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交友的長篇文,分成六章節 。
幾年來的經驗中,從中觀察剖析,也想用這篇文提醒大家,不要降低自己和不同水準的人在一起,交友與談感情都一樣,需要謹慎的眼光。
1 . 物以類聚
2. 人會接近比他們成功的
3. 成功的人總是安靜
4. 點頭之交
5.工作呈現他的價值觀
6. 攀附來的友情只顯示狼狽
「物以類聚」
20歲年輕的時候,對於交朋友來者不拒,沒有任何界線,A圈的朋友來找我,我也把B圈的帶出來,於是AB就攪和在一起。這樣不是不好,但是不夠周全,會延伸很多不必要的複雜與麻煩。
30歲結友繁仍到了一個漸形沉穩的年紀,圈子也提升到一個水平。知心的爾汝之交,寥寥無幾,所以格外珍惜,不會把他們和其它參雜在一起,會讓圈子越簡單越好。
在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喜歡到處交朋友的人就會和到處攀關係的人是好朋友,他們做的事情都會是一樣的。
這類型的人,都喜歡去攀附別人,而不是努力在提升自己的學識、能力上面。
也許因為自己的朋友會拿捏分寸,所以不習慣現在年輕人的「風格」。
去年有一位姊妹,一起來頒獎典禮後慶功宴,她欣賞的一位歌王,深情款款唱經典名曲給那位姐妹聽,如小巨蛋演唱會的還原現場,但結束後就是乾乾淨淨,她完全沒有和在場的人留聯絡方式。
因為她自己本身也夠有人脈,若今天換成一個普通人,這個人就可能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靠近。
有一次她也帶我去參加聚會,都是知名製作人評審,我也沒有再後續聯繫。
這一直都好像是我們圈子的一種存在默契。
但是很多人,尤其女孩子很喜歡去接近她崇拜的人或是想認識的人,也很容易和同性打成一片,見過一次就可以變成寶貝姐妹,隔天約碰面去逛街,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可以網路約出來吃飯,這是我覺得蠻特別的現象。
很早以前我的一位同學,只要她來我聚會,她看過的人,就會去聯絡、去加好友、約吃飯,她現在身邊聯繫的人都是因為來參加我這裡活動而認識。
這其實沒什麼不對,但其實也說不上來很正確,就是一種讓人不是很尊重的感覺。
對於這樣的人,建議漸行漸遠,因為正常的人,是先提升自己,本身有實力,讓別人主動來認識她。同樣三觀的人,才會走在一起。
「人會想接近比他們成功的」
你可以思考一下,我假設舉例 蔡依珊辦一個生日晚宴,參加的人有微風集團的孫芸芸還有紅豆食府林牧潔以及日盛幫的關穎,
她們身邊有請秘書還有一些外圍的人來幫忙,雖然也像朋友但總是會有距離,不會是閨蜜等級或是能夠一起參加她們隱私的聚會,會另外約。
那天那些人帶了他們的朋友來協助佈置蔡依珊生日場地或來送花祝賀的,那請問是名媛他們會去認識那些人帶來的朋友還是那些來參加的人想來認識孫芸芸她們?
孫芸芸、關穎,肯定不會跑去和蔡依珊說:我可以認識你助手帶來的朋友嗎?
肯定不會,她們的身份會認識和她們同等或比他們更強的,這很現實卻是真實。
大部分都會是別人來問:我可以和孫芸芸關穎認識嗎?
