不高分。"
我的回答:"如果真的以為那會影響大考的作文,也不必急著小學低年級就要寫得美美的字啊!可以高年級,甚至國中再來要求,都來得及。更何況...我身邊就有太多字寫得很亂很難看的人,大學考試作文,幾乎滿分的...我先生就是!"
我的孩子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些教育的事,干我屁事?!我在操什麼心啊!
是的,但是,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干我的事了!(所以,那些說孩子寫字寫得很開心的大人,恭喜,那篇文,跟你無關。)
我看過孩子從幼兒園開開心心地畢業上小學之後,整個孩子臉部表情變陰鬱的:我遇過小孩為了把字寫得整齊到符合大人期待,寫到一直抓頭髮,抓到頭皮像癩痢頭的,也有出現圓形禿的,還有一直摳手指到傷痕累累,一直咬指甲到永遠不需要剪指甲的.....
如果,這只是極少數老師的偏執要求,當然是要向老師反應。
可是,真的有不少家長與孩子受這樣的苦,而且從留言也顯示,有不少大人覺得這樣要求是必要的。因此,才希望藉由這篇讀者來信,讓大人重新思考:小學剛開學,這樣要求小一的孩子,對孩子是好的嗎?是有助於他的學習的嗎?是符合孩子上學校學習的宗旨的嗎?
我成長的年代,要求字體,可能還有些道理,因為隨時都要寫字。可是,我們也是到高年級,手指頭肌肉都發展成熟了之後,才被要求的。(那個留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可以到國中還有環境讓我練字的,你可能太年輕,不了解民國五十幾年的台灣,那是一個均貧的社會。我們練字是自己拿著撕下來的日曆背面,自己一直寫一直寫,沒有人有那個環境,也每一個人都有那個環境。)
我也曾經誤以為"字如其人"。
一直到我上大學。我發現整個醫學系的同學,全班字寫得整齊能看的,不到一半!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是注音符號都唸不齊全的。
我才又開始思索許多過去以為的"重要"與"必要",在經過更多事情,認識更多人之後,原來都不是真的。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除了是一位要看診的醫師,每天帶著許多人的情緒回家,我必須慢慢消化。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緒。
最近又開始施打疫苗,行政事務更是龐雜,每天回家還要繼續處理。
然後,我也是一位家庭主婦煮婦,每天做早餐和晚餐,還要洗衣服,曬衣服、照顧盆栽.....
多年的粉絲們了解我經營粉絲頁的初衷:剛開始是為了幸佳慧的粉絲和我的病人們設的。什麼粉絲量、聲量,從來不是我這老人家所在意。(拜託!我已經61歲了,看過太多生老病死,流過太多淚水,心碎過太多次,我知道什麼才是人活著需要花心神在意的事。),所以,那個留言說我是在衝聲量的,請把話收回去!
我從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所謂的教育或者學校的功能。(好啦!我承認我讀最多的是與東方傳統教育迥然不同的杜威。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書閱讀,真的是跟他自己的特質有關啊!))
那時候讀過一本"夏山學校",可說是在東方傳統教育下,自認為已經是非常叛逆的我,也自嘆弗如的。
後來,我們開好書店,曾經邀請李雅卿來演講分享。我讀過她的"種籽手記","成長戰爭","北政實驗手記"....
後來,越來越多人有帶孩子在國外讀書的經歷,我讀著這些父母書寫的著作,周圍也有不少親友和病人有孩子在外國讀書的經驗,甚至,診所就有來台灣交換學生的外國病人....我接觸過太多與台灣制式教育不同的多元教育模式。
而我自己的兩個姊姊就是老師。
我的親友中有太多老師了。
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台灣的教育現況與我們的擔憂。
在我那篇文章按讚的上千人中,有學校老師,有補教界老闆老師,有小學校長,有教育系所老師所長,有....留言說我不懂教育的,你是在說這些人也不懂教育,不懂教育現場?
所以,說我不懂教育的大人,你這樣說,不公允。
你可以說:"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這樣我可以接受。
不過,想想看,如果你認為對孩子好的要求,可是有其他老師並不認為,可見,這是一件並非肯定,而是值得再思索的事情。
尤其,要求字體整齊美觀,從我自己讀小學的經驗(現在已經60歲),到自己的小孩兄弟姊妹的小孩(現在已經三十多歲),到現在病人們正讀小學的小孩,這五十多年來,雖然世界以極驚人的速度在改變,人類傳達訊息的方式,已經不知改變了多少,職業的內容,更是不只變到哪裡去了....而我們小學低年級要求字體要寫得工整的標準,卻好像越來越嚴苛。這是什麼道理?
