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臉書粉專觸及率又到了一個歷史新低,趕快PO個文來試試。
昨天是立石鐵臣忌日,貼一篇舊文誌之。這篇文章幾年前受邀刊登過,不過刊出時文字有大幅度修改,以下原文比較放飛自我一點。
--
把自己化為臺灣風土的立石鐵臣
當長澤雅美穿著正常人不會穿的大紅大紫衣物,在充滿飽滿色調的老街或廟宇奔跑轉圈後,「Meet Colors! Taiwan」字幕浮現;這支交通部觀光局拍的宣傳廣告一播出,不但成功吸引日本遊客來臺,臺灣人看了自己土地的美麗風光,也為之興奮起來。
日本人邂逅臺灣強烈的色彩,這分明是向立石鐵臣致敬吧。
立石鐵臣的成長足跡相當特別,他在1905年生於臺灣,不折不扣是個「灣生」,不過,八歲那年又舉家遷回日本。事實上,他對於臺灣風土的熱愛,來自二十八歲時來到臺灣寫生的「再發現」。
隔了二十年重回臺灣,除了追尋八歲前微弱的童年印象,也去大稻埕、淡水等地寫生,這幾幅畫也入選日本「國畫會展」,哼,還不是靠臺灣景色優美才入選的。(硬要沾光)
其實立石鐵臣也覺得臺灣的景物相當適合創作,所以沒等多久,隔年又來,而且不同於第一次來臺寫生只待了三個月,這一次他「只」「暫時」停留了兩年半。
這個決定,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臺灣繪畫史、民俗學的走向。
1934年,臺灣畫壇注意到這個年輕的日本人,很能畫出臺灣味,便邀請他共組型男藝術團體「臺陽美術協會」,在陳澄波、李梅樹等八個開山元老中,立石鐵臣是唯一的日本人。然而由於大家都認為,臺陽美術協會多少有對抗日本官方畫壇的意味在,立石鐵臣一個人待在滿是臺灣人的美(ㄈㄢˇ)術(ㄖˋ)團體中(不過協會本身打死不承認自己反日),在外人看來,比新垣結衣出現在復仇者聯盟裡還要突兀。面對日本人質問他「你有日本價值嗎?」立石鐵臣只能無奈表示「你們不要這樣,我只是想畫畫啊~」
強得像鬼,也禁不起眾人嘴。他隔年終究離開了臺陽美術協會,然而臺灣美術史不會忘記這個促成重要美術團體的畫家。而立石鐵臣,雖然離開臺陽美協,卻居然越來越臺,臺到臺灣人都不禁反省自己的臺灣價值幾斤重的地步。
有失必有得。退出臺陽美協的同一年,立石鐵臣遇到了一生中最初最重要的知音,此後十年,他們的名字緊緊黏在一塊,他們的搭檔如同宮崎駿就是要配久石讓一樣對味。
就是那年28歲的西川滿。
西川滿雖然是編輯、詩人、小說家,完全是文學掛的,但其實他真正最大的本領是藏書、造書、玩藏書票、印版畫。他找到了立石鐵臣,與老友宮田彌太郎等八人發起「創作版畫會」。1936年,西川滿一手包辦、逞其裝幀美學私慾(?)的個人風格雜誌《媽祖》第二卷第二冊,封面登出立石鐵臣設計的版畫「將軍騎馬」,就這樣開啟兩人的合作。
西川滿最大的功勞,就是把原本是日本畫、寫實畫、油畫家的立石鐵臣,點歪了他的技能樹,成為一個版畫家。但是歪得好!立石鐵臣的版畫,真正實現了他對臺灣的印象:「強烈的色彩,粗曠的線條」,成為臺灣美術、風俗圖騰的不朽之作。
