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解,不過,單獨描述食材或大概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沒有辦法表達出這道菜餚的精神或特殊脈絡。若是直接以這道菜餚的特色來進行翻譯,也有可能反而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文化中菜餚在其他文化的翻譯名稱,除了能夠標準化自身文化透過飲食的文化交流之外,或許也會涉及文化背後的國際政治角力?
——————————————
今年7月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Kimchi(舊譯韓國泡菜)的正式華文譯名訂為「辛奇」,雖然表面看來是終結了從去年11月起,因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職(ISO)認證,並聲稱韓國「泡菜宗主國」地位名存實亡而開始的「泡菜宗主國」之爭,但新聞一出,卻引發了另一波議論。
不只中國網友批評「管太多」,同樣使用華文的台灣,也出現不少表示不以為然的評論,就連韓國本土都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上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然而,隨著韓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流持續席捲全球,「Made in Korea」也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這次的「辛奇」正名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或許也將再次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
愚蠢的亡國政策」?韓食正名早有先例
「『김치』(Kimchi)是使用了上百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固有名詞」、「中國人要怎麼翻譯我們的固有語是他們的問題!」
包含擔心Kimchi的韓文字「김치」就此消失、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擔憂宣傳效果下降,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等,請願文中洋洋灑灑列出六大項反對「辛奇」的理由,不只稱政府這樣的做法,是拋棄韓國人的自尊心,甚至還痛批這是「愚蠢的亡國政策」。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也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
追溯Kimchi被稱為「韓國泡菜」的起源,是因為華文中並沒有相應的名詞,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並加上「韓國/韓式」加以區別。
但姑且先不論「辛奇」的出現是否會反而導致「김치」的韓文用法消失,雖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習慣上確實會先以當地有的名詞稱呼,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正名」的先例。
「想要提升『韓式料理』的品牌價值?就必須統一名稱標示方法!」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就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以最基本的飯(밥)為例,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Bab」,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Rice」。同時報導中也以當地日本餐廳作為對比,明明數量就是韓式餐廳的好幾倍,料理的翻譯名稱卻能夠完美地一致。兩年後,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同樣的問題也再度被提出,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
石鍋定食(돌솥 정식)被翻譯成「hot stone pot full」(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牛頭骨湯(곰탕)則變成「bear thong」(熊湯),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
