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般的瘟疫
2019年的秋冬,中國武漢出現多人發燒、咳嗽的感冒症狀,可沒隔幾天,當地醫生就發現這場病症和以往相當不同,病患在很短的時間內肺部浸潤,如淹水之人失去性命,更絕望的是,當地的醫生、護理師也發現自己有了相同的症狀。
此時,其他國家仍好夢方酣,幾個月後,世人才驚覺這是一場徹底影響世界生活的瘟疫,除了生離死別之外,還有各種謠言訊息,傷害得更深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
這是一場戰爭,對疾病的戰爭、對國家資源的戰爭、更是挑戰人性的戰爭,像是世界大戰來襲。若把貿易戰視為「寧靜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全球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及超過七成的GDP都捲入),這次疫情可以說是第四次世界大戰。
各類防疫物資,口罩、隔離設備,就是戰略物資,其中最被世人抱以厚望的就是疫苗。目前疫苗在世界各國都是稀缺物資,像是歐盟下訂AZ疫苗,也遭遇遲交狀況,COVAX的疫苗計劃,也因為全球疫苗生產短缺而延宕。
#那為什麼美國能夠這麼快速呢?
那就要提到「曲速行動OWS:Operation Warp Speed 」,疫苗被美國視為『國民健康戰略物資』,所以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地狠擲大錢。
包含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中心管理局(BARDA)、國防部、農業部、能源部和退伍軍人事務部等政府部門,以及私人企業都加入這個計劃。
#在台灣應該會被罵翻的花錢法
美國是「不惜成本國產」的代表,付出上百億美元注資Operation Warp Speed,直接投資AZ、JJ、Moderna、Novavax、Merck-IAVI、Sanofi-GSK六家疫苗廠,另外提前採購Pfizer-BNT,再這些疫苗尚在初期臨床試驗,就都簽訂了大量採購合約,迄今還有投資一些疫苗廠是做不出疫苗的,投資可觀經費在潛力疫苗廠,但有可能研發不成功,最後無法讓國人施打,是美國認為合理的支出。
其中,光玻璃瓶,美國就砸了 2.04億美元到康寧以加強產能,設立新廠、擴大舊廠、聘用員工並提升製造設備等!其中5,700萬美元運用於提高疫苗用的玻璃瓶產量。光是做瓶子的廠商就給這麼多錢,在台灣應該會被炮到翻,可能會被安個圖利的罪名,像是宇昌案一樣的慘烈。
附註:為何玻璃瓶很重要?
或許有人會對玻璃是重要戰略資源感到意外,但用於瓶裝疫苗的是硼矽酸鹽玻璃,需要特別的技術。可高度耐受溫度變化、化學穩定性高,盡可能減少藥瓶的潛在污染壓力。
這個曲速計畫,美國引用了《國防生產法》,這個法賦予美國總統權力,可基於國安或其他理由,對美國企業施壓關鍵材料或產品的產量,或者是限制某些產品或材料、技術的出口,可要求美國企業必須先履行與政府的合約。所以印度也抱怨過這個限制,讓他們的的疫苗產量少了很多,因為很多疫苗周邊材料,能出口到印度的量根本不夠。
#也很敢砸錢不用怕被抹黑攻擊的英國
同時間,相對來講買價比較便宜的是初期重壓在AZ的英國,此外英國也跟Sanofi-GSK下單大量疫苗,迄今正進行臨床試驗,而英國今年也買了1.9億劑的法國Valneva疫苗,該疫苗現在才要開始做三期,而且是用免疫橋接的方式而非傳統保護力方式設計三期。不論是堅持打AZ或投資試驗中疫苗,恐怕在台灣都會被某些人罵死。
#相較之下法國就慢很多
有一說是,法國沒有跟上先前新創、小企業的製藥生態變化。
像是專攻mRNA平台的莫德納、Oxford-AZ都是小而美的模式,源頭是大學實驗室,可能再與小型公司合作,最後量產時跟大藥廠合作。這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美國學院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拜杜法案》對美國的影響,讓智慧財產權給原始發明的大學研究機構,促進其管理智財權與商業化,但成品必須在境內製造生產。不過這說來就話長了,下次再聊這一塊。
也因此,武漢肺炎疫苗最早上市是輝瑞,雖然莫德納最早開始做,但也因為其小而美的型態,吃虧在他必須找人合作代工,所以比輝瑞問世的速度略慢一點點。
那法國除了缺乏這類新創小企業的靈活性,法國經濟分析委員會也分析過自己國內生技,主要缺乏公共資金,也沒有美國的風險文化,在沒問世成功之前,很難有天使來投資你。莫德納在成功把產品問世前,就囊括募集到可觀的投資額,這在法國是難以想像的。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有點既視感呢?