1936年,立石鐵臣結束了臺灣創作之旅,回到日本。然而次年西川滿的詩集《亞片》仍有立石鐵臣的設計,顯然西川滿這個伯樂並沒有輕易放過千里馬。直到立石鐵臣受臺大理農學部邀請從事「細密畫」工作,在1939年又回到臺灣,這次一住九年,是他一生在臺灣待最久的時光。
前文曾提到立石鐵臣學過「寫實畫」,他的畫作之寫實程度,已經達到「細密畫」的門檻。當時雖然已經有攝影技術,但依舊是黑白照片;能把實物百分百還原臨摹的細密畫技法,是當時生物學相當重視的專業。立石鐵臣就靠這招在臺灣獲得了正職,插畫與版畫則是他喜愛的副業——他的昆蟲細密畫、臺灣風景隨筆素描、民俗版畫,三者風格差別之大,就算拿火箭筒抵著我我也不信是同一個人畫的。
既然都在臺灣找到穩定工作了,還有什麼好客氣的,畫吧!刻版畫吧!描繪出臺灣的風土吧!——不好意思這不是立石鐵臣心中的吶喊,是西川滿對他的吶喊;沒錯,千里馬回來了,伯樂還不把馬榨乾,天理不容啊。從那時候開始,西川滿出版的各種書刊,《文藝臺灣》、《幻塵集》、《七娘媽生》、《羊城新鈔》、《梨花夫人》、《華麗島頌歌》、《採蓮花歌》、《華麗島民話集》、《臺灣文學集》、《赤嵌記》、《臺灣繪本》……處處看得到立石鐵臣的插畫,這是他們大量合作的黃金時代,也是捧紅立石鐵臣版畫藝術的重要關鍵。
1941年,立石鐵臣與好友工藤好美(是男的)的妹妹壽美結婚。這件事情,不僅將立石鐵臣的圖繪推到最高峰,但也造成了他與西川滿戰後不再合作的分歧。
工藤好美是臺北帝大的英國文學教授,但是他的精神理念,給予臺灣人相當正面的影響,例如吳濁流探討臺灣人身份認同矛盾的《亞細亞的孤兒》,就是在工藤好美的鼓勵下創作。工藤好美對於臺灣文化的重視,終於在倡議創刊《民俗臺灣》後開花結果。
一般說法是,《民俗臺灣》為池田敏雄倡議、主導的刊物,但是立石鐵臣的長子立石光夫先生曾經神秘地跟我透露:「其實刊物背後的靈魂人物,大家都不知道,是工藤好美。」工藤好美人脈廣闊,臺灣意識濃厚,每月十五月圓之夜,就約立石鐵臣、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等好友聚會相談——熟悉臺灣文學史的朋友讀到這裡,或許已經腦洞大開了:「等一下,你是說立石鐵臣,跟呂赫若他們這一票,居然那麼要好!?」
呂赫若這一票人,屬於《臺灣文學》陣營,《文藝臺灣》的西川滿與之極不對盤,甚至引發「糞寫實主義」論戰,批評對方文章到「像大便」這種話都出來了,你看有多麼不留情面。而立石鐵臣,一面為西川滿《文藝臺灣》畫封面,一面又跟《臺灣文學》同仁交好,你到底站哪邊啊!其實此時立石鐵臣的心思,已經不全然在西川滿這裡了。
屬於臺灣的藝術、文學、文化,究竟是什麼?西川滿在書裡塞滿金紙、掛箋、陞官圖、葫蘆問,就算「愛臺灣」了嗎?抑或只是公子哥膚淺的「愛臺遊戲」?比起來,《臺灣文學》那些勇於揭露現實的臺灣作家、《民俗臺灣》努力走訪民間的日本學者,是不是才算愛臺灣到深處無怨尤?
