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走的這條路,對你來說是不是真的“對”呢?以下是十條前人經驗的總結。
假如你走在“錯”的路上,你可能會有以下5種感受:
1.你費了很大力氣,但好像沒有任何進步。
你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你需要把它們花在最重要的地方。
我們往往容易被一些緊急的事情所牽扯,但一件事緊急並不意味著這件事重要。在不重要的事情上終日忙碌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成就。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做了很多很多事,感到忙碌又疲憊,卻無論是在工作成績上,還是在個人發展上,都沒有什麼收穫的時候,你可能就是走在了“錯”的路上。
而當你並沒有那麼忙卻仍然“感覺被掏空”的時候,這又是更加危險的信號。
2.你只做“容易”和“安全”的事。
太多人想要追求人生的easy模式了,比如,有人總想不節食、不運動,光靠吞下幾粒小藥丸就能減肥。
但在人生裡,從來就沒有直達電梯可坐。維持一種最“安全”的生活,也許恰恰是你做出的最危險的選擇。對失敗、變化的恐懼會使你總是選擇那些自己“熟悉”、“擅長”的事,但這可能讓你的人生從此就局限在小小的舒適區裡。
你在年輕的時候越多地選擇“安全”,你的世界就可能會越小。
3.你在為其他人的“夢想”和“要求”而活。
有時候,你看到同事的雅思考了8分,或是隔壁的小李跳槽到了一家知名企業,你可能就會說:“我也應該做像Ta一樣的事!”但模仿是危險的,因為你的人生和成就不是模仿他人能夠得到的。
同時,你也不需要為了贏得別人的羨慕而生活。你沒有必要把“成為他人眼裡的優秀”作為自己的生活目標。你做出的所有決定,都不應該是“為了別人”,無論那個人是你的父母、老師、戀人還是最好的朋友。否則,在最好的情況下,你也只能活成別人期待中的樣子,並逐漸喪失你自己對生活的期待。
4.你總會不知不覺地陷入勾心鬥角。
當你遭遇他人的惡意、忽視或其他負面事件時,你可能會被激怒,用同樣惡劣的方式來回應對方。有時,你又很想在某件事上爭個輸贏。這一類的戲碼會極大地佔據你的精力,把你困在其中。
其實,面對一些指責、誹謗、敵意,你只需要平靜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後忽略那些擾亂你心智的聲音、起身離開,因為他們可能會讓你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5.你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的永遠是困難和障礙。
當你走在對的道路上時,儘管也會遇到困難,但你在大多數時間裡還是會充滿信心。
如果你總是感到生活中充滿困難,例如“這個項目肯定又有同事不配合”,“工作永遠都做不完,就算今天提前完成,明天也一樣要加班”,“不管我做得再好,領導也不會欣賞吧”的時候,可能意味著你該換一種生活方式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感到困惑,那如果我走在了“正確”的路上,生活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以下5種感受,說明你更可能走在正確的路上:
1.你願意聽取他人的建議,但不會懷疑和動搖自我。
一方面,你願意吸取建議,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另一方面,你知道該採納哪些、遺棄哪些,該堅持哪些最核心的東西。就像布考斯基曾經說過的,當一個好的作家寫出作品的時候,他不會先給自己的女朋友看,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作品是完美的,而是因為,他們在內心裡不需要確認或者獎勵,來告訴他們“你應該做成什麼樣”。
2.你目前的生活中有你享受的部分。
早晨你願意起床;在工作時,不會總是覺得時間難熬,看著表想著早點下班;假期結束雖然有遺憾,但也能投入工作——如果你正在做著“對”的事,儘管不知道是否會有好的結果,但這個過程會讓你發自內心地覺得很舒服。
3.你能從你所在做的事情中獲取能量,而不是耗竭你自己的能量。
走在“對”的路上,你可能也會很忙碌,可能也會很累,但你總會感到內心的精力、能量充沛,即便在面對挑戰時,你也會多少覺得好玩有趣。
4.在眾多的選項中,你一直都選擇了自己本能更喜歡的那個。
在哈佛商學院給學生的告別演講上,一個教授分享了一個關於她兒子的故事。
有一天,她的兒子問,“你總是告訴我,要做那些他自己懷有強烈熱情的事情,但如果,我對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感受不到那種狂熱,該怎麼辦?”