我有一些朋友,私下留了言給我,可見我的同溫層實在有夠厚...
這是一位醫師寫的:
“人如其字?看不見這個人其他的好...只看字,而不感受這個人的行為與話語是否一致,已經把枝葉看成主幹...這不是錯亂是啥?
”讓我想到兩句話,一是"人不可貌相"。連看到人,都不一定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更何況是單獨只看字!二是"瞎子摸象",字,只是人手製造出來的東西,可以練,也和天賦有關,跟這個人做事是否認真,態度是否草率,有什麼直接關係?
所以一位醫生學弟,寫:"偷偷問...我們醫生有幾個字寫得別人看得懂的?"
如果標榜字寫得亂,就是做事草率的人,我建議,看診時,先請醫師寫個字讓你鑑定一下,再決定要不要讓他看。
一位熟讀古籍的醫生同學這樣寫:“明朝,董其昌的字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字,他老兄啊,姦淫虜掠無所不為!就像正妹、帥哥上身的人,私下許多不可告人之事!心,善,或許是最重要但逐漸被忽視的問題!”
而且,這位董其昌啊!還是十七歲才開始勤奮練字!所以,大人不要急,如果有興趣,字要寫得好,十歲以後再練,綽綽有餘。
這是一位教授寫的: “如果是人如其字,不是應該讓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嗎?怎麼會要大家都寫整齊的字?又不是軍隊或是印刷廠!”
這個有意思,是啊!既然字如其人,那麼為什麼不能尊重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不同的個性與特質?要每一個孩子字體都寫得如印刷體,難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孩子變成如同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罐頭嗎
有位律師朋友說得好:“我以為的「人如其字」不在世俗眼光的美醜,是字散發出來的感覺~灑脫、拘謹、大器、小家碧玉……”
是的,灑脫的人不拘小節,拘謹的人,中規中矩。我們家三人,字體差很大。我家老公的字扭曲糾結成一團,不仔細看,還真難看懂;我兒的字,東一撇,西一撇,看得懂,不過整個鬆散到天涯海角;我的字,如果好好寫,大大的,美美的。但是,我們三人為人都誠懇正直,做事認真負責,慷慨助人。
這是一位老師寫的,我差一點笑出來: “我以前的認知是:天才的筆書(字)都很醜,且美女的字也多半不好看!(所以從小只要有人稱讚我的字好看,就會暗自傷感啊!)”
這是一位在補教界二十年的老師寫的:“字體工整與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在我的教學經驗中,腦筋靈活的學生,字跡都是普通而已,而字跡超美的學生,思考比較直線型。但無論字跡美醜,都不會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何必那麼在意這些事情呢?人的創意比刻板的學習更重要啊!"
這位太太在寫的老公,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我那字如蚯蚓(連我都常常看不懂)的老公在他們眼裡應該是撿角 ”
我真的要了她老公的字來看,看了差點笑翻...我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比我家老公的字,更誇張...這是今天最激勵人心的娛樂~~
有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嗎?意思是字寫得好,長大幫人提皮包。我很小的時候,聽過我外婆說過。你聽過嗎?
港和國小劉育豪老師,是我非常佩服的老師,我經常告訴他:"你不要退休啊!我的孫子還要讓你教啊!!"這是他讀過我那篇貼文之後,發表在他的粉絲頁的感言。我完全贊同他的教學理念。是的,這才是我以為的語文教學。
{感謝許多熱血老師。
至於父母們,孩子一旦上學,就是進入野獸叢林,請做好支持與協助的角色。可以跟老師溝通的就溝通,溝通不了的,請孩子忍一忍,兩年就過了。相信孩子會有適應的能力。}
{我不會再針對這篇文,做回應。花我太多時間了。有朋友告訴我,那是信仰,你說服不了他們的。信仰,從來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至於那些看到整齊到像印刷體字跡會亢奮的大人,你可以製造讓自己爽的字跡,但是,不要強求別人也要讓你爽。】
拜把兄弟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叫我棒球癡、棒球狂、棒球迷都不為過,小時候受父親影響而愛上了棒球,只要有在北部的比賽,父親都會帶我去看,長大了便自己一個人去看,以前每當假日都會拜託父親帶我去青年公園或是河堤catch ball、打toss,我的身上隨時會帶著一顆棒球持續握著指叉球與各種球路的指法。
一直以來總懷抱著當職棒選手的夢想,每當只要作文未來職業想當什麼或是我的偶像是誰,連每天的聯絡簿日記我總是把每場棒球比賽內容都寫在日記裡,每本課本、每張考卷都寫著心中棒球選手們棒次的順序,生活就是棒球為重心,難怪長大總是被劈腿(這顆球就像是變了心的女朋友回不來啦)全壘打的意思!