我身為西川滿的收藏者,都曾經這樣掙扎自問過(我幹嘛打破第四道牆現身啊);立石鐵臣夾在三大陣營中間,一定也有輾轉難眠苦苦思索的時候吧。
立石鐵臣雖然同時為《文藝臺灣》、《民俗臺灣》設計封面,但沒有為《臺灣文學》跨刀,算是留給西川滿這老朋友一點面子了。但是很顯然,他並不認同西川滿去脈絡化地欣賞臺灣的事物,他更需要的是深入臺灣生活,與臺灣人共呼吸,更貼近臺灣人的視角……
所以立石鐵臣在《民俗臺灣》中,不只設計封面,還繪製一系列「臺灣民俗圖繪」,也發表文章,探索傳統風俗、欣賞常民器物、描繪在地風貌……這應該是他一生最快樂的創作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1944年,工藤好美提前返日,據說是已然預見日本戰敗。同年,立石鐵臣被徵召從軍。隔年戰爭結束,日本人成為戰敗國國民。不久西川滿也被遣送返日,立石鐵臣由於有細密畫專長,被國民政府留用繼續在臺大工作,到1948年年底才離開。
回到日本之後的立石鐵臣,似乎與戰前的他完全斷裂。畫風丕變,用冷峻的超現實主義告別溫暖樸拙的民俗版畫,以創作、教授細密畫維生,從此一步也沒再踏上臺灣,也鮮少再與回到日本後,仍舊孜孜書寫臺灣題材的西川滿合作。
立石光夫先生透露,立石鐵臣想到日本曾經以殖民者的嘴臉,統治過韓國,他就沒有臉面對韓國人;對於臺灣,恐怕也是一樣的心情。唯有在1962年完成的《臺灣畫冊》,把一直壓抑著的思念臺灣之情,一股腦兒在紙上宣洩。最後一幅畫,旁白寫的是坐船離開臺灣那天的情景,終句是:
「吾愛台湾
吾愛台湾」
立石鐵臣。真正的藝術家。人道主義者。思想者。我會甚至說,真正的臺灣人。
臺灣的歷史上,幸好曾經有過立石鐵臣。
(圖為立石鐵臣為《民俗臺灣》雜誌設計的封面,出自我收藏與我的圖像編輯,但此圖偶爾會被盜用,習慣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包一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目錄~ 持劍形態 00:00 無意義的片頭 00:22 變招斬 01:08 向右走走,突刺 01:27 肘擊突刺 01:48 兩刀收鞘下段斬 02:30 直線二連劍氣斬 02:41 漩渦斬 03:31 一文字二連 持槍形態 03:51 四發連射猜猜看 04:44 左右劍氣斬 04:58 雜七雜...
我就問你正常嗎旁白說什麼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何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我們的選擇也會影響生命旅程最終的樣貌。
無論我們身處的外在世界多麼失控或折磨人,我們都能徹底掌握自己的焦點要集中在哪裡。
只要覺得突然或經常感覺失衡,就可以透過思考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來重振旗鼓,像是回想一些重要時刻、人物、地點或與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經驗(通常是休息的時刻),例如,你可能會回想起能帶來平安、喜悅情緒的畫面或回憶;也可能注意到其實周遭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危機:至少此時此刻,並沒有地震、官司已經休庭、手術結束了,或是補助已經申請完成等等。如果你讓自己休息片刻,神經系統就會平靜下來並自我調解,心跳會減緩、呼吸不會那麼急促,腎上腺素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在這種時刻,就能提醒自己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摘錄自《#創傷照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今天晚上要談靜心,而靜心是注意力的練習,所以特別分享這本書的這篇文章。這本書本身是2020年得獎的好書,重點在試著教導助人者如何排解自己的創傷。
從上面的摘文可以看到,回到當下,可以是一種能力或資源,可以帶來平靜,這也是我們昨天直播討論的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472008306433911
祝願您,能適當引導我們的注意力,因為那能形塑我們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我把自己的焦點放在何處?