她的回答是:“在你今後的人生中需要做很多選擇:做什麼工作,讀什麼專業,住在哪個城市。如果在每個分叉路口的時候,你都選擇了那些自己更感興趣的、讓自己興奮的、能激發你的好奇心的,你就會在下一個分叉路口繼續選擇讓自己更喜歡的,在下下個路口繼續選擇你更喜歡的……當你一直這樣做的時候,有一天你會醒來,認識到:你正在做著自己真正懷有激情的事情。”
5.你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平衡點”(sweet spot)。
你所熱愛的事情,不一定真的擅長做;擅長的也不一定喜歡;而具有社會價值的事情,不一定是你熱愛的;有的事情既具有社會價值,你又很擅長做,但你卻在逼迫自己做著不喜歡的事情。而“最佳點”是當三者同時滿足時,最中間的那一小部分區域。
如果你能找到在這個區域中的事情,選擇它作為你的道路,你也許就能在自我的感受、社會的認可、他人的評價上取得一個平衡。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惡意遺棄父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狠心的媽媽不是真狠心。
上篇狠心媽媽的話題,留言處有很多很棒的討論,我也進一步思考,把我的想法寫在這裡。
狠心不是不理會,父母在放手前要引導,手把手帶著孩子學,而不是冷眼旁觀讓孩子苦苦掙扎。
比如學走路,開始一定是父母在旁牽著鼓勵教導,慢慢越走越穏,越來越有信心,就放手讓孩子自己走。
會不會跌倒?當然還是會,跌倒了會不會痛?當然還是會。
我所謂的狠心,是只要情況不嚴重,父母就要忍住不出手。一次次搶著去扶孩子,同時也就一次次失去讓孩子學習站起來,失去讓他體會「原來我可以靠自己站起來」的機會。
更別說打地板"害你跌倒壞壞",這不是安撫,是教孩子推卸責任了,真的母湯。
至於孩子碰到挫折,受委屈受傷害了,痛了哭了撒嬌了要不要安慰?
當然要,我是放手,不是遺棄孩子啊。
陪孩子學習解決,而不是幫忙解決,教孩子練習處理善後,而不是"那是你的問題不關我的事"
讓孩子負責面對很重要,但同時,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撒嬌,無條件被愛著被支持著也很重要,這兩者並不衝突。
我媽媽儘管在送東西這事上狠心,但她也陪我練習過很多次如何收拾書包,提醒過很多次我的粗心大意。
如果受罰嚴重回家跟她說,媽媽也沒說過一次"妳活該",都是說"那妳下次要更小心"
我從來沒有因此覺得她不愛我。
知道有人在背後無條件愛著自己,這樣的安全感就給了孩子獨立往前走,面對人生各種艱難挑戰的足夠底氣。
「慈母多敗兒」和「不教而誅謂之虐」是兩個極端,為人父母要如何取得平衡,學習拿捏不是件容易的事。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同件事裡能學到的經驗也不一樣,所以沒有完美的教養理念,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我們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最後我想說,上輩父母比較少顧及孩子的心理狀態,也許我們都在成長過程中受了點傷,有些傷痕延續到長大成人還在隱隱作痛,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沒有惡意,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情。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不完美的父母,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希望孩子理解,包容和原諒他們。
希望每個孩子受的傷都有機會平復,希望每一代父母都能修正以往的經驗,每一代孩子都能更健康快樂成長,這就是所謂「教養」能達到的最好的結果。
圖片是昨晚收拾書包的娘娘,我還是會陪著她收提醒她,而不是不管她。
在放手和心軟之間你如何拿捏呢?作為父母沒有人是專家,我很高興能在這裡有個討論的機會。
#Angrylababy
#關於教養
即時日常在IG👇🏻
https://instagram.com/angrylababy2018?igshid=1jxcj6fq9bipz
::::::::::::::::::
不起眼卻超好用,學校用品/課本睡袋/玩具教具/衣櫥雜物/換季整理 #收納神器香港百寶袋王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518325992/posts/282180496609226/?d=n
買好一點,喜歡一點,用久一點。
歡迎加入溫太俱樂部❤
寶寶健康食品韓國ibobomi米餅/無鹽海苔大馬團購進行中👇🏻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ngrylababyshop/
🚸對Tot school homeschool ,孩子邊玩邊學各種玩具教具主題有興趣,這裡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7095596893215/?ref=share
惡意遺棄父母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嬰兒剛出生的頭幾年,因為沒有生存的能力,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維持生命。有些父母親因為忙於工作,孩子才出生不久,就必須託付給褓母或者長輩照顧。
.
