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溫度:生死過後》手記】明報 世紀版《拍攝戰爭場面很容易,困難是......》
節目重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NB38dbsfc
文:林亦非
第一次看見Nicole Tung的名字,是在《時代雜誌》一張敘利亞跨版照片旁的署名。我好奇,這個看似香港名字的攝影師,為甚麼會走到炮火中的敘利亞?
照片上幾個男人在一幢炸成廢墟的建築物內,從上而下合力把一名滿面鮮血,看似已經沒有生命的傷者抬下來。光線從瓦礫中破洞的天花透下,打在照片中間傷者的臉上,照片中各人手腳的協調,位置上的分布,都是在最精準的一刻,早一秒又或遲一秒,照片的力量就大打折扣。瓦礫的灰色調,紅色鮮血在沒有氣息的臉上,這像油畫的構圖,刻劃出戰爭的殘酷,吸引着讀者視線停留在照片上每一個細節。沒想到幾年後我為這位攝影師拍了一集紀錄片。
Nicole Tung在香港出生,接受敎育,後來在紐約開始自由攝影師生涯,長年在中東採訪,由茉莉花革命到ISIS在伊拉克的戰場,都有她的足跡。近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定居,家中牆上掛着一張利比亞卡達菲武裝部隊用作射擊訓練後留有彈孔的練靶紙,這是她眾多旅程的其中一份紀念品。Nicole的照片刊登在不同的國際媒體,獲獎無數,無奈在戰地採訪中遇上多次不幸,數年間三位跟她出生入死的戰友相繼死亡。
我跟Nicole工作生涯年期相近,在我初入行為本地媒體工作的數年,Nicole的自由攝影師身份令我嚮往,也成為目標。後來終於有機會踏進同一領域工作,同場工作機會不多,最長時間是在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期間,那時她的好友美國記者James Foley被 ISIS 殺害不久,經歷生離死別後重投工作,她說話不多可以理解;再次相遇就是去年在香港反修例運動的街頭上。
直至今年初,我為香港電台拍攝紀錄片《看見溫度:生死過後》,跟隨Nicole 到伊拉克採訪。習慣拍攝的人通常都對鏡頭敏感,可能也有點不自在,但為了令我們拍攝的內容更豐富,她費盡心思安排行程。就在我們從土耳其出發到伊拉克前,收到當地Fixer通知,新冠狀病毒的新聞在當地鬧得火熱,對亞洲人模樣的訪客特別警惕,要求我們入境時提供病毒測試報告。當時全球對這種新冠狀病毒仍然有很多未知,病毒測試何處尋?有一刻我幻想着,萬一去不了伊拉克,這套紀錄片會怎樣?幸好我們在土耳其打聽了無數地方後,終於找到一家私家醫院提供測試。我們坐在診症室等候第一批測試套裝運抵醫院,現在回想,我們可能是全土耳其最早進行病毒測試的人。後來全世界被這病毒弄得翻天覆地,確實是始料不及,新聞工作中充滿未知,又好像處處扣連。
在伊拉克,一個住了數萬人的難民營,那是戰地記者經常出入、聽了一百次大同小異故事的地方。在寒冬捲起沙石的路上,Nicole問一個女孩:「你的夢想是甚麼?希望將來成為怎樣的人?」然後我看到女孩眼晴發亮。那可能是她從未被人問起的問題,畢竟一家人從敘利亞攀山涉海逃難出來,夢想對活在生死之間的人是一種奢侈。但Nicole對人的關懷,在這些細節上是很一致。我想起雨傘運動後不久,Nicole搬到東京與派駐當地的攝影師男友一起生活;有次日本旅行順道找他們晚飯,剛踏入初冬,我們走進中目黑河邊一家燒肉店。我們談得興高采烈,沒為意怎麼小碟上總有吃不完的肉,原來Nicole在我們談話之際,不忘為大家燒肉。在戰火前線工作,採訪的是別人一生的轉捩點,又或是遭遇慘痛的悲傷。這種處境下,對人性的敏感觸覺,可能比採訪能力來得重要。
拍攝團隊原定計劃前往摩蘇爾,那是伊拉克北部一個原本人口密集的繁榮城市,2014年被ISIS佔領後,一片屍橫遍野和頹垣敗瓦。Nicole曾到當地採訪,有人開槍,她跑過去拍攝;有人倒地,她跑過去拍攝。她覺得拍攝戰爭場面其實很容易,放眼四周都是高漲的情緒、屍體和血,通通都是刺激人的影像;但在戰爭中如何用照片去説一個故事,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就相對困難,因為這些影像不會出現在眼前,必須要對新聞有充份了解和洞見,才可以在電光火石之間,捕捉那些有深度而又瞬間即逝的一刻。Nicole走出好友死亡的陰影後,覺得自己年輕時走得太急太前,常把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回頭看這些冒險未必值得。現在她到戰地採訪,通常將身處戰火前線的時間縮短,拍到所需畫面就退下來,寧願把時間放在記錄平民百姓戰爭下的生活。重返摩蘇爾的念頭,是Nicole想看看數年前相遇的人現在過得怎樣。可惜我們在檢查站被攔下,被安全部門查問數小時仍不予放行,是這次紀錄片拍攝的一點遺憾。