不只英文翻譯出包,日文翻譯也好不到哪去,除了醬油蟹變成「蟹の醤油ピックル」(螃蟹的醬油酸黃瓜),各種翻譯錯置的情況也屢屢出現,讓點餐彷彿成為一場「大冒險」。當記者詢問店家,卻發現對方只是直接委託招牌業者製作,10多年來都不知道上面的翻譯是錯的,而進一步追問招牌業者使用的翻譯方式,竟然是依賴最陽春的網路翻譯。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簡稱農食品部)合作,並在2014年發布了《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規定了標準的日文、華文與英文名稱。在這波名單中,被「正名」的不只有如今台灣人常見的拌飯(英文翻譯由Bibimbab、mixrice等統一為 Bibimbab)、冷麵、烤五花肉(過去也有人稱三枚肉)等,「紫菜飯卷」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壽司」分道揚鑣。
有趣的是,這次引發議論的「辛奇」,因為製作過程與原本的翻譯「泡菜」不同,也曾經出現在2014年的正名名單中,但農食品部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在中國內產生影響力」而作罷。連帶的,像是「김치 볶음밥」、「김치전」等料理的華文翻譯,也定調為泡菜炒飯與泡菜煎餅。
然而,比起維護文化自主性,這次的「正名」實際上更接近於促進資訊流通的「書同文」政策,不只牽涉的語言較廣,對象也主要是韓國自家人。相較之下,2005年韓國首都由「漢城」正名為「首爾」,不論在對象或意義上都更接近這次的辛奇正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1493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
慣行農法起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歐陸洪水大火熱浪乾旱 氣候變遷瓦解歲月靜好》
歐洲今年夏天以來發生在德國比利時的洪災,希臘義大利以及地中海周邊包括土耳其、阿爾及利亞的山林大火,完全印證了8月9日出爐的,聯合國IPCC專家第六次評估報告所提出的「紅色警戒」-
氣候暖化正在迅速惡化,已經在全世界最富庶最發達的歐陸實境上演。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7月14日推出一攬子計畫「Fit for 55」提案,旨在實現2030年排碳量(與1990年的水平)減少55% ,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一攬子計畫中最重要的兩項旗艦提案:一是要在2035終結石化燃料,二是徹底改革排碳交易市場。
如同歐洲所有的重要改革,毫無疑問,這個一攬子計畫需要德法兩國的全力支持,才能進而說服歐盟其他25國。然而德國正迎來9月底的聯邦大選,將決定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在氣候議題上的走向,但是倒數僅剩40天左右的選情複雜,呼聲最高的是社民黨候選人現任財長蕭茲。遙遙落後的基民盟已經搶先呼籲聯合組閣,並且以「找到停止2°C暖化的路線」為聯合組閣首要條件。
氣候變遷議題一直是法國總統馬克洪用於國際外交的王牌。大家對於他踢館川普的名句「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都記憶猶新。但是身為巴黎氣候協議的發起國,馬克洪就任之後除了響亮的口號之外,並沒有以身作則推動巴黎協議的落實。
馬克洪就任後,許多環保承諾都沒有履行,曾經為馬克洪在氣候變遷議題上背書入閣的法國環保界權威Nicolas Hulot,因為面對太多的妥協壓力而拂袖而去。馬克洪政府所出台柴油車碳稅計畫,引爆了黃背心社會運動,迫使馬克洪開倒車,造成他在氣候暖化上不及格的政績。氣候變遷將會是他即將在2022年3月競選連任的關鍵議題。
德法兩國在減碳議題上,所面臨的共同困難,是兩國工業重中之重的汽車工業。即使目前的共識是要去化石燃料,以電動車推動系統性整體的產業改革,來搶救汽車業,但是電動車的電池並非全無爭議。開發中國家的能源需求量仍是一條上升曲線,再生能源無法滿足需求,疫後經濟重啓勢必將衝擊減碳。
{內文}
德國洪災區居民:至少我們還活著,那麼多人都死了。難以相信難以想像在這裡發生了什麼。我們沒看到遠方的景象,但是從直升機所拍的照片,我們所聽到的,從這裡到萊茵河,一切都被淹沒了。
萊茵河上的羅蕾萊,德國著名的圓舞曲,現在淪為一首縈繞不去的輓歌。
德國洪災區居民:我深愛這條河,我無法置信,我們的河怎麼能這樣對我們?上帝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
讓德國人鍾愛依戀的萊茵河,變成一個毀滅性恐怖情人的罪魁禍首,不是上帝。
德國之聲環保議題記者 Ajit Niranjan:這個報告顯示出以最有力的科學證據,僅僅人類這個單一物種,竟然在幾百年內改變了這個星球。正如您之前提及的這些變化,其幅度與強度擴及一切。從越來越高溫的熱浪,到北極冰的融化,而這些都將在我們百年之後,持續惡化。
8月9日由聯合國所公布的,第六份IPCC報告,沒有懸念,是一個月之前,已經在德國實景上演,災難浩劫的劇本。一如IPCC報告出爐的前一天,在東京熱鬧收官的奧運閉幕典禮上,燦爛的煙火,呼應的是孕育了奧運起源的希臘,已經燃燒了十多天,無法撲滅的大火。這場大火隨著乾旱和夏季地中海熱風,已經擴散到土耳其和義大利。