「成功的人總是安靜」
交朋友要交和你差不多或是比你優秀的,不要降低自己去迎合不同程度的人,因為三觀不同,放在一起沒有更好的提升,你想帶領他們也拉不上來,因為他們只想一步登天,不想過程中的磨練操練。
而「認識」有分熟和不熟,有些只是表淺,其實彼此連對方的本名、來歷都搞不清楚。
我也觀察發現,程度高或成功的人,比較不會主動認識新朋友,或是把自己的圈子沾染複雜。
越有聲望的人,多半都比較謹慎,只會和熟識的,雖然聚會場所,會表現出得體的交際,但絕對不會和剛認識的人約見面、留電話。
因為他們對隱私很保護,也知道自己的影響力不是給不熟的人消費。
他們最常講:「不用幫我介紹新朋友喔,謝謝。」「我不想啊,我只想自己熟的朋友吃飯」、「那天有誰?」、「有不認識的我就不出席了」。
她們對於交朋友總是很安靜。
「點頭之交」
有些人,他們變成妳朋友,但卻沒有改變自己和你站在同一個水平,表示這樣的人沒有因為跟你做朋友而成長,這種朋友其實可以歸類為點頭之交就好,
分享孔子對朋友的定義: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
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走邪門歪道的人,不一定只有指偏門或犯罪,還包括不工作、不務正業或投機取巧過生活。
如果你願意帶領朋友成長,但他們卻只想著攀關係來接近夢想,那這樣的性格已經更深蒂固,你盡力了也只能漸行漸遠,點頭之交即可。
「工作呈現他的價值觀」
沒找到自我定位的人,才會到處交朋友、拉攏關係,因為他們本身沒有社會實力。你可以觀察那些人,尤其男生很多在網路找女生做伴遊的、傳播的,或是女生沒有正當職業的。
一個人能被尊重,除了最重要的品格外,還有看他的工作,因為職業展現的是他的世界觀。
之前當副總開會的時候,董事長說了一句話:「一個人一定要在一個產業待上兩三年以上,才能知道他的能力。」
包含他的耐力、紀律、抗壓性,他的企業思維、領導力、分析力,研究系統結構,從他深度的訪談看出他思考邏輯,語文能力...等。
甚至公司餐會上如何應對進退,看出他是否圓融處世,身段是否彈性,八面玲瓏... 等等,都是他的表現。
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在工作中的態度與能力再去觀察他的品格。但如果一個人連工作都不想努力,很散漫或做偏門,那這樣的人表示對自己的格局只能這樣,連人品也不用觀察了。
「攀附來的只顯示狼狽」
什麼人和什麼人走在一起,有實力才會被人尊重。
這年代的速食友情比愛情更多,現在的活動舉辦、社群媒體、個人平台網頁...都開放式,任何人都有機會可以去寫信、發訊息給想給的人,要發給蔡英文也不是難事(只是她能不能看到而已)
但一個有高度的人,絕對不是用這種方式來接近想靠近的人,而是先把自己成為那樣的人,以至於他們平等,就算沒有達到同等,但努力提升,已經不至於差太多的高攀。
當你變成了別人受邀的座上賓,當被人肯定,成了別人的口袋名單,任何人都會看見你的實力,那時是別人來認識你,不是你汲汲營營的追求。
不是認識很多人就是對的,
人家承不承認你才是王道,
認了,挺不挺你才是真理,
其他都關係都是虛無縹緲。
想靠關係走捷徑的人,他們的生命不夠穩紮健康,一個真正想進步的人,是承受極苦的熬煉,淬煉出能力,藴育出內涵,展現他的卓越。
總結: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跟著蜜蜂找到花朵,跟著蒼蠅找到廁所。
#這是我多年前也分享的文
#現在的年紀比較不會遇見
#順便分享金環獎
#頒獎典禮
#女人工作的熱情
應對進退能力英文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造形勢的政治家—宋楚瑜主席】
(今年是政大外交系成立九十週年,政大外交系的學妹特地來訪問宋主席。以下為專訪內容,刊登政大外交系系刊/Jul 2020)
「一流的政治家要能夠乘風破浪,更要會興風作浪。三流的政治人物則是怕風怕浪。」畢業於政大外交系,從未忘記授課老師上課時的提點。政大畢業後即至美國攻讀碩士與博士的宋主席,回台後曾任行政院院長秘書、總統秘書、新聞局局長、台灣省省長等職位,投入中華民國政壇的期間,宋主席曾經結識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會見過六位美國總統、十三位日本首相,上百位的各國家領導人(包括國王、總統、總理、國務卿等);曾在IDU發表演說,也代表中華民國兩次參與APEC國家領袖高峰會議,在台灣的政壇和外交上佔有一席之地,無疑是一流的政治家。