但不曉得法國會不會也有台灣宇昌案一樣的痛苦歷史。
再回到前面因為疫苗周邊被各國看得緊緊的,因此產能都非常辛苦,基本上就要拿到好疫苗又要撿便宜,就得排隊慢慢等疫苗廠做好,或等疫苗產量增加/新一代疫苗做出來,轉變為買方市場就會降價了。
而台灣本來想走美國策略,但通常會被要求「一定要便宜」、「公開談判秘密」、「為什麼不進口中國貨」,同時又不斷抹黑AZ疫苗的狀況下,再加上中國千方阻攔台灣採購疫苗,現在雖然暫時不會進口便宜但效果較不好的中國疫苗,卻只好妥協於等待。
疫苗廠商生不出貨來,不只是台灣很辛苦。在泰國生活的網友Sammy Yang指出:『泰國在去年10月下訂大批AZ疫苗,結果到今年6月初,到貨卻不到12萬劑。』並說:『疫苗短缺問題已經長達半年多,開口要買的疫苗支票周周喊月月開。再說一次,目前在泰國的疫苗只有科興和難產AZ,其他都如同浮雲一樣,更不用提當初BNT要進泰國被千方百計地阻擋。台灣有日本美國陸續相送,泰國只有中國好棒棒送一堆科興。』(附註:美日目前都有捐泰國,除了AZ、科興,還有國藥和美國捐的輝瑞,但泰國人仍對於泰國政府政府不斷添購科興,以及疫苗的到貨率多有抱怨)
疫苗是戰略物資,世界各國都緊握產能,有能力的拼命要做國產開發,只有少數親密友邦會願意提供,例如英國起初不惜得罪歐盟各國也要獨佔AZ產能,敵國當然會利用這個民眾焦慮的時刻,「攻擊你有的,吹捧你沒有的疫苗」操弄民心、撕裂社會。
#五月疫情的啟示
五月疫情的啟示:沒人願意投資醫療,cost down 精神遇到反噬。讓我想到,去年疫情緩和的時候,辦公室處理的是「自費醫材天花板」的問題,或「防疫補助」發太慢的問題。疫情來的時候醫界是抗疫英雄,沒疫情的時候就是總額管理的小螺絲釘,應該要共體時艱不要讓大家負擔太重。
有人說,疫苗多貴都要買,我們早該買多一點。台灣確實從去年底到今年初訂了一定數量的進口疫苗,但疫苗廠出貨給台灣的速度很慢。想要他們早出貨可以,在研發中先定,而且要加錢。像以色列在極早期就同意以2倍以上價格取得輝瑞疫苗(未公佈價格,據各方報導猜測應為兩倍以上)。但那時疫情平穩時,台灣很難以這樣的價格通過採購。麻煩的事更在後面,若到了疫苗準備成熟期後,此時下命令說一個月內要採買怎樣的大數量,要保證何時要到貨,這些保證通常就只是漂亮欺哄的話語。
今天還有報導指稱:
『日前,輝瑞藥廠首席病毒疫苗科學家多米澤(Phil Dormitzer)脫口說出,以色列是輝瑞疫苗的「某種實驗室」,引發軒然大波。』讓以色列衛生部趕緊出面發言滅火。
當然更不能想像,如果在台灣這樣採購,會引起多大的反對聲浪與風波。
#閒置設備的壓力
有人說,檢驗能量不足,這點我也深深有感,特別是沒利用這一年買齊高通量PCR。
但在醫院工作的同仁告訴我,如果疫情結束這些高通量儀器閒著,保管單位就會被懲處,除非撥給研究單位,但這時又會爭執是誰買的為什麼給別人用的問題。
有人說,專責病房準備不夠,但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如果我們平常就有備用床,並降低醫療人力負擔,醫院根本不堪營運負荷,而健保也當然不會付錢給你。
在這波疫情中,我們看到PCR的量能確實擴張了3~5倍以上,專責病房的床數也起來了,血氧機、HFNC、單株抗體,突然都變成大家朗朗上口一定要買到的東西。一個月做到這樣,我知道背後有多少人不眠不休的努力。