新聞片段:法國普羅旺斯早上9點,氣溫已經高達28°C,Anthony必須在炙熱的陽光下,照顧他的牡丹花,但是他已經習慣了。
法國普羅旺斯花農 Anthony Fremiot:每一年夏天都越來越熱,我們明顯看到高溫陽光,對土地的影響。我紀錄的土壤溫度在40-45°C之間,這對花而言真的非常糟糕。
孕育了著名香水,令人嚮往的普羅旺斯,得天獨厚,以陽光海水為名的蔚藍海岸,正在一寸一寸的沙漠化 不可逆轉。
新聞片段:六七月法國大部分地區,卻迎來異乎尋常的大雨,如同這張圖表上藍色的部份。這些過多的雨量造成農業嚴重的後果,在這裡本來兩星期前就該收割麥子了,但是這就是問題癥結所在。
法國農民 Jules Gauthier:刀子很容易就插進土裡,本來這個時候土壤應該是乾的,但是現在卻潮濕的不得了,正因如此麥稈都還是潮濕的,因此我們根本無法收割。
這不是一部預告片,這是一部正在衣食無缺,最富裕發達的歐洲大陸,和地中海周邊上演的災難片。還沒有等到8月9日,IPCC的報告出爐,歐盟已在7月中,出台了2030減碳55%,2050達到碳中和的一攬子計畫。但是這個計畫,必須要獲得27個政府的支持,一向主導歐洲重要改革的德法龍頭,對這個一攬子計畫,有決定性的影響。而進入倒數40天的德國大選,目前的選情,產生了戲劇化的翻轉。
基民盟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 Ruediger Kruse:所以當務之急是面對1.5°C的挑戰,現在差不多是一決生死的時候了,我們必須要利用下一個聯盟內閣,我們要透過聯盟找到這條解決之道。我們必須要制定一條停止2°C暖化的路線,這必須是組成新聯盟的主要條件。沒有這條通路就沒有新的聯盟。
最新出爐民調顯示,以35%遙遙領先的,是社民黨候選人,現任的財政部長蕭茲。基民盟候選人在視察災區時,談笑風生重創形象跌至20%,綠黨則以16%殿後。雖然基民盟還有相當份量的基本盤,但是也公開做出了聯合組閣的準備。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您說您的政黨致力於發現問題,然後很快地作出回應,但是回應之一是在十年前,關閉了碳中和的核能電廠,您對此怎麼說呢?
基民盟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 Ruediger Kruse: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對的,這也顯示我們可以改變對事情的態度。當務之急是我們得啟動這個社會改革,朝向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這絕非易事。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為什麼我要在9月大選中,把票投給基民盟,而不是更為激進的綠黨?
基民盟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 Ruediger Kruse:因為最終你不僅要保護氣候,你也想要一個體面的生活,你也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以及給孩子一個安全未來,和良好的教育,所有這些訴求,我們可以做到最好。通常不是那些最激進的政治人物,能夠以一個良好的方式來治理社會。
相較之下 氣候變遷議題一直是,法國總統馬克洪用於國際外交的王牌。
法國總統馬克洪: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
沒有人忘記他氣勢萬鈞的「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但是身為巴黎氣候協議的發起國,馬克洪就任之後除了響亮的口號之外,並沒有以身作則,推動巴黎協議的落實。
新聞片段:2017年剛剛當選的馬克洪,極力想要體現一個希望,他發誓說氣候變遷將會是重中之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對於禁用嘉磷塞的承諾。嘉磷塞是法國農業使用最多的化肥,但是兩年之後的結果是希望破滅,開了倒車。
法國總統馬克洪:不 我沒有改變看法,但是我沒有成功。(您沒有成功?)我沒有改變看法,我依然想要解決問題,但是我沒有成功。(這是一個失敗?)集體的。
馬克洪的確關閉了法國爭議多年,歷任總統都失敗放棄的老舊核電廠。他關閉了數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取消法國西部的飛機場計畫。但是他競選時,三顧茅廬請入閣的部長,法國環保權威,一年之後拂袖而去。還有因為徵收碳稅,引爆的黃背心運動,標記他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妥協。
新聞片段:法國環保界所擔心的是,法國在達到2050年碳中和,進程上的落後,2018-2019之間減碳比例只達到0.9%,原訂應該在2021年就要達到3%。
法國綠色和平組織總監 Jean-Francois Julliard:法國並沒有走在一個合格的進程上,一個遵守巴黎氣候協議的進程上,因為我們沒有對排碳量最多的產業,交通、住宅和農業進行整體性改革。
如果巴黎氣候協議的龍頭法國,都沒有辦法落實達標,還有什麼立場主導歐洲,甚至影響全球?