去年香港的記者經歷了百年一遇的新聞大時代,局勢發展超越想像之快,也來得轟烈。全球焦點都放在這小島上,香港記者的形象和地位,一下子由狗仔隊偷拍明星,提升到只要穿着記者反光衣,在食店會有人不動聲息為你埋單。突然的光環從天而降,有些人甚至以「戰地記者」稱呼,實在不敢當。香港的抗爭場面雖然未及真實戰地慘烈,但對向來生於太平的香港人來說,衝擊是實在的。不少香港人過去一年來,全天候追看直播,無論在辦公室或床上,打開手機就有如到了抗爭前缐,原始真實的影像,未必人人受得了。在衝突和暴力之間,記者如何在報導中看到希望,這是香港記者和戰地記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Nicole多年在中東戰場出生入死,目擊平民百姓的生命在種族、利益衝突下犧牲,加上她的朋友接連遇上不幸,十年記者生涯可能是很多人一生對生命體驗的濃縮。她沒有被絕望打敗,反而以希望作反擊,這勇氣值得讓更多香港人看到,也是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初心。
記者的生涯不會長期處於大新聞之中,沒有新聞是最好的新聞,相信現在很多香港人也有同感。我和Nicole跟很多記者一樣,採訪過很多無關痛癢的新聞,消費、娛樂、地產,這些日常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對記者而言,突如其來的光環未必長久,我經常提醒自己,記者不是任何人的敵人,也不應該和任何人太過親近,保持這距離可以令自己的報道更清醒,更重要是更有力量。此外,這份工作也應該是長久的,需要累積;Nicole沒有經歷過這麼多生死,她不會有現在敏感的人性觀察。對我來說,這次拍攝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大眾能夠多了解記者這職業。有人說多一個鏡頭多一份真相,我比較貪心一點,希望有更多的傳媒教育、社會資源和培訓機會同步配合,讓年輕記者在激情過後,仍然選擇留在記者這崗位,那時候,多一個鏡頭,就不只多一份真相。
#看見溫度 #生死過後
#香港電台 #電視部 #公共事務組
「戰地記者 入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新聞人事全面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心情] 就因為不是本科生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嗎? - 看板Media-work 的評價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長焦低炒- 給想入行當戰地記者的你:...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差啲踩到地雷?!|小文小宇宙|潘小文、阿Re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戰地記者 入行 在 【淺談職攝】職業攝影的入行須知與經驗分享- 文長 - Mobile01 的評價
戰地記者 入行 在 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見溫度:生死過後》拍攝手記】文、圖:林亦非
「在戰場上,没有人理會你的性别,人類的最大分別可能只有生存和死亡。」
Nicole 於香港出生,傳媒訪問她,通常標題都離不開「港產」「女」「戰地記者」這三個詞語;對於當中的「女」字,其實她不太高興,在戰場上,没有人理會你的性别,人類的最大分別可能只有生存和死亡。
從開羅廣場到利比亞的沙漠公路,她見證了第一次死亡。炸彈把眼前的士兵炸掉了頭,世界好像停止了,好一陣子,雙手不能按下快門。戰地令人急速成熟,再慘烈的死亡,也有適應的時候,但Nicole知道:「拍攝一張戰爭相片很容易,有人開槍,到處充滿情緒及動作。」但要說一個故事,從中帶出人們如何受到影響,就截然不同,因為你要去尋找那些畫面,它不會自然在你眼前發生。
别人的死亡令人難過,即使Nicole對人有最大的關懷,那始終是陌生人的死亡。當Nicole以為自己已經適應戰地工作,帶她入行的恩師Chris Hondros卻在利比亞被炸死,「那天早上,Chris 在我對面沙發閱讀《傲慢與偏見》。」Nicole有其他拍攝工作,和Chris道别後就起程,她以為和平常一樣,數個小時後就會再見面,但這次她們再見面的地方是醫院,Chris已經死了。
自己認識的朋友離去,打撃前所未有。這次Nicole一時間不能平復,需要從戰場退下來,回到太平之地。幾個月後再次拿起相機,是到一豪華渡假村拍攝,鏡頭前由屍體血腥一下子變成香檳奢華,這是記者才會經歷的日常,也是考驗。
不幸在戰地是尋常,没人可以保證只會發生一次。Nicole回到前線,這次和美國攝影師James Foley到敘利亞拍攝ISIS 的戰事,其後James 被ISIS擄走,音訊全無。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一天有記者打給Nicole問她看到了影片沒有,然後Nicole看到了那則新聞,看到那條斬首短片,「我覺得自己像靈魂出竅般,我知道那是他。」走到街上,報紙檔每一張頭版照片都是James,Nicole說這是她人生最壞的一刻。 「我覺得人生不可以再快樂,每一刻都想起他。」
Nicole每次出門,除了相機避彈衣,身上都還帶著一個打火機,是她戰地上的護身符。「和James一起買的,每次打火,他好像都在。」