【文/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清楚明白自己將焦點放在何處,能讓我們了解,原來自己完全能自由選擇如何與生命中的事物互動。
最近一次在墨西哥旅行時,我再次領悟到這一點。我當時試著學衝浪,並透過這個體驗明白對於多數衝浪愛好者來說,為什麼衝浪近乎是一種宗教、哲學與生活方式。我驚嘆地理解到,原來衝浪不只是讓我們征服海浪,也象徵我們能夠在生命中掌舵。
試想你在廣闊的汪洋中試圖追浪,你可以因為大浪很遙遠,或是海浪潰散的方向不對而氣餒,也可以選擇停下來注意晴朗的藍天和陽光,以及身邊環繞著一群同樣熱愛等候浪頭的陌生人。接著浪來了,而你完全無法掌控,海浪一波波湧現,無論是在衝浪或是生命中,你都無法決定海浪的大小、潰散的位置及間隔。你只能選擇自己要專注追哪一道浪。
接著,你只能用盡全力放手一搏。有時候非常順利,讓你能盡情享受衝浪;然而大多數時候,你都只能在浪頭上堅持一下就會跌下來;還有些時候衝浪變得困難不已。在這些時刻,就如同在人生中,你想選擇把焦點放在你乘浪前行,盡情享受追逐的下一道浪,並為了自己還能夠去追浪而感恩?還是要藐視自己,埋怨自己不夠強壯、怪罪海浪、抱怨其他衝浪玩家,或者認為只要換一塊衝浪板,你的衝浪體驗就會截然不同?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何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而我們的選擇也會影響生命旅程最終的樣貌。
印度醫師與心靈導師狄帕克.喬布拉的教導風靡全球。他說人生就像是慢慢展開一系列場景,而我們隨時都在選擇要將自己的注意力擺在哪裡。我們可能習慣注意負面、痛苦且帶來麻煩的事件,必須努力克制自己才能轉移焦點,並真正以嶄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拳擊手「颶風」魯賓.卡特有次對幫助自己洗清罪名、脫身冤獄的萊斯拉.馬丁(Lesra Martin)說:「超脫我們身處的困境很重要⋯⋯我開始寫作時,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述說一個故事。每當我坐下來寫作時,就能超脫身處的囹圄,超越四面圍牆,在整個紐澤西州遨遊。我彷彿可以看見曼德拉在獄中撰寫著作;還有政治活動家休伊.牛頓、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雨果還有埃米爾.左拉。非常神奇⋯⋯」無論我們身處的外在世界多麼失控或折磨人,我們都能徹底掌握自己的焦點要集中在哪裡。以新的方式形塑感官經驗,可以改變我們的生命。
…
我選擇把焦點放在我那一天完成的事情上,專注在順遂的事情、確實發生的改變、實際推動且我真正做到的事情上。至於其他事情,我在那天結束時就將它們拋諸腦後。──社區醫療診所小兒科醫師
…
在實務上,可能得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有時候得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有時候則要退一步思考。如果服務對象不幸逝世,你得想想那些存活下來的人。如果拯救全世界的念頭壓得你喘不過氣,最好把重點放在你可以為個人提供什麼幫助。
Street Yoga是奧勒岡州波特蘭的一個機構,專門教導青年遊民與照顧這些人的服務者,透過瑜伽、冥想來促進身心健康,且為了避免讓自己感到永遠都不夠努力,所以在制定新的使命宣言時十分小心。即便這些無家可歸的青年提醒他們現實多嚴峻,他們依然找到了觸手可及的目標:「Street Yoga致力確保所有人都能與他們自己的身體、心靈與社群自在共處,讓人人不再感到無家可歸。」
在身體經驗創傷療法領域中,「建立資源」(Resourcing)是一種協助訓練焦點的明確方式。只要覺得突然或經常感覺失衡,就可以透過思考自己擁有哪些「資源」來重振旗鼓,像是回想一些重要時刻、人物、地點或與自律神經系統相關的經驗(通常是休息的時刻),例如,你可能會回想起能帶來平安、喜悅情緒的畫面或回憶;也可能注意到其實周遭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危機:至少此時此刻,並沒有地震、官司已經休庭、手術結束了,或是補助已經申請完成等等。如果你讓自己休息片刻,神經系統就會平靜下來並自我調解,心跳會減緩、呼吸不會那麼急促,腎上腺素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在這種時刻,就能提醒自己重新建立體內平衡。