法國高級金融學院院長 Philippe Dessertine :我們有一個過於簡化的論述,說我們需要再生能源,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面銅牆鐵壁,因為我們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尤其是那些開發中國家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能源,而再生能源根本無法覆蓋整體需求。所以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降低能源用量,在以再生能源作為替代能源的同時,也必須設法降低我們消耗能源的用量。
然而在減碳議題上,德法兩國所面臨的共同困難,是兩國工業重中之重的汽車工業。
法國高級金融學院院長 Philippe Dessertine :總是同樣的老調,就是以為只要西方國家使用電動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是要如何對地球上,其他國家的人解釋,那些沒有車的人,不管是電動還是汽油車,你們最好不要有車,因為無法負荷了。這是一個雙向的爭議,一方面法國汽車產業說,我們要活下去,所以我們全力發展電動車,德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德法兩國戰後經濟基礎都是汽車業,所以認為解決之道就是電池,然後再開發一個使用電池的空中巴士。但是困難的癥結所在,最終也許是我們,不該再大量使用汽車。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終於讓追求更多財富,消耗更多資源,沒有止盡的全球化機器,被迫關機暫停。但是疫情之後重新啟動的經濟,如果還是回到追求同樣的經濟成長率,那麼比疫情還要更可怕的是,在20年內達到升溫2°C的毀滅性臨界點。
德國洪災區居民 Cornelia Barthel :這就是我們不想再住在這裡的原因。我相信災難會再次發生。他們無法阻止災難發生。
德國洪災區居民 Michael Ahrend:這不是戰爭,這是自然的反擊。我們應該開始傾聽自然了。
這一次沒有人會說「狼來了」,因為危在旦夕的是人類的救贖。
https://youtu.be/jkWdzKvD0hE
慣行農法起源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咖啡(一)】
我們之前大概有幾篇的文章有稍微聊到越南咖啡,喝習慣阿拉比卡咖啡的人初次到越南喝咖啡會非常不習慣,濃厚的咖啡味其實跟原本我們一邊喝的咖啡種類也都不太一樣,其實這種咖啡豆又叫做羅布斯塔咖啡豆,在越南非常的盛行,且價格也相對阿拉比卡來的低,這禮拜就用兩篇篇幅的時間,讓我們來跟大家好好地介紹越南咖啡的來源以及一些特色地方。
1.越南咖啡的起源
講道一個東西我們就喜歡先介紹起源,最早在1857年由法國傳教士帶入越南的第一個品種的咖啡其實是阿拉比卡咖啡,一開始在寧平、清化、義安以及河靜開始進行測試與栽種,後來將這個種植面積延伸到中部的省份,包含廣治與廣平,原本有在往更南部發展,但是最後發現栽種最適合的就末屬於中部的一些高地地區。後來在1908年,法國人將羅布斯塔咖啡豆帶入越南,最主要原因是阿拉比卡咖啡在越南環境的種植下產量不高,因此希望用這個新的品種來取代阿拉比卡咖啡,所以在1910年代開始,種植羅布斯塔咖啡的面積就愈來愈多,在1940年代種植咖啡的面積來到13000公頃,咖啡數量來到1500噸左右,而讓整體越南咖啡經濟起飛,要從1986年後開始說起。
2.越南咖啡的政策改革