適逢外交系九十週年,宋楚瑜主席除了送上祝福之外,也與我們分享從大學、赴美留學到踏入政壇的點滴,希望藉由他的經驗和故事,能勉勵外交系的莘莘學子。
<我想當的不是工程師!>
宋楚瑜主席的父親是位湖南鄉下的小孩,初中畢業就隻身到青島從軍,因此希望下一代能夠受到完整的教育,殷切期盼兒子能成為一位工程師,將來能夠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但是,宋主席從小數學特別差,文史科特別傑出。第一次參加聯考,報考理工組,就不幸落榜,只好報名補習班準備第二次聯考。然而,宋主席早已領悟到自己想做的不是工程師,而是想要從事與政治和外交相關的工作,當時的他想,真正對國家有長遠貢獻的,不一定要是學工程的人,而是學政治的,更期許自己能夠像政大校歌的第一句話所說的,成為「管理眾人之事的人」。於是,宋主席與補習家教老師試著說服他的父親,說:「爸爸,您曾經到美國訪問過,看看林肯紀念堂紀念的人是誰呀?不是工程師,而是政治人物。」看見宋主席的熱忱和遠見,補習家教老師更說:「楚瑜考上大學或許能夠成為三流的工程師,但這小孩有潛力成為一流的政治人物。」宋主席與我們分享:「當年,我父親看見我這十八歲的小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應對進退能力,還有著遠大的理想,便欣然答應了。所以,我每天準時到補習班報到,認真讀書,最後就以四百零四的高分,第一志願考取政大外交系。」因此,父親送了他一本原版韋氏英文字典,寫著:「有志者事竟成。」除了恭喜兒子之外,更有著深深的期許和期待。
<外交系點滴>
外交系四年的生活對於宋主席來說,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大學的所學使他受益無窮,奠定了他赴美留學的基礎,也影響了他的從政之路。
在第一志願錄取了外交系之後,宋主席並不以此而自滿,仍然好學不倦,省吃儉用,只為了把錢留起來學習。為了奠定外語基礎,每天晚上宋主席都有不同的行程,有時到學校附近的修道院向外國修女學習英文和法文,有時到台北市區的美爾頓補習班學習英語會話,有時到台北國際學舍跟外國學生學習英文寫作。大二時,參加救國團國際事務研習會,曾以法國代表的身分參與模擬國際會議並辯論中國代表權問題,以流利的法文發表演說。接受我們訪問當天,宋主席更拿出當年大三寫的英文作文<我的志向(My Ambition)>,他以流利的英文朗讀著當年的原稿,「I want to become a truly diplomat. I don’t believe in the old Chinese saying that the weak nations have no diplomacy. Because Lincoln’s words continued to sound in my ear, “Let us have faith that right makes might, and in that faith, let us do our duty as we understand it.”」字字寫著對於中華民國外交的期待以及對於政治的熱誠,更可以看出宋主席在大學時期,早已有不同於一般學生的視野和高度。
拿出自己的大學時期的筆記,清晰、有條理地寫著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的條約和協定,除了勤奮向學之外,年少時的宋主席更懂得反思,修完「中國外交史」後,用毛筆把感言寫在筆記本的最前空白頁:
「近百年的中國外交史實在就是一部血淚國恥史,既不能洞察及微,又不能應變乘機,無可恃之勢,無可假之權,徒擁大國之名而自欺,而無強國之實以自保,徒有諳外語辦洋務之外交官,而無造形勢、俱慧眼之外交家,無獨立奮鬥自主之外交政策,端看強國之顏色,故乃任人割宰,幾遭敗亡!。」
「讀史在鑑往,尤在啟發,今後如何而後能,「內興文治,外修武備,求他人之所以文明,以去我之粗鄙;求他人之所以強盛,以救吾人之危弱;求他人之所以開化,以革吾之拘泥謭陋。」以恢復我固有權益,堅定立場,保土安邦,滌雪前恥,置國家於平等之境,晉中華於強國之林,而謀人類永恆幸福,有志於外交者,能不以此自勉哉?!」
抒發自己對於中華民國外交的感慨和救亡圖存之心。而正是因為宋主席對於歷史和外交的了解,加上語言的基礎,讓他到美國留學時,能夠輕鬆地與人溝通、談話,更讓兄弟會的許多美國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外交是創造形勢>