我曾和一位專業治療師表示,持續咳嗽讓我的壓力非常大,而他分享了一個簡單卻十分實用的方法來改善我的狀況。與其全神貫注在靠近我前胸位置的疼痛,他說:「不如將焦點放在背部。你的背部感覺如何?另一個肺的感覺又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在精神上努力提高平靜、平衡的感覺,越常練習專注於當下,並鎖定我們的內在與外在資源,遭遇急性或持續性的壓力時,就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
當我們明白,原來只要刻意選擇將自己的焦點擺在何處,就能改變周遭環境和生活互動的方式,並從中汲取極大的力量。這種做法來自科學家丹尼爾.席格與佛教僧侶傑克.康菲爾德,他們將最新的腦部生理學研究與最古老的正念禪修結合在一起,並認為我們投射注意力的方式,會以特定程序觸發腦部的特定區塊,最終導致腦部發生結構性變化。
也就是說,隨著我們花費時間好好練習控制自己的焦點,原先只是暫時性、刻意營造的正念狀態,最終會成為穩定的精神特徵。就算試著導正覺察焦點的努力看起來微不足道,也能對生活經驗產生極大改變。曾受過醫學訓練的美國哲學、心理學先驅威廉.詹姆士曾說:「只有我願意關注的事物,才會成為我的經驗。」
多年前,西雅圖的環保住宅中心付之一炬,這個單位原先提供了再生、永續與綠建築材料的寶貴資源,卻在一夕間全毀,且至少有段時間無法回復。然而,在火災發生後,透過這家公司送出的明信片,明顯看到他們面對困境的態度十分豁達。
……
試一試
一、試想你在工作中面臨的艱難挑戰,寫下讓你感到處境艱難的三個原因,再寫下這個狀況令你感恩的三件事。看看自己的清單後,捫心自問:「我更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為什麼?」
二、花一天的時間努力留意自己內心的旁白。你是在看到半杯水時,覺得杯子半滿而知足,還是會認為半空而不滿意的人? 你能夠換個角度看事情,以至於保持知足的心境嗎? 還是你傾向始終不滿意周遭的一切?
三、找一面鏡子,然後站在前面看看鏡中的自己。留意你腦海中閃過的前三個念頭。你認為這些念頭是正面、慈愛、和善的嗎? 如果不是,那就再試著做一次。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創傷照管》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T0400052
博客來 https://bit.ly/T0400052-B
金石堂★選書 https://bit.ly/T0400052-K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https://www.facebook.com/BookLife9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我就問你正常嗎旁白說什麼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錄一頁香港史
.
在《2020我地港澳電影節》看了四部各自精彩的短片。
.
郭臻導演的《夜更》拿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劇情描述計程車司機與三組乘客的互動,司機無法接受香港街頭的抗爭,覺得生計受到影響,他先是跟第一個上車的年輕女學生產生口角,接著在第二組客人身上,看到事不關己的冷漠,以及造假影片對抗爭人士的抹黑。最後在第三組乘客看見年輕孩子所要付出的努力與犧牲。
.
《夜更》片中的司機、司機的女兒、三組乘客等角色,即是香港的縮影,不同階級的人對抗爭的不同想法與觀點。喜歡《夜更》從司機的視角看到階級的差異(一邊是抗爭現場,一邊卻是西線無戰事的平和),也喜歡影片結尾設計,由於年輕女學生掉了證件在車上,司機隔日特地將證件送回學校。當他準備離去時,校園剛好敲了下課鐘,一群孩子從校門口走出,他看著孩子們笑著鬧著無憂無慮的神情,才真正體會到那些參與抗爭的孩子們,究竟付出了什麼代價。
.