從小到大我總是與棒球脫離不了關係,好在這些看我日記聯絡簿的老師們也熱愛棒球,棒球也成為我跟老師溝通的橋樑,還記得小學畢業剛上丹鳳國中,那時是棒球正夯全台狂熱陳金鋒的時期,熱愛棒球的我,當然是馬上加入棒球隊徵選,最後也被教練選上,邁入國一的棒球日子,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到球隊,一起晨跑晨操練球無限循環到天暗,直到國二我爸發現我課業沒辦法兼顧,說我身材那麼矮那麼瘦,幾千幾百個人之一才會選到職棒球隊,直接請老師幫我跟教練要求我退出棒球隊,但教練覺得我身手不錯,想挽留我繼續在隊上,之後可以直接保送桃園農工棒球隊,但還是抵不過家人與老師的反對,就這樣結束了我的職棒夢⋯(然後現在的我183公分90公斤)
雖然之後在高中棒球社團以及社會棒球隊打球,但我的棒球魂依舊沒有熄滅過,既然當不成職業棒球選手,那當演員總當得了職棒選手的替身吧!就這樣陸續當了兩次正在打拼中的讀賣巨人陽岱鋼、中信兄弟林智勝、統一獅蘇智傑的廣告替身,也圓了我這輩子職棒魂的夢想,當導演請我走位時,我也幻想著自己就是名職棒選手正在場上比賽著,希望有機會還能跟這些職棒選手們一起工作!台灣棒球加油🇹🇼⚾️也希望我的父親抗癌成功與我再次進場為職棒選手們加油吶喊!
陽岱鋼 Taiwan後援會
林智勝 Ngayaw Ake 粉絲團
蘇智傑 Chih Chieh Su • 32
CPBL 中華職棒
拜把兄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與天使摔跤:尋找愛迪生,重新定義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邱一新
內容簡介:
不同於以往,
這次是「有任務的旅行」,也是「科普旅行」,
於我個人更是「尋找意義的旅行」──
讓生命騰出空間接受更多體驗。
我一向視「不尋常的旅行」為救贖與重生的途徑,
過程就像與天使摔跤得到祝福一樣,
現實的困惑、愁煩、不安、自怨自艾,
甚至內心創傷都在這場旅行後霧消雲散不見了。
──邱一新
邱一新是資深媒體人、企業主管、作家,更是一名旅行家,走遍世界各地,用生命實踐自己的旅行,寫下多本膾炙人口的旅遊書經典,每一本都能帶領讀者看見關於旅行的極限與可能。
這次,他將帶我們進行一場思辨之旅,踏上尋找那些改變世界、改造心靈的人與事。從一位不尋常讀者委託的科普旅行開始,邱一新追尋那些用科學改變世界的人:愛迪生、特斯拉、福特、萊特兄弟;也追尋那些用生命改造心靈的人:梭羅、梅爾維爾、佩蒂.史密斯、阿米許人……他把這些人的心理圖景和自己的生命體驗結合,昇華成另一種「地景」,再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書名《與天使摔跤》典出於《聖經.創世紀》,形容與天使近身博鬥,即便傷痕累累,卻都是祝福的歷程;或說是,上天為邱一新安排的特別洗禮。對照邱一新在這趟旅行中的各種觀察與反思,也像是一次與天使摔跤的過程,表面上看似在尋找愛迪生,但實際上卻是在重新定義自己;人生下半場,旅行帶來更多的思辨,彷彿生命所經之處,都因旅行而琢磨出更深的價值與意義,成為「路上的沉思者」。
本書亦藉由閱讀整理大量的文獻與實地的考察,平實且流暢地勾勒出愛迪生做為一個發明家的平凡與不平凡。歸納出了:創業時期、實驗室工廠時期、電力發展時期、研發中心時期、少年報童時期、童年時期、流浪電報員時期。不同時期連結了不同景點與思辨,作者自由穿越時間與空間,在人們以為愛迪生已然「過時」的當下,再度創造出一段獨特而迷人的對話空間。
理工科背景的邱一新,擁有一個邏輯井然的頭腦,以及一雙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擁有一顆「文學之心」,讓他的旅程充滿豐富多元的風景,如同亨利.米勒所言:「旅人的目的地從來就不是地方,而是一種看待事情的新方式。」
如果你熱愛旅行,你會在這本書中看見全新的旅行模式;如果你熱愛閱讀,你翻開的將不只是一本書而已;如果你是管理者,這本書將帶給你創新的管理思維;如果你是創業者,這本書將告訴你那些成功與失敗背後的邏輯。