大二時,國際政治鄭震宇老師曾說過:「外交是認識形勢、掌握形勢、創造形勢、改變形勢。」「一流的政治家要能夠乘風破浪,更要會興風作浪。三流的政治人物則是怕風怕浪。」這些話深深烙印在宋主席心裡,在政壇的幾十年,他始終以「創造形勢」為目標,透過參與國際會議推廣台灣的國際形象,傳播自由民主的內在價值。
當年,在宋主席擔任新聞局局長時,中華民國已經退出聯合國,接著又與美國斷交,邦交國只剩下二十幾個國家,他不斷思考:「我們要如何創造形勢,怎麼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進而認真推動「政黨外交」的概念,利用政黨的力量將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價值投射到全世界。因此,他成功地讓國民黨加入IDU(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國際民主聯盟),與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和日本自民黨成為盟友以提高國際能見度。宋主席後來應邀參加IDU在東京的年度會議,結識了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更與她成了好朋友;而宋主席也在該大會中發表以「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he C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為題的演說,與瑞典、日本等國首相齊聚一堂。爾後,他也受美國前總統福特的邀請參與AEI(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美國企業協會)的世界論壇,以坐在首桌之姿與各國代表交流,也結識了法國總統季斯卡、德國總理施密特及英國首相卡拉漢等人。兩次代表台灣參加APEC,主動出擊,在會議中發表講話,獲得與會領袖們的肯定,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川普總統等人都主動向他致意。
雖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但宋主席利用政黨創造形勢,突破當時台灣的外交困境,讓中華民國有機會出現在國際會議的舞台上,他認為這樣的創造形勢,能夠突破正式外交的困境。宋主席說:「過去我們常常拘泥於傳統的方法,想著我們參與國際組織就是要對匪鬥爭,但是,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非要他們在台灣和大陸之間做選擇,肯定不利台灣,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創造形勢。」
宋主席拿出一張在四維堂前與朋友的合照,照片中的他穿著卡其布打著黑領帶的學生服西裝,他回憶起當年,笑著說:「大學時,我為了之後可能會派到非洲去做外交官,所以常在大熱天穿著西裝,練習耐熱。」宋主席從美國學成歸國後,先擔任蔣經國先生的秘書,原先已經以最優等及格考過外交人員特考到外交部工作了,卻不幸遇到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的困境,因而接任新聞局代理局長,而與外交部擦身而過,但是,他欣慰地說:「我雖然沒有進過外交部,但我做的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外交。」
沒有正式當過外交官,宋主席卻從事許多與外交相關的重要工作,四任總統都曾派他為「特使」,公開或私下進行外交工作。
一九八O年十一月,當時宋主席擔任新聞局長,帶著經國先生親簽信函,前往美國華盛頓會見雷根總統,傳達台灣希望美國政府賣F-16軍機的建議。
一九八九年四月廿六日,宋主席在國民黨副秘書長任內最後一趟出訪行程(不久後的六月五日,他就成為國民黨的秘書長),李登輝總統委派他到菲律賓擔任中華民國的特使,提供食米十萬噸作為賑災之用。宋副秘書長到馬拉坎宮見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艾奎諾(Aquino)夫人,表達台灣人民對災情的關切。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四日,當時宋主席擔任國民黨秘書長,帶著李登輝總統的親簽信函密訪美國老布希政府,拜會副總統奎爾,表達台灣安全對戰機的軟性訴求,成功達成使命。
