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企劃│首都品牌三箭齊發 打造進步臺北城
「品牌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只是國際友人眼中的臺北印象,更重要的是認同感、榮譽感,可以驕傲、大聲地說出『我是臺北人』。」臺北市長柯文哲這麼說。
臺北城市品牌與市政服務是齊路並進,讓市民生活更好,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創造屬於自己的「臺北式」。
#臺北品牌 #柯文哲 #我是臺北人 #臺北 #城市
同時也有17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0的網紅電影趴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文學閱影展10.22-11.02 官網】https://literature.festival.taipei/video-exhibition.html 【贈票活動:只要在電影趴Cast的Youtube、IG或是FB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或是最感興趣、想去看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將在2021.1...
我是臺北人 在 劉若英 Rene Li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這裡開始
劉若英
(以下內容節選自電影《後來的我們》電影筆記書)
故事,原本叫作“過年,回家”,來自2011年《我的不完美》一書中,替阿志與淑芳寫的信。
多年前,一個熟識的臺灣製片人向我借我剛買的新車,那一年他過得不太好,連自己僅有的車也拿去變現拍電影去了,準備從臺北開車回台南老家過年。
我是臺北人,沒有其他人過年時節想方設法返鄉的經驗。他開著我的新車上路時的返鄉身影,竟然有種項羽渡江難以面對江東父老的悲壯感,難以想像他與那平日在面對現實製片環境時,總是信心十足地解決大小問題的人會是同一個人。那個他說不出口的故事,我從來沒問過他原因。或許,單純地不想讓老家的人擔心他在臺北的生活,又或許,他在故鄉有個相約定的戀人,不知道她過得好不好。如果過得好,他可以有稱得上好的理直氣壯,得以回去跟她問聲好嗎?如果她過得比自己還不好呢?
開著車回去,路一裡一裡地走,一整年的風景一幕幕過,臺詞還來得及寫,幾種面對家人的場景也能夠在車裡面好好演練,或許他是這樣想的。一輛新車,一輛不言而喻能夠在家人面前揚眉吐氣的車,可以讓說不出口的話顯得坦率些、有底氣些吧。
幾個念頭在心裡醞釀著,故鄉那頭等待的人,是個掌廚做年夜飯的父親?是個跟自己一樣離鄉很久的女孩?是個平步青雲、少年得志的好同學?我的思念跟著他回了一趟老家,不禁糾結了起來。
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平日身旁工作的夥伴其實面臨很多我不曾認真想過,卻時時刻刻都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個人孤身來到陌生的城市,新的人際關係、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即使24小時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都可能成為殘酷的考驗。一個能夠回去的家鄉、一份約定與承諾,可以給這顆在異鄉不安的心帶來能夠繼續奮鬥的勇氣,然而到了年底要買票返鄉面對檢驗時,不免情怯。
曾經,我一直以為我離家不遠,即使因為演員或者歌手的工作而奔波各地,時差周折,常常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我的心也始終與家緊緊拴著。最近幾年,當我在機場登機處或者某個演唱會後臺等候時,我開始分不清我是正在出發,還是正在回家。當我在路上的時間比回家的時間還長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不知不覺中,我離開家很久了,一首歌、一場戲、一裡路,一點一滴隨著時光前行。或許,我們慢慢都在長大的過程中,忘了回頭看看那個已經回不去的家。長大的我們,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家,卻可能沒有機會對過去的我們好好說再見。
過了好久,我才明白我的不安與焦慮,於是開始寫信,寫故事,寫了《過年,回家》,寫了《易副官》,寫了《後來的我們》。
監製張一白說,這不就是北漂嗎?這個故事,就你來導吧。
認真地,我要來當導演,講故事了嗎?
十年前,張艾嘉導演,張姐就鼓勵過我可以往幕後發展。當時的她,或許已經看到後來的我。但是當時的我,沒想過我可以做導演。除了膽怯,更多的是抗拒。因為我看著如張姐這樣有才華的女導演如此辛苦,心想,好好的演員不做,誰要去做導演啊?哈哈!更何況,演戲對我來說都已是令人如此戰戰兢兢的艱巨的任務,我怎麼還有餘力可以做導演呢?
這一晃眼,又過十年,十年歲月可以讓一個華語女演員認清,自己能在幕前完成的任務越來越少了。
十年後,另外一位張導演出現,張一白。
雖然這期間,很多人找過我,很多劇本丟給了我,但似乎他最相信我能講好故事,他也聽得懂我的幽默與酸楚,在我的猶豫與不安中,他堅持了這念頭,甚至無數次到我周遊列國巡迴演唱的城市探訪我,與我溝通。而我總是有無數的疑問問他,他總是以一句“不怕”做開頭,說出無數的道理。
這一句“我願意試試看”又經歷了好久。
從短文到劇本,從臺北到北京,他聽我說我想說的故事,而他總是有答案。
北漂,就是那個答案。
仍是異鄉人。
人在北京,是異鄉人。
第一個五年,第二個五年,第三個五年,
我還是沒有成為北京人,
回到了家,也變成了異鄉人。
不論在臺北、高雄,還是北京、上海,我們都是異鄉人,都是北漂,都想回家。
這成了故事中最重要的核心命題,《過年,回家》有了踏實的情感,落了地,有了依據,骨幹有了,血肉就能長出來。
2018年,高雄美濃的阿志變成北京的見清,淑芳變成小曉,然而不變的是跟你我一樣,青春時期離鄉外出奮鬥的我們。漂泊在外,年復一年,我們有了愛情,有了友情,甚至可能又多了新的家人。當我們停下腳步喘息時,最終我們會發現,我們在回家的路上,並肩而行。
《過年,回家》原是最契合創作初衷的電影名稱,但容易讓人想起過年回家吃年夜飯的廣告微電影,親情不是我唯一想談的核心,我想談情說愛,一度甚至給電影取名為《關於愛》,大愛、小愛、父子愛、戀人愛、朋友愛。但不得不說這像歌名,以愛為名,也太籠統了些。
就在辛苦摸索著電影名稱的過程中,五月天的新歌給了我靈感,歌詞中提到:“只期待後來的你能快樂,那就是後來的我最想的,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並肩了,朝各自的人生追尋了。”
這不正是見清與小曉的戀情主題曲嗎?也是無數分手男女對對方後來的期許。
在一個兒子發燒的夜裡,我跟一白監製約好了半夜一點通電話,準備討論手邊的兩個劇本。當我說出,我想到一個電影名字《後來的我們》,我記得他當時沉默了一會兒,直接就說:“就這個吧!”