話說,飾演司機的是香港議員蔡志強,看著他我一直有種馬念先跑去演香港片的錯覺。
.
《海盛路青年襲擊事件》講年輕男子阿德想要終止第四台合約,卻遭到電視公司百般刁難,震怒下拿出土製炸彈威脅...劇情諷刺官員的踢皮球文化,不禁讓人聯想起戴立忍導演的《不能沒有你》或是我很喜歡的印度電影《等待判決的日子》。
.
但它當然也是香港現狀的隱喻,當亟欲解決的問題被不斷地拖延與忽視,人民該如何是好?有人向體制低頭,例如片中一對老夫妻花了20年時間依然解決不了合約問題,聽了阿德與電視公司主管的對話,反而責備阿德若要改變現狀,可能會影響(破壞)他們已經「習慣」的日子。也有人像阿德一樣,覺得錯誤的事情就該被認真對待與妥善處理,只是電視公司的人各個好聲好氣禮貌周到,但沒有一個人真的把阿德的需求放在心上。若說迫於無奈而作勢要攻擊電視台(國家)的阿德是暴民,那麼箝制與控管人民視聽自由的電視台(國家)就是良民嗎?
.
《手足》是紀錄短片,記錄下2019年香港街頭的樣貌,因為害怕而想要退縮的人、因為焦慮而要求夥伴趕快上前遞補的人、因為遭受攻擊而昏倒需要急救的人...不寧靜的街頭,一群人追求著他們的夢,只是天已亮,夢(希望)卻被白晝逐漸吞噬。
.
實驗短片《暴動之後,光復之前》從城牆、磚塊、催淚彈、標語等物件視角,訴說他們對香港的想法,每一個物件都有兩樣截然不同的聲音相互辯證,一個說暴民,一個說革命、一個說恨,一個說愛、一個說想要恢復正常,一個說正常早已死去...黑白畫面寧靜,旁白語氣平和,但影像與內容卻是躁動和不安。有質疑,有茫然,也有堅定。邁步向前,只為換得渺小的希望。
我就問你正常嗎旁白說什麼 在 包一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時間目錄~
持劍形態
00:00 無意義的片頭
00:22 變招斬
01:08 向右走走,突刺
01:27 肘擊突刺
01:48 兩刀收鞘下段斬
02:30 直線二連劍氣斬
02:41 漩渦斬
03:31 一文字二連
持槍形態
03:51 四發連射猜猜看
04:44 左右劍氣斬
04:58 雜七雜八老人耍花槍
05:37 返雷
雜項
07:09 弦一郎的不死斬
07:56 拓荒專用《紅蓮傘》
08:22 實戰錄影A
11:09 實戰錄影B
補個應該不需要的資料,引水城樓→劍聖那邊的路線走法
https://youtu.be/VDZYDXI9SVw
網址很長的總攻略流程GOOGLE式算表: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pd31KWQNLXSLgW2J-qc21xUF9UMOVa9sP67HqjHYAmg/edit?usp=sharing
【旁白的逐字稿】
首先說明一心持劍時的招式,
1.變招斬,當一心收刀亮白光時,如果你站的比較遠,他會施展葦名十文字,破解方式,跑遠一點就沒事。
如果你站的很近(平砍a的到的距離),他會先砍你一刀,再來一個下段斬。
這招是送分題,可以故意貼近他,格擋(架開),被擊退時用仙峰腳或菩薩腳踢歪他腦袋,這樣直接踢掉他半條軀幹值,請一定要熟練使用。
2.向右走走,突刺,對砍時他如果突然向右走走,就一定會進行突刺,這也是送分題,輕鬆讓你識破再砍一刀。