而在二O一七年與二O一八年的十一月,兩度代表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依然把握出席國際會議的機會,為台灣發聲,爭取能見度。
<薪火相傳—給學弟妹的勉勵>
「今天的分享不是為了自我標榜與吹噓,而是希望能夠經驗傳承,讓外交系的學弟妹們也能繼續成為國家棟樑。」宋主席謙虛的說。他期許外交系的學弟妹們能夠從三樣基本功做起,首先是語言,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不管將來派到哪個國家做什麼工作,語言都是必備的能力。第二是邏輯,當年,理則學是外交系必修課(大二時,這門課他得到一百分),雖然現在學校已經沒有邏輯學這個科目,宋主席特別強調邏輯推理的重要性,因為邏輯就是歸納、演繹,可以幫助思考、分析和推理判斷,並影響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第三是歷史,他認為外交系的學生應該要能了解台灣和大陸,更要趁著大學四年,多讀些歷史書籍。除此之外,宋主席也談到若外交系學生想要到國際上發展,一定要好好認識四個地方:首是我們居住成長的台灣、再者也要認識大陸、美國和日本,因為他們深深牽動著我們台灣的發展和世界局勢。最後,他也提醒學弟妹們要好好念書,善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充實自己。
翻著昔日的老照片,宋主席回憶起在政大的日子,公車站、四維堂、修道院的面貌都不復從前,景色已非,但認真的宋主席從來沒變。採訪那天,宋主席早已熟記我們事前提供的訪綱,做足功課,搬出他三大疊收藏的原始資料和照片,開始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的秘書說:「他這麼多年來,都是這麼認真呀!」
宋主席說:「天道酬勤,人呀,要一步步踏實的走。」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們必須努力才有可能抓住機運,如同青年時期的宋主席,默默地為了理想耕耘。然而,機運也可以藉由自己的雙手打造,就像宋主席在台灣最艱困時「創造形勢」一樣,他說:「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就要思考換個方法,走出一條路。」不論是中華民國外交,或是面對人生的大小事都是如此,試著停下腳步,換個方式思考,或許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離開之前,宋主席向我們介紹了牆上的對聯條幅,上面寫著:「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是于右任先生致贈給蔣經國先生的,宋主席也以此自勉,他說:「我們也許有不同的過去,但是我們有共同的未來!」所以,我們要追求的不應該是私利或是政黨利益,而是天下之利。從中,我看見宋主席的虛懷若谷,不管是擔任新聞局局長或是省長期間,他都以人民為出發點,為了開創台灣人共有的美好未來。
訪問的最後,謙虛的宋主席問了我們:「你們對這個系友還滿意吧?」我們心滿意足的笑著點頭,因為,兩小時的訪談後,我們帶走的是他寶貴的人生經驗、價值觀和態度,感受到他幾十年來為台灣這片土地付出的認真和踏實,更學習到他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獨到眼光和想法,相信這些點滴都將成為日後滋養我們的養分,從懵懂無知的小幼苗,到日漸茁壯,最後,能夠成為國家最堅毅的支柱,抑或是在各個領域中,如同繁花般,恣意綻放。
應對進退能力英文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業者:你是善用或濫用媒體曝光?]
看到自己和公司名字躍上媒體版面,是件感覺挺好的事情,好像在人生的成就清單中打了個勾。因此許多創業者,常戴著粉紅色鏡片看待獲得媒體報導這件事,殊不知如果在錯的時機,追逐大量的媒體曝光,反而是浪費了媒體為你帶來的關注。我整理出四點「適合爭取媒體關注」的時機,提供大家參考,看看你是善用或濫用了媒體曝光?