如果你就是你,這本書告訴你的是一個追尋自己的故事。
作者簡介:邱一新
著迷閱讀旅行,曾循《倚天屠龍記》探拜火教總壇,踏查《聖經》地點,亦曾追蹤摩西(出埃及)、達爾文(加拉巴哥群島)、黛安佛西(高山大猩猩)、海明威(老人與海)、塞凡提斯(唐吉軻德)、三毛(撒哈拉)、希臘神話(諸神誕生地)……
旅歷包括:「星空聯盟」邀請環航世界一圈半。浪遊巴塔哥尼亞高原、亞馬遜河、勘察加、西藏、貝加爾湖等地。住過南極科學研究站、北極冰旅館、波札那狩獵營等。潛過馬紹爾、楚克、帛琉及加勒比海等。
採訪經歷包括:伊拉克、柬埔寨內戰,偽裝身份相親越南新娘、偽裝身份直擊北韓、恆河火葬等。
曾任《TVBS周刊》、《食尚玩家》、《女人我最大》、《健康兩點靈》發行人暨總經理,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以及國立台灣博物館董事、客委會築夢計劃委員、觀光局國際光點委員;目前擔任吳寶春食品公司總經理。
著有《跟著大亨去旅行》、《天方夜譚探險記》、《我是丐幫旅行家》、《總有一天要去吃》、《人生的旅行存摺》、《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與天使摔跤》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拜把兄弟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洗車人家」介紹
訪問:姜泰宇(敷米漿)
內容簡介
▍第21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入圍作品 ▍
我不是從洗車工出身,書寫後變成作家。
我是從作家變成洗車工,
慢慢趴低,變成蹲著的那群人。
「我也是那個蹲著的人。或者說,誰也沒有在這個世界站著過。」
▍給我最後一次機會,
▍我希望你們能夠看見那些人、這些事──
▍底層的聲音,以及一切值得被看見。
在很底層的地方仰望這個世界,該怎麼形容那種脖子的酸楚呢?
他是暢銷作家敷米漿,大學未畢業即靠處女作買房置產的文藝青年,卻因罕見眼疾卸下作家身分,拿起高壓水槍、風槍、拋光機,走進洗車場。當知識分子成為藍領一分子,現實的無奈為他開了天眼,從此與底層勞動者為伍,看見他們背後說不完的故事:
有著流浪狗眼神的更生人「一號仔」,期盼在洗車場過上新的人生,卻終究走回了老路;對外自稱老闆的膨風老張,每次五百五百地預支,再拿去請人吃飯;技術好到沒話說的師仔,一言不合就找人PK;一起長大、一同創業的拜把兄弟,終究分道揚鑣……
在他那裡工作的,多半不是中輟生、更生人、吸毒者,就是妻離子散、走投無路的社會邊緣人。有些人將這裡當作通往夢想的中繼站,而有些人,沒有說再見就離開;還有一些,來不及跟他說:你已經是個有用的人。
這次,姜泰宇不寫虛構小說,而是一個他走了十年,以汙水、汗水及無奈構成的現實世界。
作者簡介:姜泰宇(敷米漿)
筆名敷米漿,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大眾文學作家。從大學即開始創作。曾獲得金石堂年度暢銷男作家,入選誠品書店最愛一百小說。著作十餘本小說。
曾任《愛小說》雜誌總編輯,短篇作品《榻榻米的夏天》改編為公視電影《夏天的向日葵》。作品《洗車人家》入圍第二十一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現為專業洗車工。