在1975年越戰結束,當時從蘇聯複製到越南的經濟政策有些失靈,所以在1986年越南政府開始進行改革策略,其中咖啡就是一個大項目,越南政府就將很多的資源投入在咖啡產業上,其中還將咖啡特別作為一個農業部門,也在此時成立越南咖啡聯盟(LHXNCPVN;VinCafe的前身)希望能夠擴大種植的面積,除了國營農場外,政府也鼓勵個人家庭栽種咖啡,來擴大越南咖啡的產量,在1980年代後期,阿拉比卡咖啡才回來到越南種植,包含越南已經有技術去種植阿拉比卡咖啡,能夠生產Catimor的咖啡(其實Catimor咖啡算是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的雜交種類),就這樣,在1990年的後期,越南成為東南亞主要的咖啡生產大國,越南咖啡也是每年20-30%的產量成長,主要生產的羅布斯塔咖啡豆佔92%,所以其實在這段期間的成功要素包含了咖啡國有化、民營企業不斷的經濟複製,咖啡加工業興盛,讓整個產業突飛猛進。
3.越南咖啡的種植技術
在這邊簡單聊一下越南咖啡技術,在1990年開始,越南創造許多咖啡農業研究會,特別去研究一些雜交種的羅布斯塔咖啡,因此也在此時培育出10幾種的羅布斯塔種類,對於土壤、病蟲害對抗能力以及氣候方面都更有適應性,這個也是產量能夠提高的關鍵。其次是生產系統,在越南咖啡種植上主要有兩種種植方式,其中有一種是交叉混種的方式,意味著在咖啡農田裡面種植其他種類的植物,包含辣椒、鳳梨等作物,其中很大的效果是能夠為為咖啡樹遮陽、防風以及保持水分,讓咖啡的整體產量可以提高,也因為大量種植其它的果物,所以也幫助當地就業機會的提升。最後是在咖啡的採收方式,越南較大型的咖啡商會用水洗加工的技術來確保咖啡豆的品質,因此在多榮市(Đắk Lắk)就有16座的水洗加工廠,年產值可以來到64000噸的咖啡,以上就是簡單的介紹越南咖啡的一些種植技術。
這篇主要就著重在越南咖啡的歷史,1986年開始的改革政策的成功因素,最後就是越南在這段時間以來技術上面的提升,咖啡對於越南算是非常大的出口產品,相信很多人到大叻都會去買咖啡豆,下一篇就來介紹越南咖啡種植的地方以及羅布斯塔咖啡與阿拉比卡咖啡的比較。
慣行農法起源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咖喱 #日本廚房 #日本咖喱歷史
講述日本咖喱發展歷史,日本咖喱跟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有什麼分別,介紹日本調味料,S&B 紅色特大罐裝咖喱粉,價錢、特色、容量、保存方法等等,咖喱種的薑黃素對人體的益處。
自1853年黑船來航開始,日本的鎖國體制已經事實上不復存在,而橫濱周邊地區也開始居住了為數甚多的歐美人,日本人也隨之得到了更多機會接觸西洋飲食文化,當中英國食品公司克羅斯和布萊克威爾(英語:Crosse & Blackwell,簡稱C&B)生產的咖喱粉便隨着明治維新登陸了日本。
咖喱最初在1772年左右自英屬印度傳入英國,其後一本在1861年出版、在當時廣為流行的食譜《家庭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開始鼓勵人們到店鋪選購咖喱粉,而非自己製作,藉此把咖喱的烹調時間大幅減少,並借蘋果和麵粉添加甜味和濃稠度。這種英式咖喱日後成為了現今日本咖喱的基礎,而咖喱在登陸日本時也被視為歐洲料理多於印度料理。故此,日式咖喱並非直接以印度咖喱為基礎,而是發展自已被西洋飲食文化薰陶過的歐陸式咖喱。
第一名接觸咖喱飯的日本人是山川健次郎。山川在赴美留學的船上首次接觸到咖喱飯,但據井上宏生著的《為甚麼日本人會喜歡咖喱飯呢》(日本人はカレーライスがなぜ好きなのか)一書提及,山川當時只吃掉了蓋在咖喱下的白飯。
最早的日語咖喱食譜出現於1872年、由敬學堂主人撰寫的《西洋料理指南》,當中舉出了的材料包括「蔥、薑、蒜、牛油、蝦、鯛魚、蠔、雞肉、蛙、小麥粉和咖喱粉」。由於食譜中包括了蛙作為材料,飲食研究家小菅桂子推測這種咖喱可能混入了法國料理的元素,不過這種做法並未在日本普及。較為普及的是同年由仮名垣魯文編纂的《西洋料理通》,其咖喱食譜列出了牛肉、雞肉、蔥、蘋果、小麥粉、柚子和咖喱粉等材料。
開辦札幌農業學校的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博士
