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1971年12月16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第三次大戰,記錄當時巴基斯坦軍官投降於印度,而這場戰爭也讓位於恆河出海口的孟加拉脫離巴基斯坦,從「東巴基斯坦」改名「孟加拉」獨立建國
恆河出海口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猶記得第一次把《轉山》這本書拿起來,是在高雄夢時代裡的連鎖書店,當時新兵二訓在高雄鳳山,放假沒北上回家,索性到新開的百貨公司打發時間,然後遇見了《轉山》。要知道,對於一個不安、徬徨、身心緊繃的新兵,有多需要精神上的撫慰,我讀了序感動涕零,立馬賣下它,在軍中趁有空讀完,並推薦給同袍。轉眼間,那已是十年前的事。
.
後來仔細想想,總覺得有一件事不對勁。我不夠誠實,沒把心裡真正的感受說出來,我說我喜歡《轉山》,其實帶有一點「為喜歡而喜歡」的成分。林懷民耶、雲門耶、流浪者計劃耶,你敢質疑這本書的品質嗎?不敢,身為準下士的我甚至連飄去營站都不太敢,哪敢頭頭是道地說出心聲。直到後來有一次和朋友討論到這本書,朋友說:「你不覺得作者用第二人稱寫很矯情嗎?」晴天霹靂、當頭棒喝,他的一句話把我說感覺的「不對勁」道破了。因此,直到現在,每當有人推薦《轉山》這本書,我總會說,我最喜歡的是“序”的部分。我還記得在夢時代讀那段文字的感動,但已忘記裡面的諸多細節,忘記很多艱澀的用字。又或許是文人相輕吧,因此,我看待《走河》的出版,是抱著一些成見。
.
書是向朋友借來的,那天我們一起去參加謝旺霖先生和駱以軍先生的對談,順便交書。對談的內容先不提,兩位文學作家扯著扯著就不知道扯到哪邊去(尤其是駱 XD)。但會後,我對謝旺霖先生有了舒服的印象,他很謙和、緩慢,甚至散發著有點像女性的溫柔,完全就是會寫出那些文字的人。我能想像這個人對寫作的偏執,以及許自己為作家的強烈志向,過程中一定經歷過很多掙扎、低潮、翻案、重來,再重生。如是完成了一本令人感動的書。
.
這一次,沒有矯情的第二人稱,謝旺霖謝寫「我」,寫他從恆河出海口上溯到恆河源頭的故事。有幾篇文章真的相當精彩,有情感有眼淚,有身歷其境的奇幻感。我特別喜歡在瓦拉納西的那幾篇,作者除了把千年古城還原地很好,也把人際關係寫得相當迷人。另外《克利須納之城》那篇近萬字的旅館故事也很深刻,文末,我幾乎要為離別而傷懷。還有很多很多,關於作者從自身出發的「觀」與「想」,加上親見謝旺霖先生的印象,使得那些觀想變得合理而不煽情,並且讓這本書很有靈魂。全書沒有半張照片,只有兩張菩提樹葉的拓印,宣示了這是一本文學作品,重點是「人」的成分、作家的觀點。這一次,私認為作者拿掉了很多「要成為一的作家」的企圖心,而是抱著「我是作家」的創作心態,文內不再有過多的咬文嚼字,或者卡、頓的地方,頗流暢,流暢就自然容易入戲,生成感動。套一句駱以軍先生在座談會上所說的話:謝旺霖註定是要說故事的人。當時我以為是恭維,現在覺得那是真心。
.
果然是十年磨一劍,我覺得《走河》已寫出旅記的新標竿。如果你喜歡《轉山》,你應該也會喜歡《走河》;如果你不喜歡《轉山》,或許《走河》會令你改觀。我決定自己也買一本收藏,聊表崇拜。
.
by 自嘆到想和出版社毀約的瑞夫
.
#轉山 #走河
恆河出海口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猶記得第一次把《轉山》這本書拿起來,是在高雄夢時代裡的連鎖書店,當時新兵二訓在高雄鳳山,放假沒北上回家,索性到新開的百貨公司打發時間,然後遇見了《轉山》。要知道,對於一個不安、徬徨、身心緊繃的新兵,有多需要精神上的撫慰,我讀了序感動涕零,立馬賣下它,在軍中趁有空讀完,並推薦給同袍。轉眼間,那已是十年前的事。
.
後來仔細想想,總覺得有一件事不對勁。我不夠誠實,沒把心裡真正的感受說出來,我說我喜歡《轉山》,其實帶有一點「為喜歡而喜歡」的成分。林懷民耶、雲門耶、流浪者計劃耶,你敢質疑這本書的品質嗎?不敢,身為準下士的我甚至連飄去營站都不太敢,哪敢頭頭是道地說出心聲。直到後來有一次和朋友討論到這本書,朋友說:「你不覺得作者用第二人稱寫很矯情嗎?」晴天霹靂、當頭棒喝,他的一句話把我說感覺的「不對勁」道破了。因此,直到現在,每當有人推薦《轉山》這本書,我總會說,我最喜歡的是“序”的部分。我還記得在夢時代讀那段文字的感動,但已忘記裡面的諸多細節,忘記很多艱澀的用字。又或許是文人相輕吧,因此,我看待《走河》的出版,是抱著一些成見。
.
書是向朋友借來的,那天我們一起去參加謝旺霖先生和駱以軍先生的對談,順便交書。對談的內容先不提,兩位文學作家扯著扯著就不知道扯到哪邊去(尤其是駱 XD)。但會後,我對謝旺霖先生有了舒服的印象,他很謙和、緩慢,甚至散發著有點像女性的溫柔,完全就是會寫出那些文字的人。我能想像這個人對寫作的偏執,以及許自己為作家的強烈志向,過程中一定經歷過很多掙扎、低潮、翻案、重來,再重生。如是完成了一本令人感動的書。
.
這一次,沒有矯情的第二人稱,謝旺霖謝寫「我」,寫他從恆河出海口上溯到恆河源頭的故事。有幾篇文章真的相當精彩,有情感有眼淚,有身歷其境的奇幻感。我特別喜歡在瓦拉納西的那幾篇,作者除了把千年古城還原地很好,也把人際關係寫得相當迷人。另外《克利須納之城》那篇近萬字的旅館故事也很深刻,文末,我幾乎要為離別而傷懷。還有很多很多,關於作者從自身出發的「觀」與「想」,加上親見謝旺霖先生的印象,使得那些觀想變得合理而不煽情,並且讓這本書很有靈魂。全書沒有半張照片,只有兩張菩提樹葉的拓印,宣示了這是一本文學作品,重點是「人」的成分、作家的觀點。這一次,私認為作者拿掉了很多「要成為一的作家」的企圖心,而是抱著「我是作家」的創作心態,文內不再有過多的咬文嚼字,或者卡、頓的地方,頗流暢,流暢就自然容易入戲,生成感動。套一句駱以軍先生在座談會上所說的話:謝旺霖註定是要說故事的人。當時我以為是恭維,現在覺得那是真心。
.
果然是十年磨一劍,我覺得《走河》已寫出旅記的新標竿。如果你喜歡《轉山》,你應該也會喜歡《走河》;如果你不喜歡《轉山》,或許《走河》會令你改觀。我決定自己也買一本收藏,聊表崇拜。
.
by 自嘆到想和出版社毀約的瑞夫
.
#轉山 #走河