作者粉絲頁: 敷米漿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拜把兄弟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谈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死刑那一期结尾留了一个扣,引起了一些讨论,就是这张复活卡给谁的问题!有很多人认为我会给刘云安,但其实我最终的选择是李士源。理由呢也很简单!那一对儿狗男女固然可恨,但还是不应该对孩子下手。我觉得他这个行为除了愤恨和冲动,多少夹杂着一点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我只能说我很理解他,但这并不代表我能接受杀孩子的事儿…另一折我觉得刘云安本身自己也有一些性格缺陷,就是他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节制,对爱情没有对杀戮也没有,因为讲了四个人,只有他是有完整故事的,我整理、讲述他的故事就自然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些感情。正因为这样的感情反而让我觉得,他现在的结局就是最好的归宿!复活又能怎样呢?他放不下这件事的…他的后半生会非常痛苦。选择李士源更多是对这一家三个女人,母亲、老婆、女儿的不忍心。有很多人说,那车里死的那三个人呢?他们也有家人啊!是,李士源伏法偿命了呀,咱这复活卡并不是刀下留人,他得挨这一刀。我们更多的是对这一家人的同情,尤其是小女儿,爸爸拜拜!而且李士源的事件也确实有意外的成分。我相信如果有机会他会接受教训,只是没有如果…但是寺姐的选择让我狠狠的惊讶了一把,她选择复活李广均。我说你是疯了吗?寺姐说是的,我要把李广均复活之后一刀一刀的割肉凌迟处死。然后再在群里发帖征集大家的复活卡,把他反反复复的弄死再复活,让他周而复始的感受临近死亡的恐惧与刀刀见血的痛苦。我默默的伸出另一只手,稳住那剧烈晃动的茶杯。太吓人了…好,闲白儿扯完入正题。
今天给大家讲一讲乩童…它正好跟我们之前讲那一期鬼魅狐黄上身的案例是相反的。雅婷被上身是无意识被动的,而这个乩童是有意识主动请“它们”进到自己的身体里,西方人称为灵媒。我们古代民间称这种宗教活动为:扶乩或者扶鸾、请仙、降笔等等…有一种专用“扶案”一个木制的沙盘,上面放一个双手握持的手柄,有的是丁字型、有的是V字型,都是手柄顶端有一根向下的支点,这巫师就连说带唱、念念有词、偶尔抽搐,用这个支点在沙盘上写字、画图,然后根据图文给问卜者解释其中的含义,当然也有直接对话的。大号一点双人版本的,两个人面对面各持手柄两端,中间一根绳吊在房梁上,整个扶架悬空,让中间的支点半插在沙盘里!咱事先声明,我们不讲迷信,咱只讲这文化现象。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只有你听过完整版才知道那才叫怪力乱神!其实大家一看这表现形式就能大概识别,它起源于人类最最古老的萨满巫!从东晋开始成规模的传入中原汉地,至今经历了1600年的融合演变。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巫师总想强行的把它归类为“占卜”的一种。虽然它也在预测,但你总会觉得有些牵强…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推演体系…你像奇门遁甲、生辰八字、梅花易数、六十四卦,都是从周易这个体系里面延伸出来。西洋文化中也有纸牌、数字、星座、宫位等等,也都是具备了完整的推演理论。我曾经跟一个塔罗牌占卜师聊天,我说每一个民族仿佛都在用自己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摸索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因为掌握了规律,就能预测未来,只是东西方的路径不太一样而已。她给我举了个例子让我茅塞顿开,她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特别像苹果和安卓,你没法说谁更好。只有亲身体验后才能感受到哪一个让自己更上手。但是无论你选择哪一个系统,你要得到的那个“答案”都是通过规律演算出来的。说到底都是大数据,你品你细品!比方说生辰八字,比方说星座!