1860年,福澤諭吉出版的《增訂華英通語》首先將咖喱翻譯為「コルリ Koruri ?」。1872年,當年受聘於北海道開拓使東京事務所的美國人霍勒斯·卡普隆獲提供的午膳包括咖喱飯。據北海道立文書館報《赤煉瓦》的記述,當時咖喱飯的名稱為「タイスカレイ Taisu Karei ?」。1873年,舊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開始逢星期六向學生供應咖喱飯作為午膳,但當時的名稱則未有記載。其後威廉·史密斯·克拉克在1876年於札幌開辦農業學校時,大力推動以小麥為主導的膳食,希望改善日本人因以米飯為主食而身體貧弱的問題,故鼓勵學生進食麵包等西洋食物,限制學生不得進食米飯,但咖喱飯則不受此限,當時咖喱飯的名字則被稱為「らいすかれい Raisu Karei ?」(「飯咖喱」,Rice Curry)。現今日式咖喱飯的片假名名稱「カレーライス Kare Raisu ?」(「咖喱飯」,Curry Rice)的起源則有數種說法,有指是1877年開張的法國料理店米津凮月堂首先採用[8],也有指是帝國飯店最早使用,但實際情況已難以考究。
早期「飯咖喱」和「咖喱飯」兩種稱呼均有被使用,而據S&B食品的介紹,兩者有着微妙的差別:「飯咖喱」多指飯和咖喱汁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進食的食法,而「咖喱飯」則指把飯和咖喱汁分開不同器皿進食的食法。然而在一般家庭,咖喱與飯往往只會一起盛載在同一個器皿中,但卻越來越多人稱呼其為「咖喱飯」,「咖喱飯」的稱呼於日本戰後經濟高速增長期逐漸佔優勢,並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取得了壓倒性的地位,自此成為大眾所認知的名稱。
在咖喱傳入日本初期,咖喱粉基本上全部經C&B自英國進口,使用咖喱的食品價格也相當高昂。1903年,大阪道修町一間藥房「今村彌」自行製造出了咖喱粉。由於當年大阪人習慣在早上將之前一晚的冷飯和隔夜飯菜翻熱當作早餐食用,易於調理的咖喱隨即在大阪打響名堂。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舊日本海軍當時有超過三成軍人因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腳氣病,軍方發現英國皇家海軍的咖喱飯包含肉類和蔬菜等食材,能彌補白米的不足,故將其採用為海軍指定伙食之一,是為最早的「海軍咖喱」。1908年,海軍出版《海軍割烹術參考書》,當年海軍咖喱飯的食譜包括了洋蔥、馬鈴薯和胡蘿蔔三種食材,這三種食材被稱為「三神器」。明治時期,日本本身並沒有這些西洋蔬菜,但由於北海道的氣候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相近,出身當地的在日外籍顧問威廉·史密斯·克拉克開始在其開辦的農業學校種植美國蔬菜,其後北海道的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西洋蔬菜,加上日本國內大量生產的咖喱粉,日式咖喱的雛形在明治時代末期已逐漸確立,成為現今日式咖喱的原型。
1932年,大阪阪急百貨店的食堂供應的咖喱飯連咖啡僅售20錢(當時100錢為1日圓),即使是平民也能負擔得起,因此瞬間大受歡迎,每天售出一萬三千多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非常不足,此時印度向日本提供了多達7噸香料,促使日本中小學校供應咖喱作為學校午餐。1948年4月,東京都的部分學校開始供應燉煮咖喱,當時S&B食品的創辦人山崎峯次郎致力向學校導入咖喱,並取得了社會的正面評價,此後逐步將供應範圍擴大至東京23區以至日本全國。同時,各大生產商在1950年代開始推出各種即溶咖喱塊,至1950年代末出現罐裝咖喱,1960年代研發出日本獨創的即食包裝咖喱。在即食包裝咖喱面世後,各大咖喱廠商旋即在電台和電視台打上大量廣告,市場競爭激烈,咖喱飯從學校進入了一般家庭。1982年,全國學校營養師協議會將1月22日定為「咖喱之日」,此後全國中小學校每年均在此日統一供應咖喱飯作學校午餐。