但疫情控制下來後,希望明年不要忘記救命要錢,培養人才要錢,厚植醫療實力要錢,開發台灣生技也要錢。但我預期,到時多花一毛還是會有人喊著送監察院、投資未來的科學家會先送檢調,這就是過去這十年台灣的血淚史。
我在國防外交委員會一年多了,除了國防以外,最常關心的話題之一其實就是健康,這兩者都是對於未知未來的投資,當你用不到的時候,好處毫無感覺;但當你要用的時候,就太慢了,然後才來後悔。
台灣是一個特殊的國家,在旁邊有飛彈、有病毒,有各種你想像不到的東西隨時蠢蠢欲動。要保島保命,我們都要知道,承平時刻就得多做一步,且要團結同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內疫情尚未趨緩,端午節連假又將到來,即使雙鐵交通都降載,不過有醫師擔憂,若有傳播者南下移動,恐怕造成大規模社區群聚感染。針對京元電子移工群聚,專家也建議,應針對移工定期採檢,才能揪出隱形傳播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
「成大醫工實驗室」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瑪那熊的愛情觀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請益] 台大醫工丁vs成大醫工甲(代詢問) -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成大醫工教授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成大醫工教授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醫工系涂庭源老師實驗室誠徵專任研究助理 的評價
- 關於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屏科大生科系】讀生物科技不只待在實驗室 - YouTube 的評價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22)新增1例本土確診個案
本縣本土累積確診2️⃣2️⃣例
本縣本土確診個案16035
為女性36歲外籍看護😷
🔸今年3/25由菲律賓初次來台工作,
入境後至嘉義縣中埔集檢所進行集中檢疫。
🔸4/7居檢期滿前採檢,PCR檢驗結果為陰性,
後續至台北市內湖區擔任家庭看護工。
🔸7/16更換雇主,至本縣北港鎮工作,
當日曾至台南成大醫院進行自費PCR檢驗陰性。
🔸8/21因至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陪病,故進行採檢,晚間該院實驗室通知PCR檢驗陽性(Ct.值36),目前於醫院治療。
🔺 行動足跡如附表,目前掌握地點皆已通知相關單位進行清消,匡列居家隔離22人、自我健康管理11人、自我健康監測75人。
🔺雲林縣政府嚴格落實防疫,會嚴密監控後續疫情,確診者的足跡是透過疫情調查詢問確診者,由確診者回溯這段期間的活動地點、停留時間等,可能會有回溯上的偏差,會持續調查更新。
🔺疫情嚴峻,請民眾嚴守防疫原則,戴好口罩,不戴就罰!