有些教養派系,主張不能夠立即滿足嬰兒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不論嬰兒要幹嘛,先讓他哭一會兒;利用制約的方式讓嬰兒明白,哭泣是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
這一派教養法則被許多家長大力推崇,透過這樣的調教後,大部分的嬰兒才剛滿月,就已經能夠獨立睡過夜;不需奶睡,家長也不用陪睡在側。
.
這樣的教養方式,對於極度需要建立信任感,以及自我認同的嬰兒來說十分殘忍;並且也會使孩子在成年後,經常活在焦慮當中卻無法明白原因,那是在記憶深處裡,自己被遺棄的恐懼感。
.
以捉弄孩子為樂、經常欺騙孩子、假裝自己遺棄孩子等等,這些惡意的情緒虐待,相信不需要我多做說明,大家都能夠理解,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傷害。
.
但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是在功能健全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親,平時可能也不會捉弄孩子,並且對待孩子也是以理性溝通為主,但這些孩子長大後,仍然成了CPTSD的倖存者。
.
被長時間忽略的嬰幼兒,他們的大腦結構發展會逐漸停滯,甚至萎縮;這樣的大腦結構使這些孩子在成年之後,會容易有自我仇恨、自我否定的思考模式。
.
當他們想要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時,就會引發大腦中負面的神經網絡,因此他們只能夠持續活在自我攻擊的極大損傷中,然後變成完全的自我遺棄。
.
好消息是CPTSD並非不可逆,它是後天習得的生存模式,因此能夠透過後天學習的方式去自我療癒。
.
CPTSD倖存者容易否定自己、害怕做出改變、不信任自己的能力;然而自我療癒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並非數天或者數月就能夠完成。因此倖存者容易在才剛開始,就認為自己做不到而放棄。
.
要讓自己更容易成功,必須學會原諒自己的退步;自我療癒是一個漸進,並且時進時退的過程,因此當自己似乎退步時,並不需要去苛責自己。
.
某些層面上來看,如果一直都只有進步,完全沒退步的話,更有可能是自己拒絕接受負面情緒、陷入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中。
.
自我療癒,其實就是接受「完整」的自己,而非「完美」的自己。
.
書名: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出版社:柿子文化
.
#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心理學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自我認同障礙
惡意遺棄父母 在 子女遭棄養如何尋求法律協助?刑法遺棄與民法遺棄的差別? 的推薦與評價
子女遭棄養的提告流程✓ 父母 帶著孩子自殺的罪... ... 遺棄罪」的相關問題: ✓談遺棄罪的成立條件✓刑法的遺棄罪與民法的 惡意遺棄 罪有什麼不一樣? ... <看更多>
惡意遺棄父母 在 請問「惡意遺棄」這類控告要如何才能勝訴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你舅舅之行為之行為不構成遺棄罪, 因你外婆在安養院受照顧, 至於不付安養費之問題,墊付人可主張不當得利要求就墊付金額返還,(子女與父母互負扶養之責 ... ... <看更多>
惡意遺棄父母 在 這是辣編的日常~ 奉養父母天經地義父親中風怎麼可能不用扶養? 的推薦與評價
請參自由時報2010-1-8 報導受虐子女免扶養施虐父母 此後,扶養義務已不是天經地義的絕對義務,而變成相對性義務若幼年遭受父母為惡意遺棄、家庭暴力者, 即可向法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