關於咖喱飯受日本人歡迎的原因,當中包括牛肉在明治維新時期作為「文明開化」的象徵受到推崇,日本人開始廣泛進食牛肉,這令使用牛肉的咖喱也同時隨之普及起來。同時由於英式食法多把咖喱和小麥粉混合製成稠狀醬汁,再行伴以米飯進食,這相比起多數伴同印度薄餅進食的印度式食法,更為貼近以米為主要食糧的日本飲食文化,故在普及後受到了日本人的歡迎。
日本のカレー開発の歴史について話してください。日本のカレーとインド、タイ、マレーシアの違いは何ですか?日本の調味料、S&Bの赤い缶詰カレーパウダー、価格、特徴、容量、保存方法などを紹介します。メリット。
慣行農法起源 在 /谷やん谷崎鷹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回はThe日本の御馳走、すき焼きです!(`・ω・´)
動画の中で話していたすき焼きの起源などの内容は以下になります(^^)
ただ、諸説ありますのでそこはご理解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①すき焼き発祥(諸説アリ)
→農作業で使うスキ等を使い、肉、魚、豆腐、野菜やらを焼いて食べる料理
※1まだ肉を食べることが避けられていた時代にこっそりと食べていたようです。
※2昔の料理本(江戸時代)には今みたいな牛肉ではなく鯨肉等を主に使っていたと書かれているらしいです。
→他にはすき身(魚や肉を薄く切ったもの)にした肉を使用する料理だから「すき焼き」となったという説等もあるらしいですが、丸一日調べてもはっきりとしたものはわかりませんでした(^^;
②関東と関西の違い
→関東 『鍋』のイメージ
昔は「牛鍋」とも呼ばれていたものがすき焼きへと進化したもので
今回作ったような出汁、醤油、みりんなんかの割下で牛肉や野菜を一緒に煮込んで食べる料理
→関西 本来の『すき焼き』
割り下に出汁などは使用せず肉を焼いて砂糖ワサッ醤油ドボドボっ入れて食べてそのあと白菜等の野菜を煮込む
※時系列で表すと
関西(京都)で「すき焼き」が誕生。
⇩
文明開化・及び明治天皇が牛肉を食べたのを契機に肉を食べる習慣が根付き関東で「牛鍋」が食されるようになる。(1870年頃)
⇩
関東大震災(1923年)により関西の人々が様々な形で関東に出向くようになり関西のすき焼きが関東にも広がる。
となるみたいです(^^)
※諸説あり
『OP音源』
↓beco様↓
https://youtu.be/FeoRdrlUkTw
本日もご視聴いただ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TV、イベント出演その他仕事のご依頼は
『(株)キューブ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 マネジメント事業部』 まで
『アドレス』
info@cube-entertainment.co.jp
『リンク』
http://www.cube-entertainment.co.jp/
↓↓お手紙・その他全てのお荷物はこちらまでお願い致します!!↓↓
『宛先』
(株)キューブ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マネジメント事業部 谷崎宛
『住所』
〒810-0001
福岡市中央区天神5-7-3福岡天神北ビル7階
慣行農法起源 在 農法種類 :: 台北農林漁牧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農林漁牧,慣行農法,有機農法,秀明農法,無毒農法,moa自然農法,友善農法,自然農法有機農業比較,慣行農法起源. ... <看更多>
慣行農法起源 在 阿孝的田- 有朋友問到慣行農法這個名詞的起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朋友問到慣行農法這個名詞的起源,找到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使用肥料農藥耕作 ... 【農貓老師講堂】無「機」之談:慣行與非慣行的差異|無毒農- 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