可这扶乩不一样啊,你是请来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问人家一件事!这怎么能叫占卜呢?这叫通灵…是设法跟那个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建立某种联系,与之沟通。所以这跟碟仙、笔仙、米仙才应该归为一类!怎么能跟占卜混为一谈呢?说到底就是这帮从业的“巫师”,千年来就一直想把“扶乩”这件事给扶正喽,它总想让这些民间的信众认为他请下来对话的这一位是正神!所以它也有意识的去扒着道教,因为道教本身有着非常强大的吸纳性,在很长一段时期也确实用各种方法做到了,比方说:一个年轻的巫师上山修道了,拜了个师父。那几年之后他下山自己弄个扶乩道场!你说这算谁的?然后有原本没碰过这方面的师兄弟,相互一学再往下传两三代徒弟!它就变得很难剥离…但确实道教科仪经典“太上天坛玉格”有明文:一切上真天仙神将,不附生人之体,若辄附人语者,决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意思就是你他妈别来这套,正神是不会来给你干这事儿的!侵犯活人的肉身,人语对话。无论说什么,都是邪魔歪道。那自然在整个道教中会产生极大的分歧,那些名门正派就很不愿意与之为伍,可是无奈道教的系统从汉末到晚清本来就纷繁庞杂,扶乩又分散在很多小门派的分支中,这怎么划清界限呢?即无法阻止又不能彻底清除,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就是普通百姓认为它是,名门正派说我们不是,扶乩的人穿着道袍说我们就是…所以对于民间而言,界限非常模糊!
更让这些名门正派生气的是:这些乩童上身,他谁的流量都敢蹭…嗯啊上来了,他就真敢说自己是真武大帝。当然每个地区侧重都不太一样,像台湾比较多请三太子、关二爷、济公,香港比较多请吕祖、黄大仙,东南亚像我们在泰国的时候就经常看到那种九皇大帝、斗姆元君、九天玄女!我在普吉住的那个小区大门口的斜对面,就有一家小小的扶乩道场,经常晚上各种吹吹打打升坛作法。但是因为一直有小小壮在身边,所以不太愿意接近那种场合。而且不光道教,佛教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到晚清、北洋、民国这50-60年,扶乩迎来了真正的鼎盛时期,上到各路军阀大小战事下到民间百姓家长里短,甚至有专门讲扶乩的报纸。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也曾经对于民国的扶乩乱象发表过一篇言论,大概的意思啊。说扶乩这东西一看就是灵鬼作用,扬言自己是某佛、某菩萨、某仙,绝大多数都是假借其名。就算非常偶然的机缘遇见“真仙”,那也是千百次也不得其一,更何况佛、菩萨呢?概率小、骗子多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它们竟然弘扬佛法…以正法之名行鬼道,一旦民众信其言而误事,内心会认为自己被佛法所误。之前有一款被禁的游戏叫做“还愿”,里面提到了一位“慈姑观音”这原型就是扶乩中一个分支的别称叫“卜紫姑”中的紫姑神!民间把她供奉为厕所女神,古代的时候叫“坑三姑”!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一个笼统的故事,说紫姑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妾,被原配夫人虐待致死!但其实紫姑说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刘邦驾崩、吕后掌权,将戚夫人四肢斩断、割去耳鼻、毒哑喉咙,用马桶养了几天之后倒入粪坑还在前后蠕动,最后溺毙于屎尿之中。传说经常在后宫茅房显灵,就有宫女前去祭拜又不敢声张祭拜的是谁,就说是厕神!传入民间在逐渐演变成“紫姑神”。
那我个人到底信不信呢?看怎么说!我见过神准的,就是他咔咔说出几件事,这几件事只有你自己知道!然后他跟你说接下来的事!我这个人是不喜欢问卜算命,所以我去接触更多是为了了解这个“文化”。 如果以我的个性站在一个问卜者的角度来判断,首先他只要跟我说自己上来的是什么正神、佛、菩萨,咱就结束,不谈了!要么扶乩之人在跟我表演,要么是他上来的这个东西借正神之名欺骗我。第二,出马仙、保家仙我相信有真的,我亲眼见过,没法不信!而且它能明确的告诉你,自己是狐黄白柳灰中哪门哪派什么堂口,或者是谁家的祖先。你就会觉得双方的对话至少是可以坦诚的。哪怕它不愿意告诉你自己是谁,也比一上来就“关云长”这个强吧!说实话我真想替二爷一巴掌呼过去…而且整个萨满文化万物有灵,我觉得也是有根基的。但问题是这个群体里,滥竽充数的骗子也很多!真正有能力的百中一二吧,然后品行良善的再砍一半…这个要你跟他沟通的时候再去判断了!第三,无论以什么理由,如果需要我付出钱财的数目,会让我内心产生疼痛感,都不行!我觉得越是有真本事的,越不以钱财为目的!这跟我平时吃饭、逛街、看电影的消费可不是一个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