3.肘擊突刺, 對砍時他如果突然架拐子擊退你(打籃球嗎?),就會馬上接突刺。這又是送分題,格擋(架開),識破,砍一刀。
4.打叉收鞘下段斬,當他快速揮出兩刀叉字斬時,如果你沒有完美格擋(完美架開),他會收刀入鞘然後下段斬。正常很難遇到這招,遇到後讓他砍比較省心(挨一刀大概半條血),近距離要判斷他這些小動作很累,沒注意看會跟突刺搞混,如果你能即時判斷,他出招時跳起來踢他,爽賺半條軀幹。
5.直線二連劍氣斬(《真‧秘傳 龍閃》),這招有蓄力動作,笨蛋才會被打到,送分題,不解釋。
6.漩渦斬,持劍狀態下,他會砍你順便側移一段距離後施放漩渦斬,遇到這招建議你趕快逃。
想耍帥就貼上去用墊步閃招,再打他屁股,成功率看你技術。
如果距離不遠,你可以跳上去踩他頭,太慢的話,跳一半會被砍飛,半條命就沒了。
當劍聖在持槍狀態下,他的漩渦斬會變成在你身邊施放,因為很近,這時可以悠閒踩他頭跳高高避開(技術好還可以先砍一刀再跳起來)。
7.一文字二連,當他雙手舉高拜天公的時候,你往右前方墊步就可以砍他屁股。
在持槍狀態下變單手施放,如果來不及閃就格擋。
接下來說明劍聖持槍時使用的招式,
1.四發連射猜猜看,他打完四發手槍之後,會使用突刺或下段斬。重點,如果是「突刺」,你一定要識破或逃走,不然很容易死。
如果他射完後,出來的東西是「下段斬」,這無所謂,就算被砍到也扣不到半條血,而且出下段斬的機率非常低。
總之,記住,只要他開槍射你,你一定要「優先」提防高機率捅過來的「突刺」,其它都沒關係。
判斷出招需要經驗,當你猶豫時就會沒命哦。
2.左右劍氣斬,這招我很少遇到,基本上右左墊步閃或隨便你要怎麼閃都可以。
如果不想閃,用「完美格擋(架開)」可以不扣血擋住。
3.雜七雜八老人耍花槍,這不是招式,而是他所有攻擊的總稱。他各種出槍揮刀亂耍之後,都會接一個「突刺」來讓你爽一爽。
只要保持內心的平靜,他攻,你守,世界越快,心就越慢。不要問為什麼這台詞上次好像用過了,對付亂砍亂出招的瘋狗,你的防守就是進攻,他的進攻就是找死。
4.返雷,當劍聖剩最後一條命時,你砍他一下,他常常會嚇的跳起來放雷電斬。
慢動作看一次,劍聖跳起來了,忍住,不要跳,看他的槍,感覺他快要打出來時,跳起來,接住,按攻擊鍵返雷。
再看一次,
劍聖跳起來了,忍住,不要跳,他快要打出來了,跳起來,接住,返雷
所有動作的重點在於,你要看他的槍,他快要打出來時,你要跳起來接,然後按攻擊鍵射回去。就好像打排球一樣,跳起來,接球,打回去。
如果還是學不會,到賞花平台找武者練習,盯著他的槍看(其實那把叫「薙刀」),大概近視跟散光加五百度後,你的返雷就精準無比,不會失誤(大概也快瞎了?)。
接下來看弦一郎的不死斬,
進場時,他一定會放不死斬,先墊步衝過去砍一刀,再墊步繞背砍兩刀或三刀,如果他還想再放一次不死斬,就再墊步砍兩刀。簡單來說,他放不死斬的時候,墊步砍他超舒爽。
其它打法跟以前一樣,就不囉唆了。
接下來介紹拓荒專用忍具《朱雀之紅蓮傘》
它除了不能擋閃電跟不死斬外,其它攻擊都能擋,而且還可以進行特殊攻擊。
操作方法,紅蓮傘擋住攻擊後,在收傘的瞬間按攻擊鍵,就會進行特殊攻擊。
#隻狼 #Seki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