🔺勤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移動,避免不必要出門,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如有相關問題,請撥打☎️防疫專線05-5345811、1999或1922
✅縣府訂定明(8/23)下午2:00將於
#北港鎮草湖里西湖活動中心
設置社區熱點快篩‼️
若有疑慮及需求者
請攜帶雙證件可前往接受免費快篩
更多消息請至雲林縣防疫專區查詢:
https://reurl.cc/9ZdKMv
https://reurl.cc/9ZdKMv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瑪那熊的愛情觀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趣新聞分享》
成功大學吳偉立團隊,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團隊合作,發現腸道中寄居細菌「糞腸球菌」會影響宿主的社交行為。研究已登上國際Nature期刊,也為憂鬱症、自閉症、思覺失調症、社交焦慮症的治療開啟一扇門窗。新聞全文:https://bit.ly/3z7AXQx
《瑪那熊科普時間》
什麼是「糞腸球菌」呢?聽起來好像有點噁心?
最早是從糞便中發現的,但後來主要是由實驗室發酵培養;就像本土美食「皮蛋」,現今也不會真的用馬尿去製作啦。
糞腸球菌過去很常被使用在益生菌食品中,
照這新聞來看,那我們多吃益生菌,就能提升「社交行為」,搞不好還有助於脫單,真是太棒啦!那我還不買爆吃爆?
修但幾類!各位別急著上網買益生菌,幻想吃了就脫單。因為糞腸球菌在2019年已被衛福部限制使用(非禁用),主要理由是「腸球菌菌株具有萬古黴素之抗藥性」。
聽起來糞腸球菌好像滿可怕?當然也不是,否則成大團隊就不會用它來實驗了。有危險的是「帶有抗藥性基因」的糞腸球菌,但不是所有培養的糞腸球菌都如此。
因此衛福部的規定是,只要能通過一系列檢驗,證明使用的糞腸球菌不帶有抗藥性基因,並向衛福部送審獲得許可,廠商還是能製造及販售的。
若未來有愈來愈多安全合格的糞腸球菌食品,或許真能增進社會祥和(每個人更願意與其他人有社交連結),讓大家更容易脫單呢!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內疫情尚未趨緩,端午節連假又將到來,即使雙鐵交通都降載,不過有醫師擔憂,若有傳播者南下移動,恐怕造成大規模社區群聚感染。針對京元電子移工群聚,專家也建議,應針對移工定期採檢,才能揪出隱形傳播鏈。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964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南市長黃偉哲16日一早前往成大醫院施打AZ疫苗,針對目前傳出,丹麥全面禁打AZ疫苗,他強調,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不應該輕忽病毒的威力。至於他選在周五施打,是因為接下來周六日可以休息,不會影響公務。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96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果籽人話—黑豆做卅周年婚戒 大豆博士:「種豆可解決糧食危機。」
原來,除了食用外,大豆可以固氮。我們空氣中有78%是氮氣,我們吸入多少呼出多少。但大豆卻可以將氮氣轉變成安基酸及蛋白,融入土壤。一公頃土地一年可固氮一百公斤,不必農藥,不必污染環境就可令土地變得肥沃。而將大豆,與粟米等植物梅花間竹地種,可維持土壤中的營養,維持土地的生產力。同時他看了一些書,其中一本是《誰來養活中國》。戰前中國大量出產大豆,並出口歐美。戰後中國經濟發展,人口增加,需要更多食物與肉,種大豆的農地,改成經濟效益更高的棉花、水稻;至今,中國八成大豆都由外地入口。據記錄,2013年美國出口58億美元的大豆,當中有36億美元就是中國買走的。這些年來他不停往返中國高原、甘肅等黃土地與實驗室,找尋在極旱地方生長的野生大豆,研究它們的DNA,希望可以找到,或研究出能耐旱,且能食用的超級大豆。上月他去了南非,去了曼德拉成長的小鎮,在他唸的小學旁邊,試種大豆。那裏的科學家告訴他,雖然種族隔離年代已結束,南非人已有投票權,但長久以來大部份發展土地仍在白人手中,黑人小戶只得小片的土地,難以改善生活。希望可以種到像大豆這類作品,拉近這些黑人白人間的差距。他期望,將沙塵滾滾的黃土地,變成綠油油的田野;對我們而言唾手可得,不起眼的大豆,竟擔此重任。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大豆 #氮氣 #曼德拉 #誰來養活中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系學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若有以上疑問,歡迎到成大單車節醫工系的攤位來會有醫工系的學長姐或學生向你們一一解答呦! 醫工有哪些面向的發展?實驗室在做什麼研究? 若是這些疑問,報名系館導覽 ... ... <看更多>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成大醫工教授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在成大醫工教授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CKUFatPork也提到碩士跟工作一樣, 很操的公司裡面可能會有很爽的組. 地雷很操的實驗室裡面還是有人過 ... ... <看更多>
成大醫工實驗室 在 [請益] 台大醫工丁vs成大醫工甲(代詢問) - 看板graduate 的推薦與評價
“此為代學妹發文詢問”
今年推甄放榜小妹我有榮幸推上理想的學校,
目前台大醫工丁(已備上)以及 成大醫工甲(正取)兩間在選。
以下是這陣子的經歷,也聽了很多學長姐建議跟老師建議,覺得還是很難選擇。希望學長
姐們給點意見吧!