於是,有了現在的《後來的我們》,故事從這裡開始。
我是臺北人 在 LazyWife。懶太太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尢尢醃的松板豬
自稱美食專家的尢尢也稱呼自己為調味界的大師,真的很煩,但很感謝他願意在廚房與我一起煮飯聊天。
我不是很確定他到底加了多少東喜在松板豬內,總之醃了一晚隔天回家就立刻送進烤箱了,順便把婆泡了一晚的蛤罵炒掉,蛤罵這東喜灑點米酒進去爆香一下就好美味。
尢尢醃的豬肉也很美味啦,希望你下次糖不要再放那麼多了我是臺北人。
來戰南北啊。
我是臺北人 在 電影趴ca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文學閱影展10.22-11.02 官網】https://literature.festival.taipei/video-exhibition.html
【贈票活動:只要在電影趴Cast的Youtube、IG或是FB留言,告訴我們你最喜歡,或是最感興趣、想去看的法國新浪潮電影!將在2021.10.03午夜截止!請大家踴躍來拿票喔!】
2021臺北文學.閱影展特映會邀請
電影:《幸福》Happiness
導演:安妮華達
時間:10.06 (三) 13:50
地點:光點台北電影院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18號)
1. 開演前一小時於光點台北電影院前開放換票,座位全採自由入座
2. 得獎者需提供完整姓名及電話以便現場工作人員核對
3. 開演後20分鐘不得入場
想邀我們單挑的話,歡迎寄信到 moviepodpodcast@gmail.co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ovie.podcast/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PaCast/
0:00 台北光點:大使館改裝的電影院
5:49 台北文學閱影展:從文學的角度看電影
19:03 台灣的獨立片商超用心在推廣藝術電影
26:46 這次閱影展第一次以「電影運動」為主題
29:25 選新浪潮當主題是因為策展人換手機?
34:35 「電影作者論」的崛起
39:20 小小兵和塔可夫斯基的靈性共鳴點
45:33 創新的「右岸派」
46:49 什麼是「攝影機鋼筆論」?
53:27 讓人睡死(?)的「左岸派」
54:39 什麼是「意識流」?
1:06:40 法國新浪潮不是一個「觀點」而是...
1:09:45 這次影展也有講座和紀錄片!

我是臺北人 在 許淑華Hsu Shu-Hu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去年三倍券加碼,市府給悠遊卡公司140萬建置系統辦理靠卡儲值功能,今年柯市長打算發敬老禮金,又要再編170萬給悠遊卡公司建置系統,類似的功能卻一年比一年還要更多費用,讓人聯想是不是為了衝悠遊卡公司的業績,而灌水這些項目;誇張的是這筆錢社會局說是給悠遊卡公司,但悠遊卡公司卻說不知道,這又是發生什麼事?
秘書長以敬老儲值靠卡能為超商能帶來人流消費,跟四大超商談靠卡儲值免收5元手續費,很好,我們也很支持,但這筆預算共7.7億儲值在敬老卡內,也是能讓悠遊卡公司獲得營業額,為何不能談少收一些手續費呢?

我是臺北人 在 黃珊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年非常榮幸能參與今年臺北孔廟的祭孔釋奠典禮,昨天一大早五點半我就抵達孔廟,擔任釋奠典禮的主獻官,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由於祭孔儀式歷史悠久,根據《禮記》的記載,早在周朝的時候,學校每年都要按四季釋奠於先師,當時的祭祀並沒有指向特定人物,凡是過去對於教育有貢獻的已逝教師,都是後代師生祭祀的對象。到了隋朝,孔子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後,「釋奠」才成為祭孔典禮的專屬名稱。
現在臺北孔廟的祭祀儀典,採用明朝的制度,祭祀的儀節、音樂、舞蹈、服裝、禮器等,每一項都非常講究,今年是我第一次擔任正獻官,不得不說還是有點緊張,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典禮的參與人數需要控管在300人以下,也取消讓民眾現場觀禮,但幸好我們還是能透過直播影像,參與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祭典,將代表尊師重道的儀式文化傳承下去。
#台北市 #副市長 #黃珊珊
#祭孔典禮 #釋奠典禮 #孔子誕辰
#台北市孔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