1. #找到PMF
我們常常苦口婆心地提醒創業者,當你的產品還沒有找到 PMF 的時候,過度搏版面,其實是浪費了那些珍貴的關注與機會。為什麼?當媒體報導為你帶來流量,但你卻沒有成熟好用的產品,留住這些慕名而來的潛在用戶,那等於這是一場無效的曝光。更差的狀況,是新用戶嘗試了你的產品之後,覺得不好用、名不符實,留下負面印象,那你甚至得花更多力氣重建口碑。
若你很確定找到了產品的 PMF,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標客群,能侃侃而談用戶有多喜歡你的產品、為什麼喜歡?你和別人的差異在哪裡?你為用戶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不僅媒體會對你有興趣,在這個階段,你也更有能力把握隨之而來的關注與流量。
2. #獲得募資
完成一輪募資是個好題材,媒體會有興趣挖掘你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創業者、什麼樣的團隊、經過多少努力、打造出如何與眾不同的產品、並因此得到哪些知名機構或投資人的支持?
對團隊來說,這也是個很好的利基點,可以藉機告知大眾你接下來有什麼樣的動作?例如招募人才、跨足海外,或是尋求什麼樣的合作夥伴?你也可能因此吸引到下一輪潛在投資人的關注。
3. #領域專家
媒體常需要報導一些產業評論、市場趨勢,這種需要參考專業意見的主題。有實際產業運營經驗的創業者,就是媒體在搜集資料時,很好的訪談對象。
創業者可以如何做準備呢?這是我的三個建議:
1) 隨時掌握自己專業領域的市場數據、與產品數據。
2) 把這些數據,加上你的經驗,內化成個人洞察,並摘要出「為什麼這些資訊值得別人了解?」的重點。
3) 善用自媒體,把這些見解分享出來 —— 你不知道,今天誰會看到、誰會分享給誰,並因此為你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4. #捍衛自己
景氣不佳,大家不看好你?(例如最近新冠病毒的影響)、被競爭者攻擊了?政府突然改變法規,讓你辛苦打造的產品陷入爭議?甚至更慘一點,被惡意抹黑了?這些負面事件,也是爭取媒體關注的好時機。你可以站出來捍衛你的立場,發表你的見解,剖析現在的局勢與可能造成的影響。當你腳步夠穩、立意良善,也有條有理,這反而是為你贏得正面評價的翻轉機會。
別誤會,不是要你被酸民酸兩句、或是得到幾個一星負評,就找媒體求爺爺告奶奶。若是你真的難以評估事件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找媒體?在大張旗鼓求關注以前,記得找有相關經驗的前輩或專家討論一下策略。
以上是我歸納出來,「適合爭取媒體關注」的四個時機。如果今天你還沒找到產品 PMF、只是有些小小的進展(例如新版本上架)、推出促銷活動,或是參加競賽贏了獎項 —— 這些時候,與其去費心爭取媒體報導,不如好好專注如何為你的用戶打造更好的產品。
by Alyssa Chen, Associate / Head of Accelerator
關於與媒體應對進退的方式、如何與媒體創造互惠雙贏的關係,都還有很多眉角,這也是為什麼 AppWorks 團隊裡有負責中文與英文媒體策略的兩位專家,隨時為創業者提供諮詢與協助。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 AppWorks Accelerator 為創業者提供的服務,歡迎參考我們的網站介紹:https://appworks.tw/accelerator
Photo by Prateek Katyal on Unsplash
應對進退能力英文 在 EZ Talk - 英文溝通寫作全技藝:求職、行銷 的推薦與評價
英文 溝通寫作全技藝:求職、行銷、情書、慰問…50種工作與生活情境,面面俱到的英文書信 ... 【書信結合溝通情境,應對進退更得體】 面試(interview)結束後,馬上寫信 ... ... <看更多>
應對進退能力英文 在 Re: [新聞] 鐵飯碗生鏽了?年輕公務員爆離職潮:只 的推薦與評價
同道中人(握手)公務員應該規定有工作經驗再考比較適合有些應對進退其實還是需要磨練啊只會考試進來也是辛苦. 5 F 推EXDes: 該放的假一天不會少可是要 ... ... <看更多>
應對進退能力英文 在 [請益] 應對進退怎麼說? -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手機排版請見諒》
因為目前在修改英文自傳,想請問「應對進退」要怎麼說會比較好?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0.145.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422254029.A.7E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