播出時間:今晚 8時正 港台電視31及31A
全文: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7%9C%8B%E8%A6%8B%E6%BA%AB%E5%BA%A6-%E7%94%9F%E6%AD%BB%E9%81%8E%E5%BE%8C-%E6%8B%8D%E6%94%9D%E6%89%8B%E8%A8%98/
戰地記者 入行 在 新聞人事全面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者唔易做。
至於記者和警方的恩怨,在五年前「佔中」的七警事件已經開始浮現,今日反修例運動,正好給警方機會「回報」記者。
記者|莊芷韻
有人笑說連月反修例運動中,香港的記者變成了「戰地記者」,做採訪要戴上頭盔、豬嘴面罩,閃避四面八方的攻擊,慎防被誤傷。但可悲的是,某些攻擊衝着「記者」身份而來,使記者受傷,記者突然成為新聞主角。
本刊以記者受襲、受傷為題,受訪的記者、攝影記者,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聽着他們述說採訪時的危險經歷,每每讓我捏一把冷汗,也教人佩服他們的冷靜和能耐。當我按日期搜集自6月9日起新聞從業員受傷的報道,根本多不勝數,幾乎每一次衝突事件都會有記者受傷個案,何況很多都沒有報道出來。我想,沒有哪一位記者受過訓練,如何在一場「攻防戰」中自保,能安然無恙的,或許是經驗、或許是觸覺,更多的是幸運。
「記者生命最低賤。我們沒有想過當記者要食子彈、食多次催淚彈,我入行從來沒有想過。」
一位受訪者這樣說,說出不少記者的心聲。即使如此,無一受訪者說要放棄採訪工作,無論是體力不支暈倒、受襲倒下、中槍後,他們仍站起來,繼續採訪、拍攝,記錄現場發生的事。原因無他,是記者的天職。
有朋友問過:有人為了其他人得到資訊而當記者,會不會太「大愛」?令我想起中學時的我為何想當記者,原因不「大愛」,喜歡聽別人的故事而已。
這群前線記者正在講述一個城市的故事。是不是大愛?答案或許是他們太愛這個城市。
完整報道:示威現場如戰區 記者冒死記錄真相
http://ubeat.com.cuhk.edu.hk/144-coverstory/
#大學線 #Ubeat #採訪手記 #封面故事
=======================
● 請即讚好「大學線」專頁
● 於FB將專頁設定為「搶先看」(See First)
● 緊貼《大學線》深度報道
戰地記者 入行 在 長焦低炒- 給想入行當戰地記者的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卡通《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以針砭時弊、黑色幽默聞名於世,更神的是,自1989年12月首次登上螢幕,多次對世界大事做出成功預言,比保加利亞神婆、印度神童 ... ... <看更多>
戰地記者 入行 在 差啲踩到地雷?!|小文小宇宙|潘小文、阿Rei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小文分享 戰地記者 親身經歷,差啲踩到地雷?!|小文小宇宙|潘小文、阿Rei. 2,746 views2.7K views. Mar 15, 2022. ... <看更多>
戰地記者 入行 在 [心情] 就因為不是本科生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嗎? - 看板Media-work 的推薦與評價
想的到的電視台我都投了,沒有任何音訊:(
今年剛畢業,銘X英文系,對傳播充滿熱情可能跟個性也有關,我是很正義很關切時事的
女生,甚至幻想過當戰地記者,CNN是我的憧憬或者現實一點在台灣當記者可以報導一
些我認為不公平或者公民都需要了解的事情,只是原來一切都只是幻想....
當我看到記者在播報新聞行(ㄏㄤˊ)頭念成(ㄒㄧㄥˊ)頭或是當每天報導一些每天賣
弄胸部的女生當新聞的時候我都在想為什麼不能給非本科系生機會呢?為什麼我不能試試
看呢?有非凡有找我去面試過(唯一一家)可能對財經沒有涉獵所以不清楚筆試成績怎麼樣,
叫我寫主播稿或配音稿我也是硬著頭皮寫了,訪談中看我比較不活潑沒有一直主動說話
跟我說記者可是要一直說話的我這樣不行,這時候我就小小納悶為什麼不是要求說正確
公義公平的話而是說很多話?多少台灣記者在做一些無聊的測試新聞講一些無關緊要的話
?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能力但我知道我知道我有很多正確的觀念,其實也是有朋友覺得在
這樣充滿太多正義感的我進去可能也只是灰頭苦臉走出來吧。怕我看清事實的安慰是有好
過一點,無法踏入這個行業也只能默默祈禱哪天我們新聞界有更好的作為。
不好意思沒有批評任何人只是最近很失望的情緒,希望不會造成任何人不愉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05.18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