本身讀生物科技,想跨領域所以考了醫學工程,比較不想再做細胞基礎研究,想跨製程或
code。
想以未來的工作為考量,當然我很想選到我跟起來會開心的老師,畢竟碩士兩年老闆最重
要。
有先去找陽明老師談過,老師告訴我如果台大備上就去台大,北部資源比較多。
(我不確定這句話對不對,請版友解解惑)
還有有去聽了陽明醫工電子組的實驗室介紹,真的是聽不懂耶,可能因為非本科,感覺應
該是要演算法然後寫code或是儀器優化,所以我可能不適合...
大學有去修寫code跟寫程式的課,修完快身亡的感覺,也覺得碩班兩年學這個應該也會很
想哭
再來有去找了成大老師「涂老師、莊老師」,成大是唯一一個在工學院下的醫工,台大是
醫暨工。
談下來感覺也蠻喜歡的,涂老師是新老師實驗室起步中,老師在做3D模擬癌症model想要
用來篩藥模擬體內環境等等,在他那邊可以也學到微流體的晶片製成還有我本科的生物也
可以應用上。
莊老師也是蠻喜歡的,去他實驗室看到很多東西也有自己的晶片,老師是著重在布朗運動
分子測試跟線蟲模式生物等等研究,都算是蠻有興趣。
再來台大目前只談了一個老師,但是老師是做細胞基礎研究,跟我想念醫工的初宗不太一
樣,我想要可以看到實體然後做出一個儀器或晶片那種樣子,這個老師說組織工程在全世
界都不太好,因為他沒有產品所以也不會有公司,所以組織工程的我就先排除了。
材料跟生物的老師我就沒有特別考慮了,因為會想要進實驗室學其他技術,而其他老師目
前在約時間當中,有找了趙福衫老師、林文澧、林啟萬(我知道他夯到爆應該輪不到我,
而且我丁組)以及林峯輝老師,還沒談過台大老師,但我暫且歸類為電子領域(跟陽明電
子組蠻像的,演算法超音波神經電子等等)
我不太知道台灣讀研究所之後,跟大學差在哪兒?
有人說碩士邏輯思考處理能力較好,也有老師說如果想當R&D念到博士再來說,因為碩士
出去找研發工作也都是Ph.D在帶你,就會像是技術員那樣。
爬了很多文說,很多人都回去做老本行,因為碩班兩年學的技術不太能當專業用,公司還
是會看你大學本科等等。
小歸類:
成大研究應用性高
台大還沒有談不太清楚
想請問以上大家會怎麼選擇,或是台大教授的建議(很多都沒有實驗室頁面)等等,或是有
像成大有製成+一點點生物應用的老師可以推薦我的。
本身住桃園,大學在台中,南北不是問題,我很愛趴趴走,未來規劃沒有要讀博班。
或是以後工作不找R&D的話,那這樣大家會建議怎麼選擇呢?
謝謝大家把落落長看完,迷惘如我拜託大家幫幫忙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26.1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12030639.A.2B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